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老人移居加拿大:再好的福利,也买不来心头的妥帖

越来越多的老人团聚来到加拿大。因为加拿大福利好,因为儿女都在这里,因为在这里能够实现老
有所养,因为在这里能够尽享亲情天伦……然而,老来寂寞,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都不能
轻易改变的事实。

  这里的福利要到65岁之后,住够了十年才能拿到;儿女各有所忙即便在一个城市还是难于相
见;到医院到药店,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惶惑惊恐;到哪里都那么远,腿脚已经不灵活
了;出行难,说话难,许多的难处……老了,离开熟悉自如的居住城市,离开游刃有余的生活方
式,离开把酒言欢的同龄挚友。其实,老人,到这里,一样付出了很多……

  人物:赵阿姨,70岁,团聚来加拿大五年

  五年,真的过的太快,好像没有过似的。但我现在只是一个人了,老伴走了。

  移民的是我的小儿子,我们老俩口最是疼他,可能因为也是老来得子的关系。小儿子没有出国
之前,一直和我们一起住。结婚之后,也是一样。我们两代人在一起相处的很好,也没有什么婆媳
之间的矛盾。自从他们给我们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子,我们这三代同堂,日子虽说不是很富裕,但真
的是其乐融融。

  我真的很怀念那段日子。他们小俩口上班忙碌,我们在家看着孙子。他们晚上都回来吃饭。那
个时候可真的是热闹。家里五口人,光哈气呼气都把屋子弄得热气腾腾的。白天,我们带着孙子在
外面晒太阳,和一些老朋友聊天,大家都带着孙子孙女的,我们老太太就织着毛活,老大爷就一起
吹牛。夏天的晚上一起纳凉,秋天的早上一起晨运。就是小夫妻吵架,我们都不觉得烦,吵完后的
几天,肯定更是甜蜜。我们看着他们,也时时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很美好的光景。

  哦,那个时候,儿子媳妇没有自己买房。我们工作的一辈子,也就落下这一套居室,我们两个
人住也觉得孤清,人气不旺。于是,他们结婚之后,就让他们过来一起住。住了几年,儿子觉得总
是住在父母家里,也不是一个办法。自己成家了,也应该多努力。

  儿子还是很争气的,说做就做,不几年,就在市区中心买了更大的房子,把我们老俩口都接过
去住。那房子是气派漂亮,儿子很能干也很有孝心。虽然,周围的环境我们还不是很熟悉,但很快
也就习惯了。市中心嘛,做什么都还是方便许多的。

  没等把房子住热和了,儿子媳妇移民了!我们也不知道移民是个什么意思,但总之孩子们是到
了外国。这下子要见面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儿子给我们装了电脑,安了摄像头,我们倒是能在电
脑上彼此看到,但还是太远,心里想的很。他们出国之后,我们的日子一下子很闲,孙子也不用我
们带了。于是,我们就参加了许多老年人的活动,丰富生活,每天每天也都很充实地过去了。

  儿子说,要给我们办团聚,也来加拿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这样也好,我们问那个团
聚好办吗?我们过去会不会给你们增加负担。儿子说很好办,不会增加负担的,这边对老人的福利
很好,还有福利屋的。

  唉,我就是不喜欢福利屋,我们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他们在加拿大压力大,买的房子还是贷
款的,就是欠了人家银行很多的钱啊,都有好几百万人民币了吧,这欠钱的滋味不好受啊。这房子
就要出租,好快点轻松一点的还钱。我们有福利屋住,也好,不用儿子花多少钱,而且也离的不
远。

  我们知道儿子想尽孝心,我们也想和小儿子离的近些,就来到加拿大。

  加拿大的工作好像很忙,反正比在中国要忙吧。开始的时候,我们叫他们来我们这里吃饭,他
们还来。后来真的是没有时间,他们从一周来一次,到一月来一次。我们不怪孩子,孩子真的很
忙。连媳妇又生了孩子,他们也不叫我们帮着带的,说让我们来这里是享清福的,不是当保姆的。
可是,这清福也真的是太寂寞了。

  我们真的不怪孩子,孩子是好孩子,要怪只怪这加拿大太远,这中国人太少,这加拿大太大,
到哪里都要开车,这中国人太少,出个门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

  老头子在的时候,我们俩个人还能说说话,一起散散步。可是,去年他还是离我先去了。有句
话我也没有和儿子说,老头子临去的时候,很想念家乡的,不想死在加拿大。可是,他也没力气回
去了,但愿他的灵魂现在能在自己想念的地方吧。

  不过,在加拿大也倒是实现了他土葬的心愿,这里土地多啊。可是,葬在国外,是我们想不到
的,我们也有顾虑,这葬在国外了,管投胎的差役能不能找得到啊,我们还能不能投胎去呢?唉,
这个可是不能给孩子们说,他们听了会自责的。其实,我们呢,和他们离的近,一年中能见好些次
面,心里很是高兴呢。

  只是,这加拿大离中国太远了。回去一趟花老钱了,又那么久的飞机,现在的腰腿也不好了。
老头子去了,我一个人回去更没有什么意思。有的时候,还真气自己的身体怎么没有什么毛病,还
不知道有多少个年头。

  儿子叫我和他们一起住,这以前一直想的事情,现在渐渐熟悉了这里,觉得住在他那里更是寂
寞了。孩子买的房子,从家门到最近的市场都不近。夏天天气好一些,还可以走路散步去。到了冬
天,可是不敢,万一滑一下,折腾不起。周围更是没有老年人,能够聊天。

  记得有一天到他那里,他们上班去,我就和小孙子趴在窗户上,呆呆地望着外面,老半天都见
不到一个人从窗前走过。住在这老人公寓,起码周围楼上楼下的还有些老头老太太的一起活动。很
多老人的情况都和我相似的。孩子们都不是不孝顺,可是生活还是紧张,加拿大的生活就是这样。
中国人少啊,老年人更少。

  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办团聚过来,老伴去世之后,我一个人在中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或
许热闹一些?但一定是很想儿子,想见儿子。可,在这里,还是不能常见。加拿大太大,到哪里都
太远,连到儿子那里都太远了。有时候,真想说,孩子们啊,可别一下子就走的这么远,一下子就
跑到这外国了。我们想跟着你伴着你,都力不从心了。真想孩子就还像小的时候一样,就在你的周
围,就在他也熟悉你也熟悉的地方。

  
 
人物:张伯,63岁,团聚来加拿大两年

  我其实,是一个挺闲不住的人,也觉得自己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来加拿大这两年,在这人
到老年的时候,心理上经历这个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尤其到了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地方,心里
着实还是有一些紧张惊慌的。

  最紧张的就是这看病了。看家庭医生还好,反正找的是讲国语的医生,都好说。但,这不是我
的病需要到医院去看,开始孩子跟我一起去,但后来要上班,就不能每次陪我了。

  我自己去的时候,真是感觉就像是肉在案上的感觉,给打什么针就打什么针,给吃什么药就吃
什么药。虽然知道人家医生不会害你,但那种没有沟通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尤其是,也不能了解自
己的身体情况,整个一个两眼一抹黑,心里可是着急呢!

  到药房取药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到排在我前面的一对老夫妻,面红耳赤地想说什么但说不出
来。还好旁边有一个中国年轻人,给做了翻译。我想,这取药就是给单子拿药就好了,还需要说什
么吗?

  轮到我的时候,我把医生给的单子给取药的人,他还是叽里咕噜地和我说话,我一下子有些着
急了。因为,这不是别的,是吃药的问题,或许他又有什么注意事项要告诉我。还是那个中国年轻
人给我翻译了,我心里才踏实了。

  回到家,我就想学英语。可,还是老了,根本就是记不住。孩子说,不用学,没关系的。的
确,不会说英语,我在这里还是能活,说实在的,很需要的交流也不是很多,但就是这看病吃药的
地方,我好希望能够和医生沟通。就像是在国内一样,即便自己问的问题只是担心的重复,医生的
回答也是含糊的答案,但听到了心里就是踏实。

  我和老伴来到加拿大两年,她比我还好一些。因为她的个性安静,能坐得住。除了在屋子周围
散散步,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浇花读书。她这样的个性,比较能自得其乐,不靠人也不靠环境。但我
就不行了。我们孩子的条件还不错,我们住在一起。总算是能够多见到孩子,以解在国内两地的相
思了。这也算是唯一安慰的地方。
 
人物:李阿姨,67岁,团聚来加拿大四年

  我觉得我们老两口来了,不仅自己生活的有些难过,还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其实,日子也好,
但还是缺少了一些什么。这加拿大和中国不一样,大家都不爱串门的,也就是周末的时候能有一些
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乐一乐。平日里,也都是各自呆各自的,打打电话。甚至,一些和我们同龄的
人,因为来加拿大的时间早,人家还有工作的,哪里有时间和我们这些闲人厮混。

  我在国内,也是有工作的。我是妇产科的大夫。虽然年纪大退休了,但有经验,一些同事介绍
返聘到其他的医院。薪水多少倒是其次,关键是有工作差心,有事情做的时候,这时间就过得很
快。还有就是那种多年经验而来的被人尊重的感觉也很好。一些返聘的工资加上退休金,老了也没
有什么大的开销,在中国也过得挺好的。

  来加拿大,就是觉得离孩子远,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就这么一个,还跑得这么远。女儿在加
拿大安顿稳定下来之后,就办了我们团聚。那种和女儿相见的喜悦比什么工作都能带动我们的快
乐。我们想的就是和女儿一起的生活,没有想到这是到了外国,不一样啊。

  先是没有了工作,再是失去了许多生活的能力,自然也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在中国,到哪
里去公共汽车都很方便,这里可是不行。这里虽然也有一些老年人的组织,大家一起活动,但还是
不成大的气候,加上,好多人都是从香港来的,说广东话的,我们交流起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够顺
畅。

  孩子,是在身边了,但都是早出晚归。早上见一面,晚上见一面,有的时候,他们工作疲累
的,扔下饭碗就去睡觉,也没有精神陪我们聊一会儿天了。在国内,好像还是宽松一些,他们倒是
经常提前从单位回家。我们也曾经说中国的企业制度尽是养了懒人,现在却有些觉得资本主义的企
业太把人用尽了。我们实在是想能够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啊。

  女儿买的房子将地下室出租了,我们来之前,也有人住在一层。我们来了之后,就不出租了。
渐渐也知道这房贷的压力也挺大的,我们这么一住,相对每月就减少了女儿的房租收入了。

  我们现在还不能领养老金,我们在加拿大没有工作过,自然是没有退休金的吧。现在我们的一
切开支都是女儿他们负担的。加拿大挣钱不容易,税又高,存钱更不容易,我们这么一负一正,他
们存钱就更难了。

  你说这老了,跑到这大老远的地方来做什么呢?加拿大也不是不好,孩子在这里,还是有家的
感觉。但心头也很多少有几分凄惶。

  孩子们年轻,对中国对家乡也没有很深的概念,很厚的感情和很多的联系。而,我们这老人就
不一样了,找不到熟识的感觉,出了自己家门,就一下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心头的那种紧张
是不言而喻的。我和老伴平日里也都互相打气,既来之则安之。就这么一个女儿,就只想守在她身
边。其他的一些,就克服一下吧。

  这个世界变大了,儿女长大离巢,到了另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在另一个国家。他们想把父母
带在身边,父母更是愿意跟随在他们周围。然而,这是世界还是忙碌的世界,老人的生活还是寂寞
的日子。再好的福利,也买不来心头的妥帖;再大的别墅,也装不下思乡的别愁;再孝顺的儿女,
也塞不满异国的晨昏……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