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加拿大温哥华登陆纪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是2010年春节收到的签证,7月底登陆,现在把一些当时困惑的问题和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 (您要觉得有帮助就帮忙顶一下,让更多弟兄姊妹看到, 别让帖子沉下去, 也不枉我写这么多:)

帖子可能会随着时间衰老,但是内容保证会随时更新,永远年轻。

总原则:任何必要的手续办理地点方法,移民局的网站上面都写的清楚,要多看。少道听途说。因为之前我在家园上面也看一些网友发问题,回答有些是不全面,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人家政府网站上面很清楚,几乎没发现有模棱两可的话,照做即可了,这个比国内政府网站好。

本贴超长,内容目录如下:
-1)安排落地后住所,接机
0)选择加拿大航空(绝非广告)
1)登陆办理手续
2)加拿大银行开户
3)账户类型选择
4)申请信用卡
5)少带现金首饰(遇贼记---属于罕见珍贵信息强烈建议阅读)
6)租房(本人建议最好租有管理的公寓)
7)入住后的手续
8)申请健康卡
9)去ESL评估英语
10)开手机,安装电话,电视和网络
11)新家购置家居用品
12)交通出行
13)超市购物
14)带宠物出境(北京口岸,其他口岸城市不知道)
15)给我们以及狗狗订机票
16)翻译中国驾照,准备考本,参加笔试,约教练练车(告诉你如何不被ICBC收去驾照)
17)去图书馆上网,借书(享受加拿大的公用设施)
18)去国中国平安开无事故证明(新移民买车保险费能优惠)
19)购车热身---研究付款方式
20)购车热身---研究车型介绍
21)购车热身---车市看车
22)国内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处理(适当取舍)
23)体育锻炼
24)心理准备
25)学习语言更要学习文化
26)练车体会(一)
27)购车(一)挑选车辆初步询价
28)购车(二)进一步接触
29)带狗狗从北京到温哥华
30)继续教育
31)实际安装电视、电话和网络的经历
32)购车(三)最后的谈判
33)购车(四)提车
34)购车(五)上保险还是被ICBC的狡猾代理蒙了
35)练车体会(二)
36)路考---一次通过的体会
37)实际驾驶体会
38)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一)
39)上药费保险(一)
40)为什么要庆祝圣诞?
41)申请HST退税
42)土老冒过洋节圣诞采购记
43)上药费保险(二)
44)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二):参加培训,报名上英语课程
45)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三):培训感受
46)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四):移民不是“摧残”
47)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五):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48)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六):少占ESL便宜,强化语言学习
49)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七):加拿大的职业文化特色
50)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八):坚定不移,决不要轻易放弃
51)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九):到企业和雇主对话
52)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接近成功
53)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一):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如此
54)报税准备
55)温哥华的春天来了
56)也谈加拿大的银行服务业 --- 给你一个真实全面的“简介”
57)在加拿大上学的体会
58)自己报税:第一年很简单,税务局网上还有免费软件
59)当志愿者的故事
60)再谈移民前的思想准备
61)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币vs加拿大元的汇率问题
62)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二)--- 感谢神的奇妙恩典
63)加拿大的炒房热 --- 坚决不能买列志文的房子
64)温哥华的移民帮助机构 --- 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
65)上班记(一)--- 绝对考验适应力
66)上班记(二)--- 下岗
67)做志愿者的故事(二)--- 感人的爱
68)人生的计划者
69)美丽的夏天
70)找兼职工作原来如此
71)学习、工作、生活两年回顾
72)毕业、再就业
73)买房记
74)去教会的注意事项
75)移民生活意味着什么?
76)小留学生

(未完待续)

-1)安排落地后住所,接机
今天忽然想起来衣食住行里面缺了这一项。
我是联系住家庭旅馆的。温哥华这边家庭旅馆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自从我登陆以来,家园网上面又增加了不少广告。家庭旅馆可能算是华人的一个发明(估计其他族裔也有类似服务)。把个别墅变成了人来人往的接待站。家庭旅馆的好处是类似家里(应该说集体宿舍更贴切些),热闹,三教九流都能碰上。可以自己做饭,还提供免费的电话和网络服务。比起正式旅馆来说,房价便宜还附加了免费的通讯服务。但是随着温哥华家庭旅馆的不断增加,这个价格竞争是难免的。由于新移民潮水般涌入,生意不愁,而且基本上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一锤子买卖,人家找到房子以后难有再见面的机会。能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肯定存在,所以难免有些个别经营者会做出损害旅客利益的事情来。(这个从我们同去旅游的一家人家讲述的在全加拿大各个主要城市的不同家庭旅馆的不愉快经历可见一斑,的确有不少条件差,服务差,还不退钱的穷凶极恶之徒)由于家庭旅馆没有正式旅馆的营业执照之类,也没地方管理投诉。
这也是移民城市的一个特点,总有那么一些先来的人是专门靠吃新来的人为生的。早年的深圳人,后来在上海的台商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预计在未来三年,随着中国移民人数的不断减少,华人的家庭旅馆业会有一个大洗牌,会淘汰掉不少服务差,信誉差的。
言归正传,温哥华的家庭旅馆主要分布在列支文,少量在本拿比。主要是列支文离机场近,10分钟即可到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如果要选择家庭旅馆,大部分人是这里。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两个区域华人集中,对于新移民来说生活方便。建议大家选择家庭旅馆多听朋友建议,了解其信誉和口碑。刚刚过来的新移民,一切都新鲜、心情兴奋,大都以为加拿大一切美好,开始住得如果不开心,会严重影响你今后移民生活的心态。我住了三天被盗,你想想那会什么心情?
家庭旅馆说是都提供接机服务,但是不一定是免费的,要看你住多久。另外就是行李数量和种类是事先说明白。有些旅馆经营者表面上说个起步价,你行李多,行李形状特殊,他就要加钱(反正任何事情实现说明白比较好,否则碰上了很烦人)。
华人不守信誉的事情也不少,说好了预定房间,到时候不去,害得不少房东都要收定金。取消预定最好给人家尽可能提前打招呼。
如果你短登,回国时还要送,那更要说明白是否免费,收费标准。

家庭旅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可能,我建议大家事先把房子租好。如果你在问温哥华有朋友,亲戚更不用说了。最好就委托他们把房子帮你租好。这样一来省事,二来直接住家里的感觉还是比住旅馆强百倍,毕竟是自己的私密空间啊。当然,自己不直接看房子,如果有些地方不满意也只能将就一下,充分信任朋友。以后熟悉了可以随时搬家。这边的公寓除非特殊要求最低租期的,法律规定提前一个月通知房东就可以搬家了。温哥华的公寓大部分都比较有年头了,毕竟不像国内建设日新月异,不过都维护得不错。住进来安装上通信服务,生活基本上没问题了。但是一般出租房子都不带家具,所以事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必要的。托朋友帮忙上IKEA买几件家具,价格在网站上都明摆着的。有的人干脆从国内带睡袋过来对付几天,反正以后户外活动也用得着,一举两得。

从机场到住处除了让朋友接以外,可以选择网上那些开家庭旅馆的人接,收费一般15块起。还有一个选择大家似乎不怎么用,那就是出租车。温哥华机场的出租车也不是很贵的,从机场出来如果是去列支文比较远的地方,有30多块应该足够了。出租车都是打表的。具体可以查看温哥华机场的网站:www.yvr.ca。出租车的大概花费都有个列表,那上面还有大巴士,穿梭巴士和轨道交通的介绍。新移民一般行李多,所以这些选择不适合。机场的出租车不需要预定,出了机场到达大厅,沿着标志找到调度员就行,他会根据你的需要叫车过来。出租车也有VAN,行李多的人不用发愁。实在不行大不了多打几辆:)。


0)选择加拿大航空(绝非广告)
拿到签证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好出发日期,然后买飞机票。老婆建议我几个航空公司比较一下,找个便宜的。我几乎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加拿大航空。因为凭我以前去美国的经验,国航服务和外航相比差距很大,饭难吃,电影难看,漫长的旅途太难熬,空姐好看但态度差。其他诸如港龙国泰之类从来没有坐过,懒得去冒险体验。事后证明我的选择没错。
说说票价。外航肯定有竞争优势。记得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外航空公司同航线竞争的问题。外航赚钱主要依靠商务舱和头等舱,依靠优质的服务信誉,他们的高等级舱位销售情况良好,然后可以用这些利润补贴到经济舱,压价抢夺经济舱客源。国内航空公司的高级舱位卖不出去,因为一来老外不认,二来国内公差有级别限制,普通百姓更始没那个消费能力,于是乎经济舱价格也不敢低下来,所以国内航空公司的经济舱价格不可能有优势。我在包括家园网上找了几个机票代理,询价,总是觉得不理想。于是乎又到加航网站上去给自己和老婆分别注册了常旅客会员,网站上面有特价区域,我往后查了大约三个月,发现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都是特价,但是是从温哥华起飞往返北京,单程335块。我反过来尝试预定从北京出发,似乎也能预定,这个价格下,日期仓位都可以选择,可是到了付款环节出了问题,选择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没问题,点下一步就乱了。于是只好给北京的加航办事处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想定的日期和票价,他们说北京这边虽然和加航网站不是一码事,但是价格上可以同步。而且针对新移民推出一年之内多次往返的套票,总体价格更优惠,我想到以后还要回国接我家狗狗过去,就选择了两次往返的。第一次往返的时间是要确定的,改签要付100块加元。其他的行程可以先OPEN,等想飞之前在确认坐位。我算计一下即使以后浪费一个回程也比买一个往返+一个单程来得便宜。(我够鸡贼吧)
服务上嘛更是加航更胜一筹。加航飞机经济舱每个坐位都有一个液晶电视,可以免费点播很多电影电视。以英法语为主,有少量汉语和其他语言节目。
我们初次登机前一天,加航来了邮件提醒,说是可以在网络上办理登记手续选择坐位并必须要填一个乘客信息表格,这样到机场办理手续的时候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我选择了紧急出口的位置,因为那排宽敞一些。初次登陆享受新移民的行李宽限,托运行李可以从常规的两件23公斤升级到两件30公斤。我家四件行李有超重一点的,也有还差一点的,地勤小伙子乐呵呵的说就算互相抵消吧,省得倒腾箱子。
上飞机以后负责我们那片的是个狮子毛的西人大姐和一个香港裔女子。西人大姐见人就微笑,乐呵呵的,发现我老婆不说英语,一路上多次教导她到温哥华要学习英语,非常重要。看我老婆对她讲的英语有了反应,开心得不得了,连连对我说:“她能听懂!”那个香港空姐开始觉得挺严肃,可是非常细心。我们一路上飞机空调巨冷,冻得我和老婆紧裹毛毯缩成一团。她看在眼里,不一会儿就送过来一个装满热水的大可乐瓶子,让我老婆揣到怀里权当热水袋用。害得我千恩万谢感动半天。
加航的食物有两顿大餐,挺丰盛。中间还发几次小吃的。空闲时间就把一大盒小吃和水放在空姐操作台上面,乘客渴了饿了随便去拿。吃饱喝足看电影睡觉,12个小时多的飞行感觉过得没太难受。
同胞上厕所得说道说道:
由于飞行时间长,免不了要跑卫生间。我们坐位就在卫生间后面一墙之隔。飞出去几个小时后,我起身进了卫生间,里面景象让我汗。马桶边上扔了一地用过的卫生纸!明明有仍废纸的垃圾口,人家空姐怕同胞看不懂英文,特地用汉语写了一个纸牌牌贴在上面。我想那些人应该不是看不懂中文的原因吧。后来我观察发现有些人的确不知道该把废纸扔在哪里,他们甚至把用过的废纸特别费力地赛到装马桶垫的容器口里,害得后来的人都没办法取马桶垫,就因为那个口边画了一个马桶形状的图案。把那里赛满了之后,就随手扔在地面上,丢人啊!!!本人实在看不下去,用厚厚的纸巾裹着手,把那些东西统统收了一下。然后洗了5遍手:(


1)登陆办理手续:
到达温哥华机场办理手续和其他网友讲的没有什么出入,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移民官在移民纸上签字完要给你最后一页作为你在加拿大的临时身份证明,你一定要确认清楚他的签字复写得足够清楚。我们那个就因为他写字太轻,没有印上,结果我们第二天办理SIN卡的时候人家不认可,害得我们又返回机场到边境办公室重新找移民官签字。
今天又发现了我们那个马大哈移民官的严重错误,他把我们的登陆日期入电脑时提前了一个月,我们枫叶卡上的记载日期和移民纸不一致,这个据说以后一定要改,否则很麻烦。各位日后一定要在官员办完手续后上移民局网站查查自己的申请状态,那里可以看到是否登陆日期有错误。如果有赶紧通知移民局改过来。
经过漫长的等待,移民局会把枫叶卡寄到你留给他们的地址。目前这个等待时间是越来越长了。我们几个同时到的人家,都等了2个月多一点。如果是短登的,只能请这边的朋友帮忙带过去或者寄回国内了。据这边朋友说加拿大邮局如果知道是枫叶卡就不给寄,还得弄个别的东西包起来。如果被抽查出来算您点儿背。所以可以选择FEDEX, DHL, UPS等国际快递公司,3天左右就能到,费用大概70多块。当然,如果有朋友从加拿大回国,托他们带回来更稳妥。

2)加拿大银行开户:(登陆以后开户选择更多、更适用)
临走前满地可银行(又称蒙特立尔银行)BMO给做了培训, 拉大家在它那里开户。说什么到当地没有枫叶卡根本不能开户,可是枫叶卡要等上几个月云云。本人由于是老sales,凡是听到热情推销都下意识地抵触。虽然知道不会损失什么,但还是决定看看再说。回家上网查了移民局给的加拿大金融消费者保护网站,发现该银行所云纯属扯淡。回头再看他们提供的文字资料,也没敢那么提。开户其实有护照+移民纸就成。挺好个便民服务,又被个别人弄了颗苍蝇屎!于是乎决定登陆后再开户。而且坚决不开满地可银行的!!!
下面我把FACA(FINANCIAL CONSUMER AGENCY OF CANADA)的链接给大家补充上,你可以看看自己作为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权利。别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了!!!
http://www.fcac-acfc.gc.ca/eng/consumers/Rights/Accounts/RightsAccounts_1-eng.asp#2
抵达温哥华之后,发现选银行一定要网点多的,这样方便。其实这个工作可以在国内通过网络完成。各个银行网站上面都有网点数量和分布。比较多的有皇家银行RBC,道明银行TD和CIBC,其中皇家和CIBC都是可以在中国办事处开户的。我选择了TD因为它在社区稍许大点的购物场所都有,几乎随时可以遇到一个。一起登陆的朋友选择了RBC,也挺好。CIBC规模小点,没敢选。而满地可的网点可不多,至少我在随后的生活中很少看到。加拿大银行网银比国内功能少,很多事情还要本人去银行办理,所以考虑日后翻山越岭见趟银行经理太累,一定要选个网点多的,即使搬家也省了换银行的麻烦。
我们抵达的第二天上午去办了SIN卡,卡虽然拿不到,但是号码当时就给了。这个号码我们银行经理说开户申请信用卡时必须要用。下午过去银行顺利开户,记得一定要问你的银行经理汇款所需要的信息(账号,户名,行号,所在分行地址,SWIFT CODE)。我是通过国内招商银行的网银自助购汇,自助汇款到加拿大,两天钱就到账了。虽然花了点手续费但是比带现金安全。出国时仅换了一千块现金,其他就用国内信用卡支付。也的确没有什么要花现金的地方。

3)账户类型选择:
加拿大银行干点什么都收费,免费的前提就是在那个没利息的支票账户里面的余额每天都不能低于银行要求的余额。要想省钱又少锁定现金,就要根据自己的消费数量选择一个合适账户。新移民一般都带大额存款,但是花钱地方也多,可以选择账户交易次数限额高甚至无限次的,但是要求存款余额也高的。这样可以把账户管理费节省下来。日后心里有数了,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调整账户类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即可。别忘记让你的银行经理把你开户当月的管理费豁免掉。账户类型的介绍在各个银行的网站上都有,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当然要能看懂英文。(语言太重要啦)我那个TD银行有广东话服务,宣传材料有繁体中文的。我那个银行经理能听懂汉语,但是不会说,但是交流没大问题,所以办理起来还算顺利。通过开户能够感觉到银行经理希望你尽可能多的在她银行里面存款。所以总是想劝说你开存款要求高的账户。

4)申请信用卡:
到加拿大一定要申请,这样才能有信用记录。我原本打算开一个夫妻联名账户,然后申请一个信用卡带上一个副卡给老婆。后来发现如此这般,老婆就不会有信用记录。如果日后假如要分别申请贷款什么的,她就没可能了。于是干脆两个人分开开户,分别申请了信用卡。我的TD银行给新移民的信用卡信用额度是要锁定存款1:1的(满地可要1:1。25,够黑),时间最长要2年,但是据说一定时间以后你可以提出申请解锁。不过刚好可以利用这个钱作为所开账户要求的免费存低金额。这样不至于钱不小心花过了,还得弄出个管理费来。
CIBC最近推出了一个给新移民的信用卡(我们在shopping mall里面曾经遇到他们在推广),不用锁押金,额度虽然不大(500块),但是足够日常消费了。后来我的移民顾问和我讲,只要你生活差不多半年,就会有不少银行主动邀请你开信用卡,那时就没有什么押金问题了。信用卡是银行赚钱的一大途径。但是信用卡最好选择自己开户银行的,否则转钱还款还要手续费。我办理信用卡同时办理了自动还款,授权银行每个月自动从我支票账户扣钱还信用卡账单,这样比较省事。我能感到我那个银行经理非常热切盼望我去办理信用卡,这也能说明信用卡是他们主要推销的产品。另外一个他们想急于推销的有可能就是抵押贷款了,这个以后再讲。
我们的信用卡一个多星期就下来了,开卡打电话可是个挑战。由于办卡是银行经理帮助填的表,所以好多信息包括留的电话我也实在不能倒背如流,对方接线员象审贼一般,最后用怀疑的口吻拒绝了我的开卡申请。我只好又到银行请银行经理帮忙打电话,折腾半天才开好。对方电话里面有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推销保险的话,我也没听明白,反正最后轮到我说话,我就告诉她,你只要给我开卡,其他我暂时不需要。我老婆就更麻烦,对方要在那边找个懂汉语的,现场翻译,不过总算开了。

5)少带现金首饰
我们登陆的第三天,一伙专业的盗贼光顾了我们的住所,他们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翻找行李里面的现金、首饰以及其他高价值易变现的物品。他们用了大约半小时,把我们四家移民的行李彻底翻遍。有两家的现金信封,黄金白金首饰被盗。新的电脑和我的小SONY数码相机没有了。旧电脑以及不那么值钱的首饰都不要。这绝对不是那种饥不择食的小蟊贼。我幸亏没带现金,仅仅损失了一个旧的卡片相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家的行李是被翻的最彻底的,害得我和老婆收拾了半天。这足以说明贼的目的之明确!
我发现后报警,警察只接受房东报案,除非你看到贼在屋里,否则其他人报案根本不管,等联系上房东报案,已经几个小时过去,贼早没影了。事后警察提取指纹,贼带了手套,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来,贼还很专业地破坏了家里的通信线路,防止安防系统报警!在加拿大还是有困难找自己吧,警察解决不了大问题。凡事预防为主,否则后悔莫及啊。
我们同住的其他人家因为都有金印细软和现金,损失可谓颇大。事后一位人问他在这边居住多年的几位老朋友,都说有过遭贼的经历。有一个老移民刚刚从国内探亲回来,带了一万现金,当天晚上即被偷走。可见加拿大的贼儿门情报工作之准确。也看来华人喜欢带现金的习惯已经成为贼儿门的最爱。这不瑞典那边也闹得厉害嘛。
总结本次遭遇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信息和行程告诉陌生人,不要认为加拿大到处都是雷锋,也有坏蛋!要接机最好找可靠朋友。另外万万不可露富炫耀,一定确定以及肯定招贼。新移民看来是盗贼重点关注的群体,所以家里绝对不放值钱物件,关键的证件和首饰放到银行保险箱里。注意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和周围人讲,平常关好门窗,外出放下窗帘。家中不能黑灯断人。必要时弄个保险柜,里面埋颗炸弹,值钱东西应该藏在其他地方呵呵。

6)租房(本人建议最好租有管理的公寓)
本人租房是在抵达一周后正式开始的,总共历时三天(绝对锻炼语言水平)。我在华人网站上看了许多信息,没有一个明码标价的,全是面议,甚是反感(总想留一手的说)。于是上craigslist找,然后联系对方。第一天打了不少电话,约了两个看房,上午一家过去才知道是个香港中介,列支文高层两居室他要价1800块,比正常贵至少300块。钱要付给他们公司,而非房东本人,还担心我到期交不出房租,要求我提前给他12张支票。新移民没有工作,很多房东会担心不能按期收到房租,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价格太黑我没有接受。下午去见了一个亚裔房东,要价1650,感觉还是偏高。考虑一天后拒绝。第二天去见了一个香港老人房东,价格合理,双方感觉都不错,就是物业管理员不让带宠物,于是作罢。
前一天利用上下午看房中间的空档在该房子周围社区徒步搜索,发现很多公寓门口有个大牌子,上面有物业办公室电话和空房招租信息。走进一家简单交谈了一下,发现物业公司有自己的网站。空房都在那个上面挂着,这可和国内都在租房网站上找完全不同,想想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少那种由物业公司管理专门用来出租的公寓,绝大部分是私房出租。
第二天继续网络搜索,发现了不少物业公司网站,有的管理全加拿大很多城市的房子,立刻觉得海阔天空。电话约了几个价格还可以的,地点分别位于温西、温东。温东过去看过,感觉太可怕,街道上经常有流浪汉,公共汽车上也多衣衫褴褛者,旋即放弃。温西那两个经理半路改变注意,不想租了,找个借口取消了约会。可能都是因为我实话实说是新移民的缘故吧,其实不说他们电话上也能从我讲英语中听出来我是新来的。
正犯愁时,朋友给了一个物业公司网站,上去看看就离我临时住所不远,于是立刻电话约了过去看房。刚好他们有好几个空房,还促销,物业经理很严肃,但是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回答。我感觉价格,位置以及周围环境都不错,决定拿下。正式签合同之前,老问题又同样出现,她要我证明我能够有钱及时付房租。先是要看我的银行对账单,我说刚到不足一周,哪里来的对账单啊。对方于是率直地告诉我她的担心,我提出一个折中办法,让她在电脑上看一眼我的银行户头,看过之后态度立刻180度转弯,顺利签好合同,给支票交押金,约定了交房日期。通过租房子可以看出,加拿大社会还是趋于保守的,对于接纳新移民还没有完全适应。对于新移民或多或少还是有不少错误认识。似乎来了就买房的是大款,租房的一定是穷鬼,交房租有困难。
租房过程中发现craigslist上面有职业骗子,专门登超低价房子,吸引你和他们联系。他们一般不留电话,只有邮件。我遇到的两个骗子一个说是国际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另一个说是大学教授。都是因为工作原因被派到国外工作几年,房子空着不好,想找人帮忙看房子,顺便少收点房租。租客有什么居住要求都能满足,就是他们回不来,也不能看房,要签了合同之后把钥匙寄过来(鬼知道是那个门的钥匙)。但是要求你一定先把押金(都是先要3个月房租,法律规定只能收半个月)给他寄支票过去。本人也算老江湖,没被低价诱惑,另外注册了一个邮箱和对方一联系,对方一回邮件就测试出来了。这两丫连邮件内容都懒得改一下!!!我们银行经理听了我的描述,连连摇头并提醒今后千万不要先给任何人钱,不论什么理由!!!

7)入住后的手续
话说到了搬家日子,请房东太太开车把我那些贼都不要的行李拉到新住处。小区院子里的锡克族保安过来问了问,提醒不要停在别人车位上太久,然后笑着离开了。遭遇过贼的洗礼,有保安的感觉真是太好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建议新移民租共管公寓。有保安,晚上院子里面有探照灯,停车库有监控。有这些,贼一般不敢来。
入住后物业经理带我收房,把之前有损坏和地毯上的污迹都记录在案,以免我搬出时不能退押金。我把这些又都逐一拍照。后来又发现了一些破损随后都告诉物业经理记录好。我们这个经理也是移民,对陌生人严肃,慢慢熟悉就逐渐热情了。
入住好第一件事情是给水电公司打电话,开个账户,告诉对方你的地址和入住日期。以后这个账户跟着你搬家而转移。开户要收约14块开户费。水是含在房租里面。电费每两个月出一次账单,通过网络银行可以付账。如果是用信用卡付账还要多交一个手续费。也可以授权水电公司每个月自动扣款。

8)申请健康卡
我们的健康卡是在移民帮助机构时,顾问热情帮忙办的。我事先把从机场领到的表格填写好,请她帮忙看看,没有问题。她帮助我们复印了护照和移民纸,我装到随表格提供的信封里面,到马路对面的邮局1块多点完事。健康卡要等到你登陆的第四个日历月的一号生效。例如你6月登陆,要等6、7、8月,9月1日就生效了。生效前会给你分别寄来卡和账单,付款可以选择3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一次付清。付款收到后就等待生效了。下一个付款日前还会来信提醒。如果款未收到也会在下次提醒。这些东西在收到的账单信里面有详细的解释。我选择了在政府网站上用信用卡付款办妥。

9)去ESL评估英语
此属于免费服务,去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报名表也是移民顾问帮忙发的传真,包括移民纸的复印件。那张模糊的移民纸又一次害了我们。这次是上面的ID号码复印后再传真看不清楚。害得老婆都考试完毕我还没报上名。对方给我寄了拒绝信,我只能重新发传真,还要电话确认是否清楚。折腾明白这些过后,语言水平又涨不少。电话多次,其中一半是对着录音电话讲的。对方再打回来找我,倒是从来没有不回电话的。评估时候人家还表扬我英文讲的很好!!!我的最大问题是听不清楚电话那边同样是移民的人讲的英语。在国内练习都是听纯正的牛津音,一时半会儿真反应不过来。
ESL收到报名之后就给你寄信约好考试时间,带着脑子和嘴过去就成。当然别忘记护照和移民纸。他们对着我那张模糊的移民纸端详半天,才狐疑地放我进去。难道以前有不少人通过改这个上免费课吗?反正对我来说学ABC已经没意义了。考试完毕第二天就能收到评估结果的信。带上这个信再去ESL开个介绍信,就能在全市各地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地点报名上课了。我们还没去,未来有故事再补充。

10)开手机,安装电话,电视和网络
温哥华手机运营商大大小小不少,但是服务水准比国内的移动联通可差远了。我选择的FIDO,属于ROGERS旗下的一个低端品牌,连个24小时服务热线也没有。东部时间5点下班。我签两年合约,送一个小手机,每个月电话费怎么也要40元左右才够用。开始考虑刚来没有什么联系人,主要使用住处的固定电话(因为免费,请原谅我的鸡贼),选择20元的套餐,一个月没打几个电话,月底交了28元。第二个月交38元。后来FIDO来邮件说有40元的套餐,每个月可以打2000分钟本地。想想应该办一个,反正也是差不多。在国内经常出差的我,一个月手机费也就2、3百。加拿大这边的通讯发展程度和国内相比,似乎还停留在固定电话时代。固定电话占整个通讯中的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固话打长途非常便宜不说,还承担着些许身份认证的职能。有些时候如果你仅仅给人家移动电话号码,似乎难以让人家确信你究竟是否有住处(纯属个人瞎联想)。另外卖我电话的香港小伙子好心提醒我,不要把手机号码随便告诉陌生人或者在网络上面乱注册。否则人家用你的号码去注册个收费服务,给你发一条收费信息,你一天就得给对方2块钱。一旦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回短信取消,否则每天2块不得了。我因为是新移民,来的第三天去开的手机,当时还没有拿到加拿大的信用卡,用国内的信用卡做了信用调查(这点又和网上许多人讹传的不一样,在加拿大,没有当地信用卡可以开手机!!只要你有国内的VISA或MASTERCARD)开了手机也只能本地使用,不能漫游,话费也有最高限额,超过自动停机。可是几个月后回国发现能漫游了,漫游过来是联通,但是贵得我不敢开机。手机费每个月3号出账单,月末29日前付费。付费方式多种多样,最方便的就是上运营商的网站,用自己手机号码登录后选择信用卡付费。
这边手机早就3G了,我发现手机上到处是引诱你使用互联网服务的选择,什么查账单、浏览器,最要命的是根本关不上。价格更是贵得要命,如果想不贵,还得每个月再交给运营公司几十块!电话咨询卖我电话的小伙子,他告诉我就是操作要小心,别无他法。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FIDO纸质账单要收费,所以办好后要上自己账号里面把账单选择为电子的!
加拿大已经实现三网合一,网络、电话、电视找一个运营商装即可。而且绑定一家的三个服务还能优惠。温哥华这边主要选择的运营商就两个:一个是以前的有线电视公司SHAW CABLE,另外一个是以前的电话公司TELUS(也有手机服务),还有一个华人比较认可的网络电话运营公司,叫iTALK BB,打长途便宜,还提供一个国内的号码,打回来算国内的市内电话费,但是它没有网络和电视服务。要在别人的网络上使用,受限制。网络不好,电话声音就差。
通过咨询不同的使用者,总结两个公司的优缺点就是:原来做有线电视的,还是电视信号质量好。现如今电视信号也是数字格式的,和网络没有区别。网络方面由于受到有线电视网的先天制约,在用户密度大的地方网络速度慢,质量差。例如,别墅区用户分散,网络问题不大,如果是TOWNHOUSE,高层公寓或大面积的低层公寓建筑,那就要小心了。而原来做电话的公司,电话和网络质量好,通信有保证,当出现网络故障时,电视信号受影响,特别是大容量的高清信号传输会卡壳。
温哥华明显能感觉到各个区域的网络建设发展参差不齐,同一个公司在不同区域的服务质量有明显不同,一定要选择一个在本区质量好的。必要时可以问问物业经理,有些经理愿意帮你联系安装,价格不会黑你,都公开的,只不过运营公司希望他能给介绍客人。大家互相给个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11)新家购置家居用品
加拿大租房有一点好,就是房子出租之前,房东都请人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我们那个公寓都是请人重新油漆墙壁和门窗。我住进去发现每天都有人在粉刷空出来的房间。也正是因为日常维护的好,所以房子才能历久如新,这点和中国的物业管理理念比起来有独到之处。
在加拿大,房子里面到处都有壁橱,所以不用买衣柜。厨房卫生间设备都全,但是其他家具都没有,进去家徒四壁,都要自己一点点添置。
首先必须买个床。问来问去都说IKEA的是能找到最便宜的,那也比国内贵不少,怎么也要千八百块,我们因为还没有买车,所以大件物品无法运输,得请他们帮助送货,要付费。15件之内大概收50-60块。想想租的房子也就是个临时的家,于是选择在网络上面找二手的。老婆上另外一个中文网站,联系了不少,最后一个大陆女留学生卖床送椅子并愿意过来接我们去她家看床。她家不远,开车几分钟到了,东西还算新,估计有2年不到,还愿意送四把休闲椅子和两个落地灯,包送货200块。于是成交。入住那天她来接我们,请个山东师傅帮助把床拆了连同其他物件装车。这时小姑娘可能后悔送我们那么多,留下一个灯,我没反对。到家后又说师傅运输35块她出,组装床要15块,她舍不得出了,于是乎我付。她拿到自己那份钱,多一句废话都没说,旋即以闪电般速度开车走人,给我感觉就好像立刻蒸发了。真是金钱社会啊。
山东师傅人很实在,装完床拉我们回了原来住处,我们因为还有东西要搬,所以定了多住一晚。
第二天我和老婆去IKEA买了锅碗刀叉和两个枕头一床被子,两个人背包赛得满满的,还提了一大口袋坐车直接到住处。我们把床垫的罩子拆下来洗干净又装回去,铺好新买的被单,就可以睡觉啦。老婆去厨房简单做个菜,新家就算安置完毕。傍晚我们把椅子搬上阳台,欣赏着落日余辉,历经2周总算是把家安顿下来啦,甚是欢喜。


12)交通出行(票价2013年已经上涨了,月票一区的91元。其他本票和零买也涨价)
抵达加拿大后免不了要外出办理手续和四处游玩。从入境起国内驾照可以在这里开车90天,我们因为还要回国一下,就没有立即买车。外出主要靠公共汽车。温哥华的交通要比北京强百倍,不堵车。公共汽车也不拥挤,我见过人最多的时候顶多是有人站着。每次出门之前,我都上网把出行路线和要换乘的车站记录下来,并在地图上标注好。这边公共汽车站牌都是全市统一编号的,上面只有个本站的号码,没有那路车停本站的信息(除了两路以上公用一个车站,会有车次的号码)。一般公共汽车站很好找,每过一个路口前方右侧一定有。车站很密集,乘客如果要下车,就提前拉车上的铃,否则司机看没人上下就不停了。
温哥华公共汽车票可是贵,按照地图把城市从里到外分成三个区。温哥华市是一区,周围的几个市为二区,再外围的为三区。类似北京二环内,二环---三环,三环---四环。这个城市没那么大,不存在五环六环。你在一个区域内活动就算一个区,跨出一或两个区域就算两个或者三个区。区数越多,票越贵。一区2.5块,两区3.75,三区没用过,忘记了。车票有效期1.5小时,有效期内汽车地铁摆渡随便乘坐。一般活动肯定是一区多,二区少,三区少之又少。到晚上6点后到第二天早上具体几点忘了全市都算一个区。周六日也都是全市一个区。
车票有多种买法:
第一,可以上车付,投币但不找钱,所以一定要准备零钱。一区票价2.5。一般也就够去超市买个菜打个来回还挺紧张的。
第二,在地铁(天车)站的售票机买,可以找钱。也可以给车票加钱升区。
第三,去便利店或者超市,收银员那里有卖本票(英文好像叫FARE SAVER),一区的21块/10张(省四块钱),二区的好像32/10张(记不清了)省5.5块,三区的基本上用不着。
第四,还是去便利店买日票,当天有效9块钱,可以全市随便走一天。你如果身体健康不怕累就能感受到占小便宜的快乐。
第五,还是便利店,月末月初有卖月票,一区的81块。本区无限此使用,跨区可以在公共汽车车上加钱升级或者去天车站升级。我都是去天车站自助升级,便宜(来这边变得鸡贼了)。除非你要四处乱跑,否则二区及以上的月票就是浪费。月票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星期天(注意星期六不行)和法定假日可以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共用一张。上车时和司机讲一声。这边司机都挺好说话,我们有一次三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外出玩了一整天,上车实话实说,也没有问题。只要别让人家认为你就是要钻空子占便宜就成,否则那种鄙视溢于言表!
乘坐天车轮渡没人卖票,全凭自觉,把买的票放到验票机里面打一下时间,偶尔会有查票的。千万不要尝试逃票,一旦被抓,会没完没了地告你。
乘车礼仪:这个我要重点提一下。
这边上车要和司机打个招呼问声好(天车没有司机就不用了),下车后门开了下车要说声谢谢,司机都会咕哝一声不客气。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很多同胞就做不到。上车板着面孔,似乎人家欠他钱似的,下车大摇大摆就走了,一声不吭。这个现象老年人所占比例多于年青人(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别吧)。据早5年来的朋友讲,原本这边的原住民上车,除了和司机拉几句家常,乘客之间都要打招呼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可是随着外来移民(主要是同胞)的增加,这个良好风气没有了。乘客之间变得冷漠,就连很多司机都板起面孔不搭理人啦。难道说声谢谢,给一个微笑就那么困难吗?哪个移民过来不为得是这边有很多比祖国好的方面吗?怎么就在不经意之间给破坏了?反正我每次都坚持说一声谢谢,也不管同周围环境多不和谐、司机有没有反应。华人好面子,外出穿金戴银开毫车,可是西人依然有成见,往往就缘自文明礼貌上。这点上中国人还真不如小日本会装,他们是外表彬彬有礼,内心粗野,而咱们同胞刚好相反!!!
我们遇到的公车司机大多是西人,其实都特淳朴。我们经常乘车,和几个司机就脸熟了,上下车微笑一下,有的还会和你挥挥手搞个怪像,给人感觉生活工作都很阳光快乐。记得刚来那周,一次我车票过期了两分钟,于是掏出新车票要给他,他看看时间做个鬼脸,把我的旧车票抢过去,挥挥手就让我们去坐下了。我回头就和老婆说:咱们来对地方啦!

13)超市购物
温哥华超市大部分是连锁的,就那几家,柴米油盐,日用百货都有。我家附近主要是SAFEWAY, SAVE ON FOOD,传说中的华人廉价超市附近没有,这边其实价格也高多少。记得去了先办个会员卡,这样可以享受优惠的会员价,日久之后总结来看,的确能省不少钱。超市里商品标签上面都两个价格,普通价格和会员价格。黄色标签的是促销特价商品(但并非价格就一定优惠)。会员卡不要钱,只要简单填个表就成。超市会经常寄促销海报,看见有特价的商品一定要早点去。西人也都爱抢便宜货,确实优惠的商品,早早就卖完了。我发现这些超市为了吸引人在周末休息日前往购物,都在周末前发广告并说商品促销,但是有些商品优惠幅度并非最大,真正打狠折的时候是在平时!分析原因恐怕是周末购物人数比平时多不少,反正上班的人只有周末有时间去超市大肆采购一番,所以有点优惠吸引一下就能达到促销效果。反而是平时,客源有限,如果不促销就会被别的超市抢去,所以总会弄些商品大减价,反正人少,多损失不了多少,把附近老客户固定住要紧。
购物结账可以到收银台,也可以自助,都可以用现金或信用卡结账。我排了两次后就都是自助了。遇到问题会有店员过来帮忙,方便且节省时间。我选择自助主要是为了练习英语,那些蔬菜水果的名字经常用就熟悉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经常有一个特别不友好的华人收银员值班,见了西人挤出一脸笑容,见到华人板着面孔,故意把英语说的叽里咕噜,以显示他的某些优越性。(真不知是自悲还是自负!)西人店员见我不太明白,都会放慢语速,直到确认你明白为止,然后互相微笑告别。谁象这小子,心态有问题。后来我在另外两个不同的超市看到他,原来他同时打三份工!我家附近是晚班,累得都打晃,何必呢。
自助结账可别耍小聪明,似乎没人看着就能不扫条码直接往袋子里面装,在远处终端上有店员看着呢。我原本一直不知道,直到有一次买东西,扫到一盒麦片时,突然一个西人女店员从终端一头跳出来说盒子上面粘了一个优惠券,她帮我撕下来喂到机器里面,然后再扫就优惠了。我恍然大悟,原来一直在暗中盯着我呢!
每次购物的账单要收好,以后要是退税什么的用得着。账单上面有商品原价,优惠幅度金额,税费等等。一般食品没有税,加工后的商品就有了,所以虽然税率高,但是实际支付的税款没有多少。
朋友带我们去过几次COSTCO,东西便宜就是包装巨大,不收银行的信用卡,只收他们自己发行的,我的信用卡是被收银员恶狠狠地丢回来的。好在现金还认,不知道哪天他们自己发行货币了,加元也就不认了。不过会员要缴会员费50-100块/年,如果家庭人数少东西买了吃不了,就不合算。另外如果没有车就根本不要去,买不了几样东西,背回来挺累,省的几个钱还不够车票钱。不过那里卖的营养药品多,价格便宜,带回国内送人属于佳品。很多华人都去那里买了带回来。

14)带宠物出境(北京口岸,其他口岸城市不知道)
每人每次限带一只狗狗出境。
我们返回北京接狗狗。我家的两个小狗狗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其中一个还是收养的流浪狗,但是养久了绝对舍不得抛下他们,所以安顿好之后马上返回北京。两个小家伙在宠物店早就待腻了,见了我们立刻扑到怀里又亲又啃,到家以后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两个,甚至晚上睡觉还一定要一只爪子搭在我们身上,生怕我们又离开他们。第二天带他们到院子里面散布,又遇到不少他们的小朋友,邻居都说我们收养的那个小家伙真幸运,要到外国去见市面啦。他似懂非懂地歪着脑袋,得意地咧着嘴巴形似傻笑。狗属于群体动物,他到一个家庭后,会立刻明白这个家庭里面各个成员的长幼尊卑,然后他会把自己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摆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他们表达感情非常真挚,象小孩子一样单纯,所以和狗狗相处久了,感情就很深。这是我以前没养狗时绝对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的一种快乐。
转天上午开车带两个狗狗到了安华桥西三环路北侧的北京观赏动物医院,他们是唯一做出境体检的地方,楼上就是北京口岸的检疫机关,一起办公挺方便。我们带上狗狗的健康免疫证书,上面有历年的狂犬疫苗注射记录和贴纸。10元挂号费/只。来看病的狗不多,诊室里面就我们一家,大夫进来看了我们狗狗的健康证书,说上面只有开证的那个宠物医院的章还不够,必须要有上一级防疫站的章。让我们先回原来打针的宠物医院开个证明,然后到防疫站盖章。没有这个章,他们拒绝给狗狗体检。没办法,我们只好返回宠物医院,找大夫开证明。大夫翻箱倒柜找到了一本格式介绍信,把我们带去的健康证书上面信息重新抄了一遍,盖上医院公章,然后告诉我上一级防疫站的地址和大概行车路线(不同区的防疫站地址不同,反正宠物医院都清楚,问他们就成了,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下午我开车从东四环家里往东坝进发,一路都是走的小路。发现北京的确建设神速,就在去温哥华登陆这点时间,路边的平房又拆迁了一大片。车子钻过五环进入东坝地界,路边地貌我一点都认不出来了,一年多没来,原来的农田全部变成住宅区了,到处是热火朝天的装修场面。我找到防疫站,已经被拆迁得只剩下一间破瓦房了,幸亏还有个大夫在给狗看病,忙里偷闲告诉我,盖章的地方现在叫什么疾控中心了,搬到附近一个统一办事大厅里面去了。我按图索骥找过去,大厅里面空空荡荡,有两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我向其中一位说明来意后,他看看我的介绍信,给管公章的同事打了一个电话,带我过去把张盖好。
回到家里给观赏医院电话,咨询他们是否可以过去体检了,接电话的姑娘和声细雨地问了去往什么国家,出发日期,然后告诉我在出发前7-10天才能办,太早没有用,检疫的有效期就20天。他们收体检费并给狗做驱虫,每只大约700多。体检结果第二天过来取,然后送到他们楼上做出境检疫的文件应该包括英文的兽医签署的健康证明,文件大约要等2-3天后才能来取。之后拿着文件带狗狗出发就是了。
之前移民局给的网站链接里面有加拿大食品卫生属的网站,有专门介绍宠物入境加拿大的规定。加拿大属于狗狗入境检疫很宽松的国家之一。我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充分理解宠物对于您的意义非同一般!(听着舒坦)
1)狗狗入境要在海关那里做个身体检查,就是一个兽医在现场望闻问切一下,看狗狗是否有什么明显的病症没有。检查费记不清了,大约第一只狗30块,第二只起每只5块。也就是两个狗狗35块的说。
2)要提供出境国兽医给开的健康证明。如果没有,海关兽医在检查后可以给开,再加钱。也是第一只狗最贵,然后每只加一点钱。(看来海关和COSTCO一样喜欢卖大包装)
3)入境后要继续按时打狂犬病疫苗。
4)如果你的狗狗上抵达时什么手续也没有(中国海关恐怕不会放过你),那就都可以在加拿大海关办理即可,我计算过,两只狗一共120块加元(比中国检疫要得少多了,我的祖国啊,怨不得我要移民离开你,你把我刮得快成排骨啦)

15)给我们以及狗狗订机票
按照观赏动物医院的指示,我开始考虑安排行程先。我原先订的加拿大航空一年多次往返北京-温哥华的机票。第一次往返完成了,其他的都OPEN状态。给航空公司打电话要求确认一个去程的坐位,同时告诉对方我们要带两只狗狗。接线员帮忙查了有我那个优惠幅度同等舱位的日期,我选择了其中一个,然后她帮我看看飞机上是否还有有氧保温加压的行李仓位,之前还没有其他乘客申报带狗,我的两只狗狗有两个航空箱,可以放下。只要到机场办理随身行李托运的时候把他们一起托运了即可。(这个是我选择加拿大航空的重要原因之一,宠物可以和行李一起方便地CHECK IN。国航一定要走货运,手续繁杂,时间长,宠物遭罪)在机场地勤那里出示检疫的证明文件就好了。每只狗狗要交270块加元的运费。一切交代清楚后就给我发了电子邮件的出票信息。另外要求我随后电话提供狗狗的航空箱外形尺寸给他们即可,以便他们安排货运部门布置机舱。
本想万事大吉,可是两个小时后加航电话来了,说我乘坐的航班机型是B767,诺大个飞机上面只能带一个狗笼子,我想要不就让老婆带小狗晚一天出发,对方觉得改人的机票更费劲,建议我们把两个小狗放一个笼子里面,只要不拥挤就成。我想想也好,以我老婆的英文水平,她自己不丢了就感谢主啦,何况还要带着狗狗去海关做体检。于是决定再上网淘一个大号箱子,只要尺寸三边不超过292厘米,狗和笼子总重不超过32公斤就成。但是收费还是要算两只狗,不是按照笼子数量收。于是乎一切搞定,静待出发日期。如果有故事发生,且听下回分解。

16)翻译中国驾照,准备考本,参加笔试,约教练练车

安好家后准备考驾照。中国驾照自到达起开始开车90天。之后就不行了,以后再来也不行了。
考本基本程序:翻译驾照,笔试,路考。

BC省发驾照,买车上牌,保险统一由BC保险公司---ICBC---垄断。(这个虽然不是中国工商银行的缩写但垄断性质一样)ICBC在全省有很多办公地点,大些的地方考笔试不用预约,直接去排队考试,小的地方要预约才能考笔试。他们网站上面介绍得很详细。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去选个地方。按照网站上面指引,买菜时路过家附近的一个ICBC,想约个时间笔试,结果人家告诉我,他们只接受没有驾驶经验人的笔试,其他人都要到那个不用预约的大OFFICE去。

笔试之前要去领个表格,并求把国内的驾照找他们指定的翻译给翻译成英文。他们给我提供了翻译协会的电话和网站,电话不用打,因为就是个录音请你访问他们网站。网站上面有各个认证的翻译联系方式。选择一个离家里近的联系就成。一般这些翻译都是兼职,联系前一定要电话问清楚是否可以当时取。他们有的人要上其他班忙别的,要等几天再跑一趟取翻译好的东西。我按照列表一个个打过去,第三个可以当天中午去她家里,现场翻译,20块搞定。记得带上护照。
翻译好之后到ICBC前台,一个华裔大姐帮助我看了翻译的文件,护照,移民纸,然后告诉我必须要有枫叶卡。当时我才到两周,看来考试要一段时间了。反正翻译没有问题就成。

回国时听同去的朋友讲他们已经拿到枫叶卡并通过了笔试。找教练练习,把几条考试路线熟悉一下,模拟一下考试现场,还是非常必要的。约的路考要排到11月份了。反正我还没到那一步,以后再说了。

拿到枫叶卡,仔细阅读过笔试准备材料,并在ICBC网站上面模拟过数次100分后,决定来真的了。赶早来到ICBC,前台是个西人大姐,说明来意后看了我的护照和枫叶卡,给我一个发一个号。同时推销3块一盒的巧克力,说是为什么东东募捐。我没弄懂所以回绝(不差钱,可也得花得明白)。这天人不多,8台考试计算机还有一半空着。不一会儿接待华裔妹妹叫到我的号了,看了我的证件和翻译的驾照,又把我的正式驾照要了过去,告诉我直到我正式路考通过后才能还给我(后来据教练说要想不给收掉,就趁驾照90天期限到达之前去考笔试,这样就不收了)。让我到一台指定的考试电脑上去做题。

自我总结的考试要领:

第一,考试一共就50道题。拿得准的题目可以马上确认,每题答过就告诉你答案,随时可以查看你的考试进展。如果拿不准,可以先翻片,但是一道题不能翻三次以上。我原本以为考题不做就会来新的,可是答到后来才发现那些没做的题都堆在后面等着你呢。所以说,这50道题在开始开始时已经为你确定了。

第二,考试没有时间限制,不要紧张,要保证答对40题。充分利用翻片,把容易的先做了,如果前面错太多就给后面太多压力,当你答了35题正确后,再啃原来拿不准的题目。充分利用排除法,这样出错的概率会小很多。反而是那些自以为容易的,十拿九稳的,因为开始紧张看错问题,造成失误。后来看到离胜利越来越近,也就放松下来,那些其实不知道正确答案的,也都蒙出来了。最后错了4道,正确40道,考试自动停止。总共用了半小时。

考试结束,等着人家再叫名字。过去后给我打印了一个考试成绩单,一张G7的学习驾照(黄色A4纸,有效期一年)。由于我以前有15年驾龄,所以可以直接约G5的路考。路考一定要上网去约。回家去上网输入了驾照号码,电话和安全密码(就是他们问的妈妈的姓氏),网上已经有了我的信息,约考试的类型等等。一看最近的考试日期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我的天!)。

甭管那么多了,先练练车再说吧。找朋友推荐了一个他认为不错的教练,30块/小时,一次两小时。根据我15年前学车的经验,两小时正好,太少学不了多少,太长时间疲惫还容易接受不全。先练一回,然后回家消化一段时间,考试前再练习练习。在和教练约时间的过程中,诉说了路考要等很长时间的问题,教练透露了如何提前他同时带几十个学生,总是有的学生约了时间但是没准备好不能去考。这时教练就可以在自己的学生中调整时间。当然他们也是去ICBC网站上先取消一个学生的约会,然后立刻把另外一个学生约上去。如果这个时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来,那这个可就白费了。但是大体上都是能提前的。(约教练的确物有所值!)

17)去图书馆上网,借书
搬家以后没有网络,所以想到去图书馆上网。我住列支文,这里图书馆不管是否有借书卡都随便进出。可以到阅览室看书,到计算机区上网,或者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但是上网要有借书卡号和密码,否则只能看图书馆内的信息。办卡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或者图书馆里面任何一个能连上图书馆内网的电脑上。填好后提交表格,然后可以到任何一个分馆去领卡,但是领卡的时候要提供身枫叶卡,我当时只有护照,那就要另外还要提供一个能证明你住在当地的东西。例如别人给你寄的信。我提供了银行给我寄信用卡的信封。
图书馆的网络不错,借书也方便。把书放到一个消磁的机器上面扫一下就可以拿走,机器给你打印一张借书条,提醒你及时还。我借了考驾照的书看。有些书是不能外借的,只能在图书馆看。我看了一本购买汽车的指南,很有帮助。
还书很让人不踏实,就丢到图书馆楼下墙壁上一个还书口里面,也没有什么手续。虽然惴惴不安,但是看别人也是如此还,丢进去爱咋地咋地吧。
在图书馆看书时,旁边一个华人(大陆的,讲标准普通话)手机一直不听地响,接电话声音还挺大,旁若无人。当时真恨不得把这丫踹出去!看上去也三四十岁了,怎么就不懂人事呢!

18)去国中国平安开无事故证明(新移民买车保险费能优惠)
本人从95年起就开车, 驾龄应该不算短了。看了坛子里面文章说开个国内无事故证明就可以少交保险费,所以趁回北京的机会开始联系保险公司。具体能优惠多也不知道,反正有枣没枣先抡一杆子再说,不管ICBC给不给优惠也先开一个。
我自从02年买第二辆车就一直上平安保险,直到今年移民为止。可是由于前几年车子是在别人名下,直到06年我才以自己名义投保,所以平安只能开出4年的证明。这个还真值得得提醒广大xdjm注意,国内保险保的是车主。保险公司只有该车辆投保人的理赔记录,没有其他驾驶员的投保理赔记录。这个和加拿大要求的某个驾驶员的保险理赔记录是有出入的。幸亏我还投保了4年,否则只能干瞪眼啦。
联系保险公司可不是那么顺利,先打平安的客服电话,他们根本没听说过有这等事情,也不知道哪个部门负责办理。也许这个业务是个太特殊小众业务吧,总之问来问去没个头绪,几乎要放弃啦。看来通过正常途径是别想办成事情,只好又祭起中国传统文化,熟人应该好办事吧。于是呼搜索记忆库,想起一个亲戚在平安做寿险,自从公司成立就在,算是老平安了吧,求他帮忙问问看吧。结果还挺出乎意料,果然可以开,而且他之前也帮助客人开过。于是乎柳暗花明,他帮助口头提出了申请,平安客服还给我来电话告诉我去哪那个地方找什么人就可以开。
第二天按照客服的指引到了平安公司在崇文区的一个办公地点,问谁都说不知道,等了好半天才出来一个疑似领导的姑娘,很热情,告诉我说我被客服忽悠了,应该去北京金融街平安大厦15层的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那里有专门人员负责给开此类证明。我千恩万谢地出来,为了避免遭遇堵车,只好改天做地铁前往。
转天到达平安总部,上15楼找前台询问,同样是不知道,让问服务窗口,结果也是同样不知道怎么弄,幸亏之前亲戚帮助问到了一个具体办事人员的姓名,找到他才终于算是遇到明白人了。人家自己有现成格式的中英文双语证明信,都不用咱自己费劲翻译。从电脑里面打印出来,里面还包括了这多年的保单号码,驾驶员信息,还分了商业险和交强险等等,真的挺全面。签字盖章完事。这下可以安心回温哥华买车啦。

19)购车热身---研究付款方式
这边买车三种通行付款方式:现款,分期付款(finance),租赁(leasing),新移民因为信用记录刚刚起步,申请后两种的可能性不高。

现款: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是销售商最欢迎的。因为马上回拢现金,加快资金周转。采用现金购车时,销售公司可能会给一个特别优惠。也就是比另外两个方式车价低一些。

分期付款:和国内的类似,要求你付个首付款,剩下部分由厂商自己的金融公司给予购车人贷款。购车人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分若干个月还本付息。厂家的金融公司利息应该比银行低,我研究的美国厂商1.9%,日本厂商最贵,要5-6%了。有些厂商促销时给36个月0利率。貌似诱人,实际销售价格和现款比还是有点加价。银行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要求更高,利息也高。我那个TD银行经理就特别乐于向我推销这个,因为银行可以有利息收入,而且变相是用我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借给我自己!(坚决不干)在通货膨胀的时代,还是先把钱花出去为妙。

租赁:说起租赁来国内来的朋友大都没有接触过,因为中国的租赁业不是很发达,同普通人家生活相距遥远。论坛上以前也有不少帖子说这个,毁誉参半但是连一个准确的中文名字都说不上来。我就多说几句。
租赁英文叫leasing(个人意见并不推崇)。任何租赁都是一回事,由租赁公司先把商品垫钱(相当于变相贷款)买下来,然后预设一个“残值”,从全价中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除以租赁付款期数并计算贷款部分利息,得出一个平均的月付款金额。租赁者就按照这个月租付款给出租者。但是租赁区别于贷款的就是租赁期间商品的所有权是租赁公司的,只要停止付租金,东西人家随时可以收回去。租期届满,租赁者可以退还所租商品或者按照残值买下该商品。
具体到买车,因为租赁设定残值,当残值大于分期付款的首付款时,在同等利率水平下,租赁的月供款肯定低于分期付款。实际情况也是基本上如此,租赁月费基本上比分期付款(finance)低。这给那些愿意先付更少现金(或者现金干脆不足),进而愿意承担更高利息的人多一个消费金融选择。当然,如果频繁换车,这是一个方便的选择,如果作为消费手段,它成本是最高的。但是租赁不用象现金和分期付款那样一次性付掉全部的消费税。是根据月租金按月支付,这点上比较灵活。
租赁公司的利润来源是:利息差+可能的商品价格差(他们和厂商的结算价格与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是有利润空间的)。即使是汽车厂家的租赁公司,我怀疑同样有价格差,否则那么一个财务上独立核算的公司靠什么盈利呢,那点可怜的利息还不够资金成本呢。当然厂家的金融公司无论是用leasing还是finance目的是通过透支未来促进自己产品的销售,抢夺市场份额。所以有可能比同期银行的利率来得低,如果这样,可以选择把钱放到银行投资吃高息,然后来还租赁公司的低息贷款。不过这么合适的买卖基本上不存在。除非你自己是投资高手,能够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存在就是合理的,租赁之所以能存在,就是有人需要。个人感觉租赁更适合自己做买卖,不适合个人消费。打个比方,你自己去批发市场买菜,心里的盘算方式和小菜贩子是绝对不同的。自己吃到肚子里面,能便宜一分是一分,所以你一定要算计比较不同价格(质量同等情况下)。如果菜太贵了你宁可不买不吃。而菜贩子可不这么想,不论菜多贵,只要能加价卖出去赚钱他就不嫌贵,这就是买卖!在做买卖的人眼里,租赁来的车子是个赚钱的机器,只要赚得比车价多就合算。哪天买卖不开了也不用费劲拍卖,直接停租就成了。你自己消费那就是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了。租赁租金一般都可以记入经营开支,可以从利润中税前扣除,这样就省部分所得税。所以说做买卖的租车更合算。对于任何消费者来说,金融消费就都是另一个额外开支。

20)购车热身---研究车型介绍
到了加拿大才发现,中国才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万国博览会。几乎所有的世界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只要是个牌子,就有人买,就有钱赚。这也是一种初级市场的表现。在加拿大,汽车品牌就那么几个,以美国的三大品牌+日本的两大+德国的三个高档车为主,其他国家诸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几乎看不到。韩国车目前以低价外加超长保证期在抢占市场中,预计未来的主要力量就是中国品牌(如果VOLVO算中国的话,那么这就算开始了,而且还算高档车)。个人认为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汽车一定会跑遍世界的任何角落。当然主要是亚非拉兄弟的家园。想要进入欧美乃至日本市场,以目前的水准根本看不出任何机会。
我们家虽然没有小孩,但是有两只狗狗,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有孩子,所以决定买个7座的VAN。这种车款在国内都是被公司买去当作高档商务车用,所谓的MPV。在这边,VAN就是普通家庭的一个大面包车。真正的商务车不知道要豪华多少。
转天特地到图书馆查阅了今年的购车指南,资料显示VAN就那么几个主要厂家,Chrysler+Dodge (销售量最大),Toyota,Honda,VW(原来是从Chrysler工厂OEM的)。其他的杂牌子不准备考虑。国内卖得最火爆的上海别克的那个GL8在这边根本不生产。GL8外形酷似这边CHRYSLER的Town&Country,不知是否山寨的。
首先分别上几个公司的加拿大网站上面看看车辆的详细配置。发现车的起步价都很低,但是基本配置也特低,有些甚至还不带电动车窗(有点象郭德刚相声里面的直升飞机)。如果你想要好点配置,价格就一步步上去了,而且有比国内多得多的选项,如果都配全了也挺贵的。不过这边网站有个好处,就是都有一个BUILD&PRICE功能,可以用来帮助你选择款式和加装选项并计算价格。如果厂家有大的优惠,那么也一并扣除。最后还可以把配好的车款发给销售代理商询价。我用DODGE GRAND CARAVAN试了几个,代理商有些不回邮件,有些回过来的配置和我所选择的不一样,他们是根据自己库存现货报价。根据厂家网站价格计算下来,发现这个档次的车比国内便宜得有限,一般国内20-30万人民币的车,这边也就能便宜个几万。反而是高档车价格差距大。国内卖百万左右的,这边50万以内能拿下。国内10万左右的,这边更贵。
加拿大汽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排气量巨大。以VAN为例,国内从2.4开始,最高3.3。这边是3.3-4.0。家用的房车也同样,我曾经看到一款VW的甲壳虫,装3.3升发动机!
购车指南是个好东西,有百科全书那么厚的好几大本,能出版那么迅速真令人惊讶。数百个车型的优劣口碑记述得面面俱到,还能透露点有价值的信息。例如VW的VAN是从CHRYSLER工厂订购的等等(怪不得我看两个车那么相像呢)。另外就主要讲解这边DEALER主要的推销花招(大部分是如何变换花样多卖东西,包括买消费金融,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从客人身上多赚点)。例如:车子降价了,就劝说加装选项,可是选项有时候客户就忘记讨价还价。价格定下来就开始销售贷款租赁计划等等,层出不穷。这个指南对于新移民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不像国内的那些新车推荐,大都打着中立客观的幌子,实际都是厂家给钱做的软广告!所谓的专家也大都是半瓶子醋,浮皮潦草不疼不痒地评价那么几句。
再看过无数次不同车型的不同配置后,终于对自己想要和没必要的东西有了清晰的概念,接下来就得实际去看看车子,同DEALER接触一下了。

21)购车热身---车市看车
这天闲来无事,于是决定到车市看看车子。我住的列支文卖车的主要集中在一个叫做AUTOMALL的地方,出门前先上网查询路线,发现他们有往来市场和列支文中心的免费班车。于是搭乘班车前往。AUTOMALL是一个沿着环形道路两边排开各个品牌汽车的店面。和国内的4S店一样,销售维修都在一起。
我沿着路依次进店转悠,因为实现研究过品牌,所以不感兴趣的品牌都不去了。去了TOYOTA,HONDA,VW,DODGE,SUZUKI等等。发现这边的销售那个国家移民来的都有,五花八门,但大概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有几大特点:
第一,只有VW进门有一个销售在门口的桌子后面和我打招呼,其他家进去没人主动打招呼。渐渐发现,其实那些销售一直在附近游荡,示意你他就在附近,如果有需要随时准备过来。
第二,所有销售都会先连珠炮似的了解你什么时候买车,需要什么车,准备花多少钱等等。当我说准备在未来一个月才买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和我说目前正在特价促销,错过可惜了,见我仍然不会当天买车就客气地说再见,都懒得象我介绍介绍我所感兴趣的车款!估计是惜时如金吧,这个可是和国内的热情推销截然不同,似乎卖车的都高高在上,你得求他似的。本人也是个老销售,所以见怪不怪,姑且把这个看作他们的销售策略吧。
第三,几个销售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来耍价格花招的特点。这个是否和我明显是一个新来的有关目前不敢判断。按说不会,估计他们一般都如此操作。他们的初次报价都比厂商网站上面的建议零售价高,如果你告诉他准备花多少钱,他们就给你推荐一个据说价格刚好的车款(但是事后我上网一查,价格还是高了几千)。估计是等着你还价呢。我们同去的朋友也说有类似遭遇,有个销售报完价格后他嫌高,那个销售直接问他打算多少钱买!
转了半天,仅仅只有VW的销售愿意过来仔细和我聊聊天,然后给我一些推荐以及能够进一步和经理商量能够大约给多大折扣。
总体来说,这些日子在各个商场我都能够强烈感觉到那些强烈推销,恨不得让你当场下单。作为销售当然希望客人进店就交钱提车啦,但那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准确掌握客人需求,判断客人的喜好,给予超过客人对车辆了解范畴的专业建议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认可。象这样爱买不买,程式化操作的销售真有点舍本逐末。如果这样在激烈竞争下估计很难开张。可能加拿大做生意都这样吧。我这个中国的老销售还得多了解了解才能明白个中原由。但是自己还是暗自决定以后找那几个让我感觉良好的销售去买车。且听日后分解吧。

22)国内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处理(适当取舍)
之前肯定有不少移友在国内都有些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之类的。要在新的国家长期生活了,这些东西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问题。我分别处理了以下几个:
第一,商业保险
我在国内上了一些保障型的大病,养老等等保险。当时主要考虑是如果自己有个什么重大疾病或者意外,能够给家人一份交待。这些保险基本上不是那种投资回报型的,自己如果健康根本享受不到。上此类保险的原因是我自己没那么多钱去应付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所以给保险公司点赚头,换来一个未来了给我扛雷的。当然了,如果不出事就一定是比较亏了(虽然名义上总体保额回报在绝对值上大于我全部缴纳的保费)。
这些保险可以采取减额付清方式结清,或者退保。两个无论怎么计算,都是有损失的。而且日后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保障也就没有多少了。鉴于我移民以后,财务状况并没有和移民前有什么重大改变,所以还是决定保留这个保险继续上。反正寿险可以多重投保,多重理赔。什么时候我的财富多得足以应付那些风险,那时就不用保险了。
第二,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交了都存在个人名下,属于一种变相的收入。只要买过房子就可以提取,由于我几年前就支取过,所以出国前就请单位人事部门帮助把剩下的都提取出来,还留了几块钱拿不出。
第三,社保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
这三个个必须一起上,没得挑。我纠结了好久。入籍就要放弃之前交过若干年的社保金(当然注销户口后,可以把个人账户上的钱领出来),还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60岁时也申请领中国养老金呢?经过咨询有关专业人员,发现基本上没有人能够算清楚自己一生要交多少社保金,退休以后能领多少社保金。大家似乎都是以一种懵懂的心态走一步,算一步。国家公布的计算公式据说可以算出来你的存储额和领取额。但是那个公式不是一般人能看明白和会算的(我准备请北大数学系的朋友帮忙算算)。
后来考虑再三,要取得养老资格就要交够社保15年以上,我还差几年,然后就可以选择停缴(停缴后就不能享受医保了),60岁时再去领吧。这样每年按照最低标准交6000块,几年时间也不要支出多少钱,可以把之前单位帮助我交的部分挽救回来。另一个促使我这样决定的原因就是加拿大慢吞吞的医疗系统,如果真得了急病,还是要回国治疗,所以这几年还是保留住国内的医疗为妙。等过几年熟悉了,养老也交得差不多了,那个医疗不要也罢。于是呼我把档案转移到人才中心,办理了个人存档,然后他们就可以代办所谓“灵活就业”(也就是没有正式工作)的社保金代缴。签个协议,办个制定银行卡,每个月往里面存点钱即可。整个手续非常简单,30分钟搞定。以后不想交,就不存钱即可。
通过这次发现大家交的失业保险简直形同虚设,我曾经咨询了人才中心,象我这样没有工作了,怎么另保险金。人家冷笑一声说要把档案转回街道办事处,然后登记失业(估计到街道那边还有各种措施卡着你,才没那么容易接收你的档案呢)。经过一系列复杂手续后,能最长领两年,北京的标准是每个月七百块。我还没听说过身边哪个朋友能在失去工作后能领到失业保险!

23)体育锻炼(享受生活)
来温哥华除了环境优美,就是气候适合四季锻炼。一般公寓都有内部的游泳池和健身房。我家小区也不例外,附近徒步范围还有GOLF俱乐部,棒球场,游泳乐园,网球场等等。夏日傍晚,很多人到体育场散步,骑车,打球,溜狗以及其他运动。本人喜欢网球运动,所以特别满意自己选择的住所。当然也要特别感谢帮我介绍信息的友人。第一次约球友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朋友嫌热,其实当天就20多度,在北京可算是凉快天气了,极力鼓动朋友出来。这边人可娇气了,一般都是傍晚过来打球。整个夏季,都是户外网球运动的黄金季节。进入雨季,户外运动就要转移到室内了,有专门的室内网球俱乐部可以参加,费用也比北京便宜多了,决定日后参加。
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从体育运动就可见一斑。我家附近中学,小学都有大片的运动场地,不像国内学校一定要弄个塑胶田径场,就是大片的草坪。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运动衣(没有统一的邋遢运动衣校服),远处望去,绿色草坪上鲜艳的色块飞来荡去。学校下午放学,经常能看到孩子们练习棒球,直到傍晚家长才开车来球场接孩子回家。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放弃了普通华人习惯的钢琴课和补习班,坚持参加学校棒球队,他们球队还连续拿了两年省冠军。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孩子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
小孩子学习网球比大人便宜不少,因为教练费用由政府资助,只要去参加网球俱乐部的专门课程就好。否则平常请教练每小时20-30块,比国内还是稍微贵一些。
家附近的网球场有8-9片,是最近刚刚翻修过的,完全免费,只要没有人就可以进去打。晚上有灯光。球场周围有大片大片的草坪,树木葱郁,溪水潺潺。这样的享受在国内几乎不可能。运动过后,刚好夕阳西斜,金色的阳光撒在大片的草坪上,绚烂的色彩映入眼帘,一直投射到人的心里。暗自庆幸能有如此享受,不枉此生。想想国人辛苦忙碌一生,勤勤恳恳,可为什么就难有闲云野鹤的心境呢?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裕,富裕却不幸福,我看这个命题越是思考越发费解。

24)心理准备
如果您移民之前没有在国外工作的经历,甚至不经常出国,那建议您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陌生的环境。那种感觉你甚至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感觉不到,因为周围环境和中国的大城市太接近。周围的人长相差不多,如果不说话,你就觉得根本没出国。可是到了加拿大,虽然周遭也有不少华人,但是毕竟西人数量大增(而且和你在电影里面见到的不一样,实际要大许多)。陌生的环境会另人不安,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普通不过的事情,都将会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出门路也要担心路不熟悉。人烟的稀少会另你甚至一天都不用讲话。即使有熟人,人家也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天天陪伴你,如果不出门,是会疯掉的(特别是温哥华多雨的冬季)。记得我早年到西雅图的公司培训,那是第一次出国,白天在公司还好,晚上或者周末只有自己在公寓里,简直太难熬了。外面又不熟悉,出去也不知道去哪,当时英文也不是很好,人家同事即使带我出去,有说有笑我也是一知半解,那才真正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漂泊异乡,举目无亲是什么滋味。好在我很快发现宾馆的看门人很健谈也很无聊,于是他成了我下班后的聊友,算是舒缓了一些。
我登陆前暗自扪心自问了一下,看自己是否还会有当年的感觉。自觉这些年也跑了些地方,见了些世面,应该能应付。可登陆的第一天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毕竟来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住在旅馆也没有家的感觉。过了一两天,那种感觉随着对周围环境的熟悉渐渐褪去。我发现应付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快熟悉环境,然后安排各种活动。反正过来要办各种手续,索性来个劳逸结合,每天安排办一件事情,然后就顺道出去玩儿。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方案,也就觉得世界的距离没有那么遥远了。如此忙碌了两个礼拜,该办的也办好了,该玩的地方也大致去过了,房子也租好搬进去了,家里的冰箱也渐渐填满啦,终于又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闻到老婆炒菜的味道,眼前仿佛又看见远处地平线上升起一道炊烟袅袅,心头终于是暖洋洋的。家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
登陆的第一个周末,朋友领我们去码头市场游逛,顺便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这些年移民生活和心情调整的经验,真的比请吃大餐实惠。认真倾听老移民的经验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实在是事半功倍,特别是对方的背景情况同你类似时,更是有借鉴意义。


25)学习语言更要学习文化
记得出国前CIIP组织在北京培训讲座,上面介绍了很多生活工作信息网站,可以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援。其间一个好像是大学老师的朋友说了句语惊四座的话:“我看一页英文网页必须翻着字典至少需要5分钟,这些信息是否有中文的?”讲座的老师忽然明白了,原来很多人语言还是个大问题。于是乎话锋一转,不断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的确,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社会接触沟通的最基本途径就是语言。很多人总是说语言障碍使新移民无法顺利融入这个社会,因此拼命补习语言,这也对也有偏颇。其实语言不通所带来的是无法理解所在社会的文化风俗。很多语言现象都是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例如成语、俗话、笑话,你如果不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单从字面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学习语言是一方面,同时必须努力去了解文化和习俗。就从简单的问好来说,不同中西风格迥异,仅仅掌握了问候的语句,而打招呼时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那么对方还是会感觉不舒服。华人见面,目光从来不敢直视对方,四目相对也赶紧闪开,这是中国习惯。可是西人刚好相反,你如此对待会给人不友好的印象。这些东西,中国的英文老师甚至印度的英文老师是不会给你讲的,因为他们也不一定知道差异的地方。
北京有所大学叫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现在体会到这个学校的校名起得非常好。这所学校大部分是外国留学生,他们来到中国学习语言,同时学习中国的文化。也只有学习了文化,才能更好掌握承载这个文化的语言,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注意语言所需要的其他配合因素(肢体语言)和场景。这样,语言才具备了最高的沟通效率。这应该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嘛!
至于说本来在国内和别人交往就有问题得人,那么就不仅仅时学习语言得问题了,恐怕行为礼貌都得从头学习。记得去ESL拿上课介绍信时,前面一位大姐直眉瞪眼,只会蹦单词,还不知道打招呼问候。上来就说自己级别被人家评估太低了(一级),人家工作人员很耐心和她讲解,发现她一点听不懂,也听不进去,只是在那里自顾自地喋喋不休(大部分是中文,搀杂少量英语单词)。这样得人如果就是在国内说中文,你都会很烦,更何况和老外讲英文,基本上建立不起交流来。后来人家很不耐烦地给她选了一个全天得课程,而且还要等两个月,离家也不近,她不满意,可也说不出,只好愤愤不平得走了。象这样得例子见的不只一起啦,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习惯和表达方式不仅不能交流,而且会让西人难以接受甚至被激怒,后果可想而知(人家不搭理你恐怕是最好的结果了)。而我们去之前已经查好了,聊了两句,选择了一个坐公交车方便,靠近购物中心,立即可以上课的地方。人家还热情地介绍了一个能提供高级培训的场所,我们上课那里还免费提供找工作帮助。(差别就这么大)

26)练车体会(一)
今天终于等来了教练,这是在加拿大第一次开车,不免有些紧张。虽然之前已经把ICBC发的书看了两遍,坐到驾驶坐上,脑子还是空空的。毕竟实际操作和书本是两码事。教练是北京老乡,人很和气,也很认真。让我开车到ICBC办公室,一路上犯了不少错误。到达目的地后,教练一一给我回忆指出来,其中一次他还不得不紧急刹车来制止我(他副驾驶上也安装了方向盘和刹车油门踏板)。我虽然有15年的驾龄,到这边路面上还是个新手,好多规矩不身临其境就体会不到。经过他的教训,我才逐步回忆起书上讲的操作要领。

接下来,教练开始模拟考试,象考官一样要求我,不同的是有错误马上提出来,并要求改正。我以前在国内开车属于比较规矩的,驾驶技术还不错但很少和人开车斗气,除非对方特别过分。到这边练车发现很多细节规矩不同,要熟悉,特别是过路口的要求。其他要克服的就是国内养成的一个习惯:绿灯过路口总是不自觉的减速,因为怕行人,自行车乱穿,横向车辆右转弯抢路或者其他方向车辆抢红灯。教练来加拿大多年,不能理解,我解释了一下他表示在这边不用怕,放心走,没人乱来。这个得多开车出来习惯习惯。教练带我到考试路线走了一圈,然后回ICBC办公前,把车子倒入车位。由于旁边没有其他车辆,所以倒车没有参照物,结果我还压线了。看来“老”这回是遇到新问题啦。

回到家来再次阅读操作要领和行车规则,回忆自己的操作,发现ICBC给的书基本上就说个大概,具体的操作要领一点没讲,要照它里面讲的出去考试肯定折(出事恐怕也不是危言耸听)。于是根据回忆教练讲解的要领,重新在脑子里面组织各种场景下应该的动作次序,看来让教练来练习十分必要。两个小时下来,我和教练讨论总结,加拿大的行车语言同国内大不相同,如果不熟悉这边的行为,仍然按照国内的开车习惯来行驶,很容易造成其他司机的误会,会导致严重事故。所以教练建议赶紧买个车,多开多习惯,当然象我这样国内驾照被ICBC拿去的,旁边必须座个有驾照的人,随时提醒纠正。最后给新来的人一个建议,一拿到枫叶卡,马上就去考笔试,这样驾照就不会因为过了90天被收走。

27)购车(一)挑选车辆初步询价
在准备考驾照的同时,开始到不同的车行看车询价。我要买新车,主要还是考虑自己这边什么都不熟悉,二手车维修难免有风险。新车有厂家几年的质保期,不用为这些操心。有些厂家还有日常保养的计划可以买,多花一点钱,连换油什么的都不用操心了(此类计划GM最好,500块管终生;TOYOTA其次,其他厂家就没有了)。
出去浪迹江湖之前还是要在网上做好功课,基本上目标已经明确,把厂家的建议价格、促销折扣了然于胸。接近年底,各个厂家都在清仓甩卖自己的存货,所以都有几千块的让利。不过车的存货就是有什么买什么,不可能一定有你想要的那款。所以买车还是要明确自己必要的功能,其他的能将就就将就一下。例如颜色之类,在我看都挺漂亮。
去过了几个车行,发现厚道的销售的确不多,大家上来就是“盘道”,而且都希望你当天就买,看来发达国家人家买车真和买菜似的,不像俺们这么默默唧唧的去好多趟。
首先,问问你是投资移民还是技术移民(看你是否趁钱)。如果想砍价,最好说是技术移民:)
第二,问问你的预算是多少?如果你告诉他个数字,他就给你推销一个据说是刚好符合你预算的。
第三,才想起来问问你想买什么车子。如果这个车子有,那么会给你介绍,尽量靠近你的预算,如果没有,他们就会推销他们特别急于卖掉的车款。理由当然都是天花乱坠的,漫无边际的。总之别被忽悠晕了,牢记自己想要什么,当然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没人会明摆着骗你。在这边没有国内的以次充好,只有断章取义,有些事情你不问,人家也就不一定要说。
第四,价格上,车行都比厂家网站报价还高,然后说有活动,给你个大优惠。这就是个纯粹的数字游戏。我的策略就是装傻,然后问他厂家那个折扣和他给的折扣是否是一回事?如果是,为什么不同,如果不是,他车行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折扣,然后就看那个销售怎么玩命为自己刚才的话自圆其说了(偷笑)。经过这番较量,聪明的销售基本上已经知道我是心里有数,剩下的那些个伎俩就懒得再试探了。他会按照你的需求,认真考虑怎么做成你这单生意。接下来他会根据你的需求,看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车子(他们车行之间可以串货的),如果你坚持要自己定制,那就要多等几个月时间,他去厂家给你定。
第五,他会问你是贷款还是现金。这时千万注意,要问清楚现金购车能享受的“现金折扣”。这个和之前的促销一定要分清楚,不是一回事。
第六,问清楚车行的那些个杂七杂八的费用,诸如:文件费,什么轮胎税之类的。都不是大钱。
第七,这边买车便宜,修车贵,所以厂家的质保期就是非常值钱的啦。国内一般就是一年或两年,这边一般都是三年,有些有四,五年的。这个都是隐形的价值。当然如果车子质量好,那么都没有问题,但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狠毒的资本家早就算计好了,他们车质量好,价格自然就高不少。绝对不会给咱们工人阶级留一点甜头的。例如标榜质量一流的TOYOTA,价格比同类型车高不少呢(其实也就是个纸老虎,一撞一个大坑)。
第八,问清楚上什么保险,一定要上够数量,以免真出了事故陪不起(特别是伤人的事故)。这边人命金贵。保险费省不得,但是如果你有国内的无事故证明(我前文书讲过)的确可以便宜不少(每年5%,一辆3-4万的车子,没有折扣保费3000上下,您自己可以算算看)。这边保险公司没得选,但是险种还是有的挑的。多咨询咨询身边的朋友。还是那个话,不必要的钱花了就是浪费,必要的钱,多贵都值。我咨询在家附近COSTAL CAPITAL银行里面的ICBC保险代理,她给我建议如何节省保险费:在ICBC只上最基本的必须上的保险,然后扩展部分选择上其他私营保险公司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

28)购车(二)进一步接触
当你首次购车后留下联系方式后,基本上那个销售都会想办法找理由请你再过去车行看看,聊聊。理由不外乎是最近又有促销,或者他发现一辆更加适合你的车子。至于说促销,每次去都能听到当天在促销,根本不值得信。有时候他并没有你心仪的车,只不过是要推销另外一个给你。通过几次接触,发现卖车是个非常残酷的职业,销售压力非常大,每次见面,他们都恨不得你马上买,如果当天不买,他就很难过。所以如果你坚持,总会拿到点什么折扣。销售流动性非常大,我所接触过的四个销售,短短两个月就有三个走人了。所以不要指望日后他还能有机会给你进一步的服务!进一步接触就是耐心的较量,他们会不断请他们的经理出来问候你,告诉你今天不买多么遗憾之类。连多一招都想不出来。这种拙劣的推销技巧实在不敢恭维,比卖房子的差远了。这点伎俩在中国基本上无法开胡。总之,只要你有耐心,总能有所收获。

29)带狗狗从北京到温哥华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带狗狗过来的一路经历。我们在启程之前已经和加航预定好了狗狗的舱位,带狗狗到机场加拿大航空的柜台。排队到我们,由于有狗狗,在办理完人的登机手续后,还把狗狗和航空箱称称是否超重,给我们办理手续的妹妹也喜欢小狗,所以给我们不少帮助,甚至人的行李有超重都帮我们遮掩过去了。承重完毕就让我们等待他们和机长联系舱位,大约等了有一个多小时,确认了我们已经在他们的空运计划里面,机长也确认无误后,就叫我们进去填写一个空运卡片,别在箱子上面,然后是交托运费,把笼子放到大件行李托运处就算完事了。托运处看了一下我们宠物的处境检疫文件,一切就算完毕了。我们两个狗狗还算懂事,没有在笼子里面乱闹。
上飞机10多个小时到达温哥华,在飞机上填写入境申报卡的时候特别在“食品,,,,动物”一项选择了“yes”。下飞机先去入境处办理入境手续。我选择了在申报机上自助办理,里面发现有个选择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询问了旁边的工作人员才发现,是要填写上次离开加拿大的日期,敢情他们不知道我是何时离开的啊。这个和中国的处境盖章不同,算是个可以钻的空子。机器收掉我填写的申报卡后,就把复印件打印出来给我,由于我带动物,所以要拿着到旁边柜台再见一下官员。他问我带什么食品,我回答没有食品,是两个狗狗,他于是盖章放行,让我们到“红色”的农产品检查处(AGRICULTURAL)那边去给狗狗做检查。我们先去领了行李,然后开始找我们的狗狗。机场的一个西人大妈听说我们找狗,特热情地带着我们来到摆放特殊行李的地方,老远我们狗狗见到我们就开始在笼子里面哼唧哼唧得诉委屈。西人大妈开心地哄他们,帮我把箱子抬到行李车上(可恶的北京机场地勤把我们箱子的掰掉了两个!)。我们到检查处,官员隔着笼子看了一眼,然后让我们交35块钱检查费,盖章放行。我们推着行李和笼子出机场,惹来不少关注的目光,很多人都友善地和笼子里面的小家伙问好。这两个小子一路上算是为我们带来不少方便。出机场我们到出租车站排队等车,调度员叫了一辆大号的面包车过来,把我们的行李和狗笼子一起装车。为了能捞小费,他不断强调我们应该叫两辆车子等等。我趁他装车悄悄问调度员一般给多少小费,她说这个根据情况个人看这办,一般就10-15%,不过您得有合适的零钱。上车到家也就十几分钟,司机帮忙卸车拿钱走人,这一路就算完满结束。狗狗下车迫不及待去小便,上楼进门四处闻闻,把每个角落都巡视一遍,就算是熟悉了新家。晚上我们带他们到旁边公园大草坪上面跑,他们高兴坏了,看着树上的松鼠,草坪上晒太阳的海鸥和乌鸦,都想过去闻闻。之后不用几天,他们就把周围的几个大草坪都做上记号霸占完了。
到这边狗狗要买执照,但不是必须的,没有做节育的狗狗要50块/年,每年2月之前交。过后要涨价。到市政府大楼填个表格交钱即可。

30)继续教育
新移民到达加拿大,一开始人生地不熟,要马上找工作因为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雇主基本上会很不愿意雇佣。与其四处碰壁找工作,不如先找个学上上,一方面熟悉环境,另外一方面给自己找个过渡期,还能结识不少新朋友。
我老婆英文不行,自然就是去上ESL班了。我考试没有隐瞒,所以就不能上免费英语班。据ESL的大姐介绍说2011年会提供6级以上的免费培训课程。看来加拿大经济有所复苏,政府拨款增加了。他们介绍可以到所住城市的教育局去寻求其他继续教育帮助。
回家就上网查温哥华的培训课程,发现不少,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但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还很难。毕竟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不能随便浪费在学习初级英语上去。考虑再三还是要充分享受加拿大政府的资源,不能交钱,就选择免费的。发现了几个都是每周一次的口语课程,准备闲来无事过去看看。
目前我正在怀疑自己的口语水平究竟是不好还是好于某些在工作老移民。因为他们经常有听不懂我所说的话的时候,哈哈。现在自我感觉是同西人交谈,他们说的越快我就越听得明白,表达也越自如。反而是和同是移民的朋友交谈,往往会有困难,两边都越说越结巴。
这天趁着给我家狗狗买LICENSE的当口顺道上教育局去看看有什么课程,进去和一个印度大姐讲明来意,她告诉我上2楼。进门一看,原来就是传说中的成人高中啊。据她介绍,按照规定,我必须再参加一个他们设定的英语评估考试,然后根据成绩分级注册上学。评估考试收费20块,上学交50块书本押金。毕业后把书还了就可以退给我。学费由政府买单!!!就是它了。等学习一段时间再看看附近的高等学校有什么自己喜欢的课程,交点钱也去上,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点基础。到加拿大充分感觉到不仅仅是新的生活的开始,也是选择新职业生涯的机会,只不过选择太多了,会花眼!!!

31)实际安装电视、电话和网络的经历
前面讲了选择电视、电话和网络的经验,今天把实际安装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选择了TELUS的打包服务,打电话给TELUS定好服务,客服鼓捣一会儿就把我未来的电话号码告诉我了,新客户促销第一年每个月55块,以后好像是85块。签三年的合同,赠送一个无限路由器和一个可以录像的机顶盒,内存320G,大约可以录60多小时的高清节目,标准电视节目就能录更长了。电话除了最低的基本服务外,可以选择无非就是各种长途的包月套餐。有北美无限打+其他国家2000分钟,也有亚洲无限打,北美4分钱/分钟等等。大家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先到电话公司网站上看好,订购的时候心里有数。都定好后,就是等安装。我等了一周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把要买的东西置办了,包括电话机,电视机等等。注意不同时期电话公司的促销都不一样,要实际问清楚。

到BESTBUY去买了一个液晶电视,30天以内可以无条件退货。我一周以后发现降价了100块,于是问营业员这种情况如何处理,他说只要在30天内,不用退货再买新的,凭购物小票直接能退钱,于是直接到前台直接退了112块(包括税)。这个经验可能对日后新来得朋友有用。

终于这天安装技师给我打电话说他下午到达,让我和物业经理打好招呼给他打开电话接线房的门,这一般要提前24小时打招呼。我找物业拿到钥匙,等技师来了自己摸索着找了过去。发现这建筑比国内规范性还差,强电和弱电间在一起。我们打着电筒找到我家入户的线路,和外线接好,安装了一个滤波器,我家墙上的电话线路就有信号了。TELUS使用的技术和国内电信公司几乎一样,普通的电话线路解决语音通信(电话),通过DSL传输数字信号,通过普通电话线上网,不同的是电视信号。这边电视信号是通过数字模式传输,和网络一起通过DSL入户,一根普通的电话线就实现了中国人梦想中的“三网合一”。

安装好外线,回到我家房间,技师把各个设备逐步连接起来,赠送了价值不斐的高清连接线,我后悔没把蓝光播放器买来,否则那根线也能送我了。这里要提醒国内的朋友,如果可能,多带点高清线,这边这个东西太贵,50多块一根算是便宜的。无论你买蓝光播放器还是其他什么的,这个线都要单独买。至于电源插线板嘛,完全没有必要带这东西。一来房间里面的电源插头多得用不完,二来安装电视时,如果需要是可以赠送的。都包含在免费安装里面。

安装完毕,技师逐个设置并演示给我各种功能,主要就是机顶盒的操作。如何看电视收视预告,录制节目,锁住那些收费点播节目,以免孩子误操作。。。凡此种种。总共经历两个小时,安装结束。我拿出几块钱给技师,他很严肃地说他们不收小费,弄得我反而不好意思了,赶紧给人家解释自己刚来,实在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给,什么时候不用。然后他给我介绍说他们公司及其竞争对手都是不收小费的。技师是一个从俄国裔的犹太人,从以色列来加拿大,我说怎么看着很精明的样子。于是我和他叨咕了几句俄语,他很是开心,攀谈起来我在国内的公司和他们还是同行,他说怨不得觉得我能看懂他在配电房里面摆弄的那些个活计。于是给我留了一个他们公司的招聘网址,建议我以后可以去他们公司应聘看看,说这个时间自由,工作不用安点到办公室上班,公司提供一辆小卡车,工具,电脑等等,只要电话开着接活就成。简单的交谈过后,他的小孩打来电话要他去学校接。于是互相到别,整个经历顺利而愉快。感觉在加拿大如果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日子过起来还是挺有滋味的。

本地的运营商对于新客户有大的优惠,但是老客户居然很不客气。所以我选择了不断跳槽,以便享受优惠,否则实在太贵了。只要取消服务6个月以上就算新客户。但是最近发现他们策略改变了,跳槽价值已经开始下降。无意中发现全时大学生可以半价,于是找学校开证明申请了,还是满不错的。这个优惠每年秋季开学就都有,提醒大家如果家里有上大学的孩子可以享受一下。

32)购车(三)最后的谈判
经过之前的初步询价和进一步试车了解后,如果没完没了一次一次地去谈判价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充分梳理清楚思路,明确你要买的车型和功能,不需要的就千万别买。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和车行进行最后的价格谈判。所需要做的准备如下:
第一)把你要买的车子功能指标等信息都烂熟于胸。千万别被车行忽悠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因为存货往往和你需要的车子有差别,一般是多装了很多选项包。有时候属于华而不实的。例如电动折叠的座椅,那可是给行动不方便的人预备的,年青人如果选择这个还不够着急的呢。放倒个座椅那叫一个慢。

第二)根据车行之前给的价格,比较厂家网站上面的折扣价格,加上运费、文件费等等车行要收的费用,看看厂家折扣是否全部给你了。如果是,那么车行能讲价的空间已经不大。

第三)去之前一定要营造竞争气氛,给车行销售一些压力。同时,一定不能表现出你非它不买来,那时你的价格谈判将一败涂地。这就是个心理较量。

第四)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合适,不能失望,而是随时可以不买走人。我买车的时候销售经理编造了个故事说我那辆车本来是要给他们大老板老婆开走用的,如果我不付定金车就没了。我当时就一笑置之,回答他说:决定权在你们,是要卖车还是要让老板娘开走你们自己看,反正我不喜欢被人用定金拴住。于是乎这个故事就溶解到空气里面去了。

第五)做好情报搜集工作。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你之前要了解的情报(或者叫信息,我更宁愿叫情报更加贴切)网络上面都有。这包括对方的库存数量、即将到货的车辆数量、同一个品牌车辆在当地附近几个车行的报价、竞争品牌的报价。总有那些绷不住的车行报低价出来。这些都是谈判的筹码,可以用来和车行谈判时施加压力。这些车行也不知道有没有脑子,销售日子本来就不好过,车行还都把销售的底牌给揭露了个底掉!!!

第六)只要自己觉得还有东西要回家仔细考虑,就无论如何不能交定金,直到你真要买了。否则不管销售是否承诺能退定金,也不给他。

第七)无论是看到多满意的东西,当时多冲动,心里劝自己先回家,考虑一晚上第二天如果还想要再去。车行销售也是不到最后关头不轻易露出最后的价格底牌。但是即使他给你了底线,还是最好回家冷静冷静。

功课准备差不多了,你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然后就是看看你买车的日子当口是否是大减价的日子。一般下一年的新车都在当年9月以后开始陆续推出,那个时候开始甚至更早到7月开始,就开始清货甩卖,厂家网站上就开始打出来某些车子能给多大的折扣,一般都是数千元。这样的甩卖到年底前一般都会持续,直到把老款的车子全部甩完。这时如果没有库存了,也就没有什么便宜可占了。新款的车子是一分钱折扣都不可能有的(部分美国车除外,他们新车一推出就开始折扣促销)。新车一般要到第二年春天开始才又有些促销,然后到了7月就完成一个循环了,周而复始。当然如果你非要选择一个热销的车子,那么人家给什么价格您就认了,不愁卖的就不可能有什么优惠。

最后就是约车行见面再看看车子啦。可绝对不能说准备去买车啊。销售都盼着你当天能买,所以只要你自己慎得住,着急的是对方。特别是接近年底的时候,那些个冷门车型销售经理从上到下日子都不好过。

见了销售要谈的无非就是能给什么价格,销售给你做报价单,这个时候你可要看清楚那上面都有什么东西啊。我扫了一眼,上面有个什么.COM能给你全球去找失窃的车子。还有一个根据我建议要安装的倒车雷达。我有冷静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回家想想。回绝了销售百般的要押金纠缠,回家查了一下,发现那个找车的就是个摆设。只要所要买的车子不是贼喜欢的,就不怕贼惦记。倒车雷达发现给我的价格够在市场上买三个的了,于是也决定不要了。这个时候销售能让的价格也让了,想通过其他东西赚的也没戏了。双方就在报价单上签字,算是成交。但是还不算完,后面还有两关等着你:贷款和保险

贷款:我那个厂家提供0%利率贷款,所以我准备试试申请,如果贷款当然好。可是不通过就千万别选择车行推荐的商业银行,那个利率一般都不低,虽然说是对你累积信用记录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你的花费账单可没有什么好处。这个时候如果你现金够,还非贷那个款,就相当于是把自己银行里面的钱借给自己,还给银行付利息。这关容易过。

保险:保险在温哥华要省钱就不能都交给ICBC, 在它那里只能上最基本的,其他的扩展部分到私人保险公司上。价格当然要货比三家。千万不能在这个上面一不小心被蒙去几百块。最好之前多去一个保险代理店问问不同私人保险公司的扩展保险都要多少钱。保险要弄好了能省上千块呢。

33)购车(四)提车
早上车行打来电话,说我的贷款申请没有通过。这也不意外,因为新移民过来时间短,又没有工作,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于是我准备到银行去开一个BANK DRAFT(银行本票)。销售给我一个建议是他们最多能接受5千块的信用卡付款,因为信用卡可以积分,所以尽量先用信用卡,其余部分开银行本票。提车之后他们会叫ICBC的人带着车牌过来,办理保险并上牌照。付了保险费之后车子就是我的了。
这时突然想起来车子底盘防锈很重要,过来温哥华发现冬季撒盐融雪特别厉害,大街小巷都是盐末,对车子腐蚀很大。而且靠海边城市,空气中腐蚀性成分也大很多。车行销售说只要做了底盘防锈保护,以后卖二手车的时候还能多要点钱,至少能把做防护的钱要回来。于是决定如果价格和外面差不多,就在车行做了。询问朋友说大约400-500之间,车行报价395,加上税就450不到,于是给车行电话请他们在我提车前把这个做好,省得还要花时间去其他地方做防锈。
提车时,车行会把车子清洁一遍,把油箱加满油(免费送一箱油)。然后其他必要的文件都会准备好。买新车,就是这些东西比较放心,大车行信誉好,对于新来乍到的我来说,不用担心后患。

34)购车(五)上保险还是被ICBC的狡猾代理蒙了

今天回忆提车那天的经历,还是觉得要拿出来分享一下,以免后来者上当。
提车那天车行把我的车清洗干净,做好底盘防锈,加满油,这些都没有问题。然后我就用银行本票和支票把车款结清,车行提供了购车正式合同文件和我做底盘防锈的文件。两张纸换走我好几万,心中不由黯然神伤。我那个销售还上上下下给我介绍车子的各种操作,后来发现我早已通过试驾他们的车子和竞争对手的车子了解清楚了。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我在买车前已经做了充足的研究,我对所要买车子的了解不仅比他多,而且还掌握了同类车型的优劣比较。闲来无事,我还帮他给一位来看同类车的华人大姐仔细介绍了一番。他在旁边笑着说我下星期可以来上班了。

接下来就是糟心的事情了。销售把我领到一个坐在角落里,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小男人面前。此人尖嘴猴腮,一脸狡邪。态度还是不错,自我介绍是AUTOMALL这里一个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替ICBC卖保险(实际就他妈是收保护费的,和抢差不多,只不过态度好,让你心里好受点,工作到多晚都任劳任怨)。上来还是先“盘道”,他最终发现我是一个新移民,第一次上保险。于是态度更加谦卑,可是我心里却更加发紧。这时候我那个销售早就躲得远远的不知所踪。

上来他就给我讲第三者责任险非常重要,从100万到500万,一般人都买300万云云,英语越讲越快,不容你思考。我琢磨着如果按照他的思路讲下去,那就没有边了,鬼知道最后的保险费是多少。于是我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打断他说:我银行经理给我建议,让我不要全部在ICBC买,所有ICBC必须要求之外的可以在私人保险公司买,这样可以节省保费,问他是否也代理其他保险公司的扩展保险。他似乎没有意识到我一个新移民能有如此了解(的确,很多来了多少年的都未必知道),非常惊讶,当时汗就下来了,狡猾的小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面开始四处乱转,嘴巴里面结结巴巴地喃喃些个不成句的话。他越这样我越死盯着他的眼睛,最后这个家伙想出一个借口说私人保险公司未必认可一个新移民,所以他们不会卖保险给你,他们只代理ICBC,所以其他保险公司他们不卖。我说那我也不愿意多买,请他告诉我ICBC最低要求的第三者保险是多少,他坚决地回答是100万(根据我的了解,就20万)。但是考虑到我银行经理建议开车出来最好先上100万,然后再到别的地方上其余的,所以就接受了。
接下来他开始推荐碰撞险和一个什么损失险,两个都有自己承担部分,从200到500不等,当然自己承担越高,保费越低,我选择了300。想想和500差不了太多。我问他这个是否必须,他含糊其词地说:如果你认为必要,他就是必须的。我说那也就是可以在私人保险公司买了?他特别不情愿地回答:YES。
再后面他发现给我推销比较困难,就干脆直说了,还有一个也是可以选择的,包括路边救援和其他什么的保险,问我要不要,我直接回绝了。
最后是一个巨贵的免责赔付保险,一买至少2年-5年。说是如果出事故或者被盗,ICBC会直接给你一辆同样型号的新车或给你一张支票让你自己去买一辆和这个同类型的车子。他越强烈建议,我越含糊,冷静一想,还是先不要了,反正我买的这个车子冷门,二手车也不好卖,贼肯定不待见。于是问他我是否可以考虑考虑再买,他说新车30天之内都可以买。于是我决定随后再说。总体考虑自己还算是一个负责任的驾驶员,在过去15年在北京混乱的交通里面也都算规规矩矩的,没有出过一起交通事故,所以还是以后小心驾驶为妙,保险上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过分。毕竟这边的保险费比国内要高了7-8倍啊。
最后,我使出了一个损招,把我银行经理给我做的报价拿出来给他看,他没料到我竟然还有这么一手,顿时紧张。我请他评价一下他的价格和银行的价格有什么不同,另外就是戳穿他私人保险公司不给新移民上保险的谎言。他一看这个也就没有什么幻想,对照两个价格给我做保险。最后说两个价格差不多,ICBC就高100块。于是我决定还是都上了吧,毕竟当时是晚上10点了,我还没有正式驾照,如果开个保障不全的车子出去万一第一天因为路况不熟悉出事故,就得不偿失了。反正暗自决定第二年坚决不再找他,因为整个温哥华遍布保险销售点,随便买!!!于是不算拍照费,总共交了2600多块,我在国内的无事故证明一共四年,可以折扣20%下来,最后保险费是2100多点。写了一张支票,他让我选择一个拍照号码,不一会儿就有人送来了新拍照。这个时候我的销售热情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帮助我把牌照安装好,我的车子就可以上路了。
回家对比我银行经理给我计算的保险单和ICBC给我的保险单,我发现这个家伙还是玩了点花样出来。
(一)他做保单之前不给我看,让我无从对比,做好就直接装在信封里面,我都没来得及看清楚。
(二)他说的价格是打折之后的价格,而我银行给的价格是没有打折的。在ICBC的基本包上面,这一项就差了200多块。其他都小项目上又差了100块。总体下来,我如果在银行买,应该是1700多块,还是被这个狡猾的家伙蒙去了400块。毕竟他每天面对我这样挣扎的人,花招还是多啊。佩服佩服!


总结下来,首先:ICBC实际那个基本包就1300多,包括20万第三者必须从他们这里买,但是他们网站上面就是不说具体钱数,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只能被保险代理盘剥!!!这个基本的保险可以逐年按照无事故打折。至于说其他的扩展部分,私人保险公司要便宜得多。而且私人保险公司能够承认我们在国内的开车经验,只看年限不管是否有过事故,所以折扣更深。最后,建议新来的移民买车,首先要到家附近的代理店多问问价格,他们不像在AUTOMALL的那些个,和车行勾结骗钱。如果保险经济不老实,宁可先不提车上牌,让车行给你换一个公司,甚至到家附近的保险店,都能办理上牌和保险,只不过麻烦一点。如果车行能事先把保险费都给你做好,那当然更好,你也有个比较。当然,第二年你的选择余地就大了去了,在保险失效前一个月,随便到家里附近代理店去买就可以。

35)练车体会(二)

买好车以后,自己当晚就独自拿着学习驾照把车子开回了家。路上还是挺紧张的,一来路不熟悉,二来道路标志比国内小很多,基本看不清楚。(加拿大政府真的比中国政府差钱!)出高速公路的时候差点错过,幸好发现及时,旁边车辆还能友好地让行,使得我能够并线出去。回家以后两天没敢开车,后来狗狗的粮食没有了,没辙,硬着头皮出去吧。事先上网看了一个特价的GPS,TOMTOM的,终生免费升级地图,才119。装到车上还是能帮不少忙的。至少不用四处找那些个渺小的路标牌牌了。

出去开起来发现加拿大开车很容易,上一次练车教练教的东西还都在脑子里,顺利抵达了宠物店,买了狗粮还顺道上旁边的大超市采买了一下。回家路上赶上了少有的赛车。不过这边赛车不像北京那么混乱,秩序依然很井然,大家根据规则依次通行,没有看到抢行、逆行和乱加塞的,只不过是车多速度慢。我当时下意识地跟着前面的车子(这个习惯是在国内养成的,这边要求跟车距离差不多要一个车身距离,确保能够看到前车的后轮胎),有几个要并线的我没有让,事后觉得有些后悔,也应该让一下人家,虽然从法律上我没有错,但是让一下更好。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要注意路边是否有行人要横穿马路。以前从来没有让行人的概念,到这边一时半会儿还反应不过来,暗自发誓下次一定注意。

随后两天又找各种理由开车转了转,逐渐那种陌生紧张的感觉没有了,无照驾驶的内疚也淡去,终于找到点感觉了。开始有想参加路考的冲动了。真实巧合,晚上教练就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想过两天参加一次路考,前面有人退出。我当时答应,并和教练约好第二天再练习一次,请他给我把把关。

本以为自己开车还可以,但是教练把我领到考试路线上一走,才发现ICBC的考官多么的阴险,设计得一路上都是各色“陷阱”。学校的限速标志就立在转弯的街角上,等您忙活完转弯,标志早看不到了。等发现是学校再减速,早就达到FAIL标准了。还有就是那个红灯禁止右转弯的标志,就好像北京街头电线上挂了个彩色风筝,不注意真没觉得它是个交通标志。比较起来,中国的交通标志颜色警告性能更加优秀,城市道路一般统一蓝色白字的大牌子,要么就是红色,黄色,大叉子等警告,特别明显。这边的交通标志白底黑字,车牌也是白底蓝字还要带点花色,稍微远一点都看不清楚。提请各位千万注意。

一边开车一边琢磨,领悟到把各个交通控制标志和自己的操作行为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对应列表是找教练练车的核心内容。
脑子里面一定要明确地知道遇到各种标志,该如何操作车辆安全通过,分多少个步骤。这个要在练习过后回家在脑子里面过一遍,下次再开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每次教练给我指出一个错误,问我为什么,我就告诉他这个程序还没安装完毕。只要装上了,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逐渐我才发现,教练第二次练车比较我第一次练习走的路线要多多了。第一次可能也是因为我还完全不摸门,大部分时间用来告诉我怎么过路口,怎么让行之类了。如果没有第二次的这个模拟考试,自己贸然上场,“死定了”是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想想也是,两个小时怎么可能把那么多考试路线完全熟悉下来,还是要多练一次,不要舍不得钱,FAIL一次就打平手了。练习了一遍之后,教练正式给我模拟了一把,换了不同路线上的几个同样的“陷阱”都被我一一破解,教练甚是满意,说以我的驾驶技术,到这个程度考试应该可以了。
由于第二天就是路考,而我的车又太大,还是约了教练的车子一个上午用来考试,连同考试之前他再带我热身一小时。费用一并算三小时啦。我这个教练人厚道(以我老江湖的眼力,应该没错)不黑,只拿自己应得的那份。绝对没有为了让我多练习打击我考试热情的话。

36)路考---一次通过的体会

第一,请教练是必须的。
考试时间如果自己上网约,列支文要到两个月以后。还是教练帮忙给提前了的。
如果没有教练指点,中国来的老司机,即便是技术再高超,肯定折。ICBC设计的考试路线上全是陷阱,就看你能否识破了。无论你自己怎么琢磨,不付出几次折的代价,那是弄不明白的。再说了,人家那个线路也不告诉你啊。
考试那天,教练带我热身一小时,很管用。好几个错误在考试时都避免了。除了复习加强一些个技术动作外,把我考前那种兴奋劲适当地释放了一下。真到考试就象在开车,很放松了。到了考场,教练帮着我办理手续,忙前忙后,还不断叮嘱别犯毛病,似乎比我还紧张。倒是我反过来安慰他了。

第二,考试坚决不要紧张。
我属于考试型选手,这么多年中国的教育,就是不怕考试,越临近越兴奋。考试的时候考官发指令我就走,不发令我就一条道走到黑。考试当时前面曾经有一辆奔驰N牌,在前面也就开30公里,我就一直跟在它后面晃。反正考官不说超车,我就乐得把时间全部晃在他后面耗光。感觉和考官开车比教练轻松,没有教练那么絮叨絮叨的:)
考试心理脆弱最要不得,您就当请了个ICBC的教练,比外面教练还便宜10块,而且更加正宗。有什么错误人家给你指出,您就认真听,即便FAIL也不能白折腾一次,争取下次别范同样的错误。如果一边开车,一边患得患失,那肯定完蛋。至于说晕场的,那就基本上别考试,先看看心理医生。

第三,平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
据教练介绍,考官都接受过非常专业的培训,包括心理学之类。判断人非常之准确,如果您平常属于开车趾高气扬、旁若无人的主,考试时即使再能装,他也能识破并且折腾你没商量。一定会让你露馅。所以平日里开车一定要牢记:尊重别人的路权,尊重别人安全通行的权利。这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吧。
至于说在国内开个好车就自我膨胀的主,信奉钱能摆平一切的,奉劝您到加拿大赶紧把尾巴夹起来开车、做人。就您那点家底,黑来的肯定得低调,如果是自己合法挣来的,和您老家人比算是点产业,和人家加拿大有钱的比差远了。这边真有钱的未必都开宝马奔驰在街上招摇,人家弄个大游艇在水上漂着呢,您买得起也未必用的起!至于说过来买个HOUSE就更不用的瑟了,在国内买别墅才算真牛。中国暴发户炫富那套反正在这儿吃不开。

第四,考官判断是否通过,主观印象非常之重要
考试过程中,一定要给考官留下一个你是安全驾驶员的印象。他综合考虑你日后是否会出事故,是核准你是否通过的主要因素。因为如果考试通过一年内,他放过去的考生出事故索赔,是要扣他奖金的。如果事故率太高,甚至会导致他下岗培训的。
没有人会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完美,都会或多或少犯点错误。我考试时进高速公路,由于雨天视线不好,并线时SHOULDER CHECK竟没有发现旁边有个卡车在盲区里,差点碰上,幸亏在北京练就的潜意识提示我有点不对劲,并线前又扫了一眼反光镜。考官责备我好一镇子。当时我也没紧张懊悔,就当他给我上课呢。考试结束后,考官念我是初次考试,未免紧张,鉴于我整体驾驶技术很好,动了恻隐之心,让我日后开车千万注意,还是给通过了。他事后和教练说,如果不是因为看我开车挺利索,考试过程中那些个陷阱和几个突发的行人穿马路都处理合理,给他总体印象不错,就那个并线错误肯定不让我通过。
考试过程中他记录的纸根本不存档记录,完全是考官的一句话决定是否通过。

第五,不要以为教练和考官有什么猫腻。
这边出过上车给考官塞小费,结果直接被警察铐走坐牢的故事。中国人喜欢钻空子,总想通过些不正当手段投机取巧。奉劝各位还是踏实开车。毕竟安全行驶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国内胡开胡有理的主,在加拿大肯定开不上车。托什么人也没用。只要平常练习到位,充分体会加拿大的行车规范,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过关。

第六,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我15年前考下中国驾照,当时觉得这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快乐。谁能想到15年后,这样人生唯一的幸福感又一次降临在我身上?不仅仅是考驾照吧,移民还会给我许多机会把人生中的唯一变成唯二,让我弥补过往的遗憾,使得接下来的人生更加精彩!

最后,祝所有新移民朋友顺利通过!!!

37)实际驾驶体会

路考通过后一周左右收到了我的正式驾照,和枫叶卡差不多的一个东东。有它就能当身份证用了。由于这周老婆开始上ESL班,所以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开车接送。周末接朋友电话约去他家做客。他们比我们早一天登陆,住同一个家庭旅馆认识的。他们孩子上学在西温,所以房子也租在那边。于是我决定远征一下,体验一回温哥华的交通。GPS显示往返大约60多公里路程。

通过这一周多的实际驾驶,感受如下供列为参考:

一)DOWNTOWN开车太费劲,停车更是一个字:贵。怨不得这边在DOWNTOWN上班的人都是坐公交车呢。半小时停车费就要3-4块。而且停车位太紧张。我那天驾车过DOWNTOWN,正赶上有活动封路,费了好长时间才挪过去,一点不比北京痛快多少。从列支文到西温,几乎是对角穿过了整个温哥华,走了一个多小时。不过好在交通秩序好,几乎没有加塞乱来的,只有一个华人女士开一毫车死活要加在我前面左转,其实她那条线也能左转,所以我没让她。

二)有不少所谓的HIGHWAY根本不是封闭的高速公路,特别是穿过市区的部分,大部分没有北京那种高架桥,一路红绿灯排过去,甚是耽误时间。温哥华的路如果建设得象北京那样,开车就绝对是享受。

三)路窄车速快。这边开车几乎没有不超速的。看来没有警察抓,人都没有什么自觉的。有些路段车道特窄,速度又快,万一有一个不守秩序的就会出大事故,幸好在这边开车基本上还都很规矩。可是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主儿,还是要些时间才能适应过来。

四)雨天交通事故频发。昨天白天雨不小,我送老婆上学也就5公里的路程,看到两起严重的事故。都是在路口上发生的,估计是因为视线不好,没有看到正常行驶车辆,因此没有让行导致的。两个事故车都伤得不轻,前车头都烂了。其中一个还出动了消防车。

五)还是不习惯SHOULDER CHECK。有好多次,为了检查盲区竟然忘记看反光镜了,邯郸学步也!感觉这个动作对于我来说似乎没有必要。在北京习惯先看反光镜然后瞥一眼旁边,这么多年,也都躲过了乱抢空档的车辆和随意钻来钻去的行人,更何况这边规规矩矩的呢。按照中国足球队教练的习惯用语:我还得再总结提高。

38)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一)

驾照到手了,作为新移民生活安顿的事情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该考虑找个工作,开始真正在加拿大“插队落户”啦。
首先还是要想想自己究竟能干点什么?
作为新移民,手头的选择其实不多,即没有本地工作经验,又没有人家印度哥们英语说得那么快。不过我还是自信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事业。在国内工作那么多年,风风雨雨的也都过来了,眼前这点儿困难应该不是大问题。
干了这么多年的网络,还是先上网查资料吧。加拿大的信息开放,什么资料都很全面,我甚至把历年各个岗位的平均工资都查了一遍(加拿大和BC省统计局资料)。
以前在国内是干IT销售工作的,也算不上什么专业不专业,但是IT毕竟是个年青人的行业,岁数太大就越发不值钱。好在自己是个销售,这个经验还是可以改行的。究竟选择什么职业呢,考虑再三,鉴于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体力有限,还是得找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改行当然不容易,所以在改行之前,还可以在IT晃荡些年头,一来凭借以前的老本比较容易上手,二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逐步达到最终目标。

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所必须的东东
把自己多年前的简历翻出来,中文部分删除,英文部分重新编排一遍。登陆之前CIIP培训讲过这边求职都要写一个COVER LETTER,而且还要根据有关职位把不相关的部分去掉。所以改简历看来是日后家常便饭了。本人这么多年就是写简历没有心得,工作都是靠推荐。从没有成功通过简历骗到过一个HR经理(惨)。看来这个环节还得找人指点指点。
另外,就是把自己向往的工作岗位的要求都一一仔细阅读,看是否还要额外学习些个什么课程充充电。

没有工作经验,那就只好到处找志愿者工作干啦。万恶的资本家的地主富农门口口声声需要移民劳动力,然而又通过诸如“本地工作经验”之类的无形枷锁来迫使俺们无产阶级免费为他们干活。没辙啊,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认命吧。好在登陆过海关时人家给过一本指南之类的书籍,上面专门有各种志愿者招募网站,决定闲来无事上去联系联系。

总是觉得不利用利用政府的资源有点浪费。可惜BC省在帮助新移民的方面似乎不如东部的省份有那么好。可能是移民到这边的大部分是有钱人吧,来了就买房,安排孩子上学,然后把老婆留下回国逍遥去也。类似咱这样的技术移民没人待见啊。我在网络上找了许久,也没有发现有类似BRIDGING PROGRAM的帮助项目(特别是在华人巨多的列支文,几乎没有什么服务),各个新移民帮助组织大部分能做的也不过是帮助找住所,填填申请表,提供点工作信息。这些事情我自己都能搞定,还要政府花钱养他们干什么,还不如给每个新移民登陆先发一个大红包呢。
无意中在找学习课程的时候发现DOUGLAS COLLEGE有一个帮助新移民开始工作的免费项目,于是赶紧联系。人家不可能为我在列支文再弄个办公室,只能我就近到素里去了。这一日接到通知去参加他们的项目介绍会,晚上6点。
提前半小时抵达,发现已经来了不少人。办公室的西人大妈很热情,招呼我先坐下,还告诉我可以上楼用计算机教室的电脑打印简历。
介绍会的主持也是一位5年级的墨西哥移民。巨能砍。介绍了项目的要求和各种新移民的注意事项以及应该避免的错误想法。让每个人都填写了申请表以及最需要帮助的方面。之后会有一对一的职业顾问联系每个人,免费帮助我们做CLB语言评估。还能提供一些找工作方面花费的必要资助(这个没有绝对数字,要让职业顾问判断是否必要)。另外强调必须是新移民,(5年级以下)不能再参加同类的政府项目(通过PR ID 号筛选),不能是领EI(失业保险)的,语言不能太差的。再者,人家不帮助你转行,以前干什么,人家就帮助你找什么工作。
在请每个人自我介绍的环节,我大概点算了一下参会人员的组成,绝大部分是印度人,其次是菲律宾人,少量的来自中东。来自中国的(算上港澳台同胞)寥寥无几(只有三个,估计华人还是主要靠朋友吧?)。类似我这样的新移民更少,2010年来的就没有几个,许多都来了3年左右啦。看来“找不着北”的还是大有人在啊。
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千恩万谢大家给他来捧场。想想也是,他多收一份申请表,就意味着能向政府多领一份钱。别的机构可能就要少领一份咯。我把需要帮助的问题都写下来交给他们,期待他们随后的职业顾问能够给予真正的帮助。别又象国内那个CIIP里的“秃子顾问”似的,就给你发一大堆网址对付一下,自此杳无音讯,什么职业发展的深入问题也回答不了,基本上就是蒙混加拿大政府的预算。

总结下来一句话,凡事向前看,求人不如求己,TAKE ACTION,一定能成功。

39)上药费保险

上月初老婆不舒服了两天,催生了我上药费保险的念头。这个BC省的药费保险(PHARMACARE)和健康险(MSP)是一个机构管理。不同的是这个不是强制参保的。上了保险除了要交一些保险费外,药费还要自己负担一部分,所以也就一直没着急上。在上保险之前还是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如果收入低到一定程度,保险费还是不用交的,而且自己负担的部分也非常少。于是呼就在人家那个网站上注册了。提供了健康卡的信息和个人信息后,给了一个注册号。由于自己填写的过去一年收入是“0”,所以马上就给了一个月的临时保障:全家所需要支出的药费只有25块,以上的部分全部由政府承担。
然后,健康保险机构给我发来了一个授权他们到加拿大税务局核对我申报的收入情况的授权表格。如果不是我所说的0,就要提高保险。尽管我和老婆感觉奇怪加拿大税务局怎么可能有我这个新移民的任何收入信息,还是签署了授权书给他们寄了过去。

没几天,我和老婆分别接到回信说查不到我们的收入信息,我们的保险已经提高到10000块以上的部分才给报销了。信背面有一个公证誓言表格,要我们去找个公证人,把收入情况(就是一连串的0蛋)当着公证人填写好,然后让公证人签字。我打电话到健康保险机构询问是否我们要把各自收到的表格都填写公证,回答两个人填一个就成,因为表格上面也要写上配偶的信息和收入情况。顺便问了问我的健康保险费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减免,回答是必须住满12个月,之后如果收入还特低,写个表就能减免了

于是上网找公证人,先发现列志文中心对面一元店楼上有一个,感觉应该便宜吧,送老婆上学出来顺道去问了一下,公证人是个印度哥们,公证费要45块,幸亏老婆没去,否则都不知道怎么当面回绝他。回家又查了一下,发现老婆学校隔壁也有一个,过去问问,是个西人的律师行,前台的西人胖大妈给的答案是30块。于是第二天准备好证件,带着老婆过去做公证,见了西人女律师,也是一个半大老太太(那种职业精干类型的),上来就问了一句:你老婆懂英文吗?我回答只能很少的一点点,她于是直接和前台小姑娘说:给他们介绍到其他讲中文的律师那里去!然后头也不回的进办公室了。前台小姑娘(昨天是胖大妈,每天都换前台)特别不好意思地和我们抱歉,给了我们一个附近华人律师楼的电话地址,还好心眼把我们证件的复印件送给我们了。

出来老婆到了上课时间,我就没有直接过去,而是回家打个电话过去问问价钱,是个香港人。价格嘛,先是说40元,然后立刻强烈咳嗽,之后就变成45元了。于是我搪塞说等我有时间再说吧。

接着在网络黄页上找公证人信息,看到一个类似中文的名字,打电话过去问问,价格30,而且普通话和广东话都会讲。到下午6点都可以上班。于是带着老婆下课之后去做好了公证,准备第二天寄到健康保险机构去看看还会出什么花样。希望这是最后一哆嗦吧。(待续)

40)为什么要庆祝圣诞?

圣诞节,在许多人眼中就是一个洋人的春节。实则不然!
圣诞,是耶稣基督的诞生。神 让童贞女玛利亚受孕,在一个客栈的马槽里生下了一个婴孩,他是那么的卑微,用破布包裹着,谁能相信他就是神的独生儿子?耶稣基督在世仅仅30多年,然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着是用他自己的血赎世人的罪。正是因为神 用这样的方法使地上的人得救赎,得救的人才要庆祝。所以圣诞才成为教徒庆祝的日子。渐渐地,它演化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其背后的含义却渐渐地被许多人淡忘了,当然后来的许多人也更无从知晓。
在圣诞邻近的日子里,希望所有的朋友都幸福,也希望所有的弟兄姊妹能够蒙神的救恩,得到喜乐和平安。祝愿大家的移民道路一切顺利。

41)申请HST退税
今天接到税务局发来的邮件,说1月5日是发放HST退税的日子,请列位注意查账。我这才想起来半年前登陆的时候曾经按照移民局网站的指南下载填写了一个退税表格并寄给了税务局。上面大概就是填写一下自己登陆前一年的家庭收入情况。我由于办理移民早就辞职,所以收入不高,就如实填写了一下。后来也一直没有回音,听一些老移民介绍似乎应该是第二年报税之后才退税,所以也就没把这个事情当回事。本以为移民局似乎是把这个事情搞错了,就丢到脑后去了。

今天上网查看我的银行账户,发现加拿大政府竟然给我存了几百块钱进来,原来半年前填写的那个退税表格还是有效的啊!看来要充分相信移民局网站上的那些个信息,该办的还是要去办。现在回忆,移民局网站上说得没错,只不过没讲清楚,不过链接到税务局网站上倒是有详细解释,可就是一点没给解释:按照他们要求的手续办理后,如何能知道申请是否受理,究竟什么时间能有个结果。所幸的是虽然这边政府办事效率低,可靠性还真是不错,只要办了,就一定能有个结论。

最后,建议新来的移民,能办理的事情尽早办,也别担心人家会漏掉你,该是你的,早晚能拿到。

42)土老冒过洋节圣诞采购记

到加拿大半年时间,感觉商场的东西是轮番打折,看到便宜货别贪心买太多,那就上当了,千万不用担心“过这个村,没这个店”。早迟还要轮回来。

圣诞节之前一个月,大约就是从十一月开始,各个商家就展开了打折促销战役。一来是提前抢占节日市场,二来是为了年底冲业绩。新移民可以趁机置办点家什,给自己异国他乡的新家添砖加瓦。圣诞邻近的日子,西人习惯大肆采购礼物,那种疯狂劲我真不习惯。其实那时商品价格并非很优惠,狡猾的商家就是看准了人们的购物心理,越是到圣诞前,价格反而不是特别优惠,当然还是有一定折扣的。有些商品甚至还要提高价格,为着圣诞后的BOXING DAY, BOXING WEEK(节礼日)大减价留出空间。

本人初来乍到,要买的东西不少,可是一些必需品早已陆续添置了,就留了一些非必需品,等着看看圣诞后究竟能打多少折扣。真不知道BOXING DAY究竟能便宜成什么德行,赌一把吧。由于不上班,所以这段时间经常到商店看商品价格,搜集各种海报研究。商家早早就把节礼日的特价商品印上海报,让大家巴望着能抢到。我看到IKEA有个三人沙发,才买99块。24号是节前购物的最后一天,我主要去了两个地方:电器卖场和百货商场。

电器商场里面各个通道上都摆满了用黑塑胶布蒙起来的商品垛。大部分是音响和电视。我想买的打印机不仅没有存货,反而加价100块!
百货商场里面主要是化装品柜台忙活,都把各种瓶瓶罐罐打包成礼品篮子,等着人们来抢购。老婆研究了一下,结论是:没法挑,优劣商品捆绑销售!于是乎决定等圣诞后看看。

BOXING DAY之后总结:商店早晨6点开门,所以要凌晨起来去排队。开门前大概都有几百人等着抢购。

1)衣服减价最厉害。老婆买到了2.5块的毛衣。各个服装店都被翻的象抢劫一样。因为平常价格太贵,几乎没人买。
2)电器卖场主要是音响,家庭影院,大尺寸电视打折。其他商品也有折扣,但是不多。我想买的激光打印机和年底的促销价格一样,没有进一步优惠。喷墨打印机优惠很多,看来平常利润太高了,不好卖。朋友的小孩买了xbox,比平时便宜了30%,还比较值。
3)IKEA的特价沙发根本没看见长什么样子,不知道被哪位早起的鸟叼走了。其他商品和我们在圣诞前到IKEA买的几样打折家具价格一样。
4)加拿大人比咱土老冒还“鸡贼”,正价商品无人问津,打折时候一抢而光!!!

43)上药费保险(二)
自从上次39)节里面做完公证以后,就赶在圣诞节前把公证的誓言寄给了健康机构,可是左等右等没有消息。到他们网站上面查来查去,我的申请状态都是让我和他们电话联系。过完新年,收到他们的来信,说我第一次邮寄过去的誓言没有公证,给退回来了,敢情他们才处理到这步啊。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究竟收到我第二次邮寄的公证文件,答复是还没有收到,可能是因为圣诞节邮件积压太多导致。我的老天,平常两三天的信,现在三个星期了,真担心丢了。电话那边大姐的另外一番话更让我晕菜!她说新的一年来了,我需要再去发誓公证一下,否则我今年就不能享受这个保险。我表示非常不解,如果我今年开始工作,有了收入,难道他们也不收保费,还按照0收入办理吗?她努力半天自己也没说明白,反正就是说要给我再寄一张“发誓表”来。我无奈只好接受,等信来了看看再说吧,反正我没病,不急着买药吃。

过了一周信终于来了,我仔细端详了一下里面的表格,要求的年份和我寄给他们的一样呀,根本没有什么2011之类,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这次这个大姐告诉我说我寄过去的公证誓言他们刚好才收到,她也不知道是否今年还要再弄一回,等她问明白再给我回电话。结果她电话也没有回来,我网站上面的申请状态变成了“完成”,查收他们的确认信和所能享受的待遇介绍。

历时两个月的折腾,终于搞定!在加拿大办事,万万不可着急,要放心事情一定有人在给你办,早晚会有结果。

44)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二):参加培训,报名上英语课程

有这么句俗话送给和我一样的穷移民:磨刀不误砍柴功。
自从报名参加政府的移民帮助项目,不几日就接到一个电话,是分配给我的一个西人大妈“职业顾问”。约我到她办公室详细聊聊。之前要求我做一些准备工作,把自己的困难都一一列出来。越具体越好。

见了我的顾问,是个四五十岁模样的热情大妈。上来先表扬我英文书法比她的好,表格也都认真填写,比其他参加的许多人强。我想,如果要取得帮助,那么这个第一印象和找工作一样重要,还是好好表现吧。接下来,她仔细看了我的困难,认真帮我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任务(这个和中国人比较喜欢空洞地指点江山完全不同)。聊到高兴支出,她吐露了一点作为一个西人看华人的心声:很多人到这里,也不讲英语,自我封闭成一个小社区。这一切给他们的感觉就是华人不喜欢西人,不喜欢加拿大。(这完完全全是个文化差异,风俗习惯,语言障碍等因素导致的误解)

我回家自己研究了一下拿到的文件,里面的诸多帮助内容正是我所需要的:
1)培训你了解在加拿大如何找工作。从写简历开始,到面试技巧,到上岗后如何保住饭碗。具体而又实用。
2)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花钱,政府提供给你2/3的经费。例如需要学习语言。
3)帮助你找到你所需要的公司信息。我干IT,一下子就发现了一个BC省的IT公司专门招聘的网站“T-NET"各种各样的职务看上去真是眼熟啊,完全没有必要到JOBBANK上面苦苦搜索了。
4)有各种各样的企业见面会,带着你去参观公司,和人家座谈,了解各个公司的招聘流程,习惯,甚至窍门。

凡此种种,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参加,登记即可。如此宝贵的政府资源,我纳闷怎么没有几个中国同胞参加呢,我所见到的大部分是印度人,菲律宾人,东欧人甚至还有西欧人。难道说中国人都找工作不费劲?后来和朋友聊起来,朋友给个答案让我似乎有点顿悟:英语水平不够,光忙着补英语就得花上两年。可是两年后,大多能找点事情干了,一忙起来,谁也没有心思再去上课!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观点截然相反,宁可少打工甚至不打工,也要过来先把语言这关过了(当然还是要能够计划好生活开支)。否则处处受憋,心情逐渐由糟糕转化为崩溃。前些天在华人教会听一个早几年来的老教友总结教会里面几个比较成功的移民朋友,一开始都是花了大量时间在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上面。从起步看,似乎是慢,因为不怎么打工,所以收入低甚至没收入,但是过上两三年,差距逐渐就显现出来了。打工的一直还是在打工,可是上学的因为手里有了让顾主认可的硬“本本”,起步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且职业发展逐渐加速,那个差距是越拉越大!时间浪费了,想补都补不上啦。

我的职业顾问和我谈话后,认为我没有必要去上成人高中,建议我上可语言强化课程即可。她给我推荐了几个,比较下来还就算他们学院的那个最经济实惠,课时最长,学费最低。于是我取得她同意后,就报名去也。

在加拿大上大学可真是方便,想上学直接填个表,申请一下,然后缴费上课,比以前在中国申请国外大学简单多了。报名之前,教授要面试一下语言,其实就是过去聊聊。我们拢共没说上三分钟,他就给我写个条子让我去上课了。但是据说也有被他拒绝的,因为他担心其语言水平跟不上。我到学生注册的地方登记缴费,然后又照相领了学生证,我就是一个学生了。学校的管理系统通过我的学号登录上去,课程信息,作业等等全在上面。这系统和我在国内见到的几乎一样,不过稳定多了。

我们班上19人,总有几个缺课的。终于见到三个中国同胞,其中两个有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来提高英语。暗自比较了一下彼此的英语水平,自以为如果他们工作能应付,那么我英语应该可以了。(聊以自慰!)上课老师严禁讲英语之外的语言,带着大家做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课下留一大堆看也看不完的阅读材料。还要上网查资料,听演讲,写心得。作业量真是大呀。本以为每周就两次课,谁成想他把课余时间都给我们安排上了。如此这般灌下去,语言水平肯定能提高。

45)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三):培训感受

第一,加拿大移民局疯狂从世界各地移过来不少“白衣天使”,我们班上30%是护士,全找不着工作。这对于单身的移民兄弟可能是个喜讯。

第二,英语水平决定了你找工作的难易。我们班上的英国大姐,人家靠打电话一天能约到三个面试机会,其他人几乎都没有信心尝试通过电话约见雇主。即使尝试过的,也大多数被拒绝。

第三,可怜的加拿大雇主们,在这个移民国家还能混下去真不容易。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里面“算计”你们。据我们培训的老师说,大部分加拿大的雇主在人力资源方面都欠缺职业技能。而我们通过此等培训后,技巧方面的知识肯定在他们之上了。

第四,我的简历和求职信协作技巧“大肆”提高。经过顾问手把手的“点拨”,甚至是亲自操刀之后,我看起来就好像一辆“改装车”似的,外壳(姓名等等)似乎还是我,可是越仔细看越不是我了!可是每一句话您仔细研究,那还是原来的我,不,应该说是原来我的零件,终于悟道了真谛断章取义啊,我怎么把老祖宗的教诲忘记了,惭愧。感谢政府(加拿大的)让我重新做人!

第五,真希望多些华人兄弟,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见面会去了好几次了,罕见同胞。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不利用可惜了。大部分是印度,菲律宾的,甚至人家老牌帝国主义英国、法国、德国的都来参加呢。

第六,班上出现一个华人男老师,英文水平绝对比西人好,由衷佩服。给班上的英国大姐指点半天,让她茅塞顿开。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达到他的水平。

第七,感觉伊朗移民似乎更富裕,各方面素质似乎也更高。

第八,经过两周的密集洗脑,求职成功率肯定大幅度提高。感觉之前发出的简历和求职信太垃圾了,能争取到面试机会那才真叫老天开眼。但是发简历的成功率从统计上看,依然不是特别高的,要多发,多写。

第九,培训老师反复强调,要NETWORKING(广泛结识朋友)以便获取更多的职业信息。

第十,坚持就是胜利,老师多次鼓励大家,不要气馁,屡败屡战,最终会胜利。有一个人给某知名公司发了73次简历,终于进去工作了。

46)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四):移民不是“摧残人”
前几日在教会听一个老移民大姐诉苦:移民就是摧残人!
此等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移民的心态。很多人在国内有不错的且稳定的工作,收入不上不下,丰衣足食但还不够一辈子享用,又不满足于国内的现状,仰慕发达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幻想着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自己在国内的一切烦恼,于是乎移民过来。
但是事与愿违,过来之后发现原来的一些烦恼没有了,新的烦恼又涌上心头!而且这一波更加剧烈,让人难以承受。诸如语言不通、寂寞孤独、人情味淡漠、屈尊去打工、风俗文化不适应、甚至刚过来过于天真导致被老乡或同胞骗上一两次、误以为被西人“歧视”等等,于是乎开始怀念国内的生活多么美好,抱怨自己被“摧残”了。不断重复演绎着“祥林嫂就是这样炼成的”的故事。
我之所以要把这样的事例呈现出来,就是为了给以后的新移民朋友们提个醒,建议大家充分了解移民之后所要面对的“挑战”,正确处理好移民之后所产生的各类问题,摆正心态,否则移民最初的那点兴奋快乐之后就一定是温哥华绵延不绝冬雨般的惆怅!记得我前面发贴也曾经提醒诸位要做好心理准备,现在就更加具体地结合工作问题阐述一下。我阐述的次序是由容易到困难。

首先,工作是未来收入的主要来源的人,做好财务安排,一定要在存款花完之前能续上哈(好像类似于废话:)

根据自身财力适当计划好工作安排。过来要干什么工作要事先心里有数,这边职位要求都非常明确且具体,如果你发现招聘广告上面的要求和你的情况有差距,就要通过过来学习弥补。这边工作招聘不像国内都是关系,有真本事肯定能找到工作。
如果自己积蓄有限,那可以过来先找个LABOR工作干,以便支付日常生活开支。在加拿大,随便找个这样的工作不难,收入即使不足以满足支出需要,但是一定要清醒地记住:你的职业目标。过渡性的工作就是个糊口的工具。同时积累了本地工作经验。
如果自己财力还比较充裕,可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要求和自身条件差距还不小,那么可以考虑上一个长一些的学,拿个证书或者文凭。一方面自己履历更加漂亮,二方面语言可以大幅度提高,三方面通过学习过渡,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加拿大社会,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毕业前后再找工作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刚刚登陆。

第二,要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
新移民上职场,就好比新兵上战场,伤亡率是非常高的。不练点本领,万万不要冒险浪迹江湖。
在国内如果都是凭关系的,那过来可要做好思想准备了。加拿大也讲关系学,但是更多要靠真本事。关系不可能取代一切。
各种各样的移民帮助机构是提供求职技巧的非常好的来源,这方面我在上两个帖子里面已经介绍过,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别让那些个培训班变成“菲佣阿三训练营”。否则以后华人的社会地位只能排他们后面。

第三,提高语言水平
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疑是我等中华儿女的“罩门”!如果您语言不好,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回忆过去的英文老师多么苦大仇深,不要幻想过来加拿大有了语言环境自然就可以提高!赶紧过来上学,能上免费就免费,不行就交钱(别忘记找政府问问能否报销)。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记忆-忘记-记忆的循环过程。这个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花时间,下功夫。
建议各位不要或尽量少用中文的服务,除非特别重要的。尽量适应使用英语(法语)去租房,银行,商场和餐馆。家里不要装中文电视频道,少看中文报纸,除了家园网,少上其他中文网站。总之一句话:“珍爱移民,远离汉语!”
只有如此才能逼迫自己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思考。否则这种条件反射很难在大脑中建立起来。

第四,深入了解加拿大社会风俗习惯,保持开放心态接纳各种“奇怪”现象
不要固执地认为和自己不一样的就是不好的。或者自己认为无法接受的就是不好的。要能够接受各种风俗习惯,老祖宗教育我们:入乡随俗。这点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要身体力行去实践。不要动不动就抱怨不适应。

第五,要树立一个正确面对挑战的心态
面对移民所带来的问题,千万不能“小姐的身段,丫鬟的命”。要能够放下架子重新来过。面对问题,要冷静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最容易做的、也是最愚蠢的就是“抱怨”。有失败,有尝试,总有成功。
移民未来的生活不可能是万事如意,一定会有波澜和苦闷,所以移民之前一定要保持合理的预期,太高预期只能导致极端失望。
树立积极心态非常重要。从中国大陆过来的人,都深受阶级斗争流毒的影响,意识形态中都带有“批判,斗争”的基因。这些基因导致人们看问题总是负面大于正面,看别人从来都是一针见血,看自己总是无比正确!正是因为如此才无法忍受自己的祖国,最终走上了移民道路。来到加拿大,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凡事要看积极面,往好处想。面对失败,要正确分析,这样一来,任何失败里面都还是有所成就吧,只不过不是期望得那么好罢了。

结论:无论新移民老移民,无论您来自世界那个旮旯,无论是哪个世纪来的,所要面对的问题挑战大致相同,所经历的过程类似。移民不会摧残人,特别是现代社会,更谈不上什么摧残了,如果都是摧残人的话,加拿大这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如此吸引人。困难和挑战只会使人更加坚强,只要不自己摧残自己,那不会有人摧残你。

最后提醒大家,这些善意的提醒不要当作耳旁风,要比对自己的情况分析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要过于自信自己没问题,或者有两钱就膨胀,任何人都会遇到烦恼和问题,只不过分高端,中端,低端罢了。别等问题临到你才想起来,“后悔药”可没地方卖啊!

47)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五):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第一次面试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如果你走出去,会感觉到不自在,缺乏自信,紧张。有些时候,明知要达到的目标和途径,但是,就是因为不敢突破这个自我束缚的阻隔,只能作罢。

在加拿大找工作,投简历是最容易做的,也是成功率最低的。据统计,大概每投出15份简历能有一个电话过来要请你去面试,大约每10次面试能有一份工作。而且这还要保证你投出的简历书写很漂亮,能够100%满足职位要求;面试技巧也要说得过去,没有大破绽。但是,投简历不会让人感到难堪,所以这就是个COMFORT ZONE。

在加拿大找工作,就是要能够突破自己这个障碍,否则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具体来说,这个最大的障碍就是通过直接打电话或者是直接拜访来找寻工作机会。愕然!在中国是绝没有可能的事情,总机或者前台就把你挡住了。

加拿大大部分的工作空缺不是通过登广告招聘的,而是通过熟人或者单位内部推荐!如果仅仅靠投简历,你将失去一个主要的机会来源。所以说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机会才会眷顾你。

我的顾问告诉我,一般零售的工作机会都是要直接到店里面和人家打听,要找准愿意帮助你的好心人,在他不忙的时候上去搭讪,然后再问问是否有工作机会,该找什么负责人去谈。万万不可上去就问有没有工作可干,那一定没戏。

而办公室的工作,那就要通过电话陌生拜访,要能够问到那些负点责的人的名字,然后直接打电话过去约时间谈谈。如果您以前在国内没有做过厚着脸皮求人的工作,那么这个事情绝对是干不出来的。我们在训练时,很多人都脸红冒汗,甚至声音都颤抖。许多人宁可回家上网查招聘信息投简历。另外一个段板就是语言,如果您嘴皮子不利索,那么能约到面谈的机会几乎为零。做这种事情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那颗脆弱心,万一被伤害,将久久难以平复。可是,如果不走出去试试,可惜啦。

我们班上的两个英国大姐,也只有那个以前做过销售的才能面对这个挑战。另一个宁可回家烤饼干也不干这个。那位大姐打了一天电话,人家拒绝,她就按照老师教的说法,缠着问是否还能联系其他人,如此下来,一天约了三个面谈的机会。她去谈了一个,回来大喜过望,人家虽然没有职位,但是把她推荐给了另外6个可能有职位的同行。如此一来,她就要逐一过去拜访,因为有人介绍,绝对不会被拒绝。如此这般连锁反应,建立联系速度之快难以想像,找工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受她鼓舞,我也准备尝试尝试,可是咱英语不如人家那么流利呀,怕关键时刻话赶不上,那就全完了。于是开始琢磨另辟蹊径。突然想到我那顾问不就是现成的一个目标嘛,何不找她谈谈,肯定不会遭拒绝。我用LINKEDIN联上我的顾问,在她的关系名单里面搜索,刚好她有一个以前的同事在一个知名IT公司工作过。于是我请求她帮我介绍认识那位仁兄,她征求对方意见得到肯定后,我们就直接建立联系。于是乎,我也开始了我的突破之旅,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华人社会一般讲究依靠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互相介绍工作,喜欢遵循前人的轨迹找捷径。但是大部分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强的,对硬技能要求高的工作。感觉是西人文化更加直接,人也更加开放,不讲弯弯绕,也乐于助人,更加注重软技能,这方面的岗位大部分被西人占据。在下从事的销售市场工作,刚好被列入此类,没办法,只好硬这头皮往上冲啦。好在未来10年有一大批婴儿潮出生的加拿大人将要退休,总能给咱腾个位置出来吧。

在发出第7份有质量的简历之后半小时,接到了对方电话邀请面试。感觉出来对方比较着急请人,于是答应第二天下午去DOWNTOWN面试。对方要请的是一个基本的服务岗位,为此我把简历删除了60%,学历也只写到本科,将将填满了一页纸。为了完成好在加拿大的第一次面试,我晚上赶紧上对方公司网站搜集资料,然后准备可能的问题以及必须的文件,并发邮件给我的顾问征求意见。第二天如约到达对方公司,大概扫了一眼,总共的座位应该不超过30个,是个做电子支付的公司。没有专门的人事部门,面试我的就是未来的主管。正如我们顾问讲的,她基本上不明白人事招聘的套路,我事先准备的问题也一个没问,总共聊了15分钟,就告诉我本周末等答复。面世结束,独自回忆了一下,自己回答问题应该没有什么破绽,对方的意思也应该都揣测对了。强烈感觉对方认为我的经验能力有些过剩,怕不安心工作,虽然在这方面我百般隐藏,但是恐怕谈吐还是和他们所招聘的人员有距离。总体评价是“希望不大”同时本人也有点“不太希望”。但是总的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回来向老婆汇报,结论是如果他们下OFFER,就先干着,否则也不遗憾。总之辛苦写简历的时间没有白费。

48)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六):少占ESL便宜,强化语言学习

语言水平和工作乃至收入直接挂钩,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在这里单独强调一下。

新移民登陆都要去做语言评估,官方的名称叫做CLB(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测试。测试费政府负担,测试结果在5级及以下的,可以根据情况去免费上英语课程(水平越低课时越长),学费由政府买单。6级及以上的人就没有免费英语课程了,只能自己掏钱学习。但是一般6级的人,在加拿大应付日常生活工作基本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因为本身英语基础足够进行日常交流,语言水平仍然可以随交流的增加而提高。

有些新移民同胞登陆后为了能够免费上英语课,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水平,考个非常低分,甚至是0分,然后从一级开始上课。殊不知这样非但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会耽误了自己后续许多本应享受到的政府帮助。我总结了一下占这“小便宜”所要吃的“大亏”如下:

1)上初级英语班,语言水平非但提不高,反而被初学者带坏。得不偿失。初级班一般都是实在闲着没事的投资移民家庭主妇,如果您不属于此列,是要实际来加拿大工作生活的,最好远离此群体。因为和他们除了八卦比吃穿,实在没有什么共同点,只能把你心情搞糟。(原谅我话说得有点重)

2)上初级英语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每天半天甚至全天泡在这种课程上,宝贵的登陆初期熟悉环境的时间就白白度过了。这个时间可以多干许多有助于自己融入加拿大社会的事情。至少可以去上一些更高级的课程,建立自己的人脉联系。成人高中也不收费,真要想上课可以去那里学习更高水平的课程,何必在初级班混日子呢?荒唐啊。

3)真正的政府帮助项目,工作所必要的学习进修无法参加。据我所接触过新移民帮助项目,都对语言水平有明确要求,水平不够者不能参加。参考的标准就是那个CLB测试结果。如果那个时候再想去重新考一次,考试费可不一定有人替您来买单了。

如果想真正学好英语,那么建议新来的弟兄姐妹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评测,根据客观结果(也有那些实际水平不高,但是自我感觉不错的)有针对性地寻找恰当的学习资源。许多社区学院甚至大学都开设高级ESL课程,费用也并不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语言水平一定能取得长足进步。

来这里一段时间,愈发强烈感受到语言水平把新移民自然划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印巴人乃至菲律宾人,英语是官方语言,所以都比较容易在本地开始生活。虽然口音重得连本地加拿大人也听不明白,但是仍然能够被本地社会接受。就因为他们愿意讲英语。非英语系国家的移民,特别是东亚包括中国大陆的移民,语言障碍重叠上文化差异,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小的冲击。如果不能突破这个障碍,势必滑落到相对封闭的华裔社区,虽然生活工作都可以开展,但是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将无法涉足。更重要的是无法被社会中大部分人所认同。给其他族群的印象就是:华人只知道工作赚钱,没有什么生活乐趣。其实中华文化的风情万种,内涵更加悠远,岂是过春节舞舞狮子那么简单啊!只不过因为封闭起来,难以展现。

今天在做志愿者的同事里面碰到一个老移民,她在这里出生长大,已经都退休了。可英语的水平实在。。。我们新世纪的新移民,抛家舍业来到这个新国家,希望不要重复如此的轨迹吧。

49)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七):加拿大的职业文化特色
这天在培训课堂上,顾问拿一个他们经历的真实案例给大家分析在加拿大求职所要注意的职场文化。案例如下:

加拿大某大银行某“山旮旯”分行要招聘雇员,为了让求职者更好地了解该银行的职业要求,并事先和银行招聘人员建立联系,该银行“好心好意”地组织一个见面会,诸位要求职的人员可以向银行提供的邮箱发电子邮件登记参会。

某位大姐以前曾经在世界10强银行工作,自以为是。故向该邮箱发出了一份求职信,历数自己多项能力,希望该收件人能提供更多银行信息,以便她能够在该银行工作。该信语气从头到尾不断循环的是:命令---婉转(自觉不妥)---命令(不由自主地)---婉转(不得不)---命令(忍不住)---婉转(很勉强地)。
最后,她自认为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所以就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她的职业顾问。

顾问提出的问题是:1)你认为她找工作的结果如何? 2)你想像她目前工作状态是什么?

班上同学分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此人过于aggressive,估计是以前工作习惯所致,同人讲话缺乏足够的礼貌。也不顾人家那个银行同事是否是管招聘的,就乱发一气。。。。。。简而言之,此人日后找工作的路会很艰难。

最后顾问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

所有顾问开会看了一遍她的邮件,先是哄堂大笑,而后是开始琢磨该怎么帮助这位“不靠谱”的大姐。然后顾问约她单独见面给她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并告诉她,如此行事,接到她邮件的那位仁兄顶多两个反应:1)直接删除。因为他只管登记会议,无关的根本不看。这算是有涵养的。2)把给邮件转发给全体银行同事,当作笑料,然后删除。这是没涵养的。总之,在加拿大,如此做法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听罢此言,该“大姐”恼羞成怒地说:“我就这样,谁也别想改变我!”并愤怒地表示她不需要任何人的辅导或者培训,自此扬长而去,没了音讯。

我看了这个案例当时感觉此“大姐”特别象在国内接触的一些“美资企业“朋友的风格,做事我行我素,没有条条框框。美国人喜欢标榜这个。顾问告诉我们这位大姐的确曾经在花旗银行工作多年,是个头头。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别看美国加拿大都在北美,做事风格绝对有很多差异。类似事情如果是在美国,可能就无所谓。本人的许多“美国买办”朋友说话做事风格就是如此张扬,以前同学同事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一进美国公司干上两年,整个人就不一样了,坐立行走都被熏陶得很夸张。这和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无所谓对错。但看来这一套在加拿大行不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困难。许多移民都有在发达国家工作学习的经历,有些甚至就是发达国家的公民,仍然需要重新适应加拿大的职场文化,才能真正在加拿大扎根落户。看来任何事情都没有想当然的啊!

50)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八):坚定不移,不轻易放弃

同班上课的一个中国同胞在课间用英文给我讲了他找工作的经验: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放弃。他过来找工作花了9个月时间,最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同伴都坚持不住,跑去先做LABOR工了,他却坚持下来。不断修改简历,参加各种政府组织的职业讲座或者活动,甚至去到一些公司前台递简历。因为他坚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完全能够胜任加拿大的工作。经历多次面试失败,最后,他成功了。

他的经验给我很大启示。当然最核心的就是要能够坚持。本人开始找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周围不同朋友的各种建议都有。有些人也是好心,劝我先去随便打个工,积累些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有些收入。有时候想想人家的建议也不错,没必要钻牛角尖吧。可是,回头仔细思考,还是觉得不妥。倒不是因为自己怕吃苦,而是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确有限,在加拿大如果打工,那工头可不是吃素的,分分秒秒看着你。一点都不让你闲下来。这样一天下来,精力体力全耗费在工作上面,根本就不可能再去考虑找其他工作,修改简历,提高英文水平了。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同时惰性也很大,当你习惯了打工的环境后,特别是收入逐渐提高,生活也还说得过去之后,就再懒得去寻求突破了。这就好比吸烟(也许比喻有些过分),明明知道不好,但是上瘾之后就戒不掉了。打工起步很容易,8块钱/小时,干上3年,换无数个工作,有可能收入达到20块左右/小时。然后就很难再有大的提高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这种工作是不可能干很多年的。加拿大每年引进30万新移民,所以根本不发愁没有打工的劳动力,未来的竞争将一直很残酷。

而专业工作就完全不同,入门要求很高。特别是新移民的第一个份工作,不容易被顾主接受。但是职业发展空间要比打工大很多。例如,我第一次去面试的基本客服岗位,起薪就15块/小时,而且今后的还有很多机会转换到其他工作。一个公司的基层销售人员,基本工资起薪就更高了,而且还有佣金收入。更不用说那些需要考LICENSE的管制行业,入门更加困难,但是一旦成功进入,前景非常广阔。

这个时候耳畔又响起了顾问讲课时所说的话:新移民因为生计需要,一开始的工作可能和自己的职业目标相距甚远,但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即便是打工,也要有目的性,否则浑浑噩噩打上几年工,宝贵的时间就以极低的效率浪费掉了。

我讲这么多,不一定就适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但可供大家做一个参考。今天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碰到一对华人夫妇,来了好多年,一直在打工,人看起来和国内的民工没有什么不同了,收入不仅不高,人也没有什么精气神,对加拿大的了解也仅限于打工的小圈子。和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同学形成鲜明对比!

51)准备工作学习事宜(九):到企业和雇主对话
给我们提供求职培训的DOUGLAS学院联合BURNARBY商会带领我们一般“新丁”到两个公司参观交流。这天天气不错,阳光灿烂,我们一行人坐着大巴士一路旅游参观,和雇主以及已经在企业工作的老移民分享经验。虽然这次去的公司和我的专业基本没有太多关系,但仍然是一个有趣的经历,除了又重复听到很多以前培训时被反复强调的积极态度,正确面对挑战等等,又有一些收获和大家分享:

第一,这次可以直接向雇主提问他们招聘时所考虑最多的东西。收获是:“FIT” 适合;他们有时甚至完全不考虑一些面试者是否有本行业工作经验,就看这个人是否能够通俗地讲:合群。然后再看他的技能和经验是否能够用。有时候穿戴不能匹配都影响面试结果。建议面试前最好问一下穿什么合适,不一定要特别正式,适合就好。

第二,在本地学习能有作用,但是非常有限,绝对不能确保找到工作,但是能直接有助于人脉扩展,起间接作用。如果在学习期间仅仅专注功课,不结交朋友,基本没用。

第三,面试简历和实际英文水平要匹配。有些人简历是别人帮助修改的,可是实际文字或者口语能力差距太大,这会导致被怀疑甚至被剔除。这也是为什么雇主都很重视面试之后是否受到感谢信或邮件。他们要看对比确认一下此人的语言能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被认为不具备基本沟通能力。谁说加拿大人都是直肠子,狡猾狡猾大大地。

第四,加拿大的雇主思想已经比十年前开放许多,加拿大的劳动大军也因着十年里大量技术移民的涌入变得更加多样化。所以没有必要抱怨,只要努力寻找就一定能有所收获。相信再过些年,海外工作经验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当然还要有个过程。

第五,按照雇主的经验,不用担心有些技能你不是很有把握,只要你过关斩将成功上班,你就是能胜任的。如果他们那时候发现你有那些不会的,就是他们考虑怎么培训你的事情啦。谁让他们面试时候没长眼呢。

第六,雇主仍然非常重视背景调查,所以一定要求做REFERENCE CHECK,有的强调至少要三个,这个作为新移民就是个弱项。只有部分雇主能够接受海外的介绍人,语言沟通障碍和时差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雇主都偏爱有本地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因为背景调查很容易。所以具备本地的介绍人非常重要。除了本地工作之外的,志愿者,老师,职业顾问,私人会计,银行经理等都可以考虑,只要雇主能接受,不要顾虑,统统拿出来给他。但是也不要放弃海外的那些,能有也一定提供。应付一下那些死心眼的雇主呗。

52)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接近成功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学习;许多个写简历和求职信的不眠之夜;多次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拜访雇主找寻工作机会以及不断得到周围的新老朋友的帮助后,个人感觉在加拿大找工作的事情已经快要接近成功了。一来最近开始接到写申请公司来电话面试,二来也从朋友甚至买我汽车的车行那里收到邀请。

在这最近一个多月里面,也曾经有过很茫然的阶段,特别是刚刚开始对外邮寄求职信和简历的时候,心里的确没底。不知道人家看过以后是否就立即给删除了。直到开始接到面试通知,才确认我写的东西的确能打动一些人,信心也随之逐渐增强。真的要感谢我们英文老师和我的职业顾问,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英文写作水平不可能这么大幅度提高。现在如果再考IELTS或者ESL写作应该上两个级别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我的职业顾问在这期间给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指点我应该做些什么,防范出现什么急躁或者失落思想。她让我明白了找工作除了耐心之外,还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要一天到晚都干扑在上面。根据他的建议,我每星期只花两三天在这个上面,剩下的时间除了做作业,就是外出打球锻炼。反正工作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何必较劲呢。培训机构经常发一些培训课程或者活动邀请,于是挑一些感兴趣报名的参加,既可以保持和其他人的接触又可以提高语言水平。

现在我写求职信都会先打电话到对方公司去,了解一些情况,问问招聘广告上不太清楚的地方,至少要问到人事经理的名字,然后写在信上。这样能让你的信看起来和其他没有具体收信人的信件有很大不同。当收到通知面试或者要电话面试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了先前的茫然和紧张,因为我确信这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信件和简历后,一定有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建议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能够持此种心态,在今后的面试中多些自信,也多些准备。

对于语言有点困难的朋友,我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法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多说几次,否则到时候肯定会结结巴巴。这个现象对于我等华人来说根本原因在于当你要组织一个非母语来回答一个没有特定答案的问题时,你的思维罗辑仍然会不自觉地使用中文,组织好答案之后再翻译成英文。这个过程在对话环境中会显得非常之慢,慢到自己都觉得不舒服,于是乎在时间压力下就会语塞。所以一定要对一些问题多预备几个可能的答案,哪怕是背下来,建立英文到英文的直接反射,到时候即使自由发挥也会很从容。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又有了不少进步,离最后的目的地的距离也明显拉近了不少。希望这些对于其他朋友能够有所借鉴。

53)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一):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如此

这份“工作”真是意想不到!因为它同我期望中的太不一样了。故事如此:

教会里面一个前辈帮助我介绍一个雇主,说他们在招聘懂汉语的人。于是呼我电话和那个雇主联系了许多次,也没有能够约到见面时间,感觉对方很忙并且似乎并不太想招人。于是也就放在一边不当回事了。

这天,突然接到一封电子邮件,是那个公司另外一个人发来的,并且立刻接到发件人的一个电话,请我确认是否收到邮件。我仔细一看,他问我是否可以帮助他们翻译一些文件,让我估计一下所需要的时间及每小时的收费标准,特地要求我要到他们办公室去翻译。挺有意思吧?

时间好估计,可是收费多少我可心里没谱。于是请教前辈,他建议我实话告诉对方我新来乍到,不知道该要多少钱,请他们按照他们认为合理的价格给就成。于是我依葫芦画瓢,给对方回邮件,并建议我在家里完成此工作,以便节省跑路的时间。对方很快回来邮件,给了一个大大超乎我想像的价格,还包含我往来的时间在内!于是我就如约到他们办公室开始了在加拿大第一个有报酬的工作。第一天工作非常顺利,而且他们还又提供了更多的文件要翻译。我一看头都大了,厚厚的一达,真不知道多少时间能够完成啊。。。

真是要感谢帮助我介绍工作的前辈,感谢 神的奇妙恩典。他的安排永远是在人的意料之外。这个工作虽然不固定,但是的确很有意思,我也很有兴趣做这个,因为我多年的经验使我对于商业谈判非常熟悉。对于那些用近乎于用ET的语言写的合同、协议来说,一般会讲英文的人还真未必懂得这些专业知识,更不用说把他们翻译成同样的ET才能明白的中文。这个工作收入不错,在收入之上的,更是真真正正地有了在加拿大的工作经验。相信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今天仔细品品,还是那句话: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有收获。但是,收获却经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不是提到过我去上英文课的事情,如果不是每次在学习圣经时总是对照中英文两个译本来努力理解其间翻译所造成的模糊;我那位前辈教友恐怕也不会对我的英文水平有印象,乃至于人家公司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推荐我。我们之间的行业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想像过他能够帮助我介绍工作。但是事情就是如此奇妙地发生了。我相信,奇妙的事情也一定能发生在您的身上!

54)报税准备

马上要到报税的时间了,老婆班上来了个移民帮助机构的会计师给上了一堂课。他们还可以帮助低收入者免费申报。总结如下:
1)申报资料在邮局就可以拿到,包括一本报税表格和一本填写指南;
2)海外资产,如果是自住房屋且未出租,则永远不用申报;
3)海外资产如果需要申报,还可以拖延到明年再申报。
4)海外资产向加拿大转移,一天只要不超过10万加币就不会有任何机关检查。特别是反洗钱检查。
5)只要在中国合理取得的资产,都不用再在加拿大上税。
6)海外资产的总价值如果不超过10万,也不用申报。

对于仅有工资收入和少量利息收入的人来说,建议第一年可以请人帮忙申报,以后熟悉了就可以自己报了。因为和自己有关要填写的就那么几行,只要知道了以后就可以自己办了。

55)温哥华的春天来了

经过四个月的连绵冬雨之后,春天终于再次光临。白天已经明显比冬季延长了3个小时,阳光明媚,气温也回到了10度上下,今天注意到路旁的桃花开了,粉色的一大片,一派春意盎然。
趁着晴朗的天气,开车到西温山顶上俯瞰了一下温哥华的全貌,城市,港口,大桥,斯坦利公园的森林,平静似湖的海湾,远方美国华盛顿洲的雪山尽收眼底。真不愧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西温山顶的豪宅区聚集了世界上许多富豪名流,大多是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在这里购屋置业。整个加拿大,要说交通便利,冬季气候温暖的地方,也就只有这么个地方了。怨不得许多人都选择在此养老,弄得整个房价,物价居高不下,政府还没有什么就业压力,平均工资比其他地方低不少。看看眼前的美景,还真是无价。收入低点就低点吧,认了!

56)也谈加拿大的银行服务业 --- 给你一个真实全面的“简介”

国有古训曰:“三人行,必有吾师。”
就在上学的同班同学中就有一位潜伏的银行专业人员,加拿大金融分析硕士毕业。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才得以了解到更多的加拿大银行服务。

加拿大想个人提供银行服务的除了传统的“五大”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外(RBC, TD, CIBC, BMO, SCOTIABANK),还有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类似国内信用社性质的“CREDIT UNION”,在温哥华有VANCITY和COSTAL CAPITAL SAVING。你如果想在那里存钱,就要入伙,最低5块钱,然后你就成为他们的成员了。他们向成员提供同其他商业银行同样的服务,包括出售各种保险(我比较过,汽车险就比外边便宜)和理财服务。入伙的钱可以拿到分红。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不能接受国际汇款,需要从普通加拿大银行用支票转过去。他们更注重服务社区,回报社区,今年的温哥华樱花节活动就由他们给需要的社区学校提供免费动画片放映,所以许多加拿大当地人对CREDIT UNION感情恐怕是我等国人所不能理解的。这也是此类金融机构能够办得如此规模的基础吧。

加拿大的商业银行服务,从客户这端比较,个人认为比起中国的银行来说,专业素质要差不少。银行的底层服务人员以低薪的年轻人为主,缺乏培训,人员也不是很稳定。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在中国您遇到过几次银行算错账的事情?这里有机会遇到,都是些低级错误,不是马虎就是疏忽忘记之类。但是态度肯定不错,都能找后帐要回来。如果照他们这个样子端到中国去,客户肯定要砸摊子了。
加拿大银行很多事情要您亲自前往才能办理,所以银行一定要离家近,而且要营业时间长。这方面TD口碑最好,现在连“星期天都开门了!”这话要在中国都您不好意思说出口!可是这里的的确确在作为打市场的利器。
加拿大银行的收费可比中国多多了,账户管理费,支票本收费,自己不同账户之间转钱超过一定限度要收费,汇款收费,接受汇款也收费,等等等等,五花八门而且水平也很高。想免费吗,行,在那个没有利息的支票账户上保持一千到几千块余额,说白了就是白给银行这些前永远别花。他就给你免费。各个银行的花样一定能让你眼花缭乱。国内银行一直向往和国际接轨,那这个费用收入可嗨了去了!幸亏国内消费者的巨大压力,外加银行已经很肥,所以还保持了真是很低廉的收费水平。看到这里,就不要抱怨中国的银行了,他们的确还很照顾国内的消费者。国内的外资银行因此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收费水准。另外还要感谢银监会。
加拿大银行的网银业务要比国内银行功能少很多,给自己老婆账户汇款,还得跑趟银行,把她的账户加上。不想跑腿就要打服务热线,等上半天才能说上话,还不一定7*24都上班。就这样,转款还不是实时到账,比国内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国内的网银,您除了不能从电脑里掏出现金来,几乎什么都能干了。国内银行的服务热线,如果按照加拿大速度接通电话,客人早跑光啦。我说这个话,肯定又要得罪不少国内外资银行,特别是加拿大银行中国办事处的人了。因为他们总是只向国人宣传加拿大银行服务业好的一面,而且多数都是宏观概念,而我所说的都是他们所乐于忽略的那些普遍存在的“个别问题”。(前些日子还因为我在网络上面就加拿大银行开户,资金证明等讹传辟谣,和某些人打了一场激烈的口水官司)我个人还是喜欢追求真实,我即使尽最大努力,仍有可能也会有失误,但是我绝对不搀杂任何商业利益。毕竟您要来加拿大生活,就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世界上任何角落都有美好,也有不足。如果有人把一个事情描绘得非常完美,那往往就不对劲了。如果把中国银行业的专业素质,和加拿大的商业信誉和规则意识结合起来,世界将更加完美。

难道就没有能够令人向往的,没有那么多收费,可以随时随地为您服务的银行吗?最近同学给我们的讲座(完全没有利益关系,因为他不在任何银行工作)给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姑且译做:直销银行(DIRECT BANKING)。这个银行没有宏伟的办公大楼,没有商业区内豪华的分行,没有令人咋舌的数万员工。他们只有一个随时都在运作的网站和遍布的自动柜员机(ABM)。任何的业务都在网络上运行,但是您所需要的支票存取,本票,现金存取,投资理财,一点都不耽误。借助强大的信息系统,您有问题,打开网站就有客服在网络上帮助你完成您能想到的所有业务。这个新形式在中国肯定没有,在加拿大肯定有。您开户都不需要去银行,因为您也找不着他们在哪,全在网上办。好处是省下来的开支使得银行所有的日常业务全部免费!这一年节省下来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加拿大家庭来说,还是能办不少事情地(我计算了一下我自己的,差不多相当于电话费能全省出来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介绍一个客人给银行,你们各获得25块,他自己去呢?没有。

57)在加拿大上学的体会
本人在中国上了18年学,后来工作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主要大学。在中国的体会是:如果您没上北大、清华,出门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其实,中国有非常多潜伏在水下的优秀大学和学者。)这种心态折射出了现代国人凡事务求极至的社会心态,这种思维被移民带到加拿大来,就升级为:如果您孩子没上“哈佛”就会很没有面子。反之,父母则以子女为荣,被人们尊称为“虎爸,虎妈”。似乎活在面子里面比生活本身更加重要。姑且用两个字总结之:攀比。

在加拿大学习了一段时间,总结下来有如下体会和各位分享:

第一)学习的目标明确而实际
在中国上大学,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恐怕和实际工作没有什么大的联系,这也就是大学毕业生普遍就业难的原因。我在国内工作期间,总有朋友求我帮助安排孩子就业,甚至提出不要工资,就为了能学习个工作经验。

在加拿大,大学就没有几个,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数量众多的是社区学院,去上学的除了应届毕业生、大学淘汰下去的本科生外,许多都是在找工作,或者下岗在就业的人。这里只要失业了,政府就出钱让你上学。有些人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要换行业,就选择来上个学,学习一下有关的技能,然后再回去工作。学院的课程设计非常实用,只有你能想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而且课程名称都和实际工作对应,绝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有些学院的课程甚至是从企业请专业人员来当老师,针对性非常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加拿大找工作,很少用文凭卡人,只要有相关学历,经验就成。

第二)几乎没有什么学术味道
中国的教育被一群迂腐狡猾的人把持,利益巨大而规则森严。要想参加进去分赃,就必须认同他们那一套:要有学术性,要有先进性,凡此种种大道理假大虚空。教育部公布的条条框框卡得死死的,大学的图书馆为了凑数,成吨的去废品收购站买书填充书架,否则就别办学。弄得一个小小的职高,设立专业也要力求当地最牛,国内一流。老师就是拼命做课题,写文章,完成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拿到大笔经费完事大吉。完全不顾学生能学到什么,这不误人子弟嘛!

我所接触的老师,在中国只能算是“二把刀”,估计都难以在国内登上讲台。因为几乎没有什么理论功底,有些甚至学历都不高。他们所讲的,都是上班要用的“鸡零狗碎”。但是回忆一下,的确非常实用。例如怎么写报告,怎么赞同人,如何回绝别人甚至如何打电话更加职业。上课就是练习,没有什么大道理好讲,也没有那么深的理论。回家作业就是重复练习加上小组合作等等。这些才是工作中实际用得到的。比起中国那些个学究来,“二把刀”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成功。

第三)不“急于求成”才是最大的成就
大部分移民来加拿大的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加拿大的小学几乎就是孩子玩耍的游戏室,学习得更多的是那些在中国没人认可的“软技能”。到了中学,学业逐渐增加,直到邻近升大学,那就要看孩子自己的能耐了,那时的压力的确大,因为一切的申请,准备都要靠孩子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到了大学阶段,有10%左右的淘汰率,越是名校越辛苦,有些学校甚至睡觉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下来,孩子们最终还是成才了,而且成长的各个阶段该享受到的也都享受到了。这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耐心,恐怕目前的中国人不具备。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恨不得一夜就实现梦想,从而在子女教育上无所而不用其极。

回顾近代历史,许多有智慧的,或者说是先开化的中国人可能是急于改变我们国家的面貌,所以当他们出来为国家做事的时候,总是希望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得很好,或者是要从高起点上出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想想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的确如此。

中国现代教育最先办的不是普及义务教育,而是先办个大学。折腾了一百多年,还有很多小学生衣衫褴褛坐在破烂的教室里面,听着他们父母自己掏钱请来的“民办教师”给他们讲课。上个世纪末,一声号角“普及高等教育”,突然间中国冒出无数大学来,有些原本就是个中专嘛,连老师都凑不齐。选择大学老师更是如此,一刀切要求博士毕业,以为这样才能够办好教育,可是又一时间又找不到那么多博士,于是只好让本校在读的研究生充当老师。凡此种种“大跃进”式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的就是“事与愿违”。想想那些个聪明人,他们办的事情往往不那么聪明。人类学习的规律非常明确:一步一步地,慢慢来。可为什么总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比别的人能耐呢?

58)自己报税:第一年很简单,税务局网上还有免费软件
离申报2010年个人收入的最后时限越来越近了,不得已要操办这个事情了。在中国,个人年收入12万要自己在税务局网站上申报一下。在加拿大,这个收入还够不上交所得税的水平!

邮局有大量的申报表格和填写指南,我去拿了一本,好厚,担心什么时候能够看完这个东西。第一次翻开,晕,表格数以百行,互相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只好先看指南了。指南上面倒是说的头头是道,很清楚。其中如下几点有关的摘抄:

1)什么人该申报:加拿大的“税务居民”要申报,那么什么人是“税务居民”呢?两个标准服务其中一个就是:第一,在加拿大居住满183天的人。第二,未满183天,但是和加拿大社会实际取得联系的。例如取得驾照,开设银行账户,有信用卡,有工作,购买了房产等等。反正税务局有他们自己的认定标准,建议不要存侥幸心理。家庭成员,夫妻都要分别申报。

2)都申报哪些东西:主要就是一切收入,包括工资,佣金,利息,股息,红利,投资,房屋出租等等。然后就是如何计算净收入,里面列出一大堆可以根据规则在税前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例如:养老金,失业保险,抚养子女或者赡养老人等等个人支付的部分。最后按照净收入计算征税。

3)海外收入,海外资产:如果申报年度内拥有过超过10万加元价值的财产,就要申报。新移民还可以拖延一年到下一年再申报。海外资产不包括以下三项:RRSP,RRIF,RPP等养老金账户下拥有的海外资产(也就是用这些养老金投资到海外拥有的资产);所购买的加拿大登记的共同基金所投资到海外的资产;正在使用中,且仅用于自己经营的资产(包括房屋);自己个人用途的资产(如:自住房屋)。

海外收入:在海外收入确认表中,包括工资,还有资产所取得的利息等收入。(这个收入要作为总收入的一部分,也要包括在你的总收入申报中)如果申报海外资产和收入,就要再附加交个表格:叫做“海外收入确认表”(T1135)。

4)电子申报
发现加拿大报税只要有什么要另外报的,就会连带出一个附加表格来,各个表格之间还有换算联系的,如果手工申报太麻烦,还容易出错。于是决定用电子方式申报。

税务局发的指南上面有网址,上去查了一下,第一年报税不能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文件,因为没有上一年的报税记录就不能获得网站的ID和口令。但是可以用网站上的软件做好报表,然后打印出来邮寄过去。我随便选择了一个软件,下载安装。果然比手工填表方便多了,任何地方需要填写其他表格,都自动给你附加上去。新移民过来,一般上一年度都没有什么收入,另外,因为没有工作,更是没有什么养老金、失业保险等等东西,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填写,大部分是“零”。都做好以后,软件自动计算要交的税金。我当然是不用交。于是乎打印出来,塞进税务局提供的信封里寄出去完事。

明年如果要申报的项目多,再找会计师吧。

59)当志愿者的故事

在加拿大前,听说加拿大到处都是当志愿者的机会。据说这个可以为新移民带来本地工作经验。我申请志愿者纯属偶然,在开始找工作之前,随便在网上寻觅,发现家里附近的一个老人院招募志愿者看商店,于是就发了一个邮件询问是否还需要志愿者。过了大约一个月之后,记得是圣诞长假刚刚结束,医院的负责人给我回邮件问我是否还愿意过去做志愿者,我回信表示愿意,于是约时间,面试,培训,然后就去了。由于我时间自由,所以管志愿者的大姐问我愿意干什么,我随便挑了两个在同一天的班儿。一个在商店卖东西,另外一个是帮助老人们做康复活动。

当时我觉得这挺容易的。后来参加职业培训才听同班的同学说,即使是找志愿者的工作他们都等了好长时间,特别那些新来的护士们,一听说我在医院做志愿者,都羡慕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申请这个都很困难。加上本地高中大学生都要求做满一定时间的志愿者才能毕业,所以更是不容易找到空缺。象我这样只发了唯一的一个邮件就能找到一个志愿者来做,的确是非常幸运了。

真正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才发现这个工作非常受尊重,每当我挂着志愿者的工作证在医院里面闲逛时,碰到的医生护士和老人都非常客气地和我打招呼。因为不拿报酬在这里贡献时间和力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宝贵。特别是在人工昂贵的加拿大。慢慢地,发现志愿者的组成也是复杂多样,有大学、中学生,护理学校生,附近的街坊,还有病人家属。估计是特地为了保持这样的多元化,所以没有清一色地请新移民。医院缺乏男生,更缺乏男护士。象我们做志愿者,都可以参加免费的各种讲座,参加之后就可以从事更高级的护理工作。可惜我的志向不在于此,否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我这个工作上午在商店买东西,下午搞活动。大部分时间就是和老人们见面聊天。虽然他们大都因为疾病,说话不太清楚,但是还是非常可爱,有时和护士医生斗心眼,不吃要,不听话,搞鬼脸,天真滑稽得象个孩子。很多老夫妇,其中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住进来,另外一半必定每天来陪老伴说话聊天,有些就顺便在医院做志愿者。天气好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个老人用轮椅推着另外一个老人外出散步,还真是能体会到那句“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意境。

我所在的老人院属于医护等级仅次于医院的,大都是七八十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通过接触聊天,发现加拿大真的就是个移民国家,我至今还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出生的老人,他们都是上个世纪移民到加拿大来的。大部分是欧洲裔,少量的亚裔。从他们的名字和说话能判断出来,有德国的,法国的,波兰,捷克,爱尔兰等等。他们听说我才到这个国家,都很感兴趣地问我的感受,然后不约而同地说加拿大还是挺不错的,能在这里生活他们都很开心。有些还给我介绍一下他们以前的爱好,并建议我也去钓钓鱼,去去海边,看看冰球什么的。

我们下午活动,经常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西人老奶奶志愿者来烤饼干、蛋糕,我就负责给大家准备咖啡和红茶,分发点心。他们每次来都烤同样的东西:巧克力饼干,松饼和蛋糕。老人们都很喜欢来参加,看他们烤东西还要听讲解(其实都听过多少次了),这就是他们的下午茶活动了。老人们见我忙活,有的还要给我留一块点心,并且不能推辞,坚持要我吃掉。还有个奶奶一定要让我学习怎么烤点心,然后也可以在家里喝下午茶啦。不过我看了做点心的过程,真的就不怎么敢吃太多了,那几乎就是用糖,黄油,奶酪和少量面粉堆出来的。吃多了对身体真没有什么好处。

我负责协助的护士是一个非常开朗的西人老大姐,有点假小子气,灰色的头发在脑后梳个大粗辫子,半里地外就能听到她说话的声音。经常跑过来要和我说话,却又忘记要说什么,只好抱怨自己老了。这一天活动结束,她突然想起来问那两位奶奶他们来这里烤点心是否有20年了,因为自从他来上班就认识他们了。老奶奶回答说:我们自从1988年就来了,到今年已经23年啦。天啊,23年一直烤同样的三种东西吗?不过听到这个故事在品品点心的味道似乎不一样了。老奶奶说完正要离开,79岁的捷克老爷爷带头鼓起掌来,在场的所有人都用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敬意。那天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医院的院长特地写了感谢信,贴在我们志愿者休息的桌子上,房间洗手池旁边还有人准备了感谢卡和糖果,原来这周是加拿大志愿者周。

60)再谈移民前的思想准备
最近看到许多新移民开始准备登陆,在出发之前,从许多非正式渠道听说加国政府对新移民登陆、财产、机票、乃至孩子入学有不少要求,出于各种担忧从而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在得到老移友回答后还不放心。总是惴惴不安反复煎熬。此种状态可以用东北话两个字概括之:“闹心”。

今天我发此文给这些闹心的朋友,希望你们看过之后能够找到治疗闹心的方法。为了节省篇幅,我就说点宏观的,不特别展开了。

第一,少道听途说,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电话或者上网咨询有关机构或政府部门

中国人这个毛病到加拿大一定要改,因为加拿大政府从来不拿手续卡人,所以不会说一套做一套,所以不要用中国的老思维来套加拿大的实际情况。我也是从国内出来的,出国之前也是从各个地方听来不少“小道消息”。有不少此类消息是那些个专门算计新移民的人编造出来,用以牟利的。其中我认为最著名的就是所谓:到加拿大银行开户要等你领到枫叶卡之后。一般枫叶卡要在登陆后一两个月才能到手,所以这个期间你在加拿大没有银行账户,不能申请信用卡,没有信用记录,寸步难行,等等等等危言耸听。你如果听信了词类传言,那你闹心的日子可就不会有完结了。

在加拿大,办什么事情要理性分析,大致要准备的手续分以下类别:

1)必须要准备的:加拿大政府以及有关机构一定会通过正式渠道(而且不止一条渠道)完完全全地告诉你,而且甚至会书面通知。因为这个是他们的义务,如果你能够在加拿大发现有任何一件政府没有明确告知,但又要求公民必须准备和提供的文件或证明,那么你有权利拒绝提供,而且可以控告政府,至少他们会当面向你道歉。所以如果想知道正确答案,就一定要去咨询这些主管部门。以我自己的经验,在加拿大通过这些部门的网站,可以100%地得到明确答案。当然,前提是您能看懂英文或者法文。政府部门的网站所使用的英语都是非常平白简单的,有大学四级水平基本上没有问题的。所以,移民局给你寄的信,文件,特别是取签信和给你的大信封里面的文字要仔细阅读。我发现许多网友的问题都源自几乎没有看过这些个正式文件。另外,移民局的网站是一定要上的,那上面把你登陆后生活必须的方方面面的有关部门都链接上来了,你在上面可以几乎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2)可能需要,但不是必须的:这个部分是最迷惑人的,网络上面的答案会互相矛盾。有很多例子,比如说入境要提供资金证明,以确认你能够生活半年以上。孩子入学要准备的一些支持性文件。凡是此类东东,加拿大人有个习惯,就是用特别婉转的官方语言口吻给你说出来。例如:如果有什么什么将更有助于你怎么怎么样。。。。。。;您有可能被要求。。。因为。。。;等等。这类东西又分两小类:
a)是政府要求的,但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被要求提供的。这个赋予了政府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要求你提供。例如入境的资金证明,目前大部分移民在入境办理手续时没有被要求提供,就是其中一例。移民官根据他对你的判断来考虑,如果他有怀疑,那么他有权要你出示。否则就万事大吉。这类东西往往有个规律,就是没有一个明确规定的格式。类似于一种补充的证据,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甚至口头的,也没有必要一定是英文的。所以不要因此而大动干戈去过分准备什么公证材料之类。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的,就一定会非常明确要什么样的。
b)锦上添花类型的。这些东西有了能够帮助事情进展顺利点,但是没有也完全没问题。例如我表弟办理移民申请时,一定要把准备的文件付上个清单。这个有助于审查人员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文件,不会遗漏。如果没有,让他慢慢找去,也完全不是问题。至于清单什么格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特别喜欢在这类问题上钻牛角尖,总以为这样能够对事情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要知道,这种所谓的“完美主义”是在花最宝贵的精力解决那些最旁支末节的问题,完全失去了重点,也浪费时间。许多人准备的详细无比的随身物品清单当属此类,事无巨细,针头线脑列了几十页,海关其实就看个大概。

3)完全不需要的。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可能多半是讹传吧,同样的事情,经过三个人的口耳相传就完全变样了。例如登陆时还要提供两张免冠正面照片,而且背面要用打印机打印自己的姓名和拍摄日期等等。这完全没有必要嘛。办理移民申请时照片是要写上名字,以免人家签证官没见过您本人把照片贴错文件。入境时首先照片如果不是不合格就不用准备,即使要准备,人家移民官的眼睛难道瞎到当面都分辨不出人和照片来吗?
另外一个完全不需要的就是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这些个通过多咨询网络上面的老移民就可以得到答案,一般答案都是非常一致的。但可悲的是,经常有人问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能放心。人要体会“信服”二字有时候真的很难。

第二,没必要草木皆兵,小题大做

很多朋友出国前紧张到失了方寸,听到一个什么事情就马上要去准备。特别是什么财产评估,什么学历公证,各种证明等等。实际证明,这里几乎用不到。这个“证明”思维恰恰是中国人的逻辑,因为在没有信用的社会,人是随时被怀疑的,所以你要随时准备各种证明在洗白自己。而在信用社会,人都是随时被信任的,你说你是博士毕业,那人家就承认你是个博士。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就是傻子可以肆意哄骗,因为自有一套鉴别真伪的游戏规则,而且撒谎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旦败露,一生不得安生。哪象国内,一个3000块买来的大学博士,混了那么多年,露馅了还能恬不知耻如此招摇。

有关的海外资产申报和税收问题,就是让许多人草木皆兵的一个问题,在没有弄清楚加国税制的情况下,忙不迭地准备什么房产评估报告以证明自己的财产数量。要知道,真有一天你被要求提供什么证明的时候,那漏税的嫌疑已经非常重大啦。

加拿大税务局权利虽然非常大,但是绝对不横征暴敛。他首先相信个人的申报,你每年对自己财产的申报的真实性它是要核对的。你每年在银行的往来记录银行都是同时提供给你和税务局各自一份的。你每天账户往来超过10万加元,银行系统是要报告给税务局的。当然,如果你是正常的往来,你的申报和纳税以及这一些都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完整链条,那么就不会有人来问你一个字。但是,如果你这其中一个环节对不上,让税务局产生了怀疑,那么,它会拿着这些个证据来要求你证明它是怀疑错了。那个时候你也没有必要公证什么东西,把你买卖房屋,股票的记录资料保留好就能应付了。关键还是要真实,因为假的毕竟真不了。

第三,你现在的麻烦,都是前面播撒的种子;不要做投机取巧的事情,因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信用社会的优点就是办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因为人人都基于信任;另外一大特点就是,一旦他对一个人失去信任,也会影响到一个群体。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各个族群的信用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但的确在人心里有差别。现在入境之所以移民官很少问华人要资金证明,是因为太多的前辈已经向他们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有资本在加拿大生活半年以上。但如果你发现办什么事情被要求非常严格,有人用另类的眼光打量你,那恐怕就是之前的前辈名声不怎么样了。例如钓鱼打猎的时候有同胞干了太多不自觉的事情。那以后您被警察频繁检查是必然的。那些个投机取巧的所受到的惩罚也是非常重的,基本上都是“得不偿失”为最终结果。

希望大家都做播撒好种的人。受益的包括你自己。

61)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币vs加拿大元的汇率问题

我申请移民的时候,1加元兑5.5人民币, 后来涨到5.8赶紧换了一些,体检交登陆费的时候涨到6,登陆前往加拿大汇款涨到6.3的样子。如果是在国内炒外汇的,这个一定是很开心了。但是对于未来要在加拿大生活的人来说,这个心情就刚好相反!最近看到加元涨到6.8多了,许多朋友后悔没有早下手,有些甚至一直期盼着自己登陆前能跌下来。这是太典型的投资幼稚型思维了。本人虽然不是专业的外汇操作人员,但是毕竟接受过金融财务的专业教育(虽然干得完全不是这个),还是能够从设身处地的角度给此类网友一些策略建议。您可以分不同类型对号入座考虑一下如何正确处理好移民期间的外汇买卖。

首先,对于那些未来收入来源还仍然是在国内的朋友,移民过来就是消费和子女教育以及享受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及环境,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太过担忧。钱到需要的时候,多少都得换。想必您在国内的收入和投资增长要远远高过汇率的增长。所以没有必要把大笔资金转换成加元。

第二,对于那些近期要移民过来,未来主要依靠在加拿大工作收入的人来说,情况分一下几种处理:

1)存款不多,仅够维持在这里几年生活的,建议不用太关注高低,移民前彻底换了带过来。不要期望汇率在短期内有任何大的变化。那些捂着后悔的,现在如果还不下手,等你移民前会更后悔。反正总共没有多少钱,以后即使加元跌了,也损失不了多少,等你找到工作,有了加元收入,一切就逐渐转移到以加元为本币的状态下去了。以后你和中国的关系不会太大,所以汇率涨跌都与你无关。

2)有一定数量存款,短期内没有购房打算的,但是未来一两年要考虑购房置业的,除了考虑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动外,那就要考虑汇率风险的规避问题了。毕竟您未来的资产除了在加拿大的收入外,就是这笔存款了。原则上通过外汇对冲交易可以规避汇率风险,但国内似乎没有针对个人的外汇对冲保值交易,其实这个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就是在购买一笔外汇期货的同时,购买一笔反方向的外汇期权交易,不论外汇涨跌,总能用一边的收益补贴另外一边的亏空。这样不会有任何收益,但是回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我不知道加拿大是否有可信的金融机构提供此类业务,如果有,建议找专业人士咨询一下如何操作。汇率的波动虽然不像股票那样剧烈,周期也很长,但是也是有规律的。不要现在高位换了不少加元,留到要用的那天发现还不如到时候再换。
但是如果留大量人民币存款在国内,按照目前国内的投资环境,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太好的渠道,这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换一半留一半要认真思索。个人感觉加拿大的投资渠道和品种以及收益要好于国内的投资理财品种。但是规避风险就不要考虑太多收益,只要总资产不缩水,还是可以考虑五五开的策略。国内目前通胀高过加国,钱在这边消费还是很舒服的。

第三,未来收入两边都有,两边跑的
这个最好办,那个货币涨了,就花那边的钱。存款分两半,一半加元,一半人民币。谁涨谁跌都不会造成资产缩水。当然如果能够根据大趋势灵活调整舱位,还能有些许增值。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价值。

62)准备工作学习事宜(十二)--- 感谢 神的奇妙恩典

记得我两个月前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曾经问我们讲师,如果我同时找到几个工作,但还在等另外的可能,该用什么“词儿”来应对。他首先反问我:这个是真的还是你在幻想?我回答:您就当真的教我呗。

当时的一句玩笑话,现在还真的就变成了现实。所有的惊喜从昨天早晨开始不到24小时,连续得到了三个FULL TIME专业工作。作为基督徒的我只能感谢主的恩典。

从开始寄出第一份像样的求职信到现在,三个月多一点,发了才二十五份求职申请,总共经历了5个面试,三个结果!就我自己的条件来说,比我强了去的大有人在呢,看来人的能力再强,在主大能的面前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回想过去几个月的求职经历,心情有起有落。每当迷茫的时候,拿起圣经,读读 神的话语,心中就总是充满了喜乐和希望。我们班上的了罗马尼亚同学就总问我,怎么总看你笑呵呵的呢?是不是中国人都是这么开心?我说我每当看到你我就很高兴,和你聊天就是我欢乐的源泉。其实我内心里在想,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没有理由忧愁,因为我所需要的,主一定是有他最好的安排。不过这些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讲。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世上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去努力。我们这位 神从来不应许给人现成的成果。从来都是要人主动迈出第一步,他才显示他的大能出来。今天和朋友聊天,回忆起我从申请移民到找工作,总共不过两年时间。这个速度堪称火箭(当然没法比那些来之前就安排好工作的,或者本身就非常优秀的朋友)。这中间可谓神奇的事情那还真不少,如果都简单归结为运气好,那恐怕这运气也太好了一些吧。自从决志成为基督徒,这个“好运气”就开始了,

首先是移民申请赶上新政,从寄出申请信到拿到签证,满打满算9个月。签证到手不久,政策就变了,我再想技术移民就没有可能了。考雅思更是神了,阅读最后一篇也是最复杂的一片文章竟然是我上大学时老师给的课外读物里面的一片。移民过来登陆一切手续办理都非常顺利,24小时所有东西都办理好了,包括银行和信用卡申请。租房子,两天就找到了能够带宠物的公寓,旁边还是大公园,刚好溜狗。买车,赶上年底清仓,买了个抄底价。考驾照笔试路考都是一次通过,路考时并线还忘记先回头,考官虽然批评半天,但是还是给通过。开始找工作,又碰上个热情的好顾问,经常开小灶给点鼓励,结果就是篇头所说的。

话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你这不是在宣传迷信嘛,非要如此说我没有办法。但是我个人的总结是:信仰让我学会了两点,一是信服,一是平静。信服就是对顾问和其他任何成功人士的建议完全信任和顺服,不敢妄加增删,照搬执行。平静就是任何时候到保持平和心态,耐心等待结果出现。既不会期望过高,也从不失望过渡。这在以前的我来说,是万万做不到的,往往总是觉得自己的能耐大得很,成功时自我膨胀,失败时怨天尤人。是主让我懂得了人最可怕的就是偷食了分辨善恶的禁果之后,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和 神一样大了,忘记了谦卑。仔细想想,我们人的能力还真的非常有限,可是欲望却总是无穷。有些人明明只能活几十年,手里的钱够花几辈子也有富裕了,却总是不知满足,还想要更多,似乎自己能永生似的。其实我们的明天都由 神来掌管。神爱世人,无论好人还是不好人,都公平对待,只要你信靠 神,他就常常与你同在。直到永永远远,因为一切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归于 神的,直到永远。

63)加拿大的炒房热 --- 坚决不能买列志文的房子

我住在列志文,对这个城市没有恶感,但是今天在学院听了一个嘉宾的讲话,发现我如果买列志文的房子就是彻头彻尾的傻瓜在给他这样的人送钱!

此人是肯尼亚逃难到英国,混不下去又想方设法跑到美国,没有正式身份,靠老婆的学生签证在美国混着,然后申请加拿大移民。为了不让老家人找到自己,从来不在网上发自己的照片。他讲了许多如何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身份的人的角度,如何钻营加拿大的生活。从赚钱的角度,他是一个精明而成功的商人,但是谈不上什么职业素质。要在这种人手底下干活不会开心,因为他满脑子就是钱。在加拿大工作,我建议还是要给西人公司工作,各方面待遇好不说,心情好是最重要的。

他来加拿大4年,买了三处房子,都在列志文。他典型的借钱炒房类型,用10%买一个预售的楼花,等到现房楼价涨了,就到银行评估之后,贷款出来,再去如此买一套,如此连环套着弄了三个房子。然后等着房子涨价,有人来接盘。他不无嘲笑地说中国人现金买房有病。一定要贷款,还不起就把房子丢给银行,自己破产了事!列志文的房价就是这样被这些人炒上去的,因为列志文的地块有限(其他周边城市地方大,炒不动),华人又都愿意在这里居住;另外就是华人买涨不买跌的投机心理,造成楼价一路上升。越升还越抢着买,这里面炒作的因素太多了,其实在其他地方有的是好房子,没必要给他们捐钱!特别是给这号人。楼价下跌,我看他这连环套的窟窿拿什么去堵。

因为工作有点眉目了,所以开始关注房子的问题。有进展就和列位分享。

64)温哥华的移民帮助机构 --- 要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

在登陆和找工作时去过两个不同的移民帮助机构,登陆之前也在网上搜索过有关信息。总结下来,选择不同的机构对于新移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不是所有机构都能给您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所以一定要慎重。因为一旦选了,有些帮助项目是不能再在其他地方重复参加的。建议大家在去移民帮助机构咨询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把能够提供的帮助,具体的环节都介绍清楚。否则糊里糊涂一签字,后悔就来不及了。

温哥华的几个大的移民帮助机构就是:中桥(S.U.C.C.E.S.S),ISSofBC,MOSAIC;通过网络搜索,基本上能看到的就是这几个,因为他们最大,从政府领钱最多所以玩命宣传自己。其实移民局网站上以及WELCOM BC网站上面会很全面,把从政府领预算提供帮助的机构都列出来。我后来参加的DOUGLAS学院的SKILL CONNECT项目就是通过这个看到的。

本人实际接触过的帮助机构有两个,一个是ISS,一个是DOUGLAS COLLEGE。个人感觉后者对我的帮助更大。比较如下:

1)顾问的水平和态度:

ISS的顾问我就没见过本地西人,都是些比新移民资格老点的老移民。有一个给我找导师项目的工作人员甚至还都是闹哄哄的一帮小年轻,身上纹满了花纹,从他们网上的活动记录看,似乎是本省青年就业项目解决来的一帮待业小青年!我不怀疑他们真诚帮助移民的态度,但是,水平和眼界绝对不怎么高。帮我填写一些个其实自己也能填的表格还可以,或者给您介绍个LABOUR工作信息问题应该不大,但是要说到给您提供职业发展建议,用北京人的那个俗话说:您指望光棍给别人介绍对象,后果可想而知。因为他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成问题呢。
我到ISS的三个不同办公室都去过,感觉就象被人加工的原料,十分钟内,接待我的CASE MANAGER给我五六张纸,上面有些他给我安排要去参加的培训,这就是所谓的行动方案,然后让我填上SIN卡号,签字完事。你问他点什么他答什么,绝对属于挤牙膏的,而且感觉他很忙,恨不得赶紧送你出去说再见。有一件事情他可是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以后有事情只能找他才能得到帮助(实际满不是这么回事),还有就是不要去其他机构再咨询了,只有他给我的才是最好的。这一切都使我回想起在国内参加过的那个CIIP培训,帮助非常有限。

DOUGLAS学院我所接触到的顾问大部分都是本地西人,职业经验,年头等等都在我之上。只有少数老移民,但是也都是素质非常高的。他们大部分以前都在其他移民帮助机构工作过几年,后来都被学院的培训集团招聘过来。我对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印象非常好。我所能想到,找到的职业培训,我那个顾问都特别了解,是否有用全部都能给我建议。此外还能给我提供很多我不知道的有用信息,毫无保留。后来在我找工作的不同阶段,他都能够适时地建议我采取点什么措施,事后证明都很有帮助。

DOUGLAS学院只能提供少数的找工作和职业帮助,区别于其他移民帮助机构,什么方面都帮助,但是哪方面帮助也未必精通。要参加DOUGLAS的帮助,就要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还要先参加一个信息通报会,只有你彻底明白了这些,才让你填表报名。当然人家事先说明白了,要在这里参加了这个项目,就不能再去其他移民帮助机构参加同类的项目,因为政府就给一份预算。

2)项目设计:

我事后比较了一下ISS和DOUGLAS的同类项目,还是后者设计更加贴心,而且还从预算中拿出一部分给受帮助者上学,参加行业协会等等。这个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另外就是特别设计了和顾问见面的专门时间。在不同阶段顾问也会用这个时间来约谈我,以便提供一对一的有效指导。
项目里面都有讲座时间,但是ISS的太长,要几周时间全天上课,满堂灌。我参加的就是集中一个多星期半天培训,留来充足的时间给你消化吸收,其实效果还更好。培训过后,就是不定期的各种企业见面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方面的组织水平就要取决于顾问的水平了,顾问的关系网决定了你能见到何等人。我的工作,有两个是在活动上找来的。

3)同学

在DOUGLAS学院,同学大部分是和自己经历类似的人,职业水平和背景也都相差不多,很容易交流,大家还能交流信息,互相帮助。如果有人找到工作,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对于找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按照我开玩笑的懒人思维,等他们都找着工作,你就等他们给你介绍工作吧。

65)上班记(一)--- 绝对考验适应力

开始上班接近一个月了,现在才开始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总结下来,有几个方面的困难要克服,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第一,语言以及文化背景差异
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语言永远是一个困难。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探讨过,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定要咬牙坚持学习。敢于使用,不要不好意思,因为明摆着你的语言就是一个段板,根本演示不住的。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我来说,对于语言的要求就更高,不仅要流利,还要有说服力,这就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办法,只有一次次碰壁之后迅速总结,不要下一次重蹈覆辙。经过几次锤炼就能提高不少。我一开始拿起电话来给人家推销可真是紧张呀。不过经过短短几天就逐渐适应并且能够逐步提升谈话技巧。现在再打电话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有那么点死缠烂打的意思啦。我的加拿大同事私下里告诉我说这里没有人乐意干我这个活,都不好意思又怕累。我心中窃喜,中国人就是一个优点---“勤劳不怕苦”,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第二,同事关系
这个问题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迥异的情况下,要解决起来还要颇费些周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在陌生环境下,人容易不自在。这方面要能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非常重要。
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其他同时聊天所说的事情我基本上没有背景知识,所以很难插话。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局外人。

第三,工作风格
加拿大的工作风格不是非常aggressive,所以做什么事情不要想当然,一句简单的客气话都有可能让人觉得不是太得体。凡是遇到类似情况,多请教同事非常必要。在这一点上面同事们都非常乐于帮助我。还是要遵循那个笨道理:每天问上三个问题,一年就能解决一千多个困难。得到的答案这辈子基本上够用了。

第四,办公室政治
在加拿大,这个东西一点不比在中国差。有关利益冲突,个人喜好,关系远近等等方面我这么短时间就都通通遇到了。这个问题绝对考验人的情商。列位看了一定要心里有个准备。

第五,工作节奏
我所在的单位是非盈利机构,属于半政府性质。工作节奏不紧不慢,比国内感觉闲散不少。一开始我经常发现自己没事做,因为一来不是很清楚该做什么,二来发现自己做得太快。通过观察发现这里的同事都是一天到晚手不停,但是基本上一天工作进展不是很大。如果自己做太快,就会使别人显得不那么好啦。于是乎调整一下,闲下来就上网搜集点有用没用的信息,拿个本子抄抄写写,搞得自己似乎很忙似的。

第六,工作质量
这方面要向加拿大同事学习。他们虽然干得慢,但是只要是自己分内的工作,质量都绝对没得说。我曾经就工作中的问题请教他们,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理解都非常深刻。我们同事流动性大,平均在本单位的工龄都非常短,可是进入角色的速度非常快。这点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看来要调整一下自己的适应节奏了。

第七,销售工作简单直白
我们领导在给我的工作指导中明确告诉我,要快速解决战斗。这里的人没有中国人那样拖泥带水,买卖就是几句话的事情。只要你介绍全面得体,够煽情。接下来就是要他们签单了。不讲感情,不做思想工作。有点意思。

66)上班记(二)--- 下岗


我找工作非常迅速,从上班到下岗也非常迅速。看来 神给我的安排都是“速成”的。


我上班第一个星期,开始熟悉环境,准备开展工作的各项事宜。上班的第二天,天使降临,让我成为我们单位有史以来第一个第二天就开张的销售,那时我连如何给新客户填表都还没有学会。从第二个星期开始,真正的挑战降临,我开始用英文进行电话销售。每天上午集中精力打40个电话,约用户见面,给他们发邮件介绍。经过几天,基本上词就练熟了。可是随后的两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能够有进一步的进展。每周一开会议的时候,我都能发现上周有新客户,可是我是唯一的销售,却毫不知情。心中感觉到无形的压力。到第四周,招聘我的老领导刚刚欢送离开,新上任的领导开始脸色难看,并和我说他准备给我招聘一个负责销售的领导来。希望我能尽快出几个成绩,然后准备开发华人市场。并说不要想多了,要从长计议。事后看,这完全就是烟幕弹,其实从那时开始,他就准备让我走人了。


从上班的第三天开始,我就能感到有些同事对我的敌意。毕竟咱也是工作那么多年,管过大队伍的人,这个事情还是能看明白的,完全是那点佣金在作怪。我们这个单位说来也怪,销售负责发展客户,可是偏偏又有其他的人也干这个,他们不承担销售的压力,找不到客户都是销售的责任,可是有上门的客户却抢在手里,然后拿佣金。难怪前面的销售都干不长呢。我的存在,使这些人无法顺理成章,明目张胆地占这个便宜,所以那种敌视就不用讲了。每天通过不同途径暗示,明示我他们有多牛,我多么的不灵云云,最后就是赤裸地私下和我明讲他们“好这一口儿”。作为一个有信仰,有修养的人,我看着他们在我面前的表演似乎就象 神俯视魔鬼撒旦,随他们折腾吧,反正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他们有的在这里出生,有的到加拿大十年了,好不容易熬到这么一个在办公室里面的工作,心中的不安,惶恐和对周围人的防备,对领导的谄媚都是缘自他们内心的苦毒。我来这里才几个月,我相信十年后的我绝对不会混成这幅德行。


回来接着说我们领导的故事。在指示我了结手头案子的第二周,也就是我上班的第四周末,他让我给他汇报工作,我在那周就停止了电话销售,集中精力了结手中的几个潜在客户。可是到周末,虽然他们都口头同意成交,还都没有实际动作。领导于是脸色更加难看了。我也很着急,就请教他是否可以把过去几周其他人成交的客户给我示范一下,看我是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他立刻误以为我要抱怨前面提到的那些个怪事,脱口而出说那是我来上班之前别人就开始跟踪的客户。也就是说客户的成交周期要远远长于我全部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他那张“脏脸”就是估计摆给我看的喽。可怜的人啊,说谎都说不圆。


紧接着的周一,我的辛苦工作终于有了进展。在周一上午,连续三个客户同时成交,加上之前的那个。占到我们当月全部新客户的1/3。同事们都来向我祝贺,而且有同事私下里给我抱不平,他们知道我这些客户都是从零开始“生磕”出来的。可是我心中的喜悦却是我感觉到这恐怕就是我最后能做的事情了,毕竟结果不错。果然,下午领导找我谈话,花了半天时间云里雾里,最后吭哧出来一句:我们预算很紧张,我非常想让你留下继续工作,所以建议我考虑把工作变成只拿佣金。这样他就没有什么压力,也好和上面交待了。他让我考虑几天然后给他答复。


那天下午,刚好是单位的年度总结大会,年度报告也打印出来了。我看了一下年度决算和雇员报告,刚刚上任3小时的销售经理赫然在目,而我却不在员工名单中。上一年,单位从政府拿了占年度预算1/3的新移民帮助款项,搞帮助活动,当然节余的就都发工资了。我这点工资,说白了还不是政府以我们的名义给的!还在这里说什么我恐怕不能给单位带来价值。恰恰是我们这些新移民,让你的年度收入增加了一大块!再说我也绝非没有业绩。但是和这种人争辩真是有失身份。


那天下午,老领导路过单位,给每个同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他没有上楼,却单单打电话让我下楼去取那些东西。我们没有说太多,我也是一句话带过了正在面对的难题。他的眼睛透过老花镜慈祥地看着我,微笑着对我讲:“You are doing fine.” 至今他的眼神和微笑还一直在我眼前,我相信,这就是 神的笑容。这使我坚信加拿大一定是 神所应许的国度。


我把我面临的问题请教我的职业顾问和我上销售培训课的老师(他是学校从大公司销售部门请来的高管)。他们首先的反应都是:难以想像你们那样有声望的单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太丢人了。就我的业绩来说,作为一个新销售那更是不错了,更不用说我才到加拿大几个月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我的成绩已经完全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其次,如果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那样的条件。可我的想法却是想多取得工作经验,所以有没有工资真的无所谓。这点对于他们本地的西人来说,很难理解。


在经过几天的考虑之后,我又找到领导谈我的决定:第一,我可以接受只拿佣金,因为我不但有信心做更多的客户而且还可以发展其他方面的业务。第二,我希望给我一些时间准备新市场的开发工作,否则工作无从开展。第三,希望得到他更多的支持,以便开展业务。他本以为我就是准备去辞职的了,没想到我说这些,于是结结巴巴说了半天,意思就是恨不得我什么准备也不用做就应该把客户给他变出来。我反问他你单位前几年下了那么大力气,也没有几个华人客户,不总结原因,调整策略,哪里来的新客户?华人是非常精明的,有好处的事情,不要动员就能寻来。这只能说明你的服务对他们一点价值也没有。他被我问得没有办法,只能接口说他刚刚上任,手头什么资源都没有,一天也等不及那些瓜熟蒂落的事情。于是乎终于明白地告诉我说:我们就此结束吧,你不是我招聘的,我来上班的时候你就在了,我也没有办法呀。这一切都明确了,不是什么预算紧张,不是业绩问题,就是不想用你,而且没有耐心等到合同结束。既然不发工资都挤对不走你,只好原形毕露了。


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我如果自己辞职了,那就是我承担不了压力,业绩不行等等所有的不是就都扣到我头上了。而你强行解除合同,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就都彰显在全体的员工面前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 神的安排,让我能够看清前面的道路,能够远离恶人。我离开的那天,有虚情假意的告别,更有好心的同事来真诚安慰我,甚至给我一个温馨的拥抱。我都用微笑回报他们,作为一个有主在心中的人,一定要活出主的式样来。


我们单位的领导和有敌意的人都是老移民。这个我是要讲一下的:作为移民,来到一个新国家,陌生的环境,生活的挑战都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何把这些困难,挫折转化成人生的财富而非负担,就是因人而异了。有些人能够正确面对,而且愿意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分享给别人,使得别人不再重蹈覆辙。而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成为一生的负担,生怕恶梦重演。可是魔鬼就偏偏会钻这些个人的空子,因为他们自己心中给魔鬼留了一个地方。

67)做志愿者的故事(二)--- 感人的爱

我做志愿者的老人院里面都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他们相处久了,逐渐熟悉了其中的一些。他们在年轻时也都曾经有过很好的职业,成功的人生甚至辉煌的事业。现在年纪大了,身体逐渐不能自理,只好住到这个护理病房来。有些人刚刚进来甚至很苦闷恼火,因为他们意识到生活从此开始了逐渐收官的阶段。但是大部分老人还是非常乐观开朗的,和他们聊天总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些个人生的道理。

人的生命,人的能力,人的智慧真的是很有限的。可是我们年轻的时候,却总是自以为我们可以征服一切,整个世界都要为我所有。我们对事业成功,对财富的渴望程度,真好像我们必须拥有它们,因为我们似乎永远不死。其实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匆匆过客,人生的光彩其实在乎于我们每一天的盼望是什么。如果你盼望的总是获得,那么你的人生将常常被不能获得的烦恼缠绕。如果你盼望的是公平,那么你的人生将常常被担心不公的惶恐纠缠。如果你盼望的是爱人如己,那么伴随你终生的将是爱的喜乐。

我所照看的商店就在老人院大堂的门口,每天形形色色的人匆匆而过,就仿佛一部人生的纪录片。你不仔细看,这部片子连颜色都没有,是灰色的。可是在这灰色的背景中,我逐渐注意到一个微弱的红色。那是我柜台对面轮椅上一个老奶奶的头枕。每次我看商店,老奶奶都会在那个时间让护工把她推到我柜台对面的通道旁边。渐渐的,我发现她其实已经几乎失明,但是每天她都要在那里等他的先生来。那个老爷爷身材非常魁梧,带一副大大的近视眼镜,很内向,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来探望老奶奶,陪她说话聊天。虽然听不到他们两个都说些什么,但是看得出来老俩口的感情非常好,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

又是一天上午,一个印度大妈护工急匆匆把老奶奶推了过来,背对着通道就放在那里然后快速走开了。老奶奶无助地叫她的名字,却得不到回答。我赶紧走出商店,过去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意思就是请我帮她转过来,以免他家爷爷来了错过她。于是我把她摆到平常习惯的位置上,并且告诉她我就在她对面的商店里,如果有什么需要就喊我的名字。老奶奶千恩万谢,可是与以往不同,她似乎特别心神不宁,隔两分钟就喊我,不断问我他先生来了是否一定第一眼就能看见他。我也不断肯定她说得没错。

又过了一会儿,老奶奶再次呼唤我的名字,我走过去,这次她想让我把她推到商店柜台前。她问我商店里是否有小维尼熊玩具,我回答的确有,而且是社区捐助来的。她说她想买一个,因为今天是老爷爷的生日,她希望能够给她一个惊喜。老奶奶用她存在养老院的钱付账,很吃力地在账薄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过我给她的小熊,摸索着用披在身上的单子包裹起来抱在自己怀里。做完这一切,老奶奶认真地问我是不是从外面看不出来了,我看着老人做这些,心里不知是感动还是什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老奶奶接着告诉我,他们家爷爷为人特别谦和,少言寡语,平常在家总是她絮絮叨叨。爷爷曾经在体育运动上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并且获得英女皇亲自颁发勋章,可是这些个故事老人自己却极少向人提起,总是老奶奶把他当作自己一生的骄傲讲给别人。听到这里,更让我感受到这对老夫妇之间深厚缠绵的爱。我把老人推回原本的位置,告诉她不要着急,老爷爷就快到了,让她静静等待。她苍老的面容上,能看到抑制不住的兴奋和盼望,就似乎是恋爱中的小女生在忐忑不安中等待恋人的到来。。。我这样凝视着老人,渐渐地似乎看到她的身影发出一片亮亮的光来,一揉眼睛,早已热泪盈眶。

在这样的爱面前,所有属世的光彩全部失去了色泽,人生能够如此付出爱给人,比任何成就都大。我相信,这是来自 神的爱。。。

68)人生的计划者

记得前几个月遇到一个希望寻求 神的朋友,她建议我们刚刚来到加拿大,要好好地计划一下生活,以免走弯路,她为自己计划了前半生,都实现了,但是越到后面计划越困难。我当时一知半解,但还是感谢她的善意。随后在教会一个小组活动,找工作,上班。。。直到有一天他们一家回流我把他们送到机场。路上她不无感慨地说:看来人的计划永远赶不上 神的安排。你们有 神保守,结果比人的计划好多了。

我们移民到加拿大,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原来 是神要带领我们到这里来,让我们不仅仅是要过更美好的生活,更是要更加靠近 神,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学习 神的话语,反省自己的人生。这一路走来,感觉自己象获得了新的生命一般。工作事业有了新的开端,家庭生活有了爱和喜乐。当我需要工作的时候,就有工作找上门来。。。

上周末,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电话那边一个热情的声音问候我,让我感到吃惊的,竟然是我在上个月上班时候遇到的一个公司的老板。他是从我原来单位要到的电话号码,并知道我刚刚下岗,约我周一到他办公室聊聊。星期天在教会碰到一个弟兄,他前一天晚上在家闲着没事竟然想起我的工作来,因为我们聊过大学是学的相同的专业,他忽然想起建议我把老专业捡起来,去BCIT学个技术,日后工作就不用发愁了。在他的启发下,我上学校的网站搜索研究了半天,突然发现了自己非常喜欢,并且在人生中曾经擦肩而过,另自己遗憾多年的职业机会。奇妙的事情,奇妙的一周就如此开始了。

周一,上午去到那个邀请我的公司办公室,既然是老板的客人,遇到的人就都很客气了。他们目前正在和中国做项目,但是公司急需有一个会讲中文,又懂中国市场的人。在温哥华几十万华人中,他偏偏就选择了我。我们的谈话从他向我征求建议开始,以他要我的简历并考虑如何给我一个工作结束。没有一点面试的意思,但是的确比面试要深入的多,我们约定周四再见面谈一次,因为我刚刚到加拿大不久,他的理智告诉他要慎重。

接下来刚好到附近的BCIT招生办公室咨询一下学习的事情。在加拿大学习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想上学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有大把的资助渠道(奖学金,学生贷款)。那么知名的学府整天开门欢迎你。学校的毕业生统计信息表明毕业后学生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时间,非常详细。我选择的专业30%的学生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招聘去了,50%的学生在其后两个月也都找到了对口工作。这个比例和速度非常高了。因为我前面在BCIT学习过一个市场营销的课程,一切就更加简单,只要上网交申请费和入学考试费,就一切万事大吉。剩下的就是准备入学考试了。

周二,我的职业顾问约我喝咖啡聊天,她担心我前面工作不顺心,是否有心理问题。见面谈了没有三句话,这些疑团就全部打消。她还特地给我准备了一些建议。包括继续花我账户里面的基金,强化英语学习,找一些实习的机会等等。当我告诉她已经有公司给我电话,正在考虑给我个机会,她由衷地为我感到高兴。我告诉他,加拿大政府对我太好了,目前包括她的项目在内,有三个项目在支持我找工作。另外两个分别是:1)给我找了一个业内的志愿者的导师,每两周见面一次,指点我如何选择企业,如何规划职业发展。2)帮助我专门找企业里面的实习机会,而且绝对是和我职业经验对应的管理层岗位。我相信,有这些人的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是迟早的事情。我的顾问了解到我的情况,非常开心。接下来的谈话就是集中给我一些建议如何和那个公司谈工作的安排,以及她未来假期旅游的憧憬等等闲话。告别的时候还必须按她的要求拥抱一下。这个理解还一直不太习惯,但是感觉很亲切。

周三,我的志愿者下班后约我到DOWNTOWN见面。他工作的公司绝对是世界顶尖企业,人人都以到那样的公司里面工作为骄傲。他坚持要请我喝啤酒,然后我拿出事先做的找工作的功课,请他指点。他以自己移民来加拿大十几年的成功经验,和我分享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他知道已经有公司找上门来的时候,他立刻帮助我分析那个公司的性质,是小公司,招聘人有什么样的特点,老板喜欢要哪种人等等。然后帮助我定出策略来和公司谈判。我们的谈话在啤酒的配合下十分愉快,而且逐渐就转移到个人爱好和家庭上面去了。DOWNTOWN的生活拥挤喧闹,和中国的大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要干净有序许多。

周四,上午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分三部分,数学、机械和阅读。事先看看例题,发现最难的还是阅读。幸好不考变态的词汇,那些个词汇连本地西人也未必认得。没有准备,又是在计算机上考试,没有办法做记号,阅读就更费劲了,只好祷告求 神带领了。考试出来,发现自己是倒数第二个答完的,奇怪人家为什么都那么快呢?原来许多人都只考一个部分,以后再回来慢慢考剩下的。真的要感谢 神,我的阅读成绩虽然低于正常要求,但是刚好高于最低要求,由于其他两项成绩都接近满分,所以监考老师认为我的英语扯闲篇不够,但应付未来的学习没有问题。于是呼大笔一挥,我就通过了。他告诉我在家等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就行了。
我顺路到学生资助办公室了解情况,至少是有学生贷款支持,各种奖学金就要单独申请,并且竞争啦。

下午到前面找我的公司,和老板又谈了一次,他决定一步步来,先给我些翻译的工作干,让我给他说个价钱。然后希望我帮助他们完成中国的项目,这个事情要等他们大老板回来以后一起开会商量决定。至于说工作的内容嘛,对于我来说就是轻车熟路了,这也是他选择我的原因。因为他在第一次遇到我的时候就发现我不是一个小销售。如果招聘我到他们公司干个电话销售,那恰恰是取短补长了。这个结果意味着我以后的工作性质是咨询性的,不用有固定时间,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工作,两全其美。于是先签署了一个保密协议,然后拿着要翻译的文件回家。

周五,翻译文件然后发给公司。

接下来的时间拿出教会学习小组的灵修教材,开始学习圣经和培灵课程。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 神对每个人都有奇妙的安排,这个安排对于人来说是最美好,最适合的。但是要顺服 神的安排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用人的眼光来看,这安排和计划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如果 神都是按照人的心思意念做事,那就一点也不神了。我坚信,顺服 神的计划比人自己计划来说,一定是事半功倍。从我移民到现在,这一路走过来的记录就是一个见证。

69)美丽的夏天

夏天已经过去,我也很久没有上来更新了。因为之前已经决心再走进校园,学习个过硬的技术,所以就停止了找专业工作的脚步。这期间也有工作找上门来,但是由于未来要去上学,也不好不负责任地答应下来,只好千恩万谢地回绝了。倒是开始寻找一些离家近的兼职工作,一来可以锻炼英语,二来多接触些人,三来有个事情做不会闷得慌,当然还能有点收入。这个难度就小多了,把我做志愿者的工作经历作为核心写进简历,还真就在一个美国连锁公司找到一份“差使”。之所以叫“差使”是因为在一般中国人眼里,这就不是一个正式工作。可是不少加拿大人就是干着几个这样的差使幸福地生活一辈子的。在中国,这样的差使的工资恐怕都不够养活自己的。

这个夏天几乎温度没有上过30摄氏度,非常凉爽。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Fraser河边钓鱼度过的。每天面对着蓝天白云和清清的河水,不时从水中钩上一条鱼来,心中十分惬意,充满了对 神的感激。

整个夏天捕获颇丰,大部分是一种俗称“小白”的小鱼。最过瘾的还算是钓三文鱼。今年是PINK三文鱼的洄游年,家门口的河边占满了钓鱼的人。每人每天可以钓4条。由于商业捕捞的缘故,今年不是很好钓,我钓到的最大的一条有68厘米长。在钓三文鱼的时候还顺便勾上来几条俗称“大白”的一种食肉鱼,肉质非常鲜美。其中最大的一条比小三文鱼短一个鱼头,刚上钩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钓到三文鱼了。由于几乎每天都能钓到鱼,家里的猪肉消耗量明显下降。但是总结下来,钓鱼绝对没有买鱼合算,纯属娱乐项目。

温哥华的夏天几乎和孩子们的暑假一样长,开学不多久,秋雨就不期而至。回想这个美丽的夏天,恐怕是我一生中最闲散,又最惬意的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时常能够从心底萌生些许的人生感悟。面对美丽的环境,看着不时从河里奋力越出,逆流而上去产卵的三文鱼,偶尔从眼前顺流漂过被海豹捕食后残存的巨大鱼骨,我越发坚信这一切都是 神所创造的。我唯有在 神面前低下原本高傲的头,承认自己的有限,赞美 神的大能。想想我们的人生何尝不像那河中的鱼儿,终其一生不停奋斗,在最终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任务后,生命也就随之完结。可是生命完结之后,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什么呢?难道一切就都归于尘土吗?我相信我已经从圣经中找到了答案, 神早已应许了我们永生的平安和喜乐。和这个宝贵的应许相比,我们在世界上拼命奋斗所渴望的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了。

70)找兼职工作原来如此

上节说到我在家附近找了个兼职工作。还没去上班,有陆续收到两个公司电话面试,其中一个已经基本成功,另外一个也聊得不错,正在安排面谈中。在发出得十几个申请后,如此比率还算令人满意。 和以前找全职工作比起来要容易多了,比较一下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得心得:

一)本地工作经验

以前找专业工作,本地没有工作经验,这个障碍非常难逾越。以至于后来找兼职工作心里还有很大阴影。后来教会一个大姐提醒我就把做志愿者的经验写上去。我于是干脆把原先在国内的工作经验删除得仅仅剩下一句话。把在加拿大本地给人家零敲碎打干活得经验拼凑起来,把志愿者工作作为核心。求职信开头就是“因为我有足够长时间的志愿者经验,所以相信能够申请某某职位”。同时一不做二不休,把介绍人的名单干脆就列在简历里面,省得以后再提供了麻烦。事实证明,这样一来,效果的确不错。

二)接电话头几句话就决定了你的工作

几次成功下来,感觉兼职工作要求低,工资也不高,所以不用经历很多轮的面试。几乎就是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你的工作就已经决定了。后来的面试几乎就是见个面,看看人只要顺溜,没什么大毛病就可以办理手续了。这里就又回到了前面的一个老话题---语言---上面来了。接电话一定要用热情,真诚口吻打动对方,必要的问候和简短的闲聊会使节下来的面试问题都变得无足轻重。曾经面试我的一个经理就直接告诉我:对你的第一印象很好,如果你愿意,希望你能够来工作。这个第一印象的来源不是见面,而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这可真要感谢之前工作中电话促销带给我的锻炼,以前用英语打电话真憷头,但几百通电话下来,的确提高很大。

三)工作地点在家附近很重要

这些兼职工作大都是倒班,距离近决定了是否能迅速到位。这恐怕也是公司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时候对方会问你是否开车之类,大都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另外,中国人对过洋节就是那么回事,所以节日工作比较容易接受。这也是一个优势。因为一接近西方主要节日,很多岗位就会人手紧缺。

四)建立“社区”的概念

本地人似乎对这个“社区”比爱国还看中,但在中国人的思维里面从来没有这个意识。我们从小都被洗脑要爱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国家,民族。其实爱是要从身边,周遭的小小社区着手更加实在。如果有此意识,在和对方谈吐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被接受,因为互相之间会很有共鸣。

五)对于自身的价值要能够迅速陈述

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在面试之前或者现场,都要迅速在脑海中理清对方的需要,总结出自己的价值,清楚简捷地予以陈述。因为工作面试以及决定过程都是在言谈话语之间,节奏非常紧凑,所以直截了当,简单扼要,重点突出就显得尤为重要。万万不可兜圈子,打哑谜,人家可没功夫去努力理解你。

六)有问题尽管问

别客气,有关工作安排,职责,时间,工资等等,有什么关心的问题要尽可能问清楚。语言不好,听不明白也别装明白,多问问省得以后有麻烦。

71)学习、工作、生活两年回顾 --- 移民生活的收获

前天在学校和仓库管理员聊天,恍然间才发掘移民来加一晃已经接近两年了,真的是光阴似箭。自从上学以来,一直没有时间上来详细总结一下。这两天学校没课,正好可以安静下来写点东西。

千头万绪也不知从哪里开始,就先总结一下移民以来的收获吧:

首先:真正享受到了自然恬静的生活。在加拿大想发大财的想法荡然无存,有的就是一刻安静。这个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国土面积世界第二,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所有工作岗位感觉都是一个字:慢;虽然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利益冲突,但是程度远比我的祖国低得多。打拼这么多年,终于在异国他乡能够喘口气轻松一下了。我们中国人拼命为了改善生活而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不用我在这里浪费笔墨给大伙儿描述。

想想这一切到底差别在哪里呢?要我说,并非那些个物质基础,而是人心。加拿大这个由清教徒建立的国家,从根子上说,人心中有 神的戒命。当人们蒙蔽在自我中心的陷阱中,偏行己意时,一切的罪恶都会被释放出来。只有当人定睛仰望造物主的时候,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才能够谦卑下来,认认真真地按照 神所赐予的公益心来行事。早期加拿大的移民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生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所以那时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仰赖 神的拯救,才成全了这么一个富裕安定的国家。这样的传统虽然在现代社会被逐渐忘却,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业已形成的文化,道德,法律以及社会框架还是能够一脉相承下来。

来到这样一个国家,特别是在教会能够系统地学习圣经,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尤其是在主里面的那份平安和喜乐。感悟到人生几多风雨,最终所要的不过如此。这是我移民生活最大也最美好的收获。

第二,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高中年代,学校里面来了一个美国老师,那时在北京的外国人还非常稀少。当他给我们上课时,我才发现自己前几年的英语算白学了。连一句拉家常的话都说不出来。那时就想有朝一日能把英语学好。来到加拿大一年多,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我个人的体会是:不同水平的人,提高的途径不同。

初级水平:建议还是从ESL班开始,认真打好基础,万万不可有速成的想法。大跃进的教训要深刻汲取。语言学习就是一个慢功夫,没有捷径。

中级以上水平:语言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缺乏的就是丰富的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那就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主要的途径就是与人交流,在言谈话语之间一点点补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社交活动。语言学习就是要从听和说开始,做个“文盲”才是正道。上来就学语法,只能把您变成“聋哑”。您见过口吃伶俐的“聋哑”人吗?这样一个最最基本的道理,似乎我们国家教育部的那些个留洋的人物还需要时间“悟悟”。其实也不能赖他们,个中自由原因。我说这话,他们应该能听明白。。。。。。

要想语言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那只有靠 神的恩赐了。后天学习恐怕有点难。想想全世界有几十亿人说英语长大,您要挤到这个顶峰上难。一句话,够用就行。不够用您自然就能再学点儿:)

第三,学习心得

在加拿大上学,才真正体验了一把国民待遇。国际学生要交相当于我们两倍半的学费,而且学制还比我们长。因为默认他们的英语不咋地,所以学习就得慢点。学习中的趣闻也很多,例如讲到木材的时候,中东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因为他们基本没见过树!

我在加拿大学习的不是高等教育的文凭,而是职业技能。因为在国内也接触过许多的高校和高职学院。比较下来,无疑加拿大的教育更实用。我们学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甚至还有亚非拉国家的军人。上课半天讲解理论,半天就在车间实际操作,每个星期都有一两次考试。没有期中期末考试。学一点,考一点,只要是理解了,考试通过就没有问题,没有国内期末大考那种压力。其实想想,国内的期末考试实际只能算做记忆力测验,没有什么实用性。这里的老师不讲究有什么高学历,但无一例外都是从业10年以上的“老手”,各个都有不少绝活。国内高校把教师学历拔得那么高,实际也没教出什么好苗子来。大学毕业找个工作都费劲,还得靠老子的关系。

这里学校的车间和实际工作的地方一模一样(有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为证),不光是工具和操作,甚至连车间布局都一脉相承,所以学生毕业之后马上就能工作。具体开什么课程,什么专业,完全看学生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不用报教育部之类的衙门审批。更不用追求所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之类的虚名。就是踏踏实实地办个学校。

中国人在加拿大上学,如果以前在国内受过教育,基础知识远远超过需要,考试技巧更是超一流。欠缺的还是语言。如果英语不好,那的确费劲一些。因为学校要求的阅读量非常大。您如果10分钟才能看完一页书,那就是通宵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我学的课程作业还算少的,如果是正式的大学本科甚至更高,每一科的老师留的作业和阅读恨不得都把你全部业余时间占满,更何况同时学几门课程。所以要学会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能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我们专门有这样的作业,就是在数千页的手册中搜索答案。幸亏以前学习英语练习过快速阅读,受益匪浅。那些本地长大的学生也未必比我快。他们的问题不是语言能力,而是阅读能力太差,从小就是手机上网,一条微博就几十个字,所以一见到篇幅大点的文章就头疼,没有耐心读完一整句话。

第四,享受加拿大的福利保障

对比中加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能看出些端倪。加拿大政府支出中,比重排前三位的是公共福利,医疗和教育。这三项占了政府指出的一大半。在加拿大,只要有个工作,养家糊口,安居乐业就不是太大负担。退休有养老金,足够您过小康日子;生病有免费医疗,虽然看病也要排队,但是总体水平还是能令人满意。教育更不必说,中小学全部免费,没有什么择校的说法。上大学学费有政府补贴,如果还出不起,可以有学生贷款,而且政府经常给学生免除部分贷款。有些理财顾问经常忽悠新移民买教育金,你自己存部分钱,然后政府也给你补贴一部分。其实不买也行,政府的学生贷款经常有免除,和白给你钱是一样的。

在这里特别说说加拿大的税收。每年4月30日是个人报税的截止日期。我今年报税比去年刚登陆要复杂多了。又是工作,又是上学,还有一些基金买卖。好在税务局网站上的免费软件很多,不用请会计也能自己搞定,然后通过税务局的网站直接上报完成,不用寄信。由于总收入不够纳税的(我们两口人是2万多加元---这在国内算是高收入,是要单独申报的),所以政府把去年公司扣除的所得税和养老保险费全部都退还给我了(保险的保障照样享受),还多给了一千块,加上省政府的消费税退税,凭空中多了两千块。这在中国是难以想像的,试问那个小老百姓从税务局拿回来过一分钱?我们在上学学习经济学时,都有一条关于税收的原则,就是政府通过所得税和转移支付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而现今中国社会的最大矛盾不是贫富差距,而是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索取太多,而政府的转移支付不知道付到那个人的口袋里面去了,反正我是没感觉到。最近香港特区政府给每一个香港居民发6000港币红包,包括移民到海外的,是否都转移到他们那里去了呢?本人无从知晓,也懒得过问。。。。。。

最后,总结一点非常重要,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既然移民来加拿大,就要想办法融入这个新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移民群体有许多奇怪现象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1)一个单亲妈妈带一个孩子或者是两个年龄差距巨大的孩子,老公在国内赚钱,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寂寞。能够来往的也就是其他一些带孩子的妈妈,和这个社会基本上没有实质接触。经过多年,孩子长大成人,母亲才走出家庭接触社会。按照赵本山的说法,这时人基本已经“憋疯”。见人聊天都跟解恨似的。我老婆他们上ESL班里,特别是初级班里有不少这样的,一次一个工程师同学上了两天课后悄悄对我老婆感慨:“这些人怎么都跟刚放出来的小寡妇似的呀?!” 列位,咱们移民可不能就这个结果。

2)移民来加拿大,却总想着中国的“好生活”。一天到晚琢磨着回流,但是又舍不得加拿大的好生活。对于这样的心态,我无从褒贬,就一句话:这世界上所有的好事您不能都占着,收收您那颗欲无止境的心吧,因为你我心中都是罪恶。根源就在于我们的老祖宗亚当,受了魔鬼的引诱,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从此人的心被魔鬼掌控,不再洁净。话说回来,凡我所看到的这种两头都想占着的,最后的结果都是那边也够不着。劝您只赌一头儿,踏踏实实发展,总能有好结果。别老回忆过去的辉煌时光,那全是虚空!

3)移民过来,一门心思打拼生活。过些年,生活虽然安定了,内心却越来越多纠缠捆绑,结果为了子女教育,家庭财务甚至一些生活琐事造成夫妻反目,家庭破裂甚至仇杀。人这一辈子,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个人的思想情操,对人生的感悟都是需要终生探索的。眼光放远点,别只盯在您自认为最迫切的需求上,否则每当你到达那个目标的时候,巨大的失落立刻就把你淹没,让你无法自拔。

要融入这个社会其实不难,就是要有实际行动,因为大门总向您是打开的。只不过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独自的道路。本人的道路有点漫长,要等到毕业之后才可能有一个专业工作,屈指算来,那将是移民之后的第三年。所以只能是一个借鉴,也许是个反面教材。但是有几个因素必不可少:第一,英语,再难也得通过。本地人,没人会笑话你英语不好(除了个别同胞),因为要他们说汉语也是一个道理。第二,接触社会。学习,工作,做志愿者,去教会等等。反正途径很多,关键是您是否愿意打开您的心。第三,摆正心态。用一颗单纯善良的加拿大人的心,来面对未来的生活。

林林总总,杂七杂八写了这些。希望对您有用。也期盼您的分享,原您平安。

72)毕业、再就业

很久没有上来写东西了。而且越发感觉自己已经不是“新移民”了。所以越写恐怕越不能帮助那些新来的弟兄姊妹。但是我个人、家庭这三年来的生活经历,还是可以给大家做个借鉴。算是个宏观指南吧。

一年半的学习即将结束,同班同学都沉浸在毕业的兴奋之中。大家都商量着请亲朋出席毕业礼。而我却似乎与这个气氛格格不入,没有觉得太有庆祝的理由。可能一来学习短,二来又没有学位,三来以前也已经有不少证书了。但无论如何,又要离开校园,开始新的工作,心中反倒生出些惆怅。未来的路究竟如何走呢?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最近开始找工作的准备,发现BC省真是就业的恶梦。许多有经验的人在其他地方赚足了钱就搬家到温哥华来。他们享受半退休的生活,宁愿拿低水平的工资,有的甚至就干个兼职。象我们这样的菜鸟几乎没有机会,除非公司拿到大合同,非常缺乏人手,或者有“策略眼光”。

就在我迷惑彷徨的时候,我的 神、我的主透过教会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他先是让我内心有平安,否则早就乱了方寸。然后又启示我,既然我学习的道路是神帮助我选择的,他必然有预备。在一次祷告过程中,一个意念反复出现在我心中:“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我内心一下就释放了,没有必要为明天忧愁,做好每一天当做的事情,认真完成好最后的学业,认真读书考试,有工作机会就发简历申请。没有机会就仔细研究本地公司的情况,搜集公司信息和申请要求。隔三差五地发一封自荐信过去。同时,加强和同学的交流分享,特别是信息和求职分享。猛然见发现了我们新移民的优势——我们都接受过政府的免费求职培训——求职技巧要高过本地人。我比较了一下我的求职信和同班同学的,不敢说遣词造句强多少,至少格式和编排更胜一筹!既然是个竞争,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比其他人优秀许多,只要比其他人好点就能赢啦。感谢我的神在我疲乏困惑的时候所赐给我的智慧和力量。

在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和申请过程中,真正有职位空缺的申请就只有两个。但是越申请自己越有信心,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要发现一个相关的工作,就特别高兴。每次发出申请之后,也特别满足。内心总是充满了希望。收不到回信也没有沮丧,继续再发申请。因为心里坚信神的恩典已经越来越近了。同时,教会的弟兄姊妹都开始为我工作的事情祷告,每当见面,都是关切和抚慰的话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主爱的甜蜜,没有一丝的担忧。就在发出第二个有明确目标的申请之后的一周,收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个公司是我做梦也没敢想的大企业,而且离家就15分钟车程! 神的恩典就这么真实地临到了。他爱我,也爱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他每每用恩典启示爱他的人,他是又真又活,时刻与我们同在的。感谢 神,虽然我还没有去面试,虽然我还没有被录取,但是我要感谢他。因为我知道只有他才能够成就这一切。因为凭我这半百的“小老头”,凭我斑白的头发,我已经成就不了什么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最近的经历,希望对您也有帮助和启发。感谢神,愿他也祝福每一个移民来此的弟兄姊妹。

73)买房记
马上要到月底了,刚刚买了房子,我们的经纪给我们定的房屋交接和搬家的那天刚好是移民来加拿大的第三年。是巧合还是 神的恩典?我确信是神的恩典!

说到买房子,我们前后大约忙活了一个多月。总结下来,以下几个方面最最关键: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房产经纪

在加拿大,房屋买卖主要是通过房产经纪完成的(除了新建房屋可以直接从发展商那里购买,没有经纪的确可以省一些钱外)。房产经纪的收入靠提取经纪费。在加拿大,经纪费是由卖房一方承担,买卖双方的经纪人按照约定分配。一般是平分或者卖方经纪拿多一些。一直以来,加拿大买卖房屋都是由经纪垄断的,后来由于联邦政府反垄断部门的不懈努力,房屋买卖终于开放给屋主。也就是说屋主可以自行进行房屋交易,不需要请经纪作为中介。但是,绝大部分人买卖房屋还是要请经纪,因为他们的中介服务在撮合房屋买卖交易过程中至关重要!否则想买到合心意的房子就只有把自己培训成一个合格的经纪。这也就是他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许多从中国来的人,不太认可中介服务付费。总以为就是坐在中间干拿钱。许多人来到加拿大就要买房子,总觉得如果不请经纪可以省一些买房子的钱;有些华人房产经纪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心理,也提出可以从分到手的经纪费里面拿出一半回扣给买主。我周围不少朋友,买房找经纪上来就问返不返回扣,似乎这是唯一的标准。其实经纪也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取得的收入,不好既享受了服务,又不愿意付费。中国有句俗话:买的没有卖的精。一个好经纪帮您把房屋整体报价做下来比省那几个经纪费,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吧。

我和妻子为了选择一个合适我们的经纪的确花了不少脑筋。一听说我们要买房子,许多朋友都愿意帮助我们介绍他们的经纪给我;我们教会也有人刚刚拿了经纪执照。究竟如何选择呢?当然,作为基督徒,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现在都是要祷告,求问 神的心意。之后一段时间,我们逐渐明确了几个目标人选。有主内的姐妹,也有以前接触过,印象不错的。当然,我们尚未象他们表明我们有意思请他们做我们的经纪。究竟选择哪一个就交托给 神来帮助我们决定吧。就在我们把这个事情在晚餐祷告之后,我出门去上夜班。就在我在工作的地方晃荡的时候,远远的那个 神给我们选择的经纪刚好就走过来了。这是巧合吗?决不是。

第二,看房

选择好了经纪,又是精挑细选的,那就绝对信任他。让他帮助约时间,找房源。同时我们也在网上关注新出来的房子。看房子的过程就是逐渐明确自己需求的过程。当然也有人越看越没主意的。这个事情我没有解决办法。

我们的经纪也很聪明,在我们还没有想好要买什么类型的房子时,他已经通过带我们看房把我们的心思都摸透了。在第一批房子看完后,就给我们总结得清清楚楚。于是乎,第二批,第三批看房子就非常有目的性了。很快,我们锁定了几个房子。于是我请教会里的建筑师弟兄帮助我去把把关。毕竟是内行人,把我看好的几个房子的问题都给看出来了。最后就是确定目标房子,然后出价。选择房子感觉比选择经纪简单。到此,就基本上完成了一多半了。

第三,价格协商直至成交

这个环节最最考验买卖双方和他们的经纪。买方总是希望尽量便宜,卖方反之。经纪在中间既合作又斗智,作用很重要。我们的经纪详细帮助我们分析房屋情况,市场行情,周边的成交价格和走势,卖方的心态以及讨价还价的策略。最后开始给对方出价格。第一次看中的房子,对方还价太高,于是作罢。

买房的工程中,教会的弟兄姊妹不仅为我们祷告,还多多提醒我们最好买独立屋。再来一轮看房,市场行情真有神助,出现了一些在我们预算范围里的独立屋,于是约了一个下午全部扫过。当即看中一个,对方正准备周末开放展示,然后等人出价。我们的经纪当机立断,告诉卖房经纪我们有诚意购买,但是不会等到他们展示完,必须当晚做决定,。这一招逼迫卖房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策,不给对方时间和机会比较多个价格。当然,我们也要出价合理,在对方的心理价位附近。我们考虑对方出价本来就不高,所以也没用大幅度押价。经纪通过和对方经纪的沟通,基本也猜出了对方的成交底线。这时卖方经纪也非常配合,给屋主做工作。此招果然奏效,当晚达成交易。成交价格比屋主预期的最低价格还稍微的低了一些。

第四,验屋

买二手的独立屋,验屋是个必要的环节。验屋师是第三方独立评价的来源。我们请了教会里面做验屋师的弟兄来,爬上爬下,屋里屋外,水电气热逐项仔细查验。对发现的问题都提出来给屋主,让他负责维修到位。毕竟是老房子,当然不可能要求人家把房子翻新一遍,不影响使用即可。

第五,贷款

要仔细比较贷款条件,而不要仅仅比较利息高低。最好是利息直接就低到一定程度,那些打折返钱之类的一律不予考虑。那些东西总觉得不踏实。中国人贷款,就直接找华人的银行经理或者贷款经纪。否则除非您工作收入特别高,特别有耐心提供银行要求的各种自信证明,否则别想通过那些个资信审查。反正就我目前这个初级阶段的工作来说,西人的银行经理基本上不会正眼看你。无论您首付高地,银行存款多少。

第六,律师办理手续,房屋交接

这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履行法律程序。交律师费,按照要求买房屋保险。然后就等着搬家啦。

感谢主!

74)去教会的注意事项

来到加拿大生活,去教会是生活中的一个全新课题。许多新移民抱着各种心态,找到教会。或是需找朋友,寻找安慰,寻找工作,寻找 神。总之,教会的大门敞开,就会有各色的人走进来。不少人因此得着了神的救恩,真是要感谢 神的恩典。但是也有许多人受到不好的影响,以致于不再去教会了,甚至对 神的爱产生怀疑,真的很可惜。我在这里想分享一些信息给大家,让那些满怀对 神渴慕的弟兄姊妹心中也要有个数。

首先,要分辨异端

我来加拿大之前就在中国的基督教会信主受洗了。但是来到加拿大我发现找不到“基督教会”!这不是开玩笑,因为过来才发现,基督教分许多的宗派,各有各的名字。例如:浸信会,福音派,门诺会等等;还有打着基督教旗号的异端,例如:摩门教就给自己起了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叫:耶稣基督后期教会。还什么“耶和华见证人”,看起来都像基督教,其实都是异端。我刚刚到的时候不小心走进一个摩门教堂,留了一个电话,至今还时不时收到他们的电话搅扰,不胜其烦。人入了异端,不但不能得拯救,而且心灵受捆绑,生活受搅扰,退会还要受纠缠。要知道,上帝是赐平安喜乐的 神,可不是给人心里添堵的 神啊。

那么究竟如何分辨异端呢。这个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核心是:相信圣父(上帝,耶和华神),圣子(耶稣基督),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神。耶稣是神通过童贞女玛丽亚所生,是神在人间的形象(道成肉身);在耶稣之后没有其他 神所差派来的任何先知,或者二儿子,三儿子。建议大家参考一本书籍《如何分辨异端》,网络上也有资料。

其次,到教会也要有智慧

大陆信徒初到加拿大,接触到教会的热心人,大多就逐渐被爱融化了,觉得终于进到好人堆里了。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于是乎热心大发,对人起码的防范都没有了。结果,教会里面偏偏就是有人利用这点来拉关系,以便达到功利的目的。常见的方式有:买卖房屋,推销保险、教育金或其他商品,拉人入伙投资做生意。还有很多花样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结果鲜有太好的。我相信作为一个正派的教会,都会采取一些措施限制这些个与信仰、属灵生活格格不入的活动,但是绝对无法完全杜绝。只有个人提高警惕。凡事多看,多观察,依靠神,而非依靠人自己的智慧,神 就必然会提醒您。

如果您在教会听说什么:“我们基督徒做事比常人好,不骗人,放心吧”您一定要提高点警惕了,因为真正的基督徒绝对不会讲这样的话。因为这样骄傲夸口的话不是 神所喜悦的。

如果有人和您说什么:“咱们都是一个教会的弟兄姐妹,都是一家人了,不要分那么清楚”;那我给您一个答案:不错,教会弟兄姊妹亲如一家,但那是属灵上的。我们因为一个圣灵的感动,我们在灵里是一家人。但这不能代表我们在这世间的生活,工作,金钱就都要搅在一起。

如果有人和您说:你们基督徒不是都讲爱心吗?那你就得帮助我,接送我上学,上机场,上商场等等。你不做就是没有爱心。我告诉您,基督徒的爱不是这个层面的爱。那是来自于神的,对人的爱。是爱那些需要爱,但不可爱的人。这个爱不是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用他们的标准所能论断的。您感觉被利用了,拒绝他,和有没有爱心无关。

如果您抱着渴慕的心参加一个基督徒的聚会,大部分时间是在吃喝闲聊,仅有很小部分时间拿出圣经来读读,您最好就要注意远离这样的场合。因为真正基督徒的聚会主要是读经,解释,见证和祷告。如果有人挖苦讽刺说:如此无聊的聚会还不如吃喝吸引人,那我就告诉您 神不会用吃喝来拉您入会。推销、传销的反倒热衷此道。

最后,到教会究竟要找什么?

找 神,找 救恩,找 生命。

有人会问:听说有的教会帮助找工作,有的还发旧衣服,还有的经常有免费的聚餐。真的吗?有。但是如果您找到这一切,把 神丢掉了,就太可惜了。因为 神所要给您的比这一切更宝贵。当然,教会许多弟兄姐妹本着爱心扶危济困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您进门张嘴就要这些,我恐怕成功率高不了。

还有人到教会,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干脆不去了。或者自己喜欢的人不去教会,他也跟着不来了。对于这样的,我只有一个忠告:咱去教会是去看人呢还是寻求神呢?这教会就是个小社会,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都是罪人。但是 神都爱他们,愿意拯救万人,不愿一人沉沦。去教会千万别眼睛盯着人的罪行,要抬头仰望 神的荣美!

求主拯救每一个失落的灵魂。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门!

75)移民生活意味着什么?

改变。移民生活意味着对既往人生的彻底改变。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社会也是典型的移民社会。举目四望,周遭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移民。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移民政策使得加国人口增长率高居世界前列。移民改变了这个国家。没有移民,加拿大的经济社会面貌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和繁荣。移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财富,创造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内市场,改变了加拿大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出口美国的经济模式。否则今天的加拿大无疑是一个人口高度老龄化,社会萎缩,经济萎靡不振的国家。可以展望,如果未来加拿大人口达到五到六千万,这个国家将真正超越欧洲传统国家,成为世界上颇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面对这样一个变化中的社会,作为一个华人移民,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面对自己人生中的这个重大变革?是否明确自己移民以后的人生道路究竟要向哪个方向走?自己是否真正享受心目中的新生活模式?这是人生的大考试,马虎不得的,否则陷入迷茫之中是必然的结局。

中国这样巨大的人口,经济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人口伴随财富对外流动是必然的。但针对每一个个体来讲,并非移民都是人生最佳选择。中国人的从众一窝蜂的心态只能把所有美好的事情搞得索然无味。留学热把海归变成了海带,高科技热把中关村变成了计算机屠宰场,移民热把一个个移民国家的移民政策变成了限制华人移民政策。盲目的移民,把一个个和谐家庭变成了分居家庭,制造了多少颗充满了抱怨的破碎的心啊。国有古训:有所得必有所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成本与经济收益的零和游戏。没有人能改变这一规律,唯有明确并顺从才能在人生中少费些与命运挣扎的无用功。学习享受所拥有的,学习摒弃无尽的欲望,学习不去抱怨对于许多的新移民来说是太必须的功课了。这些年遇到许多人,移来加拿大,无限的抱怨。外出看病,抱怨等待时间太长,不如中国那么方便;生活抱怨太无聊,不如中国热闹好玩;去哪都抱怨规矩太多,不如在中国可以随性,出事可以找人摆平。工作抱怨赚钱少,不如在国内可以捞外快。反过来,如果老老实实待在中国,恐怕抱怨得更厉害,否则就不移民了。如果抱有如此的心态,那么移民就变得毫无意义,对于移民目的国来说,也并非吸引移民的政策宗旨。对于那些花费巨额金钱才拿到移民身份的人,无疑是一个风险巨大的投资。目前加拿大取消了投资移民,许多人立刻转移到更费周章的省提名移民上来,不惜花几十万加元,冒着违规的风险,买一个移民身份,这是何苦呢?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改变,您的人生,家庭,妻儿都会因此被卷入一场无法自拔的改变中,如果没有准备好或者干脆不想改变亦或改变的目标和实际太大偏离,那么请万万慎重。

76)小留学生
最近有朋友的孩子来温哥华留学,在帮助安顿和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有颇多感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比较从中国来的孩子和在本地长大的华裔孩子,最最突出的感受是:中国人把孩子真的是宠得够呛!即便是我那标榜自己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朋友,在中国那片“沃土”上,他的小孩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来到加拿大,在这片任何事都要“独立自主”的贫瘠土地上一比较,差距就显明了。和同龄孩子比起来,几乎是真么都不会自己做。在加拿大学习要靠自己给自己寻找未来的目标,然后自己寻找资源(丰富得很,不用拼爹的说)来实现自己的计划,还有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一旦情况有变,要有备用方案。这对于在中国只会叫妈的孩子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更不要说刚刚来了,英语还不灵光。即使英语灵光,脑子也不大能跟上,几乎不会问问题和寻求帮助。和本地孩子相比,中国小留学生基本上就是个幼儿园的水平。本地的孩子也许没有中国人那样上如此多的补习班,没有在小学就把初中的课程都提前学了,也许乘法口诀不会背,但是玩到了初中(8-9年级)的孩子们,对于如何规划自己都有一套。不用大人太操心,各自按照自己的志向去发展,学校也提供多方位的辅导和支持,鼓励孩子们发展属于自己的天分。当然中国人还是希望孩子上好大学,出人头地。但是比起在国内来,程度差远了。再说了,大凡是中国人特别在意的事情,在世界上基本上是要“臭街”的。
其次,中国孩子“早熟”。在人生规划上中国孩子先天不足,可是也不是所有都如此。在人生“计谋”上可说是早熟。加拿大孩子相比就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傻小子、傻丫头。中国人那诡诈苦毒的心眼早早儿地都遗传给孩子们了。刚刚来的孩子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面永远带着深深的敌意和戒备。没有同龄人应当的快乐和笑容。留学生刚来加拿大,很容易和自己人(其他留学生)混到一起。互相攀比,早来的瞧不起新来的,骗同学去黑店购物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如果您的孩子要来留学,最好劝他不要落到这潭混水里。
第三,很难融入。很多人让孩子上完初中在过来留学,希望孩子高中发挥国内补课的老本,拿个好成绩,上个名校,光宗耀祖。当个虎妈多光荣啊。可惜大部分孩子过来基本和本地学生是个平行线,永不相交。一来独立性不高,不会交朋友(make friend),二来英语不好,羞于启齿;三来青春期更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自己有主意了,可是基本又不靠谱。四来中国人太多,生活基本上不用英文。这一切使得这些孩子和本地文化几乎无法连接。现象就是:洋人孩子一拨,本地长大的一拨,留学的一拨。人家学校是想尽办法给留学生安排顾问,本地学生给他们提供帮助,可惜是大部分孩子不需要。他们英文不好,就不参加集体活动,即便去了,也是自己玩手机。完全不认为他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争取能和本地人能自如沟通。
第四,生活奢侈(冤大头),不会学习(靠补课)
初来乍到,许多人都觉得加拿大奢侈品比中国便宜,外加中国人讲究什么都要最好的,所以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凡是吃穿用都要名牌,本地有太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死活就看不上,只有去那些专门赚这类人钱的黑店被人当冤大头耍。本人的信条是,我可以很奢侈,但是无论多有钱,不能花了钱还让人指着后背嘲笑我傻!您说呢?
留学生来加拿大本来就是交了一笔不少的学费了,可是许多孩子还要再去交更多的钱到补习学校补课。刚来补充一下英文也还可以理解啦,可是很多孩子英文可以了还基本上是不会自己在学校上课,嫌老师生么都不讲,还要到补习学校再学一遍,非得是人家一字一句地教给他并帮忙把作业题也给辅导了才算满意。我倒要问问人家本地学生为什么不用如此?关键在于他们不会学习,按照这边老师那种鼓励自己思考和研究的教学方法(人家才不满堂灌,出题海,发卷子,对答案呢),这些孩子很遗憾地几年都还“找不着北”,只有到华人补习学校再交一份更贵的学费,一来买心理安慰,二来买“学习鸦片”。如此的恶性循环,怎么能上大学呢?加拿大的大学教育可不像中国那么容易混。就这种连抽几年鸦片的学生,到了大一肯定玩不转。因为大学教授可不客气,他们认为您通过本地的中学教育,理应具备独立探索和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的指导而非“哺育”下就可以“自由飞翔”啦。谁成想这些雏鸟连滑翔都还没有过。大学一年级一学期同时上四五门课,每门课都是几乎有读不完的参考书,您上哪去找辅导呢?即使找到辅导,您和买张文凭有什么差别呢?还不如直接买一个得了。


(待续)
 
最后编辑: 2014-06-1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加拿大温哥华登陆纪实

我是10年春节收到的签证,7月底登陆,现在把一些当时困惑的问题和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
总原则:任何必要的手续办理地点方法,移民局的网站上面都写的清楚,要多看。少道听途说。因为之前我在家园上面也看一些网友发问题,回答有些是不全面,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人家政府网站上面很清楚,几乎没发现有模棱两可的话,照做即可了,这个比国内政府网站好。

1)登陆办理手续:
到达温哥华机场办理手续和其他网友讲的没有什么出入,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移民官在移民纸上签字完要给你最后一页作为你在加拿大的临时身份证明,你一定要确认清楚他的签字复写得足够清楚。我们那个就因为他写字太轻,没有印上,结果我们第二天办理SIN卡的时候人家不认可,害得我们又返回机场到边境办公室重新找移民官签字。

2)加拿大银行国内开户:
临走前满地可银行(又称蒙特立尔银行)BMO给做了培训, 拉大家在它那里开户。说什么到当地没有枫叶卡根本不能开户,可是枫叶卡要等上几个月云云。本人由于是老sales,凡是听到热情推销都下意识地抵触。虽然知道不会损失什么,但还是决定看看再说。回家上网查了移民局给的加拿大金融消费者保护网站,发现该银行所云纯属扯淡。回头再看他们提供的文字资料,也没敢那么提。开户其实有护照+移民纸就成。挺好个便民服务,又被个别人弄了颗苍蝇屎!于是乎决定登陆后再开户。而且坚决不开满地可银行的!!!
抵达温哥华之后,发现选银行一定要网点多的,这样方便。其实这个工作可以在国内通过网络完成。各个银行网站上面都有网点数量和分布。比较多的有皇家银行RBC,道明银行TD和CIBC,其中皇家和CIBC都是可以在国内开户的。我选择了TD因为它在社区稍许大点的购物场所都有,几乎随时可以遇到一个。一起登陆的朋友选择了RBC,也挺好。CIBC规模小点,没敢选。而满地可的网点可不多,至少我在随后的生活中很少看到。加拿大银行网银比国内功能少,很多事情还要本人去银行办理,所以考虑日后翻山越岭见趟银行经理太累,一定要选个网点多的,即使搬家也省了换银行的麻烦。
我们抵达的第二天上午去办了SIN卡,卡虽然拿不到,但是号码当时就给了。这个号码我们银行经理说开户申请信用卡时必须要用。下午过去银行顺利开户,记得一定要问你的银行经理汇款所需要的信息(账号,户名,行号,所在分行地址,SWIFT CODE)。我是通过国内招商银行的网银自助购汇,自助汇款到加拿大,两天钱就到账了。虽然花了点手续费但是比带现金安全。出国时仅换了一千块现金,其他就用国内信用卡支付。也的确没有什么要花现金的地方。

3)账户类型选择:
加拿大银行干点什么都收费,免费的前提就是在那个没利息的支票账户里面的余额每天都不能低于银行要求的余额。要想省钱又少锁定现金,就要根据自己的消费数量选择一个合适账户。新移民一般都带大额存款,但是花钱地方也多,可以选择账户交易次数限额高甚至无限次的,但是要求存款余额也高的。这样可以把账户管理费节省下来。日后心里有数了,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调整账户类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即可。别忘记让你的银行经理把你开户当月的管理费豁免掉。账户类型的介绍在各个银行的网站上都有,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当然要能看懂英文。(语言太重要啦)我那个TD银行有广东话服务,宣传材料有繁体中文的。我那个银行经理能听懂汉语,但是不会说,但是交流没大问题,所以办理起来还算顺利。通过开户能够感觉到银行经理希望你尽可能多的在她银行里面存款。所以总是想劝说你开存款要求高的账户。

4)申请信用卡:
到加拿大一定要申请,这样才能有信用记录。我原本打算开一个夫妻联名账户,然后申请一个信用卡带上一个副卡给老婆。后来发现如此这般,老婆就不会有信用记录。如果日后假如要分别申请贷款什么的,她就没可能了。于是干脆两个人分开开户,分别申请了信用卡。我的TD银行给新移民的信用卡信用额度是要锁定存款1:1的(满地可要1:1。25,够黑),时间最长要2年,但是据说一定时间以后你可以提出申请解锁。不过刚好可以利用这个钱作为所开账户要求的免费存低金额。这样不至于钱不小心花过了,还得弄出个管理费来。
CIBC最近推出了一个给新移民的信用卡(我们在shopping mall里面曾经遇到他们在推广),不用锁押金,额度虽然不大(500块),但是足够日常消费了。后来我的移民顾问和我讲,只要你生活差不多半年,就会有不少银行主动邀请你开信用卡,那时就没有什么押金问题了。信用卡是银行赚钱的一大途径。但是信用卡最好选择自己开户银行的,否则转钱还款还要手续费。我办理信用卡同时办理了自动还款,授权银行每个月自动从我支票账户扣钱还信用卡账单,这样比较省事。我能感到我那个银行经理非常热切盼望我去办理信用卡,这也能说明信用卡是他们主要推销的产品。另外一个他们想急于推销的有可能就是抵押贷款了,这个以后再讲。
我们的信用卡一个多星期就下来了,开卡打电话可是个挑战。由于办卡是银行经理帮助填的表,所以好多信息包括留的电话我也实在不能倒背如流,对方接线员象审贼一般,最后用怀疑的口吻拒绝了我的开卡申请。我只好又到银行请银行经理帮忙打电话,折腾半天才开好。对方电话里面有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推销保险的话,我也没听明白,反正最后轮到我说话,我就告诉她,你只要给我开卡,其他我暂时不需要。我老婆就更麻烦,对方要在那边找个懂汉语的,现场翻译,不过总算开了。

5)少带现金首饰
我们登陆的第三天,一伙专业的盗贼光顾了我们的住所,他们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翻找行李里面的现金、首饰以及其他高价值易变现的物品。他们用了大约半小时,把我们四家移民的行李彻底翻遍。有两家的现金信封,黄金白金首饰被盗。新的电脑和我的小SONY数码相机没有了。旧电脑以及不那么值钱的首饰都不要。这绝对不是那种饥不择食的小蟊贼。我幸亏没带现金,仅仅损失了一个旧的卡片相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家的行李是被翻的最彻底的,害得我和老婆收拾了半天。这足以说明贼的目的之明确!
我发现后报警,警察只接受房东报案,除非你看到贼在屋里,否则其他人报案根本不管,等联系上房东报案,已经几个小时过去,贼早没影了。事后警察提取指纹,贼带了手套,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来,贼还很专业地破坏了家里的通信线路,防止安防系统报警!在加拿大还是有困难找自己吧,警察解决不了大问题。凡事预防为主,否则后悔莫及啊。
我们同住的其他人家因为都有金印细软和现金,损失可谓颇大。事后一位人问他在这边居住多年的几位老朋友,都说有过遭贼的经历。有一个老移民刚刚从国内探亲回来,带了一万现金,当天晚上即被偷走。可见加拿大的贼儿门情报工作之准确。也看来华人喜欢带现金的习惯已经成为贼儿门的最爱。这不瑞典那边也闹得厉害嘛。
总结本次遭遇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信息和行程告诉陌生人,不要认为加拿大到处都是雷锋,也有坏蛋!要接机最好找可靠朋友。另外万万不可露富炫耀,一定确定以及肯定招贼。新移民看来是盗贼重点关注的群体,所以家里绝对不放值钱物件,关键的证件和首饰放到银行保险箱里。注意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和周围人讲,平常关好门窗,外出放下窗帘。家中不能黑灯断人。必要时弄个保险柜,里面埋颗炸弹,值钱东西应该藏在其他地方呵呵。

6)租房(本人建议最好租有管理的公寓)
本人租房是在抵达一周后正式开始的,总共历时三天(绝对锻炼语言水平)。我在华人网站上看了许多信息,没有一个明码标价的,全是面议,甚是反感(总想留一手的说)。于是上craigslist找,然后联系对方。第一天打了不少电话,约了两个看房,上午一家过去才知道是个香港中介,列支文高层两居室他要价1800块,比正常贵至少300块。钱要付给他们公司,而非房东本人,还担心我到期交不出房租,要求我提前给他12张支票。新移民没有工作,很多房东会担心不能按期收到房租,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价格太黑我没有接受。下午去见了一个亚裔房东,要价1650,感觉还是偏高。考虑一天后拒绝。第二天去见了一个香港老人房东,价格合理,双方感觉都不错,就是物业管理员不让带宠物,于是作罢。
前一天利用上下午看房中间的空档在该房子周围社区徒步搜索,发现很多公寓门口有个大牌子,上面有物业办公室电话和空房招租信息。走进一家简单交谈了一下,发现物业公司有自己的网站。空房都在那个上面挂着,这可和国内都在租房网站上找完全不同,想想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少那种由物业公司管理专门用来出租的公寓,绝大部分是私房出租。
第二天继续网络搜索,发现了不少物业公司网站,有的管理全加拿大很多城市的房子,立刻觉得海阔天空。电话约了几个价格还可以的,地点分别位于温西、温东。温东过去看过,感觉太可怕,街道上经常有流浪汉,公共汽车上也多衣衫褴褛者,旋即放弃。温西那两个经理半路改变注意,不想租了,找个借口取消了约会。可能都是因为我实话实说是新移民的缘故吧,其实不说他们电话上也能从我讲英语中听出来我是新来的。
正犯愁时,朋友给了一个物业公司网站,上去看看就离我临时住所不远,于是立刻电话约了过去看房。刚好他们有好几个空房,还促销,物业经理很严肃,但是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回答。我感觉价格,位置以及周围环境都不错,决定拿下。正式签合同之前,老问题又同样出现,她要我证明我能够有钱及时付房租。先是要看我的银行对账单,我说刚到不足一周,哪里来的对账单啊。对方于是率直地告诉我她的担心,我提出一个折中办法,让她在电脑上看一眼我的银行户头,看过之后态度立刻180度转弯,顺利签好合同,给支票交押金,约定了交房日期。通过租房子可以看出,加拿大社会还是趋于保守的,对于接纳新移民还没有完全适应。对于新移民或多或少还是有不少错误认识。似乎来了就买房的是大款,租房的一定是穷鬼,交房租有困难。
租房过程中发现craigslist上面有职业骗子,专门登超低价房子,吸引你和他们联系。他们一般不留电话,只有邮件。我遇到的两个骗子一个说是国际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另一个说是大学教授。都是因为工作原因被派到国外工作几年,房子空着不好,想找人帮忙看房子,顺便少收点房租。租客有什么居住要求都能满足,就是他们回不来,也不能看房,要签了合同之后把钥匙寄过来(鬼知道是那个门的钥匙)。但是要求你一定先把押金(都是先要3个月房租,法律规定只能收半个月)给他寄支票过去。本人也算老江湖,没被低价诱惑,另外注册了一个邮箱和对方一联系,对方一回邮件就测试出来了。这两丫连邮件内容都懒得改一下!!!我们银行经理听了我的描述,连连摇头并提醒今后千万不要先给任何人钱,不论什么理由!!!

7)入住后的手续
话说到了搬家日子,请房东太太开车把我那些贼都不要的行李拉到新住处。小区院子里的锡克族保安过来问了问,提醒不要停在别人车位上太久,然后笑着离开了。遭遇过贼的洗礼,有保安的感觉真是太好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建议新移民租共管公寓。有保安,晚上院子里面有探照灯,停车库有监控。有这些,贼一般不敢来。
入住后物业经理带我收房,把之前有损坏和地毯上的污迹都记录在案,以免我搬出时不能退押金。我把这些又都逐一拍照。后来又发现了一些破损随后都告诉物业经理记录好。我们这个经理也是移民,对陌生人严肃,慢慢熟悉就逐渐热情了。
入住好第一件事情是给水电公司打电话,开个账户,告诉对方你的地址和入住日期。以后这个账户跟着你搬家而转移。开户要收约14块开户费。水是含在房租里面。电费每两个月出一次账单,通过网络银行可以付账。如果是用信用卡付账还要多交一个手续费。也可以授权水电公司每个月自动扣款。

8)申请健康卡
我们的健康卡是在移民帮助机构时,顾问热情帮忙办的。我事先把从机场领到的表格填写好,请她帮忙看看,没有问题。她帮助我们复印了护照和移民纸,我装到随表格提供的信封里面,到马路对面的邮局1块多点完事。健康卡要等到你登陆的第四个日历月的一号生效。例如你6月登陆,要等6、7、8月,9月1日就生效了。生效前会给你分别寄来卡和账单,付款可以选择3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一次付清。付款收到后就等待生效了。下一个付款日前还会来信提醒。如果款未收到也会在下次提醒。这些东西在收到的账单信里面有详细的解释。我选择了在政府网站上用信用卡付款办妥。

9)去ESL评估英语
此属于免费服务,去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报名表也是移民顾问帮忙发的传真,包括移民纸的复印件。那张模糊的移民纸又一次害了我们。这次是上面的ID号码复印后再传真看不清楚。害得老婆都考试完毕我还没报上名。对方给我寄了拒绝信,我只能重新发传真,还要电话确认是否清楚。折腾明白这些过后,语言水平又涨不少。电话多次,其中一半是对着录音电话讲的。对方再打回来找我,倒是从来没有不回电话的。评估时候人家还表扬我英文讲的很好!!!我的最大问题是听不清楚电话那边同样是移民的人讲的英语。在国内练习都是听纯正的牛津音,一时半会儿真反应不过来。
ESL收到报名之后就给你寄信约好考试时间,带着脑子和嘴过去就成。当然别忘记护照和移民纸。他们对着我那张模糊的移民纸端详半天,才狐疑地放我进去。难道以前有不少人通过改这个上免费课吗?反正对我来说学ABC已经没意义了。考试完毕第二天就能收到评估结果的信。带上这个信再去ESL开个介绍信,就能在全市各地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地点报名上课了。我们还没去,未来有故事再补充。

10)开手机,安装电话,电视和网络
温哥华手机运营商大大小小不少,但是服务水准比国内的移动联通可差远了。我选择的FIDO,属于ROGERS旗下的一个低端品牌,连个24小时服务热线也没有。东部时间5点下班。我签两年合约,送一个小手机,每个月电话费怎么也要40元左右才够用。开始考虑刚来没有什么联系人,主要使用住处的固定电话(因为免费,请原谅我的鸡贼),选择20元的套餐,一个月没打几个电话,月底交了28元。第二个月交38元。后来FIDO来邮件说有40元的套餐,每个月可以打2000分钟本地。想想应该办一个,反正也是差不多。在国内经常出差的我,一个月手机费也就2、3百。加拿大这边的通讯发展程度和国内相比,似乎还停留在固定电话时代。固定电话占整个通讯中的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固话打长途非常便宜不说,还承担着些许身份认证的职能。有些时候如果你仅仅给人家移动电话号码,似乎难以让人家确信你究竟是否有住处(纯属个人瞎联想)。另外卖我电话的香港小伙子好心提醒我,不要把手机号码随便告诉陌生人或者在网络上面乱注册。否则人家用你的号码去注册个收费服务,给你发一条收费信息,你一天就得给对方2块钱。一旦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回短信取消,否则每天2块不得了。我因为是新移民,来的第三天去开的手机,当时还没有拿到加拿大的信用卡,用国内的信用卡做了信用调查(这点又和网上许多人讹传的不一样,在加拿大,没有当地信用卡可以可以开手机!!)开了手机也只能本地使用,不能漫游,话费也有最高限额,超过自动停机。可是几个月后回国发现能漫游了,漫游过来是联通,但是贵得我不敢开机。
加拿大已经实现三网合一,网络、电话、电视找一个运营商装即可。而且绑定一家的三个服务还能优惠。温哥华这边主要选择的运营商就两个:一个是以前的有线电视公司SHAW CABLE,另外一个是以前的电话公司TELUS(也有手机服务),还有一个华人比较认可的网络电话运营公司,叫iTALK BB,打长途便宜,还提供一个国内的号码,打回来算国内的市内电话费,但是它没有网络和电视服务。要在别人的网络上使用,受限制。网络不好,电话声音就差。
通过咨询不同的使用者,总结两个公司的优缺点就是:原来做有线电视的,还是电视信号质量好。现如今电视信号也是数字格式的,和网络没有区别。网络方面由于受到有线电视网的先天制约,在用户密度大的地方网络速度慢,质量差。例如,别墅区用户分散,网络问题不大,如果是TOWNHOUSE,高层公寓或大面积的低层公寓建筑,那就要小心了。而原来做电话的公司,电话和网络质量好,通信有保证,当出现网络故障时,电视信号受影响,特别是大容量的高清信号传输会卡壳。
温哥华明显能感觉到各个区域的网络建设发展参差不齐,同一个公司在不同区域的服务质量有明显不同,一定要选择一个在本区质量好的。必要时可以问问物业经理,有些经理愿意帮你联系安装,价格不会黑你,都公开的,只不过运营公司希望他能给介绍客人。大家互相给个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11)新家购置家居用品
加拿大租房有一点好,就是房子出租之前,房东都请人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我们那个公寓都是请人重新油漆墙壁和门窗。我住进去发现每天都有人在粉刷空出来的房间。也正是因为日常维护的好,所以年代久远的房子才能历久如新,这点和中国的物业管理理念比起来有独到之处。
在加拿大,房子里面到处都有壁橱,所以不用买衣柜。厨房卫生间设备都全,但是其他家具都没有,进去家徒四壁,都要自己一点点添置。
首先必须买个床。问来问去都说IKEA的是能找到最便宜的,那也比国内贵不少,怎么也要千八百块,我们因为还没有买车,所以大件物品无法运输,得请他们帮助送货,要付费。15件之内大概收50-60块。想想租的房子也就是个临时的家,于是选择在网络上面找二手的。老婆上另外一个中文网站,联系了不少,最后一个大陆女留学生卖床送椅子并愿意过来接我们去她家看床。她家不远,开车几分钟到了,东西还算新,估计有2年不到,还愿意送四把休闲椅子和两个落地灯,包送货200块。于是成交。入住那天她来接我们,请个山东师傅帮助把床拆了连同其他物件装车。这时小姑娘可能后悔送我们那么多,留下一个灯,我没反对。到家后又说师傅运输35块她出,组装床要15块,她舍不得出了,于是乎我付。她拿到自己那份钱,多一句废话都没说,旋即以闪电般速度开车走人,给我感觉就好像立刻蒸发了。真是金钱社会啊。
山东师傅人很实在,装完床拉我们回了原来住处,我们因为还有东西要搬,所以定了多住一晚。
第二天我和老婆去IKEA买了锅碗刀叉和两个枕头一床被子,两个人背包赛得满满的,还提了一大口袋坐车直接到住处。我们把床垫的罩子拆下来洗干净又装回去,铺好新买的被单,就可以睡觉啦。老婆去厨房简单做个菜,新家就算安置完毕。傍晚我们把椅子搬上阳台,欣赏着落日余辉,历经2周总算是把家安顿下来啦,甚是欢喜。


12)交通出行
抵达加拿大后免不了要外出办理手续和四处游玩。从入境起国内驾照可以在这里开车90天,我们因为还要回国一下,就没有立即买车。外出主要靠公共汽车。温哥华的交通要比北京强百倍,不堵车。公共汽车也不拥挤,我见过人最多的时候顶多是有人站着。每次出门之前,我都上网把出行路线和要换乘的车站记录下来,并在地图上标注好。这边公共汽车站牌都是全市统一编号的,上面只有个本站的号码,没有那路车停本站的信息(除了两路以上公用一个车站,会有车次的号码)。一般公共汽车站很好找,每过一个路口前方右侧一定有。车站很密集,乘客如果要下车,就提前拉车上的铃,否则司机看没人上下就不停了。
温哥华公共汽车票可是贵,按照地图把城市从里到外分成三个区。温哥华市是一区,周围的几个市为二区,再外围的为三区。类似北京二环内,二环---三环,三环---四环。这个城市没那么大,不存在五环六环。你在一个区域内活动就算一个区,跨出一或两个区域就算两个或者三个区。区数越多,票越贵。一区2.5块,两区3.75,三区没用过,忘记了。车票有效期1.5小时,有效期内汽车地铁摆渡随便乘坐。一般活动肯定是一区多,二区少,三区少之又少。到晚上6点后到第二天早上具体几点忘了全市都算一个区。周六日也都是全市一个区。
车票有多种买法:
第一,可以上车付,投币但不找钱,所以一定要准备零钱。一区票价2.5。一般也就够去超市买个菜打个来回还挺紧张的。
第二,在地铁(天车)站的售票几买,可以找钱。也可以给车票加钱升区。
第三,去便利店或者超市,收银员那里有卖本票(英文好像叫FARE SAVER),一区的21块/10张(省四块钱),二区的好像32/10张(记不清了)省5.5块,三区的基本上用不着。
第四,还是去便利店买日票,当天有效9块钱,可以全市随便走一天。你如果身体健康不怕累就能感受到占小便宜的快乐。
第五,还是便利店,月末月初有卖月票,一区的81块。本区无限此使用,跨区可以在公共汽车车上加钱升级或者去天车站升级。我都是去天车站自助升级,便宜(来这边变得鸡贼了)。除非你要四处乱跑,否则二区及以上的月票就是浪费。月票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星期天(注意星期六不行)可以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共用一张。上车时和司机讲一声。这边司机都挺好说话,我们有一次三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外出玩了一整天,上车实话实说,也没有问题。只要别让人家认为你就是要钻空子占便宜就成,否则那种鄙视溢于言表!
乘坐天车轮渡没人卖票,全凭自觉,把买的票放到验票机里面打一下时间,偶尔会有查票的。千万不要尝试逃票,一旦被抓,会没完没了地告你。
乘车礼仪:这个我要重点提一下。
这边上车要和司机打个招呼问声好(天车没有司机就不用了),下车后门开了下车要说声谢谢,司机都会咕哝一声不客气。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很多同胞就做不到。上车板着面孔,似乎人家欠他钱似的,下车大摇大摆就走了,一声不吭。这个现象老年人所占比例多于年青人(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别吧)。据早5年来的朋友讲,原本这边的原住民上车,除了和司机拉几句家常,乘客之间都要打招呼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可是随着外来移民(主要是同胞)的增加,这个良好风气没有了。乘客之间变得冷漠,就连很多司机都板起面孔不搭理人啦。难道说声谢谢,给一个微笑就那么困难吗?哪个移民过来不为得是这边有很多比祖国好的方面吗?怎么就在不经意之间给破坏了?反正我每次都坚持说一声谢谢,也不管同周围环境多不和谐、司机有没有反应。华人好面子,外出穿金戴银开毫车,可是西人依然有成见,往往就缘自文明礼貌上。这点中国人还真不如小日本。
我们遇到的公车司机大多是西人,其实都特淳朴。我们经常乘车,和几个司机就脸熟了,上下车微笑一下,有的还会和你挥挥手搞个怪像,给人感觉生活很阳光。记得刚来那周,一次我车票过期了两分钟,于是掏出新车票要给他,他看看时间做个鬼脸,把我的旧车票收过去,挥挥手就让我们去坐下了。我回头和老婆说:咱们来对地方啦!

13)超市购物
温哥华超市大部分是连锁的,就那几家,柴米油盐,日用百货都有。我家附近主要是SAFEWAY, SAVE ON FOOD,传说中的华人廉价超市附近没有,这边其实价格也高多少。记得去了先办个会员卡,这样可以享受优惠的会员价。里面商品标签上面都两个价格,普通价格和会员价格。黄色标签的是促销特价商品(但并非价格就一定优惠)。会员卡不要钱,只要简单填个表就成。超市会经常寄促销海报,看见有特价的商品一定要早点去。西人也都爱抢便宜货,确实优惠的商品,早早就卖完了。
购物结账可以到收银台,也可以自助,都可以用现金或信用卡结账。我排了两次后就都是自助了。遇到问题会有店员过来帮忙,方便且节省时间。我选择自助主要是为了练习英语,那些蔬菜水果的名字经常用就熟悉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经常有一个特别不友好的华人收银员值班,见了西人挤出一脸笑容,见到华人板着面孔,故意把英语说的叽里咕噜,以显示他的某些优越性。(真不知是自悲还是自负!)西人店员见我不太明白,都会放慢语速,直到确认你明白为止,然后互相微笑告别。谁象这小子,心态有问题。后来我在另外两个不同的超市看到他,原来他同时打三份工!我家附近是晚班,累得都打晃了,何必呢。
每次购物的账单要收好,以后要是退税什么的用得着。账单上面有商品原价,优惠幅度金额,税费等等。一般食品没有税,加工后的商品就有了,所以虽然税率高,但是实际支付的税款没有多少。
朋友带我们去过几次COSTCO,东西便宜就是包装巨大,不收别人的信用卡,只收他们自己发行的。好在现金还认。不过会员要缴会员费50-100块,如果家庭人数少东西买了吃不了,就不合算。另外如果没有车就根本不要去,买不了几样东西,背回来挺累,省的几个钱还不够车票钱。不过那里卖的营养药品多,价格便宜,带回国内送人属于佳品。很多华人都去那里买了带回来。

14)带宠物出境(未完待续)

还没看全,但是单就红色标记那句总的原则来看,LZ的帖子非常值得一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加拿大温哥华登陆纪实

“第二天我和老婆去IKEA买了锅碗刀叉和两个枕头一床被子,两个人背包赛得满满的,还提了一大口袋坐车直接到住处。我们把床垫的罩子拆下来洗干净又装回去,铺好新买的被单,就可以睡觉啦。老婆去厨房简单做个菜,新家就算安置完毕。傍晚我们把椅子搬上阳台,欣赏着落日余辉,历经2周总算是把家安顿下来啦,甚是欢喜。”
我喜欢这一段。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