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嘲讽杨振宁的人,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新闻:《嘲讽杨振宁的人,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吗》的相关评论
学成归国也好,落叶归根也罢,对杨振宁的归国,我们应该秉持一个开放、善意、欢迎的态度,这才是大国国民的应有的胸襟与情怀。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路里
最近,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引发热议。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归国本是一件好事,却被一部分人质疑、嘲讽,甚至谩骂:是否是回国养老,还能为中国做多大贡献。
嘲讽杨振宁的人,是不知道中国深陷“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的窘境?还是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
01.
中国人移民海外,传说始于商朝。此后,各朝代都有中国人因经商或逃难居留海外。
最近的一次出国移民热潮,发生在1980年代。
198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一场史无前例的出国热潮席卷全国,第二年自费留学的人数就突破了10万人。

美国领事馆门口人头攒动​
有条件出国留学的毕竟是少数,“嫁出去”成为了出国的主流。

“出国热”掀起的学外语热​
只要是老外就嫁,日本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还有一大批嫁到港台和中国人过日子。据上海涉外婚姻统计数字,97%是“嫁出去”,只有3%是“娶进来”,以致形成了“上海女婿遍天下”的说法。
不仅是普通百姓,明星也深受影响。
最早出国的女星是百花奖影后陈冲,1981年,不到20岁的陈冲,只身前往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留学深造。

1980年,陈冲(左)获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此后,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龚雪,李小璐的母亲、影视演员张伟欣,《庐山恋》的主演张瑜,《少林寺》牧羊女的扮演者丁岚,歌手张蔷……一大批明星相继走出国门,或闯荡好莱坞,或留学,或经商。

1980年代的“大众情人”龚雪​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万人。
出国如“过江之鲫”,归国却如“北飞孤雁”,1978年归国人员不过200余人,即便到了2000年,仍不到万人。
巨量的人才逆差,让中国陷入了“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的窘境。有学者感慨:何时中国才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大磁场”,而不是他国的人才“培养基”?
02.
直到最近几年,“出去多回来少”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从1978年的248人,到2015年的40.91万人,归国人员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累计达到221.86万人。

归国人员数量变化​
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03.
"归国潮"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以“出国热”兴起的1985年为起点,30年间,中国GDP暴涨35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GD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冰火两重天”式的鲜明对比,加剧了“归国潮”的集中爆发。
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依然将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归国人员创造大量的市场机遇和就业机会。
04.
对比30年前,中国科技发展,也已站在世界的前沿。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原创性科研成果初露峥嵘。
2016年,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
中国的科研机构,也在赶超西方。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雄踞世界第一。
中国科研投入稳步增长,2014年开始,已经超过欧盟、日本,仅次于美国。
现在的中国,已有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不输西方国家的科研条件及环境。
05.
中国的强大,不止于数字上。
▼2016年,新西兰发生7.5级地震
▼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旅客被困海滨小镇凯伊库拉,当旅客慢慢陷入焦虑和无助
▼中国领馆派来的直升机从天而降,将被困的125名中国游客全部接走
▼同时救出了几名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游客
▼其他国家的受困旅客看呆了

新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次领事保护行动,始于1979年。​
▼1978年底,因越南发动对柬埔寨武装侵略,中国大批援柬工作人员被迫撤往泰国。1979年1月,中远“明华”、“湘江”、“梁湖”三条船舶受命起航,冒险前往泰国接回援柬工作人员1156名。
▼1991年,索马里发生政变。中远“永门”轮奉命两次奔赴索马里,冒着横飞的炮火,安全转移中国驻索援外人员244名。
▼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邮轮11艘,国有商船5艘,军舰1艘,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还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
▼2015年,也门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开赴也门,安全撤离571名中国公民
真正的强大,不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华人遇险,虽远必援”。
06.
祖国的变化,每一个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深有感触。
美国《世界周刊》曾报道,经营纽约市景点门票的袁鹏不久前回到北京给父母扫墓,刚刚归来的他表示,他对北京的巨大变化只有两个字描述:震撼!
CNN刊发的一位在美华裔的评论颇具代表性——
好吧,我和我老公拼命学英语,获得博士学位,25年前从中国挣扎出来,(自救自赎),并且成功地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实现了美国梦。在我们从自我陶醉中清醒之前,我们的孩子居然需要转过来学习中文以实现他们的中国梦?所以说,当我们是中国人时我们落后于美国,而当我们终于成为美国人时我们却落在了中国人后面,我想我是赢不了了。
正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回国追寻“中国梦”,正如当初追寻“美国梦”一样。
07.
华裔不仅有“中国梦”,还有“中国根”。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尽管已加入外国国籍,甚至留居海外数十年,很多华裔依然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
年老的华裔“归根”,年轻的华裔“寻根”。近年来,美国华裔掀起回中国寻根热潮。每到夏季,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寻根团陆续飞往中国大陆,回到祖国寻根。

华裔寻根团参观中国航天成就​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08.
学成归国也好,落叶归根也罢,对杨振宁的归国,我们应该秉持一个开放、善意、欢迎的态度,这才是大国国民的应有的胸襟与情怀。
如果连杨振宁这样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回国都要被嘲讽,那么,是否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
回顾历史,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彼时之中国,国穷民困,归国科学家只能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甚至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今日之中国,有条件圆归国华裔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更有实力,实现归国华裔的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这是国家之幸,亦是全体华人之幸。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海外华人归国建设,正当其时。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从“移民”到“入籍”,中国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变。
不变的是始终为海外游子敞开的大门——
欢迎回家。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这帽子真大!拉上4000万人一起戴!
 

Kevin Fu

Mr 大名鼎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杨振宁之前的国籍是中华民国,所以他之前是中华民国和美国的双国籍。他是1949年前去的美国。但是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已经迁往台湾,所以他之前是台籍和美籍。所以他放弃美籍,还有台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翁帆觉得亏死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1971年杨振宁美国演讲谈文革 --zt


1971年9月21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专题)在美国纽约(专题)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演讲中,杨振宁谈了自己对文革(专题)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了“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观点。本文摘自《留美华裔(专题)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七十年代杂志社出版。

一、演讲正文

http://bbs.tianya.cn/post-333-1111806-1.shtml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1971年杨振宁美国演讲谈文革 --zt


1971年9月21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专题)在美国纽约(专题)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演讲中,杨振宁谈了自己对文革(专题)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了“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观点。本文摘自《留美华裔(专题)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七十年代杂志社出版。

一、演讲正文

http://bbs.tianya.cn/post-333-1111806-1.shtml
摘:

1970年就有这样实事求是的看待中国,比现在的工资金鹰强1万倍,我向杨先生道歉。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无耻的老王八

网上有人扒他的皮,

杨振宁本来是搞理论物理研究的,但后来的大多数时间花在了政治和生意上。

杨振宁的人生轨迹是按照神州政治变迁来“被动”设计的,但设计得很契合。他的人生踪迹是这样的:日敌占区→西南联大→美国→台湾蒋介石时代→美国→毛澤东(试探成功)→邓小平……一直到前几天,以“爱国不分先后,还留三五年给祖国的姿势”,95岁的高龄,冠冕堂皇的宣布放弃他曾经宣誓“终身忠于”的美国国籍,申请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成为神州科学院“本土”院士,也成了爱国人士的榜样。他也会因此在得到“经济和财产上享受本土院士的一切待遇”的受益,他在政治、生意上绝对精准,永远站在胜利、获利这一边,从来没有闪失过。

专业上杨振宁也是这样的。当他知道李政道的发现可能会得诺奖的时候,立即主动靠近李政道,从成果(论文)署名,到最后诺奖授奖仪式上对李政道说:“我大你四岁,给哥一个面子,让哥先出场……”就这样,这个诺贝尔奖就变成了“杨振宁、李政道”的了,在新闻传播里,杨振宁就变成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许多报道里甚至都懒得提李政道的名字。李政道对这些还是能忍耐的。但后来杨振宁居然忘记了(故意型失忆)他当年在实验室里、咖啡馆里求李政道的场面,把他们诺贝尔奖这个成果(基本是是李政道一个人的成果),误导成,人们以为是杨振宁这个大哥带着李政道这个小弟取得的,李政道就像个二奶一样,碍手碍脚。后来,李政道肠子都悔青了……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你李政道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成果上的杨振宁的名字去掉,连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回归事实,排在第一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历史的无情。

李政道只能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来安慰自己。但值得赞扬的是,几拾年来李政道先生从不记名利,默默无闻的为神州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我们必须承认杨振宁在理论物理上极深的造诣,但理论物理上的造诣极深的物理学家多了去了。一码归一码,“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基本是李政道独立提出的(手稿证据都在),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妾’国大盗”袁世凯的孙媳妇)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的存在。

我曾有幸在四川大学老礼堂听过袁家骝吴健雄夫妇的学术报告。如果知道杨振宁会有今天这样的做派,我怎么也会厚着脸皮问问吴健雄教授“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是不是基本上由李政道独自提出,而杨振宁是硬凑上去的
 

printf

还在升降机、“铁棺材”里,活葬!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 诺贝尔奖,终生制?

现在2017年了,我觉得搞学术的还是务实点比较好。

否则,对以后的人才制度不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摘:
杨振宁四访中国后的谈话

(编者按:一九七三年七月间,杨振宁博士到东京参加高能物理国际研讨会。并会晤旧同学、日本大学教授中村诚太郎,进行了两个时的对谈,以下是对谈的纪录,译自日本《读卖新闻》。)

中村:与毛主席的会见,情况如何?

杨:精神非常之好,跟我谈了上下古今极有意义的话,甚至有幽默的话。

中村:主席有没有提到对中国科学的指导概念呢?

杨:主席没有提到这一点,不过对于科学非常注意。作为一个大国的首脑当然是如此的,不过,其中也有个人的关心。他说很高兴我在科学方面对世界上有些贡献。

中村:科学文献等等,主席也过目吗?

杨:造诣非常之深。对于我在一九五六年的研究还记得很清楚,不仅询问了宇称的守恒,非守恒问题,而且问到了光子的性质和质子的可分与不可分。

中村:那不是学者之间最新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吗?

杨:可不是!如果可分,分了之后又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还弄不清楚的难题。

中村:简单来说,主席对于中国科学的想法是怎样的?

杨:我只能凭印象来说。总而言之,主席对于在中国出生的我,能对世界物理学作出了贡献,很是高兴。而且,在主席的影响之下,中国按照理想主义来处理科学,希望它的成果能对全人类作出贡献。

中村:常有人说,“中国科学比西方大约落后十年”,博士对于中国科学的现状是怎样评价呢?

杨:过去两年间,我曾四次、一共十四个星期访问中国,遍访了各地大学和研究所,这还是比较短的时间,谈不上正确评价。我如果把当场所得的印象提出来,可以这样说,总的来讲,的确是比美英法等国落后。例如,缺乏近代科学的传统,进行实验的工业技术基础还不充足。但是,分别说起来,则各部门之间,有些部门有了显著进展。简言之,这是一个彼此牵连的问题。在广泛的所有部门之间,要有一个全面的迅速跃进,那是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在困难的条件之下,个别部门取得了辉煌成就,着实令人吃惊。例如,一九六五年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就是世界第一个。

中村:中国在核火箭以外的各部门,虽然不是那么有名,也都有不同的成就。

杨: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中国三个研究所合作成功的。我访问了其中一个——上海的生物化学研究所。人工合成胰岛素也是一九五〇年代后期开始的,当时,也有人认为这是“乱搞”,后来,在大跃进运动里,生物和化学学者合作研究,终告成功。比美国国立布鲁克赫奋研究所的成品时间早,纯度高,数量多。

X光回折的研究也很有进展。我听英国牛津大学的特鲁茜.贺吉金女士(一九六四年用X光回折法决定生物化学物质的分子构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说,她在一九七二年访问中国时,把照片作了比较,最初完全不符合。但是,把上下倒转过来以后,再重叠在一起,竟是几乎完全符合。多少有一些出入,那是由于在电算机上运算难免的事,可以说是在正常误差之内的完全一致的结果。听说日本在这方面也在进行研究,但是还没有发展到这一地步。

中村:这可以说是中国的电算机有了相当进展的证据。

杨:因为时间不够,我没有看到实物,但是事情的确是如此的。简单说来,中国在目前阶段,不得不是选定了最优先的部门,然后集中人力、财力在这些方面。

中村:在其他部门,例如高能物理学,怎样呢?

杨:还落后。现在的情形是没有超大型加速器,虽然有专家,也远没有日本这么多。我也曾经被征求意见,有没有造超大型加速器的必要?如果造的话,应该造哪一类的?这是很大的问题。目前,中国有一个十三人高能物理学专家调查团自六月访美,我在访华期间同调查团的人见面谈过,高能物理学已经被重视为物理学最尖端的部门,可是实验方面,很费钱的。

中村:杨先生提了怎样的意见呢?

杨:我因为不知道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资源的条件,提不出具体意见。不过,加速器需要几亿美元,现在造起来,可能并不适当。我只是提出,是否研究一下先进各国加速器设计的进展、特别是极低温装置,例如利用超传导的电磁石和共振器等等,看看这是否适合于建造,再作定期研究,我特别提到,请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建造重电离子加速器。

中村:重电离子加速器造价是比较便宜一些的。

杨:便宜是便宜,但虽然同是高能,却略有不同。不过,也能够研究新的部门。日本的筑波学园都市正在建设中的国立高能物理学研究所,在两年之后完成,可是,在完成的时候,各国已经根据同类加速器获得了新进展,所以,对于科学有新贡献方面,我想反而是从重电离子加速器方面进行研究是个“冷门”。

中村:谈到中国的研究系统,这次访华,访问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人?

杨:在北京访问了原子能研究所,北京、清华两个大学,在上海访问了复旦大学、原子核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理学研究所、激光研究所等。与我的研究范围(基本粒子论)相同的第一线的人,我差不多都会到了。科学院自郭沫若院长开始,连同我的老师、副院长吴有训先生都会到了。吴先生过去在美国芝加哥大学A. H. 康普顿教授(一九二七年因发现康普顿效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之下,研究X光回折问题。

中村:从现在来总结,文化大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应该如何评价呢?

杨:我认为好坏两方面的影响都有。首先谈坏的方面,例如清华大学现在的学生只有定额的四分之三。由于文革的关系,新生入学中断了,直到一九七〇年才告恢复。也就是说,这几年来空白的影响,会在将来显出来。科学技术文献的发行也中断了几年。反过来说,好的影响则是文革使中国的社会产科学家出现了根本的变革。避开了朝向修正主义的脱逸,愿意为在理想主义的原理下出现的真正的中国而贡献一切。我所会到的中国科学界的人士,每一个都说,“文革是必要的”。文革在过程之中有一部分是过了头的,要慢慢把它校正过来,大家都认为,文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中村:访问中国的美国科学家之间,也有这样看法的人。

杨:不错,七月二十二日,我在从广州到九龙的火车里,遇见美国加州大学(贝克里分校)的路易斯.艾尔维勒兹教授(一九六八年因研究氢气泡箱及其数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等七位教授。艾尔维勒兹教授说,“我本来以为文革是乱搞。谁知道,经过三个星期的访问,我对于中国的看法,对文革的看法,全部改变了。”

中村:艾尔维勒兹博士不是保守派吗?

杨:因为他属于鹰派,他所说的话,比我们这样的人更有说服力啊。(笑声)

中村:中国专攻科学的学生,质量如何?

杨:学习要求特别强烈。比美国和文革前的学生,年纪稍微大一些,但是在这方面也可以说是比较成熟。而且充满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有一个学生已经二十五岁。高中毕业后,做了四年技工,他说,“现在坐在桌子前面念书,固然有不如从前的地方,相反,由于有了做工人的劳动经验,似乎可比从前更快地领会。”

中村:科学预算有多少?

杨:总数和百分比,我都不知道。但是,要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我在美国也拿不到所希望的全部款项。世界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但是,在中国的场合,预算分配着重于协调和理解。在美国,一提出研究经费的要求,就有很厉害的竞争,不拨给经费的时候,并不说明不拨的理由。但是,在中国,如果不批准的话,就要讨论原因。因此,有关人士不仅获得启发,而且有了全面观点。

中村:从预算的使用效率这一观点来谈,国际合作情况如何?

杨:对于国际合作,也要从外交问题来看,中国是理想主义的,认为科学应为人类服务。也可以说是国际主义的。因此,听说也曾考虑到同CERN(欧洲共同核子研究所)协作。美中接近后,科学家交流也在增加来往。这一次,在东京举行的高能物理国际研讨会,也有三位中国物理学家参加。长期、大量的正式交流,须要时间,几年之后大概会收到效果。青年一代的交流会大有增加的。

中村:关于日中科学交流呢?

杨:日本现在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先进国,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自然的、重要的科学交流伙伴。

中村:听说科学家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行得很彻底。

杨:在访问长沙铁道工业大学时,听一位教授说,在农村收获时,全家人都到农村去住,帮助收获。与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旧中国比起来,新中国有了很大变化。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家都在仔细考虑,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对于中国以至对于人类作出贡献。

中村:你自己有没有回中国进行正式研究工作的计划呢?

杨:我在考虑,不久后在美国的大学有一年左右的休假时,在中国过这一年。如果能对中国人民服务的话,长期居住也是一种可能性。

中村:中国科学今后展望如何,会不会成为诺贝尔奖金的候选人?

杨:前面已经提到了。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胰岛素等等,就已经是很好的奖金候选人了。而且,从长期来看,中国科学的前途是很光明的。国家很大,人才众多。上了工业化的轨道之后,科学的才能会逐渐开花结果的。

中村:这是要把各专业综合起来的,你认为,中国在高能物理的研究,有很快的进步吗?

杨:高能物理学研究,比起其他专业,更加需要工业基础,特别是目前情况更加如此。过去,汤川博士和朝永博士对物理学作出贡献的时代,稍微缺乏一些实践,也可能提出重要的理论。可是,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因此,中国的科学,大概在高能物理之外,也就是说,在其他专业上。会有更为迅速的进展。

(译自日本《读卖新闻》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