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短登多伦多一周,之前从没到过加拿大,仅限于网上了解。短时间现场观摩后,有一些收获,愿意与大家共享,供尚未过去的同学参考。因为时间短,而且活动范围窄,可能有片面之处,望已经长登的同学指正。作者:尼克蒙
一, 关于城市:
1,这里说的多伦多,是指大多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和我们在国内的城市概念不一样。所谓的市区,是巴掌小块地方,此外就是广阔的矮房子。所以在Downtown以外,感觉是农村,是房子很整齐,马路干净,而车很多的农村。
2,这里的市中心不仅小,如果仅看建筑的高度、光鲜和耀眼程度,估计只能与国内上海的徐家汇、北京的西直门之类的地方比,在上海陆家嘴与北京国贸区域面前,就爆弱了。也难怪老外到了中国这些中心区域后,很难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人均GDP百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
3,但国内的城市,离中心区域几公里的地方,会让人感觉时间差了几十年。比如中关村西区,与往北的西苑,或者往东的五道口比较。而多伦多这种过渡的痕迹不明显,除了建筑的高低,街道都很整洁。
4,不少人住在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房子也便宜很多)。如果按国内的城市来想像,觉得很难接受。比如北京,从三元桥到怀柔市区,大约30公里,但是如果我们住在怀柔,每天到市区上班,是件挺恐怖的事情。但对新移民来说,Downtown那一小块地方工作机会极少,一般都是大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在多伦多的总部等才需要去那里上班。更多的人,是在大多地区各个小城市几层楼的地方,甚至有的是平房。IBM在加拿大的研发和服务中心,也在Markham。不像微软在北京中关村的两栋大楼,如果一个住在通州的员工,每天来回路上的时间估计得4个小时,虽然路程只有20来公里。
IBM就在树林后面。
5,交通:前面说很多人并不需要每天到Downtown上班,是他们住得离市区远的前提条件之一。另外还有个交通以否顺畅的原因。上面的微软的例子,通州到中关村上班,自驾车的话,几乎是一路堵;地铁除了转几趟,高峰期非常拥挤。听朋友说,多伦多也会行车缓慢(甚至遇到车祸时候会堵),分别在早上进Downtown和下班出Downtown的时候。但是对于住在Markham,到Scarborough去上班的人来说,哪怕10来公里,也是一会的功夫。
6,公共交通:在Downtown以及附近区域,除了地铁,BUS还算比较方便。但是在Markham等地方,BUS还是挺折磨人的。路线少,车次少。不像国内大城市,密密麻麻的各路公交。
二,关于人
1,人比想象中还要少:以前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现场感受,还是超出预期。在Markham的住宅区,出去转一大圈,碰到的行人是个位数(周末可能好点)。
渺无人烟的街区。
2,华人很多:在Scarborough和Markham,饭馆、茶楼、超时、银行,大多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另外还有不少印巴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特别是大统华等几个华人超市,在我考虑应该说英语还是普通话时,收银员先用粤语和我打招呼了。
3,人变得热情:在多伦多见了一些朋友,以前在大陆的关系算不上很亲密,但是在这里,他们显得格外热情。或许真是距离远了,心更贴近。
4,人变得勤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请不起保姆。类似修理花园,小规模的装修、修理,如果自己能搞的话,多半不会请人(太贵)。照顾小孩和家务活,迫使大家变勤快起来。还有的朋友为了供house,打三份Labor,这对大多数人移民前在国内的生活,反差巨大。
5,粤语似乎是中文圈里的主流文化。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和珠三角的老移民多,因此在中文圈子里,粤语以及粤语群体在媒体(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饮食文化、参政议政、甚至经济方面占了主流。TD和RBC银行的工作人员,粤语比普通话流畅。有一个朋友的朋友,从上海过去,然后在多伦多学会了广东话。普通话则主要集中在新移民中。
6,关于秩序和制度的遵守:接触的几个个案来看,老移民比新移民要好点。比如,老移民(10年)车我们的时候,一定找到两个儿童座椅(我们两个小孩),才来;而新移民,有一个只准备了一个,另外一个压根没准备,他们的解决方法都是:看到附近有警车的时候,让孩子趴一下。
三,关于工作
1,过去两三年的朋友(都是技术移民),边读书边打零工的比较普遍。打零工的月收入,估计1000多吧(完全是猜测)。
2,如果在国内长期是做非技术类的文科工作(无论以前读的什么),比如管理啊、办公室OL,OB、策划之类的,除非英语听说读写非常流畅,否则很难找到办公室之类的工作的。这里工作机会本来就少,而更没有多少公司愿意养一大帮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办公室人员。
3,如果不嫌弃工作的种类,心态真能达到职业无贵贱的境界,Labor工倒不难找,至少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如果再去学个电工、水管工啥的,或许能有不错的薪水。
4,关于自己做生意:主要都是在做华人的生意。前面说的,华人很多,坏的方面是,如果有一份工作,需要中文或者中国经历之类的,无数同胞和你抢;好的方面是,不少人依靠做华人的生意而养家糊口。简单的就是开个家庭旅馆,由于每年都有不少新移民到来,或者有短期旅游的,如果口碑好的话,收入也不低。我们当时住的家庭旅馆,就全满了。另外有一个去了10多年的朋友,开了两家公司,主要是做华人的移民、工作中介以及房产、理财服务。另外,也有人在做加中两地的贸易生意,打听了一下,基本是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人在做了。
四,关于气候和环境(主要是和温哥华比较)
1,没有想象中冷:以前对多伦多最大的顾虑就是寒冷,但是11月初,有一天白天到17度,很吓人。其他几天,白天经常超过10度,早上比较冷,接近0度。但是比同时间的温哥华要温暖很多(0到6度)。
2,阳光好:温哥华开始进入漫长的雨季,几乎天天下雨。而多伦多则经常看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景象。
来张天空
3,多伦多还没下雪,没有感受到漫天大雪的情形(俺不是很喜欢零下20几度以及长期雪天,只有室内的活动)。
4,去的时间稍微晚了点,但是还是看到多伦多枫叶渲染的街道,特别是在Lawrrence Ave 以及 Don Vally附近,以及靠近downtown的老区。
Lawrrence 附近的豪宅区,听说基本都要几百万加币起,照片里看不到房子,是因为房子都隐藏在树林后面。
靠近downtown的一条老街。
五,关于生活和房子
1,前面说了,在这些华人聚集的社区生活,即使不会英语,也没多少障碍。
2,这里的中餐,比平时出国旅游时吃的中餐好N倍。
3, 如果喜欢粤菜和粤式茶点,在Markham和Scarborough的点心,我觉得不比广州的差,价格比广州也高不了很多。我们5个人在香格里拉(不是Downtown的香格里拉酒店,而是Markham平时举办婚礼的Club性质的饭店)喝茶,50刀以内。
4,超市里的海鲜便宜,大龙虾6.99一磅(师傅说有的时候4.99),青菜、生活用品(牙刷、毛巾、纸巾等)比国内贵不少。
5,一个星期才收一次垃圾。和国内不一样,我们居住的地方,每天都可以扔垃圾,甚至放在楼道就可以(每天有人收),但多伦多(好像大温地区也是)是每周才收一次垃圾。平时产生的垃圾,你只能放在家里车库、地下室等地方,如果是夏天都不知道臭成啥样了。这个有点奔溃。
6,房子:比较粗浅的感觉,多伦多的房子要比温哥华便宜20%以上。以Downtown为起点,30公里左右的距离,大多地区的话,可以到Markham,而大温地区的话,可以到北素里。如果是600平方的地,200平方的house,多伦多Markham 60万应该能买到,但在温哥华北素里估计过80万。由于大多地区的人口是大温地区的两倍,所以同样是30公里范围,两者的荒凉程度不一样。
Markham的房子
六、关于学校
1,华人买房喜欢选择好学校附近,所以华人聚集的地方,学校通常都不错;而由于华人对教育的重视,孩子考试也厉害,反过来也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排名;
2,有个朋友说,他的朋友的小孩,班上曾经出现过80%的亚裔;
3,如果对学校排名没有那么执着的话,买房可选择的范围大很多,也便宜一些。
七,关于媒体
1,免费派送的中文报纸有10多份,基本都是繁体字。这些报纸内容最多的是房子,主要收入也是房产地(中介)广告。
2,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报纸是《星岛日报》,对比下来,感觉前面那些免费派发的都是小报,媒体品质和可靠程度偏低。
3,比较方便的收到香港的电视,另外也有国内的卫星电视台。
八,其他
1,华人的商店、饭馆等,几乎都不能刷信用卡,要现金。听说除了成本,还有逃税方面的需要。这种感觉有点差,特别是经常找我一堆不容易分辨面值的硬币。
2,整个社会的节奏整齐但很慢,就像一辆稳定匀速的大卡车,而中国则像后面一辆飞速追赶的摩托车,但时不时会掉个零件、磕磕碰碰。如果真的生活下来,会感觉时间被磁铁吸住一样。
3,政府部门很不起眼。在东西、南北地穿越大多时,印象中只在Downtown看到过一次政府部门的建筑,这个和国内反差很大。而我们去Markham办理工卡的Canada Service,小小的办公室就在和那些书店、药店排在一起,很不起眼。强烈推荐,在Markham、Scarborough等地以及附近登录的新移民,办理工卡去Markham的这个,人比Scarborough的少很多(我们周一早上去,前面只排了两个人),而且停车不用钱。
4,说到停车费,以前在网上看到加拿大停车费很贵,现在了解的是,downtown以及其他个别闹市收费,大多数地方,其实是免费停车的。
一, 关于城市:
1,这里说的多伦多,是指大多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和我们在国内的城市概念不一样。所谓的市区,是巴掌小块地方,此外就是广阔的矮房子。所以在Downtown以外,感觉是农村,是房子很整齐,马路干净,而车很多的农村。
2,这里的市中心不仅小,如果仅看建筑的高度、光鲜和耀眼程度,估计只能与国内上海的徐家汇、北京的西直门之类的地方比,在上海陆家嘴与北京国贸区域面前,就爆弱了。也难怪老外到了中国这些中心区域后,很难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人均GDP百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
3,但国内的城市,离中心区域几公里的地方,会让人感觉时间差了几十年。比如中关村西区,与往北的西苑,或者往东的五道口比较。而多伦多这种过渡的痕迹不明显,除了建筑的高低,街道都很整洁。
4,不少人住在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房子也便宜很多)。如果按国内的城市来想像,觉得很难接受。比如北京,从三元桥到怀柔市区,大约30公里,但是如果我们住在怀柔,每天到市区上班,是件挺恐怖的事情。但对新移民来说,Downtown那一小块地方工作机会极少,一般都是大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在多伦多的总部等才需要去那里上班。更多的人,是在大多地区各个小城市几层楼的地方,甚至有的是平房。IBM在加拿大的研发和服务中心,也在Markham。不像微软在北京中关村的两栋大楼,如果一个住在通州的员工,每天来回路上的时间估计得4个小时,虽然路程只有20来公里。
![](http://ww3.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r31gvjcj.jpg)
IBM就在树林后面。
5,交通:前面说很多人并不需要每天到Downtown上班,是他们住得离市区远的前提条件之一。另外还有个交通以否顺畅的原因。上面的微软的例子,通州到中关村上班,自驾车的话,几乎是一路堵;地铁除了转几趟,高峰期非常拥挤。听朋友说,多伦多也会行车缓慢(甚至遇到车祸时候会堵),分别在早上进Downtown和下班出Downtown的时候。但是对于住在Markham,到Scarborough去上班的人来说,哪怕10来公里,也是一会的功夫。
6,公共交通:在Downtown以及附近区域,除了地铁,BUS还算比较方便。但是在Markham等地方,BUS还是挺折磨人的。路线少,车次少。不像国内大城市,密密麻麻的各路公交。
二,关于人
1,人比想象中还要少:以前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现场感受,还是超出预期。在Markham的住宅区,出去转一大圈,碰到的行人是个位数(周末可能好点)。
![](http://ww3.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qlq80doj.jpg)
渺无人烟的街区。
2,华人很多:在Scarborough和Markham,饭馆、茶楼、超时、银行,大多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另外还有不少印巴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特别是大统华等几个华人超市,在我考虑应该说英语还是普通话时,收银员先用粤语和我打招呼了。
3,人变得热情:在多伦多见了一些朋友,以前在大陆的关系算不上很亲密,但是在这里,他们显得格外热情。或许真是距离远了,心更贴近。
4,人变得勤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请不起保姆。类似修理花园,小规模的装修、修理,如果自己能搞的话,多半不会请人(太贵)。照顾小孩和家务活,迫使大家变勤快起来。还有的朋友为了供house,打三份Labor,这对大多数人移民前在国内的生活,反差巨大。
5,粤语似乎是中文圈里的主流文化。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和珠三角的老移民多,因此在中文圈子里,粤语以及粤语群体在媒体(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以及饮食文化、参政议政、甚至经济方面占了主流。TD和RBC银行的工作人员,粤语比普通话流畅。有一个朋友的朋友,从上海过去,然后在多伦多学会了广东话。普通话则主要集中在新移民中。
6,关于秩序和制度的遵守:接触的几个个案来看,老移民比新移民要好点。比如,老移民(10年)车我们的时候,一定找到两个儿童座椅(我们两个小孩),才来;而新移民,有一个只准备了一个,另外一个压根没准备,他们的解决方法都是:看到附近有警车的时候,让孩子趴一下。
三,关于工作
1,过去两三年的朋友(都是技术移民),边读书边打零工的比较普遍。打零工的月收入,估计1000多吧(完全是猜测)。
2,如果在国内长期是做非技术类的文科工作(无论以前读的什么),比如管理啊、办公室OL,OB、策划之类的,除非英语听说读写非常流畅,否则很难找到办公室之类的工作的。这里工作机会本来就少,而更没有多少公司愿意养一大帮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办公室人员。
3,如果不嫌弃工作的种类,心态真能达到职业无贵贱的境界,Labor工倒不难找,至少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如果再去学个电工、水管工啥的,或许能有不错的薪水。
4,关于自己做生意:主要都是在做华人的生意。前面说的,华人很多,坏的方面是,如果有一份工作,需要中文或者中国经历之类的,无数同胞和你抢;好的方面是,不少人依靠做华人的生意而养家糊口。简单的就是开个家庭旅馆,由于每年都有不少新移民到来,或者有短期旅游的,如果口碑好的话,收入也不低。我们当时住的家庭旅馆,就全满了。另外有一个去了10多年的朋友,开了两家公司,主要是做华人的移民、工作中介以及房产、理财服务。另外,也有人在做加中两地的贸易生意,打听了一下,基本是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人在做了。
四,关于气候和环境(主要是和温哥华比较)
1,没有想象中冷:以前对多伦多最大的顾虑就是寒冷,但是11月初,有一天白天到17度,很吓人。其他几天,白天经常超过10度,早上比较冷,接近0度。但是比同时间的温哥华要温暖很多(0到6度)。
2,阳光好:温哥华开始进入漫长的雨季,几乎天天下雨。而多伦多则经常看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景象。
![](http://ww1.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qp0at73j.jpg)
来张天空
3,多伦多还没下雪,没有感受到漫天大雪的情形(俺不是很喜欢零下20几度以及长期雪天,只有室内的活动)。
4,去的时间稍微晚了点,但是还是看到多伦多枫叶渲染的街道,特别是在Lawrrence Ave 以及 Don Vally附近,以及靠近downtown的老区。
![](http://ww2.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qs63kh9j.jpg)
Lawrrence 附近的豪宅区,听说基本都要几百万加币起,照片里看不到房子,是因为房子都隐藏在树林后面。
![](http://ww1.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qvzzz7oj.jpg)
靠近downtown的一条老街。
五,关于生活和房子
1,前面说了,在这些华人聚集的社区生活,即使不会英语,也没多少障碍。
2,这里的中餐,比平时出国旅游时吃的中餐好N倍。
3, 如果喜欢粤菜和粤式茶点,在Markham和Scarborough的点心,我觉得不比广州的差,价格比广州也高不了很多。我们5个人在香格里拉(不是Downtown的香格里拉酒店,而是Markham平时举办婚礼的Club性质的饭店)喝茶,50刀以内。
4,超市里的海鲜便宜,大龙虾6.99一磅(师傅说有的时候4.99),青菜、生活用品(牙刷、毛巾、纸巾等)比国内贵不少。
5,一个星期才收一次垃圾。和国内不一样,我们居住的地方,每天都可以扔垃圾,甚至放在楼道就可以(每天有人收),但多伦多(好像大温地区也是)是每周才收一次垃圾。平时产生的垃圾,你只能放在家里车库、地下室等地方,如果是夏天都不知道臭成啥样了。这个有点奔溃。
6,房子:比较粗浅的感觉,多伦多的房子要比温哥华便宜20%以上。以Downtown为起点,30公里左右的距离,大多地区的话,可以到Markham,而大温地区的话,可以到北素里。如果是600平方的地,200平方的house,多伦多Markham 60万应该能买到,但在温哥华北素里估计过80万。由于大多地区的人口是大温地区的两倍,所以同样是30公里范围,两者的荒凉程度不一样。
![](http://ww1.sinaimg.cn/large/946ca330gw1dnaqzn87ogj.jpg)
Markham的房子
六、关于学校
1,华人买房喜欢选择好学校附近,所以华人聚集的地方,学校通常都不错;而由于华人对教育的重视,孩子考试也厉害,反过来也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排名;
2,有个朋友说,他的朋友的小孩,班上曾经出现过80%的亚裔;
3,如果对学校排名没有那么执着的话,买房可选择的范围大很多,也便宜一些。
七,关于媒体
1,免费派送的中文报纸有10多份,基本都是繁体字。这些报纸内容最多的是房子,主要收入也是房产地(中介)广告。
2,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报纸是《星岛日报》,对比下来,感觉前面那些免费派发的都是小报,媒体品质和可靠程度偏低。
3,比较方便的收到香港的电视,另外也有国内的卫星电视台。
八,其他
1,华人的商店、饭馆等,几乎都不能刷信用卡,要现金。听说除了成本,还有逃税方面的需要。这种感觉有点差,特别是经常找我一堆不容易分辨面值的硬币。
2,整个社会的节奏整齐但很慢,就像一辆稳定匀速的大卡车,而中国则像后面一辆飞速追赶的摩托车,但时不时会掉个零件、磕磕碰碰。如果真的生活下来,会感觉时间被磁铁吸住一样。
3,政府部门很不起眼。在东西、南北地穿越大多时,印象中只在Downtown看到过一次政府部门的建筑,这个和国内反差很大。而我们去Markham办理工卡的Canada Service,小小的办公室就在和那些书店、药店排在一起,很不起眼。强烈推荐,在Markham、Scarborough等地以及附近登录的新移民,办理工卡去Markham的这个,人比Scarborough的少很多(我们周一早上去,前面只排了两个人),而且停车不用钱。
4,说到停车费,以前在网上看到加拿大停车费很贵,现在了解的是,downtown以及其他个别闹市收费,大多数地方,其实是免费停车的。
最后编辑: 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