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为疫情在家休一个月,翻译完了老子的道德经,今年,因为疫情又在家休一个月,这次是在家读印顺法师的《性空学探源》,而且作了大量笔记, 这本书是我从我师父那里借来的。 这本书还没读完,先把前面读过的有关观的一段抄在这里,希望对佛学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很有裨益。
关于佛法,我想佛虽说有84000法门,但关键还是两个字,一个是观,一个是照,关于照,佛在心经中已经説得非常明白,今天,我想抄录一段印顺法师在《性空学探源》中的话,这段话对观作了很好的解释。
阿含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有情的生命之流为中心对象的。这生命之流有多方面:一、身心之相关,如经中的六处,就是说明这方面的。二、心境之相知,有情是有意识活动的;有能知的精神,就发现到所知的境界;经中的五蕴,就是说明这差别的。三、业果之相续,从认识到发为行为的活动,影响于未来。将这身心相关、能所相知、业果相续各方面的综合,就是缘起法。缘起法的研究,可说是对生命之流的一种观察与体验,故佛法是宗教,也可以说是彻底的生命哲学。假使忽略有情本位的立场,便是破坏佛法的体系。
以有情生命为对象去观察,其方法可以有三种:一、静止的分析法,将有情作一种静的观察而分析之,分析而综合之。这在因果事相的辨析,佛教做到相当严密。二、流动的观察,在生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作一种推理演绎的功夫,去把握生命演变的必然法则,与因果的必经阶段。这方法比较活泼,近乎推理派。三、可说是直观的洞见:在有情生命和合相续中,去体察一 一法的当体;在彼此相互的关系中,前后相续的联络中,显露一 一法的本质性; 这是一种直觉的透视(直观有两种:一、现观的经验,二、思择的体察。这是后一种)。所得的不再是它的表象,而是它深入的本性;直显一切法如幻皆空的,就是用的这类方法。但这需要建立于前两者的基础上,即依于同时的彼此析合,前后的起灭断续;否则,不过是孤立而静止的神我见。
佛陀用着分析、推理、直观方法来观察。
上述这段话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讲观最好的一段话,印顺法师引用阿含经来解释观,通过读印顺法师这本空性论,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读一下阿含经。因为按印顺法师所言,不读阿含难解空性。 在家休息这一个月,我一直在读从师父那里借来的这本印顺法师的空性论。通过读它,我对佛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特别是对缘起法有了更进步的了解,佛法不离世间法,它所观的对象就是世间有情呀!
至于空,这本书讲的更简单明了! 常性即空,因为以佛教的观点看,不管内心外物一切都是无常。
当然,要修佛我个人认为至少要具备五要素: 信、悟、忍、修、捨。首先是信,不信,其他都是空。所以信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悟,而不是修,因为你还没悟就修,等于是盲修,第三位是忍, 寒山拾得的故事讲忍最好。 忍是修的前提,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讲忍的故事,説一个将军去见赵州禅师,跟禅师説要出家,禅师説,你赶快回家吧,你老婆现在正与其他男人上床呢,那将军听了这话,立马站起来,冲出寺院,要回家捉奸。 男人最难忍的就是戴绿帽子。所以,没有忍,别谈修, 既然到了修的地步了,那接下来最后就是捨,捨是什么?捨是放下。看看放下有多难吧!
昨天我师父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照片,上面附了一句话:习惯了无牵无挂的日子。我竟然放不下我见,立马给师父回复:师父你还有牵挂,你的父母,僧众,佛堂,佛、法。没想到师父也没放下,立马给我回复:你所説的牵挂和我所说的牵挂不一样,我所说的是私欲的牵挂,你所说的是无私的牵挂。这就是汉语的魅力,一个牵挂竟然能分出私欲和无私,当然,我不会再与师父继续为这点相谈下去。再谈下去就是不舍!就是我执。就是没有放下,其实,放下説着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先不要谈放下,就像先不要谈空一样。
有人信佛,上来就捨,那是迷信,或者説那是慈善事业,尽管六度波罗蜜第一度説布施,但布施和捨是两个概念。有人总说修佛,其实正如古代佛教禅师所言: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所以,还是禅宗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说为佛!先修自己!阿弥陀佛!
关于佛法,我想佛虽说有84000法门,但关键还是两个字,一个是观,一个是照,关于照,佛在心经中已经説得非常明白,今天,我想抄录一段印顺法师在《性空学探源》中的话,这段话对观作了很好的解释。
阿含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有情的生命之流为中心对象的。这生命之流有多方面:一、身心之相关,如经中的六处,就是说明这方面的。二、心境之相知,有情是有意识活动的;有能知的精神,就发现到所知的境界;经中的五蕴,就是说明这差别的。三、业果之相续,从认识到发为行为的活动,影响于未来。将这身心相关、能所相知、业果相续各方面的综合,就是缘起法。缘起法的研究,可说是对生命之流的一种观察与体验,故佛法是宗教,也可以说是彻底的生命哲学。假使忽略有情本位的立场,便是破坏佛法的体系。
以有情生命为对象去观察,其方法可以有三种:一、静止的分析法,将有情作一种静的观察而分析之,分析而综合之。这在因果事相的辨析,佛教做到相当严密。二、流动的观察,在生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作一种推理演绎的功夫,去把握生命演变的必然法则,与因果的必经阶段。这方法比较活泼,近乎推理派。三、可说是直观的洞见:在有情生命和合相续中,去体察一 一法的当体;在彼此相互的关系中,前后相续的联络中,显露一 一法的本质性; 这是一种直觉的透视(直观有两种:一、现观的经验,二、思择的体察。这是后一种)。所得的不再是它的表象,而是它深入的本性;直显一切法如幻皆空的,就是用的这类方法。但这需要建立于前两者的基础上,即依于同时的彼此析合,前后的起灭断续;否则,不过是孤立而静止的神我见。
佛陀用着分析、推理、直观方法来观察。
上述这段话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讲观最好的一段话,印顺法师引用阿含经来解释观,通过读印顺法师这本空性论,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读一下阿含经。因为按印顺法师所言,不读阿含难解空性。 在家休息这一个月,我一直在读从师父那里借来的这本印顺法师的空性论。通过读它,我对佛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特别是对缘起法有了更进步的了解,佛法不离世间法,它所观的对象就是世间有情呀!
至于空,这本书讲的更简单明了! 常性即空,因为以佛教的观点看,不管内心外物一切都是无常。
当然,要修佛我个人认为至少要具备五要素: 信、悟、忍、修、捨。首先是信,不信,其他都是空。所以信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悟,而不是修,因为你还没悟就修,等于是盲修,第三位是忍, 寒山拾得的故事讲忍最好。 忍是修的前提,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讲忍的故事,説一个将军去见赵州禅师,跟禅师説要出家,禅师説,你赶快回家吧,你老婆现在正与其他男人上床呢,那将军听了这话,立马站起来,冲出寺院,要回家捉奸。 男人最难忍的就是戴绿帽子。所以,没有忍,别谈修, 既然到了修的地步了,那接下来最后就是捨,捨是什么?捨是放下。看看放下有多难吧!
昨天我师父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照片,上面附了一句话:习惯了无牵无挂的日子。我竟然放不下我见,立马给师父回复:师父你还有牵挂,你的父母,僧众,佛堂,佛、法。没想到师父也没放下,立马给我回复:你所説的牵挂和我所说的牵挂不一样,我所说的是私欲的牵挂,你所说的是无私的牵挂。这就是汉语的魅力,一个牵挂竟然能分出私欲和无私,当然,我不会再与师父继续为这点相谈下去。再谈下去就是不舍!就是我执。就是没有放下,其实,放下説着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先不要谈放下,就像先不要谈空一样。
有人信佛,上来就捨,那是迷信,或者説那是慈善事业,尽管六度波罗蜜第一度説布施,但布施和捨是两个概念。有人总说修佛,其实正如古代佛教禅师所言: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所以,还是禅宗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说为佛!先修自己!阿弥陀佛!
最后编辑: 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