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题 你准备好了吗?随时间变重的文化震荡

多伦多信息港(记者李牧报道):文化震荡(Culture Shock)这个词,指的是新移民脱离母体社会环境,进入异文化社会后面临的一切。

据笔者观察,新移民抵加后,面临最初的陌生、熟悉后的困惑和长期的深层排拆几个阶段。文化震荡这个词很准确。所以笔者仍以这个词描述新移民面临的一切,只不过将其定义为“随时间变重的文化震荡”。

最初的陌生 不经历是很难体会到的。在中国游刃有余、在某些方面堪称专家的移民,被投放到加拿大,从一言一行到一事一物,都得从头学起,水平不如高中生。那是一种鱼被抛上岸的状态。花每分一钱时,都折合成人民币,是这一阶段的特征。

新 移民,对于加拿大最初的陌生感,有时在离开祖居地前就产生了。当填第一份移民申请表时,异文化的冲击已经出现。通过移民公司办理的同胞,每每拿着对方开具 的“加拿大式”收据直瞪眼:这叫收据吗?抵埠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步都意味着震荡,从盯着眼睛讲话到签字具有最高法律意义。最初阶段,不间断的痛苦是语 言障碍,感谢加拿大的社会发展,本土加拿大人已经习惯与不会讲英语的人沟通。

这一时期,遇到的许多事情表面很有道理,细想之下都不明白是 怎么回事。考路试,“先辈们”称,加拿大第一考安全意识,第二考交通规则,第三考驾驶技术。而中国学驾驶强调驾驶技术。听起来真有道理,再一想:这个世界 上有脱离驾驶技术的安全意识?一个人控车都手忙脚乱,他的观察水平可想而知,还安全意识?

熟悉后的困惑 大约在一到三年之后,新移民习惯于小声讲话,本能的在任何地方保持一米间距排队,像一个加拿大人一样过长周末和一到两周购物一次。他们已经不太考虑加拿大人做事笨不笨,以及相同的情况在中国会如何处理。不再刻意增加银行中的存款数额,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有了住房、“稳定”工作和相对丰厚的收入后,似乎一夜之间又回到抵埠起点。他们发现,虽然有固定来往的西人朋友,可沟通起来总不自如,始终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在恶补了加拿大所有的社会习俗和社会焦点之后,仍然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聊是那么来劲儿。

“闷” 的感觉出现。头两年,什么都不方便,连张罚单都得研究半天,不是太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业余生活。到这一阶段,发现加拿大的生活是如此无聊。真不明白,那些世 居于此的人一天到晚都做些什么,下了班像被老虎追的兔子一样,跑那么快,他们玩什么去了?这种感觉在祖国几乎没有。

没完没了地比较在祖国的同学同事又发展成什么样了,很关心海归的问题,这个阶段最愿意想这些。

长期的深层排斥 不再想是不是回国发展,很关心本地的政治经济,国内的联系人越来越少。下一代走出家庭就不讲汉语。终于进入加拿大社会了,想退都退不出来。原先还有个想 法:等退休后回国养老,加拿大的退休金,拿回国花相当充裕。这时候真让这人回国,他恐怕又得重来一遍。不想回国,视加为家,是此时的特征。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终于发现,“我们永远是外人!”和西人在一起,同样起跑线结局就是不一样。和华人在一起,竞争对像只能是同胞。十年二十年下来,转的圈子仍然是华人圈子,有了急事,一张嘴首先吐出的依然是汉语。

当舆论指出,中国向加拿大派出一千间谍时,每一个华裔都一脸的不快。反复阅读所有的消息,没有任何一处,指出在加拿大的华裔有间谍嫌疑,可两者之间硬是能联系上。

奋斗不止一代之后,华人发现自己始终是弱者阶层,当我们为反种族歧视的法律欢呼时,同时就在承认:我们这个群体需要法律保护。

文 化震荡是恒久的,毕竟是人类用几千年时间积累出的烙印。已经不能流利听说读写汉语的第二代移民,已经把中餐视为家庭纪念的第三代移民,他们在北美没有文化 震荡,他们只对中国陌生,根本就不会去想自己是否有间谍嫌疑。做为新移民,只能坦然面对这一切。好在,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