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及移动互联 移动音乐

我的心在太平洋:D
个性原因,无法接受不同环境事件下的不同原则和表现
原本以为我这样的坏人会轻松取胜,看来要干翻a5我要再多练点肌肉才行:D

A5这样的可能算好的,我最怕打着道德大旗的人,一套一套的,然后觉得干得是善事,其实是在伤害人,这种人一下子还不容易让人马上有斗志:D不知怎么对付这种人
 
A5这样的可能算好的,我最怕打着道德大旗的人,一套一套的,然后觉得干得是善事,其实是在伤害人,这种人一下子还不容易让人马上有斗志:D不知怎么对付这种人
精神扰乱或打击对我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在碰我之前我都可以当好人看:D
 
幸运的是现在生活中可以选择自己觉得好的人交往,不喜欢不搭理,所以周边都是暖暖的正能量:D,也不去想荒岛求生的斗争,到了那一步,我觉得上帝会帮我的:D
 

阿吾

踏实做事 有趣做人
这个贴前面发重了几个可以删除重的,感觉MJ理论认为同情心也是自私的一种,你看见别人受苦就象自己受苦,你为了不受同情心带来的苦才去做善事,所以你还是为你自己

罪是人性,人性和良心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没文化乱说的,轻拍:D

其实对于同情心,各个哲学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亚当·斯密、卢梭和叔本华基本上是肯定态度,趋向于利他,认为这是道德的基础,

而康德看法就不一样,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这有一篇文章,大伙可以看一看,特别提醒篮字部分,:D
http://mc.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1/t20131114_833596.shtml
----------------------
对于什么才是“出于义务”的行动,康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康德把与道德相关联的行动区分为违背义务的与合乎义务的两大类。违背义务的行动即便有实际效用, 但由于其直接与义务相冲突,当然谈不上是“出于义务”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合乎义务的行动中寻找出于义务的行动。(ibid,S.397)对此,康德又区 分出了三个子类型:(1)合乎义务、主体对之有间接爱好或利益关联的行动;(2)合乎义务、主体对之有直接爱好的行动;(3)出于义务的行动(即排除了一 切间接的和直接的爱好而只能由义务动机所驱动的行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前两种行动与出于义务的行动区别开来?

康德提出,那些人们对之有利益关联的行动,很容易与出于义务的行动区分开来。因为在这类情形中,我们往往能够清楚地找出那些驱动人们行动的真实意 图。康德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商贩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这是合乎义务的,但很难说是出于义务的。康德的理由是,商贩的利益诉求促使他提供诚实的服务,毕竟从 长远来看诚实是最好的经营策略。正是自利的意图使一个商人公道地做买卖,所以,一个商业行为即便是诚实的,也不可能是出于义务的。 (1968a,S.397)人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指责:按照康德的论证,一个商人似乎永远没有机会在生意上表现出自己道德的一面了。可以为康德似乎“贬 低”商业活动的这一例证稍作辩解的是:我们通常认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与促进他人福利为目的的慈善行为之间毕竟是有界限的,前者的出发点就已决定了 其性质迥异于后者。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商人不能在其他活动中比如慈善捐赠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德行。

  康德认为,最困难的是“去分辨那种合 乎义务、并且此外主体又对之有直接的爱好的行动”。(ibid)对此,他不厌其烦地举了三个例子加以说明,这三个例子分别涉及保护生命、帮助他人和增进自 己的幸福。第一个例子是,每个人都本能地贪恋自己的生命,假如出于这种直接爱好而保存生命,那么这虽然合乎义务,却并没有道德意义;但如果一个人身处逆 境,活着对他来说只意味着痛苦和绝望,以致于他对生命没有了直接的爱好,他仍出于爱护生命的义务而坚强地生活,这个行动就具有了道德的内涵。第二个例子 是,一个人如果出于同情心而帮助别人,那么其行为固然值得赞赏,却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当他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出于道义而帮助他人时,他的行动才是善的。最 后一个例子则是,人们对幸福通常有一种内在的爱好,但由于幸福概念的不确定性,有些人就容易沉溺于眼前的享受,哪怕这会损害健康并进一步破坏整体的幸福。 比如,某个沉溺于某种不良嗜好(如酗酒)的人,可能为了满足嗜好而牺牲健康。如果这个人能够出于增进幸福这样一种(间接的)义务而战胜嗜好,选择健康的生 活方式,那么他的行动是有道德价值的。(ibid,S.397-399)

鉴于康德的三个例子具有类似的意义,下面将只关注第二个例子。这是因为剖析这个例子最利于我们充分理解康德的义务原理,而且这个例子受到的质疑最 多,有必要进行回应。在这个例子中,康德提出,尽可能地乐善好施是一种义务,如果有人出于同情心而非虚荣(如得到夸奖)或自利(获得报酬)等因素去帮助他 人,那么其行动无疑合乎义务,并值得赞赏;但是,该行动不具有道德价值,并不值得尊敬。康德的评判似乎不符合通常的道德理解。他的理由是,只有出于义务的 行动才有道德价值,而在此,行善的人是出于情感或爱好才那样做的,这决定了其行动不具有道德性质。(ibid,S.398)为了突出这一点,康德设想了一 种极端的情形:假设这个人自身处在困境中,忧伤使他无暇关心他人的福利,从而对帮助他人并无直接爱好,但他仍然仅仅出于义务而去改善他人的处境,“这时他 的行动才首次有了真正的道德价值”。(ibid)在这种极端情形中,驱使这个人行动的不再是情感或爱好而是义务,而道德价值正起源于义务的动机。

   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出于义务是否就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唯一的判别条件。康德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表明这一点,康德甚至设想了另一种更为极端、更加 违背常理的情况。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天生性情冷漠,对别人的、甚至自己的痛苦感觉漠然,那么在这个人身上,能否找到一种来源,给他带来一种胜过一个富有 同情心的人所可能具有的价值?康德的回答非常坚决:当然可以!他甚至提出,恰恰是在这里,一种道德价值得以开始,“因为他帮助别人不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 义务”。(1968a,S.399)在这种情况中,康德把出于爱好这种可能的动机彻底排除了。

  从康德的上述例子尤其是那两种极端情形,我们可以清楚地领会康德的主张:一个行为是有道德价值的,当且仅当是出于义务而做出的;同情心或情感偏好并不能带来道德价值,所以,哪怕是一个同情心比较淡漠的人,只要他能出于义务而行动,其行动就是道德的。
 

阿吾

踏实做事 有趣做人
有点明白了
是不是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表现的兽性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事后也丝毫不影响人类社会中你的良心?
a5肯定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然后回归后一切恢复原状吧

其实还不全是这个意思,我前面也提到,你看即便是第二个故事里,
每一个人物行动和抉择,都还受着良心的影响,都没有为了生存而完全泯灭了良心,
厨师最狠,最后也是良心发现,被杀时没怎么反抗,

人都是自私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良心的存在,也许是不让我们的自私走的太远,
---------------------
水手腿断,在厨子的怂恿下做截肢手术并且最终还是感染而死,死后部分被厨子用来钓鱼,部分吃掉。
母亲与厨师起争执,母亲被厨师杀死,
愤怒的派将良心有愧的厨师杀死,厨子因为内疚没怎么反抗,派靠吃厨师的肉存活,
 

阿吾

踏实做事 有趣做人
每天考虑这个问题的人说明还在为良心挣扎,坏人早把良心扔到太平洋了:D

我的心在太平洋:D
个性原因,无法接受不同环境事件下的不同原则和表现
原本以为我这样的坏人会轻松取胜,看来要干翻a5我要再多练点肌肉才行:D

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方好我就好,对方坏我就坏,所以完全不受良心的考问,开心的狠

又同步了:D
我不会去主动造成伤害,不过对方向恶的话,无压力灭之

被咬一口后反咬一口,是很正常的自然反应,倒是跟良心无关,:D
 
最后编辑: 2014-03-27

阿吾

踏实做事 有趣做人
A5这样的可能算好的,我最怕打着道德大旗的人,一套一套的,然后觉得干得是善事,其实是在伤害人,这种人一下子还不容易让人马上有斗志:D不知怎么对付这种人

从康德的角度来看,真正称的上道德很少,

而在基督教里,在神眼里,做好事都是人的责任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我有时候想,泰坦尼克号的事如果让我遇上了,我有没有勇气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

也许有,也许没有,看我的挣扎的结果了:D
 
最后编辑: 2014-03-27
其实对于同情心,各个哲学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亚当·斯密、卢梭和叔本华基本上是肯定态度,趋向于利他,认为这是道德的基础,

而康德看法就不一样,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这有一篇文章,大伙可以看一看,特别提醒篮字部分,:D
http://mc.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1/t20131114_833596.shtml
----------------------
对于什么才是“出于义务”的行动,康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康德把与道德相关联的行动区分为违背义务的与合乎义务的两大类。违背义务的行动即便有实际效用, 但由于其直接与义务相冲突,当然谈不上是“出于义务”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合乎义务的行动中寻找出于义务的行动。(ibid,S.397)对此,康德又区 分出了三个子类型:(1)合乎义务、主体对之有间接爱好或利益关联的行动;(2)合乎义务、主体对之有直接爱好的行动;(3)出于义务的行动(即排除了一 切间接的和直接的爱好而只能由义务动机所驱动的行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前两种行动与出于义务的行动区别开来?

康德提出,那些人们对之有利益关联的行动,很容易与出于义务的行动区分开来。因为在这类情形中,我们往往能够清楚地找出那些驱动人们行动的真实意 图。康德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商贩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这是合乎义务的,但很难说是出于义务的。康德的理由是,商贩的利益诉求促使他提供诚实的服务,毕竟从 长远来看诚实是最好的经营策略。正是自利的意图使一个商人公道地做买卖,所以,一个商业行为即便是诚实的,也不可能是出于义务的。 (1968a,S.397)人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指责:按照康德的论证,一个商人似乎永远没有机会在生意上表现出自己道德的一面了。可以为康德似乎“贬 低”商业活动的这一例证稍作辩解的是:我们通常认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与促进他人福利为目的的慈善行为之间毕竟是有界限的,前者的出发点就已决定了 其性质迥异于后者。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商人不能在其他活动中比如慈善捐赠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德行。

  康德认为,最困难的是“去分辨那种合 乎义务、并且此外主体又对之有直接的爱好的行动”。(ibid)对此,他不厌其烦地举了三个例子加以说明,这三个例子分别涉及保护生命、帮助他人和增进自 己的幸福。第一个例子是,每个人都本能地贪恋自己的生命,假如出于这种直接爱好而保存生命,那么这虽然合乎义务,却并没有道德意义;但如果一个人身处逆 境,活着对他来说只意味着痛苦和绝望,以致于他对生命没有了直接的爱好,他仍出于爱护生命的义务而坚强地生活,这个行动就具有了道德的内涵。第二个例子 是,一个人如果出于同情心而帮助别人,那么其行为固然值得赞赏,却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当他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出于道义而帮助他人时,他的行动才是善的。最 后一个例子则是,人们对幸福通常有一种内在的爱好,但由于幸福概念的不确定性,有些人就容易沉溺于眼前的享受,哪怕这会损害健康并进一步破坏整体的幸福。 比如,某个沉溺于某种不良嗜好(如酗酒)的人,可能为了满足嗜好而牺牲健康。如果这个人能够出于增进幸福这样一种(间接的)义务而战胜嗜好,选择健康的生 活方式,那么他的行动是有道德价值的。(ibid,S.397-399)

鉴于康德的三个例子具有类似的意义,下面将只关注第二个例子。这是因为剖析这个例子最利于我们充分理解康德的义务原理,而且这个例子受到的质疑最 多,有必要进行回应。在这个例子中,康德提出,尽可能地乐善好施是一种义务,如果有人出于同情心而非虚荣(如得到夸奖)或自利(获得报酬)等因素去帮助他 人,那么其行动无疑合乎义务,并值得赞赏;但是,该行动不具有道德价值,并不值得尊敬。康德的评判似乎不符合通常的道德理解。他的理由是,只有出于义务的 行动才有道德价值,而在此,行善的人是出于情感或爱好才那样做的,这决定了其行动不具有道德性质。(ibid,S.398)为了突出这一点,康德设想了一 种极端的情形:假设这个人自身处在困境中,忧伤使他无暇关心他人的福利,从而对帮助他人并无直接爱好,但他仍然仅仅出于义务而去改善他人的处境,“这时他 的行动才首次有了真正的道德价值”。(ibid)在这种极端情形中,驱使这个人行动的不再是情感或爱好而是义务,而道德价值正起源于义务的动机。

   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出于义务是否就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唯一的判别条件。康德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了表明这一点,康德甚至设想了另一种更为极端、更加 违背常理的情况。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天生性情冷漠,对别人的、甚至自己的痛苦感觉漠然,那么在这个人身上,能否找到一种来源,给他带来一种胜过一个富有 同情心的人所可能具有的价值?康德的回答非常坚决:当然可以!他甚至提出,恰恰是在这里,一种道德价值得以开始,“因为他帮助别人不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 义务”。(1968a,S.399)在这种情况中,康德把出于爱好这种可能的动机彻底排除了。

  从康德的上述例子尤其是那两种极端情形,我们可以清楚地领会康德的主张:一个行为是有道德价值的,当且仅当是出于义务而做出的;同情心或情感偏好并不能带来道德价值,所以,哪怕是一个同情心比较淡漠的人,只要他能出于义务而行动,其行动就是道德的。
好长,慢看,勿扰:D
 
从康德的角度来看,真正称的上道德很少,

而在基督教里,在神眼里,做好事都是人的责任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我有时候想,泰坦尼克号的事如果让我遇上了,我有没有勇气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

也许有,也许没有,看我的挣扎的结果了:D

是啊就是不知道夠不夠時間給你掙扎要不還是直接去水里掙扎吧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