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美味无比的野菜--蕨菜,只能偶尔尝尝鲜,不可多食!
近日从朋友农场采摘到一些野生蕨菜。以前从来没吃过。加工后一品尝,哇!口感鲜嫩无比。赞叹不已!
于是琢磨是不是改日再去采摘一点?想到这里,习惯性地拿起手机,google一下蕨菜的相关知识。
回车键一敲,映入眼帘的信息立马让我直冒冷汗,打消了再去采摘一点的念头!
蕨菜,素称“山菜之王”。有其口味和营养方面的独到之处。而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厥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叫原蕨苷,被世界癌症组织评级为2B类致癌物。
我们还能继续食用蕨菜吗?如何吃?
答案是:可以食用,但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不要经常性、大量食用蕨菜。
虽然蕨菜的确被证明含有致癌物,但含有致癌物绝不等于食用后一定会引发癌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就认为:只有长时间大量的摄入蕨菜才有可能因蕨菜引发癌症。
二、新鲜蕨菜一定要反复漂洗,食用前一定要用沸水煮透再沥干,反复水煮几次更好。这样可以减少蕨菜中的原蕨苷含量。
再搜索了一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的分类和定义:
第 1 类致癌物,是「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有烟草、酒精饮料、槟榔、黄曲霉素、石棉等等。
第 2A 类致癌物,是「可能性较高」致癌的物质。
含义是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
常见的有高温油炸食品、高温油烟、作息颠倒、无机铅化合物等等。
第 2B 类致癌物,是「可能性较低」致癌的物质。
这类物质的「致癌可能性」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的证据暂时都不太有力。
常见的有氯仿、蕨菜、泡菜、DDT(一种杀虫剂)、硝基苯、汽油(汽车尾气)、手机辐射(电磁辐射)等。
第 3 类致癌物,是「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
所谓「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有两种类型:
动物实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
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
常见的有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安定、静电磁场、有机铅化合物等等。
看了这些信息,又觉得吃了那么一点蕨菜,好像不是那么恐怖了。居然与吃泡菜、看手机是一个水平。而比抽烟喝酒吃炸鸡薯条熬夜要好很多……
近日从朋友农场采摘到一些野生蕨菜。以前从来没吃过。加工后一品尝,哇!口感鲜嫩无比。赞叹不已!
于是琢磨是不是改日再去采摘一点?想到这里,习惯性地拿起手机,google一下蕨菜的相关知识。
回车键一敲,映入眼帘的信息立马让我直冒冷汗,打消了再去采摘一点的念头!
蕨菜,素称“山菜之王”。有其口味和营养方面的独到之处。而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厥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叫原蕨苷,被世界癌症组织评级为2B类致癌物。
我们还能继续食用蕨菜吗?如何吃?
答案是:可以食用,但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不要经常性、大量食用蕨菜。
虽然蕨菜的确被证明含有致癌物,但含有致癌物绝不等于食用后一定会引发癌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就认为:只有长时间大量的摄入蕨菜才有可能因蕨菜引发癌症。
二、新鲜蕨菜一定要反复漂洗,食用前一定要用沸水煮透再沥干,反复水煮几次更好。这样可以减少蕨菜中的原蕨苷含量。
再搜索了一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的分类和定义:
第 1 类致癌物,是「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有烟草、酒精饮料、槟榔、黄曲霉素、石棉等等。
第 2A 类致癌物,是「可能性较高」致癌的物质。
含义是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
常见的有高温油炸食品、高温油烟、作息颠倒、无机铅化合物等等。
第 2B 类致癌物,是「可能性较低」致癌的物质。
这类物质的「致癌可能性」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的证据暂时都不太有力。
常见的有氯仿、蕨菜、泡菜、DDT(一种杀虫剂)、硝基苯、汽油(汽车尾气)、手机辐射(电磁辐射)等。
第 3 类致癌物,是「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
所谓「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有两种类型:
动物实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
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
常见的有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安定、静电磁场、有机铅化合物等等。
看了这些信息,又觉得吃了那么一点蕨菜,好像不是那么恐怖了。居然与吃泡菜、看手机是一个水平。而比抽烟喝酒吃炸鸡薯条熬夜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