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拜见大老虎被城管打死了。然后我们就坐在老虎尸体上讨论起电影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小说改编成电影原本就不容易,作者Veronica Roth是亲自参与编剧的。我看到法国电影网站上很多法国影迷谈到Insurgent也说到电影并没有百分百得忠于原著,比如小说Insurgent里提到很多Dauntless的小伙伴们,他们在3里是重要角色,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在电影里几乎都没提到。电影是以Tris成长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主角只有Tris一个,连Four也只不过是陪衬,而小说并不是只突出Tris一个人的,有很多重要角色。

至于你谈到的悲壮色彩,无论是Divergent里Tris父亲母亲为了保护Tris而牺牲的悲壮,还是Insurgent里Tris单独前往Erudite送死的悲壮,导演和编剧都是淡化来处理的,两部电影都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色彩,突出的主题也是Tris的勇敢与坚毅,Tris和Four的深厚感情,Tris和小伙伴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这些青春岁月里美好的一面。所有青春的残酷都留在了小说和电影3。

Divergent系列在电影配乐方面有一个很强的团队,无论是法国电子乐团M83的加盟,还是英国当红偶像歌手Ellie Goulding的加盟,都使得这两部电影的配乐熠熠生辉。

评论界喜不喜欢这个故事本身根本不重要,为什么,这不是参加戛纳电影节或奥斯卡,需要专业眼光来评定。电影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评论再热烈,如果没有高票房,也算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反之,只要电影受众群体喜欢,票房获得高收入,那么Insurgent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评论对像《暮光之城》、《分歧者》这样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也许不太重要,因为书本身已经有自己的读者群。对于像《星球大战》、《X-Men》这样以前成功之作的续集也不太重要,因为已经有了以前的影迷基础。但对全新创作的新片来说,如Oblivion这样的片子,许多观众就是看评论来决定是否买票进影院的。Oblivion确实是2013年的大片,预算达1.2亿美元。其实这部片子拍得相当不错,但由于评论界反应不佳,最终票房只有2.8亿美元,而且大部分票房来自不看美国媒体的海外市场。这个片子本来是计划拍前传的。这个票房如果是狮门这样的小公司也许就拍了(对比Insurgent的1.1亿预算和2.9亿票房),但对环球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挣的钱还不够CEO塞牙缝的,所以续集就没了下文。

即使对狮门这样的小公司,2.9亿的票房对比1.1亿的预算赚得也不算太多。因为票房发行方要分走一半,再加上税收什么的,这样的七减八减的,到电影公司手里减去投入,利润就没多少了。

许多专业评论家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比如Oblivion,许多评论家都指出了在一些剧情上有和其他电影类似的地方缺乏创新,有的指出剧情在许多地方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比如现实中的直升机的尾桨是为了平衡主旋翼的扭矩用的。可电影里的直升机并没有主旋翼,却仍然有尾桨----特别是飞进太空之后,没有空气那螺旋桨怎么用:ROFLMAO:;还有人说以现在人类的科技,五角大楼通过卫星中继监测地球背面都不成问题,怎么到了2077年,Tet反而一转到地球背面就没法控制另一面了.:p

但问题是普通观众可能不在乎这些。所以就出现了看过的观众评论说:这电影一点也不像评论家写得那么糟糕...

对演员来说,评论界的评价恐怕更重要。K-Stew就是这样,Snow White评论界对她演技反应不佳,在那之后就再没演过高预算的大片。估计她这1000万的收入还包括广告代言等收入。
 
最后编辑: 2015-08-2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不知道为什么有Fan Bingbing。报道底下评论中,许多洋读者都在问 Who is Fan Bingbing? 希望不是她干爹什么的炒作,给20世纪福克斯捐了4000万,然后让片商给她开两千万工资...:X3:
这招估计挺管用的,就算以前她不是排名第四,以后估计也差不多了:D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等我哈,这就打包袱准备上山了:D
好期待好期待啊,我们聊小时代就很过瘾呢
坐等你学成下山,然后一起来讨论。。。
我不上山啦不上山啦:wdb7:刚看了这个,什么跟什么嘛,听中文都好悬背过气去,还英文?没可能听得懂啦:wdb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不知道为什么有Fan Bingbing。报道底下评论中,许多洋读者都在问 Who is Fan Bingbing? 希望不是她干爹什么的炒作,给20世纪福克斯捐了4000万,然后让片商给她开两千万工资...:X3:

這是大陸工資轉成美金,她在大陸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评论对像《暮光之城》、《分歧者》这样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也许不太重要,因为书本身已经有自己的读者群。对于像《星球大战》、《X-Men》这样以前成功之作的续集也不太重要,因为已经有了以前的影迷基础。但对全新创作的新片来说,如Oblivion这样的片子,许多观众就是看评论来决定是否买票进影院的。Oblivion确实是2013年的大片,预算达1.2亿美元。其实这部片子拍得相当不错,但由于评论界反应不佳,最终票房只有2.8亿美元,而且大部分票房来自不看美国媒体的海外市场。这个片子本来是计划拍前传的。这个票房如果是狮门这样的小公司也许就拍了(对比Insurgent的1.1亿预算和2.9亿票房),但对环球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挣的钱还不够CEO塞牙缝的,所以续集就没了下文。

即使对狮门这样的小公司,2.9亿的票房对比1.1亿的预算赚得也不算太多。因为票房发行方要分走一半,再加上税收什么的,这样的七减八减的,到电影公司手里减去投入,利润就没多少了。

许多专业评论家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比如Oblivion,许多评论家都指出了在一些剧情上有和其他电影类似的地方缺乏创新,有的指出剧情在许多地方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比如现实中的直升机的尾桨是为了平衡主旋翼的扭矩用的。可电影里的直升机并没有主旋翼,却仍然有尾桨----特别是飞进太空之后,没有空气那螺旋桨怎么用:ROFLMAO:;还有人说以现在人类的科技,五角大楼通过卫星中继监测地球背面都不成问题,怎么到了2077年,Tet反而一转到地球背面就没法控制另一面了.:p

但问题是普通观众可能不在乎这些。所以就出现了看过的观众评论说:这电影一点也不像评论家写得那么糟糕...

对演员来说,评论界的评价恐怕更重要。K-Stew就是这样,Snow White评论界对她演技反应不佳,在那之后就再没演过高预算的大片。估计她这1000万的收入还包括广告代言等收入。

也许你是对的。类似《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分歧者》的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而且电影产业曾经一度面临奔溃,拯救好莱坞电影的恰恰就是创作小说的作家,他们为电影提供了很棒的素材。所以,现在的电影很多都是根据小说来改编的,创意和新鲜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保障吧。反正不管电影拍得如何,书迷都会去电影院捧场,这样制片商和出版商都是双赢。

看了你写的Oblivion影评,感觉就是和著名烧脑大片Instellar星际穿越很像很像,我去年在上海电影院看了这部科幻大片,印象特别深。星际穿越也是叙述人类坐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前往外太空寻找新资源的故事,2014年同等题材的电影还有Gravity,我没在北美看。也许Oblivion,Interstellar,Gravity都是外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我有空会看一下Oblivion和Gravity哒。
 
最后编辑: 2015-08-2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也许你是对的。类似《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分歧者》的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而且电影产业曾经一度面临奔溃,拯救好莱坞电影的恰恰就是创作小说的作家,他们为电影提供了很棒的素材。所以,现在的电影很多都是根据小说来改编的,创意和新鲜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保障吧。反正不管电影拍得如何,书迷都会去电影院捧场,这样制片商和出版商都是双赢。

看了你写的Oblivion影评,感觉就是和著名烧脑大片Instellar星际穿越很像很像,我去年在上海电影院看了这部科幻大片,印象特别深。星际穿越也是叙述人类坐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前往外太空寻找新资源的故事,2014年同等题材的电影还有Gravity,我没在北美看。也许Oblivion,Interstellar,Gravity都是外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我有空会看一下Oblivion和Gravity哒。

Interstellar我没看过,Gravity我有光盘。其实Gravity并不属于“科幻”题材,导演Cuarón told BBC that he sees the film rather as "a drama of a woman in space". 实际上这部片子,像以前拍的《阿波罗13号》一样,是一部讲述宇航员在太空历险故事的科技题材的影片。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片子能获得10项奥斯卡奖和提名的原因----既然奥斯卡奖向来抵制科幻题材的影片,而且公众也都知道了,必然会影响这个奖的公正性和代表性。所以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部又“科学”,又有太空航天飞机什么的,还是3D的...影片,所以美国电影学会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就手忙脚乱的给这部片子颁奖来显示自己并非对所有“科”字号的电影都有偏见了:D

但作为一部科技题材的影片,Gravity实在是一部烂片。女主角Sandra Bullock大部分时间脑袋都罩在宇航服的面罩里,玻璃的反光让观众都无法看清她的脸部,真闹不清楚美国电影学会的评委怎么看出来她演得是好还是不好就给了她一个奥斯卡提名的:X3:。当然我给他们想出了一个解释---由于影片大部分都是太空失重环境,演员在地面有重力的环境中演那些失重环境下轻飘飘的动作,肯定挺不容易的,所以值得获奖...:ROFLMAO:

但导演让女主角抱着个灭火器,靠灭火器的喷气推进从国际空间站登上中国的“天宫”最后返回地面,整个就是扯淡了,和中国抗日神剧的“裤裆里藏雷”有一拼:p 这种导演居然拿了个Best Director,只能令人无语了。我看IMDb有观众写评论说:“这部影片简直是侮辱人们的IQ....”

部片子预算1亿,票房高达7亿。这种“成功”也反映出了我上面说的,“专业人士”的评价对新片票房还是有很大应影响的。你想啊,“10项奥斯卡奖和提名”,外加媒体都把这部片子冠以“科幻”的名字,科幻迷们当然要买票进影院看看啦---当然看完了也没法到售票处退票了,所以票房就这么上去了:cry:
 
最后编辑: 2015-08-2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自从追捧戛纳电影节之后,我对奥斯卡电影节一直不怎么Care了,Hoho。现在才晓得奥斯卡君不喜科幻片,不过Interstellar还是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所以我还是推荐ReneDad收藏一下这部电影,说不定小孩子喜欢。

我在上海看这部电影之前,星际穿越制片商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影片宣传活动,包括wechat上各种“如何看懂星际穿越”的文章,朋友圈大晒影评,等等。一时间,看一场星际穿越变成了一种品味一种时髦,这是我去年在上海观察到的最有趣的文化现象。

Gravity,我去年在蒙城电影院看到宣传了,却不晓得为何没有给这部影片捧场,看样子这部影片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Gravity和Oblivion两部电影里选,我选择看Oblivion。

既然谈到科幻片,我再推荐一部我超想看但没机会看的Lucy,以前应该有提过哒。等下我贴一下下Trailer,我看了预告片,直觉告诉我,我将会相当得喜欢这部Lucy。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自从追捧戛纳电影节之后,我对奥斯卡电影节一直不怎么Care了,Hoho。现在才晓得奥斯卡君不喜科幻片,不过Interstellar还是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所以我还是推荐ReneDad收藏一下这部电影,说不定小孩子喜欢。

我在上海看这部电影之前,星际穿越制片商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影片宣传活动,包括wechat上各种“如何看懂星际穿越”的文章,朋友圈大晒影评,等等。一时间,看一场星际穿越变成了一种品味一种时髦,这是我去年在上海观察到的最有趣的文化现象。

Gravity,我去年在蒙城电影院看到宣传了,却不晓得为何没有给这部影片捧场,看样子这部影片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Gravity和Oblivion两部电影里选,我选择看Oblivion。

既然谈到科幻片,我再推荐一部我超想看但没机会看的Lucy,以前应该有提过哒。等下我贴一下下Trailer,我看了预告片,直觉告诉我,我将会相当得喜欢这部Lucy。

周四我去沃尔玛,正好看到货架上有Interstellar,标价14刀,我就买了。结果售货员一扫,9刀:D我觉得好奇怪,在家园网经常看到网友说超市标的低收得高,我怎么总赶上标得高收得低呢?

不过看了之后,有些失望,感觉名不副实。看来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部片子的宣传人员:ROFLMAO:

比较Oblivion, Gravity 和 Interstellar这三部片子,还是挺有趣的:

从影片的类型上看,Oblivion是典型的科幻片;Gravity其实是反应宇航员在太空历险的故事片;而Interstellar则着重突出剧情中的哲理意义;

在剧情构思上,Oblivion和Interstellar都富于悬念,Interstellar的悬念更多一些,观众直到最后才明白开头是怎么回事;Gravity则平铺直叙,观众看了开头就能把结尾猜个大概;

Gravity和Interstellar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表述比较复杂,在全剧中占的比例很大;Oblivion则比较简洁,许多批评家批评Oblivion的人物深度不足。

Oblivion的视觉效果一流,影片画面内容丰富,各种大场面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视觉盛宴。Gravity大部分场景是在地球轨道上,虽然有3D助阵画面也很有视觉冲击力,但因为老是那个从太空望地球的画面,未免令人觉得单调。Interstellar视觉效果做的一般。Interstellar导演Nolan是
这么理解3D的:

"I find stereoscopic imaging too small scale and intimate in its effect. 3-D is a misnomer. Films are 3-D. The whole point of photography is that it’s three-dimensional. The thing with stereoscopic imaging is it gives each audience member an individual perspective. It’s well suited to video games and other immersive technologies, but if you’re looking for an audience experience, stereoscopic is hard to embrace. I prefer the big canvas, looking up at an enormous screen and at an image that feels larger than life. When you treat that stereoscopically, and we’ve tried a lot of tests, you shrink the size so the image becomes a much smaller window in front of you. So the effect of i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mage to the audience, has to be very carefully considered. And I feel that in the initial wave to embrace it, that wasn’t considered in the slightest.”

听他这话就知道这小子的眼睛肯定像兔子一样是2D平面的老保守。人们怎么指望他创造出什么视觉效果?

音乐,M83为Oblivion做的配音非常强大,和影片的视觉效果配合震撼人心;Gravity和Interstellar的音乐非常平淡,我看完了都没什么印象;

Oblivion的节奏较快;Gravity总的来说节奏也很紧凑,只是个别地方如女主角到达国际空间站外面时的氧气只剩1%了还不赶紧进去,还唠里唠叨的和男主角聊天的的镜头真让人受不了....Interstellar的剧情非常拖沓,观众在影院两个小时,至少一半时间是看玉米地、沙尘暴,以及各种人物在争论、吵架、开会、发呆、哭泣、睡觉、装睡....

总之,我更喜欢Oblivion。这个片子的导演知道自己在拍科幻片,他就全心全意去拍科幻片。Gravity和Interstellar的导演,属于那种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类型----既想挣科幻大片的片酬,又想表现自己的作品是“高雅艺术”,结果作品成了两头都不是的“四不像”....:p:X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楼上写的三部影片的比较蛮不错。
Interstellar, 在Imax电影院看和在家看,是两种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为何ReneDad失望的缘故,我是看到Nolan那段英文描述突然意识到的,Nolan重视的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以及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身临其境。我们在上海看的时候,两个钟头就完全仿佛和电影里的人物一样遨游在太空,和主人公一起坐着飞船,穿越超美的黑洞和虫洞,最后在多维空间里看着另外一个空间里的自己通过书架给小女孩墨菲提示STAY。巨幕电影带给我们的效果,也就是Nolan自己说的audience experience,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是在淮海路的电影院看的电影,电影散场,我坐计程车回家的路上,仿佛自己刚刚从太空回到地球,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Oblivion,我看了德文版,不是说我懂德文,YouTube上只有这个版本,还没来得及去HMV买光盘。影片一开始的音乐就令人印象深刻,然后贯穿整部电影始终,再配合令人震撼的唯美画面,视觉听觉效果不是一般的赞。电影音乐,是Oblivion的第一大亮点。第二个亮点,我认为是整部影片传达出的情感很细腻,充满温情。电影名为Oblivion,我理解为双重含义,一是影片主线,人类想离开地球移居到外太空,但人类真的能忘记赖以生存的地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男主那么留恋那个小木屋,那么Enjoy在草地上晒太阳,最后Julia和小女孩也在小木屋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无法忘记地球的。Oblivion的第二层含义,虽然Jack的记忆被抹去(呃,这不是Divergent里的镜头吗,打一针,切换情境模拟),但Jack对Julia的感觉却无法抹去,Julia是Jack这辈子难以忘记的女子。

Oblivion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我后悔去年没去电影院看,只能买好正版光碟在家庭影院看了。Interstellar和Oblivion里,都提到了睡眠仓啊,空间站啊,这是这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看了其中一部,另外一部也就能看得懂,融会贯通哒。
 
最后编辑: 2015-08-3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楼上写的三部影片的比较蛮不错。
Interstellar, 在Imax电影院看和在家看,是两种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为何ReneDad失望的缘故,我是看到Nolan那段英文描述突然意识到的,Nolan重视的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以及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身临其境。我们在上海看的时候,两个钟头就完全仿佛和电影里的人物一样遨游在太空,和主人公一起坐着飞船,穿越超美的黑洞和虫洞,最后在多维空间里看着另外一个空间里的自己通过书架给小女孩墨菲提示STAY。巨幕电影带给我们的效果,也就是Nolan自己说的audience experience,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是在淮海路的电影院看的电影,电影散场,我坐计程车回家的路上,仿佛自己刚刚从太空回到地球,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Oblivion,我看了德文版,不是说我懂德文,YouTube上只有这个版本,还没来得及去HMV买光盘。影片一开始的音乐就令人印象深刻,然后贯穿整部电影始终,再配合令人震撼的唯美画面,视觉听觉效果不是一般的赞。电影音乐,是Oblivion的第一大亮点。第二个亮点,我认为是整部影片传达出的情感很细腻,充满温情。电影名为Oblivion,我理解为双重含义,一是影片主线,人类想离开地球移居到外太空,但人类真的能忘记赖以生存的地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男主那么留恋那个小木屋,那么Enjoy在草地上晒太阳,最后Julia和小女孩也在小木屋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无法忘记地球的。Oblivion的第二层含义,虽然Jack的记忆被抹去(呃,这不是Divergent里的镜头吗,打一针,切换情境模拟),但Jack对Julia的感觉却无法抹去,Julia是Jack这辈子难以忘记的女子。

Oblivion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我后悔去年没去电影院看,只能买好正版光碟在家庭影院看了。Interstellar和Oblivion里,都提到了睡眠仓啊,空间站啊,这是这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看了其中一部,另外一部也就能看得懂,融会贯通哒。

imax的效果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神奇。如果你多买几张光盘看看specila feature里那些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内容,就会知道每部电影都是在家庭影院甚至电视大小的屏幕上被导演剪辑出来的。没有一个电影公司会为导演们建一座Imax影院。实际上你只要坐得距离银幕足够近,让银幕充满你的视野,视觉效果和坐在电影院里距离银幕几十米是一样的。电影院用Imax银幕,是因为他们没法让数百观众都坐到距离银幕几米的地方来获得Imax的视觉效果...

图:《饥饿游戏》导演Gary Ross在剪辑电影。再大屏幕的电影,也都是在剪辑室的小屋子里定稿完成的。


Interstellar和Oblivion,在剧情上有近似的地方。两个片子开始都故布疑阵,给了观众许多悬念,而在结尾来个剧情大反转;两个片子都有两个共同的主线,一个是爱的故事,只不过后者是爱情而前者是父女之爱;一个是英雄的故事,描写一个英雄牺牲自己去拯救世界。

Interstellar和Oblivion一样,其实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但影片的问题是,导演浪费了大量时间去描述与这两个主线无关或可有可无的东西:影片开始玉米地、沙尘暴、捕获无人机、看球赛、找到NASA基地后那些多余的对话(男主角和机器人对话就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什么不让博士直接出来呢?)等等总共用了半个多钟头。然后好不容易发射上天了,在飞船上按电钮什么的又浪费了许多时间。而这些多余的,冲淡了影片中本来应该最感人的部分,也就是我说的两个主线。就好比你去饭馆请名厨做了一锅好汤,然后你往里加了一杯水,结果味道就变了成了比较平庸的东西了。

我们小时候学作文时都知道,好文章要有一个strong的开头和结尾。下面是Oblivion和Interstellar的ending片段,基本反应了两位导演的风格。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Oblivion这种风格---简洁、明快、strong、震撼人心。Interstellar的比较拖拉,虽然从题材上,父女重逢,特别是由于太空旅行导致出现了父亲给女儿送终的情节足以催人泪下,可导演Nolan设计的画面真让人哭不出来----你说他弄一大屋子人干什么?我知道Murphy已经是个儿孙满堂的老太太,可为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导演难道就不能暂时请这些孝子贤孙们出去一会儿?:D

可惜你没看过《异形2》。在这部影片的开头,也有女主角Ripley在太空漂流60年后被救回。出事前她许诺10岁的女儿要回来给她过生日,而她返回时女儿已经成了老太太去世了。导演James Cameron只给女主角Sigourney Weaver安排了一个人在屋里,当Ripley抚摸着已经是一个掉了牙的老太太的女儿的遗照时,虽然画面只有几秒钟,但感人至深。Sigourney Weaver在这个片子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可见奥斯卡奖也不是完全不考虑科幻片(特别是《异形》多少有点恐怖片的味道)。这个片段与Interstellar的结尾很类似。导演功力不同,造成的效果就不一样。

Oblivion的ending,简洁、明快、震撼、感人

Interstellar的ending,比较拖泥带水,有点糟蹋了好的题材
 

附件

  • The Hunger Games_Editing.jpg
    The Hunger Games_Editing.jpg
    68.2 KB · 查看: 29
最后编辑: 2015-09-01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Interstellar,我们上Marketing的课时讨论过,法国Prof都说深奥难懂,后来我的魁北克同学发言说,蒙特利尔有一家电影院,20刀买一张电影票,可以无限次看,法国Prof说,问题是这部电影很多观众看N遍也看不懂啊,我当场就笑S了。。。这部星际穿越,有点像Discovery的科普纪录片,涉及很多天文学知识,黑洞,虫洞,多维空间,墨菲定律,etc, 而且,这部电影编剧成员中有真正的科学家,黑洞的唯美画面是根据科学家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可以说,黑洞的电影镜头是Interstellar的亮点之一,在五层楼高的Imax电影院里看这个画面,绝对震撼。
ReneDad反复强调两个钟头的电影情节太拖沓,我倒觉得还好,我看惯了欧洲电影尤其是法国电影慢节奏的文艺范儿,看星际穿越这样大部分科幻小部分文艺范儿外加情感路线的电影时可以安然自若。ReneDad喜欢好莱坞简单粗暴,噢,不,简洁明快震撼的风格:ROFLMAO::X3:,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男生。我们女生看看高逼格的星际穿越,如果一味的听着电影里听也听不懂的神马虫洞神马多维空间的专业台词,那是相当枯燥的,反而Nolan拍的大片玉米地,沙尘暴,学校的画面都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让这部科幻影片不那么高冷,减少电影和女性观众的距离感。忘了说,Wechat上告诫广大女生,看这部星际穿越时务必带上一位理科男,为什么呢,就是方便在看不懂剧情的时候做现场讲解啊,lol

导演Nolan以及科学家谈电影画面里的黑洞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最后编辑: 2015-09-01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