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为何在历史上亡国?
首先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三次瓜分波兰”总共才构成一次亡国,就算你加上华沙大公国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那波兰历史上也就亡国了三次,亡国时间总计长129年。其中值得讨论的主要是从1795到1918年这123年的亡国(二战那6年的亡国就和沙皇俄国也曾被波兰直接统治过四年一样——之前还有一年的傀儡统治时期——不论你是波黑还是俄黑,都没有太大必要拿来说事),因为波兰和德国以及俄罗斯真正的实力差距——导致它在二战时不可避免地灭亡的原因——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奠定的。至于二战时期波兰除了投靠纳粹德国前期怎么样都得亡国,苏联也保不住它,而投靠纳粹德国的话后期照样要亡国(被盟军)——鉴于两次世界大战跟着德国一起战败的各国的下场,我觉得还是前期亡国比较好。
这123年的亡国史,除了上面各位提到过的波兰自身独特的原因(经济上依赖粮食出口,政治上贵族民主效率低下)之外,在本质上,不过是俄罗斯和大德意志地区之间的中东欧国家普遍命运的缩影,在这些国家中,波兰已经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机运)取得过最大领土,当过欧洲大国,压制过两大强权,最晚亡国,亡国时间最短,在当下最强的了(到一战前夕,从阿尔萨斯到海参葳,曾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所有独立国家几乎都被三个大帝国瓜分了),因为这个原因,也导致她成为了俄粉和德粉的眼中钉,肉中刺。当然,这绝不是神话泛德意志和俄罗斯就是“天赋霸权”“注定崛起”“优秀民族”,大德意志区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钱,还有一个就是离英国足够近;俄罗斯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名(这一点会在后面详细提到),还有一个就是离大德意志足够远,这都是很实在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
波兰国家和历史的真正开端在10世纪的大波兰(“波兰”最初只是这个地区部落的名字,后来成为“波兰王国”的土地上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卡舒比人,马佐维亚人,西里西亚人等同属于西斯拉夫人lechite分支的地区部落,其实“大波兰”或许称为老波兰更准确)地区,核心是波兹南和格列兹诺,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地区北邻波美拉尼亚,西邻西里西亚,总而言之就是离波希米亚(在11世纪也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和德意志本土(比如萨克森)都很近,而直到公元966年,波兰仍然是一个信奉西斯拉夫神系的异教国家,而这是相当、相当危险的:在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教廷这一双元轴心建立后,中东欧的新兴民族和国家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基督教化就成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一方面,基督教化能极大地助力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改造(从民授的酋长权到神授的君权);更重要的是,只有皈依基督教,才能享受当时“国际法”中“主权国家”、合法政权的地位,从而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有一定话语权,在国际政治中得到规则的保护。对待异教蛮族,基督教国家主(具体地说,主要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战、屠杀和吞并——波兰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就是公元963年皇帝奥托一世入侵波兰之战——而对待其他基督教国家,即使是皇帝也必须有名、有节、有度,也就是开战要有师出有名(即使这个“名”依然是掌握在强者手中的),作战要有节制(相对而言),战后要签和平条约,战败国可能被迫割让土地,可能会沦为战胜国的附庸,可能从此由外国王室统治,但一般都得以保留其法理上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延续。所以大德意志地区的君主,一方面以传播基督教的名义,对外进行军事征服和“民族融合”,例如以条顿骑士团征服古普鲁士人;另一方面又不欢迎,甚至阻挠新兴民族和国家——比如波兰和立陶宛——自主自强地皈依基督教,这个道理我想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人应该不难理解。
总之,在神圣罗马帝国(于公元962年成立,可见它成立后干的几乎第一件大事就是入侵波兰)的日耳曼人不断东侵的阴影下,西斯拉夫表亲波希米亚人抬了波兰一手,帮助他们联系上西部教会(当时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没有正式分裂,但东西教会间的政治隔阂已经很明显了)进行了基督教化——强大的匈牙利人将波兰人和拜占庭帝国分割开来,导致波兰不论从文化上还是国家安全上都只能选择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教会。当然波兰也不是什么在邪恶帝国面前瑟瑟发抖的温柔善良的小白兔,他们在这个时期(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就毫不留情的从当地政权乃至帝国本身手中征服了波拉美尼亚,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直接导致波希米亚公国(为求自保)被迫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沦为附庸。之后漫长的两个多世纪波兰王国的版图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向东面,也就是鲁塞尼亚有所扩张),主要就是同德意志人,波希米亚人和好兄弟匈牙利人一面不断地进行种种中世纪式的边境冲突和国际性贵族战争(比如帮助一个匈牙利王位继承人打另一个匈牙利王位继承人),一面不停地继续着中世纪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联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早或晚,本来也会像波希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一样以比较和平的方式被纳入大德意志体系(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特别是考虑到早期波兰强大了两百年就开始自爆分裂成多个公国,断断续续内战了将近又两百年(1134-1320),中间还受到蒙古东侵损失惨重,本来应该是帝国和平吞并它的天赐良机。然而这个时期帝国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十字军东征,比如霍亨斯陶芬家族和教皇的撕逼,比如要应对法兰西王国的崛起,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个和皮亚斯特家族的公爵们玩政治,只能派出条顿骑士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抢夺波兰的领土(当然,条顿骑士团也是波兰王室成员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为了征服北面的库尔兰自己请来的)和进行殖民,波兰的贵族们(和所有封建贵族一样)对于“国家强盛”这本来不怎么上心,只要能保住自己的领地,臣服于本民族王国还是加入神圣罗马帝国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然而现在眼看着世袭领地(比如变成了条顿骑士团国一部分的波拉美尼亚)都要保不住了,其中的部分人也开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在1320年小波兰(以克拉科夫为核心,请注意,从这时开始,波兰的领土和战略中心东移了)公爵瓦迪斯瓦夫一世联合了皮亚斯特诸公国,加冕为内战以来第一位统一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一世和其子卡齐米日大帝(《辛德勒的名单》中特别提到过这位国王:在黑死病肆虐欧洲引发排犹狂潮时,他是犹太人的庇护者)是波兰的中兴之主,这两父子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当然是统一国家,恢复军力,为波兰之后三百多年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主动引进德意志移民,庇护犹太人和实行马格德堡权利(发源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种保护市民阶级和地方工商业的法律体系)。
第三件事是尽量维持了同条顿骑士团的相对和平和同邻国的友好,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草率地发动战争而损失更多国土。
当然还有建立克拉科夫大学(哥白尼的母校)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尽管波兰人尽了自己的努力,200年分裂和条顿骑士团东侵带来的伤痕仍然是永久性的,在1335年的维谢格拉德城堡会议上,波兰不得不放弃了西里西亚公国,承认其归属于波希米亚;西波美拉尼亚也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两个地区一直到二战后才重新划归波兰),总而言之,波兰在多方打击下不断地丧失它曾经作为一个欧洲主流国家的立足之地(发达的西部领土),只能向东方的东正教领域去发展。
另一方面的打击可能是更致命的,虽然捷克人是波兰人的西斯拉夫表亲,匈牙利人和波兰人是友谊持续千年的结义兄弟民族,波希米亚、波兰、匈牙利三国在1335年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用平等、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封建领土争议(西里西亚问题)和王室继承人问题(会议商定如果波兰国王无嗣,就由匈牙利国王继位)这两个中世纪老大难问题的事迹堪称古代国际关系的表率(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建立的三国集团也为了纪念这次会议也被命名为“维谢格拉德集团”)。但是毕竟,国家利益就是国家利益,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两国没有波兰被条顿骑士团肆虐的切肤之痛,政治、经济上受神圣罗马帝国(就像我开头说的,大德意志地区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钱,有钱就能够收买国王,乃至收买贵族让自己成为国王)挟制更深,他们不可能为了波兰而同帝国和骑士团翻脸。
卡齐米日大帝于1370年去世,这位一代仁君文治武功赫赫却唯独没有留下子嗣,依据协定,匈牙利的拉约什大帝(安茹王朝的路易一世,法王圣路易的弟弟西西里国王查理一世的后代)成为波兰国王但是这位国王也在统治波兰12年后只留下两个女儿,长女玛丽成为匈牙利女王,此后匈牙利政局动荡,虽然波兰-立陶宛的亚盖隆王朝依靠自己的强大军力和平独镇露的威名数次当选为匈牙利国王,但最终还是更接近匈牙利统治中心(后面会详解,波兰自己的统治中心东移了)并且更富有的大德意志体系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获得了匈牙利(最初是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瓜分匈牙利,但最后是奥地利占领了匈牙利全境)。
而由萝莉雅德薇嘉女王统治的波兰(顺便一提,由于女王年幼而且是个外国人,本来被皮亚斯特王朝两代雄主压制的贵族势力抬头了,埋下了日后贵族做大的祸根),被西欧和中欧国家的所有主流国家抛弃(你竟然武装反抗帝国爹的伟大征服?你为什么不去死),她唯一可以选择的盟友,就是“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欧洲最后一个异教大国,立陶宛大公国(当时的立陶宛可不是现在那个领土65000平方公里的小国,在精明强悍的一代代“蛮族”君主的领导下,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的弹丸之地一路向东征服,从金账汗国手中夺取了基辅罗斯诸国的大部分遗产,占领了今天的整个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的大片领土,兵锋直指莫斯科,从基辅到斯谟棱斯克的诸多东斯拉夫名城都属于立陶宛人)。
于是交易就这样达成了,在条顿骑士团的铁蹄和屠刀面前无处躲藏,无处申辩的两个国家在绝望和愤怒中联合起来:立陶宛大公通过与波兰女王联姻而受洗,摆脱了被“西欧文明人”肆意污蔑、排挤和追杀的境遇;而波兰,则获得了之前甚至不敢想象的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多民族军队。
这是一段真正波澜壮阔、绝地反击的历史,充满了英雄的气概和智慧的闪光:最终战胜条顿骑士团的,不仅仅是波罗的海和斯拉夫民族联军在格伦瓦尔德不胜不归的血性勇气,还有波兰王国的明智和善政(条顿骑士团国堪称是是近现代军国主义国家的雏形,农民和市民无不受到残酷的压榨——即使是按中世纪的标准——以供养军队,在波兰最终征服条顿骑士团的十三年战争中,军事上其实并不占优势,但东西普鲁士的人民——即使他们的商人和贵族大多是德意志族——选择了成立普鲁士联盟倒向开明而繁荣的波兰王国,亲手宣判了前主人的死刑)。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有好事就有坏事:不管波兰愿不愿意,现在她彻底地成了一个东欧国家,和神圣罗马帝国撕破了脸(未来帝国将以更大的仇恨和无耻继续打压、肢解波兰的事业),和昔日好友匈牙利、波希米亚背道而驰,生存和强大的唯一希望就是和人口稀少的立陶宛人一起来统治广阔无边的罗斯之地和陌生的罗斯之民,她能做到吗?
这时候,另一个主角就要登场了——莫斯科大公国,即后来的沙皇俄国。
很客观地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不比波兰-立陶宛强,虽然他们在波兰忙于解决条顿骑士团残留问题时占领了一些联邦领土(事实上1514年的奥尔沙会战莫斯科以两倍兵力都打输了,只是依靠神圣罗马帝国打压波兰的政治阴谋才在谈判场上取得了“胜利”),但在16世纪世纪末波兰军事改革(为了更适应东欧的作战环境)后又被波兰占了回去(比如罗斯诸城之母基辅和莫斯科的门户斯谟棱斯克),差点连本土都赔上了(1610-1613年间联邦占领莫斯科,波兰国王之子加冕为俄罗斯沙皇),即使靠人民大起义把波兰军队赶了出去也不得不签订割地赔款的合约。
俄罗斯的优势,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两个:第一是它位于欧洲边缘,离大德意志远,这意味着它只要轻松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那几个蒙古汗国解决掉之后,就顶多只需要两线作战——西边的波兰和南边的奥斯曼,而波兰却必须四线作战;第二是它“有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心向东正教的第三罗马莫斯科,而不是天主教东扩的马前卒华沙,俄罗斯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文明体系的中心,而波兰只是另一个文明体系的边缘,再强大也是。事实上波兰在军事占领莫斯科后之所以没能稳定统治反而激起民变主要就是因为波兰国王父子不愿意改宗东正教,波兰-立陶宛联邦真正的衰落也始于东乌克兰哥萨克倒向沙皇俄国的赫梅尔尼茨基起义(体现了俄罗斯的“有名”)和随后的大洪水战争(体现了波兰四面受敌的地理位置的不利),联邦从此失去了斯谟棱斯克和基辅这两把悬在沙皇头上的利剑,再也难以阻止沙俄崛起。华沙在同-莫斯科争夺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斗争中先胜后败,又由于普奥(再次证明离大德意志远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的背刺连本土也沦亡了
尽管如此,由于黄金时代的遗产太过丰厚,直到1772年被瓜分前,波兰-立陶宛联邦仍然是欧洲的领土大国(这么说吧,巅峰奥匈帝国尚且不如处于被瓜分前夕,在东边和北边都小了一圈的波立联邦领土广大),所以俄奥普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允许对方独吞波兰,戴上波兰王冠,所以“三国瓜分”这种看起来很不光彩的死法,其实恰恰是波兰不屈服和曾经强大的证明。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波兰亡国”“波兰被瓜分”很可笑,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很多国家还没有当过大国,就在波兰亡国前几百年以比较“和平”,“体面”的方式灭亡了。
把前面所有内容概括一下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威胁使波兰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国家;条顿骑士团入侵和大德意志的经济优势粗暴地割裂了波兰王国同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传统联系,迫使波兰只能向东欧发展;而莫斯科崛起后依靠自己相对安全的大后方和“第三罗马”的东正教文明中心地位从天主教的波兰-立陶宛手中得到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只剩下本土的波兰(立陶宛也一样)不再是一个大国,而在那个时代的欧洲,不是大国就自然意味着灭亡。
补充内容1:
具体解析一下大德意志区的优势?
第一,有钱:其实选王制是当时很普遍的一种制度,不是波兰人的发明,神圣罗马帝国自己自己也有选帝侯制度,选帝侯制度建立之前几个王朝的更迭也是贵族选举的(虽然后来帝位基本被哈布斯堡家族垄断了),只是大德意志区有钱,所以即使内部一盘散沙也不可能选一个外国人当皇帝,反而能收买外国贵族选自己人当外国国王,这就保证了第一不会亡国,第二即使总是打败仗也能扩张。当然,这绝不是刻意贬低德意志民族,“战斗民族”的虚名毫无意义,会生产和赚钱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伟大的才能,尤其在近代,只有富裕的民族,才能有高人口密度,从而支撑起长时间的国际竞争的消耗,联邦最终难以压制白俄罗斯——乌克兰人的离心倾向,也有不够富裕而导致核心民族(波兰人)地广人稀的原因。
第二,离英国近:钱只能保证收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穷逼,帝国的其他诸侯自己也有钱啊,所以蛤不死堡只能建立奥匈帝国,却很难统一德意志,这时候普鲁士的重要性的就凸显出来了,而普鲁士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啊:它和波兰一样是四面受敌,但海外的英国却为了为了恶心奥地利和法兰西维持大陆均势而一手扶持它(且不说俄罗斯的德棍沙皇那码事)——虽然英国最后玩脱了——而波兰离英国太远,起点太高,沙俄彼时也不是英国的当务之急,所以很不幸地没有在崛起和存亡的关键期得到欧陆搅屎棍的援助。
补充内容2:对于波兰来说,匈牙利、波希米亚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真的有什么不同吗?
有很大不同。虽然在波兰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人都属于斯拉夫民族,但彼此在语言、历史、和文化上的共同之处较少(至少在这两个民族被人为地“波兰化”之前是这样),并且在立陶宛人替他们消灭完金帐汗国势力之后,他们和波兰-立陶宛就没有切实的共同利益了,倒向表亲俄罗斯人是很必然的事情;而是和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当时主要被匈牙利王国统治)比较接近,而匈牙利人虽然不属于斯拉夫民族,但却和波兰有着最深的传统友谊(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一下维基百科词条Hungary-Poland relations,作为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其肉麻程度简直闪瞎单身狗眼,现任匈牙利总理甚至还表示过“匈牙利外交的第一准则就是支持波兰”,“匈牙利将否决任何欧盟针对波兰的任何制裁”,满满的人妻感)和牢固的共同利益(作为天主教的矛和盾联合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在17世纪晚期枪炮和欧根亲王的时代真正到来之前,哈布斯堡奥地利的武力是比不上波兰的,匈牙利人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所以匈牙利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亚诺什·匈雅提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无视哈布斯堡家族小王子与生俱来的合法继承权请来从血统上说和匈牙利王位不搭边的战斗兄弟波兰的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即匈牙利的乌拉斯洛一世)担任匈牙利国王,此后亚盖隆家族又贡献了两位英勇抗击奥斯曼帝国的匈牙利国王,比起哈布斯堡家族先坐视匈牙利被土耳其人打残然后趁人之危夺取匈牙利王冠的做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几位亚盖隆国王都很不幸的没有留下合法继承人,终于被繁殖力欧洲第一的哈布斯堡竖子钻了空子。
总之,和白俄罗斯-乌克兰人本身就必然离弃波兰投靠俄罗斯不同,匈牙利人虽然同样会受到外国(大德意志)势力的干涉,但在主观上是绝对有和波兰长久联合的基础的,如果波兰能够成功地维系对匈牙利的联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波希米亚王冠(事实上,亚盖隆家族的两位匈牙利国王的确做到了同时兼任波西米亚国王),那么这个波-匈联邦绝对会比波立联邦更强大(因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领土更加富裕和人口稠密)、更稳定,完全可以取代哈布斯堡奥地利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而另外一边的亚盖隆立陶宛则可以与波匈联邦互为羽翼,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四面受敌,至少也可以为波兰抵挡莫斯科大公国直到18世纪。总之,如果瓦迪斯瓦夫三世没有意外身亡,16世纪匈牙利-波希米亚的路易二世没有无嗣而终的话,波兰完全有可能直到一战前仍是欧洲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当然,必须再次强调,历史有偶然有必然,必然因素就是大德意志区干涉匈牙利、波希米亚的能力比波兰更强,联统匈牙利-波希米亚的可能性天然比波兰更大,所以虽然波-匈联邦完全是有可能的,而波兰的运气确实差了点,但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君主意外死亡和无嗣也属正常现象(哈布斯堡家族在崛起路上自己也遇到过不少不利的偶发事件),失去的东西就是失去了,没有什么借口好找。这里主要是想说明一下为什么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对于波兰来说是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好的领土,进而表明被排挤成东欧国家对波兰来说是多么致命
补充内容3:波兰与普鲁士
在波兰的国际关系史上,除了其余斯拉夫诸国和匈牙利,一个绕不开的恶名就是普鲁士:条顿骑士团的东侵成为波兰历史的转折点,普鲁士勾结俄、奥三次瓜分波兰,普鲁士勾结俄、奥镇压波兰人民革命,“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下的纳粹德国再次灭亡波兰。但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普鲁士才是和波兰羁绊最深的国家(甚至超过立陶宛),其他国家或敌或友,都是在波兰本土之外,唯有普鲁士与波兰真正拥有共同的边界、人民和历史,举个例子:从14世纪到18世纪,波兰本土的第二大民族就是德意志人和德意志化的犹太人,他们是波兰城市经济的支柱;而在完成瓜分波兰后,普鲁士境内的波兰人一度占王国总人口的25%以上,即使在王国向德意志西部扩张后也依然维持在10%以上,是王国的两个主要民族(德意志人、波兰人)之一。
我们在认真地研究和科普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将国家视为一个有自我意志的单一主体的民族主义神话,什么“某某国家的智商”“某某国家的性格”“某某国家的精神”这类提法都是极其愚蠢的。
说的极端一点,那就是历史上不存在什么波兰,只有波兰王室、波兰教会、波兰的大小贵族、波兰的市民和波兰的农奴,而这些人又同时分属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普鲁士同理,从来就没有那么一个既铁血又理性的带领德意志民族前进的普鲁士整体和“普鲁士精神”,只有霍亨索伦家族,德意志本土的荣克贵族,东西普鲁士的荣克贵族,德意志大资产阶级,德意志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同无产阶级与各阶级波兰人的不稳定的结合。
由于德国人在战争中自己炮制的现代神话和水平低劣的网络写手(或者说画手?)——比如《黑塔利亚》——的影响,很多人喜欢将他们脑补中那个强大、威严又帅气、悲情的抽象的普鲁士王国和通过所谓“铁血”“严谨”的普鲁士精神与条顿骑士团国和普鲁士公国(即狭义上的”普鲁士”)联系起来,其实这两者间的联系微乎其微,条顿骑士团和普鲁士公国对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最大的贡献就是那个名字和一面客观来说确实很好看能吸引青春期粉丝的旗帜,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的话那就是和波兰开战的一个借口。曾被条顿骑士团征服的西普鲁士(波兰的王室普鲁士)、东普鲁士(普鲁士公国)不仅不是所谓德意志民族的铁血堡垒和“普鲁士精神”的发源地,恰恰相反,是不情不愿地才被勃兰登堡选帝侯吞并的一块海外领地。东西普鲁士的普鲁士人(本身就是德意志人和波兰人——还有少量波罗的海人——民族融合的产物)虽然受德意志文化主导,对波兰也谈不上多么赤胆忠心,但绝对是认同波兰国王,亲近斯拉夫民族,希望留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内的:“普鲁士”第一次作为一个政治名词出现,就是前文提到的亲波兰王国,反骑士团的“普鲁士联盟”;当勃兰登堡选帝侯依据封建继承法从波兰国王手中受封普鲁士公爵时,普鲁士公国的容克们可是为了避免被德意志本土贵族联统纷纷向波兰国王情愿要求改封他人,甚至宁愿放弃公国在作为联邦四大领区之一的特权地位彻底并入波兰王冠领,甚至在波兰国王于1657年为了瓦解勃兰登堡-瑞典同盟而授予勃兰登堡选帝侯对普鲁士公国完全所有权的时候,柯尼斯堡的普鲁士各阶层人民还爆发了武装暴动,要求保留波兰国王对普鲁士的宗主权。
总而言之,所谓勃兰登堡-普鲁士,本质上是勃兰登堡霸权无视普鲁士各阶层的意愿强行吞并了普鲁士;普鲁士王国,在本质上其实是勃兰登堡-莱茵兰-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狭义的普鲁士直到19世纪民族主义真正兴起前,都对王国没有太强的归属感,霍亨索伦家族的君主们也并不重视普鲁士领(东普鲁士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西普稍微好一些,但也比德意志本土差得多,而且行政改革一直滞后)。普鲁士人虽然与条顿骑士团东侵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波兰人民的一部分;而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则是作为德意志本土君主的代表,一直不断地执行着分化、削弱乃至消灭波兰的国策,这一政策很不幸地被其后继者德意志第二和第三帝国延续下来,最终自食其果,不仅近代以来的侵略成果全部奉还,还赔上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最强大时都不敢觊觎的西波拉美尼亚和西里西亚(虽然我认为西里西亚在二战后应该被归还给捷克斯洛伐克而不是波兰)。
我不知道现在的波兰人是否怀念德意志人和波兰人和平幸福地共同生活在格但斯克,波兹南乃至华沙的时代(这里指的当然不是二战),那个时代的波兰是欧洲最为宽容开放的多民族国家,在之后亡国的漫长岁月里,波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战士”,而今天的波兰却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几乎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二战彻底割裂了犹太人和波兰人,波兰人和德意志人间本已在民族主义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的共同身份(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犹太人,你的亲朋好友都死于纳粹之手,而你的波兰人邻居虽然同样穷困潦倒,但至少不用进集中营遭受屠杀,你还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同胞吗?而如果你是一个波兰人,你的全部财产都被德军没收分给德意志人,而你说德语的邻居却享受着高额福利甚至在政府任职,你在战后还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同胞吗?),二战最终就这样以极其残酷和决绝的方式为自1226年以来的爱恨交织的波兰-普鲁士关系划上了句点。
PS:本节中关于容克的历史可能令很多受“普鲁士神话”影响的读者大跌眼镜······容克贵族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关系,确实是相当复杂并且不断流变的,下次有相关问题我再专门做答吧。
编辑于 2016-11-10
YUKI SO
屌丝
其实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年-1738年)之前,波兰一直都是欧洲主要的霸权。
平露镇独可不是假的,在中世纪一直到十七世纪的的确确做到过,那时候神罗一片散沙内战不断,毛子们尚在开化的路上,而波兰却是一个先进的封建国家,有优势是自然的。
但是,十八世纪后就不行了
一直到十八世纪,波兰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居然没能形成集权的中央,却发展出一套早熟的贵族民主制度(科技树点错了),有点超越时代的味道,据说全国有7%的人有投票权,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是连当时英国都比不上的。
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的强国都是走向了君主专制的极致。然而波兰却没有,一直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君权,贵族们互相扯皮,甚至选举出外国国王。于是搞得其他国家有借口干涉其内政,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是大国,但不是强国。无集权则不能成就一个强国。波兰在对外战争中频频失利,自由散漫了那么多年的波兰人怎打得过普鲁士和沙俄呢?所以波兰就屡次亡国屡次被邻居们糟蹋啊~
所以说如果波兰能像不列颠那样,是个岛国就好了。反过来,不列颠如果是大陆国家,估计也会走向专制集权的道路(额。。。有点地理决定论了)
那么,波兰为何屡次亡国却又如不死鸟一般没能彻底灭亡呢?
只能说,波兰不强,国虽亡,但其文化底子还在。
举几个例子吧:
在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波兰鼎盛期间,甚至有波兰化这种说法。波兰治下的鲁塞尼亚人(其实就是毛子)和其他民族,波兰化后自称gente Ruthenus, natione Polonus——即血统上是鲁塞尼亚人,民族上是波兰人。(都知道罗马化,没想到居然会有波兰化汗)
波兰还是东欧的启蒙思潮中心,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欧洲的学术中心之一。波兰还出过个哥白尼,就足够有说服力的了。
而且从波兰的贵族民主制度就能看得出来了,波兰人崇尚自由,不屈不挠的天性啊~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发布于 2015-07-05
知乎用户
这个人是匈牙利王,曾跟奥斯曼帝国大干一场取胜。号曰路易大帝,他的老母叫做波兰的伊丽莎白,有波兰血统。1370年波兰大帝卡西米尔死亡,膝下无子,这个匈牙利王因为姓赵,所以得兼领波兰王。半路统治波兰的匈牙利国王给予波兰贵族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反正平白赚了个王当,没什么损失,笼络一下总是好的。
此君长子夭折,生了两个大正妹,皆美人也。
其中一个女儿继承波兰,是为波兰第一个女性君主。
前面说了由于女王的爹是平白无故有了个王当,所以给贵族相当大的自由空间。并且父母之爱子,为之计则深远。女王的爹死前搞了一个贵族特权法,只要小公主得以继位,特权法就必须得到保证。让姓赵的和别的姓赵的可以利益均沾。
波兰姓赵的各种爽哦。具体好处,包含针对贵族的税收降低、贵族可以省去一部份军事建设和造桥铺路的义务,还有大地方行政官员必须要是波兰人,以及地区城堡的贵族可以世袭罔替,而波兰人搞不到的职位就不能世袭。
波兰的贵族权力始终都很大,在14xx年,还把农奴制也合法化了,除此之外还有对议会的否定权。
1382年路易大帝死亡,围绕着要不要让10岁小公主继承王位的波兰内战爆发,在贵族的支持下,小公主称王。
然而贵族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小公主很快的就为了波兰的利益被嫁给立陶宛,12岁的小公主嫁给了一个35岁正值壮年的立陶宛大公雅盖沃。波兰立陶宛联邦就这样搞起来了,国土很大。
之所以要搞这个联邦,主要是因为两边有个共同的敌人,条顿骑士,也就是日耳曼人。
而上面提到的,贵族特权法其中一条有但书是针对东边的,东面和俄国相邻的边境城堡如果有军事冲突的风险,贵族还是必须承担起军事建设的义务。
这样,案情就明朗了。
光是这样还不够,波兰旁边还有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回教帝国。
发布于 2016-01-31
ThingJS
广告
知乎广告介绍
这个神奇的网站居然可以一键生成三维城市地图!
在一些智慧城市项目中经常遇到三维可视化的展示需求,为此,ThingJS旗下CityBuilder城市搭建工具发布了一键制作三维城市功能,只需在地图上框选您需要生成的范围,系统自动生成您选取范围内建筑的三维建筑模型,大幅缩短三维项目交付周期。查看详情
杨横舟
La chimistoire
怒答!要了解一个国家灭亡,先看它最强盛的时候干了什么
镜头一:
1443年,同时兼任波兰国王、匈牙利国王、立陶宛大公的瓦迪斯瓦夫三世率领25000十字军远征巴尔干,击败奥斯曼守军,占领塞尔维亚,收复尼什,进军索菲亚,准备一举解放保加利亚,然而,在瓦尔纳一战,瓦迪斯瓦夫意外阵亡,匈牙利拥立新君,摆脱波兰的控制。
镜头二:
1610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趁俄罗斯“混乱时期”,以帮助伪德米特里为由,率军侵略俄罗斯,名将斯坦尼斯瓦夫成为第一个攻克莫斯科的欧洲将领,然而,由于齐格蒙特三世企图将沙皇宝座占为己有,遭到俄罗斯全体反抗,不得不在两年后撤军。
镜头三
1683年,奥斯曼帝国包围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两个月,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率领波兰、德意志联军大败土耳其人,从此欧洲与奥斯曼的战争迎来转折,奥斯曼人不仅停止了对欧洲的扩张,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特兰西瓦尼亚拱手相让。然而,索别斯基为了一举将波兰扩张至黑海,盲目追击,最后功亏一篑,波兰从此停止了武力扩张。
上述三个时期是我认为波兰在历史上军事实力与声望最强的时候,但是很可惜,在波兰巅峰的时候,他的武力扩张不仅是毫无利益,更是自伤元气的。换句话说,他所发动的战争,完全没有从自身利益出发。这是他错过成为超级强国的根本原因。
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成为强国,也不至于亡国,我们说波兰历史上三次亡国,第一次才是最主要的,后面也不过是“被独立”,然后继续被吞并,而灭亡的原因,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1.位置不一定决定上限:大家提到波兰灭亡,总觉得是因为他所处德俄夹缝,周围都是强国,然而殊不知在这两个国家兴起之前,波兰是更强的。波兰刚建国的时候,周围是古普鲁士、原始的波美拉尼亚、尚且孱弱的勃兰登堡、毫无作为的波西米亚、东欧巨坑匈牙利,以及尚未开化的立陶宛。等到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的时候,俄罗斯尚未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无心东扩,匈牙利面临的是奥斯曼的压力,唯一对波兰有威胁的,不过是条顿骑士团。而历史上,波兰也趁这段时间扩张了,雅盖隆王朝一度控制匈牙利,坦能堡战役彻底打败骑士团,齐格蒙特远征俄罗斯,然而这些扩张,都是花了大力气而没有长期巩固的。等到历史推移,波兰才发现,北边是把波罗的海变成内湖的瑞典,东边是彼得大帝改革后崛起的俄罗斯,南边有同样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西边是经历士兵王和腓特烈大帝打造的军事强国普鲁士,在这个时候才想起合纵连横,为时已晚。
2.东西都不讨好,966年波兰第一任君主梅什科一世为了与波西米亚结盟而避免多线作战,选择了联姻并带领全国皈依基督教,当是时,东西教会虽然尚未正式分裂,但已有明显差异。梅什科一世偶然的选择,让波兰在日后成为了天主教国家。而波兰人在人种上却又属于斯拉夫人,因此,日后的两个邻居,德意志人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俄罗斯人则更是以异端来看他们。这就导致了日后俄欧之间的压力将会重重砸在波兰人身上。
3.与立陶宛融合不彻底: 1569年齐格蒙特二世企图以“卢布林融合”,将波兰、立陶宛、王室普鲁士三国真正统一,但并没有这个效果。由于反宗教改革的呼声高涨,大多数人坚持天主教为正统,东正教被认为是一种分裂信仰,这导致立陶宛境内罗斯人的地位非常低;部分立陶宛贵族仍然坚持古老的生活习惯和民族观念;但泽地区的波美拉尼亚人独立呼声日益高涨,并且挫败了齐格蒙特二世创立海军的想法;虽然王室普鲁士被规定必须参加全国议会,他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地方议会来商定地区法案。
4.制度太奇葩: 国家的两条基本国策——首先是自由选王制,由于齐格蒙特二世无嗣而终,贵族们决定开放王位,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国王,这个制度显然是充满弊端的,因为有利于贵族,并不代表有利于国家;而那些想当国王的人争相向贵族开价,只能导致他们的权力进一步做大。这就是前无古人,后少有来者的自由选王制。担任过国王的有法国国王的兄弟、瑞典国王、萨克森选帝侯等等,这就导致了波兰逐渐沦为其他国家的政治外交工具。
第二个国策就完全肯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自由否决权。在制定全国法案的全国议会上,只要一个议员投了否定票,那么该法案无效。。。。一个人啊!整个议会好几百人,因此,整个议会制定法律的效率有多低,根本不敢想象。。。
1573年,为了在东边牵制哈布斯堡王朝,法国开始狠下血本,最后赢得了第一个玻璃联邦的王位。安茹公爵亨利当选为国王,整个巴黎欢呼雀跃。
不过。与此同时,联邦全国议会成立了“华沙联盟”常设机构,负责起草宪法。总的来说就是——国王不能再生前制定下一个国王;国王必须与议会联合确定宣战媾和等政务;必须两年召开一次全国议会;特别的征税法案必须得到议会批准。这一套条约被称为(苦逼的)“亨利条例”。
亨利当然很郁闷,他本来是满心欢喜当国王的,结果等着他的全是憋屈。饱受传统法国君主制熏陶的亨利完全不能理解波兰的律法主义,在加冕礼上他拒绝接受条例,他从即位第一天起就和贵族杠上,最后,仅仅即位1年后,不堪重辱的亨利在他哥哥查理九世逝世后便逃离了波兰。
波兰贵族趁机开始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全国议会负责制定法律,但仍需要地方议会同意。有了广泛的地方议会,联邦也不需要建立缜密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绝对是致命的,因为当时的欧洲,随着文艺复兴和奥斯曼帝国的冲击,中世纪封建制度逐渐开始土崩瓦解,各个国家开始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这使他们的国家机器开始了高效运转,而玻璃联邦则仍然是因循守旧。最典型的例子在于国家刚刚制定了征兵法案,而到发饷的时候却无法通过增税法案,其结局只能是屡见不鲜的兵变。以及扬-索别斯基在1681年对奥斯曼连战连捷,接过因为无法让国家通过征兵法案导致功亏一篑。
这种政治制度无疑让外国有机可乘,在第一次瓜分波兰条约上,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就明确要求,联邦若要修改宪法,必须得到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同意。。。目的嘛。。。路人皆知。。。
总而言之,波兰在1795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但之所以它没有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原因有三:
1.败也贵族、成也贵族。玻璃联邦的贵族被称为什拉赫塔,虽然他们对绝对民主的追求葬送了整个国家,但也正是他们对传统的坚持,使波兰文化能在亡国之后能保留下来。俄国是瓜分领土最多的,因而为了好好管理波兰,文化素质高并且有钱有势的什拉赫塔成了沙皇贵族不得不依靠的对象,因而很多什拉赫塔能在政府任职,而没有任职但有钱的什拉赫塔则以自己的力量,开始创作波兰文学,他们为波兰文化的延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2.两次“被独立”,法国人可以算波兰人的恩人,因为拿破仑和一战之后,都是法国力主波兰恢复独立。这样就使波兰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能够反复出现,不会如图沙皇期望那样而消失。
3.民族主义的发酵。波兰第一次灭亡是在1795年,但转而就进入了民族主义如火如荼的19世纪。在这个世纪里,被压迫统治了数百年的南斯拉夫人、爱尔兰人、匈牙利人都能获得独立与解放,更何况是亡国不到一百年、地方贵族势力极强的波兰?在这个世纪里,波兰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因为各种抵抗与革命,较之以前和立陶宛的混合,变得更鲜明,因此,他是不会根本灭亡的。
编辑于 2015-08-01
Kamil小波
波兰人,22岁。微信:kamildomanski B站:Kamil-Xiao
Hey. I'm from Poland so I can answer you. We were invaded so many times because we're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 two countries that wanted to rule the world so many times in the history. One time we were occupied for 123 years and in that time even learning Polish language was illegal, so I understand your question: how is it possible? It's about the Polish mentality - if something is abandoned then you can be sure, that Polish people will do it. During these 123 we had so many uprisings, where so many people died. But we have a rule, that it's much better to die than to live in a cage. So people were still learning Polish language and respect our traditions; so after these 123 years when we gained independence, we were able to make a nation. 3 years after it we were attacked by Russia, that had much bigger army than us, but anyway we won. Then in 20 years we were attacked by both Germany (Hitler) and Russia and we had no chance. While Poland is only 30 milions people, 6 milions di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o 20% of our population! Anyway we were still fighting,but still next 40 years we were under Russia. But even then we were still fighting and now finally we'r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Polish people are really proud of our history actually, because we never gave up. We had great heroes like Witold Pilecki (you can read about him). Anyway scars we get during our wars are big, that's why Poland is not so rich now.
Hope you know better now!
你好,我来自波兰所以我能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被入侵多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地处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都曾多次想统治世界。曾经我国被侵占了123年,那段时间人们学习波兰语都是违法的,所以我理解为什么你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关于波兰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喜欢反其道而行。在这123年间,我们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许多人也因此丧命。但我们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宁愿死在战场也不愿活在牢笼里。所以人们继续学习波兰语也遵循着传统。所以123年后我们取得了独立,我们能够成立一个国家。3年后,我们被俄罗斯入侵,他们有更强大的武器,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20年后我们又被德国 (希特勒)和俄罗斯侵略,我们毫无反击的机会。当时波兰只有3千万人口,六百万人死于二战,那是我们五分之一的人口。无论如何我们依然战斗,但我们仍有40年的时间被俄罗斯统治。但即使那样我们也继续战斗,最终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波兰人很为波兰的历史而自豪,因为我们从不放弃。我们有伟大的英雄Witold Pilecki(你可以去了解他
)。无论如何,我们在战争中受到了巨大的伤痛,那也是现在波兰不富裕的原因。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 2016-12-19
南阜
All glory to Tsathoggua
没有看到关于切申问题的令人满意的回答。
切申在奥匈解体之后立即陷入了捷克和波兰之间的争夺。切申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西里西亚煤矿的末端,同时是中欧东西和南北向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在奥匈和帝俄垮台之后,马萨里克和帕德雷夫斯基曾在华盛顿达成过一个协议,承诺将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切申问题。然而因为双方的原因,本应成为友邦的两国最终反目成仇。
1. 切申是捷克“趁火打劫”抢走的吗?
在马萨里克-帕德雷夫斯基协议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大体上还是保持克制的。不过1919年初,波兰宣布包含切申的全国大选,而且拉上几个协约国军官说成协约国背书,在捷克看来这是挟协约国自重,试图以单边国内行为造成既成事实(类比野田内阁的钓岛国有化)。捷克政府被激怒了,要求波兰停止包括切申的选举筹备工作,在波兰拒绝后向波兰下达最后通牒要求立刻从切申撤军。在波兰仍然拒绝撤军后,捷克发动进攻。捷克虽然在战斗中占据上风,但是协约国迅速介入要求捷克停火,成立调停委员会并最终在之后的仲裁中解决了波捷边境问题。所以波捷战争并没有使捷克领有切申,切申最终归属是在之后的仲裁中确定。
在列强看来,两国的做法都不甚明智。波兰不应该刺激捷克,捷克也不应该反应过激。不过当时意大利在地拉那出动军队查封当地报纸,希腊在北伊庇鲁斯出动军队把房子刷成蓝色,罗马尼亚军队更是在匈牙利高歌猛进。捷克的行为相比也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在关于分赃的国际环境下,诉诸武力才是常态,克制和协商反而稀缺(如果不是为了更大的贪欲的话)。
波捷战争虽然没有解决切申问题,但是对两国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苏波战争中捷克禁运了从奥地利通往波兰的军火,波兰也在1938年被仇恨和贪婪蒙蔽了理智作了大死。
2. 切申的归属公正吗?
1919年协约国调停之后,捷克和波兰同意以公投或者国际仲裁的方式解决切申问题。公投似乎是一个很公正的做法,然而实际上,捷克和波兰出于各自的考虑先后都反对过公投。整个原切申公爵领确实是波兰人占优,所以1919年时波兰认为胜券在握,捷克自然强烈反对。然而到了1920年时,捷克政府确保了德意志人的亲捷克倾向和充分的政治动员后同意公投,这次轮到波兰人抵制了。波兰在公投中稳赢那就没必要阻挠公投,正如纳粹如果能在奥地利选举获胜就不用入侵奥地利了。
事实上波兰的考量可能还在于,即便波兰人在切申地区总体占优,但这不代表切申就会整体公投并入波兰。最大的可能还是分割切申,主流地区各自回归,谁的列强背书更硬,谁就能在民族散居区域以杰利蝾螈划分选区。即便付诸公投,波兰还是不能保证控制铁路和煤矿。
球最后还是被踢回协约国。对于仲裁者来说,从1910年奥地利的人口普查来看切申是波兰人多数。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这些波兰人都是世居的吗?这也是贝奈斯的主要论点之一:大量的波兰人是很晚近的时候才因为工业化流动过来的,从民族自决的角度,新移民有自决权是否公平呢?第二个问题是煤矿,民族分界线正好横穿煤矿。分给哪一边似乎都不公平。
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倒是更同情波兰,但是法国强烈支持捷克。原因听起来也很合理:切申对波兰不重要但是对捷克太重要,削弱捷克会削弱布尔什维克防疫圈。最终列强以典型的和稀泥方式分割切申,大部分的波兰人回归波兰,仅在捷克内留下了一个小的波兰社区,波兰获得城区和电厂,捷克获得煤矿和铁路。仲裁结果似乎更倾向捷克一点,这也给波兰留下了忿恨的空间。无论如何两国在1925年签署了《捷波仲裁,贸易及清算协议》,两国承认了波捷边境。
1938年波兰撕毁清算协议入侵捷克,如果波兰没有拒绝保证中立,法国未必或抛弃得这么果断。而捷克坚定的抵抗至少能让德国放点血。事实上捷克已经原则上打算向波兰妥协,但是贝克外长想公开羞辱捷克坚持最后通牒,直接导致了捷克向德国的投降。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和捷克同盟是波兰最好的选择,坚持凡尔赛体系,最大程度地包围德国。然而波兰诡异地选择了修约主义,既然波兰选择冲击凡尔赛体系,那发生什么也不要觉得惊讶了。
编辑于 2016-03-15
首先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三次瓜分波兰”总共才构成一次亡国,就算你加上华沙大公国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那波兰历史上也就亡国了三次,亡国时间总计长129年。其中值得讨论的主要是从1795到1918年这123年的亡国(二战那6年的亡国就和沙皇俄国也曾被波兰直接统治过四年一样——之前还有一年的傀儡统治时期——不论你是波黑还是俄黑,都没有太大必要拿来说事),因为波兰和德国以及俄罗斯真正的实力差距——导致它在二战时不可避免地灭亡的原因——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奠定的。至于二战时期波兰除了投靠纳粹德国前期怎么样都得亡国,苏联也保不住它,而投靠纳粹德国的话后期照样要亡国(被盟军)——鉴于两次世界大战跟着德国一起战败的各国的下场,我觉得还是前期亡国比较好。
这123年的亡国史,除了上面各位提到过的波兰自身独特的原因(经济上依赖粮食出口,政治上贵族民主效率低下)之外,在本质上,不过是俄罗斯和大德意志地区之间的中东欧国家普遍命运的缩影,在这些国家中,波兰已经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机运)取得过最大领土,当过欧洲大国,压制过两大强权,最晚亡国,亡国时间最短,在当下最强的了(到一战前夕,从阿尔萨斯到海参葳,曾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所有独立国家几乎都被三个大帝国瓜分了),因为这个原因,也导致她成为了俄粉和德粉的眼中钉,肉中刺。当然,这绝不是神话泛德意志和俄罗斯就是“天赋霸权”“注定崛起”“优秀民族”,大德意志区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钱,还有一个就是离英国足够近;俄罗斯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名(这一点会在后面详细提到),还有一个就是离大德意志足够远,这都是很实在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
波兰国家和历史的真正开端在10世纪的大波兰(“波兰”最初只是这个地区部落的名字,后来成为“波兰王国”的土地上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卡舒比人,马佐维亚人,西里西亚人等同属于西斯拉夫人lechite分支的地区部落,其实“大波兰”或许称为老波兰更准确)地区,核心是波兹南和格列兹诺,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地区北邻波美拉尼亚,西邻西里西亚,总而言之就是离波希米亚(在11世纪也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和德意志本土(比如萨克森)都很近,而直到公元966年,波兰仍然是一个信奉西斯拉夫神系的异教国家,而这是相当、相当危险的:在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教廷这一双元轴心建立后,中东欧的新兴民族和国家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基督教化就成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一方面,基督教化能极大地助力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改造(从民授的酋长权到神授的君权);更重要的是,只有皈依基督教,才能享受当时“国际法”中“主权国家”、合法政权的地位,从而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有一定话语权,在国际政治中得到规则的保护。对待异教蛮族,基督教国家主(具体地说,主要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战、屠杀和吞并——波兰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就是公元963年皇帝奥托一世入侵波兰之战——而对待其他基督教国家,即使是皇帝也必须有名、有节、有度,也就是开战要有师出有名(即使这个“名”依然是掌握在强者手中的),作战要有节制(相对而言),战后要签和平条约,战败国可能被迫割让土地,可能会沦为战胜国的附庸,可能从此由外国王室统治,但一般都得以保留其法理上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延续。所以大德意志地区的君主,一方面以传播基督教的名义,对外进行军事征服和“民族融合”,例如以条顿骑士团征服古普鲁士人;另一方面又不欢迎,甚至阻挠新兴民族和国家——比如波兰和立陶宛——自主自强地皈依基督教,这个道理我想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人应该不难理解。
总之,在神圣罗马帝国(于公元962年成立,可见它成立后干的几乎第一件大事就是入侵波兰)的日耳曼人不断东侵的阴影下,西斯拉夫表亲波希米亚人抬了波兰一手,帮助他们联系上西部教会(当时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还没有正式分裂,但东西教会间的政治隔阂已经很明显了)进行了基督教化——强大的匈牙利人将波兰人和拜占庭帝国分割开来,导致波兰不论从文化上还是国家安全上都只能选择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教会。当然波兰也不是什么在邪恶帝国面前瑟瑟发抖的温柔善良的小白兔,他们在这个时期(10世纪晚期到11世纪初)就毫不留情的从当地政权乃至帝国本身手中征服了波拉美尼亚,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直接导致波希米亚公国(为求自保)被迫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沦为附庸。之后漫长的两个多世纪波兰王国的版图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向东面,也就是鲁塞尼亚有所扩张),主要就是同德意志人,波希米亚人和好兄弟匈牙利人一面不断地进行种种中世纪式的边境冲突和国际性贵族战争(比如帮助一个匈牙利王位继承人打另一个匈牙利王位继承人),一面不停地继续着中世纪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联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或早或晚,本来也会像波希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一样以比较和平的方式被纳入大德意志体系(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特别是考虑到早期波兰强大了两百年就开始自爆分裂成多个公国,断断续续内战了将近又两百年(1134-1320),中间还受到蒙古东侵损失惨重,本来应该是帝国和平吞并它的天赐良机。然而这个时期帝国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十字军东征,比如霍亨斯陶芬家族和教皇的撕逼,比如要应对法兰西王国的崛起,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个和皮亚斯特家族的公爵们玩政治,只能派出条顿骑士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抢夺波兰的领土(当然,条顿骑士团也是波兰王室成员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为了征服北面的库尔兰自己请来的)和进行殖民,波兰的贵族们(和所有封建贵族一样)对于“国家强盛”这本来不怎么上心,只要能保住自己的领地,臣服于本民族王国还是加入神圣罗马帝国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然而现在眼看着世袭领地(比如变成了条顿骑士团国一部分的波拉美尼亚)都要保不住了,其中的部分人也开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终于在1320年小波兰(以克拉科夫为核心,请注意,从这时开始,波兰的领土和战略中心东移了)公爵瓦迪斯瓦夫一世联合了皮亚斯特诸公国,加冕为内战以来第一位统一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一世和其子卡齐米日大帝(《辛德勒的名单》中特别提到过这位国王:在黑死病肆虐欧洲引发排犹狂潮时,他是犹太人的庇护者)是波兰的中兴之主,这两父子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当然是统一国家,恢复军力,为波兰之后三百多年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主动引进德意志移民,庇护犹太人和实行马格德堡权利(发源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种保护市民阶级和地方工商业的法律体系)。
第三件事是尽量维持了同条顿骑士团的相对和平和同邻国的友好,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草率地发动战争而损失更多国土。
当然还有建立克拉科夫大学(哥白尼的母校)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尽管波兰人尽了自己的努力,200年分裂和条顿骑士团东侵带来的伤痕仍然是永久性的,在1335年的维谢格拉德城堡会议上,波兰不得不放弃了西里西亚公国,承认其归属于波希米亚;西波美拉尼亚也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两个地区一直到二战后才重新划归波兰),总而言之,波兰在多方打击下不断地丧失它曾经作为一个欧洲主流国家的立足之地(发达的西部领土),只能向东方的东正教领域去发展。
另一方面的打击可能是更致命的,虽然捷克人是波兰人的西斯拉夫表亲,匈牙利人和波兰人是友谊持续千年的结义兄弟民族,波希米亚、波兰、匈牙利三国在1335年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用平等、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封建领土争议(西里西亚问题)和王室继承人问题(会议商定如果波兰国王无嗣,就由匈牙利国王继位)这两个中世纪老大难问题的事迹堪称古代国际关系的表率(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建立的三国集团也为了纪念这次会议也被命名为“维谢格拉德集团”)。但是毕竟,国家利益就是国家利益,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两国没有波兰被条顿骑士团肆虐的切肤之痛,政治、经济上受神圣罗马帝国(就像我开头说的,大德意志地区相对于波兰的优势主要就是有钱,有钱就能够收买国王,乃至收买贵族让自己成为国王)挟制更深,他们不可能为了波兰而同帝国和骑士团翻脸。
卡齐米日大帝于1370年去世,这位一代仁君文治武功赫赫却唯独没有留下子嗣,依据协定,匈牙利的拉约什大帝(安茹王朝的路易一世,法王圣路易的弟弟西西里国王查理一世的后代)成为波兰国王但是这位国王也在统治波兰12年后只留下两个女儿,长女玛丽成为匈牙利女王,此后匈牙利政局动荡,虽然波兰-立陶宛的亚盖隆王朝依靠自己的强大军力和平独镇露的威名数次当选为匈牙利国王,但最终还是更接近匈牙利统治中心(后面会详解,波兰自己的统治中心东移了)并且更富有的大德意志体系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获得了匈牙利(最初是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瓜分匈牙利,但最后是奥地利占领了匈牙利全境)。
而由萝莉雅德薇嘉女王统治的波兰(顺便一提,由于女王年幼而且是个外国人,本来被皮亚斯特王朝两代雄主压制的贵族势力抬头了,埋下了日后贵族做大的祸根),被西欧和中欧国家的所有主流国家抛弃(你竟然武装反抗帝国爹的伟大征服?你为什么不去死),她唯一可以选择的盟友,就是“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欧洲最后一个异教大国,立陶宛大公国(当时的立陶宛可不是现在那个领土65000平方公里的小国,在精明强悍的一代代“蛮族”君主的领导下,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的弹丸之地一路向东征服,从金账汗国手中夺取了基辅罗斯诸国的大部分遗产,占领了今天的整个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的大片领土,兵锋直指莫斯科,从基辅到斯谟棱斯克的诸多东斯拉夫名城都属于立陶宛人)。
于是交易就这样达成了,在条顿骑士团的铁蹄和屠刀面前无处躲藏,无处申辩的两个国家在绝望和愤怒中联合起来:立陶宛大公通过与波兰女王联姻而受洗,摆脱了被“西欧文明人”肆意污蔑、排挤和追杀的境遇;而波兰,则获得了之前甚至不敢想象的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多民族军队。
这是一段真正波澜壮阔、绝地反击的历史,充满了英雄的气概和智慧的闪光:最终战胜条顿骑士团的,不仅仅是波罗的海和斯拉夫民族联军在格伦瓦尔德不胜不归的血性勇气,还有波兰王国的明智和善政(条顿骑士团国堪称是是近现代军国主义国家的雏形,农民和市民无不受到残酷的压榨——即使是按中世纪的标准——以供养军队,在波兰最终征服条顿骑士团的十三年战争中,军事上其实并不占优势,但东西普鲁士的人民——即使他们的商人和贵族大多是德意志族——选择了成立普鲁士联盟倒向开明而繁荣的波兰王国,亲手宣判了前主人的死刑)。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有好事就有坏事:不管波兰愿不愿意,现在她彻底地成了一个东欧国家,和神圣罗马帝国撕破了脸(未来帝国将以更大的仇恨和无耻继续打压、肢解波兰的事业),和昔日好友匈牙利、波希米亚背道而驰,生存和强大的唯一希望就是和人口稀少的立陶宛人一起来统治广阔无边的罗斯之地和陌生的罗斯之民,她能做到吗?
这时候,另一个主角就要登场了——莫斯科大公国,即后来的沙皇俄国。
很客观地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不比波兰-立陶宛强,虽然他们在波兰忙于解决条顿骑士团残留问题时占领了一些联邦领土(事实上1514年的奥尔沙会战莫斯科以两倍兵力都打输了,只是依靠神圣罗马帝国打压波兰的政治阴谋才在谈判场上取得了“胜利”),但在16世纪世纪末波兰军事改革(为了更适应东欧的作战环境)后又被波兰占了回去(比如罗斯诸城之母基辅和莫斯科的门户斯谟棱斯克),差点连本土都赔上了(1610-1613年间联邦占领莫斯科,波兰国王之子加冕为俄罗斯沙皇),即使靠人民大起义把波兰军队赶了出去也不得不签订割地赔款的合约。
俄罗斯的优势,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两个:第一是它位于欧洲边缘,离大德意志远,这意味着它只要轻松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那几个蒙古汗国解决掉之后,就顶多只需要两线作战——西边的波兰和南边的奥斯曼,而波兰却必须四线作战;第二是它“有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心向东正教的第三罗马莫斯科,而不是天主教东扩的马前卒华沙,俄罗斯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文明体系的中心,而波兰只是另一个文明体系的边缘,再强大也是。事实上波兰在军事占领莫斯科后之所以没能稳定统治反而激起民变主要就是因为波兰国王父子不愿意改宗东正教,波兰-立陶宛联邦真正的衰落也始于东乌克兰哥萨克倒向沙皇俄国的赫梅尔尼茨基起义(体现了俄罗斯的“有名”)和随后的大洪水战争(体现了波兰四面受敌的地理位置的不利),联邦从此失去了斯谟棱斯克和基辅这两把悬在沙皇头上的利剑,再也难以阻止沙俄崛起。华沙在同-莫斯科争夺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斗争中先胜后败,又由于普奥(再次证明离大德意志远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的背刺连本土也沦亡了
尽管如此,由于黄金时代的遗产太过丰厚,直到1772年被瓜分前,波兰-立陶宛联邦仍然是欧洲的领土大国(这么说吧,巅峰奥匈帝国尚且不如处于被瓜分前夕,在东边和北边都小了一圈的波立联邦领土广大),所以俄奥普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允许对方独吞波兰,戴上波兰王冠,所以“三国瓜分”这种看起来很不光彩的死法,其实恰恰是波兰不屈服和曾经强大的证明。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波兰亡国”“波兰被瓜分”很可笑,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很多国家还没有当过大国,就在波兰亡国前几百年以比较“和平”,“体面”的方式灭亡了。
把前面所有内容概括一下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威胁使波兰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国家;条顿骑士团入侵和大德意志的经济优势粗暴地割裂了波兰王国同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传统联系,迫使波兰只能向东欧发展;而莫斯科崛起后依靠自己相对安全的大后方和“第三罗马”的东正教文明中心地位从天主教的波兰-立陶宛手中得到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只剩下本土的波兰(立陶宛也一样)不再是一个大国,而在那个时代的欧洲,不是大国就自然意味着灭亡。
补充内容1:
具体解析一下大德意志区的优势?
第一,有钱:其实选王制是当时很普遍的一种制度,不是波兰人的发明,神圣罗马帝国自己自己也有选帝侯制度,选帝侯制度建立之前几个王朝的更迭也是贵族选举的(虽然后来帝位基本被哈布斯堡家族垄断了),只是大德意志区有钱,所以即使内部一盘散沙也不可能选一个外国人当皇帝,反而能收买外国贵族选自己人当外国国王,这就保证了第一不会亡国,第二即使总是打败仗也能扩张。当然,这绝不是刻意贬低德意志民族,“战斗民族”的虚名毫无意义,会生产和赚钱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伟大的才能,尤其在近代,只有富裕的民族,才能有高人口密度,从而支撑起长时间的国际竞争的消耗,联邦最终难以压制白俄罗斯——乌克兰人的离心倾向,也有不够富裕而导致核心民族(波兰人)地广人稀的原因。
第二,离英国近:钱只能保证收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穷逼,帝国的其他诸侯自己也有钱啊,所以蛤不死堡只能建立奥匈帝国,却很难统一德意志,这时候普鲁士的重要性的就凸显出来了,而普鲁士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啊:它和波兰一样是四面受敌,但海外的英国却为了为了恶心奥地利和法兰西维持大陆均势而一手扶持它(且不说俄罗斯的德棍沙皇那码事)——虽然英国最后玩脱了——而波兰离英国太远,起点太高,沙俄彼时也不是英国的当务之急,所以很不幸地没有在崛起和存亡的关键期得到欧陆搅屎棍的援助。
补充内容2:对于波兰来说,匈牙利、波希米亚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真的有什么不同吗?
有很大不同。虽然在波兰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人都属于斯拉夫民族,但彼此在语言、历史、和文化上的共同之处较少(至少在这两个民族被人为地“波兰化”之前是这样),并且在立陶宛人替他们消灭完金帐汗国势力之后,他们和波兰-立陶宛就没有切实的共同利益了,倒向表亲俄罗斯人是很必然的事情;而是和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当时主要被匈牙利王国统治)比较接近,而匈牙利人虽然不属于斯拉夫民族,但却和波兰有着最深的传统友谊(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一下维基百科词条Hungary-Poland relations,作为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其肉麻程度简直闪瞎单身狗眼,现任匈牙利总理甚至还表示过“匈牙利外交的第一准则就是支持波兰”,“匈牙利将否决任何欧盟针对波兰的任何制裁”,满满的人妻感)和牢固的共同利益(作为天主教的矛和盾联合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在17世纪晚期枪炮和欧根亲王的时代真正到来之前,哈布斯堡奥地利的武力是比不上波兰的,匈牙利人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所以匈牙利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亚诺什·匈雅提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无视哈布斯堡家族小王子与生俱来的合法继承权请来从血统上说和匈牙利王位不搭边的战斗兄弟波兰的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即匈牙利的乌拉斯洛一世)担任匈牙利国王,此后亚盖隆家族又贡献了两位英勇抗击奥斯曼帝国的匈牙利国王,比起哈布斯堡家族先坐视匈牙利被土耳其人打残然后趁人之危夺取匈牙利王冠的做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几位亚盖隆国王都很不幸的没有留下合法继承人,终于被繁殖力欧洲第一的哈布斯堡竖子钻了空子。
总之,和白俄罗斯-乌克兰人本身就必然离弃波兰投靠俄罗斯不同,匈牙利人虽然同样会受到外国(大德意志)势力的干涉,但在主观上是绝对有和波兰长久联合的基础的,如果波兰能够成功地维系对匈牙利的联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波希米亚王冠(事实上,亚盖隆家族的两位匈牙利国王的确做到了同时兼任波西米亚国王),那么这个波-匈联邦绝对会比波立联邦更强大(因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领土更加富裕和人口稠密)、更稳定,完全可以取代哈布斯堡奥地利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而另外一边的亚盖隆立陶宛则可以与波匈联邦互为羽翼,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四面受敌,至少也可以为波兰抵挡莫斯科大公国直到18世纪。总之,如果瓦迪斯瓦夫三世没有意外身亡,16世纪匈牙利-波希米亚的路易二世没有无嗣而终的话,波兰完全有可能直到一战前仍是欧洲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当然,必须再次强调,历史有偶然有必然,必然因素就是大德意志区干涉匈牙利、波希米亚的能力比波兰更强,联统匈牙利-波希米亚的可能性天然比波兰更大,所以虽然波-匈联邦完全是有可能的,而波兰的运气确实差了点,但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君主意外死亡和无嗣也属正常现象(哈布斯堡家族在崛起路上自己也遇到过不少不利的偶发事件),失去的东西就是失去了,没有什么借口好找。这里主要是想说明一下为什么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对于波兰来说是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好的领土,进而表明被排挤成东欧国家对波兰来说是多么致命
补充内容3:波兰与普鲁士
在波兰的国际关系史上,除了其余斯拉夫诸国和匈牙利,一个绕不开的恶名就是普鲁士:条顿骑士团的东侵成为波兰历史的转折点,普鲁士勾结俄、奥三次瓜分波兰,普鲁士勾结俄、奥镇压波兰人民革命,“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下的纳粹德国再次灭亡波兰。但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普鲁士才是和波兰羁绊最深的国家(甚至超过立陶宛),其他国家或敌或友,都是在波兰本土之外,唯有普鲁士与波兰真正拥有共同的边界、人民和历史,举个例子:从14世纪到18世纪,波兰本土的第二大民族就是德意志人和德意志化的犹太人,他们是波兰城市经济的支柱;而在完成瓜分波兰后,普鲁士境内的波兰人一度占王国总人口的25%以上,即使在王国向德意志西部扩张后也依然维持在10%以上,是王国的两个主要民族(德意志人、波兰人)之一。
我们在认真地研究和科普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将国家视为一个有自我意志的单一主体的民族主义神话,什么“某某国家的智商”“某某国家的性格”“某某国家的精神”这类提法都是极其愚蠢的。
说的极端一点,那就是历史上不存在什么波兰,只有波兰王室、波兰教会、波兰的大小贵族、波兰的市民和波兰的农奴,而这些人又同时分属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普鲁士同理,从来就没有那么一个既铁血又理性的带领德意志民族前进的普鲁士整体和“普鲁士精神”,只有霍亨索伦家族,德意志本土的荣克贵族,东西普鲁士的荣克贵族,德意志大资产阶级,德意志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同无产阶级与各阶级波兰人的不稳定的结合。
由于德国人在战争中自己炮制的现代神话和水平低劣的网络写手(或者说画手?)——比如《黑塔利亚》——的影响,很多人喜欢将他们脑补中那个强大、威严又帅气、悲情的抽象的普鲁士王国和通过所谓“铁血”“严谨”的普鲁士精神与条顿骑士团国和普鲁士公国(即狭义上的”普鲁士”)联系起来,其实这两者间的联系微乎其微,条顿骑士团和普鲁士公国对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最大的贡献就是那个名字和一面客观来说确实很好看能吸引青春期粉丝的旗帜,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的话那就是和波兰开战的一个借口。曾被条顿骑士团征服的西普鲁士(波兰的王室普鲁士)、东普鲁士(普鲁士公国)不仅不是所谓德意志民族的铁血堡垒和“普鲁士精神”的发源地,恰恰相反,是不情不愿地才被勃兰登堡选帝侯吞并的一块海外领地。东西普鲁士的普鲁士人(本身就是德意志人和波兰人——还有少量波罗的海人——民族融合的产物)虽然受德意志文化主导,对波兰也谈不上多么赤胆忠心,但绝对是认同波兰国王,亲近斯拉夫民族,希望留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内的:“普鲁士”第一次作为一个政治名词出现,就是前文提到的亲波兰王国,反骑士团的“普鲁士联盟”;当勃兰登堡选帝侯依据封建继承法从波兰国王手中受封普鲁士公爵时,普鲁士公国的容克们可是为了避免被德意志本土贵族联统纷纷向波兰国王情愿要求改封他人,甚至宁愿放弃公国在作为联邦四大领区之一的特权地位彻底并入波兰王冠领,甚至在波兰国王于1657年为了瓦解勃兰登堡-瑞典同盟而授予勃兰登堡选帝侯对普鲁士公国完全所有权的时候,柯尼斯堡的普鲁士各阶层人民还爆发了武装暴动,要求保留波兰国王对普鲁士的宗主权。
总而言之,所谓勃兰登堡-普鲁士,本质上是勃兰登堡霸权无视普鲁士各阶层的意愿强行吞并了普鲁士;普鲁士王国,在本质上其实是勃兰登堡-莱茵兰-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狭义的普鲁士直到19世纪民族主义真正兴起前,都对王国没有太强的归属感,霍亨索伦家族的君主们也并不重视普鲁士领(东普鲁士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西普稍微好一些,但也比德意志本土差得多,而且行政改革一直滞后)。普鲁士人虽然与条顿骑士团东侵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波兰人民的一部分;而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则是作为德意志本土君主的代表,一直不断地执行着分化、削弱乃至消灭波兰的国策,这一政策很不幸地被其后继者德意志第二和第三帝国延续下来,最终自食其果,不仅近代以来的侵略成果全部奉还,还赔上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最强大时都不敢觊觎的西波拉美尼亚和西里西亚(虽然我认为西里西亚在二战后应该被归还给捷克斯洛伐克而不是波兰)。
我不知道现在的波兰人是否怀念德意志人和波兰人和平幸福地共同生活在格但斯克,波兹南乃至华沙的时代(这里指的当然不是二战),那个时代的波兰是欧洲最为宽容开放的多民族国家,在之后亡国的漫长岁月里,波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战士”,而今天的波兰却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几乎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二战彻底割裂了犹太人和波兰人,波兰人和德意志人间本已在民族主义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的共同身份(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犹太人,你的亲朋好友都死于纳粹之手,而你的波兰人邻居虽然同样穷困潦倒,但至少不用进集中营遭受屠杀,你还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同胞吗?而如果你是一个波兰人,你的全部财产都被德军没收分给德意志人,而你说德语的邻居却享受着高额福利甚至在政府任职,你在战后还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同胞吗?),二战最终就这样以极其残酷和决绝的方式为自1226年以来的爱恨交织的波兰-普鲁士关系划上了句点。
PS:本节中关于容克的历史可能令很多受“普鲁士神话”影响的读者大跌眼镜······容克贵族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关系,确实是相当复杂并且不断流变的,下次有相关问题我再专门做答吧。
编辑于 2016-11-10
YUKI SO
屌丝
其实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年-1738年)之前,波兰一直都是欧洲主要的霸权。
平露镇独可不是假的,在中世纪一直到十七世纪的的确确做到过,那时候神罗一片散沙内战不断,毛子们尚在开化的路上,而波兰却是一个先进的封建国家,有优势是自然的。
但是,十八世纪后就不行了
一直到十八世纪,波兰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居然没能形成集权的中央,却发展出一套早熟的贵族民主制度(科技树点错了),有点超越时代的味道,据说全国有7%的人有投票权,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是连当时英国都比不上的。
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的强国都是走向了君主专制的极致。然而波兰却没有,一直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君权,贵族们互相扯皮,甚至选举出外国国王。于是搞得其他国家有借口干涉其内政,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是大国,但不是强国。无集权则不能成就一个强国。波兰在对外战争中频频失利,自由散漫了那么多年的波兰人怎打得过普鲁士和沙俄呢?所以波兰就屡次亡国屡次被邻居们糟蹋啊~
所以说如果波兰能像不列颠那样,是个岛国就好了。反过来,不列颠如果是大陆国家,估计也会走向专制集权的道路(额。。。有点地理决定论了)
那么,波兰为何屡次亡国却又如不死鸟一般没能彻底灭亡呢?
只能说,波兰不强,国虽亡,但其文化底子还在。
举几个例子吧:
在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波兰鼎盛期间,甚至有波兰化这种说法。波兰治下的鲁塞尼亚人(其实就是毛子)和其他民族,波兰化后自称gente Ruthenus, natione Polonus——即血统上是鲁塞尼亚人,民族上是波兰人。(都知道罗马化,没想到居然会有波兰化汗)
波兰还是东欧的启蒙思潮中心,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欧洲的学术中心之一。波兰还出过个哥白尼,就足够有说服力的了。
而且从波兰的贵族民主制度就能看得出来了,波兰人崇尚自由,不屈不挠的天性啊~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发布于 2015-07-05
知乎用户
这个人是匈牙利王,曾跟奥斯曼帝国大干一场取胜。号曰路易大帝,他的老母叫做波兰的伊丽莎白,有波兰血统。1370年波兰大帝卡西米尔死亡,膝下无子,这个匈牙利王因为姓赵,所以得兼领波兰王。半路统治波兰的匈牙利国王给予波兰贵族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反正平白赚了个王当,没什么损失,笼络一下总是好的。
此君长子夭折,生了两个大正妹,皆美人也。
其中一个女儿继承波兰,是为波兰第一个女性君主。
前面说了由于女王的爹是平白无故有了个王当,所以给贵族相当大的自由空间。并且父母之爱子,为之计则深远。女王的爹死前搞了一个贵族特权法,只要小公主得以继位,特权法就必须得到保证。让姓赵的和别的姓赵的可以利益均沾。
波兰姓赵的各种爽哦。具体好处,包含针对贵族的税收降低、贵族可以省去一部份军事建设和造桥铺路的义务,还有大地方行政官员必须要是波兰人,以及地区城堡的贵族可以世袭罔替,而波兰人搞不到的职位就不能世袭。
波兰的贵族权力始终都很大,在14xx年,还把农奴制也合法化了,除此之外还有对议会的否定权。
1382年路易大帝死亡,围绕着要不要让10岁小公主继承王位的波兰内战爆发,在贵族的支持下,小公主称王。
然而贵族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小公主很快的就为了波兰的利益被嫁给立陶宛,12岁的小公主嫁给了一个35岁正值壮年的立陶宛大公雅盖沃。波兰立陶宛联邦就这样搞起来了,国土很大。
之所以要搞这个联邦,主要是因为两边有个共同的敌人,条顿骑士,也就是日耳曼人。
而上面提到的,贵族特权法其中一条有但书是针对东边的,东面和俄国相邻的边境城堡如果有军事冲突的风险,贵族还是必须承担起军事建设的义务。
这样,案情就明朗了。
光是这样还不够,波兰旁边还有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回教帝国。
发布于 2016-01-31
ThingJS
广告
知乎广告介绍
这个神奇的网站居然可以一键生成三维城市地图!
在一些智慧城市项目中经常遇到三维可视化的展示需求,为此,ThingJS旗下CityBuilder城市搭建工具发布了一键制作三维城市功能,只需在地图上框选您需要生成的范围,系统自动生成您选取范围内建筑的三维建筑模型,大幅缩短三维项目交付周期。查看详情
杨横舟
La chimistoire
怒答!要了解一个国家灭亡,先看它最强盛的时候干了什么
镜头一:
1443年,同时兼任波兰国王、匈牙利国王、立陶宛大公的瓦迪斯瓦夫三世率领25000十字军远征巴尔干,击败奥斯曼守军,占领塞尔维亚,收复尼什,进军索菲亚,准备一举解放保加利亚,然而,在瓦尔纳一战,瓦迪斯瓦夫意外阵亡,匈牙利拥立新君,摆脱波兰的控制。
镜头二:
1610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趁俄罗斯“混乱时期”,以帮助伪德米特里为由,率军侵略俄罗斯,名将斯坦尼斯瓦夫成为第一个攻克莫斯科的欧洲将领,然而,由于齐格蒙特三世企图将沙皇宝座占为己有,遭到俄罗斯全体反抗,不得不在两年后撤军。
镜头三
1683年,奥斯曼帝国包围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两个月,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率领波兰、德意志联军大败土耳其人,从此欧洲与奥斯曼的战争迎来转折,奥斯曼人不仅停止了对欧洲的扩张,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特兰西瓦尼亚拱手相让。然而,索别斯基为了一举将波兰扩张至黑海,盲目追击,最后功亏一篑,波兰从此停止了武力扩张。
上述三个时期是我认为波兰在历史上军事实力与声望最强的时候,但是很可惜,在波兰巅峰的时候,他的武力扩张不仅是毫无利益,更是自伤元气的。换句话说,他所发动的战争,完全没有从自身利益出发。这是他错过成为超级强国的根本原因。
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成为强国,也不至于亡国,我们说波兰历史上三次亡国,第一次才是最主要的,后面也不过是“被独立”,然后继续被吞并,而灭亡的原因,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1.位置不一定决定上限:大家提到波兰灭亡,总觉得是因为他所处德俄夹缝,周围都是强国,然而殊不知在这两个国家兴起之前,波兰是更强的。波兰刚建国的时候,周围是古普鲁士、原始的波美拉尼亚、尚且孱弱的勃兰登堡、毫无作为的波西米亚、东欧巨坑匈牙利,以及尚未开化的立陶宛。等到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的时候,俄罗斯尚未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无心东扩,匈牙利面临的是奥斯曼的压力,唯一对波兰有威胁的,不过是条顿骑士团。而历史上,波兰也趁这段时间扩张了,雅盖隆王朝一度控制匈牙利,坦能堡战役彻底打败骑士团,齐格蒙特远征俄罗斯,然而这些扩张,都是花了大力气而没有长期巩固的。等到历史推移,波兰才发现,北边是把波罗的海变成内湖的瑞典,东边是彼得大帝改革后崛起的俄罗斯,南边有同样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西边是经历士兵王和腓特烈大帝打造的军事强国普鲁士,在这个时候才想起合纵连横,为时已晚。
2.东西都不讨好,966年波兰第一任君主梅什科一世为了与波西米亚结盟而避免多线作战,选择了联姻并带领全国皈依基督教,当是时,东西教会虽然尚未正式分裂,但已有明显差异。梅什科一世偶然的选择,让波兰在日后成为了天主教国家。而波兰人在人种上却又属于斯拉夫人,因此,日后的两个邻居,德意志人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俄罗斯人则更是以异端来看他们。这就导致了日后俄欧之间的压力将会重重砸在波兰人身上。
3.与立陶宛融合不彻底: 1569年齐格蒙特二世企图以“卢布林融合”,将波兰、立陶宛、王室普鲁士三国真正统一,但并没有这个效果。由于反宗教改革的呼声高涨,大多数人坚持天主教为正统,东正教被认为是一种分裂信仰,这导致立陶宛境内罗斯人的地位非常低;部分立陶宛贵族仍然坚持古老的生活习惯和民族观念;但泽地区的波美拉尼亚人独立呼声日益高涨,并且挫败了齐格蒙特二世创立海军的想法;虽然王室普鲁士被规定必须参加全国议会,他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地方议会来商定地区法案。
4.制度太奇葩: 国家的两条基本国策——首先是自由选王制,由于齐格蒙特二世无嗣而终,贵族们决定开放王位,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国王,这个制度显然是充满弊端的,因为有利于贵族,并不代表有利于国家;而那些想当国王的人争相向贵族开价,只能导致他们的权力进一步做大。这就是前无古人,后少有来者的自由选王制。担任过国王的有法国国王的兄弟、瑞典国王、萨克森选帝侯等等,这就导致了波兰逐渐沦为其他国家的政治外交工具。
第二个国策就完全肯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自由否决权。在制定全国法案的全国议会上,只要一个议员投了否定票,那么该法案无效。。。。一个人啊!整个议会好几百人,因此,整个议会制定法律的效率有多低,根本不敢想象。。。
1573年,为了在东边牵制哈布斯堡王朝,法国开始狠下血本,最后赢得了第一个玻璃联邦的王位。安茹公爵亨利当选为国王,整个巴黎欢呼雀跃。
不过。与此同时,联邦全国议会成立了“华沙联盟”常设机构,负责起草宪法。总的来说就是——国王不能再生前制定下一个国王;国王必须与议会联合确定宣战媾和等政务;必须两年召开一次全国议会;特别的征税法案必须得到议会批准。这一套条约被称为(苦逼的)“亨利条例”。
亨利当然很郁闷,他本来是满心欢喜当国王的,结果等着他的全是憋屈。饱受传统法国君主制熏陶的亨利完全不能理解波兰的律法主义,在加冕礼上他拒绝接受条例,他从即位第一天起就和贵族杠上,最后,仅仅即位1年后,不堪重辱的亨利在他哥哥查理九世逝世后便逃离了波兰。
波兰贵族趁机开始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全国议会负责制定法律,但仍需要地方议会同意。有了广泛的地方议会,联邦也不需要建立缜密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绝对是致命的,因为当时的欧洲,随着文艺复兴和奥斯曼帝国的冲击,中世纪封建制度逐渐开始土崩瓦解,各个国家开始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这使他们的国家机器开始了高效运转,而玻璃联邦则仍然是因循守旧。最典型的例子在于国家刚刚制定了征兵法案,而到发饷的时候却无法通过增税法案,其结局只能是屡见不鲜的兵变。以及扬-索别斯基在1681年对奥斯曼连战连捷,接过因为无法让国家通过征兵法案导致功亏一篑。
这种政治制度无疑让外国有机可乘,在第一次瓜分波兰条约上,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就明确要求,联邦若要修改宪法,必须得到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同意。。。目的嘛。。。路人皆知。。。
总而言之,波兰在1795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但之所以它没有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原因有三:
1.败也贵族、成也贵族。玻璃联邦的贵族被称为什拉赫塔,虽然他们对绝对民主的追求葬送了整个国家,但也正是他们对传统的坚持,使波兰文化能在亡国之后能保留下来。俄国是瓜分领土最多的,因而为了好好管理波兰,文化素质高并且有钱有势的什拉赫塔成了沙皇贵族不得不依靠的对象,因而很多什拉赫塔能在政府任职,而没有任职但有钱的什拉赫塔则以自己的力量,开始创作波兰文学,他们为波兰文化的延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2.两次“被独立”,法国人可以算波兰人的恩人,因为拿破仑和一战之后,都是法国力主波兰恢复独立。这样就使波兰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能够反复出现,不会如图沙皇期望那样而消失。
3.民族主义的发酵。波兰第一次灭亡是在1795年,但转而就进入了民族主义如火如荼的19世纪。在这个世纪里,被压迫统治了数百年的南斯拉夫人、爱尔兰人、匈牙利人都能获得独立与解放,更何况是亡国不到一百年、地方贵族势力极强的波兰?在这个世纪里,波兰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因为各种抵抗与革命,较之以前和立陶宛的混合,变得更鲜明,因此,他是不会根本灭亡的。
编辑于 2015-08-01
Kamil小波
波兰人,22岁。微信:kamildomanski B站:Kamil-Xiao
Hey. I'm from Poland so I can answer you. We were invaded so many times because we're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 two countries that wanted to rule the world so many times in the history. One time we were occupied for 123 years and in that time even learning Polish language was illegal, so I understand your question: how is it possible? It's about the Polish mentality - if something is abandoned then you can be sure, that Polish people will do it. During these 123 we had so many uprisings, where so many people died. But we have a rule, that it's much better to die than to live in a cage. So people were still learning Polish language and respect our traditions; so after these 123 years when we gained independence, we were able to make a nation. 3 years after it we were attacked by Russia, that had much bigger army than us, but anyway we won. Then in 20 years we were attacked by both Germany (Hitler) and Russia and we had no chance. While Poland is only 30 milions people, 6 milions di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o 20% of our population! Anyway we were still fighting,but still next 40 years we were under Russia. But even then we were still fighting and now finally we'r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Polish people are really proud of our history actually, because we never gave up. We had great heroes like Witold Pilecki (you can read about him). Anyway scars we get during our wars are big, that's why Poland is not so rich now.
Hope you know better now!
你好,我来自波兰所以我能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被入侵多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地处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都曾多次想统治世界。曾经我国被侵占了123年,那段时间人们学习波兰语都是违法的,所以我理解为什么你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关于波兰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喜欢反其道而行。在这123年间,我们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许多人也因此丧命。但我们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宁愿死在战场也不愿活在牢笼里。所以人们继续学习波兰语也遵循着传统。所以123年后我们取得了独立,我们能够成立一个国家。3年后,我们被俄罗斯入侵,他们有更强大的武器,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20年后我们又被德国 (希特勒)和俄罗斯侵略,我们毫无反击的机会。当时波兰只有3千万人口,六百万人死于二战,那是我们五分之一的人口。无论如何我们依然战斗,但我们仍有40年的时间被俄罗斯统治。但即使那样我们也继续战斗,最终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波兰人很为波兰的历史而自豪,因为我们从不放弃。我们有伟大的英雄Witold Pilecki(你可以去了解他
)。无论如何,我们在战争中受到了巨大的伤痛,那也是现在波兰不富裕的原因。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 2016-12-19
南阜
All glory to Tsathoggua
没有看到关于切申问题的令人满意的回答。
切申在奥匈解体之后立即陷入了捷克和波兰之间的争夺。切申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西里西亚煤矿的末端,同时是中欧东西和南北向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在奥匈和帝俄垮台之后,马萨里克和帕德雷夫斯基曾在华盛顿达成过一个协议,承诺将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切申问题。然而因为双方的原因,本应成为友邦的两国最终反目成仇。
1. 切申是捷克“趁火打劫”抢走的吗?
在马萨里克-帕德雷夫斯基协议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大体上还是保持克制的。不过1919年初,波兰宣布包含切申的全国大选,而且拉上几个协约国军官说成协约国背书,在捷克看来这是挟协约国自重,试图以单边国内行为造成既成事实(类比野田内阁的钓岛国有化)。捷克政府被激怒了,要求波兰停止包括切申的选举筹备工作,在波兰拒绝后向波兰下达最后通牒要求立刻从切申撤军。在波兰仍然拒绝撤军后,捷克发动进攻。捷克虽然在战斗中占据上风,但是协约国迅速介入要求捷克停火,成立调停委员会并最终在之后的仲裁中解决了波捷边境问题。所以波捷战争并没有使捷克领有切申,切申最终归属是在之后的仲裁中确定。
在列强看来,两国的做法都不甚明智。波兰不应该刺激捷克,捷克也不应该反应过激。不过当时意大利在地拉那出动军队查封当地报纸,希腊在北伊庇鲁斯出动军队把房子刷成蓝色,罗马尼亚军队更是在匈牙利高歌猛进。捷克的行为相比也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在关于分赃的国际环境下,诉诸武力才是常态,克制和协商反而稀缺(如果不是为了更大的贪欲的话)。
波捷战争虽然没有解决切申问题,但是对两国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苏波战争中捷克禁运了从奥地利通往波兰的军火,波兰也在1938年被仇恨和贪婪蒙蔽了理智作了大死。
2. 切申的归属公正吗?
1919年协约国调停之后,捷克和波兰同意以公投或者国际仲裁的方式解决切申问题。公投似乎是一个很公正的做法,然而实际上,捷克和波兰出于各自的考虑先后都反对过公投。整个原切申公爵领确实是波兰人占优,所以1919年时波兰认为胜券在握,捷克自然强烈反对。然而到了1920年时,捷克政府确保了德意志人的亲捷克倾向和充分的政治动员后同意公投,这次轮到波兰人抵制了。波兰在公投中稳赢那就没必要阻挠公投,正如纳粹如果能在奥地利选举获胜就不用入侵奥地利了。
事实上波兰的考量可能还在于,即便波兰人在切申地区总体占优,但这不代表切申就会整体公投并入波兰。最大的可能还是分割切申,主流地区各自回归,谁的列强背书更硬,谁就能在民族散居区域以杰利蝾螈划分选区。即便付诸公投,波兰还是不能保证控制铁路和煤矿。
球最后还是被踢回协约国。对于仲裁者来说,从1910年奥地利的人口普查来看切申是波兰人多数。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这些波兰人都是世居的吗?这也是贝奈斯的主要论点之一:大量的波兰人是很晚近的时候才因为工业化流动过来的,从民族自决的角度,新移民有自决权是否公平呢?第二个问题是煤矿,民族分界线正好横穿煤矿。分给哪一边似乎都不公平。
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倒是更同情波兰,但是法国强烈支持捷克。原因听起来也很合理:切申对波兰不重要但是对捷克太重要,削弱捷克会削弱布尔什维克防疫圈。最终列强以典型的和稀泥方式分割切申,大部分的波兰人回归波兰,仅在捷克内留下了一个小的波兰社区,波兰获得城区和电厂,捷克获得煤矿和铁路。仲裁结果似乎更倾向捷克一点,这也给波兰留下了忿恨的空间。无论如何两国在1925年签署了《捷波仲裁,贸易及清算协议》,两国承认了波捷边境。
1938年波兰撕毁清算协议入侵捷克,如果波兰没有拒绝保证中立,法国未必或抛弃得这么果断。而捷克坚定的抵抗至少能让德国放点血。事实上捷克已经原则上打算向波兰妥协,但是贝克外长想公开羞辱捷克坚持最后通牒,直接导致了捷克向德国的投降。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和捷克同盟是波兰最好的选择,坚持凡尔赛体系,最大程度地包围德国。然而波兰诡异地选择了修约主义,既然波兰选择冲击凡尔赛体系,那发生什么也不要觉得惊讶了。
编辑于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