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 IT

[转帖]创业温哥华

发表于: Thu Mar 11, 2004 6:21 am 发表主题: [转帖]创业温哥华

--------------------------------------------------------------------------------

[转帖]创业温哥华


一天我看到了一则广告:香港同学会搞舞会,每张门票为20加币。怀着一份好奇,一份寻找生意机会的念头,

我也参加了。舞会的气氛感染了我,当时有400-500多人参加,每张20元,一场舞会就有近万元的收入。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凭着在清华经商锻炼出来的意识,我马上到舞会举办地点-温哥华凯悦酒店,了解场租及音响及其它一些费用的情况。结论是:有赚头,利润应该有四五加元左右。为着这个念头,我兴奋地一夜末眠,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找来了一个同学加盟,两人开始规划起来。

  我当时想香港同学会的舞会就能来四五百人,那么再上台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的中国同学,应该可以搞上千人,最保守也可以有四五百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是温哥华中国同学会了,虽然这个组织并不存在,但我还是以该组织的名义开始筹办舞会,票价定为18加元。海报及宣传资料的印制档次也很高。一切筹备完毕,我开始在温哥华各处张帖海报并走遍了温哥华各大中专院校。反正只要有中国学生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以温哥华中国同学会名义举办联欢舞会的广告。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作宣传,但随着日期的临近只卖出不到三十张票,于是我不得不将场地缩小,并期望舞会当天会来许多并未预定门票的人。但是这个希望落空了,舞会当天只来了不足五十个人,可以说彻底地失败了。这也是我事业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挫折。虽然我在各方面花的功夫不少,但是最后发现,那些都是表面现象,我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进入台湾、香港、印尼等地中国留学生的圈中去,而当时中国大陆来的人数还少,经济状况又大都不是太好,圈外人去组织圈内人的活动还要收费,失败是注定的事。我感到自己的举动实在是太幼稚了。当然这次教训也使我对于经商的认识又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第一次在加经商失败的经历,使得我的帐户上空空如也,只有等奖学金尽快发放下来,好应付各种帐单。但是我没有气馁,我继续寻找着新的挣钱机会。我做过长途电话公司的代理,做过为中国广东一家衬衫厂在温哥华上市的组织工作,也组织过马季、殷秀梅、彭丽媛、黄宏等艺术家在温哥华的演出,还为温哥华市中心的一些律师事务所作过代理工作,并参与接待安排了中国大陆不少政府商务代表团在加的参观学习工作。经过这些锻炼,我接触到更多阶层的人士,也学到了很多从商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与温哥华政界、商界的广泛联系,同时也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信赖自己的庞大客户群,在华人社区中渐渐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学习之余不断接触社会、组织活动,常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实践中不但了解了周围的社会,也开始了解加拿大商场的游戏规则,知道了自己的长处所在和应该从何起步,并渐渐积累了一些资金。

  我常在朋友们之间说些自己了解的事。他们有关于出国的事情,留学的事,办公司,考察业务,探亲访友的事情也愿意跟我说,向我打听,和我商量怎么办才好,我总是很热心地去帮助他们。后来就有人说,干脆你帮我去办吧。开始我不收费用,帮他们去找律师。当时在温哥华,甚至有人说,"有什么事情找我,没问题。"渐渐地,找我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是温哥华的,多伦多的,美国的,甚至还有国内的朋友打国际长途电话找我办理这些事情。我并未因此感觉烦扰,反而从中发现有了商机。因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于是我决定就在这个基础上试着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因此就去注册了一个公司。

  1994年10月,我在温哥华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加拿大海外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赴加拿大投资、考察、经商、定居、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咨询工作。我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平时给一些公司做代理商赚下来的2万加元,海洋大厦昂贵的租金加上员工的工资每个月要6000加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没有进帐的话,我的第一间公司最多只能撑三个月。但是普通的写字楼似乎远远配不上我力求优秀的心思。想来想去,我最后还是决定冒一次险,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次精彩的成功。

  因为熟悉这方面的业务,又有非常好的人缘基础三名大律师两名秦加拿大资深政府官员。我一直要求自己的员工是一流。我在中国的办事机构都只是接收案子,对客户进行初步的咨询和准备客户文件,所有的案子最终都要交到加拿大温哥华总部处理。由我聘请的加拿大资深的前政府官员、会计师及大律师组成的办案小组亲自分析和审核,以保证案例申请成功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所拥有的地缘优势,用最强的、加拿大本土团队成功完成案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往返于加中两地,而且在北美及世界各地旅游观光、经商考察的需求日益高涨,不断寻找着新突破点和新生意机会的我也开始向旅游业扩展。1997年3月我成功收购了当时加拿大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加拿大天鹅国际旅行社。该旅行社有着十多年的历史,曾帮助中国民航建立中加两国直航航线,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国家旅游局配合,成功地组织了多批北美人士赴中国观光旅游,使公司的业务发展迅速。1996年年底,天鹅国际旅行社老板年届60准备退休,希望我接手旅行社。我在短短两年内就建立起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使他相信我的能力,认为我一定能将天鹅旅行社这个他投注了十年心血的企业发展得更加生气勃勃。

我对这个旅行社也有深刻的印象,我还记得在加读书的第一个学期的圣诞节,天鹅旅行社为参加联欢会的学生捐赠了了一张温哥华和北京的往返机票。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种奖励是相当慷慨而有意义的。因此当天鹅旅行社老板找到我表达上述意愿后,我很快答应了,并在几轮谈判后成功收购了天鹅旅行社的全部股份。目前加拿大天鹅国际旅行社作为海外集团公司中的一分子,活跃在加国旅游界,多次参与组织了许多大型的政府及商务考察活动,并经常向当地审计署捐赠中国至加拿大及北美的往返机票,在当地旅游界及华人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旅行社原来的老板后来在北京担任加拿大旅行委员会驻京首席代表,继续为中加旅行做贡献。
 
[转帖]创业温哥华1

1997年8月,经过对当地报刊的分析,我感到中国大陆来的人士需要一份自己的报纸,一份能反映自己的呼声和观点,能提供中国大陆最全面、最丰富信息的报纸,一份以大陆信息为主的报纸。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创立了加拿大《神州时报》,一份以中国大陆人士为读者群的大型中文周报。我与报社同仁都没有经验,只好一边干一边学。起步的时候特别艰难。开始编辑发行《神州时报》的时候,由于缺乏人手,我就自己上阵,发稿,编译,发行,广告,样样自己经手。半年以后,这个报纸已经拥有了一支精良的编辑、记者队伍,可以自己组稿、写稿了,我才放手让他们自己搞。

  《神州时报》内容丰富,新闻时事报道和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并重,既有人们关注的新闻焦点,也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栏目,故事专访,生活指南,工商需求信息,科技文化则时尚一应俱全,因为它的内容和华人生活密切相关,广告也是针对华人移民和留学生的,所以非常受华人读者的欢迎,有读者甚至将周末阅读《神州时报》比作在中国春节收看春节联欢会一样隆重热闹。

  一开始报纸为免费发行,收入主要为广告业务。由于大陆新来的人士经济状况一般不如港台好,许多商家认为大陆来的人购买力不强,推广业务非常困难。但是经过我和报社同仁的辛勤努力,《神州时报》终于在温哥华站住了脚跟并发展成了当地最大的中文周报。许多家庭把阅读《神州时报》当成全家周末必读,报纸总是供不应求。报纸的迅速发展也引来了主流社会的关注-总理,卑斯省省长、联邦有关部长、温哥华市市长等政界名流纷纷为报纸题词,表达了对报纸的关注及支持。《神州时报》在联系华人社会,反映华人呼声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成了加拿大政治家与华人选民之间的重要纽带,展现出加拿大政坛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来加发展的大陆人士越来越多。我开始积极研究市场,并与各政府部门联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创办一个以大陆人为主要对象的电台和电视台,使大陆人士在加国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并为今后华人直接参与更高层次的政治竞选奠定基础。

  发展教育我在经营公司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我目前担任着加中经贸理事会理事长、加中科教科文基金会理事长。在促进加中经贸及科教文交流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还筹建了加中专业人士协会,准备以此该协会为龙头,团结广大在加的专业人士,本着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信条,积极为广大在加专业人士的发展提供帮助。并为在加专业人士争取应有的权益,协助他们向自己一样不断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1995年10月,我第一次回国考察国内市场的时候,就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南京等城市遍地撒网,一口气开了二十多家办事机构。

  我做了这么多公司,心里最想做的还是教育。办学校在我的事业里一直是最重要一部分。1998年,我认真考察了温哥华的教育市场后发现,虽然温哥华是一座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和国际留学生之都,但是温哥华并没有很多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么大的国际大都市只有两所公立大学,公立大学每年只招收很少的外国学生,剩下的几所私立大学的收费则非常昂贵。也就是说尽管很多留学生到加拿大之后,除了温哥华,并不想去其我地方,但是温哥华并没有提供给他们很多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我就想,从外地引进一些高校来,到温哥华进行合作办学,开拓一个更广阔的教育市场。

  我打算与美国著名高校联合,在温哥华创办一所学院,把美国的学历和资质引进到加拿大来。因为加拿大消费水平比美国低,生活质量却不相上下,而且社会更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留学成功后还可以移民,对很多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经过几次论证之后,我拟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并马上和美国一些教学质量高,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联合办学热情的高校负责人联系。

  经过对上百所美国优秀大学的接触,1999年7月我与全美最优秀的理工学府之一-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签订了协议,将加拿大派特森学院作为其在温哥华的分校,开办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按惯例,纽约理工学院希望在2000年1月开设第一个班。但我对纽约理工学院院长提出,我要在当年9月份就开班,之后,我采用每天刊登整版的大强度广告攻势,两周内共吸引了250多人参加课程说明会。这种规模在温哥华学院课程宣传方面还是史无前例的,也掀起了一股报读纽约理工学院的热潮。一个月下来已有25人报读MBA课程,1999年9月,派特森学院正式开课,并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毫无办学经验的我一边学一边办,并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利用我们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人际关系及服务网络广为宣传,在各地代理的配合下,学校报读人数不断增加。

 加拿大派特森学院的课程设计独到,作为北美名校大学的桥梁,派特森学院提供数类最热门的大专专业文凭课程,专业分设:会计学、工商管理、电脑科学、新闻与大众传媒、电脑绘图、表演艺术及电影制作。派特森学院目前还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开设企业管理硕士学位课程及大众传媒管理硕士课程,并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合作开设电脑科学及工商管理科学学士学位课程,以及人力资源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通过学习学生毕业时可获得来自美国这两所正规大学的学士硕士原校文凭。

  2000年5月我以重薪聘用了著名公立大学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NicholasPetryszak博士作为派特森学院的院长,使学院的管理水平和学术层次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强化了派特森学院在加拿大学术界及教育界地位。

  在派特森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准确的市场把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我拓展了不少新的课程,如在温哥华率先推出网络时代最为流行的JAVA语言。与开办MBA课程一样,我亲自规划广告,亲自主持讲座。第一次讲座来了近60人,而且有7人在会后立刻报名并交了费用,这在课程说明会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不到两周,已有19人报名入读,创造了令人称道的奇迹。

  在学校内部管理趋于正规的大好形势下,我在不断开设新课程的同时,又使派特森学院成为美国上爱荷华大学的温哥华分校,课程全部与美国上爱荷华大学接轨,即学生就读加拿大派特森学院相当于就读美国上爱荷华大学,所学课程由美国上爱荷华大学直接发成绩单,毕业时授予美国上爱荷华大学学位。该校学位为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包括哈佛、哥伦比亚等名校承认。派特森学院从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正式为就读学生颁发美国名牌大学学士及硕士课程的学校。

  派特森学院目前已成为温哥华的一所知名学院,就读学生源源不断。该学院曾作为教育部邀请的全世界150多所高校之一,参加了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展,向中国学生直接介绍了该学院的情况。参展过程中,学生们踊跃咨询该学院所设课程,其备受欢迎的程度昭示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学生报读派特林学院。鉴于学院业绩出色,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及美国上爱荷华大学授予派特森学院代理权,拓展其在中国的市场,并在中国大陆境内寻求合作伙伴,开设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及上爱荷大学学士及硕士班,直接为中国学生服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目前正积极与各地教育机构联系,期望早日将国外的先进教育体系引入国内,使更多的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美国及加拿大的优质高等教育。我的这一举措,得到了中国教育部门积极支持,各地已有不少教育机构表达了极大的合作意愿。

  2003年6月,我从众多竞争者中,被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选为合作伙伴,在中国推广加拿大高中课程。与中国一样,高中文凭都是由政府教育部门管理颁发的。在6月3日的签字仪式上,当地电台报纸都对这一划时代事件予以报道,政府网站也在第一时间向全球发布了消息。接下来是如何将加拿大高中课程结合,如何互相承认学分,承认多少的谈判磋商。经过努力即使在"非典"的不利影响下,我们还是在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和河南省试验中学率先开设了中加双文凭课程并顺利招到了第一批学生。
 
能否告知这封帖子的原作者的联系方式或帖子的原出处啊?

能否告知这封帖子的原作者的联系方式或帖子的原出处啊?
 
回复: [转帖]创业温哥华

创业艰难百战多。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