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说浦东,又要开始说房子问题了。我刚才还特地翻看了一下之前一些朋友的跟贴,比如提到今天的上海,内环说英语、中环说国语、外环才开始说上海话:),还有外来人口在上海买房,为上海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这些话都不无道理。

浦东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环以内,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区之一。据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数据:浦东新区、闵行、松江、嘉定和宝山等区是外来常住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5个区共容纳外来常住人口575.97万人,占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64.2%,其中仅浦东新区(包括原南汇区)就有202.43 万,占22.5%。另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表明: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是以青年人为主体,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充满活力的人口群体。可想而知,这些外来人口是浦东楼市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在浦东这十几年住下来,我也切身体会到浦东集聚了许多来自外地的青年才俊(另外在浦东碧云社区等地区,老外也不少)。结婚时,我们所买的婚房算是浦东第一批中高档的住宅项目之一,入住之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的邻居居然以外地人占多数,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些外地邻居。他们有的是海归,有的是资深职业经理人,还有的是成功企业家。当然吸引我的不是他们的身份,而是在日常交往的点滴细节中他们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比如电梯间相遇时友好的笑容、陪孩子在小区玩耍交流育儿经验时文明的谈吐和达观的理念、遛狗时牵好绳子并给狗戴上嘴套的细节关注......是的,面对这样的外地人,上海人受到了冲击,但是我相信只要是理性的上海人,对此不会抱以消极抵触或者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是会把它当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压力和鞭策。甚至我想,如果是因为他们的到来而使得一部分阿拉上海人被迫迁移到了外环,那也是输得心服口服:)

当然除了这样的外地人,也会有素质不高,腰包倒可能更为鼓鼓囊囊的外地人。我女儿班上就有一个养尊处优的外地小公主,住着价值千万的别墅,考着永远垫底的分数。她的妈妈曾经大手一挥,“豪迈”地表示:“有什么关系!将来只要数得清钞票就可以了!” 如果是这样的外地人夸夸其谈他们的资金为上海作出了贡献,我想上海人就要笑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广州城中村的死也不肯迁户口城市,城里人没有优势。读书那时一个女生死活不肯迁户口,私下问她,她才说村里年年分红,她家每人3.6万一年,不用干活的分红。那时城里人的收入每月不到一千元。怪不得他们村的人都不用工作虽然没有地种。

其实上海的郊县也很富的,我读高中时,有个来自郊县的同学,她所在的“旗忠村”,当时就相当富有,在上海很有名,我们班还特地组织过去她的村里和她的家里参观,那条件比俺们城里人殷实多了,还有其他几个郊县同学家里条件也很好。不过上海人虽然也讲实惠,与此同时,又挺那个啥的(姑且随大流称其为“小资”,也许有必要找时间专门探究一下这“小资”的内涵?呵呵),我记得那些郊县同学总是会很自觉也有点自卑地说自己是乡下来的,于是当时不当家尚不知柴米贵的我们也就自以为是地保留着作为城里人的精神上的优越感。

我想在上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户口的人,会宁愿牺牲收入而换来一个城市户口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算上海人和更南边的深广人的一个区别?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90年代末的时候我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班,办公室在虹桥。我们那时经常要去客户公司出勤,很多的客户都在金桥外高桥。我们几个同事一起,从虹桥的办公室楼下坐上出租车,就开始闭目睡觉,等到到了客户那里,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精神养足了。可见当时去一趟金桥是多么不容易啊。公司有个年资较高的同事那时家就在外高桥,我深深的同情她觉得她每天日子过得太痛苦了,没想到现在我自己都住到外高桥那边去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来自南汇县,这个女孩子就是又骄傲又自卑。她成绩非常好,高数从来都考95以上,普通物理还考过满分,这是她骄傲的地方,但是她不愿意讲上海话,因为她知道自己上海本地话的口音太重了。她也不愿意穿鲜艳的衣服,因为她觉得自己皮肤黑,穿艳丽的颜色会让她显得更土。其实我觉得她很漂亮的,我从来都没觉得一定要皮肤白才好看。跟她相处,我心理是很平等对待的,从来没有自认为有优越感,因为我觉得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我的父母还插队落户到外地呢,想比之下,她的家好歹还是在上海。可是她是那么介意,都不太愿意跟我们谈起她的家。她是我单身时相处的唯一一个农村人。多年以后我结婚了,老公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开始接触很多很多农村人。我承认之前对农村人完全没有深刻认识,我开始慢慢的体会到他们的心理,说句总结的话,他们的心理劣势可能会伴随一生,轻易无法战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关于浦西浦东,我没有太多的经历可以分享,家一直住浦西,而且区也没变过,不过看你们的故事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我已经10多年没坐过摆渡船了,地铁2号线去浦东很方便,还有延安东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到后来的大连路隧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浦西和浦东之间几乎就是零距离,好吧,是隔着一条黄浦江的距离~~

今日的浦东早就已经丑小鸭变天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来自南汇县,这个女孩子就是又骄傲又自卑。她成绩非常好,高数从来都考95以上,普通物理还考过满分,这是她骄傲的地方,但是她不愿意讲上海话,因为她知道自己上海本地话的口音太重了。她也不愿意穿鲜艳的衣服,因为她觉得自己皮肤黑,穿艳丽的颜色会让她显得更土。其实我觉得她很漂亮的,我从来都没觉得一定要皮肤白才好看。跟她相处,我心理是很平等对待的,从来没有自认为有优越感,因为我觉得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我的父母还插队落户到外地呢,想比之下,她的家好歹还是在上海。可是她是那么介意,都不太愿意跟我们谈起她的家。她是我单身时相处的唯一一个农村人。多年以后我结婚了,老公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开始接触很多很多农村人。我承认之前对农村人完全没有深刻认识,我开始慢慢的体会到他们的心理,说句总结的话,他们的心理劣势可能会伴随一生,轻易无法战胜

是,我高中时读的学校,因为是全市招生的,也有来自南汇等郊县的同学。就像你说的,他们读书真的是非常非常好!而到了大学里,则碰到过来自外地的同学,他们读书真的是非常非常好!也许这也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把读书作为改变人生轨迹的出路之一吧。

同时,就像你说的,当他们遭遇城里人的优越感时,心理劣势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轻易无法战胜。我想曾经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优越感的人(包括我自己),应该要对此心怀愧疚。不过造成心理优势的原因也是多重的。仅仅因为地域或者出身而怀有的优越感是无谓的优越感,但也有一些方面的心理优势有其道理。

说到我那时的郊县同学,因为我们是住校的,我不得不说在日常起居生活中,郊县同学的生活方式,包括一些生活习惯,会让城里的同学颇有微辞。比如说随地吐痰,不太讲卫生,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小农意识(诚然城里同学也会有这些毛病,但似乎郊县同学表现得更为普遍和明显一些)。

以偏概全大概是所有人都会犯的毛病。比如一个中国移民的表现可能会让老外们以为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特征,一个极品上海丈母娘的价码可能会让男士们以为这是所有上海丈母娘的要求:),一个下只角苏北人的行为可能会让上只角上海人以为这是所有下只角人的品性,所以一个郊县人或者外地人的风格可能也会让上海城区人以为这是所有“乡下人”或者外地人的生活方式。误解甚至对立情绪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辩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当然一个上海人的不地道表现,也很有可能让全中国人民以为这就是所有上海人的德性 - 供所有阿拉上海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来自南汇县,这个女孩子就是又骄傲又自卑。她成绩非常好,高数从来都考95以上,普通物理还考过满分,这是她骄傲的地方,但是她不愿意讲上海话,因为她知道自己上海本地话的口音太重了。她也不愿意穿鲜艳的衣服,因为她觉得自己皮肤黑,穿艳丽的颜色会让她显得更土。其实我觉得她很漂亮的,我从来都没觉得一定要皮肤白才好看。跟她相处,我心理是很平等对待的,从来没有自认为有优越感,因为我觉得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我的父母还插队落户到外地呢,想比之下,她的家好歹还是在上海。可是她是那么介意,都不太愿意跟我们谈起她的家。她是我单身时相处的唯一一个农村人。多年以后我结婚了,老公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开始接触很多很多农村人。我承认之前对农村人完全没有深刻认识,我开始慢慢的体会到他们的心理,说句总结的话,他们的心理劣势可能会伴随一生,轻易无法战胜。
所有的人都要面对吧,不论你的户口是什么地方。
整个的社会也是在最近的几十年才经历了城市化的历程,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楼主娃娃同学谈的多是人文,
俺理科生就来谈谈关怀,空气与阳光与交通
学校里学工厂设计,讲到风玫瑰图:
上海的风玫瑰图如下,说明一年四季中上海东南风占主流

下图应该是上海空气不同污染物的分布:


可以看到浦东空气明显好于其他市区

阳光:
浦东到浦西上班,每天是顺着阳光开车,容易看清前方,交通事故率低,
晚上浦西回浦东家里,也是顺着阳光开车,明亮而清晰,通透而致远。

交通:
2号线就像一根鱼刺的脊椎,从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是外地到上海最东端捷径。
而二号线的东方路站,又是二号线站点中最重要的枢纽之一。
 

附件

  • 16549137.jpg
    16549137.jpg
    29 KB · 查看: 215
  • 1237249100979_000.gif
    1237249100979_000.gif
    22.2 KB · 查看: 138
  • 1237249101753_000.gif
    1237249101753_000.gif
    23.6 KB · 查看: 14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612029

附上小和尚回国记,里面有很多浦东照片,看看是不是相对通透?
昨天旅途时碰到一个冬泳爱好者,说就在偶家楼下的河里游泳,
经常是游完泳,舍不得走,就是喜欢呼吸附近的空气,俺很得意,哈哈。
顶上海小和尚自娱自乐贴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612029

附上小和尚回国记,里面有很多浦东照片,看看是不是相对通透?
昨天旅途时碰到一个冬泳爱好者,说就在偶家楼下的河里游泳,
经常是游完泳,舍不得走,就是喜欢呼吸附近的空气,俺很得意,哈哈。

浦东比浦西强的多,那个陆家嘴金融人才公寓,是强占的规划中的绿地盖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出自上海本土论坛宽带山


  非上海人 称其 硬盘人


  上海人 相对应为 软盘人


  因上海独特的社会经济生态,使上海人具有“软”的精神特征: 优点是,灵活,适应能力强,善于钻营,精于盘算筹划,做事负责认真。 缺点是,滑头,虚荣心强,爱叫筋,格局小,不够大气,胆小怕事。

洋盘不是WD,WD的学名叫做“硬盘”

:wdb6:

这两个“盘”虽然有些交集,但本质是有区别的,

“洋盘”并非专指外地人,多数时候是指对新鲜或高档事物不明就里而出洋相的人,

因此,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地来沪人员,都有可能成为“洋盘”!

:wdb6:

至于“硬盘”被用于形容外地人,那是很新颖的一个故事了!

计算机软硬件网站pchome.net的论坛“宽带山”上聚集了不少上海人,

在相互聊天中难免会对蜂拥而至的外地来沪人员参差不齐的素质表示一点不满,

久而久之,有“外地人”三个字出现的地方,容易引发地域争议贴!

最后论坛管理员就把“外地”两个字给屏蔽掉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吗!呵呵!)

没有“外地”这两个字,很多东西说不清了,网民们就发明了“WD人”这个新称呼!

于是“外地人”就变成了“WD人”!!

:wdb5:

但是,最终还是无法避免“WD人”引发的地域争斗贴!!

结果,管理员又只好痛下杀手吧“WD”也给屏蔽了!

而这个计算机硬件门户网站花了大力气把所有WD的产品统统改成了“西部数据”!!

:wdb24:

管理员自以为从此总算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没成想!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滴!

没多久,大家又把被屏蔽掉的“WD人”给改成了“硬盘人”!!

:wdb4:

这下彻底难道了管理员!因为一个计算机论坛里,总不能把“硬盘”这种词汇给屏蔽了吧??

难道让大家把硬盘都改叫做“大容量磁性金属盘片储存器”不成?

最后,就只好放任不管了!

因此,最终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战斗中“硬盘人”脱颖而出!

从此完美代替了“外地人”这个称呼!!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