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非常感谢站长的及时回帖,关于您说的几点建议,我想在这里跟您继续深入讨教一下:

“孩子的性格,与遗传密切相关”,权且不去追究孩子的性格到底像谁,如果只是觉得孩子的性格需要调整和纠正,是不是很难呢?等同于挑战基因结构了对吗?有什么办法能尽量的改进孩子的性格吗?

他目前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一个room teacher是中国人,可以对孩子讲国语。我倒不是很担心孩子在西人幼儿园,虽然暂时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要比父母想象的强。他pick up 得非常快,目前虽然他会说的英文不多,但是能听懂很多。假设我给他转入讲国语的幼儿园,那么也许就会把真正融入当地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这个时间给推迟到上小学左右,而那个时候的transition period也许就没有小时候这么好过了。(仅仅是我个人之见)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即便父母言传身教的再好,孩子往往还是从同龄兄弟姐妹或者小朋友身上copy得更多更快,也就是说父母对他的影响远远没有同龄人对他的影响要深远。有的时候我们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按照他能理解的话语给他讲道理,依然成效不大,不知道是不是仍然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的投入?但是又担心对孩子过于宽容和谅解,聪明的孩子反而会take advantage of it,所以进退两难。

我儿子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促进影响,而在幼儿园里,你也不可能去挑选哪些人可以做classmate,哪些bad-mannered的孩子不可以做classmate,更何况我觉得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对孩子接触认识社会没有好处,至少是弊大于利的。接触不同层次的人有助于他明鉴是非对错。


我儿子其实不属于成天乐不起来的那种,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很开心调皮的,而且很有幽默感,我们自己也非常注重与他的interaction,一起玩RPG,一起画画,一起烹饪,一起讲故事等等,都没有问题。

我目前最头痛的事情就是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总是跟他说见到叔叔阿姨要叫人、说谢谢、眼睛一定要看着别人说话诸如此类,可是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主动叫人,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吭声,我很崩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非常感谢站长的及时回帖,关于您说的几点建议,我想在这里跟您继续深入讨教一下:

“孩子的性格,与遗传密切相关”,权且不去追究孩子的性格到底像谁,如果只是觉得孩子的性格需要调整和纠正,是不是很难呢?等同于挑战基因结构了对吗?有什么办法能尽量的改进孩子的性格吗?

他目前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一个room teacher是中国人,可以对孩子讲国语。我倒不是很担心孩子在西人幼儿园,虽然暂时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要比父母想象的强。他pick up 得非常快,目前虽然他会说的英文不多,但是能听懂很多。假设我给他转入讲国语的幼儿园,那么也许就会把真正融入当地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这个时间给推迟到上小学左右,而那个时候的transition period也许就没有小时候这么好过了。(仅仅是我个人之见)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即便父母言传身教的再好,孩子往往还是从同龄兄弟姐妹或者小朋友身上copy得更多更快,也就是说父母对他的影响远远没有同龄人对他的影响要深远。有的时候我们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按照他能理解的话语给他讲道理,依然成效不大,不知道是不是仍然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的投入?但是又担心对孩子过于宽容和谅解,聪明的孩子反而会take advantage of it,所以进退两难。

我儿子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促进影响,而在幼儿园里,你也不可能去挑选哪些人可以做classmate,哪些bad-mannered的孩子不可以做classmate,更何况我觉得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对孩子接触认识社会没有好处,至少是弊大于利的。接触不同层次的人有助于他明鉴是非对错。


我儿子其实不属于成天乐不起来的那种,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很开心调皮的,而且很有幽默感,我们自己也非常注重与他的interaction,一起玩RPG,一起画画,一起烹饪,一起讲故事等等,都没有问题。

我目前最头痛的事情就是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总是跟他说见到叔叔阿姨要叫人、说谢谢、眼睛一定要看着别人说话诸如此类,可是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主动叫人,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吭声,我很崩溃。
幼儿,让他保持快乐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原来您担心的实质问题并不是性格,而是文明礼貌修养的启蒙。这种教养类的日常举止,西人做得比我们好,他们把孩子调教得也非常好。

幼儿的行为举止,父母亲的影响可比同处的小朋友们的影响大得多。您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这很令人钦佩。教育的效果不佳,就一定是方法方式出了问题。假设,您父母亲和你们同住,父母每天对您叨咕说不能逼孩子这样逼孩子那样,您心里烦不烦?同样的道理,孩子对家长的话一旦产生劣反心理,家长说的越多,效果必然越差。

从性别角度上区分,男孩天生更叛逆,比女孩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待不听话的小男孩,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会失去耐心,会训呵。如果只是在家里训斥也罢,一旦不分场合地点,不顾孩子的小面子,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不光是幼儿,就是中学生,家长表扬鼓励的效果也一定比挑剔指责强。就看这网络虚拟世界吧,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谁不是看到支持自己的回帖就乐滋滋,看到唱反调的就难受吗?

对孩子的表扬鼓励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滥用不当,做父母的权威性就丢了一半。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幼儿,让他保持快乐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原来您担心的实质问题并不是性格,而是文明礼貌修养的启蒙。这种教养类的日常举止,西人做得比我们好,他们把孩子调教得也非常好。

幼儿的行为举止,父母亲的影响可比同处的小朋友们的影响大得多。您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这很令人钦佩。教育的效果不佳,就一定是方法方式出了问题。假设,您父母亲和你们同住,父母每天对您叨咕说不能逼孩子这样逼孩子那样,您心里烦不烦?同样的道理,孩子对家长的话一旦产生劣反心理,家长说的越多,效果必然越差。

从性别角度上区分,男孩天生更叛逆,比女孩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待不听话的小男孩,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会失去耐心,会训呵。如果只是在家里训斥也罢,一旦不分场合地点,不顾孩子的小面子,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不光是幼儿,就是中学生,家长表扬鼓励的效果也一定比挑剔指责强。就看这网络虚拟世界吧,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谁不是看到支持自己的回帖就乐滋滋,看到唱反调的就难受吗?

对孩子的表扬鼓励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滥用不当,做父母的权威性就丢了一半。

谢谢站长,我希望也相信在新的一年中,我会做的更好!给您加分了!祝福您新年快乐!!: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谢谢站长,我希望也相信在新的一年中,我会做的更好!给您加分了!祝福您新年快乐!!:wdb19:
补充一点,既然您的孩子生活在本地人的圈子里,不妨先学学他们的孩子,用最简洁的“HI”"HELLO"(洋孩子“HI”用得更多)作为礼貌用语。华人传统的“叫人”比老外复杂,男性分哥哥弟弟,叔叔,伯伯,爷爷;女性分姐姐妹妹,阿姨,奶奶。幼儿哪怕叫错一次对象,家长必然礼貌性的当着朋友的面纠正,如果孩子自尊心特强,说不定就不愿意再叫人了。

祝福您和您儿子及全家新年快乐!!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补充一点,既然您的孩子生活在本地人的圈子里,不妨先学学他们的孩子,用最简洁的“HI”"HELLO"(洋孩子“HI”用得更多)作为礼貌用语。华人传统的“叫人”比老外复杂,男性分哥哥弟弟,叔叔,伯伯,爷爷;女性分姐姐妹妹,阿姨,奶奶。幼儿哪怕叫错一次对象,家长必然礼貌性的当着朋友的面纠正,如果孩子自尊心特强,说不定就不愿意再叫人了。

祝福您和您儿子及全家新年快乐!!


站长,您这个提议确实不错,我也发现了,如果让他对着一群众人说:“hi!”,他还是比较乐意的,如果是让他分别说:“叔叔阿姨好!”,就困难多了。

另外,您昨天提到也许是我们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我今天早上就换了一种方式教育他,结果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带他去邻居家,进门之前我跟他说要跟阿姨叔叔说:“happy new year!",他一开始没有想说的意思,后来我说:“那我就要先说了,我是第一名最勇敢的了!”结果他真的抢到我前面大声的说了:“happy new year!”我真是太开心了!

其实从我怀孕起,就看过不少中外育儿的书和杂志,加之总结了我父母在教育我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后,我更是自认为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结果没想到其实光是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再多再权威的育儿书也不可能一定适合每个不同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习气的孩子,所以还是需要父母细心根据孩子特有的性格找出适合他和自己的育儿方法。

非常感谢热心的站长在新年之际还这么惦记着我的帖子,我很感动!祝您全家在新年的一年中快乐、健康!: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站长,您这个提议确实不错,我也发现了,如果让他对着一群众人说:“hi!”,他还是比较乐意的,如果是让他分别说:“叔叔阿姨好!”,就困难多了。

另外,您昨天提到也许是我们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我今天早上就换了一种方式教育他,结果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带他去邻居家,进门之前我跟他说要跟阿姨叔叔说:“happy new year!",他一开始没有想说的意思,后来我说:“那我就要先说了,我是第一名最勇敢的了!”结果他真的抢到我前面大声的说了:“happy new year!”我真是太开心了!

其实从我怀孕起,就看过不少中外育儿的书和杂志,加之总结了我父母在教育我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后,我更是自认为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结果没想到其实光是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再多再权威的育儿书也不可能一定适合每个不同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习气的孩子,所以还是需要父母细心根据孩子特有的性格找出适合他和自己的育儿方法。

非常感谢热心的站长在新年之际还这么惦记着我的帖子,我很感动!祝您全家在新年的一年中快乐、健康!:wdb19:
“happy new year!",这句大声出自您儿子嘴里对邻居的祝贺:wdb19:,站长现在也听到了,稚嫩的童声既响亮又动听!站长真的非常开心!

您这“激将法”刚刚出师即告大捷:wdb17:,您提醒大家,子女教育没有定式:光是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再多再权威的育儿书也不可能一定适合每个不同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习气的孩子,所以还是需要父母细心根据孩子特有的性格找出适合他和自己的育儿方法:wdb17::wdb17::wdb17:说的太好了!:wdb1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转帖)前普林斯顿招生主任如是说:

大家都应该听说这件事了,报纸上个月报道了一个中国学生Jian Li状告普林斯顿大学对亚裔种族歧视。 他SAT考了满分,被耶鲁录取,却被普林斯顿,哈佛等大学拒绝。他把普林斯顿大学挑出来告, 是因为它录取了一个成绩不如他的同学。 知己知彼,觉得比较有把握地确信,不公平。很佩服他的勇气。他好歹也上了耶鲁,很多人处在这个位置上恐怕就算了,打这个耗时耗力的官司不见得对自己有多少好处。无论对错成败,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站了出来,为了成千上万的学弟学妹,这行为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登出这个报道后不久,镇上的高中请来了前普林斯顿大学的Dean of Admission(相当于招生办公室主任吧) 来演讲。虽然孩子们还小, 因了Jian Li的报道,赶去凑了个热闹, 听听内幕。

演讲会开始, 家长会主席先致欢迎词。当年斯坦福毕业的她说,照今天的这种激烈竞争的程度她自己上斯坦福肯定是没戏的。她特意翻出了当年斯坦福寄来的录取信,你瞧,还是老主任签字的呢!老主任从事招生工作三十多年,从斯坦福到普林斯顿,估计在座的家长有不少也是由老主任招进去的。

老主任高高大大,慈眉善目。他太高,麦克风拔到顶还是太低,他不得不弯腰低头, 认罪似地说: 首先声明我2003年就退休了,今天所讲的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学校任何官方,仅是我个人的意见。(我这儿也得声明,听力记忆翻译都错误难免,大家看着玩,啊)。

人人都问我近几年来的大学招生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天壤之别啊。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学生都要挤到那么少数几所学校去?所谓的大学排名其实很荒谬,大学岂是可以用打分比来比去的呢。网络也有责任,把申请大学都弄得那么举手之劳的。。。自然每个人申请的大学数都增加了,竞争自然也激烈了,结果也更加无法预料了。以前每个人申请3所大学就差不多了,现在要申请8-10所,还每年在递增。。。媒体也兴风作浪极尽以偏盖全之能事,搞得人心惶惶。。。

还有一个人人都问的问题是哪些人能被录取。3种吧,MERIT, EGALITARIAN, ARISTCRATIC (功绩, 平等,贵族???没怎么弄明白)。

从主任叔叔随后的阐述来看,功绩就是分数,贵族就是老子上哈佛儿子也上哈佛,他说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你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总希望能造福子孙。关于平等没听清。。。(是指对运动员等的照顾吗?)

有的人是看了材料后我们说一定得招来的,有的人是让我们纳闷好奇他/她凭什么觉得他/她有资格来申请我们学校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这两者之间,那就要看运气了。

(然后主任叔叔主动提到了报上关于Jian Li的报道。。。)有人告我们, 简直可笑。他被耶鲁录取了,觉得每所他申请了的常青藤都该录取他。我可以告诉你,合格的人数大大超过了我们可以招的人数,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每年都有上千名被我们拒绝的学生我们说不上来他们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绝不对学生划分成分,也没有什么评分标准来个什么排名拦刀切的。一个学生录取与否有很大的机遇性,可能和我们读申请表的时间,顺序都有关系。。。一对一的面试非常重要。 我这几十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对于一个人将来会怎样一定要保持谦卑谦逊的态度。

现在的申请书啊,简直就要千篇一律了,每个人都有对某一事物执著的激情。。。我看过的申请材料多了去了,知道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篇吗?那是我们普林斯顿的短文题目:请描述你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智力上的经历。那天晚上,头昏脑涨之时,看到一个十七岁的女生这么写道:我才十七岁,我还没有经历过任何重大的智力上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想上普林斯顿的原因。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答案! 有的人的申请材料里花大量笔墨阐述为什么自己的成绩单上有个B+,因为教那门课的老师是个白痴是个疯子!。。。其实,不必尝试把你自己塑造成一个你以为那样子就能进常青藤大学的那种人。要做你自己。 还有一个孩子,他在申请书上说:我的分数很低,但它们是准确的。还有一个孩子在回答参加过哪些课外活动各参加了几年的时候,写了足球若干年,但他又补充道:别让我踢足球的年头给唬住了,我是州里最差的球队里的最差的队员,几乎从来轮不到上场的!

每个人在申请大学前都应该想想为什么要上大学,希望从大学教育中得到什么。。。 招生的难,难在没有固定的标准,即使定下了标准,也没有固定的可以用来衡量是否达标的参数,即使定下了参数,也没有固定的可以用来衡量是否达到了某个参数的证据。标准是什么,参数是什么,该收集哪些证据,怎样去收集证据,向谁去收集证据,这些都是招生的难题。。。

接下来,是问答。听众递纸条,家长会会长念问题。

问:一个普普通通全面发展的学生,怎样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呢?答: 做你自己。要有这样的态度:这就是我,希望你们喜欢我,不录取我是你们的损失。

问: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答:成绩让我想起买玩具时玩具包装上写的声明: 没有电池,需要组装。 成绩就象这没有电池需要组装的玩具。我见过很多进校的时候成绩好得不能再好的学生,后来都崩溃了,因为他们太累了,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再多得几分奋斗,太累了。。。与之相反的,是有些进校时成绩最差的学生,最后却成为了伟大的人。机遇,运气很重要。有个人英语拿C,但他一心想当医生,我们也录取他了,现在是很有名的大夫,英语还是不怎么样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整套材料要互相吻合。

问: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好?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问:怎样才能写好申请短文?答;讲一个故事,假设你在进行一场对话,用和读者对话的语气来写。

问: 参加运动队,乐队有多重要?答:关键是要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到普林斯顿的学生很多喜欢上了划船。

问:有人说东北地区的高中生申请大学尤其难,是这样吗?答:这又是一个误解(MYTH)。好象大家都恨不得为了小孩考大学容易点要搬到蒙大拿去。其实我倒也是鼓励你们搬到那些偏远地区去的,但不是因为所谓的那里考大学容易,没这回事,而是因为那里压力小,没有什么焦虑,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长大,更有个性。。。

问:那个说自己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智力经历的十七岁女孩,她被录取了吗?答: 录取了,还有那个成绩很低但很准确的男孩,还有那个糟糕的足球运动员,他们都被录取了,现在都很出色。他们很难不招人喜欢, 诚实, 放松,自信。

问:听众中的亚裔父母和学生想知道你对亚裔学生有什么特别的建议?答:没有什么特别的,和我给任何别人的建议一样。

问: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对申请大学有帮助?答:每年我总会接到几个亲朋好友的电话问类似的问题,我家孩子这个夏天该干什么,是不是该把他送去墨西哥为穷人造房子。。。我的建议是找个真正的工作,不是那种挣零用钱好玩的,而是真正的赖以生存的那种工作。和真正的老百姓,无论是老板还是顾客,打交道。从这些经历里学到的关于人生的课程,一辈子都受益无穷。

问(这是唯一的一个学生提问):一篇出色的申请短文是不是就可以定乾坤?答: 不行。我要重申,整套材料一定要能互相吻合。




注:虽然是老帖新转,但站长相信老主任的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谢谢站长的转帖!
虽然是老帖,但与现在的情况十分相近!
前些日子我就看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申请美国的学校时,拿了一大叠的推荐信信封来盖章,当时把我吓了一跳,要申请这么多学校?现在明白确实如此。为了保证成功,只能以量来保证。
这是在国内的情况,不知道在加拿大,申请美国的学校是否也需要申请这么多呢?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谢谢站长的转帖!
虽然是老帖,但与现在的情况十分相近!
前些日子我就看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申请美国的学校时,拿了一大叠的推荐信信封来盖章,当时把我吓了一跳,要申请这么多学校?现在明白确实如此。为了保证成功,只能以量来保证。
这是在国内的情况,不知道在加拿大,申请美国的学校是否也需要申请这么多呢?
真的不知道一般加拿大高中生申请美国的学校是否也需要申请这么多。个人认为, 10所足够。

同一个档次的大学没有必要全报,和加拿大麦吉尔多大一个级别的大学也不必报。不但学费贵,而且比加拿大大学录取难度大。

一个自我塑造十分成功的高中生,上美国名校和加拿大名校最大的感受将是:

美国名校同学个个是天才,加拿大名校只有自己是天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站长,我们家的移民过了春节差不多能下来,老公是主移民,搞IT的,他先过去找工作,儿子现在2年级,我为了让儿子打好中文底子,想让他到4年级再出去,到底是早出去好呢,还是小学学扎实了再出去好呢?
我的小女儿是上完国内4年级过来的。再晚,怕她将来冲击名校时英文水平不够。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回国内发展,小学没毕业就过来的话中文基础恐怕是远远不够的。:wdb23:

如果目标是上加拿大一流名大学,最好不要迟于8年级(初二)过来,中学期间才过来的孩子,在加拿大的高中生活不会比国内轻松。

此外,您家搞IT的老公现在就可以在网上了解这里的工作市场。这是政府网站,估计您早就知道这网站了,没关系,贴在这里可以让准移民朋友们进去溜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真的不知道一般加拿大高中生申请美国的学校是否也需要申请这么多。个人认为, 10所足够。

同一个档次的大学没有必要全报,和加拿大麦吉尔多大一个级别的大学也不必报。不但学费贵,而且比加拿大大学录取难度大。

一个自我塑造十分成功的高中生,上美国名校和加拿大名校最大的感受将是:

美国名校同学个个是天才,加拿大名校只有自己是天才。
美国的名校和加拿大的名校有这么大差距呀!
也难怪,美国的名校是全世界的优秀生在申请,而加拿大的名校可能只有加拿大的孩子申请吧?
不知道站长对UBC如何看?从我们学院毕业的一个学生,前年去UBC读第二学位,他告诉我UBC的教学水平还是很高的,老师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哪里学习的收获很大。

我想如果我女儿上不了美国的名校,努力争取上UBC还是很有希望的,等她学完本科,再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是否机会更多一些呢?:wdb2: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站长,这几天我反反复复、从头到尾的拜读了您的帖子及其他同志的跟帖。首先,我很羡慕您有这么出色的两个女儿,也祝福她们在名校里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其次,我还有个疑问想向您赐教:您在帖子里和其他同志大都是在围绕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我很想知道在您孩子很小的时候(3、4岁左右)您是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的?

您的孩子这么成功我相信除了遗传基因比较优秀以外,还是与家庭环境的熏陶、营造还有从小习惯(生活、学习)的树立、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从小兴趣激发的正确,习惯培养得好,长大了(上了小学、初中)自然就会步入正轨延续之前习惯的道路走了。

对于我来说,我的儿子只有三岁半大,考虑将来的初中高中对我来说有些遥远,我最关心的就是目前我可以尽我最大所能为他做什么?我的孩子属于“闲不住”型的,总是喜欢玩水、拿着“工具”学着大人的样子“装修”,玩玩具车等等,很少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画画。

他喜欢玩电脑(无非就是打word和数字),在打电脑和看动画的时候很集中精力,除此以外,就很难安静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早些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项目,比如读书、涂鸦等等,玩得时候开开心心的玩,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培养他的耐心和静心?

您上次提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基因,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果他天生就是好动的孩子,就很难培养他静心呢?请站长赐教。

我家小孩虽然也好动,可是却善于观察,内心敏感。我们才来加拿大两个月,孩子上当地西人的幼儿园一个月,有一天他回家跟我说:“XX小朋友和我一样,也不怎么跟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怎么跟别的人说话;而XXX他总是站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他其实也想玩,可是他不敢,所以总是在旁边看着。”

我很诧异他这么小的孩子能如此细致的观察周围动向,洞悉其他小孩的内心活动。他从小就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可是往往却是只注意细节,没有注意到全局(比如我让他找两幅图的不同,他总是把细节的不同最先找到,而最显眼的不同却反而看不到)。

好像有点跑题了,抱歉抱歉,赶紧拉回来。我想请教站长向我介绍您成功的育儿经验(3岁左右),另外,针对我孩子的情况和个性,能否给些建设性的意见,关于习惯培养的问题?

向您叩谢!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美国的名校和加拿大的名校有这么大差距呀!
也难怪,美国的名校是全世界的优秀生在申请,而加拿大的名校可能只有加拿大的孩子申请吧?
不知道站长对alumnus如何看?从我们学院毕业的一个学生,前年去UBC读第二学位,他告诉我UBC的教学水平还是很高的,老师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哪里学习的收获很大。

我想如果我女儿上不了美国的名校,努力争取上UBC还是很有希望的,等她学完本科,再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是否机会更多一些呢?:wdb2:
UBC是一所比清华北大好太多太多倍的加拿大名校,出过一名NOBEL PRIZE获得者。如果按照美国芝加哥大学“把从校园走过的都算进去”的算法,UBC一共有7人获过NOBEL PRIZE。

亚裔教授在这所大学很有地位,很多印度裔名教授。

UBC 毕业以后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是不是比中国国内名校毕业生机会多,我不敢肯定。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这就是在国外接受过系统高中教育后的毕业生,考进世界超一流名校以后的“后劲”会比从国内考进去的孩子足。举个例子:当年78级中国科技大的两位神童谢彦波和干政,先后在普林斯顿攻博失败,且败因完全相同,都是和印度裔教授关系恶化,令人万分痛惜。:wdb14::wdb14::wdb1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站长,这几天我反反复复、从头到尾的拜读了您的帖子及其他同志的跟帖。首先,我很羡慕您有这么出色的两个女儿,也祝福她们在名校里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其次,我还有个疑问想向您赐教:您在帖子里和其他同志大都是在围绕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我很想知道在您孩子很小的时候(3、4岁左右)您是怎么教育和培养孩子的?

您的孩子这么成功我相信除了遗传基因比较优秀以外,还是与家庭环境的熏陶、营造还有从小习惯(生活、学习)的树立、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从小兴趣激发的正确,习惯培养得好,长大了(上了小学、初中)自然就会步入正轨延续之前习惯的道路走了。

对于我来说,我的儿子只有三岁半大,考虑将来的初中高中对我来说有些遥远,我最关心的就是目前我可以尽我最大所能为他做什么?我的孩子属于“闲不住”型的,总是喜欢玩水、拿着“工具”学着大人的样子“装修”,玩玩具车等等,很少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画画。

他喜欢玩电脑(无非就是打word和数字),在打电脑和看动画的时候很集中精力,除此以外,就很难安静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早些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项目,比如读书、涂鸦等等,玩得时候开开心心的玩,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培养他的耐心和静心?

您上次提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基因,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果他天生就是好动的孩子,就很难培养他静心呢?请站长赐教。

我家小孩虽然也好动,可是却善于观察,内心敏感。我们才来加拿大两个月,孩子上当地西人的幼儿园一个月,有一天他回家跟我说:“XX小朋友和我一样,也不怎么跟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怎么跟别的人说话;而XXX他总是站在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他其实也想玩,可是他不敢,所以总是在旁边看着。”

我很诧异他这么小的孩子能如此细致的观察周围动向,洞悉其他小孩的内心活动。他从小就是个爱观察的孩子,可是往往却是只注意细节,没有注意到全局(比如我让他找两幅图的不同,他总是把细节的不同最先找到,而最显眼的不同却反而看不到)。

好像有点跑题了,抱歉抱歉,赶紧拉回来。我想请教站长向我介绍您成功的育儿经验(3岁左右),另外,针对我孩子的情况和个性,能否给些建设性的意见,关于习惯培养的问题?

向您叩谢!
您太客气了,溢美之誉听得站长脸红:wdb5:
您的孩子成长得很健康,这和您一贯注重对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wdb17::wdb17::wdb17:

在站长的记忆里,孩子从刚会吐单字时,我们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孩子交流,基本上是见什么讲什么。孩子特别小的时候,一个自编的《狼来了》讲了不下几百倍。孩子到了幼儿园年龄段,《365夜故事》讲烂了好几本。讲故事时,讲究语调语气,模仿故事人物说话。光是读书不行,还要提问题让孩子回答。每次讲一遍不够,连续讲两三遍是很正常的事。其实,您专门提出来的礼貌教养等专项教育都可以溶合在儿童故事里进行。我的孩子小时候“理论上”的道理全都知道,但是遇到实际问题经常就是另外一码事,逢到这类情况,我们并不着急,多理解一点儿童心也就过去了。

站长本人强烈反对背唐诗,提倡背儿歌。反对幼儿认汉字,提倡对孩子加强逻辑类和数学类思维的开发。简单的奥数问题是站长和站长孩子们的最爱。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在自觉地运用自己的主动性思维。这阶段孩子向家长不断提出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孩子求知欲积极的表现。大人一定要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尽量不要想当然,也没有必要乘机旁敲侧击挑出孩子的短处予以讽刺。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的问题举一反三开阔孩子的思路,效果最好。

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不妨充分利用加拿大的公共资源,每周带孩子去社区游泳池一趟,我家小女儿当初就是这样的。去游泳池的儿童池不是让孩子学游泳,而是让孩子更开心。小的时候不怕水,以后孩子大了学游泳就非常快。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如果其中任何一点能够帮得到您,我就非常满足了。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您太客气了,溢美之誉听得站长脸红:wdb5:
您的孩子成长得很健康,这和您一贯注重对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wdb17::wdb17::wdb17:

在站长的记忆里,孩子从刚会吐单字时,我们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孩子交流,基本上是见什么讲什么。孩子特别小的时候,一个自编的《狼来了》讲了不下几百倍。孩子到了幼儿园年龄段,《365夜故事》讲烂了好几本。讲故事时,讲究语调语气,模仿故事人物说话。光是读书不行,还要提问题让孩子回答。每次讲一遍不够,连续讲两三遍是很正常的事。其实,您专门提出来的礼貌教养等专项教育都可以溶合在儿童故事里进行。我的孩子小时候“理论上”的道理全都知道,但是遇到实际问题经常就是另外一码事,逢到这类情况,我们并不着急,多理解一点儿童心也就过去了。

站长本人强烈反对背唐诗,提倡背儿歌。反对幼儿认汉字,提倡对孩子加强逻辑类和数学类思维的开发。简单的奥数问题是站长和站长孩子们的最爱。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在自觉地运用自己的主动性思维。这阶段孩子向家长不断提出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孩子求知欲积极的表现。大人一定要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尽量不要想当然,也没有必要乘机旁敲侧击挑出孩子的短处予以讽刺。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的问题举一反三开阔孩子的思路,效果最好。

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不妨充分利用加拿大的公共资源,每周带孩子去社区游泳池一趟,我家小女儿当初就是这样的。去游泳池的儿童池不是让孩子学游泳,而是让孩子更开心。小的时候不怕水,以后孩子大了学游泳就非常快。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如果其中任何一点能够帮得到您,我就非常满足了。

看了您的回帖我很高兴,因为您为女儿做过的事情,我也已经都为儿子做过了或者正在这样做。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我也反对背诵唐诗。我觉得一个人的品行和soft skills是要从小奠定好基础的,因为如果等到长大了再去纠正就会太晚了,也会非常困难。而其它硬性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后天培养或者弥补的。

再次向您表示感谢!给您加sw了!:wdb17:
 

styxpatron

指谈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训导,诱导,不导 ---谈中外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差异

奇怪,系统总是提示我要先给其他人添加声望,才能给您再次添加声望,可是我已经给别人添加了,怎么还是给您加声望不成功?:wdb2: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