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自IT 大道 (
http://www.itdadao.com/articles/c18a764973p0.html):
近日,5G编码之长短码方案被炒得风风火火, 经过葡萄牙里斯本和美国Reno两次会议, 最终确定为LDPC和Polar互分数据编码和信令编码。在编码分会会议期间,各方代表围绕自家方案,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连续三天都讨论到次日凌晨,最晚一次会居然开到凌晨1点半。激烈的争论堪称盛况空前,也吸引了众多公司观战。
业界认为这次5G物理层编码大战是一场电信业20年一遇的大对决。科技蜘蛛就跟大家讲讲这次5G编码大战的精彩故事。不过事先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人物介绍
主角:美国(A),法国(F),中国(C)
主角的编码立场:A推LDPC,F推Turbo2.0,C推Polar
其他酱油配角:韩国(K),日本(J),欧洲(E)等
为什么A,C,F在编码技术上大撕逼,难道物理层编码对5G技术那么重要?难道仅仅是为了技术背后的专利?编码技术的确算是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A,C,F围绕着编码上的博弈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 笔者认为,通过此次5G编码标准化之争,已经足以管中窥豹,窥探整个5G标准化本身了。
恩怨情仇
移动通信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 (4G), 这既是一部无线技术演进史,也是一部A,C,F三家合纵连横的斗争史。早在2G时代,E凭借成熟可靠的GSM取得了先机,而A也凭借着对CDMA的执着,在自家以及小伙伴 K, J 家中占据一方天地,而此时的C家,还只是一个虚心向A,F学习的小弟,同时引进了A,F的方案,左右逢源。在这一时期,无线标准之争更多的集中在多址接入技术上。物理层信道编码的技术,各个阵营倒是出奇地一致:卷积码。
3G时代,通过精修A家的CDMA,欧洲提出了宽带版的WCDMA,再次确保了自己在无线蜂窝网行业的领跑地位。同样是基于 CDMA,A家练成加强版的CDMA2000,继续与欧洲分庭抗礼。 C 家通过多年向其他两家家学习,并创立了 TD-SCDMA 大法,并且得益于A,F两家的争斗,幸运地跻身无线通信列强之列。C家至此实力开始壮大。这一时期,F阵营提出的 Turbo 码,因为非常接近香农极限,被各大阵营一致接纳为标准信道编码方式。
而到了4G时代,关于信道编码的方案 A 和 F 之间产生了分歧。A 家提出的 LDPC 编码方案开始大热[1],并最终被 WiMax 采纳为标准信道编码方式。而 F 阵营则承袭了 Turbo 码的技术路线,毕竟已经研究多年,用起来得心应手。然而 A 家的 WiMax, 在 F 家和羽翼渐丰的 C 家联合绞杀之下,最终死于襁褓之中。FDD-LTE 以及 TDD-LTE 则一统天下,Turbo码也走向了自己极盛的巅峰。
天下大乱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4G商用还没几年,关于5G的标准化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此时的 A 家,依然执念地想赢得蜂窝通信的老大地位。怎么办呢?方法就一种:抢占 5G 核心技术。
不过如今, A 家最大的竞争压力来源从欧洲转移到了 C。经济实力的提升,让 C 得以在世界各个角落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效果也立竿见影,科研实力迅速提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所以要说比通信领域的科研成果,A 其实心里是没底的,通信领域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天下大乱,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遏制与闪电战
既然不能保证凭新技术制胜,那就用老技术好了。所以 A 早早的就联合了几大E, A, J, K 的公司,制定了 A 自己想要的 5G 标准(网上有的叫它V5G), 主要的思路是照搬 LTE,不用新技术(不给 C 的科研成果任何机会)。只要最后能把 V5G 写进 3GPP 订的 5G 标准里, 那 A 也就算是把 5G 的蛋糕给拿下了。但是问题来了:都是照搬 LTE 技术,谈何5G?所以 A 想了想做了个决定: 编码得改!改成啥么子?--改成 LDPC!(有兴趣的可以参看V5G技术细节)
为什么选择了编码这个模块而不是其他模块?因为在整个系统中,编码模块相对独立, 它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间的相互匹配。好了, 现在目标很明确了,用来忽悠的V5G技术也有了, 摆在 A 面前的就剩下一个问题,怎么去说服别人不用别的新技术,而只要用V5G技术就行(LTE的照搬技术+LDPC编码)?
终于A想到了一个办法:闪电战!提速标准进程(3GPP NR的时间表之快,堪称史上罕有):不给你考虑的时间,不给充分分析各个新技术的时间。 有了Deadline,大家就会趋于保守,自然而然的保留现成的技术。这招的确很高明,而且有效,但是缺少一个说辞。A想了想,再和他的小兄弟们讨论了一番后,决定说辞就是:2018东京奥运会,试运营5G!
再回到我们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编码可以重要到能够代表5G?因为它是一个区分 V5G 和 LTE 的关键模块。 一旦编码失手,也就意味着整个一套完整 V5G 技术被打乱,A 将失去 5G 核心技术, 在5G中彻底交出老大的位子。
第一轮较量
在里斯本会议上, A,C 和 F 展开了第一轮厮杀。LDPC 在高通的带领下联合了包括英特尔,三星,诺基亚和 Verizon 直接叫板由华为领衔的 Polar 集团。 此时的巨头公司爱立信还在LDPC和Turbo之前取舍不定,同样犹豫的还有大唐电信, 不同的是大唐则是在 Turbo 和 Polar 间纠结。
最终 LDPC 和 Polar 双方的支持率不相上下(25 vs 23), 而Turbo仅仅只有5票。 从这里至少可以看出 Turbo 已经失势了, 而之后的决战肯定将在中美间展开。 在经历了3天的奋战之后, 3GPP 最终决定 LDPC 为中长码编码方案。 C 的第一轮失利说明了一个问题, 支持公司的数量多固然可贵,但是支持公司的权重也相当关键。 LDPC的支持方包括了几个巨头公司, 因此只是在票数上接近是不够的。 至此,Verizon 的计划貌似在顺利的实施中。
决一死战
第一轮交锋积累了经验, C 及时调整了方案, 也整顿了队伍。 本周,在赌城Reno,C 率领了50+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入会场, 这阵势和气场实实在在的震住了A。 A 变得有些焦躁。。。此时原本支持 Turbo 的爱立信和大唐也开始选边, 爱立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 LDPC 战队,而大唐理所当然的去支持 Polar。
LDPC 阵营是完全无法接受 Polar 的, 他们的原则是:斩尽杀绝,一点机会也不给! 但是历史的进程不为人意而改变, 大国崛起的契机是时代给予的。 最终 LDPC 和 Polar 各退一步,分别拿下了数据和控制信令领域。 就此5G编码大剧也算是完美收官。中美各分天下, 欧洲正式退居二线,留下一个落寞英雄的背影。
结束语
这次中国通信业的崛起要感谢与华为一起坚守在Polar阵营兄弟们:中兴,Vivo,OPPO,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移动,大唐电信,展讯,中国移动研究院,信威通信,酷派,以及海峡对岸的同胞们:宏基,联发科技,台湾国立大学。
最后也不忘提一下爱立信,没有他的努力 5G编码不会顺利收官,即便结果并不是爱立信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