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vivienne98
Guest
揭开艾蓓身世的真相
按:新华社1994年8月9日发表一篇三千八百多字的报道, 标题为《揭开艾蓓身世的真相》,就《叫父亲太沉重》一书的作者艾蓓的身世访问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该负责人认为“艾蓓是周恩来的私生女”是一个谎言。
以下为该报道全文:
今年二月以来,港台一些报刊连续发表文章,报道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说什么已故周恩来总理有个“私生女儿”叫艾蓓,写了一本《叫父亲太沉重》的书,披露其身世。一贯以造谣为生的香港《争鸣》杂志今年三月号刊登孔捷生文章,详细介绍《叫》书内容梗概,指明道姓地恶毒诽谤、污辱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个多月后,台湾园神出版社出版了艾蓓的《叫》书,艾蓓去台北参加首发式。据报道,当台湾记者问艾蓓究竟是不是“周恩来的私生女儿”时,艾蓓闪烁其辞,不作肯定回答,故意制造迷团。于是,关于“艾蓓身世”众说纷纭,闹得沸沸扬扬。
本社记者就此事专门造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崇高道德和伟大品格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绝非艾蓓的一本《叫》书和孔捷生之流的几篇文章所能诋毁。这位负责人说:我们通过有关部门对艾蓓的身世进行了核查,现已真相大白。所谓“周恩来的私生女儿”的谎言,彻底暴露出艾蓓丑恶的灵魂。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核查的有关情况。
艾蓓原名是“张爱培”
根据艾蓓在书中描写的她生活经历的一些情况,核查人员找到了她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时填写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鉴定表》、一九八二年填写的《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定职呈报表》、一九八四年调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政治部文工团时填写的《干部履历书》、一九八八年七月申请出国的《中国公民因私出境申请表》。这些表中有两张照片与《叫》书中的艾蓓照片完全相同。经她的亲人、老师、同学认证,她原名叫“张爱培”,在蚌埠医学院时,曾以“艾培”为笔名发表作品。调到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时填表,把名字改为“张艾蓓”。
张爱培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园集乡园集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农村上小学、中学,后进入安徽蚌埠医学院读书。一九七七年在蚌埠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本校附属医院当医生。后调到北京,在武警政治部所属的一个文工团工作。一九八八年赴美探亲。张爱培去美后曾于一九九二年回安徽农村探望过其母。她给家人寄过钱,写过信,通过电话,在《叫》书出版后,还与家里保持联系。
张爱培生母是农村妇女黄菊兰
张爱培的父亲张兆方,解放前后做过小商贩,合作化后回原籍农业生产合作社任会计,一九六零年病逝。张爱培的母亲黄菊兰已年过八十,农村妇女,现仍健在,一生未出过安徽省,根本不是《叫》书中那个叫“安然”的“志愿军宣传人员”。张爱培的外婆家在园集乡郭庙村(又名黄庄),外祖父黄凡在解放前病故,外祖母一九六○年病故,他们都是农民,一生没有离开过本县,也不是《叫》书中所说的什么“上海大资本家”。
黄菊兰嫁给张兆方后,生育九个儿女,其中一个幼年夭折。张爱培是最小的女儿,排行“老八”。黄菊兰老人说:“爱培是我亲生的。”问她是否收养过别人的女儿,她说:“我生养这么多儿女,够苦够累的了,把老七都送了人(送给了本村无儿无女的李家),我还会收养别人的女儿吗?”
张爱培的哥哥、姐姐都证实:张爱培是妈妈黄菊兰亲生的。张爱培的四姐张凤培说:“我妈是四十二岁生爱培的,我比爱培大十一岁。她生下来后,父亲闹病,哥哥姐姐在外上学、做工,弟弟很小,我妈下地干活时,就由我背着爱培。”针对《叫》书中关于“小八子调包”的说法,核查人员问张凤培,可不可能有人用别的女孩调换她的小妹爱培?她笑道“绝对不可能!我自己背大的小妹,若有人来调包,我会分辨不出吗?”
张爱培在原籍农村上小学、中学
为查明张爱培是否象《叫》书描述的那样在上海念小学,核查人员分别走访了她的母亲、哥哥、姐姐、老师、同学和邻居,他们一致说:张爱培是一九六二年秋季在家乡农村上小学一年级的。核查人员找到了张爱培的七位同学,他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毕业始终与张爱培同窗就读的。这七位同学中有的还与张爱培一同上安口子中学。他们都说,张爱培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毕业,都在本县,从未去过外地读书。 张爱培在国内屡次填写履历表,都以王道华老师作她小学、中学时期的证明人。核查人员拜访了王道华。他现年六十九岁,已退休,从一九四九年起就在五河县农村教书,一九六○年在本乡园集小学任教。他说:“张爱培一九六二年到园集小学上一年级,我教她们那个班的语文课,直到她们小学毕业。后来我到安口子中学任教,她也到安口子中学上学,我教她一直到中学(初中)毕业。小学、中学期间,张爱培从来没有去过外地读书。我这一辈子都在五河县当教师,从没到五河县以外任过教。”
按:新华社1994年8月9日发表一篇三千八百多字的报道, 标题为《揭开艾蓓身世的真相》,就《叫父亲太沉重》一书的作者艾蓓的身世访问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该负责人认为“艾蓓是周恩来的私生女”是一个谎言。
以下为该报道全文:
今年二月以来,港台一些报刊连续发表文章,报道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说什么已故周恩来总理有个“私生女儿”叫艾蓓,写了一本《叫父亲太沉重》的书,披露其身世。一贯以造谣为生的香港《争鸣》杂志今年三月号刊登孔捷生文章,详细介绍《叫》书内容梗概,指明道姓地恶毒诽谤、污辱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个多月后,台湾园神出版社出版了艾蓓的《叫》书,艾蓓去台北参加首发式。据报道,当台湾记者问艾蓓究竟是不是“周恩来的私生女儿”时,艾蓓闪烁其辞,不作肯定回答,故意制造迷团。于是,关于“艾蓓身世”众说纷纭,闹得沸沸扬扬。
本社记者就此事专门造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崇高道德和伟大品格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绝非艾蓓的一本《叫》书和孔捷生之流的几篇文章所能诋毁。这位负责人说:我们通过有关部门对艾蓓的身世进行了核查,现已真相大白。所谓“周恩来的私生女儿”的谎言,彻底暴露出艾蓓丑恶的灵魂。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核查的有关情况。
艾蓓原名是“张爱培”
根据艾蓓在书中描写的她生活经历的一些情况,核查人员找到了她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时填写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鉴定表》、一九八二年填写的《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定职呈报表》、一九八四年调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政治部文工团时填写的《干部履历书》、一九八八年七月申请出国的《中国公民因私出境申请表》。这些表中有两张照片与《叫》书中的艾蓓照片完全相同。经她的亲人、老师、同学认证,她原名叫“张爱培”,在蚌埠医学院时,曾以“艾培”为笔名发表作品。调到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时填表,把名字改为“张艾蓓”。
张爱培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园集乡园集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农村上小学、中学,后进入安徽蚌埠医学院读书。一九七七年在蚌埠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本校附属医院当医生。后调到北京,在武警政治部所属的一个文工团工作。一九八八年赴美探亲。张爱培去美后曾于一九九二年回安徽农村探望过其母。她给家人寄过钱,写过信,通过电话,在《叫》书出版后,还与家里保持联系。
张爱培生母是农村妇女黄菊兰
张爱培的父亲张兆方,解放前后做过小商贩,合作化后回原籍农业生产合作社任会计,一九六零年病逝。张爱培的母亲黄菊兰已年过八十,农村妇女,现仍健在,一生未出过安徽省,根本不是《叫》书中那个叫“安然”的“志愿军宣传人员”。张爱培的外婆家在园集乡郭庙村(又名黄庄),外祖父黄凡在解放前病故,外祖母一九六○年病故,他们都是农民,一生没有离开过本县,也不是《叫》书中所说的什么“上海大资本家”。
黄菊兰嫁给张兆方后,生育九个儿女,其中一个幼年夭折。张爱培是最小的女儿,排行“老八”。黄菊兰老人说:“爱培是我亲生的。”问她是否收养过别人的女儿,她说:“我生养这么多儿女,够苦够累的了,把老七都送了人(送给了本村无儿无女的李家),我还会收养别人的女儿吗?”
张爱培的哥哥、姐姐都证实:张爱培是妈妈黄菊兰亲生的。张爱培的四姐张凤培说:“我妈是四十二岁生爱培的,我比爱培大十一岁。她生下来后,父亲闹病,哥哥姐姐在外上学、做工,弟弟很小,我妈下地干活时,就由我背着爱培。”针对《叫》书中关于“小八子调包”的说法,核查人员问张凤培,可不可能有人用别的女孩调换她的小妹爱培?她笑道“绝对不可能!我自己背大的小妹,若有人来调包,我会分辨不出吗?”
张爱培在原籍农村上小学、中学
为查明张爱培是否象《叫》书描述的那样在上海念小学,核查人员分别走访了她的母亲、哥哥、姐姐、老师、同学和邻居,他们一致说:张爱培是一九六二年秋季在家乡农村上小学一年级的。核查人员找到了张爱培的七位同学,他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毕业始终与张爱培同窗就读的。这七位同学中有的还与张爱培一同上安口子中学。他们都说,张爱培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毕业,都在本县,从未去过外地读书。 张爱培在国内屡次填写履历表,都以王道华老师作她小学、中学时期的证明人。核查人员拜访了王道华。他现年六十九岁,已退休,从一九四九年起就在五河县农村教书,一九六○年在本乡园集小学任教。他说:“张爱培一九六二年到园集小学上一年级,我教她们那个班的语文课,直到她们小学毕业。后来我到安口子中学任教,她也到安口子中学上学,我教她一直到中学(初中)毕业。小学、中学期间,张爱培从来没有去过外地读书。我这一辈子都在五河县当教师,从没到五河县以外任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