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634875/

xinhaigui : 2013-03-24#1
来到温哥华马上四个月了。节气的改变也提醒人时间过得飞快。这段时间里在职业发展和生活安排方面都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心得不少。

昨天跟总部位于温哥华的一家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公司签了合同,担任contract workshopt facilitator。这个职位在国内叫做“签约培训师,”工作就是到客户公司为员工做心理健康方面的团体培训。不同的是国内EAP公司只提供培训题目,培训内容完全由培训师准备。这边培训课程是EAP公司开发的,拥有知识产权,要签保密协议,培训师可以略作修改,但主要任务是讲。 这个工作有时候会到各地出差,所以赶紧去拿已经过期两年半的美国驾照去换了BC驾照。

获得这个职位必须感谢去年在北京工作时候的美国老板。不管在哪里,攒人品是硬道理。

在加拿大期间另外一个摸索方向是翻译,也算是小有斩获。签了一本中文文学作品翻成英文的合同。翻译这活是彻头彻尾的廉价劳动,绝对不能专门做。好在这本书蛮有意思的,而且是美国公司,先付定金,然后交一批稿子付一笔费用。据说国内的出版社通常是书籍出版之后三个月内支付翻译费,先让翻译白干。

另外,英文辅导方面也有了几个固定的学生。

现在就是这样三管齐下,齐头并进。策略是首先撒大网捞鱼,等有了一些选择之后再去粗存精,却伪存真(还真的是有伪机会呢,到了一个新地方走些弯路是在所难免的)。路子走开了会产生累积效应,越来越宽。耐心是必须的。

xinhaigui : 2013-03-24#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在生活方面的适应,主要是感觉在这边身体上的压迫感比国内小多了。这当然是跟空气质量和人口密度、环境清洁程度有关的。身体用很直接的方式告诉你,感觉跟国内大有不同。

xinhaigui : 2013-03-24#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经历了温哥华的雨季,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冬天也有不下雨的时候。只是我一个冬天丢了六把伞。我对自己“带来雨伞出来了”这件事情总是记不住。这说明“带伞出门”这件事在我身上还没有深入人心,尚未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xinhaigui : 2013-03-24#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一直住在列治文。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方便。吃的用的要啥有啥。上周五发现一颗牙上原来补的fillings掉了。马上找牙医,预约到了周一上午的appointment.从医疗的角度来讲,至少看牙不要等很久。这两天出门特别关注牙医招牌,发现这地方牙医诊所跟课外补习学校一样多。就是不知道水平如何。

xinhaigui : 2013-03-24#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从换驾照的经历来看,这边政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是可以的。我在11年短登的时候去过driver service问过用美国驾照换BC驾照的事情,当时门口的接待员说我要给威斯康辛的交管局打电话索取我的驾驶记录,还给我写了电话。这次去办事员直接在电脑上查到了我的美国驾驶记录,看来现在BC跟威斯康辛联网了。说明BC省政府也在与时并进,不断改进其办事方式,而不是像恐龙一样墨守成规。

换驾照的时候办事员问了我两个问题,我没有准备,答的不太好,但也没啥影响。第一个问题是当你驾车看到前面绿灯闪烁的时候你要咋办。我说你得慢下来,仔细查看前方路况。他说不要慢下来,仔细观察就行。
第二个问题是为啥摩托车比轿车更容易出事故。我说因为开摩托的年轻男性比较多,好冒险。他说是因为摩托车体积小,不容易看到。想想看还是他说的有道理。

xinhaigui : 2013-03-24#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有志于做翻译的同学可以到豆瓣上去看一看,有一些资源。但万事都得看缘分,不可强求,缘分到了机会自然来,门板都挡不住。

泡菜坛子 : 2013-03-25#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真心为您感到高兴。

老伍靓汤 : 2013-03-25#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从LZ的第一篇贴子开始,就知道您和“小和尚”之流不同,您是实力派!
我学习的榜样!:wdb17:

安泰验屋 : 2013-03-25#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人才到哪也不会埋没

柚柚妈 : 2013-03-25#1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强人恒强。

xinhaigui : 2013-03-25#1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感谢大家的鼓励,我倒不是什么强人,现在手上几样工作都是兼职。只不过这些年四海为家,对人情世故稍有心得,所以对自己的心态有所掌控。这几天我一直在算,按照加拿大的退休年龄,我还有二十年的职业生涯,还能有些长线的图谋和打算,这样一想,也就愿意放下眼前的得失,安安心心做事情。与此同时,深刻感觉到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务,不可忽略。

鱼我所欲也 : 2013-03-25#1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祝贺李老师,算是干回了本行。

julius87 : 2013-03-25#13
乐颠颠老妈说:

恭喜!安定下来就好,献花啦!:wdb6:

zqweng : 2013-03-25#1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来这里是你的风水宝地。

天涯的鱼 : 2013-03-25#1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翻译确实油水不大呵呵,而且僧多粥少

畅多多 : 2013-03-25#1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支持

sunjian202 : 2013-03-25#1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我们曾经的群主,祝事业顺利!:wdb10:

蜗居 : 2013-03-25#1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群主可好?

一只兔子2010 : 2013-03-25#1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总是敬佩那些静下心来干事的人。

leoo : 2013-03-25#2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感谢大家的鼓励,我倒不是什么强人,现在手上几样工作都是兼职。只不过这些年四海为家,对人情世故稍有心得,所以对自己的心态有所掌控。这几天我一直在算,按照加拿大的退休年龄,我还有二十年的职业生涯,还能有些长线的图谋和打算,这样一想,也就愿意放下眼前的得失,安安心心做事情。与此同时,深刻感觉到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务,不可忽略。



恭喜!


楼主心态很好!

CMYK : 2013-03-25#2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忍不住赞一个楼主,心态好,这样才是生活!

run2000y : 2013-03-25#2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希望听到楼主对牙医的介绍

温哥华家庭旅馆之星 : 2013-03-25#2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经历了温哥华的雨季,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一直住在列治文。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方便。吃的用的要啥有啥。

:wdb45::wdb9::wdb10:

xinhaigui : 2013-03-25#2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感谢大家的鼓励,还有原来的群友。现在很少有时间去群里了。我建了一个“积极心理群,”有二百位成员了,大部分都是国内的朋友。我自己极少有空上去聊。等闲一点的时候多去交流。

在温哥华期间写了不少微博,我的腾讯微博已经有将近两万五听众了。

xinhaigui : 2013-03-25#2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翻译确实油水不大呵呵,而且僧多粥少

的确。文字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起早贪黑赶稿子。最好不要接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是自己专业的东西,或者是文学作品一类令人愉悦和获益的内容,那么美丽的温哥华,悠闲自得地爬爬格子,也还算强差人意。我接的这本书38万字,现在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一。大部分文字是在列治文中心整出来的。我喜欢背着笔记本快步走到那里,买一杯咖啡,找个地方坐下来,把电脑支起来,一直整到电池没电为止。主人公的故事起伏跌宕,我在翻译过程中不时抬头看一看周围的环境,感觉如同在幻想和现实世界之间穿梭。

星星点点 : 2013-03-25#2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恭喜加佩服!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也在温哥华,什么时候去列治文中心,也许可以看见悠然穿梭的你。。。

备备 : 2013-03-25#2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了真为你高兴,可惜自己英语差,所以工作现在是不想了

小和尚 : 2013-03-25#2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从LZ的第一篇贴子开始,就知道您和“小和尚”之流不同,您是实力派!
我学习的榜样!:wdb17:
你也别学了,先积口德吧,
无才无财的,就老实一点。

留几手 : 2013-03-25#2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人生在乎经历啊,LZ是个富有的人。

sabre : 2013-03-25#3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你能不能发一段给我, 我想试试翻译,

Porphyry : 2013-03-25#3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献花。

lisacheng : 2013-03-25#3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lz心态真好,赞一个!

wide smile : 2013-03-25#3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的确。文字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起早贪黑赶稿子。最好不要接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是自己专业的东西,或者是文学作品一类令人愉悦和获益的内容,那么美丽的温哥华,悠闲自得地爬爬格子,也还算强差人意。我接的这本书38万字,现在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一。大部分文字是在列治文中心整出来的。我喜欢背着笔记本快步走到那里,买一杯咖啡,找个地方坐下来,把电脑支起来,一直整到电池没电为止。主人公的故事起伏跌宕,我在翻译过程中不时抬头看一看周围的环境,感觉如同在幻想和现实世界之间穿梭。[/quote]

美妙的感觉。

atan_jessie : 2013-03-25#3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有志于做翻译的同学可以到豆瓣上去看一看,有一些资源。但万事都得看缘分,不可强求,缘分到了机会自然来,门板都挡不住。

麻烦给条连接。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5#3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顶李教授成功登滩顺利开局

drlinda : 2013-03-25#3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从换驾照的经历来看,这边政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是可以的。我在11年短登的时候去过driver service问过用美国驾照换BC驾照的事情,当时门口的接待员说我要给威斯康辛的交管局打电话索取我的驾驶记录,还给我写了电话。这次去办事员直接在电脑上查到了我的美国驾驶记录,看来现在BC跟威斯康辛联网了。说明BC省政府也在与时并进,不断改进其办事方式,而不是像恐龙一样墨守成规。

换驾照的时候办事员问了我两个问题,我没有准备,答的不太好,但也没啥影响。第一个问题是当你驾车看到前面绿灯闪烁的时候你要咋办。我说你得慢下来,仔细查看前方路况。他说不要慢下来,仔细观察就行。
第二个问题是为啥摩托车比轿车更容易出事故。我说因为开摩托的年轻男性比较多,好冒险。他说是因为摩托车体积小,不容易看到。想想看还是他说的有道理。

LZ,请问美国威斯康辛驾照过期后多长时间内可以更换BC驾照啊?谢谢!

xinhaigui : 2013-03-25#3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LZ,请问美国威斯康辛驾照过期后多长时间内可以更换BC驾照啊?谢谢!

driver service告诉我是过期三年之内可以换。我的是2010年10月31日过期的。

xinhaigui : 2013-03-25#3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来有兴趣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不少。我搜索的主要方向是出版公司,现在有一些出版公司正在把中国图书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中国政府基于提升软实力的考虑也会在这方面有一些扶持。

跟出版公司取得联系之后他们通常会要求试译。 我试译了下面这一段,中译英,原文看似来自文学作品,出处不详。也许论坛里的朋友有人看过。

Chinese Original

“含含做梦都不会想到,她竟然在这三天里从了三个男人。幸亏那时她的爹和娘已经死了,要是人死了真的有灵魂,他们非得从土里拱出来再死一次不可。

若干年后,含含临终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并没有看到小鬼们来索拿她的命,她看到的全是昔时家里的富丽。要过年了啊,后院儿里挂满了剥得赤条条的猪和羊,就像它们是从地底下一丛丛地长出来似的,一串串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挂在瓦檐下,吃惊地看着陆地上袖着手游动的人们。含含听下人说,光礼花和炮仗,就得花去几百个大洋,张灯结彩的铺张更不知要花去多少金银。新油漆过的门上,窗棂上,树上,都结着花灯,就连院子里每个防火用的大缸都系上了大红的丝带。”

Peizhong's Translation

It was beyond Hanhan's wildest dreams that over the last three days she had gotten laid with three men. She was lucky that her mom and dad had died. Had people indeed possessed souls after death, her parents would have crawled out of their tombs, just to die again.

Some years later, when Hanhan was finally closing her eyes to the world, she did not see little demons coming to take her life. She saw nothing but her family's past riches and splendor. The New Year wa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Cleanly skinned pigs and sheep dangled all around the backyard, as if they had grown out of the earth in clusters. Strings of fish hang under the eaves of the house, watching in bewilderment the people strolling around with their hands hidden in sleeves. Hanhan heard from the servants that the fireworks and crackers alone had cost hundreds of silver coins. Who knows how much more the extravagance of lanterns and decorations had cost? Festive lanterns were attached to newly painted doors, lattices of windows and in the trees. Even the water vat for fire prevention in the yard had a scarlet silky ribbon tied to it.

原文“从了三个男人”让我颇费心思。这话直译是“she submitted herself to three men.....”但这样翻译听上去文绉绉的,并非出于村姑渔妇,贩夫走卒之口。我最终译成"got laid with three guys,"话虽然粗糙了些,但与上下文还算相符。

我想萨布拉同学会有更精准的译文。我看他用词蛮准的。

xinhaigui : 2013-03-25#3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麻烦给条连接。

这是我的豆瓣页面,右下角“我常去的小组”里面有“英文图书翻译者之家。”那里面有时候会有出版社的人找翻译。

http://www.douban.com/people/66809631/

钢琴超市 : 2013-03-25#4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来有兴趣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不少。我搜索的主要方向是出版公司,现在有一些出版公司正在把中国图书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中国政府基于提升软实力的考虑也会在这方面有一些扶持。

跟出版公司取得联系之后他们通常会要求试译。 我试译了下面这一段,中译英,原文看似来自文学作品,出处不详。也许论坛里的朋友有人看过。

Chinese Original

“含含做梦都不会想到,她竟然在这三天里从了三个男人。幸亏那时她的爹和娘已经死了,要是人死了真的有灵魂,他们非得从土里拱出来再死一次不可。

若干年后,含含临终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并没有看到小鬼们来索拿她的命,她看到的全是昔时家里的富丽。要过年了啊,后院儿里挂满了剥得赤条条的猪和羊,就像它们是从地底下一丛丛地长出来似的,一串串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挂在瓦檐下,吃惊地看着陆地上袖着手游动的人们。含含听下人说,光礼花和炮仗,就得花去几百个大洋,张灯结彩的铺张更不知要花去多少金银。新油漆过的门上,窗棂上,树上,都结着花灯,就连院子里每个防火用的大缸都系上了大红的丝带。”

Peizhong's Translation

It was beyond Hanhan's wildest dreams that over the last three days she had gotten laid with three men. She was lucky that her mom and dad had died. Had people indeed possessed souls after death, her parents would have crawled out of their tombs, just to die again.

Some years later, when Hanhan was finally closing her eyes to the world, she did not see little demons coming to take her life. She saw nothing but her family's past riches and splendor. The New Year wa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Cleanly skinned pigs and sheep dangled all around the backyard, as if they had grown out of the earth in clusters. Strings of fish hang under the eaves of the house, watching in bewilderment the people strolling around with their hands hidden in sleeves. Hanhan heard from the servants that the fireworks and crackers alone had cost hundreds of silver coins. Who knows how much more the extravagance of lanterns and decorations had cost? Festive lanterns were attached to newly painted doors, lattices of windows and in the trees. Even the water vat for fire prevention in the yard had a scarlet silky ribbon tied to it.

原文“从了三个男人”让我颇费心思。这话直译是“she submitted herself to three men.....”但这样翻译听上去文绉绉的,并非出于村姑渔妇,贩夫走卒之口。我最终译成"got laid with three guys,"话虽然粗糙了些,但与上下文还算相符。

我想萨布拉同学会有更精准的译文。我看他用词蛮准的。
:wdb17::wdb37::wdb45:

shw019 : 2013-03-26#4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这是我的豆瓣页面,右下角“我常去的小组”里面有“英文图书翻译者之家。”那里面有时候会有出版社的人找翻译。

http://www.douban.com/people/66809631/

谢谢!

linda123456 : 2013-03-26#4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祝福楼主一切顺利。

sabre : 2013-03-26#4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她竟然在这三天里从了三个男人。
......

我想萨布拉同学会有更精准的译文。我看他用词蛮准的。
谢谢,

she let three men had their ways with her,

请xinhaigui指正,

xinhaigui : 2013-03-26#4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谢谢,

she let three men had their ways with her,

请xinhaigui指正,

你的翻译极佳,精准而生动,非高手而不能为。我觉原文中这半句话的翻译难就难在必须顾及到具象与抽象、俗与雅、显与隐之间的平衡。我觉得我的翻译在雅俗、隐显方面都还算恰当,只是在具象与抽象这个维度上尚待商榷,似乎有些过于具体。

看来对语言的品味与把握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xinhaigui : 2013-03-26#4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我试译过的另一个段子也蛮有趣。高手不妨一试。

原文出处无从考证,有时候语焉不详,所以中文理解方面的挑战超过英文表达的难度。

Chinese Original

“浑噩噩的元气。上古先民认为滚滚东去的黄河之水从西方天极而来,其发祥地本是神秘莫测的原始之物。于是,昆仑山又成了神话中西王母所居地,成为上帝在地上的都邑。

大约4500年前,黄帝族部落首领轩辕氏统一了黄河流域各部族之后,即开始了“巡游四海,登昆仑山,起宫室于其上”,并将其称为“轩辕之丘”,还与这里一个部落的“西陵氏之女”嫘祖结为夫妻,从此开始了黄河流域与西域远古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进入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更为频繁。前往中原商王朝朝拜的部落小国,最远者为葱岭以西五百里的渠搜国,位于渠搜国东面的罗布泊地区自然也在其列。周王的先祖古公禀父将自己的大臣季绰分封于葱岭以西,建立了赤乌氏国,并嫁以长女,将政治权力扩展到此。”

Peizhong's Translation

The Primordial Qi was full of confusion and chaos. Prehistoric people believed that th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rushing to the East billowing and surging had originated in the polar of heaven in the West, springing from an unfathomable primordial substance. Thus, the Kunlun Mountain had become the abode of the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and God's city on earth.

About 4500 years ago, Xuan Yuan Shi, leader of the Yellow Emperor clan united all the tribes in the Yellow River Drainage Area. Then he started "touring the Four Oceans, mounting the Kunlun mountain, building palaces on top of it," and naming it "Mound of Xuan Yuan." He also took Lei Zu, "daughter of Xi Ling Shi" from a local tribe as his wife, inaugurating the prehistoric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Yellow River Drainage Area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When history moved on to the era of slave societies of Shang and Zhou, contact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Western Regions had become more frequent. Among the small tribal states that had traveled to the court of the Shang Dynas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to pay tribute, the most remotely located was the state of Qusou, 500 Li to the west of Congling Mountains. The Lop Nur Area, located to the east of Qusou, was naturally among those that paid tribute to Shang. Gong Bing Fu, the ancestor of the Zhou Kings, enfeoffed his minister Ji Chuo to the west of the Congling Mountains to establish the state of Chi Wu Shi, and married his eldest daughter to Ji Chuo, thus extending his political power to this area.


原文开门一句话“浑噩噩的元气”似乎是个病句。在翻译中如何处理颇费思量。怎样表达原文类似“史诗”的措辞和语气也是个挑战。第三个挑战就是众多的古代词汇。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4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谢谢,

she let three men had their ways with her,

请xinhaigui指正,
这个her是谁啊
路为何用复数

sabre : 2013-03-26#4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这个her是谁啊
路为何用复数
含含, (女韩寒?),
我也含糊, 有没有S, 让xinhaigui说说,

钢琴超市 : 2013-03-26#4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都是高人,再次膜拜。
我一碰英文读写就犯困。
要让我翻译的话,我得睡死过去。

寂寞旅程 : 2013-03-26#4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完都傻眼啦,说不出啥啦!李教授不是一般的NB呀:wdb17::wdb17::wdb17:

atan_jessie : 2013-03-26#5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这是我的豆瓣页面,右下角“我常去的小组”里面有“英文图书翻译者之家。”那里面有时候会有出版社的人找翻译。

http://www.douban.com/people/66809631/

谢谢你的信息!
看了你的翻译,才发觉我的水平太低了。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5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完都傻眼啦,说不出啥啦!李教授不是一般的NB呀:wdb17::wdb17::wdb17:
李教授不得了教美国人英语听起来没天理了可就是实事你怎么弄啊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5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含含, (女韩寒?),
我也含糊, 有没有S, 让xinhaigui说说,

那这she又是谁呢
有没有s倒不打紧先把谁让谁搞谁搞清除

寂寞旅程 : 2013-03-26#5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李教授不得了教美国人英语听起来没天理了可就是实事你怎么弄啊

不知道李教授现在要司机不,这个我还行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5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不知道李教授现在要司机不,这个我还行

李教授为人平和布衣草鞋从不张扬这个恐怕楼上没戏除非送个机场什么的

寂寞旅程 : 2013-03-26#5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李教授为人平和布衣草鞋从不张扬这个恐怕楼上没戏除非送个机场什么的
人家刚换了驾照,下一步就准备上大奔啦,咱先毛遂自荐一下

寂寞旅程 : 2013-03-26#5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NBNB,越想越觉得NB,能翻译小说,真少见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5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人家刚换了驾照,下一步就准备上大奔啦,咱先毛遂自荐一下

奔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种耻辱李教授肯定不屑
在下以为比较古典的品牌还是比较适合李教授的

北京范德彪 : 2013-03-26#5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NBNB,越想越觉得NB,能翻译小说,真少见

唉你去看看李教授的简历甭说翻译了回头李教授用英文写小说再翻回汉语

zzz65 : 2013-03-26#5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这2段翻译的,罗马不是一天盖成滴,佩服!

drlinda : 2013-03-26#6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driver service告诉我是过期三年之内可以换。我的是2010年10月31日过期的。

太好了,谢谢LZ!不知是否只有温哥华有这个规定,还是其他省也有呢?
我的威斯康辛驾照是11年到期的,想今年去加拿大,那应该没有问题吧。

tianyuhou : 2013-03-27#6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经历了温哥华的雨季,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冬天也有不下雨的时候。只是我一个冬天丢了六把伞。我对自己“带来雨伞出来了”这件事情总是记不住。这说明“带伞出门”这件事在我身上还没有深入人心,尚未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买个防水的外套吧,带帽子的

xinhaigui : 2013-03-27#6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太好了,谢谢LZ!不知是否只有温哥华有这个规定,还是其他省也有呢?
我的威斯康辛驾照是11年到期的,想今年去加拿大,那应该没有问题吧。

莫非您也是威斯康辛的老乡?

xinhaigui : 2013-03-27#6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买个防水的外套吧,带帽子的
正解。

xinhaigui : 2013-03-27#6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

我也不知道含含是谁。当时让我试译只给我这么两段,没有前后文。

xinhaigui : 2013-03-27#6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奔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是种耻辱李教授肯定不屑
在下以为比较古典的品牌还是比较适合李教授的

我想要一辆北京212,绿色帆布篷的。

xinhaigui : 2013-03-27#6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学英语这个题目的确有很多可说的。我觉得如果说学英语(或者任何一种语言)有窍门的话,只有一个窍门,那就是你不要去找窍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是个纯粹实践的东西,就是听说读写,没什么道理好讲。用进费退这个道理在语言学习上是不折不扣的。

寂寞旅程 : 2013-03-27#6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我想要一辆北京212,绿色帆布篷的。
教授大人呀,那个看上去酷,坐在里面受罪呀,你无所谓也该为家人想想呀!

Rita_vine : 2013-03-28#6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温哥华人基本不打伞。

tototo : 2013-03-29#6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好帖子!!!

sabre : 2013-03-29#7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学英语这个题目的确有很多可说的。我觉得如果说学英语(或者任何一种语言)有窍门的话,只有一个窍门,那就是你不要去找窍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是个纯粹实践的东西,就是听说读写,没什么道理好讲。用进费退这个道理在语言学习上是不折不扣的。
me see as such,

drlinda : 2013-03-30#7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莫非您也是威斯康辛的老乡?

希望不久的一天成为同在温哥华的老乡,努力中!

gordondeng : 2013-03-30#72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我想要一辆北京212,绿色帆布篷的。
我也有同样爱好,哈哈。是在不行就去美国买一辆M151回来

MAIL98 : 2013-03-31#73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这2段翻译的,罗马不是一天盖成滴,佩服!

恩,楼主着实是学养深厚!

xinhaigui : 2013-03-31#74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看到一篇关于减压的小文,觉得蛮有道理的,摘录如下。我跟作者刘北星博士在国内做培训的时候有一面之交。

“依我所见,“減(减的繁体字)”这个字是重点。我觉得减压也许先要“減”掉三件事:1)完美主义; 2)复杂心计; 3)争名夺利。“减”字右偏旁是一个“咸”,其本义是指“多、皆、全”,也就是带来无穷压力的“完美主义”,能否先考虑把它给淡化或减掉?《易经》中的“咸”在卦(泽山咸)里不作“咸”,而是作“感”。之所以把心给减掉,讲是有心,它又是无心;关键是看你是用什么心去感应。无心的“咸”是自然感应,而有心的“感”是人为的感应,人为复杂的心计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压力,能否考虑把它也给淡化或减掉呢?至于名利的诱惑和争夺所导致的负性压力,相信企业家们更是不会感到陌生的,对吗?
减压的“減”字的左偏旁是个“水”字,也许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感悟、和增添一点水的特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8章)”;“曲则全,枉则直(老子:22章)”;“为无为,事无事(老子:63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78章)”;“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8章)”。”

原文网址:http://wendaojournal.com/2013/03/stress-reduction-females/

xinhaigui : 2013-04-08#75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跟房东签了半年的租约,5月6日到期。刚才问房东要不要续约,他说要涨租金。那么我想不如再找找别的地方看。下半年老婆可能会过来,但现在还未定。如果我一个人的话,先找个临时的地方也未尝不可。

xinhaigui : 2013-04-08#76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跟房东签了半年的租约,5月6日到期。刚才问房东要不要续约,他说要涨租金。那么我想不如再找找别的地方看。下半年老婆可能会过来,但现在还未定。如果我一个人的话,先找个临时的地方也未尝不可。

房东又过来说不涨价了。那就还继续住着吧。

寂寞旅程 : 2013-04-08#77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跟房东签了半年的租约,5月6日到期。刚才问房东要不要续约,他说要涨租金。那么我想不如再找找别的地方看。下半年老婆可能会过来,但现在还未定。如果我一个人的话,先找个临时的地方也未尝不可。
教授大人一定没有学过租房子。一般签合约都是说好合约到期后,就是按月来的啦,何必自己去找房东谈续约的事?涨也涨不了几个钱,可以去查一下每年房租的涨幅有个上限的。

xinhaigui : 2013-04-09#78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教授大人一定没有学过租房子。一般签合约都是说好合约到期后,就是按月来的啦,何必自己去找房东谈续约的事?涨也涨不了几个钱,可以去查一下每年房租的涨幅有个上限的。
是啊,到了一个新地方,有很多事情不懂呀。

寂寞旅程 : 2013-04-09#79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是啊,到了一个新地方,有很多事情不懂呀。
我以前租房子,记忆中房租每年涨幅不可以超过4%左右,具体多少是在网上找的。还是将就等教授夫人来之前再搬家吧,搬家很辛苦,而且搬到新的地方也不一定喜欢。

悄声无息 : 2013-04-09#80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强人!

xinhaigui : 2013-04-09#81
回复: 逐渐适应大温生活

嗯,先不搬了。搬家的确很麻烦。

最近开始做心理健康和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培训,顺手做了一个英文博客,时间不长,已经有了一些关注和评论。欢迎喜欢英文的朋友上去看看,也是给我捧场。

http://culturalsavv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