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我记得楼主是买了2次房,卖了一次房,现在这一套估计准备明年3月旺季时再卖,楼主够厉害的!不过祝福加恭喜!
 

孙悟空

齐天大圣弼马温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1]告别贴

楼主要离开滑铁卢了,跨省搬迁,又将迎来一番折腾!
不能继续此帖,如果帖子给有需要的人带来了一些帮助,楼主心存感恩。
祝福滑铁卢新人都能顺利安家,安心过渡!
怎么着?
怎么着?
短信透露一下?
 

孙悟空

齐天大圣弼马温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你走了,我替你接贴,呵呵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我记得楼主是买了2次房,卖了一次房,现在这一套估计准备明年3月旺季时再卖,楼主够厉害的!不过祝福加恭喜!

感谢细心的筒子!
这次,我没打算卖掉房子,呵呵~~ 已经出租了,签了1年半的合同.
这么短周期卖房子,肯定亏的,所以再等等吧.温哥华房子那么贵,反正也买不起,还是在滑铁卢留着"房产"吧,呵呵~~~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新移民一年搬三次家,够动荡的。移民加拿大真得三思而行啊
感谢这位筒子!你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世界上,人与人的想法真的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折腾,但不喜欢"动荡".我认为我这是折腾,不是动荡,哈哈~~~~虽然搬家的确麻烦,但是能去到自己向往的地方,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是福气,是值得争取的人生!:wdb6: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人都说新移民“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一般熬过了三年就都进入或者适应了加拿大常态生活,不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如今,我们一家来到加拿大正式生活已经满一年了,我只能对上面这句的“一年大苦”有点儿个人理解和感受。我知道,相较于20来岁在国内没什么积累直接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的那些新移民、30来岁在国内有些工作经验和经济积累却放弃一切甘愿来到加拿大一切从零开始的那些新移民、年近不惑拖家带口带着较大量积蓄来加拿大重新艰难起步的那些新移民,我们一家能在老公带着高薪offer登陆的情况下移民到加拿大,真算是幸运了!我们在经济上和生活上(语言上)的过渡相对顺利,来了仅一个月就买了房买了车,基本步入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轨道。
对这一切,我们充满感恩之心!
感谢父母和家人,感谢给我们无私帮助的老移民和新朋友,夫妻二人也感谢彼此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们的宝贝儿子一路顺心顺意、身体健康、乖巧听话、幸福相随……
并且打心眼儿里感谢北京这两年离谱的房价,使我们在03年买的房子在2010年以暴涨近5倍的价格出手。

登陆4个月时和10个月时,我分别写过两篇博文,表达了4个月时的兴奋和10个月时的喜忧掺半,现在一年了,我的感受又有些什么变化呢?其实,变化没有,而是很多负面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清晰了。
是的,我必须承认,拜北京房价疯长所赐,我们这次移民加国在经济上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我俩常心有余悸地假想,如果我们在10年前移民,估计现在也过不上这样质量的生活。10年前,我们确实考虑过移民,但是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也没有孩子(都说第一代移民最辛苦,第二代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上西方社会,于是我们想“凭什么要为了孩子苦了自己”?),所以最后自己就放弃了。
在继续读书和参加工作了若干年之后,我们有了心爱的儿子,我们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了,参透了移民对改变我们自己及后代的生存状态所具备的更深远和巨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具备了较10年前更强的实力,所以,我们做出了移民的决定,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
所幸的是,在我们作出了移民决定和申请之时,正赶上加拿大的227移民新政,我们仅花费1年时间就顺利获得了移民签证;之后半年,贝爸又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某公司的工作机会而且薪水较高,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可以说,我们没有经过新移民找工作的彷徨期、累脖工的失落期,直接就过渡到了常态的北美生活,是一种幸运。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大概只有小贝才是最最真心诚意“爱上了这片土地”,而老公和我心里时常会怀念北京,那里才有亲人,才有朋友,才有我们喜欢的饮食、服装,说白了,才有真正的生活……这里,当然也有我们深爱的自由、平和、纯净、健康……
矛盾在心中……
当年短登温哥华,那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还有亲人,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可是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最终落地加东安大略省西南小城滑铁卢,远离温哥华数千公里。这里好小好小,小到只有一家中国小超市,所有大型shopping mall加一起也没有王府井步行街的商场多,经常一天一天地不出门或者看不见其他人……我老妈来了也有30来天了,每天也困在家里很难有所活动,一天我带她饭后在社区trail遛弯儿,还问她:“在这里就像被软禁了一样吧?”真的,我就是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一个大监狱里,虽然没有围墙,没有限制,但是,心里就觉得“我被软禁了”。是的,比起北京的生活,我的生活内容变少了,我的生活圈子变小了,虽然生活质量没有变低,但是心里真的有些失落,这一切就是因为孤独!内心的孤独!
要说,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就努力提升生活丰富程度,比如做义工,比如开网店,比如上英文学校,比如参加华人社区活动等等。但是,我的性格貌似活泼开朗,但是,其实我跟贝爸是一类人,都特别挑剔或者说矫情。所以,不是特别容易融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交上比较谈得来的朋友,但凡有一两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彻底放弃投入精力或感情的念头。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得不变得“简单/单纯”起来。
当孤独感开始蔓延,忽就感到:回家吧,回家该多好!但是,马上脑海里就闪现出雾蒙蒙的天空、没有安全感的饮食环境、嘈杂的环境和人群、万一遇到不公无法申诉的压抑……
唉!难啊,难!

还有一点:刚来时,我们觉得居住环境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改善,想想从100平米的二居室忽地就住进了300平米的house,还带着前后千余平米的私家院子,那感受简直像坐直升机一样!但是,日子慢慢熬下来,我渐渐发现,住house也没那么简单啊,水电气的消费,每月起码350刀(一年平均下来);还得付出很多的财力、劳力和精力治理前后院,置备各种机器、草籽及养料,甚至去拉新土,都得自己亲历亲为;还有每年不断攀升的地税,房屋保险,各项房屋及设施的维修及升级等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有个感觉:还是住公寓好,而且最好是租住公寓。想想看,一个二居室大概月租金1200-1500刀,一般还都包了管理费(这边住公寓的话,即便是你自己买的房子,也要交管理费)、水、电、煤气甚至网络,多好啊!而且公寓都是24小时热水随便供应,空调温度自己调节控制,而这些不用另外花钱!至于地税、保险啥的,统统不用自己想,都交给房东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去烦恼吧!呵呵~~~~ 不当屋主的感觉真爽!

由此我又想到,是不是自己作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作祟,总以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资产、稳定的生活。可事实上,活到目前30来岁,我自己的感悟是:不管在哪儿,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就是有了自己的家;资产、钱财,身外之物,当社会保障体系足够稳定(显然加拿大这点要比国内强),就不要再为未来担太多无用的心;稳定的生活,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吧,能有节余最好,但千万别为了储蓄而贻误了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岁月,吃好点儿,玩好点儿,快乐点儿,轻松点儿,每年能出去旅个游,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些都根据各家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了)就最好不过了。总之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放弃了亲人朋友围绕的美丽世界,那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孤单生活过得更加符合“北美化”,我的意思就是:充分发挥这边生活的特点和优势,尝试着过西方人的随性生活吧。给孩子攒啥钱呐?我们花我们挣的,他们花他们挣的。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30多年阅历给我的提示,等过了不惑之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也说不准,哈哈~~

移民一年啦,这就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从兴奋到寂寞,从新鲜到平淡……

但是,恰巧在此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新令我兴奋起来的消息:老公得到了在温哥华的工作机会,我们即将举家跨省搬迁。又要开始忙乎一阵子了,到了温哥华,就可以跟我的亲戚一家会合了,真高兴!
温哥华,我们来啦!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人都说新移民“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一般熬过了三年就都进入或者适应了加拿大常态生活,不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如今,我们一家来到加拿大正式生活已经满一年了,我只能对上面这句的“一年大苦”有点儿个人理解和感受。我知道,相较于20来岁在国内没什么积累直接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的那些新移民、30来岁在国内有些工作经验和经济积累却放弃一切甘愿来到加拿大一切从零开始的那些新移民、年近不惑拖家带口带着较大量积蓄来加拿大重新艰难起步的那些新移民,我们一家能在老公带着高薪offer登陆的情况下移民到加拿大,真算是幸运了!我们在经济上和生活上(语言上)的过渡相对顺利,来了仅一个月就买了房买了车,基本步入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轨道。
对这一切,我们充满感恩之心!
感谢父母和家人,感谢给我们无私帮助的老移民和新朋友,夫妻二人也感谢彼此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们的宝贝儿子一路顺心顺意、身体健康、乖巧听话、幸福相随……
并且打心眼儿里感谢北京这两年离谱的房价,使我们在03年买的房子在2010年以暴涨近5倍的价格出手。

登陆4个月时和10个月时,我分别写过两篇博文,表达了4个月时的兴奋和10个月时的喜忧掺半,现在一年了,我的感受又有些什么变化呢?其实,变化没有,而是很多负面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清晰了。
是的,我必须承认,拜北京房价疯长所赐,我们这次移民加国在经济上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我俩常心有余悸地假想,如果我们在10年前移民,估计现在也过不上这样质量的生活。10年前,我们确实考虑过移民,但是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也没有孩子(都说第一代移民最辛苦,第二代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上西方社会,于是我们想“凭什么要为了孩子苦了自己”?),所以最后自己就放弃了。
在继续读书和参加工作了若干年之后,我们有了心爱的儿子,我们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了,参透了移民对改变我们自己及后代的生存状态所具备的更深远和巨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具备了较10年前更强的实力,所以,我们做出了移民的决定,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
所幸的是,在我们作出了移民决定和申请之时,正赶上加拿大的227移民新政,我们仅花费1年时间就顺利获得了移民签证;之后半年,贝爸又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某公司的工作机会而且薪水较高,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可以说,我们没有经过新移民找工作的彷徨期、累脖工的失落期,直接就过渡到了常态的北美生活,是一种幸运。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大概只有小贝才是最最真心诚意“爱上了这片土地”,而老公和我心里时常会怀念北京,那里才有亲人,才有朋友,才有我们喜欢的饮食、服装,说白了,才有真正的生活……这里,当然也有我们深爱的自由、平和、纯净、健康……
矛盾在心中……
当年短登温哥华,那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还有亲人,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可是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最终落地加东安大略省西南小城滑铁卢,远离温哥华数千公里。这里好小好小,小到只有一家中国小超市,所有大型shopping mall加一起也没有王府井步行街的商场多,经常一天一天地不出门或者看不见其他人……我老妈来了也有30来天了,每天也困在家里很难有所活动,一天我带她饭后在社区trail遛弯儿,还问她:“在这里就像被软禁了一样吧?”真的,我就是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一个大监狱里,虽然没有围墙,没有限制,但是,心里就觉得“我被软禁了”。是的,比起北京的生活,我的生活内容变少了,我的生活圈子变小了,虽然生活质量没有变低,但是心里真的有些失落,这一切就是因为孤独!内心的孤独!
要说,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就努力提升生活丰富程度,比如做义工,比如开网店,比如上英文学校,比如参加华人社区活动等等。但是,我的性格貌似活泼开朗,但是,其实我跟贝爸是一类人,都特别挑剔或者说矫情。所以,不是特别容易融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交上比较谈得来的朋友,但凡有一两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彻底放弃投入精力或感情的念头。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得不变得“简单/单纯”起来。
当孤独感开始蔓延,忽就感到:回家吧,回家该多好!但是,马上脑海里就闪现出雾蒙蒙的天空、没有安全感的饮食环境、嘈杂的环境和人群、万一遇到不公无法申诉的压抑……
唉!难啊,难!

还有一点:刚来时,我们觉得居住环境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改善,想想从100平米的二居室忽地就住进了300平米的house,还带着前后千余平米的私家院子,那感受简直像坐直升机一样!但是,日子慢慢熬下来,我渐渐发现,住house也没那么简单啊,水电气的消费,每月起码350刀(一年平均下来);还得付出很多的财力、劳力和精力治理前后院,置备各种机器、草籽及养料,甚至去拉新土,都得自己亲历亲为;还有每年不断攀升的地税,房屋保险,各项房屋及设施的维修及升级等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有个感觉:还是住公寓好,而且最好是租住公寓。想想看,一个二居室大概月租金1200-1500刀,一般还都包了管理费(这边住公寓的话,即便是你自己买的房子,也要交管理费)、水、电、煤气甚至网络,多好啊!而且公寓都是24小时热水随便供应,空调温度自己调节控制,而这些不用另外花钱!至于地税、保险啥的,统统不用自己想,都交给房东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去烦恼吧!呵呵~~~~ 不当屋主的感觉真爽!

由此我又想到,是不是自己作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作祟,总以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资产、稳定的生活。可事实上,活到目前30来岁,我自己的感悟是:不管在哪儿,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就是有了自己的家;资产、钱财,身外之物,当社会保障体系足够稳定(显然加拿大这点要比国内强),就不要再为未来担太多无用的心;稳定的生活,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吧,能有节余最好,但千万别为了储蓄而贻误了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岁月,吃好点儿,玩好点儿,快乐点儿,轻松点儿,每年能出去旅个游,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些都根据各家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了)就最好不过了。总之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放弃了亲人朋友围绕的美丽世界,那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孤单生活过得更加符合“北美化”,我的意思就是:充分发挥这边生活的特点和优势,尝试着过西方人的随性生活吧。给孩子攒啥钱呐?我们花我们挣的,他们花他们挣的。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30多年阅历给我的提示,等过了不惑之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也说不准,哈哈~~

移民一年啦,这就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从兴奋到寂寞,从新鲜到平淡……

但是,恰巧在此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新令我兴奋起来的消息:老公得到了在温哥华的工作机会,我们即将举家跨省搬迁。又要开始忙乎一阵子了,到了温哥华,就可以跟我的亲戚一家会合了,真高兴!
温哥华,我们来啦!
楼主感悟了!
 

孙悟空

齐天大圣弼马温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佩服,佩服!这么远到温哥华!佩服!
你不知道吧,我就放弃了房子改住公寓了。祝你家一切顺利吧。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人都说新移民“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一般熬过了三年就都进入或者适应了加拿大常态生活,不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如今,我们一家来到加拿大正式生活已经满一年了,我只能对上面这句的“一年大苦”有点儿个人理解和感受。我知道,相较于20来岁在国内没什么积累直接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的那些新移民、30来岁在国内有些工作经验和经济积累却放弃一切甘愿来到加拿大一切从零开始的那些新移民、年近不惑拖家带口带着较大量积蓄来加拿大重新艰难起步的那些新移民,我们一家能在老公带着高薪offer登陆的情况下移民到加拿大,真算是幸运了!我们在经济上和生活上(语言上)的过渡相对顺利,来了仅一个月就买了房买了车,基本步入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轨道。
对这一切,我们充满感恩之心!
感谢父母和家人,感谢给我们无私帮助的老移民和新朋友,夫妻二人也感谢彼此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们的宝贝儿子一路顺心顺意、身体健康、乖巧听话、幸福相随……
并且打心眼儿里感谢北京这两年离谱的房价,使我们在03年买的房子在2010年以暴涨近5倍的价格出手。

登陆4个月时和10个月时,我分别写过两篇博文,表达了4个月时的兴奋和10个月时的喜忧掺半,现在一年了,我的感受又有些什么变化呢?其实,变化没有,而是很多负面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清晰了。
是的,我必须承认,拜北京房价疯长所赐,我们这次移民加国在经济上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我俩常心有余悸地假想,如果我们在10年前移民,估计现在也过不上这样质量的生活。10年前,我们确实考虑过移民,但是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也没有孩子(都说第一代移民最辛苦,第二代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上西方社会,于是我们想“凭什么要为了孩子苦了自己”?),所以最后自己就放弃了。
在继续读书和参加工作了若干年之后,我们有了心爱的儿子,我们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了,参透了移民对改变我们自己及后代的生存状态所具备的更深远和巨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具备了较10年前更强的实力,所以,我们做出了移民的决定,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
所幸的是,在我们作出了移民决定和申请之时,正赶上加拿大的227移民新政,我们仅花费1年时间就顺利获得了移民签证;之后半年,贝爸又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某公司的工作机会而且薪水较高,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可以说,我们没有经过新移民找工作的彷徨期、累脖工的失落期,直接就过渡到了常态的北美生活,是一种幸运。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大概只有小贝才是最最真心诚意“爱上了这片土地”,而老公和我心里时常会怀念北京,那里才有亲人,才有朋友,才有我们喜欢的饮食、服装,说白了,才有真正的生活……这里,当然也有我们深爱的自由、平和、纯净、健康……
矛盾在心中……
当年短登温哥华,那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还有亲人,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可是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最终落地加东安大略省西南小城滑铁卢,远离温哥华数千公里。这里好小好小,小到只有一家中国小超市,所有大型shopping mall加一起也没有王府井步行街的商场多,经常一天一天地不出门或者看不见其他人……我老妈来了也有30来天了,每天也困在家里很难有所活动,一天我带她饭后在社区trail遛弯儿,还问她:“在这里就像被软禁了一样吧?”真的,我就是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一个大监狱里,虽然没有围墙,没有限制,但是,心里就觉得“我被软禁了”。是的,比起北京的生活,我的生活内容变少了,我的生活圈子变小了,虽然生活质量没有变低,但是心里真的有些失落,这一切就是因为孤独!内心的孤独!
要说,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就努力提升生活丰富程度,比如做义工,比如开网店,比如上英文学校,比如参加华人社区活动等等。但是,我的性格貌似活泼开朗,但是,其实我跟贝爸是一类人,都特别挑剔或者说矫情。所以,不是特别容易融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交上比较谈得来的朋友,但凡有一两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彻底放弃投入精力或感情的念头。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得不变得“简单/单纯”起来。
当孤独感开始蔓延,忽就感到:回家吧,回家该多好!但是,马上脑海里就闪现出雾蒙蒙的天空、没有安全感的饮食环境、嘈杂的环境和人群、万一遇到不公无法申诉的压抑……
唉!难啊,难!

还有一点:刚来时,我们觉得居住环境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改善,想想从100平米的二居室忽地就住进了300平米的house,还带着前后千余平米的私家院子,那感受简直像坐直升机一样!但是,日子慢慢熬下来,我渐渐发现,住house也没那么简单啊,水电气的消费,每月起码350刀(一年平均下来);还得付出很多的财力、劳力和精力治理前后院,置备各种机器、草籽及养料,甚至去拉新土,都得自己亲历亲为;还有每年不断攀升的地税,房屋保险,各项房屋及设施的维修及升级等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有个感觉:还是住公寓好,而且最好是租住公寓。想想看,一个二居室大概月租金1200-1500刀,一般还都包了管理费(这边住公寓的话,即便是你自己买的房子,也要交管理费)、水、电、煤气甚至网络,多好啊!而且公寓都是24小时热水随便供应,空调温度自己调节控制,而这些不用另外花钱!至于地税、保险啥的,统统不用自己想,都交给房东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去烦恼吧!呵呵~~~~ 不当屋主的感觉真爽!

由此我又想到,是不是自己作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作祟,总以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资产、稳定的生活。可事实上,活到目前30来岁,我自己的感悟是:不管在哪儿,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就是有了自己的家;资产、钱财,身外之物,当社会保障体系足够稳定(显然加拿大这点要比国内强),就不要再为未来担太多无用的心;稳定的生活,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吧,能有节余最好,但千万别为了储蓄而贻误了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岁月,吃好点儿,玩好点儿,快乐点儿,轻松点儿,每年能出去旅个游,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些都根据各家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了)就最好不过了。总之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放弃了亲人朋友围绕的美丽世界,那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孤单生活过得更加符合“北美化”,我的意思就是:充分发挥这边生活的特点和优势,尝试着过西方人的随性生活吧。给孩子攒啥钱呐?我们花我们挣的,他们花他们挣的。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30多年阅历给我的提示,等过了不惑之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也说不准,哈哈~~

移民一年啦,这就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从兴奋到寂寞,从新鲜到平淡……

但是,恰巧在此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新令我兴奋起来的消息:老公得到了在温哥华的工作机会,我们即将举家跨省搬迁。又要开始忙乎一阵子了,到了温哥华,就可以跟我的亲戚一家会合了,真高兴!
温哥华,我们来啦!
真心为你高兴,希望你们全家在温哥华一切顺利!小贝及小小贝快乐成长!
 

bryan bai

我爱雾都天安门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人都说新移民“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一般熬过了三年就都进入或者适应了加拿大常态生活,不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
如今,我们一家来到加拿大正式生活已经满一年了,我只能对上面这句的“一年大苦”有点儿个人理解和感受。我知道,相较于20来岁在国内没什么积累直接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的那些新移民、30来岁在国内有些工作经验和经济积累却放弃一切甘愿来到加拿大一切从零开始的那些新移民、年近不惑拖家带口带着较大量积蓄来加拿大重新艰难起步的那些新移民,我们一家能在老公带着高薪offer登陆的情况下移民到加拿大,真算是幸运了!我们在经济上和生活上(语言上)的过渡相对顺利,来了仅一个月就买了房买了车,基本步入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轨道。
对这一切,我们充满感恩之心!
感谢父母和家人,感谢给我们无私帮助的老移民和新朋友,夫妻二人也感谢彼此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们的宝贝儿子一路顺心顺意、身体健康、乖巧听话、幸福相随……
并且打心眼儿里感谢北京这两年离谱的房价,使我们在03年买的房子在2010年以暴涨近5倍的价格出手。

登陆4个月时和10个月时,我分别写过两篇博文,表达了4个月时的兴奋和10个月时的喜忧掺半,现在一年了,我的感受又有些什么变化呢?其实,变化没有,而是很多负面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清晰了。
是的,我必须承认,拜北京房价疯长所赐,我们这次移民加国在经济上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我俩常心有余悸地假想,如果我们在10年前移民,估计现在也过不上这样质量的生活。10年前,我们确实考虑过移民,但是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也没有孩子(都说第一代移民最辛苦,第二代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上西方社会,于是我们想“凭什么要为了孩子苦了自己”?),所以最后自己就放弃了。
在继续读书和参加工作了若干年之后,我们有了心爱的儿子,我们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了,参透了移民对改变我们自己及后代的生存状态所具备的更深远和巨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具备了较10年前更强的实力,所以,我们做出了移民的决定,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
所幸的是,在我们作出了移民决定和申请之时,正赶上加拿大的227移民新政,我们仅花费1年时间就顺利获得了移民签证;之后半年,贝爸又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某公司的工作机会而且薪水较高,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可以说,我们没有经过新移民找工作的彷徨期、累脖工的失落期,直接就过渡到了常态的北美生活,是一种幸运。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大概只有小贝才是最最真心诚意“爱上了这片土地”,而老公和我心里时常会怀念北京,那里才有亲人,才有朋友,才有我们喜欢的饮食、服装,说白了,才有真正的生活……这里,当然也有我们深爱的自由、平和、纯净、健康……
矛盾在心中……
当年短登温哥华,那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还有亲人,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可是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最终落地加东安大略省西南小城滑铁卢,远离温哥华数千公里。这里好小好小,小到只有一家中国小超市,所有大型shopping mall加一起也没有王府井步行街的商场多,经常一天一天地不出门或者看不见其他人……我老妈来了也有30来天了,每天也困在家里很难有所活动,一天我带她饭后在社区trail遛弯儿,还问她:“在这里就像被软禁了一样吧?”真的,我就是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生活在一个大监狱里,虽然没有围墙,没有限制,但是,心里就觉得“我被软禁了”。是的,比起北京的生活,我的生活内容变少了,我的生活圈子变小了,虽然生活质量没有变低,但是心里真的有些失落,这一切就是因为孤独!内心的孤独!
要说,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就努力提升生活丰富程度,比如做义工,比如开网店,比如上英文学校,比如参加华人社区活动等等。但是,我的性格貌似活泼开朗,但是,其实我跟贝爸是一类人,都特别挑剔或者说矫情。所以,不是特别容易融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交上比较谈得来的朋友,但凡有一两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就彻底放弃投入精力或感情的念头。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得不变得“简单/单纯”起来。
当孤独感开始蔓延,忽就感到:回家吧,回家该多好!但是,马上脑海里就闪现出雾蒙蒙的天空、没有安全感的饮食环境、嘈杂的环境和人群、万一遇到不公无法申诉的压抑……
唉!难啊,难!

还有一点:刚来时,我们觉得居住环境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改善,想想从100平米的二居室忽地就住进了300平米的house,还带着前后千余平米的私家院子,那感受简直像坐直升机一样!但是,日子慢慢熬下来,我渐渐发现,住house也没那么简单啊,水电气的消费,每月起码350刀(一年平均下来);还得付出很多的财力、劳力和精力治理前后院,置备各种机器、草籽及养料,甚至去拉新土,都得自己亲历亲为;还有每年不断攀升的地税,房屋保险,各项房屋及设施的维修及升级等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有个感觉:还是住公寓好,而且最好是租住公寓。想想看,一个二居室大概月租金1200-1500刀,一般还都包了管理费(这边住公寓的话,即便是你自己买的房子,也要交管理费)、水、电、煤气甚至网络,多好啊!而且公寓都是24小时热水随便供应,空调温度自己调节控制,而这些不用另外花钱!至于地税、保险啥的,统统不用自己想,都交给房东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去烦恼吧!呵呵~~~~ 不当屋主的感觉真爽!

由此我又想到,是不是自己作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作祟,总以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资产、稳定的生活。可事实上,活到目前30来岁,我自己的感悟是:不管在哪儿,一家人只要生活在一起,就是有了自己的家;资产、钱财,身外之物,当社会保障体系足够稳定(显然加拿大这点要比国内强),就不要再为未来担太多无用的心;稳定的生活,就是挣多少花多少吧,能有节余最好,但千万别为了储蓄而贻误了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岁月,吃好点儿,玩好点儿,快乐点儿,轻松点儿,每年能出去旅个游,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些都根据各家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了)就最好不过了。总之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放弃了亲人朋友围绕的美丽世界,那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孤单生活过得更加符合“北美化”,我的意思就是:充分发挥这边生活的特点和优势,尝试着过西方人的随性生活吧。给孩子攒啥钱呐?我们花我们挣的,他们花他们挣的。
当然,这也许只是我30多年阅历给我的提示,等过了不惑之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也说不准,哈哈~~

移民一年啦,这就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从兴奋到寂寞,从新鲜到平淡……

但是,恰巧在此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新令我兴奋起来的消息:老公得到了在温哥华的工作机会,我们即将举家跨省搬迁。又要开始忙乎一阵子了,到了温哥华,就可以跟我的亲戚一家会合了,真高兴!
温哥华,我们来啦!

LZ这篇文章比较贴近加拿大以及waterloo的事实。:wdb37:

移民头三年都是动荡期,我3年换了3个工作,其中也有lay off,不过都是越换越好。我在国内做了8年的移动通信,到了加拿大我是坚决不去通信行业,因为看到过太多的竞争与重组。我觉得在这边做IT,想挣钱去金融,想稳定去healthcare。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LZ这篇文章比较贴近加拿大以及waterloo的事实。:wdb37:

移民头三年都是动荡期,我3年换了3个工作,其中也有lay off,不过都是越换越好。我在国内做了8年的移动通信,到了加拿大我是坚决不去通信行业,因为看到过太多的竞争与重组。我觉得在这边做IT,想挣钱去金融,想稳定去healthcare。

是啊,RIM害惨了很多人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我们家还是很感谢RIM的,它帮助我们度过了移民头一年的生活,帮我们解决了全家的飞机票以及搬家费用,帮我们解决了落地第一个月的住宿,给我们带来了一整年滑铁卢生活的机会,使我认识了新朋友老移民,还助我有心气游览了加东一些城市以及大瀑布(若是从温哥华来加东一遭游,费用肯定高了去了)...
虽然老公在RIM工作并不开心,因为公司管理实在不规范,工作中经常头痛,但是我们还是真心感谢RIM这一年来给我们家的帮助.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是啊,RIM害惨了很多人

其实也不能全怪RIM, 裁员在这边是常态, 只不过有些人奔着RIM的名头来到KW, 轰轰烈烈地搬家置业, 自己没作好思想准备.

从正面考虑,RIM还是给了不少人第一份加国工作经验, 占上这个桥头堡, 后面再找工作容易多了。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本来还要去滑铁卢拜会您呢,看来没啥机会了, 我们全家最后落户oakville,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town,中国超市可以去密市。很方便。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LZ这篇文章比较贴近加拿大以及waterloo的事实。:wdb37:

移民头三年都是动荡期,我3年换了3个工作,其中也有lay off,不过都是越换越好。我在国内做了8年的移动通信,到了加拿大我是坚决不去通信行业,因为看到过太多的竞争与重组。我觉得在这边做IT,想挣钱去金融,想稳定去healthcare。
赞同,也要去healthcare公司了。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42]写在移民加拿大一周年之际

其实也不能全怪RIM, 裁员在这边是常态, 只不过有些人奔着RIM的名头来到KW, 轰轰烈烈地搬家置业, 自己没作好思想准备.

从正面考虑,RIM还是给了不少人第一份加国工作经验, 占上这个桥头堡, 后面再找工作容易多了。


同意.
虽然,很多高科技行业的企业都知道RIM内部其实很糟糕了,面试时就曾有人问"作为业内人士你不知道RIM的情况吗?那你为什么还进入RIM?"类似的问题,搞得你回答"知道"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当然,这不是常出现的景象.)
不过,其它大部分行业企业都不了解这些"内幕".所以,在那里面试的话,还是挺骄傲的.嘿嘿~~~非常感谢RIM给我们的第一份北美工作经验.
 
回复: [原创:加拿大滑铁卢移民准备参考贴-1]开贴声明

本来还要去滑铁卢拜会您呢,看来没啥机会了, 我们全家最后落户oakville,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town,中国超市可以去密市。很方便。

这世界上机缘巧合无限多,也许某天我们就会不期而遇啦...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