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可能是商朝人的后裔(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烈烈寒风吹进摘星楼上一个人的衣袖,一个冷颤让这个男人终于清醒了。成汤先祖500多年的基业在自己的手中就这样败落了,无论自己现在穿戴多少金银玉石,也无颜面再见泉下祖先。商纣王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楼下的宦官奉最后一道圣旨,点燃了柴草,纣王端坐于熊熊烈火中。商朝国运走到了尽头。
纣王自焚摘星楼,消息迅速的传开了,人们雀跃欢呼奔走相告。
周武王对姜子牙说:“要另当捡出纣王骸骨,以礼安葬。”姜子牙领命,吩咐军士整理纣王遗骸,具为衣衾,以天子之礼殡葬。并让纣王之子武庚继承商的王位,统管殷商部分旧地(今河南淇县),又安排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商都周围监国。
在有关历史的记载中,武王起兵伐纣之时,商军刚刚平定东夷,统帅攸侯喜率领的主力军还在“人方”——山东一带,没回朝歌。周武王攻破朝歌,商纣王鹿台自焚,朝代交替迅速完成。这支号称10万人的部队陷入两难境地,算是商军还是周军,抑或降军?
这支部队没有班师,也没有另立山头,将征服的“人方”变成另一个小国,而是消失了。如蒸发了一般,消失得很彻底,在周朝留下的史料中也没有他们的片言只字。大纪元一文给出了有多方证据的有关他们去向的一种说法。
有一个说法是,这10万人为了躲避周军从东海出逃,经日本,东渡太平洋,抵达了墨西哥海岸,在当地繁衍生息。
有意思的是,这个说法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是一百多年前,英国的汉学家梅德赫斯特(Medhurst)在翻译中国的古代典籍《尚书》(The Book of History)之后,再把《资治通鉴》研究了一番之后得出的,不过当时大多数人视之为谬说,10万之众远渡重洋,在几千年前?
这个挂了几千年的问题,也象甲骨文殷墟一样,答案正在慢慢冒出水面。
近一百来年,甲骨文被发现了,破译了,流传到西方了,金发碧眼的西人们发现,原来他们眼中弯来绕去的图案其实是文字,在美洲的土地上,这些文字越来越多地被发现,有些跟中国的甲骨文简直一模一样。
你很难说这些都是巧合。
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有个华人教授,曾经收集到200多个墨西哥奥尔梅克的玉圭、玉雕,上面刻有与甲骨文相同的符号,他带着其中的部分甲骨文摹本两次到大陆,拜访了很多的本土学者,得到的鉴定意见是:“这些字属于先秦文字字体。”1999年的这一次,有中国的学者告诉他,这些玉器上“刻写的文字如果来源没有疑问的话,应当和中国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是同一体系的文字”。
中国的学者很谨慎,“刻的文字来源没有问题”——是不是伪造的?如果不是的话——这些文字确实是和甲骨文属同一体系。而学者释读不误的话,“极有可能是商代末年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等王室成员在周初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构成‘三监之乱’失败后,逃亡到了美洲大陆繁衍生息留下的文化遗存。”
2001年,美国方面提供了一笔基金,由中美几个学者到墨西哥做实地联合研究。中国专家的加入使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墨西哥的奥尔梅克古都最大的祭祀遗址里,有一组16个小玉人和6根玉圭组成的文物出土,中国专家的古文字学问让他轻易解读出了这些人身上刻着的甲骨文:
“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商族的祖先。
“妣辛”,高辛氏是黄帝曾孙,也是商族祖先。
“亚俎司多月,蚩尤多, 瞒,并 ”,也是商族的几位祖先。
“十二示土”,商族祭祖的制度名称。
拉文塔第四号文物中的奥尔梅克雕像——十六个雕像和六个琬圭(图片:Wolfgang Sauber/维基,CC BY-SA 3.0)
明白了文字当然就明白了这些人和他们正在做着的事,商朝晚期的十二世商王和在墨西哥的三世商王在祭祀祖先。
他们还在墨西哥的博物馆里发现了一件石磬,形状与中国出土的石磬一致,上面刻有甲骨文。
石磬,商代以前就有,为“八音”中的“ 清”音。《诗经‧商颂‧那》说:“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就是这个石磬,是商王宫廷雅乐中的“打击乐”。
石磬上刻有两行铭文,一行是“戉尹入三”,一行是 “石三磬用”,第一行的意思是戉地的执政官“戉尹”贡纳三件石磬,第二行的意思是三件石磬中此件石磬被采纳使用。
这些文字养在墨西哥博物馆的深闺里,没有被中国的甲骨文专家看到之前,它们是一堆符号;如今它们成了殷商和墨西哥关系的见证。
其实前面说的玉器人物文物,是1955年就已经出土了的,没有中国文化底子的西方学者始终不明白这些小人围成一个圈是有用意的。一个见过实物的中国画家在1992年出过一本书,提到过这组玉器,在他的书《中华祖先拓荒美洲》里也解读过这些甲骨文,认为玉人们是代表商王的。不过他不是甲骨文专家,论证起来不那么慎密。
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图片:维基)
欧阳可亮是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的第二个儿子,毕业于日本辅仁大学历史系,后来在台湾和日本两地生活,曾经在日本外务省任教。欧阳可亮与这位画家是忘年交。历史原因使得他没有与大陆的官方接触,而是把他的许多第一手资料交给了这位画家,因此《中华祖先拓荒美洲》里面有一些有趣的往事:
在1908年,墨西哥的革命党人杀死了当地的华侨311人。1910年,欧阳可亮的父亲欧阳庚被清府政派为特使,到墨西哥办理索赔专案。索赔交涉顺利,墨西哥政府同意赔偿共计331万墨元。
欧阳庚办完专案后的一天,当地印第安人百余家族的代表,围住了清政府驻墨西哥的使馆请愿,说墨西哥的革命党人还杀死了750名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是殷商后裔,叫殷布福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
欧阳庚据实向上报告得到的批复是:“印第安人INFUBU族自称为中国人,于法无据。索赔得偿甚好,予以嘉勉。华侨之中既无殷民东迁之事,难做上千年前之历史。清驻墨国特使馆结束,欧阳庚调任巴拿马第一任总领事。”
欧阳庚先生没有继续帮着印第安人归宗,不然至少历史资料会多得多。不得不说这是件遗憾的事。
书中说,这份批复现存于台湾阳明山的外交部档案保存处。
更有趣的是,欧阳庚在智利任公使的时候,家里雇用的仆人是当地的印第安人。仆人劈柴伤了手,并不去医院就医,而是将尚为童子的欧阳可亮的尿用来疗伤,跟中国民间的偏方如出一辙。
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的艺术是不是也很有共通之处?
据说商纣王的专利炮烙之刑,在那里也有。
问题是,几千年前飘洋过海几千里,可能吗。
《竹书纪年》中有夏代命九夷,狩猎于大海获大鱼的记载。
《诗经‧商颂》赞美祖先的功绩,说他们到了海外,“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殷墟出土的妇好墓里,有6800多个贝壳;商王们每天占卜,要用大量龟甲。
这些都跟大海有关。
周武王灭商之战渡黄河,姜太公指挥的周朝将士,一夜之间建造了47艘渡船,载着4万7千人渡过了黄河,以此对照,商朝的10万大军出海,也就不是匪夷所思的事了。
祖先们的航海能力远远超出后人的想像。
有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赴美洲讲学,在一个印第安人的节日晚会上,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亲切地对教授说,他的祖先来自中国,是殷人。教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是唐人,而单说是殷人?他回答:“我们是世代相传的。”
这是最不具证据效力却最真实的殷人故事。
为什么选择远渡重洋?恐怕也是没有选择。
大军留在人方,到底归顺还是不归顺周朝?东渡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商军东渡极为可信,也很可行。
周武王很仁义,在改朝换代的初期,就是商朝的直属国,也还是商纣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只派了三个弟弟监管。周王没有穷追猛打,应当是商军东渡成行的重要原因,
于是商朝的10万大军,据说还有15万其他人员,号称25万人,选择了负箧东渡。没有流血没有战争,平安地但是悲壮地远离故土。
其实他们跟箕子一样,选择了背井离乡。
问题是,那时的人们是怎么能到达美洲的呢?
有一个说法认为是北上,箕子也是北上到朝鲜的,大军们走得更远一点。北上的走法远,好像更安全些。
从山东一带北上,一直往北走,穿越白令海峡,再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是另一种说法。从地图上看,白令海峡是亚洲大陆和美洲的连接点。现在的白令海峡的平均宽度是65公里,最窄处35公里,其间有两个相距4公里的小岛;海峡平均深度42米,最深处52米 。冬季的白令海峡会结很厚的冰,一直要到第二年的4、5月才化冻,人、马、车都可以踏着厚冰到达美洲 。
还有一种说法是横渡,穿过太平洋,对面就是美洲大陆。
另外从google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直达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在地图上,恰如连接亚洲与美洲的一条浮桥岛!其间岛与岛相距大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而在这浮桥岛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长年向东流动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从日本北海道经千岛,沿堪察加半岛海岸,穿过阿留申群岛(Aleutian),到达北美洲的西北部。尤其当海潮有利时,就是坐小船也能达到。
还有一种说法是殷商大军就地取材,将当地的涕竹做成舟子,横渡太平洋到了美洲大陆。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殷商大军穿越白令海峡的方案可以绕开茫茫大洋,但是要经过长途跋涉;直接横渡太平洋,路程相对短,但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商朝的大军掌握了必要的航海技术了吗?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殷人东渡还没有被所有的人认可。但是,矿脉已经发现,矿藏也不会太远的。
文章来源: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润/文思敏
忘记了语言也不忘记对故乡的思念 商朝消失的二十五万殷商军民
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灭国。而此时刚好有商朝15万主力大军在山东平乱凯旋,但是他们没有回到都城勤王救驾,而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攸侯喜带领的殷商大军(商军)有迹象表明是去了美洲。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中发现有殷商的甲骨文。可以说明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商朝的后裔。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也经历过一件碰到有印第安人说是殷商人的事。
www.soundofhop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