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便利店的例子 评论

开便利店的例子 评论
“加拿大家园www.iask.ca”刊登一篇文章如下:
“三年辛苦打了水漂:于桂林渴望开超市
http://info.iask.ca/news/canada/2008/11/08/161973.shtml
加拿大家园 51.CA 2008118 08:41 来源: (新时代电视)
从开洗衣店,到开便利店,再到开一间大的便利店,在加拿大走过十年的于桂林的下一个计划是开一间超市。
“走投无路”时走上创业路。
十年前来到加拿的于桂林夫妇,本来打算边打工边适应,结果因为没有本地工作经验,英语也不行,他们多次被拒之门外。
一开始就遭遇连串挫折,于桂林夫妇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但是女儿喜欢加拿大,不愿意走,夫妇俩只好留下来。
打工的路没走通,只能寻找另外的出路。实在没有办法了,从没有做过生意的于桂林和太太商量开一个小生意。
一开始他们开了个很小的洗衣店,所得刚刚能维持生活。做了两年半后,积累了些在加拿大做生意的经验。这个时候,于桂林想转向效益好些的生意,他太太胆子比较大,说:咱们既然做,就做个大的,一年挣一万咱也是挣,挣8万也是挣,咱为啥不做个大点的。于桂林说对,咱就开个大点的便利店。
开便利店遭遇不测风云
开便利店对于于桂林夫妇而言,也是人生头一回。没经验,但是慢慢摸索,勤勤恳恳一直坐下来,生意就开始稳定,越来越好。本以为在加拿大的生活,这会儿应该是幸福开了个头。但是,生活又给了于桂林上了残酷的一课,便利店要拆迁。之前便利店的卖主早知道这里要动迁,还对于桂林说包你五年没问题。
就这样,于桂林忙乎了三年,三年的辛辛苦苦打了水漂。
在于桂林决定自己做生意时,有朋友告诫他:老于啊,在加拿大当老板非常难,难到什么程度呢,有可能你头一把做完你就破产。
这话被不幸言中,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可以选择的路依然是自己创业。
这回,于桂林夫妇选择的还是开便利店,开一间更大的便利店。
复合型便利店:什么好卖卖什么
在多伦多开便利店的华人不少,竞争激烈。于桂林想了很多点子来吸引顾客,提高营业额。以前他们经营过干洗店,现在店里还提供干洗衣服的服务。他还在店里开辟了一小块地方,尝试着卖点水果和小菜。不过因为量少进价高,这个方案有点受限制。
于桂林说开小生意就得仔细算帐,他在COSCO办了两个卡,一个卡给2%的返回金,一年下来,两个卡能退回一千多块。
另外,于桂林对顾客的微笑服务很管用,还有就是要保持店里清洁。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常常把货添满,留心顾客需要什么货,第一次问,记下来;第二次再问进货时就得留心寻找,第三次问了那就马上把它进回来。
新开这家便利店,转眼又是两年,于桂林已经喜欢上了加拿大。对他来讲,最初艰辛的适应期已经过去了,?在是?考?自己的??和享受生活的?候了。
想开超市卖自己做的熟食
最近于桂林在?找合唔的地方,打算劫束便利店檫一家超市。同?也?自己抽出?殓和老伴一起去周咣下世界。
于桂林会做哈??的金晋卷、风味小肚、干肠等小吃,一直就想尝试着销售。但在现在的这个店不能试,这个地方太小受限制,开一间地方大点的超市,就可以分开,开辟出个熟食部来,也可以批量咄菜咄水果,把?格降下?,就会有顾客了。
不过,于桂林也知道这个计划实施起来不容易,但是做事执着的他已经在开始行动了。他说有百分一的希望,就做百分白的努力。如果您对经营超市有经验,不妨给他提些建议吧。
(节目制作:李柯 文稿整理:周芷冰)
我没有同故事主人,或文章作者交流,只在这里冒昧地评论一番,评论中的数字纯属杜纂,与于先生毫无关系:
“从开洗衣店,到开便利店,再到开一间大的便利店,在加拿大走过十年的于桂林的下一个计划是开一间超市。
“走投无路”时走上创业路。”
用十年的时间,从打工到一间大的便利店,单说收入,大约从夫妻两个人打工以$13/小时 X 2000小时 X 2人,年收入不足五万元到年收入约15-20万元。读者诸君可以想象一下,他们计划中的超市,将会有怎样的收入。
十年的时间,从小店到大店,这样的历程,在公元2000年左右走上开店道路的移民中相当普遍。
2000年之前的几年,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业IT风起云涌,许多人进入IT业。可惜2000年春天开始IT业全面跨掉,再加上“9.11”事件,在其后的几年,只有房价不停地上涨。当时安大略省最低工资是$6.85/Hr。工厂打工的工资,一般不会超过$10/Hr。前面提到$13/Hr是技术工人technician,也就是绝大多数移民最初所谓“专业工作”的一般性收入。
十年前的1998年,IT业正红火,其他的工作也不少,说他们“走投无路时走上创业路”好像言重了点儿。但走上开店路的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假设前面有“技术工人technician”和开个小店两条路,你会选择哪一个?
“十年前来到加拿的于桂林夫妇,本来打算边打工边适应,结果因为没有本地工作经验,英语也不行,他们多次被拒之门外。
“一开始就遭遇连串挫折,于桂林夫妇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但是女儿喜欢加拿大,不愿意走,夫妇俩只好留下来。
打工的路没走通,只能寻找另外的出路。实在没有办法了,从没有做过生意的于桂林和太太商量开一个小生意。”
可惜我看不到“新时代电视”。从网上的照片看来,于先生大约45岁。十年前他35岁,如果他用一年学英语,用三年读一个本专业硕士,他现在应当是年薪约六万元真正的专业人员professional ,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令人羡慕的朋友。
可以说,“英语不行”,是“他们多次被拒之门外”的全部原因。没有“本地工作经验”只是雇主的借口。
英语不够好而找不到体面工作,遇到挫折想回国,又因为孩子留下来,这简直是“王又辛家书”里的典型人物。
打工的路的确走不通!以最短时间得出这个结论是最聪明的人。我们周围也不乏至今打体力工的人。
“从没有做过生意的于桂林和太太商量开一个小生意”请问,他们商量什么?
做生意的经验?做生意的技能?做生意的资金?孩子如何照顾?今后的前景?等等等等。一个大家心里都明白,却又说不出口的问题是,开个小店,面子往哪里搁!“从没有做过生意”的于先生夫妇,在国内应当是专业人士。移民加拿大,难道要从此在社会底层混一辈子?
“一开始他们开了个很小的洗衣店,所得刚刚能维持生活。做了两年半后,积累了些在加拿大做生意的经验。这个时候,于桂林想转向效益好些的生意,他太太胆子比较大,说:咱们既然做,就做个大的,一年挣一万咱也是挣,挣8万也是挣,咱为啥不做个大点的。于桂林说对,咱就开个大点的便利店。”
小洗衣店除了投币洗衣干衣之外,还有钉扣子小修补之类的服务,还卖小合的洗衣粉、饮料等,也可以为干洗工厂接活。营业时间也要每天12小时以上。因为工作量小,不需要进货,所以容易打理,可以一个人看店,一个人顾家。“所得刚刚能维持生活” 年收入应该在三万元出头。买这间干洗店,花费约在两万元左右。
做了两年半后,积累了些在加拿大做生意的经验。”卖掉洗衣店,收回投资,加上不多的结余,两年半后,我估他们手头有大约四万元积蓄。做生意的经验,应当包括选择哪一类生意、找店、买店,与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营业执照、缴税,找律师与房东签租约,与银行、信用卡公司交道多了,可以贷出以前贷不出来的款。
“想转向效益好些的生意”的时候,他们决定开便利店。
“太太胆子比较大”女性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她们不仅胆子大,也不为面子所累。
他们买第一间便利店的时间,大约在2002年。当时四万元的便利店,加上两万多元货钱,年收入达到八万元,完全有可能。
“开便利店遭遇不测风云
开便利店对于于桂林夫妇而言,也是人生头一回。没经验,但是慢慢摸索,勤勤恳恳一直坐下来,生意就开始稳定,越来越好。本以为在加拿大的生活,这会儿应该是幸福开了个头。但是,生活又给了于桂林上了残酷的一课,便利店要拆迁。之前便利店的卖主早知道这里要动迁,还对于桂林说包你五年没问题。
就这样,于桂林忙乎了三年,三年的辛辛苦苦打了水漂。”
做生意遇到意外是再正常不过了。用英语说尝试做生意是Try a business venture, 一个商业冒险。就像我们说“合资企业”英文是Joint venture 共担风险。
便利店所在的房子要拆迁,应当几年前就规划好的,前店主和房东肯定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房子不存在了,房子里的便利店生意当然也没有了。生意不存在了,就不能卖给下家,当初买店的钱就回不来了。此所谓亏掉了本钱。只好关店走人。同时,店里的一些设备和存货也会损失。
但经营三年,以买店时一年回本的价钱,还有两年赚钱,除去生活所需以及存货损失,大致打个平手,也就是不亏不赚,三年白辛苦。手头的钱又会到三年前,约四万元。
一般来讲,经营便利店,不会有太大风险,问题几乎都出在买店和卖店上。买店时没有考查周详;租约结束时房东大涨房租;急于卖店亏本出手,都会造成很大损失。
在于桂林决定自己做生意时,有朋友告诫他:老于啊,在加拿大当老板非常难,难到什么程度呢,有可能你头一把做完你就破产。
这话被不幸言中,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可以选择的路依然是自己创业。
这回,于桂林夫妇选择的还是开便利店,开一间更大的便利店。
做生意,有亏有赚。交了学费,换回经验,从此走向更大的胜利。所以,开店的朋友常说,刚来的时候找不到工作,现在给我一个工作我也不要。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