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在麦当劳打工的日子

一转眼来加拿大都已经12年了,也来回忆一下刚来时候的情景。

当初是访问签证来陪老公读研。刚开始,每天跟着老公到大学校园,他去上课或者做实验,我就到图书馆里找个位子上网,很闲散。老公拿的是半奖,两个人的花销是不太够的,所以都很省着花钱。公交车一个人单程3刀多,不舍得坐,我们俩背两双肩包步行去超市买菜,一周的菜钱有时候可以只花20多刀,现在想想真的都不敢相信。零下二十几度,我们走回家却都冒汗了,还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在超市里看到什么都觉得好贵,因为都在心里换算成了人民币,一颗大白菜要50几元,一块豆腐也要10几元o_O 所以光节省不是办法,开源才是硬道理!

大概半年后,申请的工签批下来了,心里高兴也忐忑。心里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底,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打工。老公建议去麦当劳,毕竟是全球化的大公司,管理会比较好,不用担心干完了拿不到钱 :ROFLMAO:

一天下午,老公陪着我一起去了离大学比较近的一家麦当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聘,就问前台的cashier,一会儿门店经理出来了,跟我很简单地聊了几句,就告诉我可以来上班了,然后还定好了培训的日期。心里觉得很开心,要开始一段新的历程了。
 
培训的那天,领了新的工作服,在员工休息室的小屏幕上学习了麦当劳培训视频,现在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反正什么都觉得挺新鲜的,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有了一点信心。提供了我的available的时间表,就等着给我排班正式上岗了。

麦当劳真的是给年轻人好多机会,当时工作的大部分shift manager都是20不到的小年轻,趁着周末和课余打工赚钱。虽然一天要换几个shift manager,但是整体真的运转得很流畅。一些在麦当劳已经工作好多年的人反而很安心地做着这样的full time job,只要保证她们的工作时间就行了。不过她们的上班时间还真的是基本上都固定了,那些零散的时间段就分给我们这些来打临时工的人了。

因为离着大学不算远,所以有不少中国的留学生也在这里打工,还可以用中文聊聊天。也认识了几位和我一样的陪读家属。
 
最后编辑: 2020-01-21

fjptyhy

木南
一转眼来加拿大都已经12年了,也来回忆一下刚来时候的情景。

当初是访问签证来陪老公读研。刚开始,每天跟着老公到大学校园,他去上课或者做实验,我就到图书馆里找个位子上网,很闲散。老公拿的是半奖,两个人的花销是不太够的,所以都很省着花钱。公交车一个人单程3刀多,不舍得坐,我们俩背两双肩包步行去超市买菜,一周的菜钱有时候可以只花20多刀,现在想想真的都不敢相信。零下二十几度,我们走回家却都冒汗了,还美其名曰,锻炼身体;)

在超市里看到什么都觉得好贵,因为都在心里换算成了人民币,一颗大白菜要50几元,一块豆腐也要10几元o_O 所以光节省不是办法,开源才是硬道理!

大概半年后,申请的工签批下来了,心里高兴也忐忑。心里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底,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打工。老公建议去麦当劳,毕竟是全球化的大公司,管理会比较好,不用担心干完了拿不到钱 :ROFLMAO:

一天下午,老公陪着我一起去了离大学比较近的一家麦当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聘,就问前台的cashier,一会儿门店经理出来了,跟我很简单地聊了几句,就告诉我可以来上班了,然后还定好了培训的日期。心里觉得很开心,要开始一段新的历程了。

我当时来的时候,(稍稍比你早3,5年),也是买什么都要想一想兑成人民币是多少。但如今回头,那真是花加元最幸福的时光啊——翻开社区广告,什么都能0.99$。四盒一组的酸奶9毛9,一袋香肠9毛9,一盒鸡蛋9毛9,一个披萨9毛9……最便宜的时候一袋米可以4.99,一桶玉米油可以2.99,然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好在第一年我已经把酸奶吃怕,把虾吃腻歪,香蕉更是好多年以后小孩长大才重新捡起,太便宜了,我都不好意思买几个,一买一串,吃伤了。
 
我当时来的时候,(稍稍比你早3,5年),也是买什么都要想一想兑成人民币是多少。但如今回头,那真是花加元最幸福的时光啊——翻开社区广告,什么都能0.99$。四盒一组的酸奶9毛9,一袋香肠9毛9,一盒鸡蛋9毛9,一个披萨9毛9……最便宜的时候一袋米可以4.99,一桶玉米油可以2.99,然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好在第一年我已经把酸奶吃怕,把虾吃腻歪,香蕉更是好多年以后小孩长大才重新捡起,太便宜了,我都不好意思买几个,一买一串,吃伤了。
一样一样的。我那时候觉得牛油果牛奶都好贵!去华人超市还要买打折菜,在柜子底部格子里那些。一般买一次十几刀而已。去了一次Nofrills也感觉好贵。
 
那时候的小时工资只有7刀多,真的不多,但是总算是开始挣加元了:wdb6:

Patrick没有把我安排在后面做汉堡,而是让我做cashier,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加拿大。我戴上trainee的胸牌,有老员工示范怎么在register上面点餐,然后就开始上岗工作了。一开始的时候很紧张,有客人进来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招呼,通过观察别人怎么说慢慢地也能上手了。Trainee这个胸牌真是个好点子,因为这样客人就更能体谅新员工的紧张和手忙脚乱了。

一般常用的招呼语渐渐地也能脱口而出了。“Hi there, how can I help you?” 把食物给顾客之后,会说“Have a nice day!” “Have a great evening!” 后来学会了一句“Have a nice one!” 这个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再也不用想是早晨还是晚上了:) 一般客人就回个“you too”或者“you as well”。有次一位老爷爷笑着回我“I will try!”出乎意料但是也很make sense。我人虽然老了但是我会努力过好这一天!
 
我也被放在炸薯条的位置上过,赶上饭点儿,那对薯条的需求是可以想象的:wdb5: 基本上是一刻不停地下锅,捞出来,撒盐,装盒…

因为有点餐的经验,所以我会看屏幕来判断大概需要准备多少薯条。能赶上点餐的速度,心里还是挺有满足感的。有一次,两个客人要求薯条不加盐,所以只能给她们单炸一次,装盒给了她们,马上又要了两包小包装盐:wdb18: 这是什么神操作?不是不加盐吗?!最后搞明白了,原来人家是怕我们的薯条已经炸出来好久不好吃了,这样一操作,拿到的薯条保证绝对新鲜(y) 服气了,真有办法。
 
麦当劳的咖啡☕️是可以免费续杯的。所以会有一些没什么事情的老人点一杯咖啡,一个muffin,拿份报纸在麦当劳里度过一个安静的上午或者下午。时间久了,都能记住常来的人要点什么了。

有这么一个人,基本上每天都来,点一小杯咖啡,却要求两个大份的cream,基本上就一半咖啡,一半cream了。然后会要求再原样续杯一份。但是好像也不记得会续杯很多次。有时候会跟我闲聊一两句,可惜他说的好多俚语,我脑子转不过来接不上碴儿。

客人不多的时候,我们也要负责整理就餐区,restock餐巾纸、吸管、小包salt and pepper,把tray拿回counter,擦桌子,clean trays,收拾垃圾,扫地,擦地… 总之呢,总可以找出活来干的。有天雪下得太大了,所以客人实在太少,Patrick想出来让我们去把墙和墙脚擦一遍:wdb25:

不过每3-4个小时有15分钟休息时间,还是有保障的。然后员工点餐打半价,那段时间我们真是吃了好多的麦当劳。
 
老外的名字有常用的short format,熟人之间才会叫这种简化的名字。比如说Patrick,可以昵称为Pat。可是刚来的时候我不知道啊,我还奇怪老员工为什么叫经理Pat,有一次我也跟着这么叫他,嗯,感觉有点怪怪的

我做cashier的时候,如果别的员工要点餐,我通常都让他们自己操作registry,感觉是对别人的信任。结果有一天,同在这里工作的母子俩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她儿子点餐的时候让我自己操作。原来他的数学不是很好,他妈妈觉得让他自己算钱,他会觉得有压力。我可真的没有想到这样的情况。:wdb18:

后来发现,跟老外比起来,咱们中国人的数学底子真不是盖的。因为,有一天,一个team leader在plan晚上需要做多少dessert的时候,居然一盒一盒地数数数过来,我在一边已经算出来3*4=12了:wdb24::wdb23:
 
我亲眼目睹的一次“种族歧视”。

一天晚上,晚餐的高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位黑人女性来点餐take out,一会儿食物就都做好了,当值的一个team leader是个男高中生,白人,把食物袋子从counter上slide到了顾客面前。

女顾客突然就生气了,质问team leader这是什么意思?!要求把经理叫出来处理这个情况。其实我觉得那个领队并没有种族歧视的intention,但是确实有点随意了。从那天起,我就没有再见到这个team leader。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