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宫暂停对外开放!他拍下30000张照片一夜刷屏…》的相关评论
这要再他一个DJI, 早进军好莱坞了.偶然听闻
故宫博物院因为工作需要
将暂停开放11天
![]()
看不到故宫,
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还好有人早有准备,
河南一个摄影师苏唐诗,
蹲拍故宫6年,
拍下3万多张故宫绝美照片,
足够你看到故宫重新开放!
![]()
![]()
![]()
天上乌云密布,
地上故宫屹立,
两者像天与地的对决,
更像古与今的对峙。
震撼奇幻,
大气磅礴。
![]()
![]()
朱红色的宫墙,
金色的琉璃瓦,
一个撑伞的游客,
在大雨过后的故宫停步驻足,
寂静欢喜,
意境悠远。
![]()
![]()
故宫的春花,秋月,
夏日,冬雪,
故宫富丽堂皇的龙阙凤檐,
朱门金殿,绿柳红墙,
全都被他收入镜头里,
一眼万年。
![]()
![]()
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
和谐的色调,诗意的风景。
每一处都散发着深远的意境,
极致的惊艳与魅惑,
牢牢地锁住人们的目光。
![]()
![]()
静观这些照片,
有种盛世王朝落幕的苍凉,
又有处事不惊的淡然,
故宫带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尊贵典雅,
静观历史变迁。
![]()
![]()
《风云紫禁城》
他镜头下的故宫,
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威严和高冷,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权统治和神秘,
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
鲜活有温暖的建筑。
![]()
![]()
6年间他在河南与北京之间
先后往返40多次,
他用着普通的相机,
走着游客所走的路线,
用老百姓的视角去拍,
故宫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
![]()
每一张照片都像
在和数百年历史对话,
告诉这个寂寞百年的建筑,
我们懂它,它不孤单。
![]()
苏唐诗说:
“我心中的故宫,
其实很平常。
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
每个分分秒秒,
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
任何时刻,任何角度,
无处不在的美。
”
![]()
越平凡越可贵,
越接地气越真实,
好的照片,是会说话的。
![]()
![]()
当他从3万张照片中
层层筛选出148张,集结成
《看见,不
一样的故
宫》的时候,
甚至连故宫前院长
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
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
写寄语。
![]()
![]()
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
苏唐诗拍故宫6年,
单院长刚退休,
画册便集结完成。
![]()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
都曾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故宫,
都希望故宫能被更多人了解熟知,
不谋而合的理念让他们惺惺相惜,
才有了这场隔空对话,
我来到过你的城市,
走过你来时的路。
![]()
《风云紫禁城》 摄于北京故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评价道:
“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
![]()
无数人看到这些照片
都被惊艳得说不出话,
堪称视觉盛宴!
人们好奇,
苏唐诗到底是何方大神
才能拍出这样精美的照片,
而任谁也想不到,
他并非全职摄影师,
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民警。
![]()
苏唐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的影响,
他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
喜欢摄影、绘画、书法。
![]()
![]()
《一花一界》
长大后成为一个民警,
但是由于工作繁忙,
长年累月的辛劳甚至
导致他的右耳失聪,
腰椎病发作成月都站不起来,
后来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上下来。
![]()
为了缓解压力,
2006年,
他重拾年少时的爱好,
买了第一台相机。
![]()
刚开始练手,
他决定拍家乡的黄河故道湿地的晨雾。
为了一张照片,
他连续十几天天还没亮,
就开车从县城赶到黄河故道拍照,
拍到早上七点,
再开车回去上班。
![]()
《黄河故道的冬》
为了拍公园的水鸟过冬照,
他在严寒刺骨的冬天,
连续八天凌晨起床,
去湖边等候,
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从不会为了节约时间,
而故意轰赶水鸟打扰它们,
始终非常耐心地等待。
![]()
![]()
《黄河故道·春》摄于2009年4月
![]()
《黄河故道·秋》摄于2011年10月
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
他拍了8年,
那时候的他见山拍山,
见水拍水,
古建筑拍的并不多,
说起与古建筑的结缘,
起源于2014的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
![]()
![]()
![]()
《十访开封山陕甘会馆》
当时在网上看到这个比赛后,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他投稿了一组
在山东单县牌坊街拍的照片,
却没想到从百万张照片中,
一举获得总赛区三等奖,
继而被评为十佳
“年度古建筑摄影师”。
![]()
《牌坊古韵》组照之一 摄于山东单县
第二年他接着参加,
他直接从40多个
进入决赛的摄影师中脱颖而出,
拿下总冠军,
他的总成绩与第二名的差距,
就等于第二名与第十名的差距。
![]()
《守望千年》
命运好像为他指明了一条方向,
他注定是为拍古建筑而生,
骨子里的传统让他愈发痴迷古建筑,
对古建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拍山陕甘会馆,
他连续10次开车前往。
![]()
《山陕甘会馆》摄于河南开封市
为了达到最好的光影效果,
他一直拍到游客散尽,
甚至被管理员放犬驱赶,
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
《会馆夜韵》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在五台山显通寺,
为了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他在香炉
脚兽旁趴了近1个小时,
因为太过专注,
燃着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浑然不觉。
至今右胳膊还留有被烧灼后的疤痕。
![]()
《殊途同归》 摄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正是在这种忘我的专注里,
苏
唐诗拍的照片越来越有禅意,
越来越有深度
。
连我国建筑摄影权威林铭述都惊叹不已:
来自“最最不专业地方”的一位摄影师,却拍出了中国“最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
![]()
《大美武当》
![]()
《牖影》 摄于河北承德行宫
民警与摄影师,
两个身份看似千差万别,
却又相辅相成,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专注与坚韧,
不轻易放弃和妥协。
![]()
《彝塔风云》 摄于云南楚雄
苏唐诗说:
“通过学习,
我发现中国古建筑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
关注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
注重内在的气质与秩序,
而公安工作所追求的公平、秩序、和谐,
本质上与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拍摄古建筑正是作为公安民警的我追寻、
展现和谐美、
秩序美的另一有效手段。
无法在公安一线维护秩序的时候,我愿用我的镜头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秩序之美”。
![]()
《拂》摄于郑州胡公祠
![]()
《翩然》 摄于河南济源济渎庙
古建筑在很多人眼中,
代表着枯燥与平淡,
苏唐诗却深知这背后
蕴藏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
拍摄于五台山菩萨顶
![]()
拍摄于五台山南山寺
![]()
拍摄于五台山南山寺
拍遍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苏唐诗突然意识到,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之前几次拍故宫都只是为了“练手”,
却没有真正为其出一个系列,
所以,他决定专心拍故宫。
![]()
在这个摄影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人人都可以拍照,
但是苏唐诗每一次按快门,
从不是随手一捏,
每张照片都经过精心的构图设计,
这不仅仅是一张美图,
更包含着摄影师的审美和深刻的思想,
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
为了拍故宫的雪景,
他时刻关注北京的天气情况,
在春运返程高峰期,
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
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
腿都站僵了。
![]()
《高云梵音》
结果拍完刚回家,
又遇上故宫上元夜,
故宫首次夜间接待游客,
苏唐诗还没来得及歇脚,
又一刻不停歇地赶回北京,
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
手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
却一直不舍得放下镜头。
![]()
为了拍故宫的雨景,
暴雨天,
他顾不上穿防护服,
只给相机套上袋子,
在雨里一扎就是许久,
就算全身淋透,
相机进水淋坏他都在所不惜。
![]()
一次在闭馆时,
故宫突然天降暴雨,
十秒钟雨停后,
故宫上空翻云覆雨,
风云变幻,
极其壮观,
但工作人员正在清场,
舍不得离开的他,
厚着脸皮疯狂地按着快门,
只为留住这一瞬间的惊艳。
![]()
《妙铃梵音》
为了不让游客入镜,
他大清早就去故宫排队,
常常是第一个检票第一个进故宫,
然后在游客进入之前,
快速抢先站位拍照,
拍完立即甩开游客往后跑,
常常是进去最早,
走得最晚的一个。
![]()
![]()
![]()
故宫当了苏唐诗六年的模特,
他早已经对这个“老搭档”了如指掌。
每条路每道门都一清二楚,
几点几分光线会到什么地方,
哪个角落的站位会有什么样的场景,
甚至连御花园中
花开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
![]()
三月的杏花,
四月的丁香,
六月的荷花,
七月的凌霄,
九月的菊花,
十二月的腊梅……
![]()
![]()
花开的多少,
花开的位置,
他全都如数家珍。
![]()
为了拍出故宫的文化内涵,
完美呈现出其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
他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
认真钻研古建筑摄影技法以及文化背景,
不断扩大欣赏视野,
丰富精神生活,
逐步培养审美趣味,
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
《云腾》 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正是在这样的积淀下,
在雨雪风霜里,
在花开花落中,
他拍的每张照片都能令人遐想深思,
传递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展现出万千工匠的勤劳智慧。
![]()
《天圆地方》摄于祈年殿
时移世易,
古建筑就像是个时光的见证者,
讲述着历史的更迭与兴衰,
尘封在史书中的记忆,
被苏唐诗用镜头一一解读。
他像个拿着相机的魔法师,
带我们见证了
中华数百年历史的更替变迁。
![]()
《风雨千年》 摄于云南楚雄
随着摄影技巧的愈发纯熟完善,
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与学习,
当有人半开玩笑地建议他开班授课,
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下,
决定开班,
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古建筑。
![]()
《圆》 摄于北京天坛
苏唐诗说:
“能够为民族血脉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古建筑文化,
把散乱的目光聚焦于古建筑,
进而树立起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
![]()
![]()
他不求名不求利,
他只有一个心愿,
“我有一个小小奢望:
地球那么大,
人那么多,每个人来到故宫,
都能看见这样的故宫,
这样的美……”
一个县城民警的6年
留给我们一个最美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