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最重口”的面,吃了等于和100个人接了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新闻:《中国“最重口”的面,吃了等于和100个人接了吻》的相关评论
先给你讲个恐怖故事。
我曾经被邀请参加一个美食媒体团,目的地是陕西。
媒体团的行程排的很满,每天都搬酒店。久而久之,队伍里的几个小伙伴,就打算“开个小差”,我们搜索了一家本地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打算去试一试。
事后证明,不要在陌生的县城相信手机地图导航。
我们一行人穿着高跟鞋走了几乎四十分钟,快要精疲力尽之际,才找到了那家店。
接待我们的是个婆姨,我记得她很白,我不记得有没有企图搭讪一番所谓“米脂的婆姨”之类的话,反正那妇人对我横眉冷对,也许她一眼看出我们这种外地人,也不知道听了哪里的推荐,来此地吃饭。
也许是太饿,当面被端出伙房,重重砸在你面前时,我忽略了白脸婆姨的冷脸。我们所有人都被刚端上来的混合着红彤彤熟油辣子汤的酸香吸引了,几把蒜苗静静地漂在红汤上,翠如碧玉。
aglimpseofchina.com
我想我们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这碗面吃完了。
时间短到,白脸婆姨出来看见我们的时候,她的脸一下子煞白了。
汤呢?
她对我说了今天的第一句话。
喝了。
喝了?
吃面喝汤,有什么问题。
白脸婆姨噗嗤一笑,冲着厨房说:“她们把汤喝了。”
所有人都笑起来,如果不是看到下面那幕,我肯定会和店里的人一起微笑,因为白脸婆姨笑起来有个梨涡,确实还是很美很美的。
她收走了隔壁桌刚吃完的那碗面,把汤倒回锅里。
这是要干嘛?
我开始有点惊慌失措了。
“攒起来留给下一个人吃!”。
我们喝下的那一口汤,也许已经包含100个陌生人的口水。
在陕西,“口水面(涎水面)”才是岐山臊子面真正的名字
——泡臊子面的是一群人吃完面之后倒在一起的剩汤(口水)。
为什么要把汤倒回去?
据说这是三千年前留下来的习惯
在陕西,岐山面馆遍布在从省会西安到大小县镇的各个角落。
岐山的老人总说,吃臊子面的历史,要从金戈铁马热血沸腾的周武王时代开始,
所谓 “回汤”,彰显的也是周文化中的和谐思维。
函谷关内,每一个被西风吹透的汉子,都有一副铮铮铁骨,连吃食都颇具战斗的形制。你看这锅魁又大又圆,像不像面战鼓?面皮又长又宽,似不似马革?鲜艳的油泼辣子,浓烈的陈醋,厚厚糊一层,关西的风吹不透,只有这样的面,吃起来气势如虹,才能养育出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
岐山出身的作家红柯曾经这样描述古人们吃臊子面的场景:
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地汤浇到面上。汤是不喝的,回到锅里不停地轮回往返,血就热起来,眼睛跟脸红得喷火,心跳咚咚如鼓,只等一声号令,人的原始血性刹那间就爆发出来了,这就叫气壮山河。
sohu.com
打仗前能吃上这样的面条,据说需要一个女子郑重地端着大木盘,里面十几只碗,一碗接一碗地吸溜,“跟转盘机枪一样。”汉子们埋头吃面,女子们来回穿梭,面的热气蒸腾与吸溜声不断,场面极其壮观。
据说过去最出名的臊子面是“照壁背后的臊子面“,用的锅灶传说是鲁班传下来的,谁去吃一碗都能成为炫耀
这种场面,一直到现在当地人的红白喜事上,依旧可以看得见:两口大锅,一口煮面条薄如蝉翼细如银丝,一口滚沸汤莲花翻转落日红霞。第一碗汤要泼出去两次,祭祀“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再泼来祭祀祖灵排位,最后由天地祖先赐福,按照父子长幼的顺序依次吃面。

面碗里的汤要倒回锅里轮番浇面!
这意思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家记住在吃面极其奢侈的年代,大家要“有福共享”。
这是一种千年的传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都同袍了,同吃一碗臊子面,有何不可?
这碗臊子面里,是老秦人的热血与乡谊。
当地人不说吃面,要说“咥“(dié)面,代表了一种吃面的幸福和满足。
臊子面的所有精髓,用九个字可以概括
岐山臊子面有个知名的九字诀真言,叫做“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旺”

“薄筋光”指的是面条。面条要薄、要筋道、要发光。
好的面条,揉了擀擀了揉,反反复复,直到筋丝营养全都拉开了。面不说扯也不说切,一米长的擀面杖作为尺子,刀沿着面杖划过,一根棱角分明的面条就出来了,这样的面,是用刀“犁”出来的。
犁出来的面,煮熟之后泛着微微的青光,筷子挑起来好似隔着一层玻璃,能透出对面的人影。
baojinews.com
“酸辣香”说的是臊子面的酸汤。这汤相当重要,醋用的是当地岐山醋,辣子是凤翔的辣子面儿
——在关西汉子的豪气干云面前,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都不算啥。汤不说煮不说烧,要说“炝汤”:姜蒜花椒爆锅,加入盐、醋和水,让那又浓又尖、弥漫了整个周原大地的酸辣味彻底融进汤里。最后撒一把“漂花”。那是种漂在汤上的蔬菜,夏天常用韭菜,冬天常用蒜苗。它们静静地漂在红汤上,越发显得翠如碧玉。
sohu.com
“煎”指汤温度高。“稀”指汤要多、面要少,于是有人管臊子面叫“一口香”。旺的意思,有人说是要油多,也有人说是作料要丰富,就是臊子多。
臊子由臊子肉和臊子菜组成。当地每户家里都有臊子肉,随用随取。臊子菜由黄花、大量胡萝卜、木耳、土豆、豆角、鸡蛋薄饼组成,每种菜都切成黄豆大小、鸡蛋饼要切成小三角。
《舌尖上的中国》
臊子不说炒不说烧,要说“燣”(lán)
,金黄、雪白、乌黑、艳红、翡翠,慢火炖煮,凝成一坨脂膏,冬天不结冰,夏天化不掉。这青黄赤白黑的五色也是文明礼仪,是岐山从大到小、从根茎到花叶的所有物产,所谓“周公臊子文王汤”
,这既是暗合了儒家“仁义礼智信”五行五德的结果,也是“老陕们”的日常生活美学。
摄影:七月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变成另一个“九字诀”——不喝汤!不喝汤!不喝汤!
最好吃的臊子面得去农家才能吃到
community.travelchinaguide.com
但凡好吃的食物大都遵循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能去人家里才能吃到。
做臊子面最好吃的必定是周原大地的女儿,这片土地生长的农家妇女。
上了年纪的老婆婆最会调臊子面的酸汤。尽管看似大大咧咧,捏把盐、倒碗醋全是信手拈来,但盐多几粒就太咸,醋少几滴就太淡,现代人的食谱书上总想研究出一个精确的比例,却永远成不了臊子面的高手——酸汤怎么调,靠的是手感和悟性。“在一个村子,大凡臊子面做得好的,都是在生活中历尽大苦大难、尝尽酸甜苦辣的人。她们或早年丧夫,或晚年丧子,或儿女不孝。她们将生活中的不幸洒在了这锅汤中,所以汤中的酸味、辣味就格外鲜活。”
news.ifeng.com
在岐山农家,臊子面永远是一家人的门面和头脸。男人要有尊严,靠的是会做臊子面的媳妇;女人要有名声,靠的是能吃几十碗面的丈夫。而那众人嘴里攒下来的酸汤,它过去是贫穷时期吃不起汤面的无奈之举,也逐渐变成了一种炫耀资本。啥意思——
你看我们家攒了这么多口水,说明有钱啦!吃面的人多!
今日的岐山臊子面,很多为了卫生起见,都放弃了回汤。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时不时的,想起那个晌午,在寒风中找到的那家小店,和那个横眉冷对但笑起来有一点梨涡的白脸婆姨。
汤还是蛮好喝的。
参考资料:
红柯《岐山臊子面》
吕向阳《感受臊子面》
如是这般 这面是万万吃不得的了
好恶心啊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