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vivienne98
Guest
周有光
转自人民网2005年12月13日16:00
华夏文化就是儒学文化吗?
客:华夏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主:没有公认的说法。有人说华夏文化是“文史哲’加上“科技”,“艺术”和“宗教’。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文学;例如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学。2.历史:二十四史和历代的正史和野史。3.哲学:先秦诸子、历代名家。4.科技:经验科学,农业、手工业。5.艺术:文学以外有音乐、图画,书法、杂技,汉族裹小脚一千年毁灭了舞蹈。6.宗教:主要是佛教。这是一个大体的说法。
客:华夏文化就是儒学文化吗?
主:华夏文化以儒学为主流,兼收并蓄,百花齐放,是全方位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文化。
客:华夏文化分为几个时期?
主:各家分期不同。有人宏观地分为三个时期。 1.本土文化时期,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2。儒佛交融时期,从佛教中国化到儒学宗教化,3,西学东渐时期,中国逐步参加全世界“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和改进华夏文化。这种分期过于粗糙,可以参考,应当再分得细些。
客:什么是华夏文化的优秀部分?
主:优秀没有标准。说的人都是自己肚子里有数。
客:弘扬有定义吗?
主:也没有。多数人认为,弘扬应当有三点要求。1.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用科学方法。2.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论,着重实用创造。3.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总而言之,消极的“述而不作”要改进为积极的“述而又作”。
客:为什么到1980年代忽然想起了华夏文化?
主:有人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1950年代开始彻底否定西方文化,直到1980年代无人敢说学习西方。同时,完全抹杀中国的传统文化,闹了一出“批林批孔”的怪剧,加之“十年浩劫”,原来信奉马列主义的人们发生了信仰危机,事实上否定了苏联模式的马列主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觉得一切文化都消失了,脑袋空空如也。忽然听说“四小龙”起飞是以儒学为背景,由此想起了华夏文化。马列主义加上华夏文化可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看法当然只是猜测。
儒学是一无是处吗?
客:五四运动为什么打倒孔家店?
主:五四前后,许多人批判孔子,但是都对他的历史贡献留有余地,没有一笔抹杀。有人考证,五四时候,没有人写过“打倒孔家店’这句话。这句话的提出来,是五四以后人们回顾五四而讲的一句感情说法,不是当时的口号。
客:儒学是一无是处吗?
主:儒学是封建文化,不能不加以引申改进就为现代服务。儒学有许多积极因素,有许多至理名言,具备长远和广泛价值,只要经过现代化的引申,就可以为“后”封建的现代服务。
客:哪些积极因素?
主:例如:儒家的知识信条(“知之为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学而不思则罔”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知识社会服务。儒家的民本信条(“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民主制度服务。儒家的反暴力信条 (“不噬杀人者能一之”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和平建设服务。儒家的反迷信信条(“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启蒙运动眼务。引申改进,要跟五四运动接轨。“有教无类”跟“赛先生”握手,“民贵君轻”跟“德先生”握手,这就是“现代儒学”。
客:有人说,道家学说,深邃玄妙,应当得到尊崇。
主:道家不足取,因为它主张“愚民”和“无为”。
“愚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智慧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伟大的愚民哲学!
“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为则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事无事”;“圣人无为故无败”,“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乐其俗,邻国想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退化到原始社会去了!
老子跟道教毫无关系。老子死后500年,被“拉郎配”强迫做了道教的教主,实在是大笑话!
客:有人说,历代实际都用法家学说。儒家也用法律。法家学说有实用性。
主:法家的错误不在用法律,而在残暴,儒家用法治,反对残暴,大获成功。据说,李斯小时候用酷刑虐待老鼠,后来赵高用李斯虐待老鼠的酷刑虐待李斯,最后车裂以殉。
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华夏文化的正宗。有人说,董仲舒是儒学的大功臣。
主:评论古人,既要从古代看古人,又要从现代看古人。董仲舒是儒家,他想尊崇儒术是正当行为。但是他用秦始皇封杀儒术的垄断手段来排斥百家,结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自由时代,华夏文化从此失去活力,这是他的一大错误。今天重建“现代儒学”,第一件事应当恢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跟先秦的学术自由接轨,在竞争中树立儒学的权威,不是用垄断来强制改造别人的思想。上接先秦的学术自由,下接五四的民主科学,“现代儒学”就能贯通古今而融汇中外。
客:提出“三纲五常”也是董仲舒的错误吗?
主:“三纲五常”是把原有孔孟学说和原有社会制度归纳起来,写成公式化的说法,便于称说,便于传播。董仲舒没有增加内容,只是提出公式化的说法,这不能说是他的错误。如果改变一下内容,“三纲五常”的公式还是可用的。例如,“君为臣纲”改为“官为民仆”就适合现代要求了。“自由、平等、博爱”可说是“民主运动”的“三纲”。
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今天还有用处吗?
主:有用,但是内容要现代化。例如:修身:终身教育,知识更新。齐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治国:否定专制,肯定民主。平天下:积极参与和创造国际现代文化。
客:近来人们重提“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作为振兴儒学的口号。“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翻版,董仲舒所提倡。
主:“天人感应”是迷信,起源很早,董仲舒把它抬高作为儒学教条,还引进了“阴阳五行”的巫术思想,使儒学神秘化。这是董仲舒的错误。儒学必须非神秘化,然后有存在价值。
客:宋明理学,是儒学的复兴吗?
主:宋明理学是佛教化的儒学。学思辩而精微不足,想来世而天国无门。儒冠佛心,貌似神离。儒学的人世勇气,积极精神,完全丧失。“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这个口号离开现代太远了。现代青年认为,“天人合一”是迷信,“内圣外王”是封建。儒学只有脱离迷信,脱离封建,才能重新获得现代生命。
客:儒学的积极精神表现在哪里?
主:儒学有三大斗争。1.反神秘斗争:儒学没有天堂,没有彼岸,接近无神论。2.反愚昧斗争:儒学重视知识,努力教育,反对愚民政策,反对以吏为师。3.反暴力斗争:儒学不反对大统一,但是反对暴力统一,这跟今天欧盟的民主统一运动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三大斗争就是儒学的积极精神。
客:佛教究竟是中国文化,还是印度文化?
主:佛教原来是印度文化,在印度式微而在中国兴旺,以中国语言和中国概念解释佛教,佛教典籍大都在印度失传,只有中文译本保存完好,中国成为佛教的大本营,佛教成为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但是追溯来源是印度文化。正如基督教从东方传人西方,在西方生根和在西方兴盛,基督教成为西方的宗教,西方文化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可是追溯来源是东方的宗教。这类文化迁移现象,历史上时时出现。
客: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功还是有过?
主:我看功过各半。佛教带来各种印度的实用文化,多方面丰富了中国文化。但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印度文化落后于时代,无助于中国追赶先进。佛教轻视现世,重视来生,使中国人民意志薄弱,不求精进,最后落人“第三世界”。
客:现在振兴旅游。中国的旅游景点,十九都是佛教胜地。佛教是在发展吗?
主:旅游者来中国,是来看中国的古代,不是来看中国的现代。古代遗迹,十九都是佛教庙宇,“天下名山僧占多”。庙宇财产归公之后,和尚各自还俗就业。旅游景点的和尚是雇佣的工资和尚了。
客: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主: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短于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客:“孔子、老子、释迦”,三圣同堂供养。这个奇观也是华夏文化的特色吗?
主:儒学不是宗教,把孔子当作教主,是侮辱孔子。三圣同堂,使人啼笑皆非。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表示了中国文化的宽宏大度、和谐胸怀。这是华夏文化的好传统。同时使我们明白,宗教有和平宗教与战斗宗教的分别。“儒释道”都是和平第一,不是“圣战”至上。这在今天恐怖主义闹得欧美天翻地覆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客:最近大规模展览“郑和下西洋”,这是弘扬华夏文化吧。
主: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要明白,郑和跟哥伦布根本不同。郑和没有大地是球形的观念,航海不是寻找新大陆。郑和按照阿拉伯航线航行,可能有阿拉伯海员帮助,不是开辟新航线。郑和下西洋,不是下东洋,如果下东洋,经过太平洋直达美洲,那就意义大不相同。有人猜测郑和可能到过美洲,那是瞎想。历史学家说,郑和的航海是皇帝的即兴之举,不是开辟海外事业的长期计划。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徒然耗费国库财力。所以一旦停止,就销声匿迹。历史学家的这些看法是有见地的。
客: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有哪些成就?
主:我所见不广,似乎有四个方面,成绩突出: 1.中国画独树一帜;2.汉字书法独步世界;3.中国杂技展示东方的柔美;4.中乐的创新,突飞猛进。中乐,新加坡称华乐,中国大陆称民乐,台湾称国乐。一方面引进外国的大众艺术,一方面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艺术方面似乎开始丁百花齐放。
客: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永远并存并用吗?
主:并存并用必然有消有长,那是缓慢的过程。国际现代文化已经占学校课程的大部分,知识更新在全世界都快速前进中。
周有光简介: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先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学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顾问委员会”中方三顾问之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20世纪50年代曾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等课程。
转自人民网2005年12月13日16:00
华夏文化就是儒学文化吗?
客:华夏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主:没有公认的说法。有人说华夏文化是“文史哲’加上“科技”,“艺术”和“宗教’。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文学;例如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学。2.历史:二十四史和历代的正史和野史。3.哲学:先秦诸子、历代名家。4.科技:经验科学,农业、手工业。5.艺术:文学以外有音乐、图画,书法、杂技,汉族裹小脚一千年毁灭了舞蹈。6.宗教:主要是佛教。这是一个大体的说法。
客:华夏文化就是儒学文化吗?
主:华夏文化以儒学为主流,兼收并蓄,百花齐放,是全方位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文化。
客:华夏文化分为几个时期?
主:各家分期不同。有人宏观地分为三个时期。 1.本土文化时期,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2。儒佛交融时期,从佛教中国化到儒学宗教化,3,西学东渐时期,中国逐步参加全世界“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和改进华夏文化。这种分期过于粗糙,可以参考,应当再分得细些。
客:什么是华夏文化的优秀部分?
主:优秀没有标准。说的人都是自己肚子里有数。
客:弘扬有定义吗?
主:也没有。多数人认为,弘扬应当有三点要求。1.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用科学方法。2.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论,着重实用创造。3.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总而言之,消极的“述而不作”要改进为积极的“述而又作”。
客:为什么到1980年代忽然想起了华夏文化?
主:有人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1950年代开始彻底否定西方文化,直到1980年代无人敢说学习西方。同时,完全抹杀中国的传统文化,闹了一出“批林批孔”的怪剧,加之“十年浩劫”,原来信奉马列主义的人们发生了信仰危机,事实上否定了苏联模式的马列主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觉得一切文化都消失了,脑袋空空如也。忽然听说“四小龙”起飞是以儒学为背景,由此想起了华夏文化。马列主义加上华夏文化可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看法当然只是猜测。
儒学是一无是处吗?
客:五四运动为什么打倒孔家店?
主:五四前后,许多人批判孔子,但是都对他的历史贡献留有余地,没有一笔抹杀。有人考证,五四时候,没有人写过“打倒孔家店’这句话。这句话的提出来,是五四以后人们回顾五四而讲的一句感情说法,不是当时的口号。
客:儒学是一无是处吗?
主:儒学是封建文化,不能不加以引申改进就为现代服务。儒学有许多积极因素,有许多至理名言,具备长远和广泛价值,只要经过现代化的引申,就可以为“后”封建的现代服务。
客:哪些积极因素?
主:例如:儒家的知识信条(“知之为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学而不思则罔”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知识社会服务。儒家的民本信条(“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民主制度服务。儒家的反暴力信条 (“不噬杀人者能一之”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和平建设服务。儒家的反迷信信条(“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等),加以引申就能为现代启蒙运动眼务。引申改进,要跟五四运动接轨。“有教无类”跟“赛先生”握手,“民贵君轻”跟“德先生”握手,这就是“现代儒学”。
客:有人说,道家学说,深邃玄妙,应当得到尊崇。
主:道家不足取,因为它主张“愚民”和“无为”。
“愚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智慧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伟大的愚民哲学!
“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为则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事无事”;“圣人无为故无败”,“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乐其俗,邻国想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退化到原始社会去了!
老子跟道教毫无关系。老子死后500年,被“拉郎配”强迫做了道教的教主,实在是大笑话!
客:有人说,历代实际都用法家学说。儒家也用法律。法家学说有实用性。
主:法家的错误不在用法律,而在残暴,儒家用法治,反对残暴,大获成功。据说,李斯小时候用酷刑虐待老鼠,后来赵高用李斯虐待老鼠的酷刑虐待李斯,最后车裂以殉。
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华夏文化的正宗。有人说,董仲舒是儒学的大功臣。
主:评论古人,既要从古代看古人,又要从现代看古人。董仲舒是儒家,他想尊崇儒术是正当行为。但是他用秦始皇封杀儒术的垄断手段来排斥百家,结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自由时代,华夏文化从此失去活力,这是他的一大错误。今天重建“现代儒学”,第一件事应当恢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跟先秦的学术自由接轨,在竞争中树立儒学的权威,不是用垄断来强制改造别人的思想。上接先秦的学术自由,下接五四的民主科学,“现代儒学”就能贯通古今而融汇中外。
客:提出“三纲五常”也是董仲舒的错误吗?
主:“三纲五常”是把原有孔孟学说和原有社会制度归纳起来,写成公式化的说法,便于称说,便于传播。董仲舒没有增加内容,只是提出公式化的说法,这不能说是他的错误。如果改变一下内容,“三纲五常”的公式还是可用的。例如,“君为臣纲”改为“官为民仆”就适合现代要求了。“自由、平等、博爱”可说是“民主运动”的“三纲”。
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今天还有用处吗?
主:有用,但是内容要现代化。例如:修身:终身教育,知识更新。齐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治国:否定专制,肯定民主。平天下:积极参与和创造国际现代文化。
客:近来人们重提“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作为振兴儒学的口号。“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翻版,董仲舒所提倡。
主:“天人感应”是迷信,起源很早,董仲舒把它抬高作为儒学教条,还引进了“阴阳五行”的巫术思想,使儒学神秘化。这是董仲舒的错误。儒学必须非神秘化,然后有存在价值。
客:宋明理学,是儒学的复兴吗?
主:宋明理学是佛教化的儒学。学思辩而精微不足,想来世而天国无门。儒冠佛心,貌似神离。儒学的人世勇气,积极精神,完全丧失。“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这个口号离开现代太远了。现代青年认为,“天人合一”是迷信,“内圣外王”是封建。儒学只有脱离迷信,脱离封建,才能重新获得现代生命。
客:儒学的积极精神表现在哪里?
主:儒学有三大斗争。1.反神秘斗争:儒学没有天堂,没有彼岸,接近无神论。2.反愚昧斗争:儒学重视知识,努力教育,反对愚民政策,反对以吏为师。3.反暴力斗争:儒学不反对大统一,但是反对暴力统一,这跟今天欧盟的民主统一运动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三大斗争就是儒学的积极精神。
客:佛教究竟是中国文化,还是印度文化?
主:佛教原来是印度文化,在印度式微而在中国兴旺,以中国语言和中国概念解释佛教,佛教典籍大都在印度失传,只有中文译本保存完好,中国成为佛教的大本营,佛教成为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但是追溯来源是印度文化。正如基督教从东方传人西方,在西方生根和在西方兴盛,基督教成为西方的宗教,西方文化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可是追溯来源是东方的宗教。这类文化迁移现象,历史上时时出现。
客: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功还是有过?
主:我看功过各半。佛教带来各种印度的实用文化,多方面丰富了中国文化。但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印度文化落后于时代,无助于中国追赶先进。佛教轻视现世,重视来生,使中国人民意志薄弱,不求精进,最后落人“第三世界”。
客:现在振兴旅游。中国的旅游景点,十九都是佛教胜地。佛教是在发展吗?
主:旅游者来中国,是来看中国的古代,不是来看中国的现代。古代遗迹,十九都是佛教庙宇,“天下名山僧占多”。庙宇财产归公之后,和尚各自还俗就业。旅游景点的和尚是雇佣的工资和尚了。
客: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主: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短于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客:“孔子、老子、释迦”,三圣同堂供养。这个奇观也是华夏文化的特色吗?
主:儒学不是宗教,把孔子当作教主,是侮辱孔子。三圣同堂,使人啼笑皆非。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表示了中国文化的宽宏大度、和谐胸怀。这是华夏文化的好传统。同时使我们明白,宗教有和平宗教与战斗宗教的分别。“儒释道”都是和平第一,不是“圣战”至上。这在今天恐怖主义闹得欧美天翻地覆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客:最近大规模展览“郑和下西洋”,这是弘扬华夏文化吧。
主: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要明白,郑和跟哥伦布根本不同。郑和没有大地是球形的观念,航海不是寻找新大陆。郑和按照阿拉伯航线航行,可能有阿拉伯海员帮助,不是开辟新航线。郑和下西洋,不是下东洋,如果下东洋,经过太平洋直达美洲,那就意义大不相同。有人猜测郑和可能到过美洲,那是瞎想。历史学家说,郑和的航海是皇帝的即兴之举,不是开辟海外事业的长期计划。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徒然耗费国库财力。所以一旦停止,就销声匿迹。历史学家的这些看法是有见地的。
客: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有哪些成就?
主:我所见不广,似乎有四个方面,成绩突出: 1.中国画独树一帜;2.汉字书法独步世界;3.中国杂技展示东方的柔美;4.中乐的创新,突飞猛进。中乐,新加坡称华乐,中国大陆称民乐,台湾称国乐。一方面引进外国的大众艺术,一方面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在艺术方面似乎开始丁百花齐放。
客: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永远并存并用吗?
主:并存并用必然有消有长,那是缓慢的过程。国际现代文化已经占学校课程的大部分,知识更新在全世界都快速前进中。
周有光简介: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先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学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顾问委员会”中方三顾问之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20世纪50年代曾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