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emengdun

真 · 宇宙的尽头 · 冠军之城 · 北境 · The North · 挨得猛冻
我居然让我认真看完了

“现今执政的保守党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争取移民一百万人口。”
文章内容错误
 
原创于2018年8月3日, 此文因一认识的编辑为其杂志每年9月针对小留们出版的一年一个国度介绍约稿而写,明年九月还让我出个澳洲印象。分享大家纯属我个人的印象,不代表大家,每个国家每个城市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自己不同的画面。

加拿大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土地面积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但是人口却仅有三千五百万。据统计,加国总人口中高达约20.6%的人口出生于海外, 即使那些出生于加拿大本国的人口,其父母是上一代移民的比例也非常高。可想而知,加拿大是个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这个国家原本土著人口是自一万四千年前从蒙古跨越北令海峡(古时候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大陆没有分离)迁徙至美洲大陆。很多加国的原住民后代很喜欢去蒙古寻根,他们中还有很多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和我们中国人外貌还是颇相似,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变成和欧洲移民混血的后代。

加拿大生活习惯和美国一样,如果你开车从美国到加拿大,除了限速路牌从英里变成公里之外,感觉不到其它任何差别,很多零售机构如COSTCO, WALMART等都一样,快餐店一样是麦当劳,星巴克,WENDY’S, SUBWAY等。除市中心的CBD 为高楼外,人口主要分布在郊外的居民均为木结构的独立屋为主,配有发达的高速公路。 美加通婚现象很普遍,白人家庭中很多夫妻或子女中一方持美国国籍。加拿大城市机场一半都是飞美国的航班,美国海关也是设在加拿大各大机场里,进了海关飞到美国可以直接出站,非常便利。

加拿大和美国少数族裔的区别是,这里亚裔居民比例很高,美国是墨西哥裔和非裔居民比例高。美国枪支泛滥,加拿大枪支管理很严格,个人可以买枪,但是需要经历警局长达一个月的审核过程,买来的枪支需要按法律严格局限于自家保险柜和靶场两个地方,枪支从家携带到靶场也得通知警察。不像美国可以随意带着上街。

华人移民历史和现状

随着自16世纪以来持续的欧洲殖民化,加拿大自然而然成了一个白人为主的社会。只是当今加拿大也和欧洲一样遇到了持续老龄化现象,根源在于高福利国家的人们不再依靠子女而是依靠政府来养老送终,外加西方社会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平等权力,还有西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单身享乐主义思想等等,造成了人口再生产能力持续下降。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移民成了加拿大基本国策。 现今执政的自由党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争取移民一百万人口。

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已经超过一百八十万。华人最早来加拿大一批人是被雇佣来修太平洋铁路的。铁路修完了,很多华人却受尽歧视和欺负,为了将自己妻儿移民过来团聚,还得交给政府人头税,生活非常艰辛。第二批华人移民高峰是发生在香港97年回归前,很多香港人听信谣言,辞掉工作,卖掉房子,举家移民。这批港人不是个个都能融入社会,很多人只能从事薪水低廉的苦力工作。在看到回归后,香港经济发展的更好,更繁荣,机会更多,相当大比例的港人又踏上了回归的道路。这也就是在香港竟然有30万拥有加拿大国籍的港人的奇特现象(加拿大移民法规定只有5年内住满三年才有资格入籍)。

90年代以前的华裔移民主要来源于70年代开始的越南政府驱逐和迫害华侨,台湾人和香港人。

中国大陆移民潮源自90年代后期,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加入WTO以及为了融入世界潮流,开放了移民输出政策,从而中国人也可以和世界其它国家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按照加拿大移民评分政策竞争加拿大每年约20多万人的移民配额机会,中国人曾经多年荣登榜首。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富起来 的人们也开始进行投资移民,那时候的投资移民门槛很低,只要花费10万加元投资加国债卷,根本不需要英语技能要求,因此又引得一大批投资移民进入加拿大。中国华裔族群快速增长,自然而然会引起加拿大移民部的警觉。加拿大是一个倡导多元化文化的国家,自然不希望单一族裔快速暴增,自2013年开始,一系列的抬高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门槛限制了中国人移民的数量,但是对中国留学生和华人亲属团聚移民大门一直是敞开的。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个移民加拿大人数最多是国家分别为:印度51,650人,菲律宾40,855人,中国30,280人。

气候和居住现状

大温哥华地区以及温哥华岛因得意于背靠落基山脉,阻挡了北极寒流,又得意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冬天气温冰点以下很少见,下雪结冰天数不多。冬天长达半年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天空连续数周难得见到太阳,和相距两小时车程的美国西雅图气候一样。整体来说,加西夏天无炎热气候,是避暑的理想地方,加东夏天会遇到热浪,炎热天数不多。

中部草原三省气候冬天非常寒冷,零下20到40度很常见,延续数月。长达半年的大雪造成交通事故非常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加东的安省除了纬度较低的多伦多及其南部地区,冬天气温稍好意外,其它地区,外加魁北克省,大西洋省份均是冬天和草原三省一样异常寒冷。大西洋省份的暴雪有时候竟然能达到2米之高。正是因为寒冷气候和就业机会少的问题,移民去加拿大的人多,走的人也一样多,很多年轻大学毕业生,一有机会,均奔美国去了,还有一些人因耐不住寒冷和寂寞,又回到自己的母国。所以政府的移民工作一刻不能消停。

加拿大从太平洋沿岸城市温哥华到大西洋沿岸地区纽芬兰省,时差4.5小时。人口主要集中在美加边境线一带,一是因为加拿大靠北极,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森林和冻土,只有靠近美国边境的南部地区相对宜居。沿着美国边境线,人口又主要集中在加东的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加西的BC 省和阿尔伯特省,其它省份人口相对较少。人口第一大都市区为多伦多地区,约600万人口,其次也是加东的大蒙特利尔地区,约400万人口,第三为加西的温哥华都市区,约250万人口,加西的卡尔加里地区约120万人口,加西的埃德蒙顿,加东的首都渥太华,大西洋省份的哈利法克斯,以及中部萨省,曼省都市区人口均不足百万。



据英国经济人杂志发布的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加拿大三座城市一直高踞排行榜前十。

2017年世界城市宜居排行榜,排名依次是(越高越好):澳大利亚墨尔本,奥地利维也纳,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多伦多,加拿大卡尔加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澳大利亚佩斯,新西兰奥克兰,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汉堡)

加拿大的公交系统和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很不发达,欧洲绝大部分城市以及澳洲大都市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加拿大市中心人口密度都相对很低,很多城市CBD一到周末,就像鬼城一样。人口集中居住在以独立屋为主的周边郊区。两大人口密集的都市区多伦多和温哥华房价近年暴涨,这两个地方也是外来移民安家落户的首选的地方,通往中国的航班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两大城市,和我们的北京上海,澳洲的悉尼墨尔本类似。其它城市房价相比十年前不仅不涨还跌。 房价的真理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全世界人口密集的大都会房子永远都是香饽饽,加拿大媒体片面指责中国人炒高了房价有失偏颇。

主要经济:

加拿大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森林木业造纸,小麦菜籽油,矿业,钾肥,教育,旅游,航空汽车产业等。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安省以多伦多为中心的地带。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部阿尔伯特省,石油主要以油砂形式采取地面挖矿开采处理。因油砂开采需要耗费巨量的蒸汽将石油从砂土中蒸发出来,造成巨大的碳排放,一直受到世界上多个环保组织的抗议。另一方面的困局是加拿大现有的石油管道仅仅只能输送到美国这一单一市场,被迫折价销售。为配合产能不断增长而设想的KEYSTONE XL 扩建计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政时期一直被否决,直到特朗普总统上台才得到有限制性的批准。因为美国页岩油的兴起和繁荣,同时为了摆脱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所造成的现阶段的折价销售,加拿大联邦政府批准了从阿省通往太平洋城市温哥华 BURNABY港口的Trans Mountain 管线,此管线是将石油输送到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目的。 可惜这条管线遭到BC省府和当地一些居民的强烈反对,BC 省长威胁说要利用一切当地法规来阻止此线路的建设,逼得联邦政府出手将整个项目从业主美国Kinder Morgan公司全盘买下,才得以扫除BC省府设置的路障。迄今为止,这两条管线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工迹象。日益增长的油砂产能面对过去建设的非常有限的管线输送能力,只能花高价通过火车运往美国,大大增加了油砂的运输成本。

虽然阿省的油砂储存量达到1740亿桶,然而因近几年来的能源商品暴跌,曾经引得全世界油气巨头疯狂豪赌的油砂产业又被疯狂抛盘,外国油气巨头基本将原有的油田悉数转卖给加拿大本土SUNCOR, CNRL两家油砂巨头,撤离油砂行业。加元号称油元,澳元号称铁元, 这也是加元汇率近几年暴跌的根源。

去年中国计划和加拿大谈判签署中加自由贸易协定,尽管加国权威经济学家指出世界上经济小国和大国签署自由贸易,从来都是小国经济受惠多,然而新执政的自由党首领特鲁多却以中国的劳工权益等不能和加拿大相提并论,会损害加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而推诿。

教育:

加拿大号称是英法双语国家,其实法语只是在魁北克地区通用,魁北克居民多数为法国后裔,也因此多次闹过独立事件。加拿大政府为了安抚魁北克省法裔居民的人心,立法设定法语和英语享有同等地位,这样政府所有部门的文件和讲话均得双语制,公共场所标示也是如此。政府部门以及航空公司招聘员工,都有双语要求。虽然除魁省意外其它九个省和3个地区均为英语地区,但是以法语为母语的小学校还是特别多,因为英语系的家长都明白给孩子从小就接受法语教育,长大了就可以应聘公务员工作。加拿大公务员工作和美国一样,也是除了医生律师以外最体面最稳定,待遇也是最丰厚的工作。如今的制造业和其它商业机构都因世界贸易一体化,竞争非常激烈,就是那些世界五百强公司一样隔三差五裁员滚滚,这个年代很难找到可以干到退休,稳定一辈子的工作。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再强的公司稍稍松懈,就有可能被其它后期之秀淘汰出局。加拿大过去拥有的世界一流的北方电讯,黑莓手机等公司均破产。位于蒙特利尔的火车和航空飞机巨头庞巴迪也一样陷入困局,沦为依靠政府救助才能生存的地步。

因为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商业贸易和科技领域里的具有垄断地位的语言,加拿大自然和其它几个英语系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一起成为世界上售卖教育获利丰厚的国家。每年世界上大学排行榜的发布机构均由英国协会机构把持着,自然这四个英语国家的大学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牢牢地统治者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福利制度:

加拿大采取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和美国以购买保险公司保单为主的医疗制度完全不同。免费其实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两大移民集中的多伦多和温哥华都需要每月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参保,对贫困线以下的居民采取先收后退的措施。医药分家是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医院以药养医的弊端采取普遍措施。药品也是不属于免费医疗范围,全靠患者的雇主的保险公司或者自费购买,政府对低收入人群有很多救助项目,个人即使没有保险又属于低收入或者无收入,也一样通过政府的救助项目吃得起药,包括一些昂贵的抗癌药等。澳大利亚是采用免费公立和保险为主的私立医院并存制度,加拿大却严格禁止私立医院,政府担心私立医院的出现将吸引大批优秀的公立医院医生跳槽,破坏了加拿大引以为豪的公平公正原则。每个硬币都有其两面性,这样的制度弊端就是造成了低效排队过长的问题,非急诊的B超等候3个月,CT 和肠镜长达6个月,一个膝盖手术全国各地医院平均等候时间均为6到8个月,当然危及到生命医院也会立马诊断和手术,看病完全靠危及程度来决定排队时间。

加拿大和澳洲,北欧一样,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年轻力壮时候,你的收入可能近一半纳税了,但是当你陷入意外丧失劳动能力 或者年老体迈的时候,政府还是通过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履行承诺回报其每一位能力有高有低的公民。随着老年化人口日益严重,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样的福利系统是个大问号。

全国各大城市均建立了完善的公立和私立并存的养老院,随着老年化日趋严重的趋势,养老院床位远远不够用,有的排队需要几年之久,目前政府采取鼓励老人居家养老,社会上有专业服务机构定期上门,定期开着特制的可以升降轮椅的护理大巴,将老人们送往各大医疗检查中心,诊所,医院,超市等。退休年龄法定65岁,居民达到这个年纪,即使生前一分钱存款没有,政府也会投入救助,让每一位老人有尊严地度过余生。游客看到街头满是乞丐的现象均是些吸毒嗜酒精神有问题的流浪者,这些人也拒绝参加政府的救助项目,因为政府有廉租房制度,无论你收入多少,只需缴纳20%月入即可申请排队入住,那点钱连普通水电费或物业费都不够。最低工资也逐步过渡到15加元每小时,能工作的维持生活不难,有疾病或伤残的可以申请补助,政府根据标准每月发放补贴,从几百到几千加元每月不等。低收入家庭每养育一名孩子均可以取得政府每年六千多加元的年奶金直到孩子18岁。

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国度也有其自身问题,例如毒品猖獗,大麻合法话,国会议员甚至倡议海洛因合法化,很多年轻人因吸食化学毒品芬太尼而丧命的报道比比皆是; 高福利制度造就了一批懒人,挫伤了积极工作勤奋人们的激情,对经济结构的损害日趋严重。经济上 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导致其丧失了制造业和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随着大宗商品国际行情象过山车那样上下波动。

这就是加拿大,一个地广人稀,平和而不喧嚣,一样有着其自身弊端的国度。

您可以把这个文章至少分6个帖每隔3天发一个,可以多赚很多钱
加拿大印象(1)概述
加拿大印象(2)华人移民历史和现状
加拿大印象(3)气候和居住现状
加拿大印象(4)主要经济
加拿大印象(5)教育
加拿大印象(6)福利制度
……:D
 
楼上各位都很客观
幽默
总体看
1 作者的认识基本正确
对加拿大的评价很到位
2 一句话总结: 加拿大只适合混吃等死的人
再也蒙不了人了
混吃等死放在哪个国家都适合,不只适用于加拿大!2080定律,哪里都适用,世界上80%的人注定碌碌无为或者说他们甘于当绿叶,关健在于如何永远成为人群中的20%。
 

Aidemengdun

真 · 宇宙的尽头 · 冠军之城 · 北境 · The North · 挨得猛冻
您可以把这个文章至少分6个帖每隔3天发一个,可以多赚很多钱
加拿大印象(1)概述
加拿大印象(2)华人移民历史和现状
加拿大印象(3)气候和居住现状
加拿大印象(4)主要经济
加拿大印象(5)教育
加拿大印象(6)福利制度
……:D
哈哈。都是家园币惹的祸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