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真正走到尽头的时候

突然一个人生活,孩子也要毕业去上学了,自己的这两个月真是感觉孤单寂寞。
谁传授一下经验,怎样渡过这段日子才会重新开始?
过的精彩的姐妹,你们是怎么生活的?诚实地说,再希望自己以后有个伴,但看这么多单身的就知道可能性很小,以后是否多交投机的单身女性朋友,哪里有些活动?你们是怎么变得开心的?

这个属于空巢期苦恼, 网上这方面文章不少, 搜一搜, 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突然一个人生活,孩子也要毕业去上学了,自己的这两个月真是感觉孤单寂寞。
谁传授一下经验,怎样渡过这段日子才会重新开始?
过的精彩的姐妹,你们是怎么生活的?诚实地说,再希望自己以后有个伴,但看这么多单身的就知道可能性很小,以后是否多交投机的单身女性朋友,哪里有些活动?你们是怎么变得开心的?
都是秀恩爱秀幸福的人啊!

真正我这种马上要离婚的中年妇女听到的看到的基本都是:做好心理准备,下半辈子自己过吧,基本别存幻想找到幸福;别说幸福啦,就是找个凑合的伴都难。


再婚没那么难,别听他人吓你!

我说的第一个朋友半年就再婚的也40几了,

长得丑丑的,小小的眼睛,还胖,但人挺朴实!


第二个前夫很快结婚的那位朋友也是,

她现在也和一位国内离异男士正处着呢,

男的自己开个小公司,本是急性子,脾气没那么好,

但一物降一物,我朋友如生气了,他连觉都睡不着!

朋友到哪去,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打,怕朋友出事,

对朋友很好,很关心她,把朋友当孩子似的照顾她!


别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

或许你的好姻缘就在不远处等你呢,真的!

你看,我的两个朋友很快就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吗!


自己多参加些与人交流,能认识些人的活动,

再为自己制定个目标或计划,学习或从事点什么,

把生活安排得充实点,让自己忙碌起来就不会寂寞了!
 
再婚没那么难,别听他人吓你!

我说的第一个朋友半年就再婚的也40几了,

长得丑丑的,小小的眼睛,还胖,但人挺朴实!


第二个前夫很快结婚的那位朋友也是,

她现在也和一位国内离异男士正处着呢,

男的自己开个小公司,本是急性子,脾气没那么好,

但一物降一物,我朋友如生气了,他连觉都睡不着!

朋友到哪去,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地打,怕朋友出事,

对朋友很好,很关心她,把朋友当孩子似的照顾她!


别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

或许你的好姻缘就在不远处等你呢,真的!

你看,我的两个朋友很快就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吗!


自己多参加些与人交流,能认识些人的活动,

再为自己制定个目标或计划,学习或从事点什么,

把生活安排得充实点,让自己忙碌起来就不会寂寞了!

发表一点跟你不同的看法,供她参考。

我个人认为,如果离婚了,一般以不再考虑再婚为最佳。

如果一定要考虑,建议离婚十年以上,或者小孩全部上大学以上,这样可以基本保证较稳妥。

这是根据我的观察和阅读和思考得出的结论。

你说的两个朋友,那个孩子逼着签字的,再婚了可能问题不大。原因一则孩子显然已经比较大了,二则在死亡婚姻里呆了有可能十年以上了,可以等同于离婚十年。

第二个,那男人再婚了。这个,极端不看好这男人的二婚。等着你报告该男二次离婚的消息。即使不离,估计过得也生不如死。

第二个女友,就是现在有人性子急又在乎她的这个,建议:马上断了,要是结婚,有她后悔的。性子急可不是能改的东西。婚前和初婚在乎都不能太说明问题。如果可能,建议该女友先独居十年以上。

至于理由,非常难以说清。这么说吧:会跟有问题男人走进婚姻的女人,一般说一定性格和心理也有问题。如果自己没有真正调整好和成熟,不论男女,再婚所有的问题都还在,而且由于再婚各方面关系更复杂,问题和困境会更加严重些。
 
最后编辑: 2014-09-04
突然一个人生活,孩子也要毕业去上学了,自己的这两个月真是感觉孤单寂寞。
谁传授一下经验,怎样渡过这段日子才会重新开始?
过的精彩的姐妹,你们是怎么生活的?诚实地说,再希望自己以后有个伴,但看这么多单身的就知道可能性很小,以后是否多交投机的单身女性朋友,哪里有些活动?你们是怎么变得开心的?

孩子是上大学吗?那真是好,至少再婚的条件还是有的。

我觉得不要着急重新开始,先把日子过充实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开心要依赖于男人,那除了找到一个完美男人,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吧。

所以,确定自己不需要依赖男人也能很开心充实,我觉得这是开心充实的前提。

怎样让别人因为自己而能更开心,如果总这样想,婚姻可能就会好点,不论初婚、再婚。
 
孩子是上大学吗?那真是好,至少再婚的条件还是有的。

我觉得不要着急重新开始,先把日子过充实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开心要依赖于男人,那除了找到一个完美男人,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吧。

所以,确定自己不需要依赖男人也能很开心充实,我觉得这是开心充实的前提。

怎样让别人因为自己而能更开心,如果总这样想,婚姻可能就会好点,不论初婚、再婚。

二婚的话, 找个各方面合得来的朋友式的老伴儿比较合适, 不一定要多爱, 但是要和谐。如果这么大年纪还要象年轻情侣一样去改造谁适应谁实在太勉强, 除非遇到一个天性就跟自己和谐的, 不然别结婚了。
 
转一篇文章给愿意看的朋友看,如果我就来看看和楼主愿意认真看看,我觉得应该能开心点。

问佛陀情为何物

来源:http://www.fodizi.net/qt/qita/11670.html

索达吉堪布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的爱情应该说比较执著。我去过不少学校,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如此重视呢?原因有许多,最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各位都清楚,在如今这个时代,网络、电影、电视所播放的内容中,许多都和爱情密切相关,在这些渲染的影响下,许多人就对爱情特别耽著。

在此,我希望大家用智慧观察:人们经常赞美、追求的所谓爱情,真的有那么美好,让人如此沉迷吗?你们都是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希望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很可能遇到这方面的痛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执著爱情。拿藏地来讲,许多在家人虽然对感情比较执著,但并不像西方人和汉族人那样,把不少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感情上。按藏地的传统,人们不认为爱情是人生的支柱;在古代的汉地,也没有将爱情视为人生的全部,德行、才华、艺术才是人们最青睐的。

二、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对感情并不排斥,佛教是包容感情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佛教是绝情的,一旦走上出家之路,就要抛弃家人和一切,这种行为太残忍了!许多人都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出家人的“无情”。但实际上,佛教并不是这样。说实在的,佛教所谓的绝情,只是细致、到位地描述了世间人执著的感情;佛教所谓的出家,也不是把所有感情都抛之脑后。只不过许多人本身不了解佛教,再加上当前个别影视媒体刻意丑化,没有将佛法的本义展现在世人面前,才导致了人们对佛教的误解。

大家应该明白,世人拼命追求的爱情,它的“保质期”并不长,一旦过期以后,就没有新鲜感了。对于这种虚幻不实的感情,佛教有许多精辟的描述,如:一切爱欲都是无常的、痛苦的,它是众生非理执著引起的……如果你们有机会深入学习佛法,就会对这些道理有所领悟。

佛陀的传记中记载,2500多年以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选择了出家生活。当然,出家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亲人,佛陀暂时辞亲割爱,是觉悟人生的一种途径。除了佛陀,历史上还有许多出家人,从表面上看,这些人远离了家庭和亲人,但这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对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大爱。

其实,不只是佛教徒才远离感情。现在社会上有些成功的企业家、领导、明星,也都选择独身,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不结婚呢?就是想一心一意搞事业,若是有了家庭的束缚,做很多事就没有自由了。

索达吉堪布:问佛陀情为何物

我在这里不是宣扬佛教,只是希望各位正面了解佛教。只要是真理,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不可能因某些人的误解就被舍弃。因此,对于佛教的看破感情,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世间人的定义中,“情”就是同生同死、互相缠缚,正如一首歌中所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然而,如果问佛陀“情”是什么,答案就不同了。

首先,在世俗层面,佛陀也承认感情。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善生经》、《法句经》中,对于在家人的正常感情生活,佛陀有许多相关的教言。所以,并不是学佛就要出家,也不是学佛都要断绝感情。

随后,佛陀又会讲,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著。当自己执著一个人时,暂时有一些快乐,不过,这种执著终会带来痛苦。

有些人可能不这样想,他们觉得爱情是美好的,怎么会带来痛苦呢?如果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有这种想法当然很正常;但若是有过感情经历的过来人,对个中的酸甜苦辣,应该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曾经,一个没结婚的人和一个已结婚的人谈论爱情,没结婚的人极力赞美爱情,他说:“爱情是多情的海洋,是迷人的画卷,是动听的歌曲。古希腊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个少女。由于这个‘少女’太美了,国王深深地爱上了她,天天在‘少女’面前祈求,并且拥抱她、亲吻她。后来,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真情打动,将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跟皮格马利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听了这番话,已结婚的人摇摇头:“年轻人,爱情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听我讲一个故事吧。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瑱,他妹妹是鄱阳王的王妃,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后来,鄱阳王因故被齐明帝所杀。因为思念亡夫,鄱阳王妃终日不吃不喝,最后奄奄一息。为了救妹妹,刘瑱请人画了一幅画,在画中,鄱阳王跟一个宠妾在一起恩爱地照镜子。看到这幅画,鄱阳王妃醋意大发,咒骂道:‘他真应该早点死。’她对亡夫的爱意当下消失,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在后一则故事中,女主人公原来热气腾腾的爱,一瞬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爱恨无常”。大家要懂得这个规律,否则,不管你学了多少知识,在遇到感情方面的问题时,还是很难面对。

佛教中有部论典叫《四百论》,其中就讲过:“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无常的法一定会坏灭,有坏灭的则非真正的安乐,所以,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两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一方慢慢变心了,这种无常就会给对方带来痛苦。

所以,佛陀曾提醒阿难:“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意思是,千万不要信赖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根本不可信;千万不要贪执美色,否则就会带来无穷祸患。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因而,在生活中经常饱尝这方面的痛苦。

三、以智慧照破情执

当然,佛教并不是强迫你绝情绝爱,而是通过理论分析,让你放弃非理的执著。比如,有些人往往觉得异性的身体很美丽,其实,这种好感是未经详细观察的错觉。如果用智慧去分析,就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只是一堆肉而已。从头到脚慢慢剖析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执著、贪爱、想念的,居然是这些东西!这样的身体不要说死后没有价值,活着时也根本不值得贪恋!”

佛经中也讲过这样一个公案:摩邓女爱上了佛的弟子阿难,她想尽办法让阿难还俗。佛问摩邓女:“你到底喜欢阿难哪里?”摩邓女说:“我爱他的眼睛,爱他的鼻子,爱他的嘴巴,爱他的耳朵,爱他的声音,爱他走路的姿势。”佛便一一给她剖析:“阿难的眼睛中有泪,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耳中有耳屎,身体中有屎尿……”摩邓女算是利根,听了佛的分析,爱念当下就息灭了。

其实,爱情完全是一种分别执著,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现在的社会对爱情过于推崇,许多影视节目里,爱情成了人生的唯一。由于从小受这种影响,许多年轻人长大以后,根本没有辨别能力,这是相当遗憾的!其实,爱情只是一种弱不禁风的易碎品,就像一个美丽的水泡,稍微一碰就会破灭。当这种水泡破灭时,有些人为此大失所望,有些人甚至绝望自杀,这实在是不智之举。

我本人来自藏地,藏地的传统跟汉地差别很大,藏族人对爱情虽然也有执著,但不会把它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不会用各种语言过分地赞美它。而在汉地,人们对爱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本来爱情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因为被许多虚构的浪漫情节包装了,导致许多人疯狂地歌颂它,直至这层包装被撕开后,他们才痛苦地发现,原来爱情不过如此。

《正法念处经》也说过:“若人贪著欲,众苦常现前。”所以,过于执著爱情,痛苦就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只有获得了无求的境界,才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贪求,一旦失去了爱情,也不会有那么锥心的痛苦。

在修行人眼里,无求才是最大的快乐。以前有一个富人,他非常有钱,可始终得不到快乐。他到处打听怎样才能快乐,一个人告诉他:“得到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衬衣,你就会获得快乐。”于是他四处寻找,后来听说某个深山里有个老修行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富人就找到了老修行人,问:“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老修行人悠然地回答:“应该是吧,我从来没有什么痛苦。”于是富人恳求:“你可不可以把衬衣送给我?”老修行人哈哈大笑:“我根本没有衬衣啊。”这个时候,富人才明白过来:无求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个道理,或许有人不太理解:“拥有才会快乐,一无所有的话,怎会有快乐可言呢?”但事实往往正好相反:没有的时候,你觉得拥有它会快乐;一旦拥有以后,就不一定快乐了。比如,没钱的时候,你认为有了钱会快乐,但当你有了钱,才知道就这么回事;没有家的时候,你觉得有一个家会快乐,但当你有了家,才知道它是争吵的来源;没地位的时候,你觉得有地位会快乐,但当你有了地位,才发现自己照样不开心。

不过尽管如此,人们的贪欲仍永无止境。如果一个人是副局长,他可能会想:“我是局长多好啊。”当上局长后,又成天琢磨:“我是副市长就好了。”等当上了副市长,又开始盘算:“如果我是市长,那该多棒。”……就这样一直追追追,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痛苦。

因此,大家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后我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钱财,就能带来一切快乐,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作为年轻人,你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拥有正确的信仰,既要有外在的财富,也要有心灵的财富,这样的人生才比较精彩。

总之,对于爱情,佛教中有深刻的揭示。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前世、今生种种因缘形成的,在爱情当中,有些人是来讨债的,有些人是来还债的。比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有独钟,一见面就生起爱慕心,按照佛教的解释,这并非是一种偶然,很可能源于前世的宿债。

当然,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爱情的这种复杂性。因为它只看到今生的现象,对前生后世的领域,则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一概排斥佛教的观点,那在面对感情的困惑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

尤其如今很多人的爱是一种占有,有许多实用主义的成分——对方能让自己快乐,就跟他朝朝暮暮在一起;如果他给自己带来痛苦,则恨不得灭之而后快。这种爱,实际上就是痛苦之因。

前不久,某大学发生了这样一幕惨剧:一对恋人在考研之前,女生对男生说:“如果我们都考上了,我们的关系就保持下去。如果你考上了,我没考上,爱情也可以继续。但若我考上了,你没考上,那就分手。”也许是命运的作弄吧,最终女生考上了研究生,而男生没有考上。于是女生提出“拜拜”,男生特别伤心,因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冲到女生寝室,先将那个女生掐死,然后自己跳楼自杀了……

与这种自私自利的爱相比,佛教的爱是对一切众生平等关爱,并且没有任何条件。乍听这种说法,有些人也许会想:“不可能吧,太玄了!”其实一点都不玄,这种理念有甚深的含义,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爱”,就有了世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经常在想:人类有各种科学发明,这不一定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培养慈悲心,通达心的奥秘。这方面的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就有细致的宣说,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道理,不要盲目追求钱财,更不要像有些人那样,眼里除了钱,什么道德都没有。

四、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智慧

综上所述,若有人问佛陀:“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陀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陀会说:对感情不要太执著了,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些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我经常跟许多大学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劝勉大家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智慧。这种智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即使你读破万卷书,也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利益。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有些大学生挺可怜,他们学问确实不错,但从来没有学过佛法,不懂得佛教的道理,所以始终搞不明白一些关键问题,遇到小小的挫折就痛不欲生,给自他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实,且不谈佛教的成佛果、度众生等高深境界,仅就现实生活来讲,若能懂得一些佛理,比如“万法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逐渐衰老”,内心的价值观也会有所改变,这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大帮助。

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能遇到真理非常难得。一旦遇到了,就千万不能忽视,否则,将来定会后悔莫及。许多人年轻时,一直为了感情、财富而忙碌,从来没有寻求真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开始考虑:“人死后,生命会不会延续?如果会,下辈子我变成什么样子?”但这时考虑这些,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要明白,人死以后,并不像灰飞烟灭一样,什么都消失了,这辈子的身体虽然没了,但灵魂还会延续下去。这一辈子你做人,下一辈子的话,也许做人,也许做其他众生。但不管成为什么,你的生命都会继续存在,而且今生造了什么善恶业,来世必定会成熟相应的苦乐果报。

关于来世是否存在,现在许多人在这方面都是“文盲”,他们既举不出不存在的理由,也不知道来世如何存在,更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在世间学说中,这些道理基本上没有提及,而在佛教里面,对此就宣说得非常清楚。

总之,在胜义层面,佛教认为一切不存在,包括感情也不例外;而在世俗层面,承认感情的存在,不反对正常的感情生活。不过,佛教会提醒人们:感情是无常的,也是痛苦之因,对此不要过于沉迷,不然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痛苦。

其实,除了佛陀以外,孔子、庄子等古圣哲也有一些对感情的认识。如果你传统文化学得比较好,对感情也不会那么执著。

比如,庄子身上发生过一个故事:一天庄子出门,看到一座新坟,一女子手执扇子,对着那座坟连扇不已。庄子问她为何这样做。女人说:“坟中埋的是我丈夫,他死时有遗言,如果我要改嫁,必须等坟土干了才行。我现在急着改嫁,所以用扇子扇坟,让坟土尽快干。”
听到这番话,庄子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庄妻听后,先是数落那妇人没良心,然后发誓说,如果庄子死了,自己绝不会这么无情。

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天,庄子突然得急病死了。尸体入棺后,庄妻一身素缟,每天哭哭啼啼地为庄子守丧。几天以后,有个英俊少年来到庄子家,自称是楚国的王孙,想来拜庄子为师。得知庄子刚辞世,那个少年很伤心,表示要为庄子守丧百日。

因为王孙相貌英俊,在守丧期间,庄妻对他生起了爱意,便托人向他求婚。王孙同意了,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庄子是我老师,我千里迢迢到这里,如果连一面都没见,就太遗憾了。希望你能打开棺材,让我见庄子一面。”按当时习俗,这对死者是非常不敬的。但为了尽快成亲,庄妻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一劈开棺材,庄子竟然坐了起来,这时候,王孙也忽然不见了。庄妻这才明白:原来,王孙就是庄子的幻化。她羞愧难当,不久就上吊死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世间的恩爱十分无常。不过,有些人明明懂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接受。但有时候也比较讽刺,人越是不愿面对的事情,越有可能会遇到。

现在的教育中,基本没有讲过如何正确对待感情。在学校里面,老师经常赞叹爱情的伟大,从来不提醒大家感情不顺该怎么办;在学校外面,歌星整天唱恩恩爱爱的情歌,影视上也尽是你侬我侬的镜头。但这样的教育和宣传,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利、是弊?大家也应该思考一下。

五、结 语

《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来到这个世界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有些人不要以为:“没有某个人,我就活不下去了。”尽管你追求爱情也无可厚非,但行为上应当发乎情、止乎礼,如此对自他才有利无害。

今天,我只是稍微提醒一下各位,希望大家对爱情要有理性的认识。其实,在佛教中,这方面的智慧教言有很多。比如大乘论典《入菩萨行论》中,关于如何调伏自己的心,就有非常好的宣说,是现代人不得不学的一本好书。

一直以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了解佛教,尤其是学一下放下自我的利他窍诀、化解执著的空性智慧。而这部《入菩萨行论》中,正好完整涵盖了这两者的内容。如果你有时间学习,必定会找到人生的方向。否则,心里全是自私和执著的念头,不一定就活得快乐!

《入菩萨行论》: http://www.fodizi.net/fojing/other/13956.html
 
最后编辑: 2015-05-12
佛教教人无欲无求, 可是人一旦什么欲求都没了, 也就失去活着的意义与动力了。达到一种行尸走肉的解脱状态苟活着, 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些感情看似多余, 实则丰富了你的人生,部分地支撑着你的精神世界, 多少让你的人生多了些况味。只要不妨碍到现实的生活, 应该还算是有益的感情。
 
老太太比老头子长寿。据说,这里老人院里,70、80的老太太特别多,送走了老头,住进了老人院。
同龄幸运留下来的老头子特别稀缺。老太太一辈子乐呵呵地照顾人,习惯了。没人照顾难受的不行。就几个老太抢着照顾一个老头。。。。别提他们多幸福了。

这么说吧。50以上婚姻里的女人,普遍有子女撑腰,稳定幸福,说一不二。50以上单着的,自得其乐最好。否则容易吃力不捞好。

既然想搭伴过日子,互相照应,咱提个大胆出格的建议:说得来的两老太太或者几个老太太,一起搭伴过呗。单向照顾那些老头干啥,撑着了?
(*^__^*)不代表本人选择哈,仅供参考。拍砖的不要。
 
发表一点跟你不同的看法,供她参考。

我个人认为,如果离婚了,一般以不再考虑再婚为最佳。

如果一定要考虑,建议离婚十年以上,或者小孩全部上大学以上,这样可以基本保证较稳妥。

这是根据我的观察和阅读和思考得出的结论。

你说的两个朋友,那个孩子逼着签字的,再婚了可能问题不大。原因一则孩子显然已经比较大了,二则在死亡婚姻里呆了有可能十年以上了,可以等同于离婚十年。

第二个,那男人再婚了。这个,极端不看好这男人的二婚。等着你报告该男二次离婚的消息。即使不离,估计过得也生死不如。

第二个女友,就是现在有人性子急又在乎她的这个,建议:马上断了,要是结婚,有她后悔的。性子急可不是能改的东西。婚前和初婚在乎都不能太说明问题。如果可能,建议该女友先独居十年以上。

至于理由,非常难以说清。这么说吧:会跟有问题男人走进婚姻的女人,一般说一定性格和心理也有问题。如果自己没有真正调整好和成熟,不论男女,再婚所有的问题都还在,而且由于再婚各方面关系更复杂,问题和困境会更加严重些。


人生有几个十年呢,没必要那么谨慎!


人和人是讲究缘分的,而且这个年龄的人,成熟了还是有一定识人能力的!

另一个朋友所处的那位男友,只是性子急点,

人很有责任感,还能干,也很大度,心地善良,

对女人很照顾,挺有男人样的,也重情,人不错,我见过的!

朋友什么事都与我商量,如果他人不好,我都不会让朋友去处的!

这个男人我了解的多些,朋友如与他结婚,以后应该挺幸福的!
 
佛教教人无欲无求, 可是人一旦什么欲求都没了, 也就失去活着的意义与动力了。达到一种行尸走肉的解脱状态苟活着, 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些感情看似多余, 实则丰富了你的人生,部分地支撑着你的精神世界, 多少让你的人生多了些况味。

你试想想是不是我们人类所有的痛苦和恶都来源于我们有这个身体?老子也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我们人间,佛教叫欲界天,就是有食色二欲。孔子也说:食、色,性也。

佛教的世间法教人们怎样减少和破除烦恼。

但佛教的出世间法教人们彻底放弃对身体的执着,就是我执,也就是食色的执着。大体包括财色名食睡。

当我们放弃这种对身体的执着,放弃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从而戒除贪、嗔、痴、慢、疑、邪见,因戒得定,因定生慧,最后我们就能脱离轮回。

因为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情执,也是对有一个身体的执着,也就是我执。

以上理论立足于灵魂不灭和轮回。
 
最后编辑: 2015-05-12
老太太比老头子长寿。据说,这里老人院里,70、80的老太太特别多,送走了老头,住进了老人院。
同龄幸运留下来的老头子特别稀缺。老太太一辈子乐呵呵地照顾人,习惯了。没人照顾难受的不行。就几个老太抢着照顾一个老头。。。。别提他们多幸福了。

这么说吧。50以上婚姻里的女人,普遍有子女撑腰,稳定幸福,说一不二。50以上单着的,自得其乐最好。否则容易吃力不捞好。

既然想搭伴过日子,互相照应,咱提个大胆出格的建议:说得来的两老太太或者几个老太太,一起搭伴过呗。单向照顾那些老头干啥,撑着了?
(*^__^*)不代表本人选择哈,仅供参考。拍砖的不要。

:wdb6::wdb37:

不到五十的,再坚持坚持就50了,仍然建议按雪熊的意见办。
 
你试想想是不是我们人类所有的痛苦和恶都来源于我们有这个身体?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我们人间佛教叫欲界天,就是有食色二欲。孔子也说:食、色,性也。

佛教的世间法教人们怎样减少和破除烦恼。

但佛教的出世间法教人们彻底放弃对身体的执着,就是我执,也就是食色的执着。大体包括财色名食睡。

当我们放弃了这种对身体的执着,就会放弃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然后戒除贪、嗔、痴、慢、疑、邪见,最后我们就能脱离轮回。

因为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情执,就是对有一个身体的执着。

以上理论立足于灵魂不灭和轮回。

问题是没有轮回。 回去重写吧。
 
人生有几个十年呢,没必要那么谨慎!


人和人是讲究缘分的,而且这个年龄的人,成熟了还是有一定识人能力的!

另一个朋友所处的那位男友,只是性子急点,

人很有责任感,还能干,也很大度,心地善良,

对女人很照顾,挺有男人样的,也重情,人不错,我见过的!

朋友什么事都与我商量,如果他人不好,我都不会让朋友去处的!

这个男人我了解的多些,朋友如与他结婚,以后应该挺幸福的!

好吧,你的朋友你明白,你的朋友你作主。我们确实不了解具体情况,只是凭空谈谈看法。
 
最后编辑: 2014-09-05
二婚的话, 找个各方面合得来的朋友式的老伴儿比较合适, 不一定要多爱, 但是要和谐。如果这么大年纪还要象年轻情侣一样去改造谁适应谁实在太勉强, 除非遇到一个天性就跟自己和谐的, 不然别结婚了。


这个年龄的人性格早已定型,

谁都改变不了谁!

所以永远不要去想着改变对方!
 
你试想想是不是我们人类所有的痛苦和恶都来源于我们有这个身体?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我们人间佛教叫欲界天,就是有食色二欲。孔子也说:食、色,性也。

佛教的世间法教人们怎样减少和破除烦恼。

但佛教的出世间法教人们彻底放弃对身体的执着,就是我执,也就是食色的执着。大体包括财色名食睡。

当我们放弃了这种对身体的执着,就会放弃对财色名食睡的执着,然后戒除贪、嗔、痴、慢、疑、邪见,最后我们就能脱离轮回。

因为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情执,就是对有一个身体的执着。

以上理论立足于灵魂不灭和轮回。

佛教太负面。

食色性, 如果是美丽的, 美食,美色, 不一定带来的就是痛苦吧, 得不到可能是一种痛苦, 得到也可能是一种满足后的空虚, 但是把得不到的美食美色当成一道风景去欣赏, 当成艺术品去品味, 没有占有的想法,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乐趣。占有欲是痛苦的根源, 比如对于某个美丽的明星偶像, 就说大妈杀手张嘉译吧, 如果只是当成艺术品去欣赏应该不会痛苦, 一定要去占有或者想让他回报同样的关注, 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来听听。

如果有轮回,说明人是会吸取教训的。可是事实上没有。你看,从前有个ID叫绿水清泉的,读了很多书,文质彬彬,应该说是洞察世间万物了吧?NO。 但凡遇到和他曾经意见不一致的ID发表的任何内容,不依不饶地,斯文扫地地进行攻击,这执著心大了去了。 所以说,读书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很有道理。

你说说看是不是这个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