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徐家汇是我眼看着从那个年代,慢慢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第六百货,门前不远是26路起点站。26路从徐家汇出发,沿着淮海路一路到外滩。有时周末,我哪站都不下车,就拿着月票来来回回的坐,同时幻想着我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住到淮海路附近那些幽静和有着高大法国梧桐的小路,那样我就能每天逛街啦。说起来真是有无限的怀念和伤感啊,回不去了,我心中的老上海。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徐家汇是我眼看着从那个年代,慢慢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第六百货,门前不远是26路起点站。26路从徐家汇出发,沿着淮海路一路到外滩。有时周末,我哪站都不下车,就拿着月票来来回回的坐,同时幻想着我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住到淮海路附近那些幽静和有着高大法国梧桐的小路,那样我就能每天逛街啦。说起来真是有无限的怀念和伤感啊,回不去了,我心中的老上海。
我说公共汽车怎么老没座呢,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因为对老上海的印象非常之模糊,所以更喜欢现代的摩登的日新月异的充满活力的上海~
在上海不长的工作时间里,办公楼位于法租界,天天中午和同事走在幽静的两边都是法国梧桐的小路上,感觉从繁忙的工作中可以得到片刻宁静,很是惬意~法租界中个人比较喜欢的马路是巨鹿路,安福路,桃江路~

同时幻想着我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住到淮海路附近那些幽静和有着高大法国梧桐的小路,那样我就能每天逛街啦。说起来真是有无限的怀念和伤感啊,回不去了,我心中的老上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5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徐家汇是我眼看着从那个年代,慢慢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第六百货,门前不远是26路起点站。26路从徐家汇出发,沿着淮海路一路到外滩。有时周末,我哪站都不下车,就拿着月票来来回回的坐,同时幻想着我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住到淮海路附近那些幽静和有着高大法国梧桐的小路,那样我就能每天逛街啦。说起来真是有无限的怀念和伤感啊,回不去了,我心中的老上海。

小时候,奶奶家住的就是最典型的上海民居——石库门。弄堂口外面有好几路公交车经过,印象最深坐得也最多的是49路和42路。我去的时候通常都是寒暑假,每天早上都被早班车售票员操着浓浓的海派报站乡音叫醒,却不想起来,赖在床上听外面逐渐热闹起来...这回忆真是让人心醉。
 

lerouge

马拉多纳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你作为新上海人只会讲洋金浜上海话而已,听得懂吗?
俺是听得懂上海话,不会说,反正是江浙土话的一个分支,天生就能听得懂,没兴趣学着说:wdb2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大学毕业那年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江浙旅游,途经上海住在其中一位的舅舅家,舅舅每晚必带上女儿一起去老婆工作的商店门口接妻子下班,我们闲来无事也跟着一起去白相白相,到那儿一看,好家伙,商店门口黑丫丫一片都是在等女朋友/妻子/女儿下班的老、中、青上海男人,壮观!

我去过的地方也不少,唯独在上海看到过这种场景,对“上海男人疼女人”的印象从此刻骨铭心,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这个帖子勾起了对上海太多的回忆,非常喜欢和怀恋上海这个城市。上海的服装和美食那是超赞的。遗憾的是后来一直居住北京但始终没有机会再回去看看,不过所有美好的记忆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当年自己被公司派驻上海分公司工作3年半,一个人一直居住在淮海中路雁荡大厦公司租的豪华办公室里,运气好所在公司名气大,一进入上海被无数的上海各家经销商、广告公司、电视台、电台巴结着,所以一直工作生活不知愁苦。几乎免费吃遍了上海的各种美食,狂遍了各大购物中心,购买了太多的服装,那三年里是我一生中最潇洒的工作和生活了。有机会一定要带家人再回去看看,雁荡大厦、华庭伊势丹、百盛购物广场,淮海中路的那家面馆、淮海中路一家购物中心上面的各种小吃、排骨年糕、辣面 雪菜肉丝面 各种醉虾、醉蟹、三黄鸡、蟹黄包、城隍庙的各种美食、越剧表演等等啊,你们一定都在啊,我会来找你们的。

很高兴你喜欢上海,不过也有些不安,生怕今天的上海,因为又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本身也在变化),会不会当你再度见到她时,她会让你失望。

昨天中午,因为鸡是万万不敢吃了,于是去了一家传统小吃店吃雪菜肉丝面。在进门处的帐台上买好牌子后,得自己去端。取面窗口有点像以前大学里的食堂,一长串排开,透过玻璃看得到窗口里面的大灶台,那上面一只只鼓鼓的生煎和锅贴颇为勾引食欲,但是随手拿起窗台上的塑料托盘,油腻腻,黏糊糊的,又稍微有点让人倒胃口:p 不过最最不习惯的,还是一群人候在窗口前,等着一碗碗馄饨或面条下好自己认领自己端的方式了,呵呵,我有一点点抱怨为什么他们还不采用让客人坐下点单,然后服务员上菜的形式,虽然其实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时过境迁,有些美好,也许只能存在于记忆里。

今天的上海,人更多,生活节奏更快,也更为喧嚣,当然也有些方面变得更为现代(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所以下次再来上海,如果有些东西你再也找不到,可要记得去找找新的惊喜!:wdb9:
 
最后编辑: 2013-12-28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徐家汇是我眼看着从那个年代,慢慢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的第六百货,门前不远是26路起点站。26路从徐家汇出发,沿着淮海路一路到外滩。有时周末,我哪站都不下车,就拿着月票来来回回的坐,同时幻想着我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住到淮海路附近那些幽静和有着高大法国梧桐的小路,那样我就能每天逛街啦。说起来真是有无限的怀念和伤感啊,回不去了,我心中的老上海。

我说公共汽车怎么老没座呢,

哈哈:D

那时的月票,多少钱一张?6元?

萨布拉,抢不到座别怨月票啊!:wdb6::wdb6:

那时候要在公共汽车上抢座,可绝对是门技术活。

首先要会观察。记得我妈总结出的一个窍门就是:如果座位上的女士开始整理一下她的背包带子啥的,多半就是要下车了:D,但是此经验并非屡试不爽:p,有座男士的下车迹象始终没总结出来,欢迎大家补充:wdb6:

当观察出苗子后,也并不保证那个座位就是你的了。比如也许车很挤,你能否及时挤到该潜在座位旁边就是个很大的问题:wdb14: 哪怕你就站在这个座位旁边了,也得提防旁边人身手敏捷,趁座上人起身的一刹那“啪”地一下抢先让自己的屁股沾到了座位的边 - 有时还会发生两只屁股同时落座,谁也不肯起身的情况:D,我印象中明确地记得看到过两位素不相识的乘客因为谁也不愿起身,就挤在一个座位上坐了一站又一站的情形: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因为对老上海的印象非常之模糊,所以更喜欢现代的摩登的日新月异的充满活力的上海~
在上海不长的工作时间里,办公楼位于法租界,天天中午和同事走在幽静的两边都是法国梧桐的小路上,感觉从繁忙的工作中可以得到片刻宁静,很是惬意~法租界中个人比较喜欢的马路是巨鹿路,安福路,桃江路~

嗯,这些马路,我也很喜欢。就让它们这样吧,保留一些老上海的影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你作为新上海人只会讲洋金浜上海话而已,听得懂吗?

切,娃娃听过我说的上海话,不要太正宗依戆

这倒是事实。咯噔噔的老妈是上海人啊!qlm失算了吧?咔咔;)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说上海,不能不谈石库门。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库门还容纳了超过一半的上海人。

石库门出现在上海设立租界之后。租界最初规定“华洋分居”,但是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进江南后,导致许多上海本地的有钱人纷纷逃入租界。外商欢迎他们的到来,因为他们有钱,有能力租房子,使得租界里的房地产有了发展机会(我怎么觉得这有点像加国温、多两地的房市啊:D),“华洋分居”于是变成了“华洋杂居”。最早出租给中国人的房屋都是成本低廉的木板房,但因为这样的房子不宜长期居住,还容易失火,所以砖木结构、条石门框、黑漆大门的新建筑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石库门”。

(以上内容改编自《石库门前》,作者冯绍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石库门大体坐北朝南,进门就是天井,面对大门的楼下一般有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叫“客堂间”。上二楼的楼梯通常在客堂间后面,楼梯的后面是厨房。位于客堂间正上方的二楼那间屋子,叫“前楼”。位于一楼和二楼半腰处,厨房正上方的位置,还有一间很小的房间,美其名曰“亭子间”,不过大家从名字,应该就能想象得出它的窄小了。亭子间是整幢石库门里条件最差的房间,因为它是朝北的,冬冷夏热。而且下面是厨房,它的上面还有一个露天的晒台 - 厨房的油烟总是会冒上来,夏天又总是受到火辣辣的太阳的直接烤炙。

很不幸,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亭子间里度过了10年:wdb7:。虽然我的外婆经常对俺家以前住在上只角的日子津津乐道(恐怕也是自我安慰:cool:),据说在我外公刚从日本留学回来,做日式医疗器械的买办时,我家还曾在上只角住过一整栋小洋楼,但是没想到等我出生时,迎接我的居然只是一件9平方米的亭子间了:wdb7: 当然我还有个姨妈家当时依然住在上只角;还有个舅舅家虽住在下只角,但是住的是石库门的前楼;只有我家,因为我爸爸当时在支援内地,我外公外婆和我妈同住帮忙照顾我,他们认为我妈因为有此优待,拿个小房子才公平,所以咱们就住进了“9平方”(这一直是我家对那间小屋的称呼,呵呵)。其实我到现在都没想通这里面的逻辑。怎么咱家人最多,住的房子反而最小呢:(.
 
最后编辑: 2013-04-2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有没有人好奇9平方该如何容纳我外公外婆、我妈,我,还有每年总要回来探亲的我爸呢?

我先回忆一下俺家这9平方里的格局:

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右侧墙边的一个五斗橱,左手边是一个大橱(这个大橱的宽度也就是那面墙的宽度),大橱面对着床(橱和床之间的宽度只能站一个人)。这张床的另一头,就又抵着墙了。床的旁边紧挨着桌子。桌子的一头也是贴墙的,这一部分的墙上开了扇窗,所以一到夏天如果开窗的话,吃饭吃着吃着,没准就会有只虫子飞进来落到了汤里:wdb12::wdb12::wdb12: - 幸好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太多,因为石库门房子的弄堂太窄了,俺家如果把窗一开,对面楼里邻居家的情景尽收眼底:D,可想而知反之也亦然(我们双方如果从窗口伸手,应该就能碰到),所以虽然很热,开窗的日子还是很少很少。桌子的另一侧,就差不多碰得到贴着右墙的五斗橱了,当中的空间,只够放把椅子。至于我,从小就是坐在床沿边,趴在这张桌子上吃饭写作业的:p
 
最后编辑: 2013-04-2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也住过石库门,睡地板

Exactly!

我正要说睡觉问题。

不就一张床么,那是我和我妈睡的,我外婆呢,每晚睡折叠式钢丝床。白天它就藏在大床下面。9平方的屋子里,除了我上文描述的那些必备家具外,剩下的空间实在不多了,晚上钢丝床一架起来,就真的是连在屋里转身的空间都几乎没有了。那外公怎么办呢,外公每天晚饭后,散步到住得不算太远的舅舅家去睡觉,因为舅舅家住前楼么,家里地方还比较宽敞。

遇上爸爸回来探亲的日子,就换成我和外婆睡床,外公睡钢丝床,爸爸和妈妈晚饭后步行到我舅舅那,借他家一楼客堂间人家的一间备用小屋睡觉(住客堂间的人家貌似一般相对富有)。

到了夏天,我和妈妈图凉快,爱铺张席子睡地上,而且还省事,钢丝床也不用搭了,如果爸爸不回来的日子,外公外婆睡大床就可以了。但是我的睡相不好,有时睡着睡着就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而桌子底下是塞着吃饭的凳子的,往往头“咚”地撞上,做了一半的好梦被硬生生打断,不免有些扫兴:p

我家的地,是水门汀(上海方言,就是水泥地的意思),其实很凉,不过反正这间朝北的9平方,白天早已吸收了顶层露台直射阳光的充足热量,晚上睡着温度正好,呵呵。前楼和楼下客堂间的屋子,都是铺地板的。我妈当然偶尔也会羡慕一下,我那时却深觉水门汀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除了晚上睡着凉快不说,平时只要用湿拖把拖拖就可以了:D 哪像住在前楼的俺的同班同学,我看到过她还得撅着屁股和她父母一起给地板打蜡:D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