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 IT

道德经第二章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还是不同的,不能执着于好事。过于执着就变坏事了。老子当年骂过孔子的儒学坏人心术。结果也确实坏人心术了,尽管经过曲折,但事实是孔子的儒学给统治阶层一个工具去破坏了春秋战国时那种活跃的思维了。就像狮子要吃肉,就要杀生,但上帝创造狮子出来就是要让他吃肉,你说杀生是坏事,不能干,不就把狮子给逼死了?对于狮子来说,杀了兔子是好事,不杀,自己活不了,不杀,兔子那个繁殖能力,所有草都不够吃,其他牛羊都要饿死了,不杀,那生物圈完蛋了。所以狮子杀生,不存在好坏,都是上帝的安排,有好就有坏,同理有坏就有好。所以要无为,你作为狮子,过去是怎么杀兔子,现在也就怎么杀兔子,不要为了追求慈悲而不杀,一只狮子为追求自己的慈悲不杀,那最多饿死自己,与世界无碍,但那个狮子还向其他狮子宣传这个慈悲的理论,让所有狮子不杀,那罪过就大了。天地不仁,事情本无好坏,无名乃天地之始,名是概念,是我们描述世界的手段,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了才有好坏,有阴阳,但其本质只是我们基于自身的知识和世界观所生成的概念。所以行事应随心,行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所谓有标准的好事,毕竟那个标准本来就不存在。所以应该随心行事莫问前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那跟我的理解正相反了,我的理解:

美之为美,是个标准,
知道了这个标准,
就也可以使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丑恶了,

如果有个绝对校准的美(并以此标准界定丑),那就和老子“道可道,非恒道”的理解相反了。你这个“美”都已经可以写成教条流传万世了

老子思想应该是认为:美和丑的标准并不恒定,但是他们遵循一个难以固定描述的准则:“你自己喜欢不?”。什么是美的好的,一开始大家并不一定明确和统一,但自己不喜欢的(所谓恶,所谓不善)一定会比较明确,并且一个群体有共性,因为不好的东西往往就侵害到自己利益了。于是与之相对的就成了美,就成了好。

因为不同时间环境下,会侵害到个人利益的“恶”和“不善”都是变化的,于是人们的好坏标准也在改变,但他们永远相符相生。

然后才根据因果关系引出后一段:正因为没有可以直接写出来的恒常之美,圣人,或者天道,不会留下圣训或天书,告诉你哪个才是“美”,哪个才是“善”。而是由得众生自己去体悟认知每个instance中的美和善。让众生自己学会去顺应美丑潮流,做顺应“道”的事,从而免受利益侵害。这就是不言之教,因为言则必失,失了“道”的真义。

做后一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比较难懂。可以如楼主,理解成因为没有希冀达到某个特定,标准化的“成功”,那么就不会因为没有达到而失望,而没有“获得感”。

不过我觉得另一种解法也许更符合全篇思想:圣人的大道,天道,因为没有一个教条的标准,不简单“站队”说哪一边才是善,才是成功,所以这种道是恒常适用的,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失去。

所以某个人的成功,是他/她个人的成功,不是天道的成功,道并不居功。他/她如果把一时成功的经验当成恒常标准,企图重复无限使用,或者复制到别人身上,很可能失败。世人只能从这种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汇总中去推敲和体悟天道
 
最后编辑: 2020-12-21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还是不同的,不能执着于好事。过于执着就变坏事了。老子当年骂过孔子的儒学坏人心术。结果也确实坏人心术了,尽管经过曲折,但事实是孔子的儒学给统治阶层一个工具去破坏了春秋战国时那种活跃的思维了。就像狮子要吃肉,就要杀生,但上帝创造狮子出来就是要让他吃肉,你说杀生是坏事,不能干,不就把狮子给逼死了?对于狮子来说,杀了兔子是好事,不杀,自己活不了,不杀,兔子那个繁殖能力,所有草都不够吃,其他牛羊都要饿死了,不杀,那生物圈完蛋了。所以狮子杀生,不存在好坏,都是上帝的安排,有好就有坏,同理有坏就有好。所以要无为,你作为狮子,过去是怎么杀兔子,现在也就怎么杀兔子,不要为了追求慈悲而不杀,一只狮子为追求自己的慈悲不杀,那最多饿死自己,与世界无碍,但那个狮子还向其他狮子宣传这个慈悲的理论,让所有狮子不杀,那罪过就大了。天地不仁,事情本无好坏,无名乃天地之始,名是概念,是我们描述世界的手段,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了才有好坏,有阴阳,但其本质只是我们基于自身的知识和世界观所生成的概念。所以行事应随心,行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所谓有标准的好事,毕竟那个标准本来就不存在。所以应该随心行事莫问前程。
我的意思是只管去行动不要犹豫能不能实现的意思。
狮子只管凭着本性吃兔子,兔子只需凭本能多挖洞吃草多生小兔子就行。会思考的人类只管去思考去精益求精就可以,不要被某种思想限制了自己,让自己着了相,跳不出原来的思维。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Dave对道德经的原本有没有溯源过?据说现在的版本其中一些关键语句已经被移花接木打乱顺序而呈现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有个绝对校准的美(并以此标准界定丑),那就和老子“道可道,非恒道”的理解相反了。你这个“美”都已经可以写成教条流传万世了

老子思想应该是认为:美和丑的标准并不恒定,但是他们遵循一个并不恒定的准则:“你自己喜欢不?”。什么是美的好的,一开始大家并不一定明确和统一,但自己不喜欢的(所谓恶,所谓不善)一定会比较明确,并且一个群体有共性,因为不好的东西往往就侵害到自己利益了。于是与之相对的就成了美,就成了好。

因为不同时间环境下,会侵害到个人利益的“恶”和“不善”都是变化的,于是人们的好坏标准也在改变,但他们永远相符相生。

然后才根据因果关系引出后一段:正因为没有可以直接写出来的恒常之美,圣人,或者天道,不会留下圣训或天书,告诉你哪个才是“美”,哪个才是“善”。而是由得众生自己去体悟认知每个instance中的美和善。让众生自己学会去顺应美丑潮流,做顺应“道”的事,从而免受利益侵害。这就是不言之教,因为言则必失,失了“道”的真义。

做后一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比较难懂。可以如楼主,理解成因为没有希冀达到某个特定,标准化的“成功”,那么就不会因为没有达到而失望,而没有“获得感”。

不过我觉得另一种解法也许更符合全篇思想:圣人的大道,天道,因为没有一个教条的标准,不简单“站队”说哪一边才是善,才是成功,所以这种道是恒常适用的,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失去。

所以某个人的成功,是他/她个人的成功,不是天道的成功,道并不居功。他/她如果把一时成功的经验当成恒常标准,企图重复无限使用,或者复制到别人身上,很可能失败。世人只能从这种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汇总中去推敲和体悟天道
好总结,我觉得很透彻精辟。建议楼主纳入书中注解。尤其“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后一种解释,之前未有想过,但确实更符合”道可道,非常道“的要义。
 
最大赞力
0.01
当前赞力
100.00%
好总结,我觉得很透彻精辟。建议楼主纳入书中注解。尤其“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后一种解释,之前未有想过,但确实更符合”道可道,非常道“的要义。
每个人对道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不翻译现代汉语的主要原因。正如老子自己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感谢朋友关注,欣赏朋友自己的观点。 其实老子始终强调道是阴阳合体。也就是美丑合体,不能把两者分开,但强调美就是不美。今天继续发第三章,还有我个人的理解,欢迎感兴趣的园友继续留言、讨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不懂古文, Dave 把要点解释的很清楚, 帮助理解, 谢谢。 :giggle:
 
最后编辑: 2020-12-21
最大赞力
0.01
当前赞力
100.00%
我不懂古文, Dave 把要点解释的很清楚, 帮助理解, 谢谢。 :giggle:
谢谢光临、关注,是的,我也是考虑再三,本来不想写我的个人理解的,就把原文抄上,每个人有每个人对道的理解,但是,听说家园还真有古文功底不是很好的,就加上了我的理解这一段,我不翻译白话文,因为翻译白话文会有异议甚至误解,我只是把我自己的理解列上,这个理解只是我自己的,不代表老子,也不代表其他人。
 
最大赞力
0.01
当前赞力
100.00%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Chapter two


All people know why beauty is beautiful, as ugliness exists.

All people know why goodness is good, as evil exists.

Therefore,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interchange with each other.

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 facilitate each other.

Long and short shape each other.

High and low balance each other.

Sound and voice harmonize each other.

Front and back accompany each other.

This is permanent.

Therefore, the sages never do act recklessly,

And never teach anti-natural education.

They let all the things grow up naturally but never control them,

They create the things but never possess them,


They promise things but never think they are capable.

They even become successful but they’re never arrogant.

As so long as they’re never arrogant,

They never think there’s something they’ve lost.

第二章
世界での人々は美しさが何というかと分かれるならば醜いものとなり、

善が何というかと分かれば無善なものとなります。

有り無しはお互いに引き合い、難易はお互いに促され、長短はおたがいに比較され、

高低はお互いに傾け、音声はお互いに調和され、前後はお互いに伴うというのが

これが永久である。だから聖人としてはわがままのようで対応されません、アヒルの言葉で教れません。

すべてのものが自由自在に盛らせ、コントロールをほどかされません。

作りだてをされ絶対に占められなく、たすけてあげ誇りがありません。

それにしても成功させることになってから自慢な気持ちが全然ありません。

自慢な気持ちを持っていないこそ彼らの功績がいつまでも生きていく。

第二章本人理解:这一章还是説一体两面,老子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一体两面,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可惜后来的国人没有人能理解老子这段话, 一个劲强调正能量,其实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体两面,过分强调正能量, 过分强调美,那就变成了畸形的美,过分强调善,那就变成扭曲的善了。所以中国古人一直在强调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过和不及都不好。 唯有取中最好。就像算命高手,看出来算命的人八字不平衡,采取找平衡的方法一样,老子也是再强调,在有无、高低这两者之间要求的平衡,不能只强调一面。
比如有的人就高不就低, 结果搞不成低不就。有的人有了还想再有最后有与无的平衡打破,变得一无所有。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始终是在説事物的一体两面,这一点就与佛教的不取两边走中道不谋而合了。所以,真正修佛者是不排斥道的。佛道本来就是一家。(或者说说一个体系)

这一章的关键词就一个:不去。 这里的去不是现代汉语的来去的去,这里的去当失去,丢失讲。这最后一句话是说:正因为不居为己有,所以,不会失去什么。这段话让我联想到某些国人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我给了你生命,你属于我,你就应该听我的。结果,最终失去孩子对父母的爱。
老子先生会很欣慰的
 
最大赞力
0.01
当前赞力
100.00%
还是不同的,不能执着于好事。过于执着就变坏事了。老子当年骂过孔子的儒学坏人心术。结果也确实坏人心术了,尽管经过曲折,但事实是孔子的儒学给统治阶层一个工具去破坏了春秋战国时那种活跃的思维了。就像狮子要吃肉,就要杀生,但上帝创造狮子出来就是要让他吃肉,你说杀生是坏事,不能干,不就把狮子给逼死了?对于狮子来说,杀了兔子是好事,不杀,自己活不了,不杀,兔子那个繁殖能力,所有草都不够吃,其他牛羊都要饿死了,不杀,那生物圈完蛋了。所以狮子杀生,不存在好坏,都是上帝的安排,有好就有坏,同理有坏就有好。所以要无为,你作为狮子,过去是怎么杀兔子,现在也就怎么杀兔子,不要为了追求慈悲而不杀,一只狮子为追求自己的慈悲不杀,那最多饿死自己,与世界无碍,但那个狮子还向其他狮子宣传这个慈悲的理论,让所有狮子不杀,那罪过就大了。天地不仁,事情本无好坏,无名乃天地之始,名是概念,是我们描述世界的手段,有名万物之母。有名了才有好坏,有阴阳,但其本质只是我们基于自身的知识和世界观所生成的概念。所以行事应随心,行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所谓有标准的好事,毕竟那个标准本来就不存在。所以应该随心行事莫问前程。
朋友对老子的研究也是很有见地,说得很好, 确实如此, 但是,别忘了凡事都有一个道,不能因要强调随缘,无为,而坏了道!出家人,其道就是不杀生,所以,不能因为食物链、生物圈这个理由而破戒。戒定慧是出家人的道!不守道,那就是大逆不道。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