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精耕于笔墨之间,蓦然回首已是夕阳,晚霞巨辉难掩兰心蕙质,彩墨秀语中一位巨擘莅临画坛,工笔画西域画派宗师严习兰女士原籍金陵,生于长安书香门第,其祖源于江宁府回族,严家注重子女教育,其父常言“吾教圣训曰,父母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教育”,严家虽为清贫文人门第,但用于孩子们读书求学之资,却毫不吝惜。得益少年时代良好的教育熏陶和书画启蒙,中、小学时期严习兰的绘画和剪纸作品就屡获褒奖,后来因为家庭成份问题,父母又积劳成疾,养家重任对于身为长女的严习兰是无法回避的,才华光芒初现,却因为无情的现实戛然而止,摆在她面前的,只有辍学工作,别无选择,年仅十三、四岁,身形瘦弱的一个小姑娘在工厂轰鸣的机器声中,开始了她雪藏画心,潜耕彩墨的曲折人生,活泼、开朗和说不完的俏皮话是严习兰老师的天性,在工作之余,她把自己的艺术天分施展单位的宣传板报,或者为同事剪些窗花的方式去尽量的表达出来,此外,桀骜不驯、仗义豪爽的个性,使得严习兰老师在单位有了另外一个名气,就是一枚不畏强权的“小辣椒”,在那个特殊岁月里,一些老知识分子不是等待聆讯,或者就是准备接受批斗,每当红卫兵和单位里的“积极分子”要欺凌这些所谓的“牛鬼蛇神”,她都勇敢的站出来用各种方式尽量的保护,她的勇气加上智慧、幽默的语言,常常能让那些遭受迫害的人躲避或减轻残酷的虐待,极端的环境不断锤炼着严老师的个性和意志,废弃的工业图纸,被她收集起来,装订成小本,密密麻麻的画满了花花草草,在最冷酷的社会生态中,她内心的春天从来没有褪色,当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严老师会借助机床上台灯微弱的光线画上几笔,本来视力就不好,昏暗的灯光导致她的眼睛功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变成了高度近视。繁重的体力劳动,极端的社会环境,都没有让严老师那些简易速写本有过丝毫的空闲,然而,爱情、家庭稀释了她潜心作画的时间,严老师的爱人,金先生是一位六十年代毕业的回族大学生,他是城市公共建设管理方面的学者,他们的情感充满着曲折和浪漫,曾经在极左思想的冲击下,金先生遭受了不白之冤,在知识、自由被剥夺年代里,严老师不离不弃,她用温馨、鼓励的话语支撑着铁窗内丈夫的意志,艰辛和痛苦的泪水更没有洒落在孩子和丈夫的面前,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负荷在严老师的肩旁上,昭雪平反之日终于降临,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白玉兰承载了严习兰对丈夫金先生无尽的思念,这幅画既是对爱人解身囹圄后的礼物,也是开启他们新生活的寄语,患难中共筑的情感,奠定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人生道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十年混沌的岁月之后,严习兰老师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她离开了冰冷的机床,被分配到公园的花木培植所,起初严老师以为花木培植,是桌案前的研究操作,想象着是室内的辅助科研工作,可实际一看,原来是抗着锄头挖地种草、栽树养花,简直要从一个工人变成地道的农民,然而这要比一般种庄稼难度大的多,因为要把许多南方的花草在北方培育成活,这对和机器打了十多年交道的严老师,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时光荏苒,严老师不仅把无数南方名贵的花木移植、培育成活了五千多个品种,并批量栽培,而且还在公园花木所里建立了一个插花工作室,她的插花艺术荣获了省、市多项大奖,甚至成为海内外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宝地,从第一批南方名贵花木培育、栽种开始,严老师就即可用画笔记录,她培植的一草一花一木,又成为她工笔画的创作之源。严习兰老师的儿子毕业于西北大学阿语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注意儿子课本的中阿拉伯文字,她感觉这种文字有某种飘逸、神秘、自然的线条美感,严老师翻阅了大量相关的阿拉伯艺术和文字资料,她在中东的细密画和阿拉伯书法中受到了某种启发,严老师兴奋的把她的感悟告诉了丈夫金先生,他们相互配合开始大量查阅中东文化艺术的书籍,并四处征求书画名家和艺术理论家的指导和建议,终于在扎实的传统工笔画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写生创作积淀,严习兰老师开创了工笔西域画派,从师承长安画派大师康师尧先生技法中,敢于破旧立新,独辟蹊径,为中国工笔画坛再添新枝,开宗立派,严老师画风、技法新颖,特别是构图、设色自成一格,以其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迅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她作品也蜚声于海内外,同时作为国礼被赠送予许多国家的政要或博物馆收藏,另外,严老师的个人画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她的作品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参展取得了无数的奖项,严习兰老师和丈夫金先生应邀多次出国访问,以艺术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梦。严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攀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身体极度透支,她的胃部作过多次手术,体重不到三十公斤,常年被低血压和严重的眼疾困扰着,这一切困难仍然压不垮她,虽年逾七十,她精神依然非常矍铄,特别是她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只要是有公益、助困、救灾的义卖捐助,就能看到严老师的身影,纵然身体非常虚弱,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也要熬夜多绘制几幅义卖的作品。彩墨秀出了她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一纸凝结的芳华是德艺双馨,严习兰老师说,艺术是她的全部生命,她要用彩墨描绘出一条精美的“丝绸之路”。
十年混沌的岁月之后,严习兰老师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她离开了冰冷的机床,被分配到公园的花木培植所,起初严老师以为花木培植,是桌案前的研究操作,想象着是室内的辅助科研工作,可实际一看,原来是抗着锄头挖地种草、栽树养花,简直要从一个工人变成地道的农民,然而这要比一般种庄稼难度大的多,因为要把许多南方的花草在北方培育成活,这对和机器打了十多年交道的严老师,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时光荏苒,严老师不仅把无数南方名贵的花木移植、培育成活了五千多个品种,并批量栽培,而且还在公园花木所里建立了一个插花工作室,她的插花艺术荣获了省、市多项大奖,甚至成为海内外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宝地,从第一批南方名贵花木培育、栽种开始,严老师就即可用画笔记录,她培植的一草一花一木,又成为她工笔画的创作之源。严习兰老师的儿子毕业于西北大学阿语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注意儿子课本的中阿拉伯文字,她感觉这种文字有某种飘逸、神秘、自然的线条美感,严老师翻阅了大量相关的阿拉伯艺术和文字资料,她在中东的细密画和阿拉伯书法中受到了某种启发,严老师兴奋的把她的感悟告诉了丈夫金先生,他们相互配合开始大量查阅中东文化艺术的书籍,并四处征求书画名家和艺术理论家的指导和建议,终于在扎实的传统工笔画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写生创作积淀,严习兰老师开创了工笔西域画派,从师承长安画派大师康师尧先生技法中,敢于破旧立新,独辟蹊径,为中国工笔画坛再添新枝,开宗立派,严老师画风、技法新颖,特别是构图、设色自成一格,以其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迅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她作品也蜚声于海内外,同时作为国礼被赠送予许多国家的政要或博物馆收藏,另外,严老师的个人画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她的作品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参展取得了无数的奖项,严习兰老师和丈夫金先生应邀多次出国访问,以艺术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梦。严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攀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身体极度透支,她的胃部作过多次手术,体重不到三十公斤,常年被低血压和严重的眼疾困扰着,这一切困难仍然压不垮她,虽年逾七十,她精神依然非常矍铄,特别是她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只要是有公益、助困、救灾的义卖捐助,就能看到严老师的身影,纵然身体非常虚弱,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也要熬夜多绘制几幅义卖的作品。彩墨秀出了她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一纸凝结的芳华是德艺双馨,严习兰老师说,艺术是她的全部生命,她要用彩墨描绘出一条精美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