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药大卖,中国男人的肾真有那么虚?
导语
天气渐热,烧烤店的生意也火了起来。在点菜的时候,常会有人说,点串腰子,补补肾,旁人则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国人补肾不仅要吃饭,还要吃药。最近,某补肾药品公布了2015年的销量——近8.8亿片,中国男人约有7亿,相当于每个男人吃了1.25片。中国男人的肾真有这么虚吗?
要点速读
导语
天气渐热,烧烤店的生意也火了起来。在点菜的时候,常会有人说,点串腰子,补补肾,旁人则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国人补肾不仅要吃饭,还要吃药。最近,某补肾药品公布了2015年的销量——近8.8亿片,中国男人约有7亿,相当于每个男人吃了1.25片。中国男人的肾真有这么虚吗?
要点速读
- 参见1(腾讯较真:韭菜羊腰子是补肾圣品?吃了也无害,你开心就好)
食补无效,药补也不行。不少专家都承认,传统的补肾药物并无确切的疗效。著名男科专家姜辉教授认为,补只是一种辅助疗法,有了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必须医治。国内和国际的勃起功能障碍诊疗指南,均明确指出阳痿的一线用药,应当是PDE5抑制剂,也就是西地那非类药物(俗称“伟哥”)。此药的作用机制是,促使阴茎的血管平滑肌扩张,从而帮助勃起,此药完全自然起效,也没有太多的副作用。
而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补的都是一个概念上的“肾”,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吃补肾药的潜在危害被大大淡化
也许有人觉得,现代医学也有局限,补肾药流传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再不济也能强身健体。
这正是补肾药千方百计想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不少补肾药都或明或暗地表示,自己没有(基本上没有)副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补肾药中含有何首乌,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髮,为滋补良药。”
不过,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近年不断发生,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通报,提示口服何首乌的肝损伤风险。此外,很多厂家的补肾药六味地黄丸中含有泽泻,而泽泻有明确的肝肾毒性,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等等严重症状。2012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新的六味地黄胶囊的说明书范本,增加了“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精神分裂的局面:一个宣称可以滋阴补肾的药,却要有肾病的人小心服用。何况,六味地黄丸“万能补肾药”的名声早已在外,又是非处方药,谁都可以在药店买,而从业者则只是强调六味地黄丸是用来治肾阴虚的,不能用来治肾阳虚(言外之意是,你自己买药吃坏了,全是你的问题,别怪药不好),一些媒体还不断为这类补肾药叫好,补肾药的潜在危害自然无人关心。
传统医学认为,补肾需要慢慢调养,方能见效。不过,为了拢住顾客,一些厂家偷偷在补肾药品和保健品中加入西地那非,早已不是新闻。“伟哥”是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绝对不能与任何形式的硝酸类药物混用,也有明确的禁用人群。FDA也曾建议:若患者眼睛出现不适、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
然而,当你以为你在吃补肾药或者保健品的时候,你的这种警惕几乎会降到0,甚至还以为是补肾药起效了。
很大程度上,“肾虚”和“补肾”是一种文化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少人都感到精神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结果,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被归为“肾虚”,甚至有了“中国人,十男九虚”的说法。
实际上,在世界卫生组织重要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的附录中,肾虚被定性为文化特定性障碍——最初只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发现,而且也仅存在于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马晓年教授即认为,中国人常说的肾虚,就是一种文化病。它只不过是对精液丢失的担忧(有同样担忧的印度也有肾虚的说法),进而产生严重焦虑,焦虑激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进而转化为躯体症状,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把自己搅得心神不宁。
国外学者也发现,把精液看成是生命精髓的中国人更容易得“肾虚”,因为他们把精液的消失当作对生命的威胁;而觉得定期排出精液对身体有好处的西方人,或在西方成长的第二代中国人,则没有人觉得自己会肾虚。
有了独特的“肾虚”,自然会产生了特别的“补肾”文化。治疗疾病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通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使用化学药如西地那非,而2015年,中国性学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群目前使用化学药的治疗率只有6.97%,且只有13.75%的人认为西地那非一类的药品是安全的。看来,“十男九虚”,不一定准;但觉得西药不安全,相信食补药补的人绝对是多数。
中国本没有那么多人肾虚,补肾药多了,肾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