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derrick : 2014-06-03
#1
2014年6月3号,登陆多伦多一周年整。去年这个时候应该刚放下行李正在乐园吃来加后的第一顿晚饭,今天这个时候坐在新买的房子空荡荡的客厅正中唯一的小破桌上打字,突然很想把过去的一年纪录一下,作为送给自己的周年礼物。
如果,还能给大家有些许帮助的话,也算我为家园尽绵薄之力了shy ^_^
争取每日一更,尽量按时间顺序,但估计不可避免的会想到哪写到哪(潜水太多了毕业后从来没写过大段作文汗)。。。请跟我一起喝杯饮料,晒晒太阳,碎碎念
Yeyelingfeng : 2014-06-03
#2
墨黑纸白 : 2014-06-03
#3
我也来赞助一下LZ
carolderrick : 2014-06-03
#4
一. 为什么移民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也有官方回答和真实回答两个版本。官方回答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因为我发现真实版本在很多时候不管用,别人会投来或质疑或不解或嘲笑的眼神,但只要一把官方回答扔出去对方一般都会“哦~~~”,所以懒人就一般用官方回答了。真实版本在这里也分享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有能理解的同学呢?
先说下背景,十年前英国所谓名校小硕毕业,之后一直在所谓知名咨询公司打工也算做到小中层,基本过着飞来飞去回到上海就是瘫在床上家务阿姨全包的生活。不愤青,不文艺,赚得还好对生活基本满意(除了有时nozuonodie的觉得太平淡)。出差有时去美国新加坡香港潇洒,有时去三线四线五线城市深蹲。说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我不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或对资本主义有幻想所以移民,既没有改变人生重新做人的野心,也没有卸甲归田去加拿大种地的云淡风轻。
那。。。我为什么移民呢?---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好吧,你看我说了吧,这个真实版本很容易收砖,有强烈的装逼之嫌。容我带好头盔解释一下: 所谓的更好,在我的字典里,并不是赚多少钱或是做到高管。我过去的三十多年一直很顺利,但也许因为从小受老爸的棍棒太多,我骨子里极其没有自信。我总是羡慕比我更聪明、更优雅的人,总是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没有竞争力。好吧我在中国混的还不算差,但如果去了外国是不是还能混的下去呢?如果一切从头开始是不是还能靠自己的能力在国外立足呢?如果我能做到,如果能克服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困难,那我就能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中的所有都会成为我的财富,我就能离我所羡慕的那些人,那些聪明、举重若轻、优雅生活的人,更近一步。
好吧,这就是我nozuonodie的移民初衷。其实只是怀孕时某天的突发奇想(可能怀孕时丑了自信心处于谷底),然后随便找了个中介咨询一下,当时股市大热我一度以为自己是富翁,打算投资移民,结果发现正好当时新出了管理类的code,中介建议我准备好材料第二年七月投。当然,股票里的钱后来也全都人间蒸发了,这是后话。。。
10年11月突发奇想,11年上半年准备材料和雅思,7月妥投,12年2月香港面签,5月收到大信封,11月短登,13年6月长登。明天讲一讲申请的具体过程吧,晚安~~~
chris_cc : 2014-06-03
#6
跟我同学经历基本一样,英国硕士,咨询公司中层,10年申请,11年获批。
幽幽 : 2014-06-03
#7
写的真好。我和你同一天登录同一个城市(应该是一趟飞机)。你房子都买了,我还在纠结回流不回流,自卑加仰视ING....
幽幽 : 2014-06-03
#8
跟我同学经历基本一样,英国硕士,咨询公司中层,10年申请,11年获批。
哈哈,就是你同学写的呀
icppss : 2014-06-04
#15
板凳瓜子,没有砖。
miaomiaolin81 : 2014-06-04
#16
你没错, 出过国得人回国后没有不想再出来得,只是很多人找不到途径了。 你很幸运 。 占座等下文。。。
heiguanglong : 2014-06-04
#17
carolderrick : 2014-06-04
#18
我回来啦~ 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加油更的~~
公司最近组织架构有些变化,所以今天请了顾问给我们做了一上午change management的 workshop。其实change management 的培训在国内听了不少,自己也给不少企业做过类似项目,但今天听却有一点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因为自己在过去一年所经历就是自我人生的change management,四种changes, 五个phases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惊喜的发现更丰富的生活经历能让我对很多之前囫囵吞枣的东西进行反刍,真正发现它们的内涵。如果现在让我回去再帮企业做change management workshop,我一定比以前做的更有深度。这就是昨天说的“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一个体现吧。
差点跑题了,关于change management等之后专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深入吧。我现在的想法是按时间轴把过去一年的每个milestone梳理一下,之后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兴趣,我想再挑几个我比较有感受的话题深入聊聊。因为发这个帖子的初衷也是想总结一下送给自己,所以可能不会写成完全脱水的攻略贴,会穿插一些个人的感受。大家觉得这样ok吗?
carolderrick : 2014-06-04
#19
二. 移民申请过程
昨天讲了Why移民,那今天来聊聊How to 移民。非常汗颜的说,我当时申请是抱着很随性的态度,觉得多条路总是好的反正申请了也可以不去,所以并没有做深入全面的research。下面说的一些信息只是个人理解,如果错了请大家指正,希望不要误导想移民的同学。
我的理解加拿大大致有三种移民,投资、魁北克和技术。前两种完全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而技术移民的政策一直在变,我只能说说我那年的情况:总的来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你所在的领域在接受技术移民的list上,是加拿大需要的职业;另一个是它有一套评分体系包含了你的年龄、英文、工作经验、学历等等,你的总分需要达到它的最低要求。每年每个 code(即前面提到的工种)有一定名额限制,比如我那年是500个全球。而且它采取的是达到最低分数线后的先来后到而非按总分排名。根据我的经验,大学毕业的,有个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英文还可以的,基本都可以达到它的最低分数线。所以众技术移民拼的就是两条:1.你的工种是不是在接受移民的code里,或者说能不能包装成code所描述的工种 2. 交表的速度,速度,速度。。。。
Code是经常变化的,起码我知道我的工种以前是不接受移民的,所以我一开始是打算投资移民。找了个中介咨询了下,她一听我的情况就说别用辛苦打工钱投资移民了没意思(估计我是她接待过投资移民客户里最穷的哈哈),说当年新开了一个code1122, 就是for management consulting,感觉我可以try。但是当年已经满了(每年7月1号开始接收,我当年11月咨询已经满了),所以建议我先准备材料,第二年七月一号投。我当时大着肚子工作又很忙,想着为了省心,就花了两万多请了中介。事实证明对于我这种heads-on的人来说,请中介真是打了水漂。其实文件准备非常简单,官网上都有,就是填表,没有任何tricky的地方。我记得只有一个地方让你形容一下你的工作是自由发挥的,我当时想他们的文案有经验,写的会比较好,结果证明该文案就是把code上的job description照抄了一下都不带改的。。。中介还说抽到面签他们会有有面签经验的老外律师做一对一辅导,结果真的抽中了人家又说要额外付钱。。。Anyway 老公负责填了表,我负责考了雅思,赶在六月三十号寄出,终于挤在了500个名额之内。
这个过程还有个好玩的事情,虽说一开始抱着随便办办的态度,但真的花了时间考了雅思填了表,觉得如果死在最后一关就太冤枉了。寄出以后每天担心路上会不会丢掉,好不容易看签收了又发现别人都有了tracking号码自己为啥还没收到,又去查快递的记录,发现签收人姓名和别人的不一样,于是担心是不是被人误签了现在文件不知道流落在哪里。。。。每天的话题就是各种不靠谱猜想,回想起来真是吃饱撑着哈哈
当年11月被抽中2月去香港面签,因为并没有任何作假所以还是比较坦然的。春节的时候在家准备了一下工作经历,特意写了好几个项目的summary,老公帮忙mock interview了几次,去香港的飞机上还在rehearsal. 事实证明又一次过度准备了,整个面试过程不超过10分钟,面试官其实对我的项目陈述听不大懂(这点我事后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好,就像你去面试时第一轮不能讲的太专业因为HR不懂一样,应该用大白话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试图把工作中最fancy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人家不可能对每个工种都那么了解)不过还好面试官并没有因为我的装逼而刁难,当场就说welcome to Canada, 于是我跟老公结束后直奔Ruth's Cris 吃了顿牛排庆祝,另买了条Tiffany项链表彰我的辛勤工作哈哈。说到牛排,口水,我最爱吃的两样东西就是牛排和烤鸭,分别以Ruth's和大董为最爱,可惜要去香港和北京才吃的到。结果我一来加拿大,半年内两家均在上海开了店,苍天啊,为虾米要这样对我啊啊啊啊啊!!!!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真的是碎碎念了汗。。。从准备到拿到大信封一年半左右时间,整个过程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按要求一步一步走,掌握好时间就可以。但是整个过程中心情的起伏,相信每个申请过的同学都会会心一笑。记得当时看过某位同学的总结贴,说拿到大信封并没有想象中开心,其实只是一个起点。这点我深表赞同,但人生不就是一个一个阶段么,每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享受努力的过程,至于结果是开心或是失望,都远没有过程来的惊心动魄。
预告一下,接下去打算写 - 3.临行准备 4.远程租房5.最初的二十天6.新移民帮助组织7.考取驾照8. 找工作经历9. 夜校和证书10.买车11.第一份工作12.跳槽13.小朋友的生活14.老公的奋斗史15.买房16.新家。
好像按时间轴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大家觉得怎样?
mrxiaoxuan : 2014-06-05
#23
lyndon : 2014-06-05
#25
我回来啦~ 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加油更的~~
公司最近组织架构有些变化,所以今天请了顾问给我们做了一上午change management的 workshop。其实change management 的培训在国内听了不少,自己也给不少企业做过类似项目,但今天听却有一点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因为自己在过去一年所经历就是自我人生的change management,四种changes, 五个phases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惊喜的发现更丰富的生活经历能让我对很多之前囫囵吞枣的东西进行反刍,真正发现它们的内涵。如果现在让我回去再帮企业做change management workshop,我一定比以前做的更有深度。这就是昨天说的“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一个体现吧。
差点跑题了,关于change management等之后专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深入吧。我现在的想法是按时间轴把过去一年的每个milestone梳理一下,之后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兴趣,我想再挑几个我比较有感受的话题深入聊聊。因为发这个帖子的初衷也是想总结一下送给自己,所以可能不会写成完全脱水的攻略贴,会穿插一些个人的感受。大家觉得这样ok吗?
支持楼主。
tbb2011 : 2014-06-05
#26
可能当年咨询的是和楼主同一家的中介。看过当年楼主的移民时间表。我们也签了约,可惜2012年1122被拿掉了,我们没有提交成,现在不得不“曲线救国”。很想了解楼主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1122的职业在多伦多就业如何?
carolderrick : 2014-06-05
#29
十几年没见的老同学联系上我说来多伦多开会,我当然义不容辞当地头蛇啦(虽然还是条很新的蛇哈哈),结果该大姐今天在浦东机场了才微信问我从机场怎么去downtown的酒店。。。大姐啊你不用等到最后一刻才矜持的开口吧,我一直以为你公司会派车来接你的。。。。于是一上午都在老板眼皮底下帮她安排车辆事宜,汗。。。对了,这个大家知道吧,家园网上有很多接机的信息的,基本上你帮他带几条烟就免费接机了,而且烟钱给你,等于白接哦,谁让这里香烟这么贵呢哈。我用过一次,虽然不太靠谱的单子搞错没人来接,但好歹联系上以后马上出发,等了四十多分钟也到了,毕竟免费不是嘛,咱要求不能太高^_^ 嗯明天早上要再打电话确认一下,不能再次放鸽子呀~~
昨天讲到5月份终于拿大信封啦,之后年底去温哥华短登了一周,当纯旅游去的,这里就略过不表了。本来打算国内再挣两年前14年底长登的,结果才一岁多的小朋友脚踝骨折55555,当中略去求医问药家庭矛盾事业冲突等十万字,最终决定马上粗发!!!
carolderrick : 2014-06-05
#30
三临行准备
准备无外乎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我在精神上没太大包袱,毕竟不是第一次出国了,而且比起当年的穷学生,咱这次是带钱去的,不怕哈哈。于是最后一个月基本上就是呼朋唤友借着以后吃不到的名义狂饮了一翻地沟油,往身上贴了好几斤膘哈哈。
肉体上包袱大了,听说国外服务类很贵,于是狂做了SPA, 按摩、指甲、facial、头发护理等一系列service(事实证明的确之后的一年一次也没做过55555)。去做了牙齿的全面检查,拔了智齿,洗了牙。另外就自己身体的老毛病去照了B超,对了如果像我一样有些病需要一直随访定期检查的同学,要把之前的b超、验血单之类带上。我因为最后查了一次没问题就没带,到了这边想继续定期检查,家庭医生问我要以前的化验单做参考。
临行前的另一个大头就是准备行李啦,这方面之前有牛人整理过很详细的checklist,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这里一年后的感受,来说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多带什么,不带什么。
首先强调一下,多伦多真的什么都有,literally,什么都有。当年我去英国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没有,比如只有卖炒锅但没有锅盖,更不要说零零总总的中国调料(当然那是十年前了现在可能好很多)。但是多伦多,真的什么都有。但是咱也不是大富豪全买新的,家里有的能用的总想带上不是。所以我觉得应该带两类东西 - 1. 家里有现成的,且持续性较高的东西。2.两边差价大的东西。
1.家里现成且持续性高的东西。什么叫持续性高呢?就是这个东西如果在国内,你基本也不会一年一换的东西。比如被子、床单、靠垫、枕头、刀具之类,这些家里肯定都有,我建议搞个真空带抽干带来。当然如果你对家里这些东西的质量不满意不出国也打算要换的,那千万不要买了新的带来,我感觉国外价格还便宜点。那什么东西是持续性低的呢?衣服和鞋子。我当时的行李一大半都是衣服鞋子,整理的时候看这个也不错,那个也舍不得,但结果呢,比如我很随机的看一下今天我从头到脚的打扮,除了吊带背心是国内带来的,其它都是这里新买的。。。。所以相信我,只带你在国内很喜欢很喜欢穿的,那些你在国内也不太穿的,你到这边真的更不会穿了。因为总体来说,这边的衣服鞋子都比国内便宜(当然不能跟某宝比)。比如我上周刚买了条DKNY的半身裙,折后200多(以下所有都是软民币),老公买了条CK的上班西裤,折后300。小朋友的衣服裤子就更划算一点,基本上gap, AF之类打完折短袖T在4,50左右,我以前某宝上给他买件T也要3,40. 衣服鞋子里一定要国内买了带来的我觉得可以是雨靴。这里冬天肯定要一双套鞋的,稍微好点的价格基本都要6,700(高筒那种,女同学一般都需要买的),国内我记得淘宝上看到说是出口的也就100吧。我买了双700的结果穿了没几次也裂了(因为这里雪撒盐,对橡胶腐蚀比较大吧),结果找了个韩国大叔修了下,收了250!!好怀念以前弄堂口两块五修鞋的师傅啊。。。。。
2. 国内外差价大的东西。什么日常用的东西这边比国内贵呢,我感觉一个大头是电器。比如国内买了个800多的电饭煲很不错了,这边等了好久打折才等到一个1000的tiger,我感觉没我国内的Panasonic好用。但是!!苍天啊!!!为什么电压要不一样!!!我真的很怀念家里的电饭煲、电压锅、空气炸锅、电饼档、榨汁机、豆浆机。。。。。咳咳,不好意思说了段废话,那有什么差价大值得在国内买好带过来的东西呢?我真的觉得其实很少,现在别人过来玩问我要带什么我都想不出来。。。。一个是小米盒子吧,我听说不错,不过我的还在路上。这里一个类似的盒子要700以上。生活用品里我觉得这里的伞很贵(当然国内商场里也很贵,我指国内路边50块以内一把的),这个可以带。还有女生用的卫生棉,这里比国内贵关键我觉得没有国内薄,用起来不舒服。袜子之类如果在国内穿的就是地摊货(比如我老公哈哈),那可以带一些来。总之就是这边没有很便宜的东西,但商场里就跟国内差不多甚至更便宜。所以如果你平时用的一些东西一直是用某宝/地摊之类的话,那可以多带一点过来。哦,还有镜子这里很贵,不过不是很方便带。
另外关于吃的东西,虽然这里都有的卖,但肯定还是国内便宜。如果行李空间允许的话,我会建议带些调料(比如炸粉、酸辣汤、麻婆豆腐、酸菜鱼等等),还有辣椒、花椒、胡椒粉等。这里都有的卖,价格跟国内差不多可惜是加币。当然这些东西平时也吃不了多少,就算贵一点买也没多少差价。
在老公的提醒下想到另一个差价最大的--书!!如果你来了以后打算读书,不管是全职还是夜校,教材都是很贵的,图书馆一般也很难借到。比如老公现在在读夜校的一本书,买的二手都要300多块,但淘宝上查了一下只要30块。。。当然,这是不好滴,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不买盗版!!我说出来是让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做的!!!
王怜小花 : 2014-06-06
#31
我说出来是让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做的!!!
carolderrick : 2014-06-07
#32
昨天周五,晚上抛夫弃子跟朋友去了Jabristro,downtown灯红酒绿的生活啊我还是喜欢你,可惜结束了还得坐Go bus回到遥远的家里。住市里的condo还是住偏远的house,这个问题在买房的时候挣扎了很久,硬币总有两面啊。。。
四. 租房
准备行李的同时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租房。因为有个死党闺蜜在加拿大呆了十几年,虽然现在回流发财了,但在多伦多还是有很多铁杆朋友,正好还有做房产中介的(当时觉得好巧啊我人品真好,后来来了以后才知道华人做房产中介的比例之高啊实在没我人品什么事),于是我打算在去之前就把房子租好,不用拖着箱子搬来搬去这么狼狈。
两个问题:租什么类型的房子?地段在哪里?基本上类型有两种,condo/apartment, 或者house(包括townhouse, bunglow等),前者就是国内的楼房了,一般不带家具,后者有些可能会带家具。前者一般交通方便一点,house没车就比较艰难。condo和apartment区别在于前者是比较新的高层公寓带泳池建设等设施,apartment一般矮一些旧一些一般是管理处统一出租的,据说一些旧的apartment没有独立洗衣机,当然后者价格会便宜不少。
因为我们就三个人,也想住的条件好一点,所以一早就定了condo没错。至于地段,闺蜜一直都混yonge/finch,对那块最熟悉,所以很自然就听她的建议住了那块。最后租了Finch地铁旁边很新的一幢condo,带泳池健身,一房一厅一den(即很小的书房,正好放儿童床),一个月1600刀.
说起来当时还让人很不爽,因为新移民没有信用积分,人家老外不愿意租给你,哪怕我愿意一下子付一年房租都不肯。不过这也难怪,因为这边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租给一个不好的租客是非常麻烦的。后来住我对门的老外不知是欠房租还是怎么的,房东上来敲门吵架,该老外死活不理,还报警说房东骚扰她。那可怜的房东是个中国人,英文也不怎么好,在门口折腾了3,4个钟头最后也无功而返了。话虽如此,当时碰了好几个钉子还是很不爽的,想着老子给钱还不租我,资本主义欺负人嘛。记得当时正和朋友看教主的中国合伙人,看到教主被拒签什么的最后扬眉吐气,还放下狠话说老子我以后发财了要在多伦多买下一幢condo专门放租哈哈。Anyway,最后终于还是租到了,房东是中国人,知道现在新移民其实有钱付房租呵呵。这边的房子一租一年,一年以后自动可以转为按月租。
Yonge/Finch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是多伦多最北面,但因为是纵向地铁的起点站交通便利,附近盖了大量的condo。人多了以后生活也便利起来,超市、餐馆都很多,基本属于可以十二点下去还有很多年轻男女在街边抽烟聊天那种。因为它在多伦多最北面,因此去Markham之类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很方便(中国人比较多在richmond hill/markeham,都在多伦多以北),去downtown坐地铁半小时可到,因此属于留学生和在DT上班的小白领们的必争之地。但它的缺点(或者也不能说是缺点)就是这边基本都是韩国人/中国人,走在街头你几乎可以怀疑自己在韩国,餐厅也以棒子菜为主,这固然给刚来的新移民是一个很好的middle land过渡,但对真正感受加拿大文化,或者说白人文化,还是不太好的。从价格上来说,由于我之前所说的那些热门理由,northyork的租金其实已经不比DT便宜多少,比如我1600的房租,在DT基本也可以租到,当然可能楼就没那么新。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应该会住在DT(sorry啊闺蜜不是说你推荐的不好),市中心的灯红酒绿的确很吸引人,又有lake近在咫尺,对租房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nicekey99 : 2014-06-07
#33
LZ好棒,登录一年居然已经坐在自家客厅里了。
多多努力,生活会更好。
呆久了,你会更喜欢加拿大,心灵的宁静,生活的无虑,还有,当地人的善良。
我很感恩,也望有一天自己强大了,可以施恩。
加油,祝福,共勉。
zhainv : 2014-06-08
#34
好看。我也马上要来加了,看了帖子立即把天猫魔盒放入行李箱。哈哈
huahuaniu27 : 2014-06-08
#35
cathrine2010 : 2014-06-09
#36
good4ever : 2014-06-11
#39
说这句话估计会被骂: 终于看到个外企白领的帖子了! 内容挺中肯的~ 顶一个!
carolderrick : 2014-06-17
#42
Sorry 一周没有更新了,上周在参加一个培训结束后马上要考试,虽然知道考试很简单,但应试教育出来的人就是忍不住over prepare,结果考了个接近满分(嘿嘿翘一下辫子)。请大家相信我,虽然借口备考没来更新,但这对顾问出身的人来说真心是桩很痛苦的事,一直觉得自己有事没完成,看电视看得都不安心哈哈。惰性这个东西很可怕,一旦停下来想再开始真需要很多说服自己的理由,今天终于下定决心重新提笔,请大家支持哈~~
carolderrick : 2014-06-17
#43
五. 最初二十天(上)
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的两周,感觉即漫长又飞快。时间过去一年了,有些细节好像都很模糊,但有些感觉却仿佛昨天才发生。Again,我跟着感觉挑些有印象的事情来说,如果一些关于办证之类的细节不准确,请大家原谅,有问题可以问我。
我坐的是加航上海到多伦多的飞机,之前在官网上查说除了一个托运30公斤外,可带一个登机箱,一个多少乘多少的小箱和一个小包。本着不能吃亏的原则,我随机带了一个登机箱,一个half登机箱大的类似电脑箱的小箱,另加一个女士小包。结果到了入闸处,刚酝酿出眼泪要挥别老公儿子的时候(我跟一个回加拿大renew枫叶卡的同学同去,老公儿子三个月后来),入闸处的人不让我进,说只能一个箱子一个小包。翻出官网说法理论,无果,指着入闸处的牌子说这是规定。于是宝贵的依依惜别时间浪费在愤怒、无奈、重新加钱托运上,节省了宝贵的眼泪若干。终于坐定在飞机上的时候,想起整十年前,也是一个人坐上飞往英国的飞机,看着玻璃上倒影出的比十年前肥了若干的胖脸,不禁感慨万千啊。
飞机上一路无话,多年的出差生涯练就了一身飞机上狂睡的本领,于是十几个小时一步也没站起来过,下机时不出意外的脚肿成馒头,费了老劲才把一双高筒皮鞋套上(主要是皮鞋太重托运不合算只能穿在脚上,汗)。步履蹒跚的走到入关处时果然已排起长龙,不过效率还可以,大概排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排队的时候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申报藏在行李箱里的两块火腿,最终贪便宜的心态战胜了诚信(请大家不要学我!),当然最后并没有被查,但内心非常忐忑,以后还是不这么干了。这里有个小插曲,出了关以后果然有黑人小红帽在招揽生意,我一副想赚咱中国人的钱没门的神态鼻孔朝天的走过,但各换钱处都没有硬币换(多伦多机场用行李车需两块钱,没天理啊),于是只能刷卡。卡在行李车旁边,但刷了以后行李车没有咔嚓一声或弹出来,总之没有任何反应,屏幕上显示pull out your cart,但我脑子抽风的认为cart是card,是指我的信用卡,于是我抽出来再插,抽出来在插,如此往复了5,6次,直到有一个老外一脸惊喜的没付钱直接拉了车就走。拿到账单的时候果然扣了我6次,12刀,比小红帽还贵。。。。
之后与在另一个航站楼的同学汇合,顺利找到来接的朋友,递上盗版巧虎一套做见面礼,一路上发现其车里放的是陈奕迅,心道我可不能这样我得尽量听英文的呀(傲娇状),现在回头看看不经嘿嘿。现在我和那朋友成了邻居,每次去他家不是看黎明演唱会就是东方卫视直播。。。
因为租的房子没有家具,所以头三天暂时在condo下面的guest room落脚,每个condo基本都有客房,房东可以租,大概40-60刀一天。第二天一早去租车,开启疯狂购物之行。记得第二天一早出去的感觉就是这边的天太亮了,感觉自己像老鼠,眼睛都睁不开。早餐吃了个美式brunch,为之后的体力劳动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上头两周需要办的事有(按时间顺序):
1. 租车
不租车基本不太可能,尤其一开始要买家具、日用品之类的话。建议先网上预订,比直接去现场要便宜不少。网上预订不要定金,可以反悔,但坏处是所谓预订也并没有保证,依然会把你预订的车租给别人,即使你在规定时间到。我遭遇过两次被放鸽子,投诉之,不出意料的没有任何反馈。
2. 存钱、办银行卡,办信用卡
BMO当时是唯一在上海有网点的,可以先帮你开好户,你在国内开好打到这个帐号的汇票,联系好加拿大的branch,到了以后可以直接办。当时听着觉得很方便很人性化,但感觉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国内开好的号和到了之后开的号是不一样的,整个办卡、信用卡的过程也并没有加快,其实和到了这边随便去一家银行办并没有太大差别。新移民开户一般都有优惠,比如RBC现在在送Ipad mini,所以完全可以来了以后看看哪家银行有活动就办。另外就是我建议还是找中国人办,比如我当时就是正常的BMO西人办的,办完之后再也没任何联系。上个月我的check account低于限额了一天(这边的账户分check和saving两种,前者没有利息。银行有月费,一般需要check账户上保持高于一定金额才能免月费),仅仅一天,就扣了10刀月费,去柜台沟通无果。但同样的情况,比如我老公是在RBC某中国人处开户,类似情况他都可以帮你免掉,平时开个money order之类也会帮你免掉手续费,有什么新活动会主动打电话告知,总之在权限范围内尽量帮忙。
3. 办sin卡
具体办理地点和所带资料有些记不清了,就不误导了。整个过程没有什么tricky的地方,人一般也不多,去了小排队一下就可以办好。一般这种政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移民,所以他们的英文也不好,大家半斤八两不用担心啦,我老公还曾碰到一个忘了邮编英文怎么说想了半天才想起来的移民服务人员。
越写越罗嗦,突然发现貌似一天写不完前两周的事情,还是分个上下篇吧,明天继续:)
cathrine2010 : 2014-06-18
#44
楼主终于更新了
喜欢楼主的幽默可爱,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carolderrick : 2014-06-19
#45
这两天可能因为姨妈要来了变得比较敏感暴躁,觉得工作很白痴很没成就感,加上新移民法通过入籍需3年变4年,要有在加居住意愿等的变化,对于一开始抱着度假心情来混身份的我来说不禁又开始自问无数移民经常自问的问题:要不要回国? 还好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自己这种定期性的发作已经有了经验,于是在纵容自己在小世界里小小发泄了一下后第二天还是迎着太阳苦逼的上班去了。对于我这种只会做分析不会做决定的庸人来说,也许做好每一天,答案自然就会顺其自然的出现,何必纠结呢。加拿大也好,国内也好,我一直相信的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carolderrick : 2014-06-19
#46
五. 最初二十天(下)
继续我的流水帐,还有什么是落地后马上建议做的呢?其实我建议放在第一天就做掉的还有考驾照笔试。为什么呢? 因为加拿大不管办什么东西一般都需要有两个含photo的身份证件,对有短登经验的人来说枫叶卡已经是一个,但没有第二个的话办很多东西都很麻烦。驾照笔试很容易,基本花两小时网上做一下在线真题就可以(当然我也有朋友是买了交规书很认真的从头到尾学习的,我表示敬佩)。准备好了以后到任何一个Service Ontario 就可以现场考。语言可以选中文所以不用担心。笔试过了当场给G1驾照(纸头的,有照片的正式版本需两周寄给你),之后路考给G2, 上高速考给G牌。关于国内驾照的问题,如果在国内有x年驾龄的话,可以直接考G牌,但如果失败的话,下次还要从G2再考。要不要直接考G的问题见仁见智,直接考了可以省一次考试费,但从保险费的角度当年考试的可以有一定优惠,也就是说如果你分开两年考可以有两次优惠,所以从钱的角度差不多。这边的开车规则和国内还是有一定不同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先考G2,以后再考G也好,安全第一嘛。
医疗卡因为需要有地址的证件,比如驾照,比如银行对账单,加上本来前三个月也不能用医保卡,所以不急。
有小小朋友的可以申请daycare的补助,这个也建议一来就办,因为多伦多实在人太多,我排了半年多才有人打电话给我说面试,结果我当时刚搬到Markham,多伦多的和york region 的是分开的!当时想这下没戏了,没想到Markham超级快,交了表格第二天就有人约我下周去面试。所以如果是住york region的话就不要马上申请,因为申请的条件除了没收入外还需要双方都去读书或者上班,如果面试到你的时候你还没有上课或上班就拿不到了。但是如果住toronto的话一定要马上就去申请因为排队太久了。
电话网络也是一来就要办的,否则生活太痛苦。可惜这边什么都要信用,which新移民没有。于是电话只给办了个prepaid的,还好网络给办。我用的Bell的网络,没有小公司的便宜,但质量还是不错,服务也很好,所以搬家以后继续用。tip是他们客服都有一定权限,如果你不满意,或者你说别家比较便宜你要换之类,他们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给你优惠。当然这要你成了一段时间客户建立关系之后,一开始可能不行。电话我用的是koodo,比bell, rogers之类略便宜,用到现在各方面都不错,有一个月老公超时很多账单两百多刀,打电话给客服求情了一下居然也给免了,真是感激涕零啊,立马去买了个包花掉了哈哈。
要办的事其实并不多,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刚来两周的感觉。来之前做了心理建设,但真的到了以后还是有很多困难。我记忆深刻的一个是害怕打电话,在国内的时候自认英文还是很牛逼的,但刚到的时候打电话实在不行。一个是语速太快,电话没有表情手势全靠听力,另一个是这边由于移民太多,电话接线员一般都是移民,尤其阿叉,口应重的要命。我记得当时偶然发现我的信用帐号有问题,把别人的信用弄到我的名字下了,于是打电话要沟通,来来回回很多轮。每天打电话前我都要做心理建设,把要问的问题写下来,打个电话像打仗一样,碰到口音重的阿叉真是欲哭无泪,每句话都要重复几遍才听懂。但每次做害怕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往comfortable zone推出的成功一小步,后来我上班后很感激当时阿叉的“电话练习”,否则如果是上班时电话沟通这么糟糕的话就难看了。尤其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语言差听不懂,而是一些这边的习惯用语没有听过,就像在中国打电话会说你好再见一样,这边也有很多是打电话固定会说的,习惯了以后就没问题。所以,如果你们刚来,打电话发觉很困难的话,千万不要害怕,越是困难越要打,反正对方也不认识你,打足20个以后就会有突破,要么突然打通任督二脉听懂了,要么也习惯听不懂练就了厚脸皮了:)
winyas : 2014-06-19
#47
期待下文。我们下个月就要长登多伦多了,楼主的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
weill-2004 : 2014-06-25
#48
带着老婆学习了一下,期待下一步继续更新!
我老婆期待关于你的工作学习的介绍!
祝!
smilebabyface : 2014-06-29
#49
njzwj : 2014-07-01
#50
跟进
DanielHu : 2014-08-18
#53
弱弱的问一句,daycare是几岁的小朋友呀,是不是就是小学以前?
天高风清云淡 : 2014-08-27
#55
楼主思路清晰,文字幽默,太可爱了
一定要加油写啊!祝楼主一家生活快乐美满!
mrxiaoxuan : 2014-09-09
#56
rane20091215 : 2014-09-2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