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听崔健的《花房姑娘》。
我承认油管就是听个响,却是个不错的交流平台。首付多写写你的音乐经历和感受。
太长了。音乐经历,估计我们这代人都差不多
流行音乐无非先从邓丽君、徐小凤还有罗文、甄妮、温拿以及后期的谭校长、张国荣 这些歌手的歌曲开始,
器材是三洋索尼单卡、双卡到后来的健伍先锋山水组合音响以及walkman等
接触古典音乐,我已经很晚了,刚工作的单位刚好是跟90年代初整个中国电影院数字化改造有关,我的师傅(63年的),杭电毕业的上海人,家里有香港亲戚,中学期间据说受班主任的影响开始接触和热爱古典音乐,那时的零花钱和工资估计一半都去买了中唱、DG、EMI的唱片或卡带,在他的得呗之下,我记得第一首正经听完的古典音乐就是老柴的第一钢协,听了几遍后,跟谭咏麟那些改编日本的口水歌一比较,觉得结构复杂多了,尤其是和弦的使用数量和复杂程度,一般的流行音乐无法比拟,关键是他听得滋滋有味,我也得装得很入神吧,久而久之,什么老贝的,老巴的,老舒的,老李的,老莫的,老德的,觉得还行可以一听(关键是下面那段),他算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吧
还有一位,当年每一个数字化电影院都需要的杜比解码器中国总代销售头,香港人,丫是富二代,狂热的器材发烧友,经常跟我显摆丫的器材,并嘲笑我用落地式HIFI听卡拉扬的指挥,搞的我很恼火,本来要买皇冠2.8的银子(1992年底)在丫的忽悠之下,花了一小半搞了一套Martinlogan和麦景图的发烧音响回国,
从那时开始就断断续续到现在了,不过从十几年前开始,我就对音响设备做减法,除了保留黑胶唱片(花式、情怀),就比较青睐既能当家具摆设,音质和音色亦不错的bang oulfsen了
至于音乐感受,如果不是特指某类型歌曲或歌手,泛泛而谈嘛,那么欣赏音乐无需专业知识,无需艺术细胞,没有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只要静下心来自己觉得悦耳动听就足够了
see
写的好,写的好。音乐经历,估计我们这代人都差不多
流行音乐无非先从邓丽君、徐小凤还有罗文、甄妮、温拿以及后期的谭校长、张国荣 这些歌手的歌曲开始,
器材是三洋索尼单卡、双卡到后来的健伍先锋山水组合音响以及walkman等
接触古典音乐,我已经很晚了,刚工作的单位刚好是跟90年代初整个中国电影院数字化改造有关,我的师傅(63年的),杭电毕业的上海人,家里有香港亲戚,中学期间据说受班主任的影响开始接触和热爱古典音乐,那时的零花钱和工资估计一半都去买了中唱、DG、EMI的唱片或卡带,在他的得呗之下,我记得第一首正经听完的古典音乐就是老柴的第一钢协,听了几遍后,跟谭咏麟那些改编日本的口水歌一比较,觉得结构复杂多了,尤其是和弦的使用数量和复杂程度,一般的流行歌曲无法比拟,关键是他听得滋滋有味,我也得装得很入神吧,久而久之,什么老贝的,老巴的,老舒的,老李的,老莫的,老德的,觉得还行可以一听(关键是下面那段),他算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吧
还有一位,当年每一个数字化电影院都需要的杜比解码器中国总代销售头,香港人,丫是富二代,狂热的器材发烧友,经常跟我显摆丫的器材,并嘲笑我用落地式HIFI听卡拉扬的指挥,搞的我很恼火,本来要买皇冠2.8的银子(1992年底)在丫的忽悠之下,花了一小半搞了一套Martinlogan和麦景图的发烧音响回国,
从那时开始就断断续续到现在了,不过从十几年前开始,我就对音响设备做减法,除了保留黑胶唱片(花式、情怀),就比较青睐既能当家具摆设,音质和音色亦不错的bang oulfsen了
至于音乐感受,如果不是特指某类型歌曲或歌手,泛泛而谈嘛,那么欣赏音乐无需专业知识,无需艺术细胞,没有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只要静下心来自己觉得悦耳动听就足够了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