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唉,我移民还没办成,是中国公民,拿通行证进去一点问题都没有.老二是加拿大公民,进香港是不用签证了,但旅行证已经过期了,所以进出中国还得申请临时的出入证.好麻烦的,出生证还要翻译,材料一堆.
我得想办法给她弄个中国身份,不然每次出国都有问题.
是呀!为了方便回中国,咱打算不考虑入藉,拿着中国护照还是方便一些。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谢谢楼主及流浪,择木,铁观音和2046的回答,你们的建议又让我多了些许信心!移民路虽难走,但我还是想要坚持走下去,但凡有一点点机会,也要争取。不管最后成与不成,现在尽了最大努力,以后才不会为此后悔!
目前我正在了解其他省的条件和政策,不过南宁是个小地方,没多少好的移民公司可以选择,正试图跟广州那边的中介联系,希望大家有好的公司可以发悄悄话介绍给我,呵呵!我是新人,刚刚学会运用这个悄悄话功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这个世界不乏写作天才,尽管不多。楼主七杯茶就算一个。

从亮灯大姐的连载中知道还有另一篇移民纪实写的精彩、幽默,搜来看过,果然了得。

魁省投移款已经打给人家了,ME及后边的手续还不知啥时办呢。我现在就当没这回事一样,该干嘛干嘛。

现在让我来说为何移民这件事,挺简单,在北京这地儿住的有点烦,换个地儿住住。

估计真要办成了移民这件事,将来最麻烦的是老婆、女儿住在加拿大,我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不知七老弟是否有同感。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35:入学记(下)

[FONT=宋体]到了学校,熟门熟路地直接进了校务办公室。[/FONT]

[FONT=宋体]说熟门熟路,并非我事先搞过实地侦察,而是这里的公立学校造型、格局极其相似,跟连锁店似的,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属于同一生产线上下来的“系列产品”――都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建筑,红色的外墙贴面、绿色的塑钢门窗,门前高挂国旗、省旗,进了大门右手边是校务办公室……[/FONT]

[FONT=宋体]接待我们的同样是一位西人女老师。[/FONT]

[FONT=宋体]女老师热情洋溢、笑容可掬,不但没朝我要介绍信,甚至都没容我解释到此报到的原因,就把上星期已经在前一所学校填报过的登记表又拿出一套来――照方抓药,所有报名登记手续又重来一遍。[/FONT]

[FONT=宋体]事情顺利得有点可疑。果然,当女老师看了我出示的住房租约后,便果断地中止了登记手续,告诉我们整误会了:“你们不属于我们管片儿的,不能上我们学校。”[/FONT]

[FONT=宋体]到了这个时候,我终于有机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女老师汇报了一遍。女老师这才明白我们是奉命到此执行[/FONT]B[FONT=宋体]计划的。显然,如同原来的[/FONT]A[FONT=宋体]计划一样,教育局与学校之间仍然没有就[/FONT]B[FONT=宋体]计划的下达进行任何沟通。在女儿入学这件事上,我一直在两所学校与学区教育局之间奔来跑去地充当传令兵,没见他们之间有过任何现代通讯方式的联络,而且所有的指令、报告全部由我口头传达,连张二指宽的纸条都没有。[/FONT]

[FONT=宋体]不过,教育局老太太的保票真不白打,女老师果然没有表示出对[/FONT]B[FONT=宋体]计划的任何怀疑,而是仅凭我红口白牙这么一说,便当即执行不误。登记完毕,女老师告诉我们回去等,什么时候可以来上学了,她会通知我们。[/FONT]

[FONT=宋体]又是一道没有准谱儿的指令。我问有没有个具体的时间?女老师表示不好说,因为要与负责选课的指导老师约时间,不过应该很快。[/FONT]

[FONT=宋体]“很快”是多快?还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天上午,我就把电话打回到了学校,寻问约谈指导老师的事情何时可以安排。[/FONT]

[FONT=宋体]电话那头儿的答复竟异常痛快:今天下午[/FONT]1[FONT=宋体]点半过来吧。[/FONT]

[FONT=宋体]事实再次证明,自己着急的事儿,必须自己上赶着去办,套句老话儿说:“社会主义等是等不来的。”[/FONT]

[FONT=宋体]下午我们准时赶到学校。与我们面谈的是一位亚裔面孔、看上去五十多岁的男老师。十月初的温哥华已经秋意很浓了,但是这位老哥仍然只穿着一件[/FONT]T[FONT=宋体]恤和一条没膝大裤衩,一副很扛冻的样子。从他递过来的名片上看,应该是一位日本裔。从事捕捞业的日本移民曾在列治文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不过时下仍然生活在这里的日本人似乎不是很多。不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当年日本渔民的后裔,但至少不像是半路过来的第一代移民,因为在他身上已看不到日本人特有的那种点头哈腰、死板生硬的做派,而是一副诙谐随意又不是失彬彬有礼的西人派头。[/FONT]

[FONT=宋体]这次面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和选课。[/FONT]

[FONT=宋体]日裔老师首先告诉我们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中学,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被[/FONT]UBC[FONT=宋体]、[/FONT]SFU[FONT=宋体](西门菲沙大学)等大学录取,以至于很多温哥华的学生都搬家过来,就为了上这所学校。他的口气平和、态度自然,看上去不像是吹[/FONT]NB[FONT=宋体]的样子。我想,要么是这位老兄心理素质过硬,要么就是[/FONT]UBC[FONT=宋体]、[/FONT]SFU [FONT=宋体]的门槛低到揣着张中学文凭就可以平?。[/FONT]

[FONT=宋体]学校每天上四节课,一节课[/FONT]1[FONT=宋体]小时零[/FONT]15[FONT=宋体]分钟,课间休息[/FONT]5[FONT=宋体]至[/FONT]15[FONT=宋体]分钟不等。早晨[/FONT]8[FONT=宋体]点半上学,下午[/FONT]2[FONT=宋体]点[/FONT]45[FONT=宋体]放学。中午(第三节课课后)有[/FONT]50[FONT=宋体]分钟左右的午餐、休息时间。学校不设食堂,但是中午有快餐出售,也可以带饭,但最好是简餐,学校没有“[/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饭”的服务(北美的学生爱吃垃圾食品,大概就是从小在学校养成的习惯,要么从家里带个三明治,要么在学校买个汉堡包,一年到头,天天如此)。[/FONT]

[FONT=宋体]每个学生分给一个贮物柜,可以存放个人物品(因为没有固定教室,当然也就没有了可以存放东西的专用课桌),但是锁头要自己买。[/FONT]

[FONT=宋体]介绍完学校的大致情况后,接下来就是选课。[/FONT]

[FONT=宋体]加拿大中学的课程科目非常多,有的课程在中国家长看来简直是误人子弟,比如:烹饪、木工、裁剪、机修等等。中国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是要干大事的,学这些“蓝领”手艺不是瞎耽误功夫么[/FONT]?[FONT=宋体]熟不知这些课程在加拿大远比数理化来得实用,当地人不论是大老板还是大干部,打开家里的车库门一看,都跟个修理车间似的――这地方人工贵,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课程虽然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上,某些并列的科目可以挑着学。另外,有些课程必须达到某种规定程度后才能选,比如有的是与年级挂钩,有的则是要以先通过了其他某门课程为前提,这些课不能提前学,但是可以延后。总之,规矩很多,不一而足。[/FONT]

[FONT=宋体]“选课”是加拿大中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对新移民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之所以这么说,我总结出了三点原因:[/FONT]

[FONT=宋体]第一,前面曾提到过,加拿大没有“高考”,他的大学录取新生时只凭报名学生的中学成绩,但也不是所有成绩都要,只要其中的几科,而且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科目也不一样(具体的科目,各大学会在其招生宣传册上载明)。这样一来,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FONT]10[FONT=宋体]至[/FONT]12[FONT=宋体]年级)的选课就重要了,直接关系到你将来进哪所大学、学何种专业。[/FONT]

[FONT=宋体]第二,新移民的孩子初来乍到,普遍英语不过关(所谓“过关”,是指[/FONT]ESL[FONT=宋体]水平达到四级)。这时候有些课可以选,但有些课则必须要等到英语过关后才能学。这样就需要有一个整体考量,怎样合理编排这些课程,以便能在中学毕业前把所有必须要学的课学完,拿够足够的学分。[/FONT]

[FONT=宋体]第三,对刚刚移民到此的孩子来说的,这些课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对语言要求相对高一些的,恐怕学起来困难会多一些;而对语言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则学起来容易一些。因此选课的时候就要注意难易搭配、先易后难,别一下子给自己的压力太大。[/FONT]

[FONT=宋体]前面这些关于选课的理论,对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反而用不上了。一般来说,九月份才开始的下一学年的课程,往往会在上半年的三、四月份就开始选了。每门课的学生容量是有限制的,一旦选这门课的学生满员了,这门课就不能再选了。所以我们那次面谈,说是有“选课”这个议提,但实际上已经没有“选”的余地了,还有空位的课程只剩下了几科,日裔老师就自作主张替我们把课“选”好了。[/FONT]

[FONT=宋体]末了,日裔老师找来一位能讲中文的女孩,请她带着我们参观一下学校,并顺便确认一下各门课程所在的教室――明天就可以来上课了。[/FONT]

[FONT=宋体]从首赴学校登记之日算起,历时整整两周,终于把女儿入学的事情办妥了。以后,谁再跟我说加拿大人办事效率高我就跟谁急![/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七大哥,您的英语一定很好吧?看您刚来大温就独自把女儿的学校搞定了,还是那么曲折的事情。。。:wdb9::wdb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现在让我来说为何移民这件事,挺简单,在北京这地儿住的有点烦,换个地儿住住。

估计真要办成了移民这件事,将来最麻烦的是老婆、女儿住在加拿大,我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不知七老弟是否有同感。

是!这是最大的问题。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35:入学记(下)

七大哥,您的英语一定很好吧?看您刚来大温就独自把女儿的学校搞定了,还是那么曲折的事情。。。:wdb9::wdb17:

哪儿啊,办入学的事儿第一次是有中介地接的伙计陪着,后来有两次是当地的朋友陪着,只有去教育局的那两次是自己去的。连蒙带猜,双方还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仅此而已。

不过,两年前登陆时,我的英语虽差,但在我们家还算是最好的,只能硬着头皮出头。但是两年过去了,我现在的英语水平成了全家最差的,即使女儿不在,也是太太出头,轮不上我了。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FONT=宋体]虽然我在北京长大,但这座城市以下这三个方面简直让我难以忍受:[/FONT]

[FONT=宋体]干燥的气候:有人说北京气候不好,冬天冷、夏天热,其实比起秋冬春三季的干燥来,那都不算什么,特别是冬天,干燥得那叫一个难受。[/FONT]

[FONT=宋体]灾难性的交通拥堵:[/FONT]IBM[FONT=宋体]对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一个调查,最差是[/FONT]100[FONT=宋体]分,还好没有得满分的,有俩城市得[/FONT]99[FONT=宋体]分并列最差:北京和墨西哥城。[/FONT]

[FONT=宋体]严重的空气污染:两天不刮风不下雨,天色就是现在窗外的样子:一片灰蒙蒙的,你都看不出来是阴是晴。[/FONT]

深有同感,尤其是后两点。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今年夏天去墨西哥,遇到一对住素里的华人老侨,他们在当地小贩手里买一些小旅游记念品的时候,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告诉我这些东西是买给替他们照看房子的印度邻居的两个小女儿的。他们说他们与这家印度邻居的关系很好,一家外出,另一家就负责照看对方的房子。那位太太说,她有一个朋友,出去一个月,房子没有人照看,回来的时候,家里让人搬空了……

“搬空”的故事就是这么聊天时听来的,真实与否以及是否有夸张,不详。

不过说到加拿大的治安,我认为比美国好,至少晚上可以上大街。但毕竟是私人可以有枪的地方,今年春天我在温哥华呆的那两个月,隔不了几天就是一起枪案。另外加拿大的青少年问题远比中国严重,主要是吸毒和帮会问题。还有就是移民国家,不同的族裔之间难免有些敌视,一些西人小痞子有时夜晚会向落了单的亚洲人挑衅,这种挑衅的性质有点像中国大城市里的痞子欺辱外来的农民工似的。

对了,今天晚上电视刚报导北温的海边公园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wdb17:
楼主,我想问问加拿大也是允许私人持有枪支的国家吗?我印象中不是哦。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wdb17:
楼主,我想问问加拿大也是允许私人持有枪支的国家吗?我印象中不是哦。

加拿大允许私人拥有枪支,但要考执照。对所持有枪支的种类是否有限制,我不知道,但持枪肯定是可以的,因为加拿大有狩猎的传统。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FONT=宋体]虽然我在北京长大,但这座城市以下这三个方面简直让我难以忍受:[/FONT]

[FONT=宋体]干燥的气候:有人说北京气候不好,冬天冷、夏天热,其实比起秋冬春三季的干燥来,那都不算什么,特别是冬天,干燥得那叫一个难受。[/FONT]

[FONT=宋体]灾难性的交通拥堵:[/FONT]IBM[FONT=宋体]对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有一个调查,最差是[/FONT]100[FONT=宋体]分,还好没有得满分的,有俩城市得[/FONT]99[FONT=宋体]分并列最差:北京和墨西哥城。[/FONT]

[FONT=宋体]严重的空气污染:两天不刮风不下雨,天色就是现在窗外的样子:一片灰蒙蒙的,你都看不出来是阴是晴。[/FONT]

强烈同意!:wdb10:
北京就不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气候太恶劣了:wdb7:。是不是因为是风口?反正冬天那叫一个干。夏天叫一个热。这些天已经连续快一个月的桑拿天了。再这样下去真得觉得没法活拉!:wdb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编外篇:住城里还是郊区?

[FONT=宋体]今天温哥华的《省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住城里还是郊区:房价仅仅是你要考虑的诸多开销之一》,摘下来与朋友们共享:[/FONT]


[FONT=宋体]是住在城市半空中的一个小盒子里?还是住在偏远郊区的一栋[/FONT]House[FONT=宋体]里?别糊里糊涂的,这可是个涉及百万加币的大问题。[/FONT]

[FONT=宋体]加拿大的小夫妻们面对高昂的房价、掂量着手里那俩小钱儿,心中无比纠结:郊区的房子宽敞舒式,还有整齐的草坪,可是太远;留在温哥华呢?挤在一间小公寓里,窝窝囊囊,可毕竟这是大城市啊……[/FONT]

[FONT=宋体]这决心还真挺难下的,这里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不过,如果把所有的因素都归结到居住成本上,换句话说就是整明白了住在哪儿支出更少、更便宜,兴许复杂的问题就可以简单化了哪儿挑费少就奔哪儿去呗。[/FONT]

[FONT=宋体]为此鄙报与[/FONT]UBC[FONT=宋体]大学搞了一项研究:假定有两个三口之家分别打算用[/FONT]63.9[FONT=宋体]万加币在大温地区购房定居[/FONT]63.9[FONT=宋体]万加币的预算不是拍脑门儿拍出来的,这是今年[/FONT]6[FONT=宋体]月份温哥华裆烫一套两居室公寓的平均售价,大概齐也是同期高贵林市[/FONT]House[FONT=宋体]的平均价格。而让这两家一家在温哥华裆烫买两居室公寓,另一家在高贵林买[/FONT]House[FONT=宋体],最终我们比较他们因此产生的花费。[/FONT]

[FONT=宋体]结果怎么样?您想得到吗?对比高贵林的大耗子,裆烫的小公寓在省钱方面取得了完胜!对不得不朝九晚五、终日穿梭于家宅与工作地点的小夫妻们来说,住裆烫小公寓能省下[/FONT]23%[FONT=宋体]至[/FONT]33%[FONT=宋体]的开支,或者说是每月能节约[/FONT]837[FONT=宋体]至[/FONT]1200[FONT=宋体]加刀。[/FONT]

[FONT=宋体]在此项研究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开销:[/FONT]1[FONT=宋体]、房子本身的费用,如抵押贷款、物业管理费、地产税、维护保养费、保险、公共能源费(指水电费、供暧费一类的七杯茶注);[/FONT]2[FONT=宋体]、交通成本,比如买车、养车的费用,停车费、共公交通费等。[/FONT]

[FONT=宋体]我们假设的裆烫那家,是买了位于耶鲁敦(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个地名,[/FONT]1986[FONT=宋体]年温哥华世博会旧址,原来是一片港区仓库,经过开发改造,现在是温市的一个特色文化区,以各种时尚小店、咖啡馆、餐馆而著称七杯茶注)的一套室内面积[/FONT]800[FONT=宋体]平尺(约[/FONT]74[FONT=宋体]平米)、有不错的城市景观的两居室公寓,购房款是[/FONT]63.9[FONT=宋体]万加元;而高贵林那家,则买了该市的新区[/FONT]Burke[FONT=宋体]山一套三居室、室内面积[/FONT]1940[FONT=宋体]平尺(约[/FONT]180[FONT=宋体]平米)的独栋[/FONT]House[FONT=宋体],房价是[/FONT]62.9[FONT=宋体]万加币。[/FONT]

[FONT=宋体]我们再假设两家的小夫妻都是在裆烫上班的白领,其中住裆烫公寓的那家,养着一辆车;住高贵林那家,养着两辆车(裆烫公交发达、生活方便,有一辆车就够了,但住高贵林这种二线城市的[/FONT]House[FONT=宋体]区,没车寸步难行,所以非得两辆车不可七杯茶注)。[/FONT]

[FONT=宋体]比较下来,住高贵林的那家,一个月的支出是[/FONT]4814[FONT=宋体]加元;而住裆烫那家,则是[/FONT]3603[FONT=宋体]加元。前者比后者高[/FONT]33%[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另一种比法是我们让高贵林那家两口子中有一位改在家门口上班,这样可以节省下来一部分汽油费和停车费,但是实际支出减少得很有限,仅从[/FONT]4814[FONT=宋体]加元降至了[/FONT]4440[FONT=宋体]加元,与住裆烫那家相比,一个月的挑费仍然高着[/FONT]23%[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假如您想花[/FONT]60[FONT=宋体]万买房,而且希望今后每个月从兜里往外掏得越少越好,那我还是劝您住裆烫的水泥盒子吧。”参与此项研究的人员说。[/FONT]

[FONT=宋体]最大的差口儿是在交通成本上:住裆烫,一个月[/FONT]488[FONT=宋体]加元就够了;而住高贵林,两口子每天都往裆烫跑,一个月就是[/FONT]1189[FONT=宋体]加元,既使其中有一个在高贵林上班,也得花上[/FONT]815[FONT=宋体]加元。[/FONT]

[FONT=宋体]其他几项主要的差额因素包括:公共能源费(公寓[/FONT]58[FONT=宋体]元,耗子[/FONT]150[FONT=宋体]元)、房屋保险(公寓[/FONT]33[FONT=宋体]元,耗子[/FONT]125[FONT=宋体]元)和房屋维护保养费用(公寓[/FONT]357[FONT=宋体]元,耗子[/FONT]675[FONT=宋体]元,其中公寓的[/FONT]357[FONT=宋体]元中已经包括了物业管理费用)。[/FONT]

[FONT=宋体]耗子的维护修整是笔大开销,如果您买的是栋东倒西歪的老宅子,那支出的恐怕就不止是上面那个数字了。如果将这笔钱从中扣除,住郊区耗子的支出与裆烫的公寓比,差额就缩小到[/FONT]9%[FONT=宋体]或是[/FONT]19%[FONT=宋体]了(取决于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在裆烫工作)。[/FONT]

[FONT=宋体]另有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乐意住在郊区的,主要是拖家带口的中青年。[/FONT]24[FONT=宋体]岁至[/FONT]44[FONT=宋体]岁这个年龄段、有孩子的家庭,在[/FONT]2001[FONT=宋体]年到[/FONT]2006[FONT=宋体]年的这[/FONT]5[FONT=宋体]年间,有七分之一从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这三个大城市裆烫搬家到了周边郊区。这其中尤以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为甚,温哥华刚有了孩子的年轻人,有[/FONT]27%[FONT=宋体]离开裆烫搬到了郊区,而独居的人往郊区搬的,只有[/FONT]8%[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乔纳森和凯蒂是一对认为住在市中心比住郊区更爽的夫妇。[/FONT]31[FONT=宋体]岁的凯蒂在[/FONT]Kerrisdale[FONT=宋体](温哥华西区的一处地名七杯茶注)的一栋大房子里长大,而[/FONT]38[FONT=宋体]岁的乔纳森在美国老家的大耗子也同样不小。但是这对夫妻知道如果他们呆在温哥华,想拥有一栋独立耗子是不可能的。他们上个月在[/FONT]Cambie[FONT=宋体](温哥华市中心的一条街七杯茶注)买了一套[/FONT]750[FONT=宋体]平尺的公寓。他们说价格已经达到了他们所能接受的上限,但是这里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离亲戚朋友都很近,周边有公园,购物和交通也很方便。他们现在和一岁半的女儿住在那里。[/FONT]

[FONT=宋体]凯蒂说:“我可不想每天把时间都耗在汽车里,我喜欢有品质的生活,你看我现在多好:访友、购物,溜达着就去了,我想要的一切都在我们家周围,我喜欢这种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FONT]

[FONT=宋体]乔纳森是温哥华水族馆(位于裆烫的斯坦利公园里七杯茶注)的饲养员,每天蹬车上班。凯蒂是位生物学家,在加拿大环境署工作,每周四天拼车去[/FONT]DELTA[FONT=宋体]上班。凯蒂说她从未考虑过把家搬得离工作单位近点,倒是乔纳森承认他还受着住郊区大耗子的诱惑。不过,最终影响他们置业决定的,还是开销问题。[/FONT]

[FONT=宋体]“买大宅子不是花一笔钱就行了,你得多交取暖费、得交地税、得买更多的家具,你还得腾出时间来打扫那么大的房子……”凯蒂说,“我们现在只有两间卧室、一间起居室和一间厨房,但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用了。没有那么多的房子,可家务活儿也少了呀。”[/FONT]

[FONT=宋体]在[/FONT]26[FONT=宋体]公里以外,高贵林郁郁葱葱的山上,一条风景如画的小路尽头,是丽贝卡和柯伊的新家。他们去年卖掉了在伯纳比的两居室公寓,买下了[/FONT]Burke[FONT=宋体]山新区的这所[/FONT]3800[FONT=宋体]平尺(约[/FONT]353[FONT=宋体]平米)、当时刚刚完工的新[/FONT]House[FONT=宋体],价格是[/FONT]65.5[FONT=宋体]万。[/FONT]

[FONT=宋体]“这里[/FONT]70%[FONT=宋体]的家庭都是年轻家庭,到处可以看见孩子们在跑来跑去。这种‘社区生活’的亲切感觉,如果你住在裆烫里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FONT]34[FONT=宋体]岁的丽贝卡说,“我老家是枫叶岭(大温哥华地区东部较高贵林更为偏远的小镇七杯茶注)的,我不可想嫁到温哥华那个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去。”[/FONT]

[FONT=宋体]“我老公是在[/FONT]Kerrisdale[FONT=宋体]长大的,决定在这里买房子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不过我们真正搬过来以后,这里漂亮的风景让他彻底忘了温哥华的都市生活。”丽贝卡说,“我能想象他父母会怎么说:‘[/FONT]Oh my god[FONT=宋体],高贵林?那地方太远了!’呵呵,我们在地下室布置了一套客房,我们欢迎他们来这里度周末。”[/FONT]

[FONT=宋体]3321150.jpg[/FONT]

[FONT=宋体]图中上面是乔纳森和凯蒂与他们的女儿在温哥华裆烫750尺的公寓里;下面是丽贝卡和柯伊在高贵林3800尺的山景大宅里。[/FONT]

[FONT=宋体]顺便问一句:如果是您,您来了温哥华,是选择裆烫的公寓还是郊区的大宅呢?[/FONT]
 
最后编辑: 2010-11-2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86:客居列治文:安家

其实倒是蛮喜欢宜家的的东西的,新的设计层出不穷!:wdb20: 有的还真是有创意的!:wdb19: 喜欢的原因是它实用, 有品位的东西是好,只是我们的份儿不能和它相得益彰! 呵呵!:wdb5:
我儿子不知为什么特别喜欢“宜家”:wdb2:,去“宜家”闲逛他都高兴,:wdb24:“宜家”的杂志他还收藏:wdb1:,前两天寄宿家庭发来他寄宿房间的照片!:wdb1:里面的桌子、台灯、椅子、钟和床以及床上用品全是“宜家”的,桌子和我儿子读书用的尺寸都一样! 我儿子好开心:wdb17: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