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移民申请过程
昨天讲了Why移民,那今天来聊聊How to 移民。非常汗颜的说,我当时申请是抱着很随性的态度,觉得多条路总是好的反正申请了也可以不去,所以并没有做深入全面的research。下面说的一些信息只是个人理解,如果错了请大家指正,希望不要误导想移民的同学。
我的理解加拿大大致有三种移民,投资、魁北克和技术。前两种完全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而技术移民的政策一直在变,我只能说说我那年的情况:总的来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你所在的领域在接受技术移民的list上,是加拿大需要的职业;另一个是它有一套评分体系包含了你的年龄、英文、工作经验、学历等等,你的总分需要达到它的最低要求。每年每个 code(即前面提到的工种)有一定名额限制,比如我那年是500个全球。而且它采取的是达到最低分数线后的先来后到而非按总分排名。根据我的经验,大学毕业的,有个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英文还可以的,基本都可以达到它的最低分数线。所以众技术移民拼的就是两条:1.你的工种是不是在接受移民的code里,或者说能不能包装成code所描述的工种 2. 交表的速度,速度,速度。。。。
Code是经常变化的,起码我知道我的工种以前是不接受移民的,所以我一开始是打算投资移民。找了个中介咨询了下,她一听我的情况就说别用辛苦打工钱投资移民了没意思(估计我是她接待过投资移民客户里最穷的哈哈),说当年新开了一个code1122, 就是for management consulting,感觉我可以try。但是当年已经满了(每年7月1号开始接收,我当年11月咨询已经满了),所以建议我先准备材料,第二年七月一号投。我当时大着肚子工作又很忙,想着为了省心,就花了两万多请了中介。事实证明对于我这种heads-on的人来说,请中介真是打了水漂。其实文件准备非常简单,官网上都有,就是填表,没有任何tricky的地方。我记得只有一个地方让你形容一下你的工作是自由发挥的,我当时想他们的文案有经验,写的会比较好,结果证明该文案就是把code上的job description照抄了一下都不带改的。。。中介还说抽到面签他们会有有面签经验的老外律师做一对一辅导,结果真的抽中了人家又说要额外付钱。。。Anyway 老公负责填了表,我负责考了雅思,赶在六月三十号寄出,终于挤在了500个名额之内。
这个过程还有个好玩的事情,虽说一开始抱着随便办办的态度,但真的花了时间考了雅思填了表,觉得如果死在最后一关就太冤枉了。寄出以后每天担心路上会不会丢掉,好不容易看签收了又发现别人都有了tracking号码自己为啥还没收到,又去查快递的记录,发现签收人姓名和别人的不一样,于是担心是不是被人误签了现在文件不知道流落在哪里。。。。每天的话题就是各种不靠谱猜想,回想起来真是吃饱撑着哈哈
当年11月被抽中2月去香港面签,因为并没有任何作假所以还是比较坦然的。春节的时候在家准备了一下工作经历,特意写了好几个项目的summary,老公帮忙mock interview了几次,去香港的飞机上还在rehearsal. 事实证明又一次过度准备了,整个面试过程不超过10分钟,面试官其实对我的项目陈述听不大懂(这点我事后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好,就像你去面试时第一轮不能讲的太专业因为HR不懂一样,应该用大白话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试图把工作中最fancy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人家不可能对每个工种都那么了解)不过还好面试官并没有因为我的装逼而刁难,当场就说welcome to Canada, 于是我跟老公结束后直奔Ruth's Cris 吃了顿牛排庆祝,另买了条Tiffany项链表彰我的辛勤工作哈哈。说到牛排,口水,我最爱吃的两样东西就是牛排和烤鸭,分别以Ruth's和大董为最爱,可惜要去香港和北京才吃的到。结果我一来加拿大,半年内两家均在上海开了店,苍天啊,为虾米要这样对我啊啊啊啊啊!!!!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真的是碎碎念了汗。。。从准备到拿到大信封一年半左右时间,整个过程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按要求一步一步走,掌握好时间就可以。但是整个过程中心情的起伏,相信每个申请过的同学都会会心一笑。记得当时看过某位同学的总结贴,说拿到大信封并没有想象中开心,其实只是一个起点。这点我深表赞同,但人生不就是一个一个阶段么,每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享受努力的过程,至于结果是开心或是失望,都远没有过程来的惊心动魄。
预告一下,接下去打算写 - 3.临行准备 4.远程租房5.最初的二十天6.新移民帮助组织7.考取驾照8. 找工作经历9. 夜校和证书10.买车11.第一份工作12.跳槽13.小朋友的生活14.老公的奋斗史15.买房16.新家。
好像按时间轴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大家觉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