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关于是否让孩子(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独自出国留学的问题,我认为飞雨同学的这个答案最好!

我有很多朋友把孩子送出去留学或是有把孩子送出去的打算。我发现,一般上过寄宿学校的孩子出国留学的愿望更为强烈,且出去后自立能力也更强,我说过的那两个中加学校毕业后来加拿大的孩子,都是从小就上全托幼儿园、中学在校寄宿(北京的中加学校就是寄宿制)。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女儿跟她提了一个要求:去美国读书。她说她女儿很少对她提要求,所以她一定要满足女儿这个要求。她女儿就是在一所寄宿中学读书的。

反过来,我的另一位朋友有意送女儿出国读书,她女儿是被她整天呵护在身边的。对她试探性的寻问,女儿回答得十分干脆:坚决不去,在家多好啊!

另外,短期游学确实能实地考验孩子的留学愿望。中加班那两个孩子,在国内上学时分别去过加拿大游学,其中一个还多去了一趟英国游学。我分别问过他们在国外的感受,俩人的感受是一样的:乐不思蜀!游学期间,其中一个孩子他妈还跟我抱怨过,她儿子在国外都不愿搭理她,一周打一个电话还爱答不理的,跟同学倒是联系得热火朝天……像这样的孩子,甭担心,大胆送出去。
:wdb37:孩子出去以后的表现既与性格有关,也与家长的培养有关。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是我们自己没个孩子关心了,自己先受不了了。这样往往招来孩子的厌烦、逆反。

记得女儿初一出去比赛好几天,咱颠颠的跑上去嘘寒问暖,还舔着脸问孩子想咱了没有?孩子却呵呵反问,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真话是还没在外边带够呢,哈哈

男孩子就更不用急了,摔打一下,更加健康!

以后可以考虑外出游学一下!: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14,5岁青春萌动,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和同龄孩子交往,不喜欢父母的唠唠叨叨,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但这不代表他不爱他的父母,更不能说明他以后是不懂责任和义务的人。想想我们这个年龄不也是这样吗?真正能体谅父母,理解父母是在成年以后,特别是到了不惑的年龄更能深刻体会父母当初的良苦。

相反这个年龄,能够冲出父母的羽翼,克服种种困难,独自顺利地去完成学业的孩子,将来也差不了哪去。

独自留学,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排解孤独与困惑,更要接受和理解孩子暂时的疏离,我想这才是聪明的父母,你的生活才不会变得患得患失
飞雨说的是,完全同意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会给家长一些参考。
该份研究报告由卑诗大学助理教授Sabrina Wong撰写,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加拿大公共卫生期刊》上,是本省首份针对东亚寄宿生健康生活的研究。

[FONT=宋体] 中国小留吸毒滥交[/FONT][FONT=宋体]多金敢花[/FONT]1[FONT=宋体]夜输[/FONT]2[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中国寄宿学生,身在此求学,容易感到寂寞,孤立及无援,身心脆弱。[/FONT]
[FONT=宋体]卑诗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寄宿留学生[/FONT](homestay)[FONT=宋体],比移民学生或本地出生东亚裔学生,吸食可卡因比例高2[/FONT][FONT=宋体][/FONT]5[FONT=宋体]倍、被性虐待比例高[/FONT]3[FONT=宋体]倍,而滥交、逃学、吸烟、酗酒等恶习比例全都高出甚多。研究员指出,寄宿行」是三不管地带,教育、社福、移民部门都没有全面的监管,唿吁政府注视。[/FONT]
[FONT=宋体]该研究根据[/FONT]2003[FONT=宋体]年卑诗省青少年健康调查的数据分析而成,将来自中国、韩国及日本的[/FONT]7[FONT=宋体][/FONT]12[FONT=宋体]年级寄宿学生,从塬始数据中独立出来,再与移民学生及本地出生的东亚学生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主要是四大问题:[/FONT][FONT=宋体]性行为、吸毒、性虐待、健康情况。[/FONT]
Sabrina Wong[FONT=宋体]透露,数年前家里曾接待一名[/FONT]17[FONT=宋体]岁的中国女寄宿生,发现她有愈来愈多的男朋友,其中一人看起来年纪大很多,有开车。[/FONT]Sabrina Wong[FONT=宋体]很担心该名女生的性行为是否安全,但碍于规定,她无权向女生询问关于男女关之类的问题。于是,她想到要为寄宿生进行研究。[/FONT]

[FONT=宋体]对寄宿生欠缺监管[/FONT]

Sabrina Wong[FONT=宋体]的研究,调查了超过[/FONT]3000[FONT=宋体]名中日韩寄宿生,中日韩是本省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数据显示,在所有的[/FONT]14-19[FONT=宋体]岁的留学生中,约有[/FONT]10%[FONT=宋体]是寄宿生。她说,「寄宿生是被遗忘的一群容易受伤的年轻人」,在现行的系统中,无人需要向寄宿生的健康或安全负责任,这个情况与高度受规的寄养家庭[/FONT](foster care)[FONT=宋体]制度完全相反。她[/FONT][FONT=宋体]举例说,寄宿生通常未成年,远离父母,移民法没有需要跟进他们来加后的情况。[/FONT][FONT=宋体]教育系统对寄宿生的监管,在下午[/FONT]3[FONT=宋体]时下课铃声之后就没有用[/FONT];[FONT=宋体]而寄宿家庭则一般只需要通过犯罪纪录审查就可担任,也只需要向这些学生提供食宿,并无规定有其他责任,许多中介机构甚至有规定,不容许寄宿家庭打听寄宿生的性行为或感情问题。[/FONT][FONT=宋体]总的来说,东亚寄宿生有性行为的比率,是移民学生及本地出生学生的逾[/FONT]2[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女寄宿生在吸毒或饮酒后进行性行为的比例,是土生东亚裔学生的[/FONT]3[FONT=宋体]倍。男女寄宿生使用可卡因的比例,分别为本地出生学生的[/FONT]3[FONT=宋体]倍与[/FONT]5[FONT=宋体]倍。此外,女寄宿成为性虐待受害人的机会,也是土生学生的近[/FONT]3[FONT=宋体]倍。[/FONT][FONT=宋体]遭性虐比例是本地[/FONT]3[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卑诗省,大部分寄宿生都是透过中介机构介绍给寄宿家庭,塬意是为这些学生提供学习英语、了解加国文化的途径,通常是包住包伙食,寄宿费通常一个月是[/FONT]750[FONT=宋体]元左右。[/FONT]Sabrina Wong[FONT=宋体]估计,每年寄宿学生带给卑诗省在包括中介费、学费及寄宿费的经济收入达到[/FONT]6000[FONT=宋体]万元,虽然寄宿学生对本省经济贡献可观,不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机构对寄宿行业进行任何形式的规范或监督,也未对提供寄宿的家庭进行任何筛选,或是发给牌照。[/FONT]
[FONT=宋体]兰加拉学院国际教育经理[/FONT]Valerie Peters[FONT=宋体]说,上学期约有近500[/FONT][FONT=宋体]名寄宿学生,使用该校的寄宿计画[/FONT](Langara homestay program)[FONT=宋体],这些学生分布在温哥华、本那比、列治文。她说,该计画对寄宿家庭有一定的审查要求,并要求寄宿家庭根据学生年龄,定出宵禁时间。她称,学生在没有监管的环境下生活,势必有一定风险,何况有些学生连寄宿家庭都没有,而是自己居住。[/FONT]

10[FONT=宋体]年级留学生[/FONT][FONT=宋体]一夜豪输2万[/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名中国留学生说,中国来的寄宿高中生,除了不少经济富裕外,不管身心均属于脆弱,遇到事情不知如何求援,他认识一名[/FONT]10[FONT=宋体]年级学生,曾在赌场一夜赌输[/FONT]2[FONT=宋体]万元加币,必须打越洋电话请家长钱解决钱关[/FONT];[FONT=宋体]另一名[/FONT]10[FONT=宋体]年级女生则是遇到困难即暴饮暴食,[/FONT]3[FONT=宋体]个月即胖了[/FONT]40[FONT=宋体]磅,吓得家长来带她回去北京疗养。[/FONT]

[FONT=宋体]假身分进赌场[/FONT]
[FONT=宋体]留学生[/FONT][FONT=宋体]表示,他认识一名豪赌的高中生,只有10[/FONT][FONT=宋体]年级,理应是不能进入赌场的,但该高中生仍学人家用假身分到赌场玩乐。一次赌输万[/FONT][FONT=宋体]加币,只好打电话要求家长钱。后来可能家长知道事态严重,好像将他带回中国。[/FONT]
[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月内暴肥[/FONT]40[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留学生[/FONT][FONT=宋体]又说,另一名[/FONT]10[FONT=宋体]年级女生,居住在说英语华裔单亲妈妈的寄宿家庭里,女生英语不好,遇到事情难以与家长沟通,单亲妈妈又有自己的感情问题,无暇去照顾,女生一遇挫折即暴饮暴食,曾在[/FONT]3[FONT=宋体]个月内暴肥[/FONT]40[FONT=宋体]磅,后来被在北京的家长知道,家长吓坏了,带女生回中国疗养。[/FONT]
[FONT=宋体]留学生[/FONT][FONT=宋体]表示,年龄小的寄宿生,在这里无亲无故,遇事情不懂向学校辅导老师求教,周遭也无大人开导,身体或是心理都很脆弱。[/FONT]

[FONT=宋体]中国寄宿生多金敢花[/FONT][FONT=宋体]易成不良集团目标[/FONT]

[FONT=宋体]青少年辅导专家龙志光对于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寄宿中学生,吸可卡因比例为本地出生学生[/FONT]3[FONT=宋体][/FONT]4[FONT=宋体]倍,并不感诧异,龙志光说,可卡因相对大麻来说属于昂贵毒品,不是一般本地学生消费得起,手头阔绰的国际寄宿生却有能力购买,所以吸食可卡因的比例也会高出几倍。[/FONT]
[FONT=宋体]有多年辅导寄宿学生经验的龙志光说,中国来的寄宿生多金形象,让他们容易成为特定不良团体或是犯罪集团的目标,先是在校园被霸凌,被勒索,进而卖毒品给他们。[/FONT][FONT=宋体]龙志光并进一步剖析来自不同国家的寄宿生,中国寄宿学生多数来自一孩家庭,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宝贝,在中国过得好,受到最好的照顾,但同时也养成了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及态度自大傲慢的性格,在语言欠佳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融入本地同学圈子,多数时间与相同背景的中国寄宿生在一起,他们不知如何与寄宿家长沟通,则是另一个问题。[/FONT][FONT=宋体]龙志光说,一般高中寄宿生在学校上课的白天时间,其实像其他本地同学一样,遇了问题可以找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也会一视同仁,有时还会因为他们语言有限而多花时间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FONT]

[FONT=宋体]不过,等下课回家之后,这些寄宿学生不像移民或本地学生,家里有父母亲照顾,与寄宿家庭的关系也很疏离,这时他们与相同背景的寄宿学生相偕去放纵,玩乐,在外出手阔绰,又喜欢炫耀自己的家世背景,如此很容易成为一些特定青年团体([/FONT][FONT=宋体]犯罪集团)、不良团体[/FONT][FONT=宋体]的目标,一步一步堕落学坏,抽烟或喝酒还是较轻的坏习惯,有些在参加派对时接触了毒品,那怕只是一次,即有可能开始吸毒。[/FONT]
[FONT=宋体]龙志光说,本地的寄宿家庭家长,愈来愈只是为了多赚一些钱贴补按揭费用,而不像从前的寄宿家长对国际学生有爱心、视他们如自己孩子。龙志光因此唿吁想收寄宿学生的家长,在收取寄宿费用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承担起在课后必要照顾且辅导孩子的责任,否则不要收他们,以免耽误他们的前途。[/FONT]



[FONT=宋体]卑诗省[/FONT][FONT=宋体]教育厅长麦雅雯[/FONT][FONT=宋体]昨日表示,政府希望本省每一个学生能有正面的经验,她于声明中指:我们一定会参考这份研究,就省内青少年学生于健康和福祉方面所提出的资料和建议。[/FONT]

[FONT=宋体]但她亦提及,虽然是校区为国际学生提供教育的课程,但有关寄宿的部分是由私人安排。学校[/FONT][FONT=宋体]只提供课程。[/FONT][FONT=宋体]教育厅未能提供于卑诗中学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因为当局没有纪录这些数据。[/FONT]

[FONT=宋体]列教育局将收回寄宿中介服务[/FONT]

[FONT=宋体]小留学生身在外,学校无力管,寄宿家庭无权管[/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列治文教育局学务委员曾赖嘉丽认为,寄宿国际学生的问题牵涉的层面很广,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寄宿家庭或是学校,学生本身也要懂得分辨朋友,以免受朋友的影响而染上恶习,如果省政府可以设立机制监管寄宿学生,也是一件好事。[/FONT][FONT=宋体]欢迎省府成立监管机制。[/FONT][FONT=宋体]曾赖嘉丽说,列治文公立学校现在约有[/FONT]300[FONT=宋体]多名长期在本地上课的国际学生,他们之中有些人住地本地的亲友家,有些则要找寄宿家庭,列治文教育局一向委托Langara Homestay Program[/FONT][FONT=宋体]代找寄宿家庭,但登记费将由塬本的[/FONT]750[FONT=宋体]元涨到[/FONT]1000[FONT=宋体]元,教育局计划将寄宿中介服务收回,由教育局自己负责,应该在今年就会开始。寄宿家庭非监护人[/FONT][FONT=宋体]。她说,寄宿家庭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无权管束他们,学校教师也管不到学生们下课和放学后的社交活动,所以需要各方面配合,包括学生自己才能改变恶习,专心念书。[/FONT]
 
最后编辑: 2010-10-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wdb37:孩子出去以后的表现既与性格有关,也与家长的培养有关。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是我们自己没个孩子关心了,自己先受不了了。这样往往招来孩子的厌烦、逆反。

记得女儿初一出去比赛好几天,咱颠颠的跑上去嘘寒问暖,还舔着脸问孩子想咱了没有?孩子却呵呵反问,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真话是还没在外边带够呢,哈哈

男孩子就更不用急了,摔打一下,更加健康!

以后可以考虑外出游学一下!:wdb19:
是啊,有时就怕自己太“自作多情”了!还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是纽宾士域,原则上要求到当地居住并至少投资12.5万开办生意,提名后要预交7.5万押金,(都是加元啊)登陆后如果不再投资,押金就不退还了,至于是否一定在长期居住应该没有限制,只要你在当地缴税。

在当地缴税?请问这缴的是什么税呀?其实省提名最大的麻烦是,如果违约不投资了,不光是扣押7.5万的问题,而是个人信用会受到影响,这是西方国家非常看重的一点,甚至会影响以后枫叶卡的续签和入籍的问题。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在当地缴税?请问这缴的是什么税呀?其实省提名最大的麻烦是,如果违约不投资了,不光是扣押7.5万的问题,而是个人信用会受到影响,这是西方国家非常看重的一点,甚至会影响以后枫叶卡的续签和入籍的问题。

省提名移民另一个比较大的麻烦是,即使守约投资,押金是保住了,但投资本身也有风险,特别是新移民对加拿大的投资环境不了解、法律制度不清楚,而又有一帮人专坑中国人(所谓的“人傻钱多”),往往造成投资血本无归。

电视上讲一个上海女士做省选移民,买了一个加国企业,不但企业买过来了,同时也买来了一屁股债,一堆原企业所有人的债主子在等着向她讨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会给家长一些参考。
该份研究报告由卑诗大学助理教授Sabrina Wong撰写,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加拿大公共卫生期刊》上,是本省首份针对东亚寄宿生健康生活的研究……

这就是我所说的“加拿大的青少年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远比中国严重”。当然,也不必为这些事情所吓住,在加拿大,领导开会、讲话、会见外宾不是新闻,谋杀案、性侵犯才是新闻,天天报纸上报的都是这些,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感觉有多么的不安全。

还是那句老生长谈:关键在孩子自己,当然有个可靠的监护人更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会给家长一些参考。
该份研究报告由卑诗大学助理教授Sabrina Wong撰写,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加拿大公共卫生期刊》上,是本省首份针对东亚寄宿生健康生活的研究。

其实在中国小留学生当中确实存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学生自己扎堆儿、英语进步慢、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完不成作业、逃课,以至于能否拿到毕业证书都很成问题。糟糕的是并非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在国外学习的真实情况、远隔万里而无法尽到家长的教导责任。

孩子过来留学,最先的住宿方式或者是Homestay或者是住在家长为其找的监护人家里。可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对当地的情况熟悉了,就会感觉这两种方式都不自由,有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报告独自在外租房的好处。自己出来租房,一定是同学合租。一群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监督的情况下终日聚在一起,这是对孩子自律能力极大的考验,经受不住考验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上面说的情况。另外,十七、八岁的小留学生就男女同居在一起的,在这里也并非个别现象。

再下面这些情况,虽不能说普遍,但也不是决无仅有: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无论语言还是文化,都会限制他们与当地人的交流,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一些“同胞”有好感、交上朋友,这些人可能是学校中已在当地混熟了的老留学生、移民子弟,也可能是在一些比较偶然的场合结识的朋友。这些“朋友”是好人便罢,如果是一些不良之徒……毕竟人在一个陌生、孤独、无助的环境里抵抗力是很弱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们还只是个孩子。关于加拿大有一点我记得我曾提起过,在这里吸食大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曾经有成百上千的瘾君子聚在温哥华市中心公开集会、一起喷云吐雾、要求吸食大麻合法化,警察乐呵呵看着都不带管的。09年伯纳比发生一起中国留学生绑架案,一个18岁的新疆男孩险被撕票,后来案子破了,几个绑匪全是中国人,原来这几个人经常与这个孩子在一起吸大麻,看这孩子出手阔绰便做出了绑票的事。

尽管有的家长们会把孩子托付给在加拿大的亲戚朋友,但这么做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孩子做得不好时,作为亲戚朋友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是骄纵惯了的,与监护人发生了矛盾,往往恶人先告状,而父母心疼子女,保不齐也会暗中埋怨亲戚朋友的不是。结果呢,孩子没监护住不说,弄不好还会影响了大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问题肯定会有。关于放孩子出去独自留学的风险,作为家长,不能光捡自己想听的听。

尽管我也说留不留学,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但是如果让我以己及人,对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我个人持比较保守的意见,毕竟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未成年,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从哪方面说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其实在中国小留学生当中确实存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学生自己扎堆儿、英语进步慢、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完不成作业、逃课,以至于能否拿到毕业证书都很成问题。糟糕的是并非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在国外学习的真实情况、远隔万里而无法尽到家长的教导责任。

孩子过来留学,最先的住宿方式或者是Homestay或者是住在家长为其找的监护人家里。可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对当地的情况熟悉了,就会感觉这两种方式都不自由,有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报告独自在外租房的好处。自己出来租房,一定是同学合租。一群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监督的情况下终日聚在一起,这是对孩子自律能力极大的考验,经受不住考验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上面说的情况。另外,十七、八岁的小留学生就男女同居在一起的,在这里也并非个别现象。

再下面这些情况,虽不能说普遍,但也不是决无仅有: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无论语言还是文化,都会限制他们与当地人的交流,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一些“同胞”有好感、交上朋友,这些人可能是学校中已在当地混熟了的老留学生、移民子弟,也可能是在一些比较偶然的场合结识的朋友。这些“朋友”是好人便罢,如果是一些不良之徒……毕竟人在一个陌生、孤独、无助的环境里抵抗力是很弱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们还只是个孩子。关于加拿大有一点我记得我曾提起过,在这里吸食大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曾经有成百上千的瘾君子聚在温哥华市中心公开集会、一起喷云吐雾、要求吸食大麻合法化,警察乐呵呵看着都不带管的。09年伯纳比发生一起中国留学生绑架案,一个18岁的新疆男孩险被撕票,后来案子破了,几个绑匪全是中国人,原来这几个人经常与这个孩子在一起吸大麻,看这孩子出手阔绰便做出了绑票的事。

尽管有的家长们会把孩子托付给在加拿大的亲戚朋友,但这么做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孩子做得不好时,作为亲戚朋友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是骄纵惯了的,与监护人发生了矛盾,往往恶人先告状,而父母心疼子女,保不齐也会暗中埋怨亲戚朋友的不是。结果呢,孩子没监护住不说,弄不好还会影响了大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问题肯定会有。关于放孩子出去独自留学的风险,作为家长,不能光捡自己想听的听。

尽管我也说留不留学,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但是如果让我以己及人,对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我个人持比较保守的意见,毕竟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未成年,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从哪方面说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茶兄说得是相当的中肯啊! 确实很多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无论语言还是文化,都会限制他们与当地人的交流,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一些“同胞”有好感、交上朋友,这些人可能是学校中已在当地混熟了的老留学生、移民子弟,也可能是在一些比较偶然的场合结识的朋友。这些“朋友”是好人便罢,如果是一些不良之徒……毕竟人在一个陌生、孤独、无助的环境里抵抗力是很弱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们还只是个孩子。

总之,问题肯定会有。关于放孩子出去独自留学的风险,作为家长,不能光捡自己想听的听。

尽管我也说留不留学,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但是如果让我以己及人,对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我个人持比较保守的意见,毕竟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未成年,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从哪方面说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茶兄说的太对了,这正是我一直担心和忧虑的。不可否认也有孩子十分出色,而且为数可能还不少,但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那就是后悔莫及了。所以,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出去留学,还是要慎之又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其实在中国小留学生当中确实存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学生自己扎堆儿、英语进步慢、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完不成作业、逃课,以至于能否拿到毕业证书都很成问题。糟糕的是并非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在国外学习的真实情况、远隔万里而无法尽到家长的教导责任。

尽管有的家长们会把孩子托付给在加拿大的亲戚朋友,但这么做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孩子做得不好时,作为亲戚朋友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是骄纵惯了的,与监护人发生了矛盾,往往恶人先告状,而父母心疼子女,保不齐也会暗中埋怨亲戚朋友的不是。结果呢,孩子没监护住不说,弄不好还会影响了大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问题肯定会有。关于放孩子出去独自留学的风险,作为家长,不能光捡自己想听的听。

尽管我也说留不留学,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但是如果让我以己及人,对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我个人持比较保守的意见,毕竟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未成年,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从哪方面说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茶兄说得极是,18岁以前的孩子是否留学一定要慎重考虑,关键要看孩子是否有自控能力,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那就千万别放单飞,否则后悔都来不及,这样的教训太多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一般来说,美国签发给加国永久居民的入境签证多是“短期商务访问和短期旅行的综合签证”,编号是B1/B2。这种签证在其有效期内可不限次地多次出入美国。签证有效期不一定,对加国永久居民签发的此种签证好像(从网上看)多数是十年的。

如果你不入籍,首先拿中国的养老金肯定是没问题的,你还是中国人嘛;而加国这边,养老金福利永居与国民是一样的。所以,两边通吃应该可以得逞吧……
那太好了: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73:多伦多印象之二:有容乃大

[FONT=宋体]有人说建筑是城市的表情。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往更深里说,我认为建筑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气质。比如说,纽约和巴黎的城市气质完全不同,决定这种差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是最表相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城市建筑。提起纽约,人们想到的一定是曼哈顿的摩天大厦;而说到巴黎,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则多半是赛纳河两岸的宫殿和老街。那么,多伦多的表情和气质是怎样的呢?[/FONT]

[FONT=宋体]多伦多几乎就是一个建筑艺术博物馆,这里集中了大量在世界建筑史上标名挂号的精品建筑。全世界最高的独立建筑[/FONT]CT[FONT=宋体]塔;世界上第一栋屋顶可开合的大型建筑“天穹体育场”;芬兰设计师于六十年代设计的多伦多地标建筑新市政厅;建于十九世纪末、新罗马建筑风格的老市政厅;始建于[/FONT]1967[FONT=宋体]年的现代风格建筑多伦多道明中心;有“水晶商业教堂”之称的[/FONT]BCE[FONT=宋体]大厦艾伦兰勃特广场;建于十九世纪中早期、帕拉第奥风格的奥斯古德厅;玻璃水晶体与老建筑古怪结合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等,不胜枚举。[/FONT]

[FONT=宋体]对多伦多的建筑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去我的博客里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hmv4.html[/FONT]

[FONT=宋体]一座城市有一两栋拿得出手的建筑并不难,难得是有这么多建于不同年代、风格杂驳的建筑精品聚集在一起。这些建筑或典雅华丽、或现代简约、或气派大方、或古怪精灵,共同构建出多伦多这座大都市的复杂表情和气质:雅皮中掺杂了点儿朋克,现代里透出些古典……借一个时尚名词,这就叫做“混搭”吧。[/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服饰混搭反映出的是着装者不拘一格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么城市建筑的“混搭”、而且是这么大规模、这么经典的“混搭”的背后,一定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般的博大文化背景在做支撑。[/FONT]

[FONT=宋体]提起加拿大的文化,大家都会想到“多元”两个字,移民国家嘛,人民群众来自五大洲四大洋,你从老家捎来点儿、我从老家捎来点儿,凑到一起就是行行色色、五花八门,有人给起了个更形象的名字,叫“马赛克文化”。其实,这个说法有点儿片面,至少是过于笼统,因为加拿大并非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多元的。[/FONT]

[FONT=宋体]加拿大内陆和大西洋省份的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北部地区,少数族裔的比例非常低,那些地区的文化恐怕很难用“多元”来形容。即使是温哥华这个移民比例最高的大都会区,她的文化“多元”吗?看怎么说了,如果有一个族裔就算是“一元”的话,那当然是“多元”。不过,因为地域关系,大温地区的亚洲移民在少数族裔中占到了压倒性的绝对多数,所以大温地区的“多元文化”,说极端点儿就是“两元”――北美的白人文化和东方的亚洲文化。[/FONT]

[FONT=宋体]“多元文化”这个概念体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地方,我认为只有多伦多。[/FONT]

[FONT=宋体]我说多伦多的文化背景是“海纳百川”,就是这个意思。海纳百川、海纳百川,你首先得是“海”,如果就是一水泡子,别说“百川”,一条川下来就把你带走了。[/FONT]

[FONT=宋体]多伦多这个“海”有多大、纳的“川”有多少,也许光凭大楼“混搭”还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那咱就再去市里的几条“特色街区”走走。[/FONT]

[FONT=宋体]我第一个去的,是位于市中心东北部的“卷心菜城”([/FONT]Cabbagetown[FONT=宋体]),由于早期居住在那里的爱尔兰移民有在自家院子里种卷心菜的风俗,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爱尔兰移民在北美的白人移民中是一个很大的分支,所以爱尔兰文化在美加两国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圣派屈克节”这个爱尔兰的传统节日,在北美一样很有市场。我去[/FONT]Cabbagetown[FONT=宋体]那天,刚好就是圣派屈克节,原以为这个“小爱尔兰”街区应该很热闹才对,结果到那儿一看,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是一片由[/FONT]Townhouse[FONT=宋体]和小[/FONT]House[FONT=宋体]组成的漂亮住宅区,清一色的青瓦红墙,非常宁静、优雅。街道两侧,维多利亚风格和乔治亚风格的美宅鳞次栉比,在这样的环境里散步,真的是一种享受。[/FONT]

[FONT=宋体]从[/FONT]Cabbagetown[FONT=宋体]往西走三个街区就到了教堂街([/FONT]Church St.[FONT=宋体])。这是一条著名的“同性恋大街”。街道上飘扬着同性恋者的旗帜――彩虹旗,马路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同性恋酒吧、同性恋俱乐部,随处可见一对对的同性伴侣牵手搭肩地招摇过市……多伦多巨大的文化包容性不仅仅是反映在族裔文化上,同样也反映在了“同性恋”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上。试想一下,如果是在一个文化保守的国家或城市,即使她的法律规定不得歧视同性恋者、甚至是承认同性恋婚姻,恐怕也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一条大街来公开、骄傲地展示同性恋文化吧?[/FONT]

[FONT=宋体]多伦多的“唐人街”位于市中心偏西一点的位置。比起温哥华的“唐人街”,多伦多这边无论是规模还是繁荣程度,都要超出前者一大块。走过这条本名叫做[/FONT]Dundas[FONT=宋体]的大街的时候,我曾对太太说:“这都快赶上北京的西单了。”我说的是这条街街面上店铺的密集程度和逛街购物的人流,您还别觉得我这是夸张,真差不多![/FONT]

[FONT=宋体]从“唐人街”往北大约[/FONT]1[FONT=宋体]公里[/FONT][FONT=宋体]再往西,是“小意大利”。那一带是意大利移民在多伦多的根据地,沿街开满了意大利餐馆和酒吧。随便找一家小店进去,要一瓶意大利红酒,再点上两张正宗的意大利薄饼披萨,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隔窗看着街景,那感觉真的“很意大利”……[/FONT]

[FONT=宋体]我的博文《走街串巷》里有一些照片,是关于这几个“特色街区”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holn.html[/FONT]

[FONT=宋体]我在多伦多停留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旅游手册上介绍的“乌克兰布卢尔西村”、“格里克敦希腊区”、市区北部的“犹太村”、高地公园附近的“波兰区”等等都没有去。但是,仅凭我走过的这几个街区,再加上这些印在旅游手册上的名称,我就已经深为多伦多这座城市的“有容乃大”而感叹了。[/FONT]

[FONT=宋体]当然,我也很怀疑还有多少华人居住在“唐人街”、有多少同性恋者住在教堂街,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特色街区”已经成了展示族裔文化、特殊文化的一扇扇窗口,而更多的真正属于这种文化范畴里的那些人,恐怕早已经走出了前辈们创立的老区、根据地,淹没在多伦多的千街万巷里了。正是因为这[/FONT]200[FONT=宋体]多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安大略湖畔这片宽阔平整的土地上相互溶和,才成就了多伦多开放、大气的城市气质。[/FONT]

[FONT=宋体]费这么多笔墨赞颂多伦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意何在?[/FONT]

[FONT=宋体]窃以为准移民在选择加国安家之地时,城市的文化特征应当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城市文化来源于这座城市的人;反过来,城市的文化气质也一定会在她的市民身上体现出来。不是常有人这么说么:大地方出来的人和小地方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FONT]

[FONT=宋体]其实所谓“大地方”、“小地方”是不能简单拿人口多少来区分的,这里面说的,更多的应该是文化的“大”与“小”。[/FONT]

[FONT=宋体]多伦多,绝对是个大地方![/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写得很好,继续慢慢品:wdb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77:天天过节

[FONT=宋体]说“天天过节”是有点夸张,不过温哥华这地方节日多却是事实,隔三差五的就有个节呀、庆呀的。[/FONT]

[FONT=宋体]一方面,温哥华的移民多,多族裔聚集。而加国政府还鼓励各族裔保留其固有的文化传统。温哥华有多少个民族?我没数过,估计数也数不过来。您想啊,哪个民族没有几个传统节日呀?只要老家那边过,这边就得过,一年到头这得多少节?[/FONT]

[FONT=宋体]另一方面,加拿大这个国家奉行开放的文化理念,除了那些民族、宗教上的传统节日外,加拿大人闲着没事还自己攒出不少新节日来。有些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虽然不是法律或民俗上认可的节日,但一年一度的,影响挺大,也跟过节差不多了。[/FONT]

[FONT=宋体]两下里一凑合,温哥华这个“节”呀,一天接一天的你就“过”去吧![/FONT]

[FONT=宋体]我来温哥华这一年多,已经过了很多以前我连听都没听说过的节,在这儿我给诸位念叨念叨,看看这些节您过过没有……[/FONT]

[FONT=宋体]春节:当然谁都过过了,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嘛。不过温哥华的春节一点也不比国内的春节逊色,每年唐人街都有春节大游行,除了华人以外甚至还有其他族裔的团体参加。届时加拿大的总理都要亲到唐人街为舞狮队的狮子“点睛”。[/FONT]

[FONT=宋体]圣帕特里克节([/FONT]St[FONT=宋体].[/FONT]Patrick's Day[FONT=宋体]):这是爱尔兰的一个传统节日,是纪念他们的守护神的。爱尔兰移民把这个节日带到了世界上几个主要移民国家,除了加拿大外,像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过个节。圣帕特里克节是在[/FONT]3[FONT=宋体]月中旬,虽然不是加拿大的公共假日,但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穿绿衣服、戴绿帽子、喝绿啤酒、放绿气球、插绿旗子……总之,满城皆绿。[/FONT]

[FONT=宋体]复活节([/FONT]Easter[FONT=宋体]):复活节的日期不固定,大概是在每年三、四月的某个星期天。因为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有一天假期,复活节的第二天又是一天假期,所以复活节就是一个四天的长周末了。快到复活节的时候,商店里就摆上复活节彩蛋和包着金纸的小兔子形状的巧克力了,这两样东西是复活节的标志,可见这个宗教节日现在却成了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有零嘴吃。有的社区里还会搞活动,把小不点儿们组织起来,一人给一个小篮子,撒到公园草地上去找彩蛋。[/FONT]

[FONT=宋体]Vaisakhi[/FONT][FONT=宋体]节:这是印度锡克教的创教纪念日,也被称为“锡克教新年”,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印度人在温哥华是数量仅次于华人的少数族裔,锡克教在本地很有影响力,所以这个节日的动静很大,温哥华市和素里市都有盛大的游行和“庙会”活动,届时当地政要都要参加。关于这个印度节日最震撼的是,那天“庙会”上所有的食品、饮料全部免费!十几万人参加,那可不是笔小开销啊。[/FONT]
[FONT=宋体]今年素里Vaisakhi节的照片,请参阅本人这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i9q1.html[/FONT]

[FONT=宋体]维多利亚日([/FONT]Victoria Day[FONT=宋体]):[/FONT]5[FONT=宋体]月[/FONT]24[FONT=宋体]日[/FONT][FONT=宋体]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这个日期前的那个星期一,就是维多利亚日,加拿大全国放假一天。加上周六、周日,又是一个长周末。[/FONT]5[FONT=宋体]月底正是天气好的日子,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在这个节日出游。[/FONT]

[FONT=宋体]牛仔节([/FONT]Rodeo[FONT=宋体]):维多利亚日长周末在素里小镇[/FONT]Cloverdale[FONT=宋体]举行的牛仔节是北美第三大、加拿大第二大牛仔节,每年这个活动都会吸引美加两国的牛仔高手来参加各项高难竞技。与牛仔节合办的还有一年一度的“乡村大集”([/FONT]Country Fair[FONT=宋体]),附近的农夫都会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这个乡村博览会,届时还有音乐会和马上巡游表演。[/FONT]

[FONT=宋体]国庆日([/FONT]Canada Day[FONT=宋体]):[/FONT]1867[FONT=宋体]年[/FONT]7[FONT=宋体]月[/FONT]1[FONT=宋体]日[/FONT][FONT=宋体]加拿大成立自治联邦政府,宣布从大英帝国治下独立,所以[/FONT]7[FONT=宋体]月[/FONT]1[FONT=宋体]日[/FONT][FONT=宋体]就成了加拿大的国庆节。这天全国放假,满街枫叶旗招展,有很多人会把国旗图案画在脸上、赤裸的肚皮上,在街上狂欢。届时各个城市都会有盛装游行庆典活动。[/FONT]

[FONT=宋体]加勒比狂欢节([/FONT]Caribbean Festival[FONT=宋体]):一进入到暑期,各种各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就上来了,几乎每个周末、各个城市都有。加勒比狂欢节是北温哥华市的一项传统的节目,一般在[/FONT]7[FONT=宋体]月的某个周六举行,届时有来自加勒比国家的移民以及跟着起哄的其他族裔的盛装游行,海边公园里还有一个摆满小食摊儿的“洋[/FONT][FONT=宋体]庙会”。[/FONT]

[FONT=宋体]温哥华国际焰火节[/FONT][FONT=宋体]([/FONT]Celebration of Light[FONT=宋体]):每年[/FONT]7[FONT=宋体]月底、[/FONT]8[FONT=宋体]月初在温哥华市的[/FONT]English Bay[FONT=宋体]海面上举行,一般会有三、四个国家的代表队受邀参加,一个国家表演一个晚上,非常精彩,是温哥华最受欢迎的“消厦晚会”,每年有超过[/FONT]50[FONT=宋体]万人挤在海湾两岸观看,当晚温哥华市中心的交通会完全瘫痪。[/FONT]

[FONT=宋体]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节(BC Day):有国庆节就得有省庆节,每年8月第一个星期一是BC省的省庆,又是一天假期。[/FONT]

[FONT=宋体]海洋精神节[/FONT][FONT=宋体]([/FONT]Spirit of the Sea Festival[FONT=宋体]):这是海边小镇白石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会赶在[/FONT]BC Day[FONT=宋体]的长周末举行。一连三天,包括“白石小姐”选美、各种趣味比赛和夜晚的火炬花车游行。这个节日吸引的不仅是大温居民,连边境对面的美国也会组队参加。[/FONT]

[FONT=宋体]骄傲大游行([/FONT]Pride Parade[FONT=宋体]):每年盛夏时节在温哥华市中心举行的“同性恋大游行”,其实参加的已不仅是同性恋人士,也有异性恋的,还有玩虐恋的,更多的是跟着凑热闹纯粹当成狂欢活动的。一群又一群半裸的美女猛男搔首弄姿、招摇过市,这在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恐怕难得见到吧。[/FONT]
[FONT=宋体]我的这篇博文里有2009年骄傲大游行的照片(限制级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ew3h.html[/FONT]

[FONT=宋体]劳工节([/FONT]Labor Day[FONT=宋体]):每年[/FONT]9[FONT=宋体]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加拿大的劳工节,放假一天。但对学生们来说这一天则意味是趣味无穷的暑假结束了,因为劳工节的第二天就是新学期的开学日了。[/FONT]

[FONT=宋体]感恩节([/FONT]Thanksgiving Day[FONT=宋体]):加拿大的感恩节是在[/FONT]10[FONT=宋体]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公共假日。感恩节广为人知的习俗就是烤火鸡,据说这个习俗是来源于一个典故:当年初到新大陆上的移民们赶上了大饥荒,过感恩节时只找到了四只火鸡。[/FONT]

[FONT=宋体]万圣节([/FONT]Halloween[FONT=宋体]):这个洋人的“鬼节”是每年的[/FONT]10[FONT=宋体]月[/FONT]31[FONT=宋体]日[/FONT][FONT=宋体]。好像学生们特别喜欢过万圣节,节前商店里就开始卖各种道具了,到了节日那天,孩子们打扮得稀奇古怪地去上学,到学校一看,老师们更不正经,一个个画得神头鬼脸,这一天的课就是这么带妆完成,充满乐趣。[/FONT]

[FONT=宋体]荣军纪念日([/FONT]Remembrance Day[FONT=宋体]):[/FONT]11[FONT=宋体]月[/FONT]11[FONT=宋体]日[/FONT][FONT=宋体]是来纪念那些曾经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军人的,是法定假日。大温各城市都有阵亡将士纪念碑,每到这一天很多市民会去碑前献花。[/FONT]

[FONT=宋体]而一进入到十二月,整个国家就开始慢慢被圣诞气氛所笼罩了,商店开始促销、电视里不断播出圣诞题材的节目、人们忙着采购礼品、家家户户开始用彩灯装饰房屋、企业忙着准备圣诞红包和年终聚会、警察忙着查酒驾的……[/FONT]

[FONT=宋体]圣诞前一天,节日气氛达到高潮,但是到了圣诞当日,大街上冷清得出奇,几乎所有店铺全部关门歇业。从这一天直到新年元旦,一个长达[/FONT]10[FONT=宋体]天左右的假期开始了,洋人没有走亲访友的习惯,要么窝在家里享受家庭团聚的温馨、要么阖家外出度假。[/FONT]

[FONT=宋体]怎么样?温哥华的节庆和娱乐活动不少吧?上面这些只是法定节假日和影响遍及整个大温的重要节庆活动,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各种各样的音乐节、长跑节、龙舟节、三文鱼节、蓝莓节……也没有包括各市、镇甚至社区自己的一些节日。别小看社区节日,加拿大的社区节日都是全体居民参与,正经搞得有声有色的。[/FONT]

[FONT=宋体]在[/FONT]2010[FONT=宋体]年,温哥华最大的一个“节日”,就是[/FONT]2[FONT=宋体]月份举行的冬奥会。冬奥会的组织者和大温各市政当局,非常成功地把本届冬奥会办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大[/FONT]Party[FONT=宋体]!那半个多月几乎每天都有活动,可谓是日日狂欢、快乐无极限!以至于冬奥会结束后有人向省议会提交议案,要在[/FONT]BC[FONT=宋体]省增加一个“奥运节”,让人们每年都能重温[/FONT]2010[FONT=宋体]年[/FONT]2[FONT=宋体]月份那份欢乐。[/FONT]

2008[FONT=宋体]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我正在北京。从北京到温哥华,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两者一比较,我个人的感受,从建馆建设、赛会组织、各种保障到开闭幕表演,如果北京奥运会打[/FONT]100[FONT=宋体]分的话,温哥华也就是[/FONT]70[FONT=宋体]分;但是,就市民在奥运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程度来讲,如果北京打[/FONT]70[FONT=宋体]分的话,温哥华就是[/FONT]120[FONT=宋体]分――这还是因为没法再往上打了,一般满分再加上加分,也就[/FONT]120[FONT=宋体]分到头了吧。[/FONT]

[FONT=宋体]说着说着过节,扯到奥运上来了。不扯了,我得上网查查,这个周末大温哪儿有什么好玩的活动……[/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看七杯茶兄的文章,:wdb17:直接是一种享受: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其实在中国小留学生当中确实存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学生自己扎堆儿、英语进步慢、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完不成作业、逃课,以至于能否拿到毕业证书都很成问题。糟糕的是并非每位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在国外学习的真实情况、远隔万里而无法尽到家长的教导责任。

孩子过来留学,最先的住宿方式或者是Homestay或者是住在家长为其找的监护人家里。可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对当地的情况熟悉了,就会感觉这两种方式都不自由,有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报告独自在外租房的好处。自己出来租房,一定是同学合租。一群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监督的情况下终日聚在一起,这是对孩子自律能力极大的考验,经受不住考验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上面说的情况。另外,十七、八岁的小留学生就男女同居在一起的,在这里也并非个别现象。

再下面这些情况,虽不能说普遍,但也不是决无仅有: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无论语言还是文化,都会限制他们与当地人的交流,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一些“同胞”有好感、交上朋友,这些人可能是学校中已在当地混熟了的老留学生、移民子弟,也可能是在一些比较偶然的场合结识的朋友。这些“朋友”是好人便罢,如果是一些不良之徒……毕竟人在一个陌生、孤独、无助的环境里抵抗力是很弱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们还只是个孩子。关于加拿大有一点我记得我曾提起过,在这里吸食大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曾经有成百上千的瘾君子聚在温哥华市中心公开集会、一起喷云吐雾、要求吸食大麻合法化,警察乐呵呵看着都不带管的。09年伯纳比发生一起中国留学生绑架案,一个18岁的新疆男孩险被撕票,后来案子破了,几个绑匪全是中国人,原来这几个人经常与这个孩子在一起吸大麻,看这孩子出手阔绰便做出了绑票的事。

尽管有的家长们会把孩子托付给在加拿大的亲戚朋友,但这么做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孩子做得不好时,作为亲戚朋友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多是骄纵惯了的,与监护人发生了矛盾,往往恶人先告状,而父母心疼子女,保不齐也会暗中埋怨亲戚朋友的不是。结果呢,孩子没监护住不说,弄不好还会影响了大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问题肯定会有。关于放孩子出去独自留学的风险,作为家长,不能光捡自己想听的听。

尽管我也说留不留学,家长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孩子自己。但是如果让我以己及人,对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我个人持比较保守的意见,毕竟这个年岁的孩子还未成年,万一孩子出点什么问题,从哪方面说家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茶兄说出了很多父母的担心!那么,中加班就是不错的选择了!-----虽然英语差一些,好歹还在身边啊。出来住住校,也是一个过渡和锻炼!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