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国内奇葩科研的趣事

八十年代中后期还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历了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科研趣事。那时崇尚科学,还真是认为这是对科学的孜孜不倦深入探索。如今想来却是科研"奇葩"。

系里一个实验室有两位硕士研究生,那时研究生极为罕见,觉得是科学大能,人类翘楚,让人崇拜。他们做同样课题,只是侧重面略有不同,重要部分是相同的。没想到两个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于是整理结果,两人分别发表在不同杂志上。

没有想象现在的社会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是平淡无奇,系里面老师也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平淡地说他们结果不一样。如今想来有点好笑。

听另一学校老乡同学说起他参加的科研过程。说是老师提出一个想法,于是就开始研究。现在想来真是有些让人忍俊不住。那个老师的想法是,"加入大葱根儿能增加腌咸蛋的风味"。同学那段时间忙于清洁大葱根儿、称重并加入到不同的组合之中。

后来同学说,咸鸭蛋倒是没少吃,没吃出有什么差别。现在想想, 那么高浓度盐水腌制,所有的味道都会杀净。那位老师也真会异想天开。

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位同学做的是统计学方面的课题。数据分析之后,在统计学上差异是不显著,也就是说他做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后来另一同学问起怎么办,他说了一句让人好笑,以致如今仍难以忘怀的一句话:"它不显著,我让它显著"。说得郑重其事!

系里有位硕士研究生据说做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这种电泳胶的配制过程中,有种化学物质有神经毒性。由于他要做的样品量大,每日都做这种电泳。后来竟然中毒了,回家修养了两个多月。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中文系有位老师,不好好认真研究自己的专业,突发奇想,研究起铁路上的搬道岔技术,据说还发表文章,更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申请了专利。那时一切还都不完善,发生什么惊人事情都不能让人惊奇。

多年以后,自己也从事科研,才知道正真的科研要有所发现有所贡献,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你所要做的是不是行不通、或者是早已有人研究过,跨行业研究,异想天开就是无知。

当时有位同学搞"功能食品"课题,当时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感觉好象有点保健的意味。他好象是做微生物试验,将大肠杆菌辐射后计数菌落个数。具体如何不太知道,只是最后他得出结论,他所研究的日常调味品--酱油,具有防癌功能。让人菲夷所思!

那时在学校还听过一个中文系老师做的开发芹菜饮料讲座。讲得头头是道,说这种饮料有助预防高血压。详细过程不记得了,只是有什么高压灭菌、上生产线什么的。也不知后来这位老师是否成为芹菜饮料大家。

当年国家有个"星火计划",主要目的是为帮助人们发家致富。五花八门骗人技术都是那时开始的。象饲料中加苏丹红以增加蛋黄的色彩,象开发的瘦肉精,增加猪肉产量等。真正有益于社会的,经以后年代验证的项目几乎没有。

即使是现在,也常发生这种科研"奇葩"趣事,如"煮熟的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外行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大发现等。

有一句话说得好,"总有一种力量,能把严肃的科学变成爆笑的娱乐场所"。
 
多年以后,自己也从事科研,才知道正真的科研要有所发现有所贡献,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你所要做的是不是行不通、或者是早已有人研究过,跨行业研究,异想天开就是无知。
防火墙,语言障碍
严重影响了普通科技工作者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
现在
墙越来越高&厚,
英语也向拼音转化。

几年前有个人说,
他辛辛苦苦两年多搞的一个研发,
出差到深圳,上外网,发现国外早就有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