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天才少年16岁出版专著 距高考百天时跳楼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新闻:《天才少年16岁出版专著 距高考百天时跳楼》的相关评论
2016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名18岁的高三少年,在距高考还有一百天之际,从自家小区的18楼跳下。
几个小时后,他的自杀事件引发全国网民热议,上了热搜。
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其中三分之一是青少年,而且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态势。
为什么偏偏只有他的死轰动全国?
他是谁?
为什么要自杀?
他的死为什么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史学天才,少年成名
1998年12月,古都西安一所妇产科医院,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护士说他是位贵子,因为他跟某大人物出生在同一天。
父亲在法律院校任教,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外公外婆也常年从事教育工作,都是知识分子。
这正是所谓的书香门第。
外公是一名才子,文采非常好,曾经在全国知名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因此外公更希望外孙将来像自己那样,在文学上大有作为,因此他给外孙起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嘉文。
可是后来的林嘉文,并没有如外公所愿,成为一名文学家,却成为史学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林嘉文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出历史的浓厚兴趣,对荧屏上热播的古代题材的电视剧情有独钟,能一集不拉地看到最后。
父母对儿子的表现不以为然,觉得小孩子家喜欢看热闹。
如果说,幼儿园时期的林嘉文是在看热闹的话,小学时期的他就是看门道了。
上小学时,正是各个电视台读史节目盛行的时候,此刻的林嘉文对清宫剧失去兴趣,开始追着看《百家讲坛》,而且看过之后,他会找出电视剧一大堆毛病,什么地方是胡编乱造,什么地方是牵强附会。
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再看《百家讲坛》,迷上了《资治通鉴》、《吕氏春秋》、《史纪》和《中国通史》,不说是倒背如流,也算得是了然于心。
作为知识分子,父母的书房就是一个图书馆,什么方面的书都有,但是这并没有让林嘉文感到满足。
上初中之后,对历史如饥似渴的他,开始成为购书网上的常客,每周都要购买一本历史方面的文言文原版书籍,唐史买完了,买宋史,宋史买过了是元史、明史和清史,甚至金史、辽史他也非常感兴趣。
久而久之,他对历史方面的了解,已经超过了父母和外公外婆,大家在一起侃大山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了历史方面,都要小心翼翼,不然的话就会被林嘉文找出破绽。
上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在历史学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不找历史老师,而是直接找他,因为他历史知识的渊博,远远超过了老师,大家也因此戏称他为“林老师”。
比如说在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说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鸦片贸易,而林嘉文则反驳说,鸦片贸易只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清政府官员对规则的漠视也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林嘉文还说,清朝统治者真正在乎的是天朝权威,并不是鸦片的毒害,因为英国对中国输出量减少之后,鸦片在中国的销量并没有减少,中国能资产自足了,而且是在政府默许下达到的。
经过“辩论”,他的历史老师——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也选择了甘拜下风,以至于她后来也喜欢有事时让他上台代讲一段时间。
当林嘉文开始表现出对历史的特别兴趣的时候,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有一种隐忧,担心他走上偏科之路,毁了孩子的一生,被挡在大学门外。
可是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不用说,林嘉文的历史成绩十分优秀,每次考试都是满分,他的其他学科成绩虽然没有像历史那样名列第一,但在班里也都是名列前茅。
林嘉文曾经毫不掩饰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历史老师,出版历史学专著,为此必须考上北大,在历史系攻读。
林嘉文的高中历史老师也回忆说,他曾经私下里对老师说,他的梦想是进行匈奴、吐蕃、辽、西夏和金史研究,因为这些领域是史学界的相对冷门。中国历史不能只说唐宋元明清,在讲宋史的时候,别忘了辽史,辽国的领土不比北宋少多少。
看到林嘉文有如此的胸怀理想,家长与老师也都非常欣慰。
总而言之,他们非常看好林嘉文,觉得他未来一定会在历史领域有所收获,成为史学界一颗新星。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还没有等到“未来”,未来已经为他而来,林嘉文在高中时就脱颖而出,开始释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16岁还在读高一时,林嘉文向老师展示出自己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名字叫《当道家统治中国》。
老师看后拍案叫绝,答应给他联系出版社。
这时候的林嘉文反倒局促不安起来,他连忙阻止说:“老师,还是不要了吧。这只是我自己随意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师肯定地说“直觉告诉我,一定能行。”
林嘉文考虑良久,并没有反对,但是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出书的时候,出版社不能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以免让自己成为当今的“仲永”。
林嘉文在自己所处的网络时代,见到了太多的网暴,他知道以自己的年纪和身份,如实宣传必然会引发一定的波澜,他考虑得很周到,不希望像韩寒那样,出书后引起是“原创还是代笔”的口水官司,耗费自己本应放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精力。
事情的确是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发展,2014年6月1日儿童节,林嘉文的第一本书、洋洋洒洒30万字的《当道家统治中国》出版了,销量达到5万册。
由于林嘉文的个人信息被保护得很好,此书的出版发行只是引发了史学界的重视,宋史名家李裕民教授对作者不吝赞美:“林嘉文是建国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比我带出来的史学硕博研究生都要好!”
2015年,他所著的新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出版时,出版社为了增加卖点,提高销量,跟他商量把他的真实年龄和身份公之于众。这一次,林嘉文同意了。
一时间,全社会为之震惊。
一个17岁的中学生有如此惊人的史学天赋,简直就是第二个韩寒,韩寒也是17岁成名的。但是林嘉文似乎更有成就,因为韩寒17岁发表的是新概念作文,而林嘉文发表的却是两本大部头的史学专著,文章更厚重,更有价值。
嗅觉灵敏的全国媒体纷至沓来,对林嘉文进行采访报道。他所在的学校更是全力扶持,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新书座谈会,并邀请了众多史学界教授学者前来。
如此一来,林嘉文想低调也不行了,他成为了全国一颗耀眼的“明星”,更是成为母校的一个骄傲。
学校不失时机地准备将他作为学校的一个招牌,来一次大营销,将他们学校的成功案例广而告之,以便培养出更多像林嘉文一般优秀的学生。
各地电视台、网络平台的访谈节目更是不甘落后,像追逐明星那样对林嘉文开始大频率曝光,做节目最多的时候,一周竟然做了13次,这些应酬活动极大的消耗了他原本应该放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精力。
当时的林嘉文,让学校的同学无比羡慕,走到哪都会被关注,走到哪都会被追逐,头顶光环、名利双收,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这时候,林嘉文父母和外公、外婆非常清醒,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忧心忡忡,可是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从曝光的那一天开始,一切都已超出掌控。
2016年2月23日,年仅18岁的林嘉文跳楼身亡,像一片落叶从空中落下,从此无声无息。
得知噩耗,林嘉文的亲人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乐观自信的孩子怎么会选择轻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前途无量的孩子结束生命的?人们百思不解。
林嘉文跳楼后,父母在他的卧室找到了一封遗书,这封只有三千字的遗书,道出了自己轻生的秘密。
“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去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林嘉文已经把自己人生未来的一切可能性都参悟清楚,对生死已经看得太通透了,当时他的身体也正在承受着亚健康状态的病痛,心理上也在依恋着自己的女历史老师(与其说是师长,他更是把她当作精神恋人)。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了他最终选择了跳出自己的肉体窠臼。
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授在看到他的遗书后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才说的话。
根据他的判断,从抑郁症初期发展到轻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可惜,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时间内,对此全然不知。
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荣耀,一切都被光环掩盖。
与其说是他们在分享孩子的劳动成果,倒不如说他们是在牺牲孩子的自由和快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家长看来,孩子存在的意义就是上重点学校,长大后上名牌大学,这样的孩子才算成功,才是乖孩子。
他们本末倒置,不知道孩子活着的最大意义是快乐。
2000年,执教中国足球队的南斯拉夫教练米卢提出一个概念——快乐足球。
他指出,只有球员没有了压力,在踢球中找到快乐的时候,才能随心所欲,将足球踢出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足球队员放掉包袱,首次冲出亚洲。
而除此之外的任何中国队教练,只会或怒气冲冲吹着头发喊叫斥责,或呆若木鸡神情惨淡如丧考妣,他们强调着的,只有“出线”。
结果呢,总是在关键时候被淘汰出局。
足球这样,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对待天才时,我们的家长更是本末倒置,人为地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忘了他们还是孩子。
这些年我们毁掉的天才还少吗?
2019年11月13日清晨,17岁的少年天才徐誉舒,选择从重庆二外的教学楼上跳了下来。
2021年,19岁的天才少年张一得,在北美选择了自杀。
很多很多的例子,我们不忍再一一列举。
徐誉舒在遗书中写道:
人自杀是因为生命力耗尽了,肉体却依然活着。活着真是莫大的折磨,食不知味,寝不能眠,但最为痛苦的莫过于把脸上僵硬的笑还原的时候,我常常会想那张脸皮下是清晰的死亡。
是什么让一个少年,能够在17岁的花样年纪,生命力早早地被耗尽,体味到活着的困苦和无力,窒息和痛苦?
王国维在其《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是这样诠解天才的:
“呜呼!天才者, 天之所而人之不幸也。”
他的话其实有点偏激,或者说本末倒置,似乎天才的悲剧是先天注定的。
其实天才的悲剧是后天的,是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
大人们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和不断提高的期望值,是谋杀天才的元凶。
我们对待天才的方法,有人叫它“窒息式”的教育,有人叫它“天才终结”教育。
不管怎么说,是我们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漠视了孩子的权益。
林嘉文童年时,过得跟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
父亲回忆说:“没上学那几年,儿子是最幸福快乐的。他活泼开朗而且善良,一边走一边玩,看见小狗、小猫、小树、小草、小石头都要认真地打招呼。”
“我无法呼吸”,是这个天才少年最后的感受。
唯一庆幸的是,他再也不用经历这种缺氧的窒息感了。
司汤达说过:
“快乐是一种奢侈,若要品尝它,绝不可缺的条件是心无不安,心若不安——即使稍受威胁,快乐就立刻烟消云散。”
如何让孩子心无不安,才是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努力的。
爱护孩子,爱护天才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心无不安”,不然的话,我们就是谋杀者。
这些心理学家都是人云亦云。你们不是他又怎知他的感受呢?说白了,天才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所谓慧极必伤,这也是为什么东方智慧都选择中庸之道。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会把责任推到家长学校和社会,但类似这样的案例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他自己本身,像之前的张一得,事情发生后很多人都在谴责他的爸爸,但说真的,现在的家长有谁能做到他爸爸的开明和豁达?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