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法律sunflower
葵花付英律师
[葵花盛开在Montreal的日子]今日读书笔记
熙往熙来何时休?政体改革莫停留:一方面坚守绝对的权力不放,一方面严惩腐败分子,这等于是一方面为滋生腐败提供制度环境,一方面割除由这种制度滋生的毒瘤,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怎么能杜绝得了?!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宪政民主制度,才是唯一的出路。(王笑)
重绘“大国崛起”历史轨迹:中国古代圣贤早就告诫后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原本辉煌灿烂夸耀于世的中国进入近代一度跌入低谷,成为东亚病夫,成为世界孤儿,成为世界嘲弄的对象,成为野蛮、愚昧、粗野的代名词。中国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也曾自惭过抗争过发奋过,也曾向东西方宪政各国学了不少,但中国进入二十世纪,甚至在进入共和民主的民国时代之后依然如旧,四分五裂、强人割据、民不聊生,因此等到日本人制造九一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固然有许多中国人起而抗争,但也必须说,中国人中倾向于接受日本人的也不算少。满洲国的情形不必说了,即便在华北在华东,所谓汉奸,所谓伪政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中国过往政治的不信任,是中国人对自身前途的深度迷惑。中国找不到出路,因而中国尽管奋起抵抗,也只能一败再败,一篑千里,直奔大后方。
想到重构大国崛起历史轨迹的可能性,真诚期待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对过去的中国历史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过去的都是中国的祖先,他们的奋斗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与其漠视,不如正视、继承,在他们奋斗基础上继续进步。(马勇)
向历史交代:在人类历史的集体记忆中,某些段章,某些关键会凸显着或光耀壮丽、或幽暗险峻的时代特征;而在那些独特时刻,某些独特人物曾坚毅地扛负起缔造历史、扭转时局的重担。譬如缔造民国的孙中山、英伦遭袭时的邱吉尔、诺曼底登陆时的艾森豪威尔等,在历史的湍流与风暴中,以坚强卓绝的意志力与领导力,引导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惊险航程。历史创造英雄,英雄复创造历史。(丛苏)
读“黑格尔的哲学成就”: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三章“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中有这样一席话:“对马克思而言,现代世界的中心在西方(在法国、特别是在英国),这是一个历史事实,马克思始终关注着这一点。马克思对非共时条件的共时性有着清楚的认识。他认为,按照法国的时间计算,1843年的德国状况还不如1789年的法国状况。德国状况处于‘历史水平之下’,其政治现实被认为是‘现代国家历史当中一块布满灰尘的角落’。”(陆宗骐)
独裁者的最后100天:匈牙利小说家彼得・纳达斯(Peter Nadas)在他那篇雄辩的《圣诞大杀戮》(The Great Christmas Killing)一文中,描绘了自己对处死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夫妇的纪录片强烈又懊恼的反应。纳达斯一贯反对死刑并信奉“司法程序”的正义;但当他目睹罗马尼亚独裁者最后的时光,这些并未阻止他内心复仇的喜悦。“齐奥塞斯库(Elena Ceausescu)一直看着他的妻子,小眼睛眨巴不已,笑容中饱含忐忑;你可以说,他可能对发生的一切感到茫然,也可能没弄明白他当初怎么能够权倾一时。”
真实的陈独秀:陈独秀晚年时,医生程里鸣笑言“人们都说你老先生是半截子革命”,陈本人不以为然,但在赠程的文字中又说“好花看在半开时”。其寓意是,虽然我的奋斗失败了,但是我不悲观。他认为革命成败的过程和一个人的人生不是同程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活到革命的胜利、理想实现的时候,但是他认为自己的主张、特别晚年的主张是正确的,表明陈不承认最后失败,相信他去世后的民主事业――西方的议会民主的制度,一定会在全世界胜利。革命时代与一个人的寿命,不是一致的。(唐宝林)
美国何以如此繁荣:如果没有自由和英明的体制,纽约和芝加哥就不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成为如此庞大和繁荣的城市。在没有人身自由、人身和财产的权利受到制约的国家里,人们不会奋发向上以改善自己的境遇,而是满足于保持安静和怠惰的生活。(伍廷芳)
[葵花盛开在Montreal的日子]今日读书笔记
熙往熙来何时休?政体改革莫停留:一方面坚守绝对的权力不放,一方面严惩腐败分子,这等于是一方面为滋生腐败提供制度环境,一方面割除由这种制度滋生的毒瘤,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怎么能杜绝得了?!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宪政民主制度,才是唯一的出路。(王笑)
重绘“大国崛起”历史轨迹:中国古代圣贤早就告诫后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原本辉煌灿烂夸耀于世的中国进入近代一度跌入低谷,成为东亚病夫,成为世界孤儿,成为世界嘲弄的对象,成为野蛮、愚昧、粗野的代名词。中国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也曾自惭过抗争过发奋过,也曾向东西方宪政各国学了不少,但中国进入二十世纪,甚至在进入共和民主的民国时代之后依然如旧,四分五裂、强人割据、民不聊生,因此等到日本人制造九一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固然有许多中国人起而抗争,但也必须说,中国人中倾向于接受日本人的也不算少。满洲国的情形不必说了,即便在华北在华东,所谓汉奸,所谓伪政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中国过往政治的不信任,是中国人对自身前途的深度迷惑。中国找不到出路,因而中国尽管奋起抵抗,也只能一败再败,一篑千里,直奔大后方。
想到重构大国崛起历史轨迹的可能性,真诚期待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对过去的中国历史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过去的都是中国的祖先,他们的奋斗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与其漠视,不如正视、继承,在他们奋斗基础上继续进步。(马勇)
向历史交代:在人类历史的集体记忆中,某些段章,某些关键会凸显着或光耀壮丽、或幽暗险峻的时代特征;而在那些独特时刻,某些独特人物曾坚毅地扛负起缔造历史、扭转时局的重担。譬如缔造民国的孙中山、英伦遭袭时的邱吉尔、诺曼底登陆时的艾森豪威尔等,在历史的湍流与风暴中,以坚强卓绝的意志力与领导力,引导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惊险航程。历史创造英雄,英雄复创造历史。(丛苏)
读“黑格尔的哲学成就”: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三章“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中有这样一席话:“对马克思而言,现代世界的中心在西方(在法国、特别是在英国),这是一个历史事实,马克思始终关注着这一点。马克思对非共时条件的共时性有着清楚的认识。他认为,按照法国的时间计算,1843年的德国状况还不如1789年的法国状况。德国状况处于‘历史水平之下’,其政治现实被认为是‘现代国家历史当中一块布满灰尘的角落’。”(陆宗骐)
独裁者的最后100天:匈牙利小说家彼得・纳达斯(Peter Nadas)在他那篇雄辩的《圣诞大杀戮》(The Great Christmas Killing)一文中,描绘了自己对处死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夫妇的纪录片强烈又懊恼的反应。纳达斯一贯反对死刑并信奉“司法程序”的正义;但当他目睹罗马尼亚独裁者最后的时光,这些并未阻止他内心复仇的喜悦。“齐奥塞斯库(Elena Ceausescu)一直看着他的妻子,小眼睛眨巴不已,笑容中饱含忐忑;你可以说,他可能对发生的一切感到茫然,也可能没弄明白他当初怎么能够权倾一时。”
真实的陈独秀:陈独秀晚年时,医生程里鸣笑言“人们都说你老先生是半截子革命”,陈本人不以为然,但在赠程的文字中又说“好花看在半开时”。其寓意是,虽然我的奋斗失败了,但是我不悲观。他认为革命成败的过程和一个人的人生不是同程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活到革命的胜利、理想实现的时候,但是他认为自己的主张、特别晚年的主张是正确的,表明陈不承认最后失败,相信他去世后的民主事业――西方的议会民主的制度,一定会在全世界胜利。革命时代与一个人的寿命,不是一致的。(唐宝林)
美国何以如此繁荣:如果没有自由和英明的体制,纽约和芝加哥就不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成为如此庞大和繁荣的城市。在没有人身自由、人身和财产的权利受到制约的国家里,人们不会奋发向上以改善自己的境遇,而是满足于保持安静和怠惰的生活。(伍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