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http://bbs2.creaders.net/life/messages/11233.html
送交者: 笨死的熊姥姥 2007年3月09日18:00:35 于 [儿童成长]

如果以前有人告诉我,投资RESP有可能损失惨重,我还不相信的话,等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悔之晚矣。我为我儿子买了4000加元RESP, 最后拿回1100 加元,损失2900加元,损失不可谓不惨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给我们上这一课的机构是USC Education Savings Plans Inc. (简称USC),Sales Representatives 是Danny Siu & Sally Siu(自称邵生,邵太,活动于加拿大安省一带)。

2002年,这对夫妻从我的熟人口中知道我的儿子刚出生,便三天两头给我们打电话,造访我家,编织了他们公司的RESP的种种好处:
· 随时可以修改计划,调整金额
· 少至10元,多至2000,都可保存户头
· 如果我们每年存2000,根据他们公司的投资历史,18年后,我们可以拿回近九万元作为我儿子的教育经费
· 等等
从头到尾,他们没有提到过任何潜在风险,更不用说他们公司设计的种种暗套(罚款等等)。于是,我们于2002年和2003年共交纳了4000元,外加每年36元保险费。

2004年底,我女儿出生。我给Sally Siu(邵太)打电话,要求把我儿子的计划从2000元/年改成1000元/年。她说没问题。户头里的4000元足以cover到2005年底。但有点奇怪的是,2005年初,我收到一张USC的支票(1100元)。我想可能是因为从2002年至2004年只需3000元,他们退回我1000元+100元利息. 就很高兴地把这张支票cash了. 万万没想到这1100元竟然是我的4000元在USC炼狱中走了一遭逃出来的游魂(惨笑!).

2005年11月,我收到Sally Siu的一封信,提醒我2005年底该交钱了.
2006年初,我开始在Ohio工作, 亦准备举家迁至美国. 于是,我打电话给Danny Siu, 希望能参照我女儿的 RESP的处理方式取回我儿子的RESP(我会在后文描述我女儿的RESP的处理方式). 令人震惊的是,我被告知我的本金只有2000元了,而非3000元. 我于2005年初收到的1100元是2000元扣除罚款(900元)的余款.我在电话中跟他理论了一个半小时,他也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只是一个劲地坚持这是他们公司的规定.
2006年,我妻子给他们打了两次留言电话. 没有任何回音.

2007年初, 我们在美国已初步安定,想起应当给这件事作个最后了结. 我们的想法是: 如果他们公司不能把钱一次性退还的话,把这2000元分作100元/年,我们可以在18年后取回这笔钱. 终于联系到这对夫妻. 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这回我们被告知我儿子的户头的金额是零!诸位,金额是零!所有的钱都被当作罚款充公了,因为户头已经被取消!又作了一个半小时的无谓挣扎和鸡同鸭讲,气得我几乎心脏病发.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位Danny Siu竟然还问我们是否要继续投钱,他们可以给我们做. 至于原先的钱,肉包子打狗,已经永远跟我们说Byebye了!我的天!陈凯歌说道: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不幸的是, 人还真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更不幸的是, 这种人被我碰上了,我还交给他4000元肉包子打狗费! 他还恬不知耻地问我要不要继续交!
说到这,我该提一提我女儿的 RESP的事了。2004年,我把我女儿的 RESP交给一个很信任的Agent做。当年年底,他就知会我谁在管理着这个户头的投资。每年年初,我都准时收到statement,以便我们了解户头情况。2006年初,我同他商榷拿回RESP的可能,他极尽所能说服他公司,他公司也很通情达理,鉴于我们的特殊情况, 将本金一文不少退还给我们。

本来我准备马上把这件事公布在网上,被我的一位朋友阻止了。他是个很成功的businessman,用他在美国这么多年的经验帮我分析了利弊得失,认为应该先同USC交涉,如果USC是一个正规公司,应该会拿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如此简单粗暴地一锅端. 于是,我们又重新撰写了申述信.2月13日,通过USC的网站发了出去.

Automatic response 来了,说信收到了,几天后就有人会联系我.等了整整十天,音信全无. 又发一封信查询,不知所踪. 没奈何,开始打电话找人. 一个字,”难”.留言是绝对不回的. 花了五天时间,终于联系上一个叫Kim的所谓supervisor,问直线电话,没有,通过总机转; 问email,没有, 通过contactus@usc.ca 转; 她让我把申述信转给她. 第一天, 申述信没收着;再发,打电话确认收着了,说马上打回给我.等啊等,等到下班也没等着,只好我自己打过去.花了半小时,终于闹明白我的2900元是怎么不翼而飞的.

原来我儿子的户头早于2005年初就被他们停止了.我的将2000元/年转成1000元/年的申请他们根本就没处理.于是乎我的情形变成2004年未缴费, 于是乎户头立马取消,2900元当场处斩,发还1100元抚恤金,但无片言只语(三无:无信件,无电话,无email)通知发生何事.直至两年后的今天,我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很具讽刺性的是, 我儿子的户头于2005年初就被他们取消了,2005年底他们还在寄信催我们缴费.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这位Kim也问我要不要重开户头,500元/年,她可以立即寄申请表给我.看来,USC雇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是:不管对方何人,遭遇如何,心情如何,上来就掏包.良心,是可以不要的;羞耻心,是可以不要的;赚钱的机会,是绝不能丢的;至于手段,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

我的故事到此基本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我的教训,在作RESP投资时
· 千万要弄清楚对方的人品,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 这涉及到今后十数年几万元的投资,一定要交到自己信任的人手上.毕竟,在北美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灰色收入,每分每厘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
· 千万要弄清楚对方公司管理的透明度. 这个所谓的USC的透明度,大家已经在我的论述中得到些概念.连户头取消这么大的事情都可以没有一个通知,还有什么事情他们不是暗箱操作?它的sales representative巧舌如簧把你的钱从口袋中套出来之后,便绝尘而去.除了每年年底寄信催费,背影也不见一个.你可知哪位神仙在管理着你的钱?
· 在决定签约前,一定要问清楚该公司如何处理潜在风险(我知道美国法律明文规定金融从业员必须告知顾客所有潜在风险,否则即是违法. 还记得几年前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吴征欺骗留学生购买保险案吗?但我不知道加拿大是否有类似法律).北美是个流动的社会,每个人的工作,居住,财政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除非你有足够的耐心一字一句把协议书通读一遍,否则,请sales representative把风险解释清楚.

一言以蔽之,谨慎又谨慎!千万不要让你的辛苦钱落入无良Agent和无良公司手中.一旦钱出了你的口袋,钱就跟别人姓了.它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是不幸的,4000元过了把USC油锅,九死一生,十停去了八停;我又是幸运的,发现得早,好过18年后,儿子上大学,高高兴兴去取钱,被告知:Oops,资金管理不善,已被基本亏光.尚余200大洋,发还与你,权当来回油钱吧!追问是哪个杀千刀的干的,答道:此乃公司机密,无可奉告.倘若戳穿,暗箱变明箱,我们怎么给员工出粮呀(邵某语)?那时的凄惶无助,欲哭无泪,甚至歇斯底里,就远非今天这一点心疼和愤怒可以相比的了.

请阅过此贴而心有戚戚的朋友,将此贴广为转贴于各大小网站,转发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让此事在最短的时间传遍北美华人社圈,避免我的故事在诸位身上重演.
 

泠泠67

普通用户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我的TD购买的RESP,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风险?真是恐怖啊!
在北美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陷阱啊!如何避免?怕怕!!!!!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通篇看了,lz就是一个受害者,受害者怎么没有办法维护你的受侵害的权利?

我觉得是不是讨论讨论他怎么维护他受侵害的权利?
 
I

iris08

Guest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RESP要想好了再买.反正我是没兴趣.十八年下来,一个孩子只能从政府那拿到7200.你每年往里投资的钱其实是交给投资公司做投资了.养投资公司的人了,他们的工资,各种费用都是从你的钱里出的.十八年后,把投资收回时,是把从别人那拉的款,给你了.如果投资公司做的好,可能问题还小点,做的不好,就惨了.感觉经营方式和老鼠会差不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银行的应该不会.
我在银行买的RESP,不想买了,一个电话就停掉了,没有任何费用.

你的一个电话就停了是指你不再交年费了,已经交过的,等孩子18岁以后再取,是吗?还是取消整个计划,将以前交过的本金也取出?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RESP要想好了再买.反正我是没兴趣.十八年下来,一个孩子只能从政府那拿到7200.你每年往里投资的钱其实是交给投资公司做投资了.养投资公司的人了,他们的工资,各种费用都是从你的钱里出的.十八年后,把投资收回时,是把从别人那拉的款,给你了.如果投资公司做的好,可能问题还小点,做的不好,就惨了.感觉经营方式和老鼠会差不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这么可怕?请拉拉驹解答解答。:wdb24::wdb13: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谢谢分享。关键是我们不要在加拿大了就什么都安全了。到处都有骗子。很多中国骗子的骗术都是国外玩剩下的。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十分同情LZ。
这种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不具备的害群之马理应从行业中清除出去。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顾客在投资RESP时应更多地考虑产品的设计、ANENT职业道德、公司的美誉度等等。最好避开管理混乱的公司。
庆幸自已没有选择这家公司。
 
B

Beijing2008

Guest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这个和本人的投资知识有关,我就和银行讲我要100%保我的本,所以他们就帮我选一个低风险的投资.关键还是本人,当然骗子也可恶.但你不上当,不同意他AGENT用你的钱做风险投资,你就没事.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好多朋友告诉我,买RESP一定要从银行那买,不要从代理那里买?
Beijing2008, 你当初决定从银行买,而不从代理买也是听朋友说的吗?

当然拉拉驹这个代理除外了。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所有的骗子开始的时候都不是准备骗人的,等他无奈的时候,只能骗一步是一步,到最后越骗越深。
所以所有弱小对象的品质保证都是相对的。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今天有个教育基金代理给我打电话,她真的是好有耐心,从我登陆没多久,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我的电话号码,一直打啊打啊,我搬家了她还打……
无论如何,自己需要啥自己还能不知道吗?跟她说了那么多次,我暂时不买,,,,还是打电话,哎,咋这么有耐心呢?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这是正常的,不算诈骗警察也不会立案
 
B

BRASSEURS

Guest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不是对加拿大的无知,是在国内就很无知.
全世界哪里都一样--除了北韩,投资有风险.RESP 就是一种投资产品,不是储蓄.唯一不同于其它投资产品的区别是:政府支持你为教育而投资,match你的一部分投资.投资当然可以选择不同的预期收益的,越高风险越大.那位快输光的,肯定选择了投资收益最高的品种,他本来可以选择保本的品种的.赶上了2007买进,2008金融风暴,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都输光了,你输掉3/4不是太正常了.我幸运,07过来要买生意,就把初登时的基金全部卖光了,3年收益40%.前年受不住美女经纪的push,又买了RRSP,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选择的是最高风险的进取型,买的不多,不怕输光,结果1年后2万变成了1万8,今年又开始回来些了.
委托理财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去赌博,还要付手续费,他输赢都是赚,承担风险是你自己,永远不是卖给你投资产品-RESP/RRSP 的人.这样说,是不是全盘抹杀专业人员的劳动,叫常春藤联盟关闭所有金融专业呢?不是的,只有专业人员才知道更多的更合适你的金融产品,敬业的专业人员往往在下注时能赢更多的钱--比你.我的 RRSP 把我的钱玩亏了,我一句埋怨都没有,因为他们虽然亏了10+%,但还是跑赢了大市,大市垮了何止20%?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我了解得不多,但是知道RESP可以到银行只买定期储蓄的,不用做任何投资,就当强制储蓄了,省得孩子大了要拿那么多钱出来,万一没有规划好会比较累。

其实,投资产品就是利用了人的欲望,希望低投入高回报。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我真的不认为这样会赢。平常心比较稳当。尤其是为孩子存的教育基金,我更加不想有任何闪失。小赌怡情,也许,自己的小钱在年份好的时候可以投资试一试。为文中主人公庆幸,至少,没有等孩子十八岁才发现,虽说交了学费,但总算没有大的损失啊。
 
B

BRASSEURS

Guest
回复: 我的RESP 惨痛经历(转载)

我了解得不多,但是知道RESP可以到银行只买定期储蓄的,不用做任何投资,就当强制储蓄了,省得孩子大了要拿那么多钱出来,万一没有规划好会比较累。

其实,投资产品就是利用了人的欲望,希望低投入高回报。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我真的不认为这样会赢。平常心比较稳当。尤其是为孩子存的教育基金,我更加不想有任何闪失。小赌怡情,也许,自己的小钱在年份好的时候可以投资试一试。为文中主人公庆幸,至少,没有等孩子十八岁才发现,虽说交了学费,但总算没有大的损失啊。
能跑赢 CPI 吗?
把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填表选择 RESP 的投资产品时,就有这么一道提问:你能承受输掉百分之几十?
不同的产品就意味着不同的 PORTFOLIO --投资组合,理财顾问就像一个货运的配载中心.如果不怕输,可以全部买 PENNY STOCKS,就是那种巨亏/股价崩溃/指望它起死回生的股票,比如美国政府还没有给出 BAILOUT 时的花旗银行,比如劳工危机中的加航;那种开发期,只花钱(勘探)不赚钱(没有产出)的股票.少部分运气好,开金矿的遇到钻石了,挖煤的遇到铀了;大部分运气不好的,钱都给别人钻眼子(钻井勘探)去了.

买 RESP ,在不在银行里买,没有任何区别.大家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不同的是一个在银行里租个办公室卖,一个拧着个电脑包卖.除非你遇到的是一个持假身份证的骗子,买的就是一张废纸--起码我5年之内天天看新闻,没有看到过这类报道.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