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谢国安文:我要真咨询! -安省性教育课程修订的争议)
安省政府教育厅于2014年10月30日发表声明,列出对教育「性教育课程」内容的咨询和修订时间表:
1. 2014年11月中旬:在全安省约四千所小学内,一位家长将被委任填写一份网上问卷调查;教育厅与其伙伴家长组织(如P4E, OAPCE, Ontario Federation of Home and School Associations, Parents partenaires en éducation),及学生代表一起举行咨询。
2. 2014年12日至2015年1月:课程内容完成。
3. 2015年2月:「性教育课程」公布。
4. 2015年2月至8月:老师接受培训,编制教材及辅助材料。
5. 2015年9月:全安省所有小学全面推行新的「性教育课程」。
这次教育厅宣布的「性教育课程」改革,有几个十分严重问题:
一. 所谓"问卷调查"的内容含糊不清:
以下是多伦多《星报》征引的部份问题:
● How important it is that curriculum be up-to-date and that sex ed curriculum "(include) concepts and topics that are relevant to children and youth so they do not seek information from unreliable sources."
(性教育课程应否与时并进,在处理一些与现时儿童青少年相关和适切的概念和议题时,他们不会随便在一些不可靠的地方获取关于性的资讯?) 何谓「与时并进」? 何谓与儿童及青少年「 相关和适切」的课题? 何谓「不可靠的资料来源」? 若不把这些内容弄清楚,那些答案是否有具体的意义? 这些含糊的问题是否带有引导性目的呢?
● Students should learn about sex ed "before they face a situation where they may need the information" and that they learn about puberty before going through it?
(学生在面对需要性知识的处境前,应否预先接受性教育的知识?)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处境」? 性行为? 是网上获取性知识? 这样说法太含糊了! (学生应否在青春期来临前,预先对青春期发育有所学习?)
现时学校的性教育,就已经有教导关于青春期的知识,何必多此一问? 这是否用来支持更早教导孩子性知识的根据?
● How important it is that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diversity through the school curriculum?"
(学生应否在性教育课程内,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all kinds of diversity"? 问题表面似乎无关重要,焦点却关乎适切性,家长的关注是所谓多元性知识的内容,并教授讲解时,对象学生的年龄和成熟程度。 这样含糊不清的问题,令人不禁怀疑问题背后是否有引导性之嫌。
● How comfortable do parents feel talking to their children about sex and if they would like to get advance notice "so that I can discuss this learning with my child at home."
(作为家长,你是否乐意与孩子谈论性?家长是否盼望在学校讨论性教育议题前,预先接到通知,好让他们在家可以和孩子先作讨论?) 家长是否感觉自然地与孩子谈性,与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学校预先通知课程内容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家长的主观状况,后者是学校的责任。 难道家长感觉与孩子谈论性是不自然的事或有难处时,学校就不需提供预先通知吗? 对华人家长来说,大多会填写:感觉不自然;这岂不会成为教育厅不发预先通告的借口?
● Who are trusted sources for sexual health information, including doctor or nurse, public health, parents, media or teacher?
(你认为那些是性教育知识的可靠来源: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局、家长、传媒、老师?) 把家长放在众多的类别中,却没有澄清各种来源的角色,有含糊之嫌。 在性教育中,各种类别都有不同的角色。 在医学专业上,医护人员是重要的,但性不单是医疗课题,更涉及价值系统,这就是父母的范畴。 若将他们混为一谈,甚至按回应而定高下,这岂不把所有角色混淆不清? 并有淡化家长在子女性教育上的角色之嫌?
● Should information, in a pamphlet or other form, be provided to parents outlining what sex ed covers in each grade and how to talk about these issues with kids at home?
(教育厅应否为家长提供资讯,以传单或其他形式,让家长知道每一年级性教育课程的内容,并家长应如何在家与孩子讨论这些课题?)
家长把孩子托管学校,学校自有责任向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是基本的问责! 此外,作为教育部门,理应提供各项辅助材料,让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性教育,是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灵的发展,这种沟通是必然的,何需问卷调查呢?
这么多含糊不清的问题,不禁叫人回想起2010年,时任教育厅长的韦恩(即今日之省长)积极推出性教育课程改革,受到公众大力反对。 当时省长麦坚迪基于省选临近,不愿意因为这个争议影响选情而将它撤回,不少传媒都报导韦恩对此极为不满。 当时持守传统价值人士主要是反对课程改革、反对过早教授不适切的性知识、反对教授与传统价值违背的性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首三条问题看来,教育厅似乎希望借所谓问卷调查支持修订工作,支持把教授性知识的年龄降低,支持向学生更早介绍所谓多元化的内容。 后三条问题则涉及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问题,这都令人担心教育厅有削减家长在子女性教育的角色之嫌。 与其进行这种含糊不清的问卷调查,为什么教育厅不早点把课程修订草案公诸于世? 让省民家长对一些实际的建议作出回应,而不是为这些含糊不清的问题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