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熬的时光,我是怎么。。

(转贴)
时隔三年多,现在提起笔来,仍然觉得那些虽然艰难,但是充满信心的日子就像是还在眼前……
2018年9月23日,那天,我暂时结束一段工作,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深圳返回河北老家。一夜的硬卧虽然疲惫,但是想到马上就能见到思念的父母,顿时觉得轻松了起来。出站之后,看着熟悉的环境,却不同以往那样带给我的是喜悦,而是压抑。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说不清楚得压抑。
带着不安的心情的我很快打上出租车,到达了小区门口。以往迎接我的妈妈会开心得冲着我高举双手挥动着。但是这次并没有,妈妈只是沉默的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我一直不停的问怎么了,怎么了,妈妈回答我的只有一句话,回家再说吧。

我的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怎么也走不动,短短的几百米路程,让我觉得好远好远,,,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家门口的,我只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我,不敢进家门。第一次,我害怕回家。很怕很怕……我有个从来不带钥匙的习惯,我也是个记性特别不好的人,以前每次我到家门口都是我兴高采烈的发生喊一句:爸,我回来了!就会换来我爸在屋子里的回应,然后快速的脚步声向我奔来。这次,却是我妈走到了我的前面,默默地用钥匙打开了门。
啰里啰嗦的前面说了这么多,在大家看来可能是絮絮叨叨的废话,但是我确记得十分清楚,好像一切真的都是有所预兆的。很长时间,那天回家的场景,都重复的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进门以后我并没有向往常一样第一时间见到迎接我的父亲,而是听到了起床的声音,我爸从床上起来慢慢的走向客厅,想和我说点什么,却没有开口。我妈这时候喊我爸的名字,让他回屋里先待一会,有事要单独和我说。
晴天霹雳是什么,这一刻我终于明白。

我爸几天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而且很晚,不一定有手术的机会了。那一刻,我瘫倒在地上,我妈怎么都扶不起来我,我想起来,但是一点力气也没有。就这样,我躺了很久很久,我没有哭,一滴眼泪都没有,只因为不相信。

眼泪有点止不住了,我已经三年多不敢去触碰这件事了,这三年多以来,我不敢翻看关于我爸的一切,照片,病例,衣服,等等等等。容我缓缓心情,扯点别的。文笔不好,想什么写什么,语无伦次的,大家凑合看。后面会分享一些看病方法以及如何与医生相处。与君共勉。
说说我这个人吧,27岁,大龄剩女一枚。未婚,常年到处跑。从小父母就是把我当男孩子养的。表面看上去咋咋呼呼的,其实内心比谁都脆弱。疫情之前,收入还可以。走南闯北也见过些世面。自认为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

我父亲得的是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癌症,口腔癌。简单来说,就是口腔溃疡烂的严重了,没引起重视,长期下去就成这样了。确诊之前,他已经牙疼很久了,大概有两个月那样。我妈和周围亲戚牙疼的很多,我们也就忽略了,认为一个牙疼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大不了拔了就是。而且也让门诊看过了,都说没事上火。其实并不是牙疼,而是牙里面溃烂了。哎,就这么耽误了……所以在此告诫看到文章的伙伴,如果口腔溃疡半个月以上不好,一定要去专业的口腔医院,千万不要找一个小的口腔门诊敷衍解决。
我回来之前是我妈带我爸去了口腔医院,确诊了不是牙的事,怕不是什么好现象,就让我们去了我们这所城市唯一一个口腔颌面外科。小城市,得这个病的人很少,知道他这个科室的都很少,没怎么排队,第一时间做了活检。活检之前医生就已经很肯定了,而且告诉我们很晚期了,想要手术去北京看有没有机会,不用瞎跑,直接去北大口腔医院。别的医院都没用。

因为我当时在香港工作,我本人又是个脾气特别大,特别情绪化的人。我妈怕如果第一时间告诉我我爸的病情,我再出点什么事。所以所有亲戚都催促赶紧告诉我,我妈也为了我的安全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因为我的工作强度真的很大,容不得一丝分心。一直隐瞒到我回来。在这期间,我妈为此做了一些事情,让我彻底看清楚了亲戚的面目。我爸爸兄弟姐妹四个,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具体的情况不多说,就是大家都劝我妈放弃,不要再给我爸治疗了,吃吃中药就这样吧。对,你听的没错,不是其他人。是我爸爸的亲哥哥,亲姐姐劝我妈不要治疗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普通的工人,我爸得病那年妈妈刚退休,工资只有1800多块钱。爸爸单位破产之后就一直在外面打零工,我上大学也花了不少钱。所以,家里基本没什么积蓄。父母年轻的时候,因为买房子也借了亲戚不少钱,因为厂子效益都不好,经常停工,我又要上学,后来过了好多年才慢慢还上。其次,我的亲大爷,姑姑不是很看得起我,这么多年以来,也不了解我的工作,收入。还是一如既往的觉得我事事不如他们的宝贝儿子。再有,就是我爷爷已经去世了,他曾经参军过,之前国家给的各项补贴福利不少,奶奶又是退休了很多年。老两口也存了些钱。爷爷去世以后,又补了十几万的津贴,这笔钱就被我大爷从我奶奶手里以错一个高利息的银行为由骗走了。我爸生了这么大的病,加之我家自己条件不好,我大爷很担心会给他要走这笔钱。说了这么多,还是怕我爸会拖累他们,干脆就果断选择了放弃。并且严令警告我妈把我爸爸的病情告诉我奶奶。我妈气红了眼,胆小懦弱一辈子没有受到我奶奶重视,一辈子怕我奶奶的她,丝毫不顾我大爷的警告,冲进了我奶奶的家门。

妈妈扑通一声就给奶奶跪下了,我奶奶也二话不说的叫我大爷先取三万块钱出来。我大爷和姑姑还问我妈用不用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毕竟都是孩子的压力。我妈回答他们不用,我生的女儿我知道。我真的想不到,我妈和我爸爸吵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最后,只有我妈坚持救他。这可能就算一日夫妻百日恩吧。这些都是我回来之前的事了,等我回来以后,姑姑的儿媳妇,也就是我的嫂子,嫂子的叔叔常年在北京,已经托朋友在帮忙找关系挂北大口腔医院的号了。顺便说一句,我嫂子是外地嫁过来的,在这没有亲戚和朋友,我和我嫂子一直相处的挺好。我俩出去做任何事情,我都没让她付过钱。平时我也给嫂子的孩子买点衣服啥的,能力有限,他也理解我的不容易。也愿意帮我。
等待的日子是最难熬的,从最初的不承认,不接受。到后来去计算我所有的存款。百度了解病情。我已经冷静了很多。

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病得治。多少钱我都得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对不能因为没钱了而放弃。后来,我的确也是做到了。
 
这样的情景对普通家庭来说很艰难,尤其在国内,像文中女孩是独生子女,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来自精神上的痛苦才是难以承受。再来就是兄弟姐妹间的亲情大多在各自成家后就慢慢变淡了,来自他们的帮助和关怀有时候还不如朋友。都说现在国内的人都不愿成家生小孩了,我在想,没有了所谓家的概念后,人们会不会就更愿意去关心其他人而不只限于家庭成员呢?
 
自己的家人都会主动积极治疗的。

但是最近的两个例子,放弃治疗都是由儿子决定的,一个是老父肺部感染,一个儿子,儿子放弃治疗;另一个是老母癌症晚期,三个儿子决定放弃治疗。这两个都是国内的例子。

我们这里有一个人的太太癌症,积极治疗,她丈夫说,她是一个好女人,我要尽力治疗。我问过她儿子,说癌症可以治,他妈妈治疗有效果。这个是在加拿大。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应该问病人自己的意愿。国内大多都不告诉病人,只告诉家属,没有家属的是不是就放弃了?这里我不知道,也许告诉吧。
 
自己的家人都会主动积极治疗的。

但是最近的两个例子,放弃治疗都是由儿子决定的,一个是老父肺部感染,一个儿子,儿子放弃治疗;另一个是老母癌症晚期,三个儿子决定放弃治疗。这两个都是国内的例子。

我们这里有一个人的太太癌症,积极治疗,她丈夫说,她是一个好女人,我要尽力治疗。我问过她儿子,说癌症可以治,他妈妈治疗有效果。这个是在加拿大。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应该问病人自己的意愿。国内大多都不告诉病人,只告诉家属,没有家属的是不是就放弃了?这里我不知道,也许告诉吧。
国内积极治疗的结果:倾家荡产,无孝子。
加拿大,只要病人愿意积极治疗,医院和家属都全力配合。
制度决定人心!
 
我们这里现在就有问题了,一个人,身患几种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行动不便,单身,现在租住在一个地下室。 我们都认为这个状况不可持续,他应该搬进老年公寓或者护理院,现在不知道他本人的意愿,也不知道是否容易找到地方。

他是加拿大本地人,有姐妹,还好,但是不住在一起。

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很多问题显现不出来,老了,病了,就变成大问题了。
 
各位有看过前段时间关于安乐死的报道吗? 有加拿大人因为生病,生活艰难,选择了安乐死,而医生也批准并帮助了他们去死。

报道说,这样的情况居然没有获得帮助,而是真的就死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是慈悲还是冷酷,生活太难,他们活不下去了,他们选择了死,旁人应该怎样做呢?
 

0706

自定义头衔
自己的家人都会主动积极治疗的。

但是最近的两个例子,放弃治疗都是由儿子决定的,一个是老父肺部感染,一个儿子,儿子放弃治疗;另一个是老母癌症晚期,三个儿子决定放弃治疗。这两个都是国内的例子。

我们这里有一个人的太太癌症,积极治疗,她丈夫说,她是一个好女人,我要尽力治疗。我问过她儿子,说癌症可以治,他妈妈治疗有效果。这个是在加拿大。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应该问病人自己的意愿。国内大多都不告诉病人,只告诉家属,没有家属的是不是就放弃了?这里我不知道,也许告诉吧。

太棒啦,我养的两个都是儿子,等我那时候了也是放弃。我喜欢积极放弃,不喜欢拖着痛苦。
 
太棒啦,我养的两个都是儿子,等我那时候了也是放弃。我喜欢积极放弃,不喜欢拖着痛苦。
你在加拿大,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由病人选择。

加拿大的例子。

例一, 一位高龄老人,心脏安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不行了,需要更换,医生认为他年纪太大了,直接放弃,本人清楚地知道医生放弃他了。

例二,尿毒症老人,因太太去世,忙乱了一阵,没去洗肾,等再去时,医生告诉,情况不好,不洗的话很快就走了;洗的话有可能能继续活下去,有可能会不行了。病人选择不再洗肾,因为他不想再自己活下去,在太太去世后。

我很吃惊例一,因为医生没有问病人的意愿,直接觉得他太老了,不值得做手术,取换那个心脏里的东西。

顺便一提,我们这里的那位,在医院做了检查,下周知道结果。我有预感,他很可能不能继续工作了,而他的住房也需要考虑搬去更合适的地方。还好,他的姐妹还是有行动能力的,可以车载他去医院什么的。看着一个能行动能工作的人变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心里还是很悲哀的。
 
自己的家人都会主动积极治疗的。

但是最近的两个例子,放弃治疗都是由儿子决定的,一个是老父肺部感染,一个儿子,儿子放弃治疗;另一个是老母癌症晚期,三个儿子决定放弃治疗。这两个都是国内的例子。

我们这里有一个人的太太癌症,积极治疗,她丈夫说,她是一个好女人,我要尽力治疗。我问过她儿子,说癌症可以治,他妈妈治疗有效果。这个是在加拿大。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应该问病人自己的意愿。国内大多都不告诉病人,只告诉家属,没有家属的是不是就放弃了?这里我不知道,也许告诉吧。
对于安乐死和自己主动放弃治疗的完全没有发言权,只是看过一个统计,和国内由于很多经济压力不同的是西方赞成的好像超过90%的比例都是经济非常好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忍受不了长期的病痛折磨和要有尊严的离去
 
你在加拿大,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由病人选择。

加拿大的例子。

例一, 一位高龄老人,心脏安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不行了,需要更换,医生认为他年纪太大了,直接放弃,本人清楚地知道医生放弃他了。

例二,尿毒症老人,因太太去世,忙乱了一阵,没去洗肾,等再去时,医生告诉,情况不好,不洗的话很快就走了;洗的话有可能能继续活下去,有可能会不行了。病人选择不再洗肾,因为他不想再自己活下去,在太太去世后。

我很吃惊例一,因为医生没有问病人的意愿,直接觉得他太老了,不值得做手术,取换那个心脏里的东西。

顺便一提,我们这里的那位,在医院做了检查,下周知道结果。我有预感,他很可能不能继续工作了,而他的住房也需要考虑搬去更合适的地方。还好,他的姐妹还是有行动能力的,可以车载他去医院什么的。看着一个能行动能工作的人变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心里还是很悲哀的。
如果是第一个,病人是不是可以要求换医生甚至直接投诉或起诉这个医生?另外加拿大医生协助安乐死现在好像是违法的,除非病人主动放弃治疗
 
你在加拿大,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由病人选择。

加拿大的例子。

例一, 一位高龄老人,心脏安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不行了,需要更换,医生认为他年纪太大了,直接放弃,本人清楚地知道医生放弃他了。

例二,尿毒症老人,因太太去世,忙乱了一阵,没去洗肾,等再去时,医生告诉,情况不好,不洗的话很快就走了;洗的话有可能能继续活下去,有可能会不行了。病人选择不再洗肾,因为他不想再自己活下去,在太太去世后。

我很吃惊例一,因为医生没有问病人的意愿,直接觉得他太老了,不值得做手术,取换那个心脏里的东西。

顺便一提,我们这里的那位,在医院做了检查,下周知道结果。我有预感,他很可能不能继续工作了,而他的住房也需要考虑搬去更合适的地方。还好,他的姐妹还是有行动能力的,可以车载他去医院什么的。看着一个能行动能工作的人变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心里还是很悲哀的。
高龄老人做手术风险非常大。医生是无权决定病人生死的,如果发生了医生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情,家属可以告,医生可能失去执照,所以没人冒险替病人做主张。我太太是护士,有的老人九十多了,还选择full code,就是出现病危还需要抢救,做cpr,有的人,健康情况不好,也选择dnr,就是不抢救。家属可以决定病人是否抢救,医生可以向家属提建议,但不会自作主张。我不知道安乐死是否医院执行,从没有病人被安乐死,对将死的病人,医院就是comfortable care,提供pain killer如吗啡,给充足氧气(不上呼吸机),所以病人死之前并不痛苦。加拿大医院和国内比,要好很多,国内医院体力活如喂饭,翻身,换尿裤都是家属干,护士只是打针给药,加拿大护士干所有事情,甚至还做bed bath,当然加拿大孝顺的孩子愿意陪老人,帮老人多翻身,怕护士喂饭不好,自己喂,也有只是打打电话看人死没死。
 
最后编辑: 2023-01-03

0706

自定义头衔
你在加拿大,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由病人选择。

加拿大的例子。

例一, 一位高龄老人,心脏安了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不行了,需要更换,医生认为他年纪太大了,直接放弃,本人清楚地知道医生放弃他了。

例二,尿毒症老人,因太太去世,忙乱了一阵,没去洗肾,等再去时,医生告诉,情况不好,不洗的话很快就走了;洗的话有可能能继续活下去,有可能会不行了。病人选择不再洗肾,因为他不想再自己活下去,在太太去世后。

我很吃惊例一,因为医生没有问病人的意愿,直接觉得他太老了,不值得做手术,取换那个心脏里的东西。

顺便一提,我们这里的那位,在医院做了检查,下周知道结果。我有预感,他很可能不能继续工作了,而他的住房也需要考虑搬去更合适的地方。还好,他的姐妹还是有行动能力的,可以车载他去医院什么的。看着一个能行动能工作的人变成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心里还是很悲哀的。
开心,加拿大好
 

“治不好,就帮人去死?”“未成年也可以安乐死”!加拿大安乐死一年增加1万人,每年能省6200万​

“当加拿大人自豪时,
我们在自豪什么?”最高赞答案中一定会有全民医保这一项“虽然我们交的税多但是我们有免费医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在新冠+流感+RSV“三毒鼎立”的局势下不光药断货医院的床位也排不上
图片
(图源:CTV News)
11月时一名4岁的女童感染了RSV却没有病床而在Cortellucci Vaughan Hospital的走廊里用两个凳子搭成“床”躺了40小时普通的病排几个小时排不进急诊
疑难杂症看了医生有时也束手无策来自加拿大BC省的女子Jennyfer Hatch是埃勒斯-当洛斯症候群的患者
图片
这种遗传病让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胶原蛋白,从而导致肌肉和关节组织异常柔软,疼痛难忍。
十年前詹妮弗被确诊后因为没有治疗方法,一直依赖药物止痛。多年来她看了很多医生但都无计可施,而且无效治疗恶化了她的病情,导致詹妮弗器官衰竭,瘦到了只有40公斤。
图片
经济问题让她没有条件到别的地方看病,向当地医院申请了姑息治疗(绝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希望以此打动卫生局官员,送她到国外治病,却也迟迟没有批下来。
今年夏天她实在疼痛难忍,向加拿大政府申请了“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MAID) 临终医疗救助”,也就是安乐死。
图片
2016年加拿大通过C-14法案将安乐死合法化,2021年又通过C-7法案允许更广泛的人群有资格申请和接受安乐死。
这里小编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说自由时,自由的是什么?”
图片
詹妮弗说:“如果得不到医疗护理,那我能得到死亡护理吗?”
讽刺的是詹妮弗的姑息治疗迟迟批不下来,反而是安乐死申请下来了。
她告诉媒体:“放弃比继续战斗容易得多。”这番话引起极大的争议人们指责加拿大政府不够负责却大大地拓宽了患者选择死亡的自由。
治不好病,就帮人去死?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不过有资本开始鼓吹安乐死:
图片
西蒙斯(Simons)是一个加拿大时装品牌主打年轻简约的风格。最近这家公司请来詹妮弗用安乐死当作痛点拍了广告“All is Beauty”。
在网上招来一片骂声。
图片
在其官方YouTube中上传的广告中短短三分钟的视频里充斥着大海、沙画、篝火等唯美画面这些代表着度假、悠闲、舒适的元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旅行社的广告
图片
图片
然而这其实是代表着选择安乐死后人生最后的时光片中名叫詹妮弗的女子被证实就是身患绝症的詹妮弗·哈奇在广告里她与人们告别,享受最后的快乐背景里的女声还说”“在最后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如此多的美只需要勇敢一点点,你就能看到这些美在医院里死去不够自然,不够温柔在艰难的时刻,你需要温柔”

原来此All is Beauty并非彼beauty小编觉得这条广告应该叫All is Hopelessness西蒙斯的老板Peter Simons想拍一个有助于公司公益形象的广告他就想到让选择安乐死的病患来拍
通过临终医疗登记系统他联系到了詹妮弗她同意了拍摄留下了和朋友们开派对、跳舞的镜头
图片
到今年10月份,詹妮弗如期接受了安乐死
All is Beauty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过一百万大部分人都在指责西蒙斯美化死亡,消费死者
彼得则表示拍这个片子不是吃人血馒头而是想展现公司致力于公益的心
“安乐死这个话题我们确实不熟悉,但詹妮弗的个人选择应该被尊重。广告不仅仅是关于安乐死,而是关于她一生的故事。我觉得她教给了我们很多东西。”
图片
然而事实上詹妮弗根本就是因为得不到医疗资源无奈之下才选择死亡
时装行业拿这个来当作痛点
让人觉得实在是无中生有
图片
多伦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Trudo Lemmens对此评论道:“这个广告将死亡浪漫化了,好像是在解脱痛苦。它没有任何人物的背景介绍或解释,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们在用一个如此片面的故事来表达资本在人文关怀上的进步这完全是反乌托邦的。”
牛津大学的研究员Yuan Yi Zhu说:“西蒙斯把自杀美化成一种高端精致的生活方式,他们仿佛在告诉加拿大的弱势群体:轻松地死亡总比痛苦地活着好。
图片

根据加拿大的安乐死法律规定凡是18岁以上、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的人都可以申请。和其他安乐死合法的国家不同的是加拿大患者在安乐死前不需要用尽所有的治疗方案,得的病也不一定非得是绝症,而且哪怕患者根本没有想法医护人员也可以主动向患者提议安乐死。
因为“安乐死属于可选的临床护理方案之一”如此宽松的限制让加拿大安乐死人数大幅增加在2021年超过了1万人。
图片
专家说政府这么做应该是为了省钱,因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很费钱,然而协助他们自杀只花2327加元。
议会的官员也算过一本经济账:在现有的安乐死法律下,政府每年能节省6200万加元。
图片
加拿大将“支持安乐死”视为自由人权的进步,2023年还计划进一步放松限制。允许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安乐死,他们还考虑对“成熟的未成年人”开放安乐死申请....(是否可以理解为帮助有自杀倾向的自杀呢?)
图片
在谩骂声中,All is Beauty在YouTube上被撤了。
然而如果政府和资本都继续美化安乐死的话,不知道是否越来越多的人会忽视背后的问题和根源?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