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ZT---



加国家庭年赚7万纳税3万 开支超住房

加拿大家园 CanadaMeet.com 2010-04-20 04:27 来源: 家园综述 作者: 点击: 2527次

.Smr123 { display:none; }







加国家庭税后只有4万 纳税开支近3万 远超住房!




根据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周一发表的报告,过去49年来,加拿大人的纳税支出增幅超过其它家庭支出。



报告指出,1961年至2009年,加拿大家庭平均纳税支出增加1624%(16.24倍),住房支出增长1198%(11.98倍),食物支出增加559%(5.59倍),穿衣支出增加526%(5.26倍)。


2009年,加拿大家庭平均收入69,175元,总纳税支出为28,878元,占收入的41.7%。




























2009年加拿大家庭税收分布

1981年,税项占家庭收入的40.8%。


1961年,每户家庭年均收入$5,000,缴税$1,675,赋税占总收入的33.5%。那时,一户家庭用于衣食住行的花费为$2,824/年。



加拿大50年税负指数图示​


各级政府的税收占家庭收入比重最高 涨幅也最高


报告作者之一,弗雷泽研究所高级经济师Niels Veldhuis说,各级政府的税收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比食品、穿衣和住房等必须消费都要高,而且其涨幅也超过其它支出。Veldhuis还指出,个人所得税仅占2009年加拿大家庭平均纳税支出的1/3。


弗雷泽研究所计算的家庭纳税支出包括加拿大人向联邦、省和当地政府所缴纳的各种税款,包括直接税款,如个人所得税、销售税、失业保险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anadian Pension Plan),还有各种“隐性”税收,如进口税、烟酒特许权税、娱乐税和汽油税。 家园网多伦多,toronto.iask.ca




经济衰退致家庭税负略减


去年经济衰退导致本国一般家庭的税务负担略为减少,由2008年的30,362元下调至2009年的28,878元。




不过,坏消息是,各级政府在过去一年均出现巨额财赤,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而面对的累积债务也不断上升。政府最终也会透过征税来解决财困。


37%加拿大人不肯定得到所有纳税优惠 89%的加拿大人不了解对税收改革影响





同时,BMO Nesbitt Burns在周一发表的调查报告称,37%加拿大人不敢肯定自己利用了能够得到的所有纳税优惠,89%的加拿大人不确定最近的税收改革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本文来自 www.iask.ca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最近很少上论坛,先问mm好!很赞同孩子应早于高中来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国内高二,到这后先要学esl,才能学懂本国语文,所以尽管学分不是问题,但必修课不够,所以将要多读一年。

姐姐好!

俺的儿子由于过来上的是8年级,还在初中,所以,就没有上过任何的ESL,直接跟着普通班混着学...

看来,读高中的孩子大约都是会被要求去上ESL的吧,至少,俺所认识的朋友的孩子都是如此...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十年八年前,俺曾经疯狂地爱上了约翰・格里森姆的小说,把能够买到的他的小说,都买回家看,并且,从一直订阅的<译林>中,阅读到他的不少著作:<律师事务所>,<鹈鹕案卷>,<杀戮时刻>,<失控的陪审团>,<终极证人>,<超级说客>,<最后的陪审员>,<毒气室>,<三兄弟>,<遗嘱>等....


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当代美国社会的司法黑暗和社会黑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尤其对于俺这种过去盲目相信西方民主和法制的人的来说,受到的冲击格外的大.


俺不知道真实的美国司法界和社会是不是如格里森姆所描绘的那样黑暗,普通人的权益是否会因为当权者或者有势力的人的需要而受到无情的侵犯,因为,文学作品总是取之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



但是,俺相信哪里的人性都差不多,哪里都是弱肉强食的,哪里的政客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哪里都是有钱有权人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只不过,在不同的政体下,这种剥夺和欺压,有的表现得赤裸裸些,而有的,则表现地隐晦些.并且,这种剥夺和欺压的程度有所不同,甚至有不小的差异.



俺觉得,无论是哪个国家,这种社会的黑暗无处不在,对于贫苦人的欺压和迫害,就连美国这么崇尚个人自由和私有权保护的国家,也到处存在,更遽论像中国这样的集权式封建式非法制国家了.


俺觉得加拿大在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属于相当不错的国家,但是,这里却被称为"罪犯的天堂".


加拿大不仅包庇众多的其他国家的犯罪分子,同时,也对本地的许多犯罪分子网开一面.连俺的LINC班老师,这个出生和成长在加拿大的第二代移民,都对加拿大法律对于严重犯罪分子的量刑之轻,表示非常地不能理解.


对于犯罪分子的纵容,实际上就是对于广大受害者权益的损害和侵犯.


你能够相信,一个将华人钓鱼爱好者从背后推入水中,然后用自己的卡车去撞受害者的小车,最终导致受害者的车撞到大树,结果造成了受害者的一个西人朋友终身残废,其他朋友受伤的加拿大年轻白人,因为成立的六项罪名,其中包括"严重伤人罪",而仅仅被法官判处两年的监禁吗?


你能够相信,多伦多市福利超好,服务很差的TTC公车局主席,一个年仅28岁到处粘花拈草的花花公子,是被黑势力给推上这个宝座的吗?而且,他前不久,还曾经一度恬不知耻地参加竞选下任多市市长?


俺买家具的那家BAD BOY家具店,就是由前任多伦多市长的儿子经营的.在自己和朋友的权益受到损害之后,俺不由得不去想:在如此民主的国家,是谁给予了他们以这样随意损害他人权益的自由和权力?


所以,俺觉得大家千万不要在社会公平和民主方面,对加拿大抱有太高的期望.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所谓民主国家,实际上,也还是由少数白人在玩弄权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将广大的老百姓,玩弄于鼓掌之上的.


当然,加拿大和美国相对中国而言,在民主与公民权益保护方面,要好很多,这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妹妹说得真好啊。我也是觉得我们申请移民不是要逃避中国的什么弊端,因为相信其他国家应该也会有!而且可能更盛!我们申请移民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比如说小孩教育,自然和谐!人生经历!等等!其实走出一步未必会比没走的要强,但是,不走就永远没有上进,也未必会保留原地!
 

千里马

圣殿骑士团政委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十年八年前,俺曾经疯狂地爱上了约翰・格里森姆的小说,把能够买到的他的小说,都买回家看,并且,从一直订阅的<译林>中,阅读到他的不少著作:<律师事务所>,<鹈鹕案卷>,<杀戮时刻>,<失控的陪审团>,<终极证人>,<超级说客>,<最后的陪审员>,<毒气室>,<三兄弟>,<遗嘱>等....
.
俺一本也没看过:wdb14: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觉得,如果孩子以后一定会出来念书,如果他们铁定不参加高考,那么,就越早让他们接触英文教学越好.


俺在这里看到好几个16岁左右来的孩子,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被要求先进ESL班就读,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他们也几乎都在这里的高中里多读了一年.


前天俺的一个北京朋友打电话来,说到自己的女儿初中毕业后才来到这里,觉得来得太晚了些.


虽然她的孩子学习不错,今年上大学的她,目前已经接到了多大分校,滑铁卢和西安大略的录取通知书,但是,还是觉得由于来得太晚,即便是在数学考试时,都会因为语言的不尽人意,而在数学的文字题方面输给本地孩子,或者来得早的移民孩子.


俺们来的时间还算合适,所以,朋友们都羡慕俺们办得及时.这样,孩子有一年两年的语言学习提高时间,可以保证他们在最重要的11上,11下,和12上有出色的各科成绩,以满足进入好大学的需要.


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谢谢:wdb17:你的回复
都是为了小孩,现在每个选择感觉压力蛮大,:wdb9:
 
[FONT=宋体]可怜的[/FONT]LISA----[FONT=宋体]一个曾经的加拿大难民的悲惨遭遇[/FONT]


[FONT=宋体]去年登陆买完房后,俺就开始了[/FONT]LINC[FONT=宋体]班的学习。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搭乘公共汽车。刚开始时,由于有时掌握不好公车的规律,所以,经常会早到一些时间,以免错过自己想要搭乘的车。[/FONT]


[FONT=宋体]就在这些等车的时光中,俺认识了几位几乎每天都能够碰到的同行者。其中之一,就是[/FONT]LISA[FONT=宋体]。[/FONT]


LISA[FONT=宋体]是一位[/FONT]50[FONT=宋体]多岁的中年妇女,长着一副很典型的中国人面孔,身体粗壮,肤色较暗。一看,就是一位常年从事体力活的人。并且,她的脸部很容易辨认[/FONT]---[FONT=宋体]因为,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右侧颧骨附近,有着一元加币的钢崩儿那么大的一处凹陷,看上去,很像是某种良性肿瘤手术后的结果,并且,那块巨大的凹陷处的皮肤颜色,比脸部其他地方的要黑得多。。。[/FONT]


[FONT=宋体]俺当时正处在刚登陆时的兴奋期,对于大多数经常一起乘车的车友,都有与之交谈和对话的强烈欲望。尤其是对于中国人,就更是如此。俺总是会主动与之攀谈,以解候车的烦闷.同时,也希望能够籍由车友们的谈话,加深自己对于加拿大方方面面的了解。[/FONT]



LISA[FONT=宋体]就是这样,被俺认识的车友之一。[/FONT]


LISA[FONT=宋体]来到加拿大已经三十多年,她出生在越南的一个纯华人家庭,但是,她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虽然她看上去就是一个华人无疑。因此,俺俩的交谈,就以英语进行。[/FONT]



[FONT=宋体]刚开始认识时,[/FONT]LISA[FONT=宋体]只是泛泛地谈一些关于加拿大的日常生活的事.后来,渐渐熟悉之后,她才开始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自己的经历像说故事那样,告诉了俺。[/FONT]


LISA[FONT=宋体]告诉俺,她来到加拿大时,只有[/FONT]17[FONT=宋体]岁.她是在越战之后,随同自己的家人一起,逃出来的越南难民。[/FONT]


[FONT=宋体]俺听后,马上对她说:[/FONT]LISA[FONT=宋体],你真有福气啊,能够在你的家园被越共占领之后,很快就逃到加拿大来了。[/FONT]


LISA[FONT=宋体]听了俺的话之后,沉吟良久,才回答说:好什么呀,你不知道我们到了加拿大之后,受了多少罪呀。[/FONT]



[FONT=宋体]俺闻听此言非常诧异,因为在俺当时的认知里,加拿大政府是世界上接受难民最多的“难民友好国家”,而且,加拿大的难民还被政府供养着,每人每个月还有[/FONT]500[FONT=宋体]大洋可拿。对于那些自战乱与动荡的祖国跑出来,以及其他的以难民的名义居留下来的人们而言,加拿大政府何止是“友善”,简直是太慷慨大方了。[/FONT]



LISA[FONT=宋体]那幅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艰涩的苦笑。她说:如果要说到幸运,那我也算是幸运的。因为,我活着走出了难民营,所以,现在还能同你说话。而我的几个亲人,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我的两个弟弟,我的母亲,都在我们登陆后的三年之中,相继在难民营中死去,我自己本人,也差一点死去。你看我脸上的这个疤痕,就是当年在难民营中冻烂了之后,把腐肉挖掉的结果。你再看看我身上的这些疤痕,就知道我是怎样的幸运了。她拉起衣袖,把自己胳膊上的几处丑陋的疤痕给俺看。说实话,俺当时看了之后,真是非常[/FONT][FONT=宋体]震惊的![/FONT]



LISA[FONT=宋体]告诉俺:他们当年作为越南难民被加拿大政府收留之后,政府就把他们集中地放到了[/FONT]NORTHWEST TERRITORY---BC[FONT=宋体]省以北,几乎没有什么人烟的寒冷地带,在那里搭起了简易的蓬帐,作为这些经过千辛万苦的逃难旅程之后,大难不死的难民们的居所。[/FONT]


LISA[FONT=宋体]说:那里的冬天非常非常寒冷,温度常常在零下[/FONT]50多[FONT=宋体]摄氏度。对于他们这些过去一直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人们而言,[/FONT]NORTHWEST TERRITORY[FONT=宋体]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因为,他们当时缺衣少食,住屋太过简陋.难民营中的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恣意横流。到了夏天,经常会流行疾病,还没有任何的医疗条件可言。她的两个弟弟,一个13岁,一个只有[/FONT]9[FONT=宋体]岁,就都是由于传染性的疾病而早早夭折了的。[/FONT]



[FONT=宋体]当时,加拿大政府不让这些难民离开那里,所以,这些难民们,就只能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冬天多的是冻死骨,夏天多的是倒地郎。。。[/FONT]



LISA[FONT=宋体]认为,当时的加拿大政府,就是让他们在那种不毛之地,自生自灭的。如果生命力足够顽强,那么,就能够存活下来;如果生命力脆弱,那么,就干脆早早地走上黄泉路得了。[/FONT]



[FONT=宋体]不断地有难民由于不堪忍受而从难民营逃走,但是,一旦被加拿大骑警抓到,就会马上被送回来,而且,被抓时,男难民们,都还会被打。。。[/FONT]


[FONT=宋体]即便这样,难民营中,仍然有不少人一直在尝试着从这个地狱中逃出去。[/FONT]LISA[FONT=宋体]本人,也是胜利大逃亡的幸存者之一。她是在难民营中挣扎着度过了差不多三年的痛苦生活之后,于第二次逃亡时成功的。她说,她的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母亲对她说:孩子,你还是逃吧,在这里就是等死,说不定逃了还有一条生路。。。。[/FONT]


LISA[FONT=宋体]说着这些过往的痛苦经历时,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流露。当她说到,据她估计,她们的难民营中,至少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人最后都死在了那里时,她的语气很平静,波澜不惊;她的面部表情虽然凝重,但是,也没有流露出很多的伤感和悲切。也许,流逝的岁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她的痛苦;也许,过度的痛苦,也会使人的感情麻木。。。[/FONT]


[FONT=宋体]当俺不禁在为[/FONT]LISA[FONT=宋体]和她的亲人们曾经忍受的那些痛苦和悲伤而难过,而流泪时,[/FONT]LISA[FONT=宋体]反倒劝俺:都过去了,你也不要伤心了。她还说;我都已经不会哭了,因为,我那时流的眼泪实在是太多了。。。[/FONT]


LISA[FONT=宋体]在逃出难民营后,一步一步走到了[/FONT]BC[FONT=宋体]省,后来,又辗转来到了安省定居。现在,她以为人家做清洁,打扫卫生为生。[/FONT]


[FONT=宋体]这就是[/FONT]LISA[FONT=宋体],一个曾经的加拿大难民的故事。过去,俺曾经对电影和小说中描写的奥斯维辛和加沙地区的难民营生活印象非常深刻,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够认识加拿大难民营的幸存者,并且,还能够亲耳聆听她讲述,自己在难民营中的悲惨生活。。。[/FONT]


[FONT=宋体]听了[/FONT]LISA[FONT=宋体]的故事之后,俺一直都在反思:是不是自己过去把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现状太过美化了?这些崇高的理想虽然非常美好,但是,堆砌华丽的词汇易如反掌,而要实践这些人类终极理想社会的根基,却还需要经过很多很多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FONT]
 
最后编辑: 2010-04-25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难民这码?千万别让孩子知道,若然他把此当严重事来看待,那也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移民负面的情形也不少,他身边的同学确有不愿移的,怕该走的时刻他坚决不走那就麻烦了。
 
最后编辑: 2010-04-25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楼主所说的美加等民主国家的这些事情,我相信是真实的,因为人性本身是自私的,只要是人的社会就会有黑暗有不公平!可是假如我们的社会里不公平的事情有80%,而民主法制社会里有20%,那您说哪一个社会更安全一些呢?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每天来转转,谢珍妮。特别勤奋,观念中立客观。但愿这个帖子一直下去。所以以后不能潜水了,要上来冒泡顶一顶。


呵呵..谢谢支持!


在这里想要说真话,感觉也是要有勇气的呢.


不想误导大家,所以,关于加拿大的一切,无论好坏,俺都要说.并且,俺希望自己对她的方方面面的报道,都尽可能地客观再客观些.


当然,由于来的时间还短,以及受自己各方面学识见识所限,对加拿大的许多认识还可能比较肤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认识会越来越贴近真实.


当然,初来乍到的认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对这里的一切,不至于麻木到习以为常的地步.


还有就是,不同的时间段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但这种变化一定是渐进的,大家也能够从俺前后所写的东西中,感受到这些变化...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妹妹说得真好啊。我也是觉得我们申请移民不是要逃避中国的什么弊端,因为相信其他国家应该也会有!而且可能更盛!我们申请移民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比如说小孩教育,自然和谐!人生经历!等等!其实走出一步未必会比没走的要强,但是,不走就永远没有上进,也未必会保留原地!

谢谢支持!:wdb6:


是的,俺觉得就是追求自己所需的就够了!并且,这种对于新生活的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真正地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更何况,总体而言,加拿大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国家,尽管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一本也没看过:wdb14:

男生较少有爱看小说的吧,俺可是从小到大,离不开小说的人.

ZT------约翰.格里森睦简介:











约翰・格里森姆


约翰・格里森姆出生于阿肯色州琼斯伯勒的一个建筑工人家庭。他自小就梦想当一名职业棒球队员。当他清楚自己天生缺乏职业棒球手的条件时,转而就读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主攻会计学。1981年从法学院毕业后,来到绍瑟文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主要进行刑事和人身伤害案件辩护,直到1999年。自1983年起,他被选为州参议员



自1985年到1987年,约翰・格里森姆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杀戮时刻》,1988年出版时并未受到出版商的青睐,只印了五千册。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写作,而是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下一部长篇《律师事务所》(又译《陷阱》)的创作。当他把这部小说的版权卖给著名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时,约翰・格里森姆顷刻间成为各出版商趋之若鹜的人物。该小说连续47周位于《纽约时报》最畅销书之列,并成为1991年度最畅销书。



《终极证人》首次荣登榜首之后,他的又一部力作《鹈鹕案卷》(又译《塘鹅暗杀令》)再次名列《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榜首,确立了约翰・格里森姆作为法律题材流行小说大师的地位。他的成功甚至重新引起了出版界对他的处女作《杀戮时刻》的极大兴趣,以至于双日出版公司戴尔出版公司先后用精装和平装再版,而这都成了畅销书。



自1988年出版《杀戮时刻》以来,约翰・格里森姆就以每年一部长篇的速度出书,而且都成了畅销书。它们是《毒气室》《失控的陪审团》《合伙人》《贫民律师》《超级说客》(以上作品译林出版社均有中文译本)。这些都是法律题材,惟一的例外是两部长篇《油漆的房子》《跳跃的圣诞节》



格里森姆的小说本本精彩,情节非常引人入胜,写作技巧也很高超.据说,他是由于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发现原来世间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情,而且,弱势群体的权益是如此地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才弃商就文,用自己的笔,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