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原来在北京,感觉比在这里好很多很多。

国内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比这里的华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的职业水准,高出了太多。

北京人也普遍比较习惯于说“谢谢”和“对不起",表现得比较文明。

俺的朋友圈子里的人,也都是很有教养的。:wdb19:

所以,刚到加拿大时,有时很想给那些朝俺们翻白眼,却对着西人媚笑的华人服务员一个耳光,虽然这辈子还从来没有打过架。:wdb12::wdb8::wdb21:

这也是俺之所以要选择西人区居住的原因之一。

恩,,我们也在北京生活10年了,北京确实在国内已经算很好的城市。今年断断续续在美国住了2个多月,回到北京已经很不习惯了,开车出门各种骂街。也习惯了到处打招呼say hi和thank you,不过得到的回馈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北京很多地方,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我想我们如果去了北美,也想找相对单纯一些的地方。。。到时估计还得请教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恩,,我们也在北京生活10年了,北京确实在国内已经算很好的城市。今年断断续续在美国住了2个多月,回到北京已经很不习惯了,开车出门各种骂街。也习惯了到处打招呼say hi和thank you,不过得到的回馈相对较少。我想我们如果去了北美,也想找相对单纯一些的地方。。。到时估计还得请教

是的,在这里,见到西人路人,大家彼此都打招呼。:wdb19:

而见到同胞,只能试探性地打招呼。否则,很有可能是和在国内一样,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PP。:wdb14: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倒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太一本正经,希望他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呢。

嫩家宝贝这么小会坏笑,换了俺,高兴还来不及呀。:wdb19:

关于美国和加拿大的选择,俺觉得她们各有千秋。况且,还得看个人的情况来定。

美国的好大学绝大多数都是私立的,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高低,与是不是美国居民没有关系。

只有美国公立大学的学费,才可能因为学生是本国居民还是国际留学生,而有所差别。

如果到美国只是进一般的大学读书,俺觉得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加拿大也有很不错的大学,从这些好大学毕业的学生,照样好找工作,哪怕是在美国找工作呢。

如果具有能够考进美国好大学,而且还能拿到奖学金,哪怕是部分奖学金的实力,那么,去美国还有意义。如果没有那样的实力,去美国读书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美国社会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在那里生活,压力是绝对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加拿大也不错呢。

在加拿大的安省和BC省读书,只要拿到了硕士学位,就可以申请办理移民了,根本不需要花其他办理移民的费用。对于矢志要在北美读书的人来说,这其实是最为经济的移民方法了。

即便按照国际留学生的身份在这里读书,学费也比美国的私立学校的学费便宜了很多。

对于非富人们来说,这些经济账不得不算,这是俺作为一个相对的移民前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因为,在这里想要存钱,实在是太难了。

继续学习,今天在隔壁班研究了EB-5了之后觉得风险还是很大,估计会考虑加拿大了。不知道jennifer有没有线上的联系方法,想请教一些相对细节的问题,我的QQ:158199,MSN:henry_yin@msn.com,谢谢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是的,在这里,见到西人路人,大家彼此都打招呼。:wdb19:

而见到同胞,只能试探性地打招呼。否则,很有可能是和在国内一样,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PP。:wdb14:

还真是,在美国也是这样,,遇到西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但是偶尔遇到一个黄皮肤的时候,好像貌似都没有打招呼的意思,,于是擦肩而过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呵呵。。。俺们这里的确非常美丽,并且,华人很少。据说,OAKVILLE的少数族裔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本地人口的10%,所以,嫩看不到中国人很正常。

在这里生活,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要高些。因为,无论是家庭医生,还是银行职员,以及几乎所有的其他类型的商业服务,都基本上看不到华人面孔。

ANYWAY,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用遗憾哈!

所以说姐姐是我的偶像,:wdb17:

我因为可怜的英语水平,不敢选择西人区,最后选择了华人较多的万锦。这边无论是家庭医生,还是银行职员,房产中介以及几乎所有的其他类型的商业服务,大部分都是华人面孔(香港、台湾、大陆)。华人超市也很多,丰泰、鼎泰、鸿泰竞争激烈,如果只是超市买菜自己做,200-300加币/月就够了(吃得还不错,荤菜、蔬菜、水果都有)。:wdb19:不过,我们这没有地铁,适合有车的朋友。到市中心不堵车时只要半小时车程。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之前说的混合区是密西沙加,那里很少有西人,结果儿子学了一口南腔北调的英语,刚搬到西人区时,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

后来买房子在OAKVILLE,这里基本上都是西人。

无论在哪个区居住,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好,千万别盲目跟着俺。因为,生活在俺们这里,会感觉不如其他一些华人多的地方方便,物价指数也高。

ANYWAY,谢谢嫩的支持哈!

[FONT='宋体']我们住在华人区,估计到时学的肯定是南腔北调的英语了,唉!9月7日开学第一天,我们陪儿子到学校操场。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华人面孔,让人觉得这哪儿是国外,根本是在国内(没办法,我们住的这地方华人,主要是香港移民很多,占到70-80%,好在孩子们说的都是英文,校长、老师则都是西人。而且儿子就读的这个学校号称是重点小学,估计也是因为华人多,教育局测试成绩好的缘故)。[/FONT]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国内现在要建立起大家对饮食安全的信心真得要下猛药啊,不然大家什么都不敢吃了。
估计政府也意识到了,前几天我竟然接到一个电话,是省统计局作的随机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供选择的答案有:很严重,较严重,一般,不严重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FONT]Thanks very much![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移民前请先学会说“感谢”[/FONT]


[FONT=宋体]所以,请还没有来到加拿大的朋友们,尽可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说感谢吧。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自己开始做起,改变加拿大华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低劣形象。[/FONT]

看到,姐姐的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文章,感慨万分。转贴一篇网上佳作,与朋友们分享。

加国移民子女教育 奥巴马让女儿做保姆令我脸红

日前,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说:女儿已经到了可以打工挣钱的年纪。替别人照顾孩子的小保姆工作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段话后面侧重的是关于对孩子理财观的培养,但是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需要懂得:没有哪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挣。这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风传的奥巴马九条家规,其中有几条说的也是同类问题。比如:
2[FONT=宋体]、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FONT]
3[FONT=宋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FONT]
4[FONT=宋体]、保持玩具房的干净。[/FONT]
5[FONT=宋体]、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FONT=宋体]美元。[/FONT][/FONT]
[FONT=宋体] [/FONT]
看似很简单的要求,但是感觉在中国,做到的家庭却不多。想到我自己的经历,觉得也是有些脸红。 比如我自己,在5[FONT=宋体]、6[FONT=宋体]岁的时候,还自己动手做点事情。但是自从上学以后,学习是正事,其他事情都可以为学习让步。即使从高中开始住校,很多事情也都是父母代劳。因为对家务事的没有概念,使得我在最初找工作住在别人家里的时候因为不会帮忙感到很是不安。尽管后来的宿舍生活使得我在自理能力尤其是做饭方面提高不小,而这种进步,对于后来的婚姻生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非常地有价值。但是,每次回想起这种欠缺,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好在,因为我自己心里的不安,使得我会用别的方式去回报帮助我的人,而不是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付出,这使得我的人际关系没有因为这种欠缺而被毁掉。 [/FONT][/FONT]
[FONT=宋体][/FONT]
而放眼看现在的这一代孩子,80[FONT=宋体]后也好90[FONT=宋体]后也好,情况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尤其糟糕的是,问题不仅仅是在自己不会做事上,而是在对于自己不会做事不肯做事,白白伸手等着别人伺候的那种心安理得。可以说,非常多的孩子是别人给多少都觉得应该,自己付出一点都不高兴。这种价值观念的错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最近两年,我被两个至亲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深深地刺痛。[/FONT][/FONT]

一个孩子,留学住在我家里,开始说,自己在家的时候拖地倒垃圾,所以我就把倒垃圾的事情也交给了他,但是没几天,这孩子就说,凭什们让我倒垃圾。出去购物,让他送个购物车,嘴里会嘟囔半天,说自己真倒霉。为了少些麻烦,索性任何家务事都不让做了。但是,孩子依然不满,比吃比喝比自己是不是得到的最多,只要哪一次没有最多,就会心生不满。但是唯一不比的是自己的付出。

还有另外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因为某一年的情人节,我仅仅是要她帮我带着5[FONT=宋体]岁多的大宝在小区里面玩上半天,以缓解老人带两个孩子的压力,让几个月的小宝能睡个安稳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却被严词拒绝,最后说的是:我就是不想带孩子,全然不考虑自己上学的时候大家曾经帮助过她多少。这两个孩子,我曾经和家长有很深入的沟通,但是得到的反馈都是,现在的孩子不都这样嘛,还能对他们要求什么,你就迁就一下算了,原谅他们吧,我给你道歉了。其实,我要这个道歉有什么意义吗?[FONT=宋体]我心里很清楚,这道歉,意味着对于我的要求和提醒,家长心里都有着深深的隔阂,觉得我对人家的孩子不好,让人家干这干那,显然不像自己亲妈那样对孩子关爱。这种感受传递到孩子身上,隔阂就更大了。孩子们反馈出来的想法是:你忘了我爸妈怎么对你的,他们对你不薄,你就不该对我有什么要求,他们那样对你,你就应该让我在你这里作威作福[/FONT]~~ [/FONT]

对于这种结果,我心里感到深深的惋惜。曾经,这两个孩子都是被家长交给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成就更好的前途。而我自己,也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他们能够培养一些对自己前途有积极作用的人生习惯。这种人生习惯,不仅仅是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理解给予和付出的关系,如何培养自己的人生责任感。我不知道,一个把任何给予都看成理所应当的孩子,一个从来没被要求过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的孩子,他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看过太多的留学生和寄宿家庭以及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也看过太多的80[FONT=宋体]后为人父母之后还要50[FONT=宋体]后们管理自己的事情,真不知道,这些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真正的独立的自己[/FONT]?[FONT=宋体]当然,我知道,我的担心都是瞎操心,这件事情,只有做父母的才能对孩子的价值观有决定性的影响。[/FONT][/FONT]
[FONT=宋体][/FONT]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曾经和我妈有过深入地探讨,她现在也赞成我的理解,认为从小不让孩子做事情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她很庆幸,我对这个问题还保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对于我现在让孩子做事,她非常赞成。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点一点的学着自己长大。现在,我在帮助大宝学会自己洗碗、自己晾衣服、叠衣服,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间。有条件的话,我真愿意让她替别人照看一下孩子,尝尝当保姆的滋味。这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任务。因为在国外,大孩子作为小孩子的buddy[FONT=宋体]是学校里的传统。任何活动,都是大孩子和小孩子结对子,大的照顾小的。比如前段时间的童子军,就是这样的做法。[/FONT]
[FONT=宋体][/FONT]
我真的不希望,等到我的孩子长大以后,还重复今天这些令我感到难过的故事。我甚至还希望,也许等到哪一天,今天不明白的家长和孩子,会忽然间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当然,不明白也没关系,在我这样做的时候,就有承担后果的准备。而且,重新选择的话,我还是会这样要求,即使就是做个恶人也无妨。

当然,孩子成长的道路很漫长,孩子们的兴趣是有限的,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去做,但是当变成责任要坚持的时候,会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如何能够认识到责任,认识到付出是一种必需,对别人的付出学会感恩,这些都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的结果。一个对自己没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责任的孩子,想学会感恩是不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对孩子是考验,对父母,更是考验。不仅仅考验你的认识和理念,更考验你的态度和方法。

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志同道合的父母们共勉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FONT]Thanks very much![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移民前请先学会说“感谢”[/FONT]




[FONT=宋体]昨天,[/FONT]LG[FONT=宋体]和俺把亲戚家的孩子送回滑铁卢的新宿舍,满满的一车行李,搬上搬下,很是折腾了半天。[/FONT]

[FONT=宋体]临走前,俺很期待能够听到两个字“谢谢”,因为,俺和儿子几天前打了一个赌:儿子说:他不会说“谢谢”的;而俺说:他会说“谢谢”的。因为,那孩子在俺家白吃白住好几天,俺们还接了送,送了接的,为他做了不少的事。何况,他来到加拿大已经一年了,应该入乡随俗了吧。[/FONT]

[FONT=宋体]可惜的是:直到俺们走,也没有能够听到这两个字,让俺有点郁闷。而孩子倒是挺高兴,因为,俺必须为他免费代一次劳,除一次草。[/FONT]


[FONT=宋体]联想到几天前在这里的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感谢卡[/FONT]Card of Thanks[FONT=宋体]”,不由得心生感慨。[/FONT]

[FONT=宋体]这则“感谢卡”上写道:[/FONT]

After 40 years of hairstying for men in Oakville,I have decided to retire from Maplegrove Barber & Hairstying.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employees and most of all,YOU,my loyal customers for making my business a success.

Thank you
Angelo

[FONT=宋体]原来,这是一位理发师傅兼店主,在决定退休之际,向四十年来支持过他的全体雇员们和所有顾客们,发出的感谢信。他感谢忠诚的员工们和客户们,为他的发型屋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在他的理发生涯划上句号前,向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们表示感谢,这位师傅也许需要花上百八十刀的钱,当然,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FONT]

[FONT=宋体]伴随着这则广告的,是这位名叫[/FONT]Angelo[FONT=宋体]的白人大叔的照片。照片上的大叔须发皆白,满面慈祥。他笑看着芸芸众生,一双眼距稍稍嫌宽的温柔的眼睛满盛着感激之情,张度合宜的嘴无声地诉说着感恩的话语。那份对于生活和世人们的感念溢于言表,透过头面部的每一块肌肤,每一撮须发,表达得淋漓尽致。[/FONT]

[FONT=宋体]加拿大许许多多的西人们,尤其是西人长者们就是这样,非常非常地爱说“谢谢”。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及时将之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FONT]

[FONT=宋体]西人与许多华人在这方面可谓有着云泥之别:在绝大多数[/FONT]Garage Sale[FONT=宋体]的人家,只要你买了人家的东西,卖家都会对你千恩万谢:[/FONT]Thanks a lot!Thanks very much![FONT=宋体]送别时还会附上不少祝福的话语[/FONT]:Take care!Have a good day!Bless you!Enjoy today!Have a good luck!

[FONT=宋体]在西人商店买东西,西人收银员结账前会问好,结账后都会送上祝福。在西人餐馆吃饭,侍者们也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服务,感谢着收取小费,最后也不会忘记奉送祝福。[/FONT]

[FONT=宋体]而在这里的华人商场买东西,在华人餐馆吃饭,抑或在西人商店里碰到华人服务者,就无法享受到这种热情的接待或者招待,也不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彼此关爱。[/FONT]

[FONT=宋体]在这里的华人那里消费,只有你朝别人笑,只有你对别人说“谢谢”,却不要期望还能得到同样善意的回报。经常感觉仿佛别人为你服了务,就变成你欠付了他人。你花了钱消费了,就等同于接受了他人的恩惠。也因此,就该着你说“谢谢”。并且,即便你充满感激地对别人道了谢,也得不到相应的回应。报答你的,通常都是置若罔闻的表情,有时还会是冷冰冰的白眼一记。[/FONT]

[FONT=宋体]加拿大的许多华人与大多数西人的教养和修养简直是有若云泥,不堪对比。许多华人根本就不知道感激为何物,他们视他人的施予和帮助为应当,视他人的善意与真诚若无睹。有养无教[/FONT]---[FONT=宋体]就是对这些人的最好注释。俺为自己有这么多没有教养的同胞而感到羞耻,为自己不得不与这些无有感激之心的同胞打交道而感到郁闷。[/FONT]

[FONT=宋体]所以,请还没有来到加拿大的朋友们,尽可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说感谢吧。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自己开始做起,改变加拿大华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低劣形象。[/FONT]
在我们这些还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人身上,不说“谢谢”只是源于我们的传统“大恩不言谢”,心里还是牢牢地记着那份情谊的,更是有机会不忘报答的(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在现在的孩子身上,是因为我们为他们做的一切的一切那都是理所应当,这个孩子有问题,其实家长更该反省。
中国的文化很多时候太讲究含蓄,当然含蓄不是不好,但该表达的时候还是需要表达的,学会常常说“THANKS",自然地说”THANKS":wdb1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看到,姐姐的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文章,感慨万分。转贴一篇网上佳作,与朋友们分享。

加国移民子女教育 奥巴马让女儿做保姆令我脸红

日前,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说:女儿已经到了可以打工挣钱的年纪。替别人照顾孩子的小保姆工作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段话后面侧重的是关于对孩子理财观的培养,但是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需要懂得:没有哪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挣。这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风传的奥巴马九条家规,其中有几条说的也是同类问题。比如:
2[FONT=宋体]、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FONT]
3[FONT=宋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FONT]
4[FONT=宋体]、保持玩具房的干净。[/FONT]
5[FONT=宋体]、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FONT=宋体]美元。[/FONT][/FONT]

看似很简单的要求,但是感觉在中国,做到的家庭却不多。想到我自己的经历,觉得也是有些脸红。 比如我自己,在5[FONT=宋体]、6[FONT=宋体]岁的时候,还自己动手做点事情。但是自从上学以后,学习是正事,其他事情都可以为学习让步。即使从高中开始住校,很多事情也都是父母代劳。因为对家务事的没有概念,使得我在最初找工作住在别人家里的时候因为不会帮忙感到很是不安。尽管后来的宿舍生活使得我在自理能力尤其是做饭方面提高不小,而这种进步,对于后来的婚姻生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非常地有价值。但是,每次回想起这种欠缺,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好在,因为我自己心里的不安,使得我会用别的方式去回报帮助我的人,而不是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付出,这使得我的人际关系没有因为这种欠缺而被毁掉。 [/FONT][/FONT]

而放眼看现在的这一代孩子,80[FONT=宋体]后也好90[FONT=宋体]后也好,情况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尤其糟糕的是,问题不仅仅是在自己不会做事上,而是在对于自己不会做事不肯做事,白白伸手等着别人伺候的那种心安理得。可以说,非常多的孩子是别人给多少都觉得应该,自己付出一点都不高兴。这种价值观念的错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最近两年,我被两个至亲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深深地刺痛。[/FONT][/FONT]

一个孩子,留学住在我家里,开始说,自己在家的时候拖地倒垃圾,所以我就把倒垃圾的事情也交给了他,但是没几天,这孩子就说,凭什们让我倒垃圾。出去购物,让他送个购物车,嘴里会嘟囔半天,说自己真倒霉。为了少些麻烦,索性任何家务事都不让做了。但是,孩子依然不满,比吃比喝比自己是不是得到的最多,只要哪一次没有最多,就会心生不满。但是唯一不比的是自己的付出。

还有另外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因为某一年的情人节,我仅仅是要她帮我带着5[FONT=宋体]岁多的大宝在小区里面玩上半天,以缓解老人带两个孩子的压力,让几个月的小宝能睡个安稳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却被严词拒绝,最后说的是:我就是不想带孩子,全然不考虑自己上学的时候大家曾经帮助过她多少。这两个孩子,我曾经和家长有很深入的沟通,但是得到的反馈都是,现在的孩子不都这样嘛,还能对他们要求什么,你就迁就一下算了,原谅他们吧,我给你道歉了。其实,我要这个道歉有什么意义吗?[FONT=宋体]我心里很清楚,这道歉,意味着对于我的要求和提醒,家长心里都有着深深的隔阂,觉得我对人家的孩子不好,让人家干这干那,显然不像自己亲妈那样对孩子关爱。这种感受传递到孩子身上,隔阂就更大了。孩子们反馈出来的想法是:你忘了我爸妈怎么对你的,他们对你不薄,你就不该对我有什么要求,他们那样对你,你就应该让我在你这里作威作福[/FONT]~~ [/FONT]

对于这种结果,我心里感到深深的惋惜。曾经,这两个孩子都是被家长交给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成就更好的前途。而我自己,也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他们能够培养一些对自己前途有积极作用的人生习惯。这种人生习惯,不仅仅是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理解给予和付出的关系,如何培养自己的人生责任感。我不知道,一个把任何给予都看成理所应当的孩子,一个从来没被要求过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的孩子,他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看过太多的留学生和寄宿家庭以及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也看过太多的80[FONT=宋体]后为人父母之后还要50[FONT=宋体]后们管理自己的事情,真不知道,这些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真正的独立的自己[/FONT]?[FONT=宋体]当然,我知道,我的担心都是瞎操心,这件事情,只有做父母的才能对孩子的价值观有决定性的影响。[/FONT][/FONT]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曾经和我妈有过深入地探讨,她现在也赞成我的理解,认为从小不让孩子做事情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她很庆幸,我对这个问题还保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对于我现在让孩子做事,她非常赞成。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点一点的学着自己长大。现在,我在帮助大宝学会自己洗碗、自己晾衣服、叠衣服,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间。有条件的话,我真愿意让她替别人照看一下孩子,尝尝当保姆的滋味。这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任务。因为在国外,大孩子作为小孩子的buddy[FONT=宋体]是学校里的传统。任何活动,都是大孩子和小孩子结对子,大的照顾小的。比如前段时间的童子军,就是这样的做法。[/FONT]

我真的不希望,等到我的孩子长大以后,还重复今天这些令我感到难过的故事。我甚至还希望,也许等到哪一天,今天不明白的家长和孩子,会忽然间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当然,不明白也没关系,在我这样做的时候,就有承担后果的准备。而且,重新选择的话,我还是会这样要求,即使就是做个恶人也无妨。

当然,孩子成长的道路很漫长,孩子们的兴趣是有限的,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去做,但是当变成责任要坚持的时候,会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如何能够认识到责任,认识到付出是一种必需,对别人的付出学会感恩,这些都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的结果。一个对自己没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责任的孩子,想学会感恩是不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对孩子是考验,对父母,更是考验。不仅仅考验你的认识和理念,更考验你的态度和方法。

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志同道合的父母们共勉吧~~
琦琦的话于我那是“心有戚戚焉”。我常常会做一些不讨巧的事,对待别人的孩子,那一定是跟自己的一样的,如果我觉得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错的,我一定不会对别人的孩子说"OK"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不能接受,我侄子对我这个“推心置腹”的姑姑,那是言听计从,比自己的父母的威望都高的:wdb6: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琦琦的话于我那是“心有戚戚焉”。我常常会做一些不讨巧的事,对待别人的孩子,那一定是跟自己的一样的,如果我觉得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错的,我一定不会对别人的孩子说"OK"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不能接受,我侄子对我这个“推心置腹”的姑姑,那是言听计从,比自己的父母的威望都高的:wdb6:

说明悠游和我一样都是心直口快的人,孩子是要引导、教育的。有时孩子不才,真的很多是为人父母的缘故。向珍妮姐学习,言传身教,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是啊,这里的绝大多数西人们很有教养,很文明。:wdb19:他们经常会让人感动。

有时去YARD SALE淘宝,明明只花了很少的钱,沾了人家好大的便宜,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东,还听别人一个劲儿地说:THANKS A LOT!THANKS!THANKS VERY MUCH!TAKE CARE!GOOD LUCK!

真是不由人不感动啊!


同意珍妮说的,这里的西人真的都很温和。每次去买菜时都会遇上一老太,总是微笑着和我们说HELLO,开车礼让时别人也总会招手表示感谢。很多华人在擦肩而过时也会给个微笑,但大部份华人还是视而不见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让人送来微笑,俺也路相随俗了,见了人也总会给他人微笑。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我们住在华人区,估计到时学的肯定是南腔北调的英语了,唉!9月7日开学第一天,我们陪儿子到学校操场。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华人面孔,让人觉得这哪儿是国外,根本是在国内(没办法,我们住的这地方华人,主要是香港移民很多,占到70-80%,好在孩子们说的都是英文,校长、老师则都是西人。而且儿子就读的这个学校号称是重点小学,估计也是因为华人多,教育局测试成绩好的缘故)。[/FONT]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他的好多朋友的孩子在国外,英文和普通话没有大的长进,倒是说了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所以JJ 你一定要关注孩子,毕竟按你说的感觉华人太多了,一不小心就说母语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是的,主动说谢谢, 并拥有一份感恩的心。所以对一直无私分享的JJ 说谢谢 ,你真的辛苦了。对于你的智慧,美德,修养...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明灯,更是我勇气的支撑者。所以你一定要TAKE CARE .还有这里的TX 们,大家秋安!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这座楼可真难爬啊!爬到了400多层,发现楼还再盖,看这个趋势要破天了!

虽然我决定不移民了,但还是要上来谢谢珍妮让我详细了解这么多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FONT]Thanks very much![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移民前请先学会说“感谢”[/FONT]




[FONT=宋体]昨天,[/FONT]LG[FONT=宋体]和俺把亲戚家的孩子送回滑铁卢的新宿舍,满满的一车行李,搬上搬下,很是折腾了半天。[/FONT]

[FONT=宋体]临走前,俺很期待能够听到两个字“谢谢”,因为,俺和儿子几天前打了一个赌:儿子说:他不会说“谢谢”的;而俺说:他会说“谢谢”的。因为,那孩子在俺家白吃白住好几天,俺们还接了送,送了接的,为他做了不少的事。何况,他来到加拿大已经一年了,应该入乡随俗了吧。[/FONT]

[FONT=宋体]可惜的是:直到俺们走,也没有能够听到这两个字,让俺有点郁闷。而孩子倒是挺高兴,因为,俺必须为他免费代一次劳,除一次草。[/FONT]


[FONT=宋体]联想到几天前在这里的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感谢卡[/FONT]Card of Thanks[FONT=宋体]”,不由得心生感慨。[/FONT]

[FONT=宋体]这则“感谢卡”上写道:[/FONT]

After 40 years of hairstying for men in Oakville,I have decided to retire from Maplegrove Barber & Hairstying.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employees and most of all,YOU,my loyal customers for making my business a success.

Thank you
Angelo

[FONT=宋体]原来,这是一位理发师傅兼店主,在决定退休之际,向四十年来支持过他的全体雇员们和所有顾客们,发出的感谢信。他感谢忠诚的员工们和客户们,为他的发型屋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在他的理发生涯划上句号前,向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们表示感谢,这位师傅也许需要花上百八十刀的钱,当然,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FONT]

[FONT=宋体]伴随着这则广告的,是这位名叫[/FONT]Angelo[FONT=宋体]的白人大叔的照片。照片上的大叔须发皆白,满面慈祥。他笑看着芸芸众生,一双眼距稍稍嫌宽的温柔的眼睛满盛着感激之情,张度合宜的嘴无声地诉说着感恩的话语。那份对于生活和世人们的感念溢于言表,透过头面部的每一块肌肤,每一撮须发,表达得淋漓尽致。[/FONT]

[FONT=宋体]加拿大许许多多的西人们,尤其是西人长者们就是这样,非常非常地爱说“谢谢”。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及时将之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FONT]

[FONT=宋体]西人与许多华人在这方面可谓有着云泥之别:在绝大多数[/FONT]Garage Sale[FONT=宋体]的人家,只要你买了人家的东西,卖家都会对你千恩万谢:[/FONT]Thanks a lot!Thanks very much![FONT=宋体]送别时还会附上不少祝福的话语[/FONT]:Take care!Have a good day!Bless you!Enjoy today!Have a good luck!

[FONT=宋体]在西人商店买东西,西人收银员结账前会问好,结账后都会送上祝福。在西人餐馆吃饭,侍者们也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服务,感谢着收取小费,最后也不会忘记奉送祝福。[/FONT]

[FONT=宋体]而在这里的华人商场买东西,在华人餐馆吃饭,抑或在西人商店里碰到华人服务者,就无法享受到这种热情的接待或者招待,也不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彼此关爱。[/FONT]

[FONT=宋体]在这里的华人那里消费,只有你朝别人笑,只有你对别人说“谢谢”,却不要期望还能得到同样善意的回报。经常感觉仿佛别人为你服了务,就变成你欠付了他人。你花了钱消费了,就等同于接受了他人的恩惠。也因此,就该着你说“谢谢”。并且,即便你充满感激地对别人道了谢,也得不到相应的回应。报答你的,通常都是置若罔闻的表情,有时还会是冷冰冰的白眼一记。[/FONT]

[FONT=宋体]加拿大的许多华人与大多数西人的教养和修养简直是有若云泥,不堪对比。许多华人根本就不知道感激为何物,他们视他人的施予和帮助为应当,视他人的善意与真诚若无睹。有养无教[/FONT]---[FONT=宋体]就是对这些人的最好注释。俺为自己有这么多没有教养的同胞而感到羞耻,为自己不得不与这些无有感激之心的同胞打交道而感到郁闷。[/FONT]

[FONT=宋体]所以,请还没有来到加拿大的朋友们,尽可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说感谢吧。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自己开始做起,改变加拿大华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低劣形象。[/FONT]


严重赞成珍妮!!:wdb10::wdb10::wdb10:

前几天教师节,买了几盆小绿色植物让孩子去感谢老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因为新学期的老师都比较严肃。我再三做了他的思想工作。老师们也许比较严肃,但确实都很负责,也很辛苦的。他先试着送出了第一盆,感谢了老师,老师很开心,也感谢了他。后面的几盆他就送的很顺利了,老师们都很开心地接受了,还表示了感谢。送完后,看的出来,孩子的心情也很愉快。

感谢,既表达了心意,也能愉悦自己的心情呢,:wdb6::wdb6::wdb6: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