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义务就业辅导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380170/

atongmu : 2010-09-08#1
有感现在家园水太多,炫富的炫富,哭穷的哭穷,一会有人homo,一会有人ONS。离以前那种“家园”的感觉渐渐远去。在此想整点干货找回当年让我受益匪浅的家园。

很多新移民怀揣着抱负和梦想来到温哥华,可惜初来乍到很多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一时无法适应这边的生活,以找工作为甚。我自己对在西方公司招聘程序小有心得,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新移民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对金融,财经,咨询类的工作最为熟悉;marketing, operation之类的工作有一定了解;其它类型的可以做一些相通的工作。

目前我想到可以做的有以下一些事:

1.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一般性的问题可以直接跟贴提问,我尽量回答。因为这类问答对其他需要求职的朋友也许也会有用。

2.涉及一些具体的个人相关问题,可以给我论坛短信提问,或者通过短信留个电话号码,我给你打过去。

3.review简历。在我了解你个人经历和求职目标以后,可以帮忙review英文简历。

4.如有需要,可以进行mock interview。

这些工作全部义务进行。我的目标就是若干年后,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局等着我。呵呵。

暂且试运行到9月底,10月份要出门旅行一次。

漫步云中@桥 : 2010-09-08#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人,支持!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局等着你!

苏珊2007 : 2010-09-08#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请问ATONGMU, 西方公司真的很在意加拿大工作经验吗?国内外企的经验他们会认同吗?

atongmu : 2010-09-08#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请问ATONGMU, 西方公司真的很在意加拿大工作经验吗?国内外企的经验他们会认同吗?
我认为这是一个流传深远的说法。其实,不光是加国公司,所有公司真正重视的就是你这个具体的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这份工作。讲的俗一点,就是你能为公司挣的钱是否对得起公司付给你的这份工资。

从统计意义上来讲,有过在英语国家中工作经历的人总体来说更能胜任这边同一职位的工作。这首先因为语言能力的问题,不可否认大多数有中国工作经历的人,包括外企员工,语言能力还是偏弱的。(相当一部分人薄薄一页简历就能出现无数个错误,简历关就出局就不足为怪了)其次,有些工作在不同的国家有业务的区别,比如每个国家的会计制度都是不同的,因而中国的CPA在加拿大就无法直接派上用场。

总体来说,只要具体落实到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这个命题,加国工作经历应该不是硬指标。

sabre : 2010-09-08#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一会有人ONS
还有这个, 可惜我错过了应聘的机会

苏珊2007 : 2010-09-08#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ATONGMU.

黑眼睛 : 2010-09-08#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thx for your reply
It's very helpful

atongmu : 2010-09-08#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thx for your reply
It's very helpful
不用谢我。找到工作以后也上来谈谈经验教训,方便后人。:wdb6:

黑眼睛 : 2010-09-08#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不用谢我。找到工作以后也上来谈谈经验教训,方便后人。:wdb6:
:wdb19:

乐教乐学 : 2010-09-08#1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顶!支持热心的LZ:wdb17:

ethnic : 2010-09-08#1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难得的好人啊!!!
衷心的祝好人一生平安!!!

carl_sun : 2010-09-08#1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请问ATONGMU, 西方公司真的很在意加拿大工作经验吗?国内外企的经验他们会认同吗?


国内同等外企的同样类型的工作经历他们会给与考虑的,比如我,他们就参考了我在国内HP的技术支持工作经历,即便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另外,你要有一个可以他们接触到的说英语的推荐人是很有利的,比如你以前的老板在美国工作呢。

carl_sun : 2010-09-08#1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支持阿童木

孺子牛 : 2010-09-08#1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有感现在家园水太多,炫富的炫富,哭穷的哭穷,一会有人homo,一会有人ONS。离以前那种“家园”的感觉渐渐远去。在此想整点干货找回当年让我受益匪浅的家园。

很多新移民怀揣着抱负和梦想来到温哥华,可惜初来乍到很多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一时无法适应这边的生活,以找工作为甚。我自己对在西方公司招聘程序小有心得,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新移民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对金融,财务,咨询类的工作最为熟悉;marketing, operation之类的工作有一定了解;其它类型的可以做一些相通的工作。

目前我想到可以做的有以下一些事:

1.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一般性的问题可以直接跟贴提问,我尽量回答。因为这类问答对其他需要求职的朋友也许也会有用。

2.涉及一些具体的个人相关问题,可以给我论坛短信提问,或者通过短信留个电话号码,我给你打过去。

3.review简历。在我了解你个人经历和求职目标以后,可以帮忙review英文简历。

4.如有需要,可以进行mock interview。

这些工作全部义务进行。我的目标就是若干年后,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局等着我。呵呵。

暂且试运行到9月底,10月份要出门旅行一次。
支持!

月夜梧桐 : 2010-09-08#1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痛苦的就是写简历,能帮忙吗?

poker007 : 2010-09-08#1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支持干货。。。

atongmu : 2010-09-08#1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痛苦的就是写简历,能帮忙吗?
简历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新工作的展望,这一点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是无法捉刀的。不过,自己写好的简历可以让人帮助润色,提高。我可以出一份力。

sabre : 2010-09-08#1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痛苦的就是写简历,能帮忙吗?
最痛苦的不是写, 而是怕写,怕写的不规范, 怕写的别人看不懂, 怕别人笑话,

我教你一个乖,google resume samples, template, builder, examples, 很多要钱的, 也有不要钱的,
用别人的套路把自己的光辉伟大的事迹装进去,

遇到行话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 google resume (accountant, engineer, designer, etc,)

不客气,

xianglibao : 2010-09-08#1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LZ的热心肠。
给您发短信请教问题。

qq_Yan : 2010-09-08#2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真是好人!!!:wdb10::wdb17:


:wdb10::wdb10::wdb10:

The pacific : 2010-09-08#2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简历写的怎么样的确是非常关键,开始自己写的简历发出去如石沉大海,后来经过辅导中心的导师修改后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能力还是关键,但如果只有能力,但没有见工的机会那是白搭!

cordial : 2010-09-08#2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我也?意加入咄?。lz出咣?,我可以?班。:wdb10:
有些行?,我可能不能催定what to do,但我可以提醒您what not to do。:wdb6:


有感现在家园水太多,炫富的炫富,哭穷的哭穷,一会有人homo,一会有人ONS。离以前那种“家园”的感觉渐渐远去。在此想整点干货找回当年让我受益匪浅的家园。

很多新移民怀揣着抱负和梦想来到温哥华,可惜初来乍到很多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一时无法适应这边的生活,以找工作为甚。我自己对在西方公司招聘程序小有心得,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新移民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对金融,财务,咨询类的工作最为熟悉;marketing, operation之类的工作有一定了解;其它类型的可以做一些相通的工作。

目前我想到可以做的有以下一些事:

1.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一般性的问题可以直接跟贴提问,我尽量回答。因为这类问答对其他需要求职的朋友也许也会有用。

2.涉及一些具体的个人相关问题,可以给我论坛短信提问,或者通过短信留个电话号码,我给你打过去。

3.review简历。在我了解你个人经历和求职目标以后,可以帮忙review英文简历。

4.如有需要,可以进行mock interview。

这些工作全部义务进行。我的目标就是若干年后,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局等着我。呵呵。

暂且试运行到9月底,10月份要出门旅行一次。

月夜梧桐 : 2010-09-08#2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痛苦的不是写, 而是怕写,怕写的不规范, 怕写的别人看不懂, 怕别人笑话,

我教你一个乖,google resume samples, template, builder, examples, 很多要钱的, 也有不要钱的,
用别人的套路把自己的光辉伟大的事迹装进去,

遇到行话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 google resume (accountant, engineer, designer, etc,)

不客气,
不怕你笑话,参考人家简历的时候根本看不懂写些什么。头大呀。

月夜梧桐 : 2010-09-08#2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简历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新工作的展望,这一点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是无法捉刀的。不过,自己写好的简历可以让人帮助润色,提高。我可以出一份力。
多谢了,正在写呢,可以发一份给你,帮忙看看吗?:wdb17:

Dabaicai : 2010-09-08#2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多谢了,正在写呢,可以发一份给你,帮忙看看吗?:wdb17:
也可以发给我

追梦人_2009 : 2010-09-08#2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么多好人啊~
支持一下!

游客 : 2010-09-09#2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have a 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fiancial opportunities. 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some key points?:wdb19:

atongmu : 2010-09-09#2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我也?意加入咄?。lz出咣?,我可以?班。:wdb10:
有些行?,我可能不能催定what to do,但我可以提醒您what not to do。:wdb6:
众人拾柴火焰高,欢迎!

atongmu : 2010-09-09#2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have a 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fiancial opportunities. 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some key points?:wdb19:
过于宽泛,无法回答。

carl_sun : 2010-09-09#3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过于宽泛,无法回答。

这样吧,这边所谓的入门银行职位应该是柜员(teller),就针对teller的应聘模拟一个吧。

游客 : 2010-09-09#3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过于宽泛,无法回答。
I'd like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Fund companies.:wdb19:

游客 : 2010-09-09#3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样吧,这边所谓的入门银行职位应该是柜员(teller),就针对teller的应聘模拟一个吧。
:wdb17::wdb6:

atongmu : 2010-09-09#3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I'd like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Fund companies.:wdb19: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上billion的fund都算不上特别大。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update

既然提到了,今天就略微谈一下M&A.

其实M&A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就财务上来说就是合并报表的问题,这个对于坛子里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就估值来说,大致做法和IPO估值差不多,不过就是要考虑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而synergy effect则是十分错综复杂,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被并的公司必然出现人事动荡,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就十分难以像财务数据一样被量化。

其实,个人觉得M&A多半是投行的忽悠行为(银行当然为了做成deal不择手段的把synergy effect吹得很好)。由于事实上的负协同效应加上winner's curse,十之八九的MA是失败的。

update

既然大家对投行的级别和工资那么感兴趣,我稍微科普一下。

投行的称呼和四大不太一样,最低级别叫Analyst,上几个级别叫Associate,然后是VP,senior vp(或者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和四大基本可以一一对应。

至于投行的收入则比较复杂,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收入构成。投行做一年以上bonus的收入一般将超过工资本身,成为极其可观的数字。而四大的bonus基本是隔靴搔痒。第二,工作性质。在投行工作分工远比四大复杂的多,因而收入会有天壤之别。front office,mid office以及back office收入都大相径庭。就算都是front office,trading和IBD有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一个team的同事可能因bonus的差别导致收入相差不小。所以,不顾具体情况就比较投行的工资是毫无意义的。第三,global pay的问题。投行的本地化远远不如四大。因而大多数地方投行都是给global pay。反之,四大在国内给的pay已经比较local了。这是我认为四大和投行工资差距最主要的原应。

现在比较流行PK,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上面说的废话过多。我在这里就给一个大概的可比概念。高华第一年IBD associate所有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国内四大表现正常的senior manager。把话说回来,有位老兄说四大partner无法和投行的vp以上人比,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就收入来说,四大收入更像金字塔。其实四大顶层和投行顶层的收入相差并不大,越往下收入相差越大。就工作成就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结论是:不要总觉得什么工作比什么工作牛。自己人牛才是关键。人牛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以及是否喜欢做这个工作。

游客 : 2010-09-09#3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上billion的fund都算不上特别大。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update

既然提到了,今天就略微谈一下M&A.

其实M&A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就财务上来说就是合并报表的问题,这个对于坛子里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就估值来说,大致做法和IPO估值差不多,不过就是要考虑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而synergy effect则是十分错综复杂,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被并的公司必然出现人事动荡,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就十分难以像财务数据一样被量化。

其实,个人觉得M&A多半是投行的忽悠行为(银行当然为了做成deal不择手段的把synergy effect吹得很好)。由于事实上的负协同效应加上winner's curse,十之八九的MA是失败的。

update

既然大家对投行的级别和工资那么感兴趣,我稍微科普一下。

投行的称呼和四大不太一样,最低级别叫Analyst,上几个级别叫Associate,然后是VP,senior vp(或者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和四大基本可以一一对应。

至于投行的收入则比较复杂,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收入构成。投行做一年以上bonus的收入一般将超过工资本身,成为极其可观的数字。而四大的bonus基本是隔靴搔痒。第二,工作性质。在投行工作分工远比四大复杂的多,因而收入会有天壤之别。front office,mid office以及back office收入都大相径庭。就算都是front office,trading和IBD有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一个team的同事可能因bonus的差别导致收入相差不小。所以,不顾具体情况就比较投行的工资是毫无意义的。第三,global pay的问题。投行的本地化远远不如四大。因而大多数地方投行都是给global pay。反之,四大在国内给的pay已经比较local了。这是我认为四大和投行工资差距最主要的原应。

现在比较流行PK,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上面说的废话过多。我在这里就给一个大概的可比概念。高华第一年IBD associate所有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国内四大表现正常的senior manager。把话说回来,有位老兄说四大partner无法和投行的vp以上人比,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就收入来说,四大收入更像金字塔。其实四大顶层和投行顶层的收入相差并不大,越往下收入相差越大。就工作成就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结论是:不要总觉得什么工作比什么工作牛。自己人牛才是关键。人牛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以及是否喜欢做这个工作。
Thanks for your great job.:wdb17:Could you provide more info about MF?

atongmu : 2010-09-09#3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Thanks for your great job.:wdb17:Could you provide more info about MF?
你的问题太没有针对性。希望你自己做些功课,想清楚到底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再来提问。谢谢!

InVan : 2010-09-09#3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上billion的fund都算不上特别大。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update

既然提到了,今天就略微谈一下M&A.

其实M&A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就财务上来说就是合并报表的问题,这个对于坛子里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就估值来说,大致做法和IPO估值差不多,不过就是要考虑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而synergy effect则是十分错综复杂,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被并的公司必然出现人事动荡,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就十分难以像财务数据一样被量化。

其实,个人觉得M&A多半是投行的忽悠行为(银行当然为了做成deal不择手段的把synergy effect吹得很好)。由于事实上的负协同效应加上winner's curse,十之八九的MA是失败的。

update

既然大家对投行的级别和工资那么感兴趣,我稍微科普一下。

投行的称呼和四大不太一样,最低级别叫Analyst,上几个级别叫Associate,然后是VP,senior vp(或者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和四大基本可以一一对应。

至于投行的收入则比较复杂,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收入构成。投行做一年以上bonus的收入一般将超过工资本身,成为极其可观的数字。而四大的bonus基本是隔靴搔痒。第二,工作性质。在投行工作分工远比四大复杂的多,因而收入会有天壤之别。front office,mid office以及back office收入都大相径庭。就算都是front office,trading和IBD有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一个team的同事可能因bonus的差别导致收入相差不小。所以,不顾具体情况就比较投行的工资是毫无意义的。第三,global pay的问题。投行的本地化远远不如四大。因而大多数地方投行都是给global pay。反之,四大在国内给的pay已经比较local了。这是我认为四大和投行工资差距最主要的原应。

现在比较流行PK,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上面说的废话过多。我在这里就给一个大概的可比概念。高华第一年IBD associate所有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国内四大表现正常的senior manager。把话说回来,有位老兄说四大partner无法和投行的vp以上人比,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就收入来说,四大收入更像金字塔。其实四大顶层和投行顶层的收入相差并不大,越往下收入相差越大。就工作成就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结论是:不要总觉得什么工作比什么工作牛。自己人牛才是关键。人牛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以及是否喜欢做这个工作。

喜欢这样牛人!
虽然彻底不同行,不过还是准备回去好好学习了解一番。金融的东西跟开车一样是必须懂的,尤其这么内部的第一手感受和总结。
谢谢!

落月屋梁 : 2010-09-09#3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其实金融业,就是攻防对垒。
十分好奇数字在格林斯潘脑海里跳舞的场景。

老伍靓汤 : 2010-09-09#3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关于新移民如何找工作,如何写简历,ISS有一个免费的就业辅导课程,好象只有二个星期的课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打听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atongmu : 2010-09-09#3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希望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后,不要集中问金融行业相关的问题。虽然金融业收入高,但适合做的并不是多数。加拿大不是金融中心,没有完整的金融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其区域金融中心在东部,西部的朋友可选择的余地就更小了。

atongmu : 2010-09-09#4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其实金融业,就是攻防对垒。
十分好奇数字在格林斯潘脑海里跳舞的场景。
相信你有兴趣玩这个游戏。

http://www.frbsf.org/education/activities/chairman/index.html

G N' G : 2010-09-09#4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人

落月屋梁 : 2010-09-09#4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非常感谢.

月夜梧桐 : 2010-09-09#4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楼主,请查看信箱。谢谢

carl_sun : 2010-09-09#4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难道问问阿童木电脑行业的?嘿嘿,谢谢科普了。涨知道了!

游客 : 2010-09-09#4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你的问题太没有针对性。希望你自己做些功课,想清楚到底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再来提问。谢谢!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 know; it's irrelative to my career.:wdb20:

游客 : 2010-09-09#4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难道问问阿童木电脑行业的?嘿嘿,谢谢科普了。涨知道了!
呵呵,一google不都有了吗?:wdb6:

蜡笔小昕 : 2010-09-09#4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天堂走了,atongmu来了,一走一来,家园的氛围立刻大变样了:wdb17::wdb17::wdb6::wdb6:

kery00503 : 2010-09-09#4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喜欢这种贴子.

atongmu : 2010-09-09#4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 know; it's irrelative to my career.:wdb20:
如果是这样,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以及需要帮助的朋友的时间。谢谢!

8年前我的charge rate已经是250 usd/h。

呵呵,一google不都有了吗?:wdb6:
很高兴看到这句话,呵呵。

游客 : 2010-09-09#5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如果是这样,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以及需要帮助的朋友的时间。谢谢!

8年前我的charge rate已经是250 usd/h。

很高兴看到这句话,呵呵。
那8年来您的charge可观了!对不起,偶还想知道您今天为什么free of charge呢?:wdb2:

霜岳 : 2010-09-09#5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关于金融那个贴,太让人崇拜了。

月夜梧桐 : 2010-09-09#5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受益匪浅。请查看邮箱。

叮当铃铛响 : 2010-09-09#5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你好,我在国内一直从事金融行业
专业是金融工程的PHD
毕业后一直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从事产品设计、金融工程和投资相关工作
现在在做证券指数及其指数产品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还是CFP(金融理财师)兼职讲师
因此总体上看,对国内金融市场各个环节应该都有所涉及
但因为是妈妈,因为有两个女儿,可能要去多伦多坐两年移民监
英语水平一般(听力和口语不好),阅读及专业英语书写应该没问题
过去这两年不想荒废,因为回来后还要继续在金融行业里面混的
所以初步打算是去先读读相关专业,不在于专业知识提高多少,主要想提高英语水平。当然最好有机会去一些公司实习什么的,短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收入什么的不是考虑到目标。
想在两年里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和获取相关工作经验。
请问LZ像我这样有什么好建议?
有什么好的学校可以申请?
非常感谢

atongmu : 2010-09-09#5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你好,我在国内一直从事金融行业
专业是金融工程的PHD
毕业后一直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从事产品设计、金融工程和投资相关工作
现在在做证券指数及其指数产品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还是CFP(金融理财师)兼职讲师
因此总体上看,对国内金融市场各个环节应该都有所涉及
但因为是妈妈,因为有两个女儿,可能要去多伦多坐两年移民监
英语水平一般(听力和口语不好),阅读及专业英语书写应该没问题
过去这两年不想荒废,因为回来后还要继续在金融行业里面混的
所以初步打算是去先读读相关专业,不在于专业知识提高多少,主要想提高英语水平。当然最好有机会去一些公司实习什么的,短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收入什么的不是考虑到目标。
想在两年里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和获取相关工作经验。
请问LZ像我这样有什么好建议?
有什么好的学校可以申请?
非常感谢
你这种情况不建议再读一个学位。已经有了finance的phd再去读别的学位,写在resume上就会显得career path不consistant。另外,最好提高英语的手段(尤其是听力口语)是工作而不是读书。

carl_sun : 2010-09-09#5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你这种情况不建议再读一个学位。已经有了finance的phd再去读别的学位,写在resume上就会显得career path不consistant。另外,最好提高英语的手段(尤其是听力口语)是工作而不是读书。

:wdb9::wdb10:

atongmu : 2010-09-10#5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到interview时的自我介绍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有普遍意义,打算在这里谈谈。

很多朋友纳闷,公司已经看过我的简历了,为什么一上来还要让我自我介绍。不解之下,很多朋友往往把简历上的流水帐报一遍。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

首先,一个公司招人看的是两方面:你是否有足够的业务技能胜任工作以及你的性格特征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总体来说简历,不论教育背景还是工作经验,大多体现的都是业务技能方面。很显然性格特质这一点需要在自我介绍这边加强。可以在自我介绍中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小故事来展现你的性格,强调你的性格是这份工作所需要的。

还有,简历代表的是你过去的经历,而你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就业机会。自我介绍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过去和这份新的工作之间搭一个桥梁。显然,如果只是重复简历的话,就像只造了一个桥墩,桥还是没有架起来。把桥架起来的关键在于对新公司和新工作的了解,此所谓知己知彼。你必须让招聘者感觉你你不是盲目求职,而是权衡了自己的特点和公司职位的要求后作出的慎重选择。

Cover letter所起的作用和面试中的自我介绍相类似,不要草草的把简历连成句子就当成cover letter,这样做只能浪费一个展现你的机会。

mail_stellar : 2010-09-10#5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实在人,好人!

atongmu : 2010-09-10#5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网上找了一个不错的资源,关于写简历和cover letter。网站还有其它就业相关信息,挺全的。

http://jobsearch.about.com/od/resumes/u/resumesandletters.htm#s1

atongmu : 2010-09-13#5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近帮一些朋友review了一些简历,把常见的问题归纳一下:

1.完整:一些朋友求职时也许把一些自认为不太相关的工作学习经历有意删去,这一点在西方公司求职时十分忌讳。公司会认为求职者不诚实,有意隐瞒一些内容。简历要务求时间上连贯,无gap。

2.一致: 有些朋友简历上有些明显的矛盾。比如说同一时间段同时做两份full time的工作。不论是粗心把时间搞错,还是有意夸张自己的工作经历,都是不可取的。

3.客观:很多朋友在简历上强调自己的性格特质,直接用一串形容词褒扬自己。这样做很没有必要,招聘者不太会重视应聘者的主观评价。简历只有一页来展示自己,字字千金,如果把篇幅花在空话上是很不值的。简历要尽量客观的展现自己闪光的一面。

4.简明:有些朋友把自己简历写2页纸或更多。初衷当然是希望把自己更完整的表现出来。事实上往往适得其反。招聘者删选时在一份简历上停留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半分钟,如果有两页以上的话往往可能只有第一页被看。在西方公司大家默认的简历篇幅就是一页。有些朋友说我工作年限长,一页纸写不下怎么办呢。这个我不好回答,不过我见过工作几十年500强CEO级的简历也只有一页。

以上这些是一份简历最起码的要求,希望以后让我review的朋友能先根据这几条自查一下。

achillean : 2010-09-13#6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太谢谢了!!
正苦恼是否要转专业??!!
请教一下专家!!


以后你就会忙着赶饭局的!!
找到专业工作,一定请你吃饭!!

藕花深处 : 2010-09-13#6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wdb10::wdb10::wdb6:

littlecat123 : 2010-09-13#6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那8年来您的charge可观了!对不起,偶还想知道您今天为什么free of charge呢?:wdb2:
虽然还没全部看完LZ的这个贴子, 但忍不住想提醒你, 不要以为自己问得很聪明; 恰恰相反, 这种专题的贴子不适合你这么OFFENSIVE 的态度.
I WOULD RATHER YOU SHOW YOUR RESPECT TO LZ!

最后说一句: 你:wdb8:

littlecat123 : 2010-09-13#6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请问这个atongmu是华枫的阿童木吗? 谢谢!:wdb17:

atongmu : 2010-09-14#6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请问这个atongmu是华枫的阿童木吗? 谢谢!:wdb17:
不是。我几乎不去华枫。

不帅 : 2010-09-14#6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能否帮忙修改Essay啊

游客 : 2010-09-14#6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虽然还没全部看完LZ的这个贴子, 但忍不住想提醒你, 不要以为自己问得很聪明; 恰恰相反, 这种专题的贴子不适合你这么OFFENSIVE 的态度.
I WOULD RATHER YOU SHOW YOUR RESPECT TO LZ!

最后说一句: 你:wdb8:
呵呵,offensive这个词还是你自己享用吧!:wdb12:

atongmu : 2010-09-14#6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呵呵,offensive这个词还是你自己享用吧!:wdb12: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上论坛或者为了找乐子,或者为了互相帮助,没什么好争的。笑一笑,都是朋友。

atongmu : 2010-09-14#6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能否帮忙修改Essay啊
可以。你是申请学校吗?

你可以到下面的link去下载一本写essay的书,学习一下。也许你要申请的不是商学院,但道理是相通的。写完后我可以帮你review。

http://forum.chasedream.com/North_American_MBA/thread-473083-1-1.html

rst : 2010-09-14#6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虽然还没全部看完LZ的这个贴子, 但忍不住想提醒你, 不要以为自己问得很聪明; 恰恰相反, 这种专题的贴子不适合你这么OFFENSIVE 的态度.
I WOULD RATHER YOU SHOW YOUR RESPECT TO LZ!

最后说一句: 你:wdb8:

呵呵,精辟

游客 : 2010-09-14#7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呵呵,精辟
别把自己PG拍破了!:wdb6:

rst : 2010-09-14#7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上论坛或者为了找乐子,或者为了互相帮助,没什么好争的。笑一笑,都是朋友。
:wdb10:不过对精神失常的人说这个好像没用

游客 : 2010-09-14#7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wdb10:不过对精神失常的人说这个好像没用
哈哈,还有点自知之明,可救也!:wdb6:

小无奈 : 2010-09-14#7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真好,楼主很热心!不过我不会送花合分分,只有谢谢了。

annwangxh : 2010-09-14#7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帖,一定要顶。
一年前在多伦多上过Costi办的找工的Workshop,觉得还是获益匪浅。很有用的是,他们称之为SOMA的东西,就是要准备至少5个以上的successful story来帮助你面试,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用一个story来回答,不要只是回答Yes/No,真实的案例更使人信服。story开头最好两句话交代时间、project,然后大致内容,结尾的时候最好有可以用数字考量的Achievement.个人觉得这应该是面试的人所希望听到的。有这样的story成足在胸,应该不会太紧张。

爱过飘零 : 2010-09-14#7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
希望到我遇到找工困难的时候能得到lz的指点.

smartstart84 : 2010-09-14#7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

atongmu : 2010-09-15#7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帖,一定要顶。
一年前在多伦多上过Costi办的找工的Workshop,觉得还是获益匪浅。很有用的是,他们称之为SOMA的东西,就是要准备至少5个以上的successful story来帮助你面试,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用一个story来回答,不要只是回答Yes/No,真实的案例更使人信服。story开头最好两句话交代时间、project,然后大致内容,结尾的时候最好有可以用数字考量的Achievement.个人觉得这应该是面试的人所希望听到的。有这样的story成足在胸,应该不会太紧张。
又引来了一块玉。这是一个很好的point。

月夜梧桐 : 2010-09-15#7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了。

不帅 : 2010-09-15#7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可以。你是申请学校吗?

你可以到下面的link去下载一本写essay的书,学习一下。也许你要申请的不是商学院,但道理是相通的。写完后我可以帮你review。

http://forum.chasedream.com/North_American_MBA/thread-473083-1-1.html
不是,是我的哲学课要写作文,而我每次都会因为语法而大打折扣,谢谢啊,那我写完作文可以请你帮忙看下么

atongmu : 2010-09-16#8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不是,是我的哲学课要写作文,而我每次都会因为语法而大打折扣,谢谢啊,那我写完作文可以请你帮忙看下么
这种情况还是自己多写比较好。如果写的不好,老师看到问题才能帮你提高。学生时代分数不用太看重,学到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atongmu : 2010-09-20#8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最近帮一些朋友review了简历,交流后发现,即使指出问题,讲了要点,自己在写简历时往往还是不得要领。

这里附上一个文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一份优秀的简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你英语没有那么流利,经历可能没有那么出色,但是至少格式和味道可以做得和这些简历一样像模像样。

附件


atongmu : 2010-09-21#8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今天谈谈overqualified的问题。

这是国内新移民过来找工作一个颇为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国内干着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到了这边因为英语等问题一时找不到好的工作,需要一份labor工过度一下。很多朋友担心自己因为overqualified而拿不到offer,因而隐藏了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甚至学历。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加拿大overqualified并不是一个很罕见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颇为普遍。根据最新的统计,加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干overqualified工作的比例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二,大约有4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干着不需要其学历水平的职位。overqualified不会成为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
http://www.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images-magazine/2010/09/11/ir/20100911_irc247.gif

此外,简历的不完整是求职十分忌讳的。招聘者看到不完整的简历首先会想到你是否隐藏了什么不良信息。大家都知道诚信是在法制国家中立足之本,如果给招聘者第一印象是你遮遮掩掩,效果就南辕北辙了。退一步讲,即使招聘者给了你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了解到你是因为担心overqualified而没有把相应经历写入简历。虽然打消了你不诚实的疑虑,但又会增加对方对你overqualified的担忧,因为你自己很清楚在干overqualified的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可能就离开了。

面对这一问题最好是坦诚相见。简历就应该是一份客观完整的经历记录。如果对方完全不愿意收overqualified的人,隐藏记录也没有用,早晚会发现的。如果对方担心你因overqualified而不安分,你只要在面试或cover letter中让对方了解你的处境,表明目前你的确需要这份工作,打消他的疑虑就好了。哪怕明说,我需要一份更好的工作,2年后我也许会离开这份工作,不过2年内我会尽忠职守,也比遮掩事实好。(没有一个labor工的老板预期职员会和公司厮守很久)

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尽量不要找overqualified的工作,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幸福的。有些朋友说:我需要现金收入应付日常开支,不得不找labor过渡一下。我的建议是:或者在国内就把英语或其它相关技能提高到适合过来直接找对应的工作再来;或者就带足够的钱过来,保证过渡期衣食无忧。因为除了labor工过渡的痛苦以外,一份down trend的简历会让你以后找合适的专业工更加困难。

atongmu : 2010-09-23#83
转贴:求职信-有的放矢篇

很少看到不合美国牌理的求职信(Cover Letter),原因是很少看到同胞们的求职信。据说,30%的美国人发履历时不附求职信,我所遇到的同胞们,大约有90%不送求职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求职信比履历更重要。因为履历有一定的格式,基本上是流水账。而求职信则可有的放矢,直接了当的说服招聘人你是最好的人选

最有说服力的求职信是招聘广告上说什麽,求职信上就答什麽,同时加以说明。但在回答时要简练。以履历篇中提到的“跑得快,跳得高”之例来说,现在便是应聘人自由发挥的时候了“我曾在中国男足踢前锋,跑得既快,跳得又高,同时还会用头顶球。从简介中,我看到贵公司证明用鸡蛋碰石头的可行性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我觉得的以我头顶球的经验,用我的头比用鸡蛋可取得更有价值的数据。”这段话送出三个信息:(1)能在国家队踢球,不是一般二般之人,(2)我不仅符合你们现在的标准,同时具备将来工作的条件。(3)我对你们公司比较了解,连下一步要做什麽都知道了。

写求职信要注意语气。“看完招聘广告,我被说服了我是你最好的人选。”这句话听上去颇为自我中心,而且不合逻辑:应聘人被说服与否与招聘人无关。换成“我希望,我能证明我是你最好的人选。”付招聘人以主动权,不由得招聘人不开心。

对招聘人的称呼,是求职信的第一句,但不知为什麽,同胞们经常搞不清如何称呼招聘人。头开不好,求职信写的再好也没用了。

若不知招聘人的姓名 : Dear Sir or Madam。

若知道招聘人的姓名,学位:Dr. Mr. 或 Ms. 某某某。如果招聘人有博士或医学博士学位,一定要用 Dr.。用Ms., 绝对不要用Miss 或 Mrs. 去称呼女士,除非在招聘广告写明了是 Miss 或 Mrs.。职位不应用来作为称呼,如张科长,王主任等等。

最后说一下电邮送履历,有的应聘人,花好大功夫去写履历和求职信,但电邮却写的随随便便,结果是前功尽弃。电邮要写的简明扼要:“我从某处看到了招聘启事(启事号码),现送上我的履历和求职信,多谢。”写多了没有,反而给人罗嗦的感觉,因为招聘人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履历和求职信上。所附履历和求职信,尤其是送到人事科的履历和求职信,要有应聘人的名字,最好有启事号码,招聘人存档方便,用时容易找到。

总之,招聘人收到履历后,除了不合格和超合格的应聘人,要在众多之人中找出三到五人来面谈,只好放弃在履历上“出错”的应聘人。 美国人虽然平时很随便,但正式起来还是一丝不苟的, 应聘人 千万别因称呼,拼写,语气之类的“小”而失去面谈机会的“大” 。



« 我说说,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 »

燕西华 : 2010-09-24#8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感谢楼主,写的很好

lucky022 : 2010-09-24#8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支持铁臂阿童木:wdb17::wdb37::wdb45:

ada_wang02 : 2010-09-24#8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献上花花,支持干货!

琉璃 : 2010-09-24#8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贴,好人,送花花~~~

beinglove : 2010-09-24#8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留印收藏,感谢LZ~

cetan : 2010-09-24#8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支持干货 :)

lzd3 : 2010-09-24#9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又要找工作的时候有幸看到这么好的帖子。
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方向,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除了吃饭的压力外,就是徘徊在专业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尤其是我这样的没有技术的技术移民。现在想问个问题都难。
请教一下楼主这个时候是去读书改变命运还是骑驴找马呢?谢谢。

drift : 2010-09-24#9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么好的帖子一定要顶。上面斗嘴的请出门另外盖楼,至少尊重楼主的付出。
楼主是做consultant还是job agent,对行业这么了解?
能否谈一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业前景,薪酬

atongmu : 2010-09-24#9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又要找工作的时候有幸看到这么好的帖子。
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找不到方向,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除了吃饭的压力外,就是徘徊在专业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尤其是我这样的没有技术的技术移民。现在想问个问题都难。
请教一下楼主这个时候是去读书改变命运还是骑驴找马呢?谢谢。
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你个人情况。

如果你英语本来就不错,正常的办公室交流和文书都没问题,只要有耐心辅之适当的方法,一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如果英语比较差,也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背景,建议先去读个书,加强英语的同时为自己找一个新的专业方向。

atongmu : 2010-09-24#9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么好的帖子一定要顶。上面斗嘴的请出门另外盖楼,至少尊重楼主的付出。
楼主是做consultant还是job agent,对行业这么了解?
能否谈一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业前景,薪酬
我不是consultant,也不是job agent。业余义务给大家帮点忙。

supply chain抽象来说属于operation领域,据我所知在北美就业大多数是去大型超市,连锁商家。更广义的说Logistics行业,去Fedex,UPS之类大型货运公司的也有。这个行业一般只招有直接行业经验的人,最好所学专业也直接相关。Fedex, UPS这些公司更是很少从公司以外招人,一般都从内部底层员工提拔。

在美国具有本土MBA学历的进入公司起薪大约6-8w,加拿大这边不太熟悉,根据工资水平合理推断5-6w加币吧。

atongmu : 2010-09-24#9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在中国,大家总有一种白领比蓝领高人一等的感觉。在这边,其实技术蓝领比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白领吃香的多,工资收入可能更高,而且不容易受到裁员的影响。综合来看就生活质量来说甚至高于普通白领。

我本人对技术蓝领认识不多,仅在此提供一个思路。

肉食小绵羊 : 2010-09-24#9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帖,一定要顶。
一年前在多伦多上过Costi办的找工的Workshop,觉得还是获益匪浅。很有用的是,他们称之为SOMA的东西,就是要准备至少5个以上的successful story来帮助你面试,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用一个story来回答,不要只是回答Yes/No,真实的案例更使人信服。story开头最好两句话交代时间、project,然后大致内容,结尾的时候最好有可以用数字考量的Achievement.个人觉得这应该是面试的人所希望听到的。有这样的story成足在胸,应该不会太紧张。


这个我很有体会呀。
记得之前有去过这边一个非牟利机构的面试,第一面的时候我那天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好像心血来潮一样,几乎每个问题我都说,我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吧,然后BLABLABLA。。。当时感觉就不错,之后就入了二面还成为最后的两个CANDIDATE。。。最后败下来是因为另外那人已经拿到DESIGNATION还有5年的相关经验。。。

梨花摇摇 : 2010-09-24#9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很有帮助,谢谢!

不可得 : 2010-09-24#9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不错

lzd3 : 2010-09-25#9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谢谢指点。
我的情况偏后一种,看来去学习可能更适合一些。
大概确定了方向再向LZ请教。

不帅 : 2010-09-26#9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我的Essay完成了

一波了无痕 : 2010-09-26#10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送花,收藏

atongmu : 2010-10-26#10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总算又闲一些了,继续!

亮灯 : 2010-10-26#10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叫你雷锋同志吧。:wdb17:谢谢你的热心,看了你的帖让人心里暖暖的,增加信心。送花支持。:wdb19:

jerrychu : 2010-10-26#10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哇,感谢lz能抽出时间给解答问题,真是太好了!
想请教一下,因为英语听说现在还是有问题,不知道是直接找工作好呢还是在这边上个college继续学习个会计的证书比较好呢?如果学个证书1到2年出来以后相关的会计工作会不会好找一些呢?

atongmu : 2010-10-27#104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哇,感谢lz能抽出时间给解答问题,真是太好了!
想请教一下,因为英语听说现在还是有问题,不知道是直接找工作好呢还是在这边上个college继续学习个会计的证书比较好呢?如果学个证书1到2年出来以后相关的会计工作会不会好找一些呢?
如果能找到工作的话,建议先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英语的效率远高于学校中学习。

就证书而言见仁见智。大陆出来的人很多都有证书情节,这是和高考思维一脉相承的。其实说得难听些证书只是相关能力的遮羞布。我见过不少考出CFA的人,对金融的基础知识完全没有掌握。对于你的情况,如果你之前没有会计知识,去学校学习不失为一种学习基本技能的手段。不过,如果指望靠一纸证书去找到工作是不太实际的。

atongmu : 2011-01-14#105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如何“走后门”找到好工作

来源: 华尔街日报

招聘资讯似乎把对求职者的一切要求都设定得可以轻易达到,让人难以抗拒。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求职者都只是在同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竞争,从而难逃遭拒的命运。

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求职网站CollegeRecruiter.com的创始人史蒂文罗斯伯格(Steven Rothberg)表示,事实上,超过80%的职位空缺都是不对外公开的。这对于公司外部拥有调研和社交能力的求职者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机会,因为大多数公司都试图通过内部提拔或者依靠员工推荐来选拔人才。

留心种种迹象:密切关注你所在行业的发展动向。阅读行业期刊,跟踪分析师的评论,留意股市中表明哪些公司股票上涨、正在进行重组或者提供服务外包的信号。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可能导致人员变化,因此要经常性地查看各公司的网站以及Facebook网站的招聘页面,因为这些招聘资讯不大可能在别的地方发布。

把你愿意为之工作的公司列一张单子,然后对公司里有关的职位做一些研究。你可以在招聘网站和行业博客上找到对这些职位的描述。对于新创建的职位,你可以尝试登陆Glassdoor.com,这是一个由公司员工匿名提供的介绍内部职位资讯的网站。

华盛顿的职业教练苏珊斯特雷耶(Susan Strayer)建议,只申请最适合你的技能和经验的职位。如果你想要出奇制胜,仅仅30%的匹配度不足以让你获得成功。你需要尽可能100%地接近职位要求。

人是关键,简历其次:挖掘你的同事、朋友、亲戚等社交资源,找到能为你向决策者递交简历的内部关系。如果你无法建立直接的联系,那就试试找你的朋友的朋友和老同学,甚至直接给能为你提供有关公司文化的内部资讯的人打电话。不要忽视与公司客户有关人员之间的联系,他们通常被公司的决策者视为可以信任的推荐人才的来源。

你的职位越高,社交的圈子可能会越小。所以,你需要加入专业的行业组织,出席各种行业展览、大会以及研讨会。

让别人能够轻易地发现你:在LinkedIn.com等社交网站以及ClearanceJobs.com或者为教育界人士服务的edjoin.org等有针对性的行业网站上发布你的简历,表明你的求职状态。在简历中突出你的专长,因为当公司有专门需要的话,它们会在网上的资料库搜寻合适的候选人。加州阿纳海姆希尔斯(Anaheim Hills)的教师瓦内萨布罗登(Vanessa Broaten)就是这样通过在几家教育网站上发布简历找到工作的。她被雇用的原因是因为拥有教育学硕士学位,而且能够流利地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密切关注招聘单位的资讯,因为第一次招聘不能保证一定就会成功。同样的职位空缺可能在半年后会再次对外公布。在它们发布新的职位空缺前,确保更新你的求职状态。

DENNIS NISHI

CHEN_GREEN : 2011-01-14#106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好人一生平安!

SISTER : 2011-03-29#107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收藏

xpyuy : 2012-09-18#108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收藏

开心树 : 2012-09-18#109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楼主真是好人,像俺这样只读书一点工作经验没有怎么起步呀?因为没有工作经验,简历都不知道该怎么写,楼主能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简历给俺参考参考吗?,谢谢了!

atongmu : 2013-02-11#110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没有工作经验是正常的。主要把自己的学业上的成就表述出来,如果有社会实践或者工作实习经验加上去,如果还有一些特别的经验也列出来(比如某些爱好有一些突出的成就)。简历没有什么成规,最重要的就是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菠菜45 : 2013-11-28#111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这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到interview时的自我介绍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有普遍意义,打算在这里谈谈。

很多朋友纳闷,公司已经看过我的简历了,为什么一上来还要让我自我介绍。不解之下,很多朋友往往把简历上的流水帐报一遍。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误解。

首先,一个公司招人看的是两方面:你是否有足够的业务技能胜任工作以及你的性格特征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总体来说简历,不论教育背景还是工作经验,大多体现的都是业务技能方面。很显然性格特质这一点需要在自我介绍这边加强。可以在自我介绍中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小故事来展现你的性格,强调你的性格是这份工作所需要的。

还有,简历代表的是你过去的经历,而你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就业机会。自我介绍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过去和这份新的工作之间搭一个桥梁。显然,如果只是重复简历的话,就像只造了一个桥墩,桥还是没有架起来。把桥架起来的关键在于对新公司和新工作的了解,此所谓知己知彼。你必须让招聘者感觉你你不是盲目求职,而是权衡了自己的特点和公司职位的要求后作出的慎重选择。

Cover letter所起的作用和面试中的自我介绍相类似,不要草草的把简历连成句子就当成cover letter,这样做只能浪费一个展现你的机会。

好!希望楼主还会回答这个帖子。

快乐痛苦 : 2013-11-28#112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放弃工作的念头,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不是还是一样有理无处讲,陷阱不照布吗?直接不操这个心了。

快乐痛苦 : 2013-11-28#113
回复: 义务就业辅导

放弃工作的念头,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不是还是一样有理无处讲,陷阱不照布吗?直接不操这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