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昨天(11月11日)的加西版《明报》上披露了一组来自加拿大移民部的数据,截止至2011年3月1日,香港签证处积压的投资移民申请案卷高达15757份,而该签证处的2011全年审理目标则只有640份案卷。为此,明报用了一个吓人的标题“华南投资移民来加要等24年”。

而北京签证处的情况也不乐观。北京的投资移民积压案卷是1222份,但该签证处的全年目标配额则只有50份。按这个速度算下来,等候时间同样也是24年。

有移民律师指出,目前积压的案卷,多数仍是投资40万元的申请,依80万元投资提出申请的只是少数。即使全部按40万元投资算,仅香港一地积压案卷之投资总额就达63亿加元。如果这些案卷能够得到批准,这63亿加元注入国库,对急需资金消除赤字的联邦政府来说可起到相当效果。所以,明报又用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63亿到门口 渥京懒收”。

同张报纸上的另一篇相关新闻写道,鉴于如此多“身怀巨款”的投资移民排着队要贡献加拿大,一位知名移民律师建议移民部应当立即推出“投资移民优先类别”,即开放1000个名额给愿意将投资额加码到100万加元的申请人,让他们得到优先审批。

移民部发言人称,这位移民律师的建议是个“好主意”,移民部确实面临着投资移民申请积压太多的难题,移民部正在考虑是否采纳这位律师的建议。
天哪!怎么听着跟晴天霹雳似的.茶兄觉得这报纸分析的靠谱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是啊,啥时候修炼得物我两忘都忘了还有移民这么回事了,忽然有一天接到一信封,打开一看:“哇!加拿大邀请我们去他们那儿住呢!”可是,俺申请过移民加拿大吗?想啊想,终于想起来了,于是拉过小孙子说:“嗯!是有这么回事,生你爹的那年啊,爷爷和奶奶申请过移民……”


呵呵呵呵呵呵 太形象了 :wdb13::wdb1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天哪!怎么听着跟晴天霹雳似的.茶兄觉得这报纸分析的靠谱吗?

我也觉得太夸张了,不然也不会拿到这里来说事儿。但是又觉得《明报》不是地摊儿小报啊,这篇报导是当日的头版头条,应该有点谱儿吧。

现任移民部长肯尼上台后,对加国的移民政策作出了很多重要调整,而这些政策大多对传统的移民人群(如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团聚移民)不利,肯尼也因此被称为“移民杀手”。

但是肯尼的逻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首先要对加拿大有利,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只让移民得利而国家却无利可图。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近来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

1、缩减投资移民配额。

乍一看这个政策很难理解,难道加拿大移民部跟钱有仇吗?不是。是他们发现了,多数投资移民来加后,一不工作,二不纳税(或少纳税),却享受着当地教育、牛奶金、医疗等福利,对加拿大的贡献并不如加拿大政府期望中的大。

拿列治文来说,家庭平均收入在全国得倒着数,为什么呢?本地投资移民多,很多投资移民在这里都不工作。不工作,就没收入。收入上不去,税就纳得少。但是,列治文的这些“低收入者”却住着一、二百万的豪宅,开着奔驰、宝马。

住豪宅不得每年交高额地税吗?那不也是纳税吗?不也是对加拿大的贡献吗?是!但地税主要是市里的收入,而不是联邦政府的。所以如果你问列治文市长马保定,他一定会对投资移民感恩戴德。正是这些住豪宅、开名车的“低收入者”,创造了列治文在大温诸市中“市民收入最低、市政府却最富”的“奇迹”。

但是对联邦政府来说,这些不工作、低收入的投资移民就成了“鸡肋”。

2、将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从40万提高到80万,并优先审理投资80万的申请者。

“鸡肋”的意思是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为什么可惜呢?因为投资移民来的时候还给他拍了一笔钱呢。不看“税”面看“钱”面,所以也不能把投资移民都一脚踢出去。

怎么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而把利益扩到最大呢?简单!调整政策,让人进来得越少、越慢越好,而钱进来的越多、越快越好。于是就有了这条“投资移民新政”。

3、关闭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政策。

这一条就更好理解了你们这些人来了吃我们、喝我们还不算,还把你们家老头儿、老太太都弄来。真是“大家拿”啊!

年轻人过来后或多或少要么得出点力、要么能出点钱,老头儿、老太太可就是纯属吃福利来了。这哪儿成啊,关门!

4、将更多的技术移民配额转给留学生和有工作签证的人。

前面说移民部觉得投资移民占他们便宜了,其实技术移民也不让他们十分满意。

引进技术移民是为了解决加拿大一些技术性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可是他们千挑万选之后,却发现引进的这些“人才”绝大部分胜任不了他们期望的工作,而是打累脖儿工去了。

倒不是加拿大不缺累脖工,但他们更需要的还是技工和专业人士。于是就有了这项政策调整:他们觉得还是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本地企业邀来的外劳更值得信任,至少比“隔山买老牛”似地招来的技术移民靠谱儿。

这些政策调整,特别是第1条和第2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40万投资额度的移民申请案卷大量积压。可是这对联邦政府有什么不利影响呢?我看是没有什么。至于媒体说的“63亿到门口政府却懒得拿”,那只是个噱头:一是拿那63亿是有代价的,即这63亿的“投资人”来了之后的福利问题;二是那63亿早晚是人家的,只是一个什么时候拿的问题,只要加拿大的投资移民政策不关门,总会有人送上钱来。

对联邦政府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不利的只是投资移民申请人自己,那肯尼部长就不会着急,至少到目前为止移民部并没有任何关于增加人手、简化流程、加速审批之类的举措。他们唯一的举措就是严格控制接收的申请案件,也就是说,告诉你后面的拿不到号儿的就不要再排了,可是已经在队里排着的呢?慢慢等吧您呐!

所以,看移民部的这一系列动作,我觉得期望肯尼在任期间投资移民申请案件积压现象有本质上的缓解,不太可能。

但愿我太悲观了。但愿肯尼只是成心吓唬一下排队等候的申请人,然后再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说不定明天他就动员移民部机关全体干部下基层,统统去香港和北京签证处突击处理积压案卷了。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个人感觉已经在排队中的说谁自愿提到80W就给先审的可能性不大,好像之前已经有人建议过了,估计以加拿大政府的一贯做法,是不会接受如此赤裸裸的建议的。不过照他们的速度,投移的等待时间真的让人心焦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看了茶兄的分析就一个感觉----冷啊!看样子这真没准要等到孙子都有了呢?实在不行就给米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去了!

呵呵,给我的感觉是加国做事多少有点“装”,而米国则更赤裸裸。

现在米国缺钱,就酝酿出了那个“花50万元买房就给居住签证”的政策。而且据说那个政策是专为中国人制定的。

但米国也很“贼”,他们承诺的那个“居住签证”不是绿卡,不可以工作、不享受当地福利。他们只想用中国人的钱来救他们当地的房地产。

好像米国的投资移民项目,是要真投的,比较起加拿大这个,风险还是大一些吧。

不过,如果加拿大这个真要是这么无限期等下去,很多人就只能被挤兑得去为米国添砖加瓦了。

毕竟很多人都是为了子女教育才移民的,大人能等,但孩子等不起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个人感觉已经在排队中的说谁自愿提到80W就给先审的可能性不大,好像之前已经有人建议过了,估计以加拿大政府的一贯做法,是不会接受如此赤裸裸的建议的。不过照他们的速度,投移的等待时间真的让人心焦啊。

嗯,这个建议遭遇到了一片反对声。移民部官员也只是表示了会考虑这个建议,而并未确认要这么做。

我个人也认为移民部刚把投资额度从40万提高到了80万,如果这么快就又推出一个“谁增加到100万就优先审理谁的申请”的招数来,那也太市侩了,那还不如把每年的投资移民配额拿出来拍卖,谁出价高给谁算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心思慎密入木三分,实令人敬佩。在此致敬!!

呵呵,过奖了。我只是陈述了一下现在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变动而已,其中那点分析也多是“以俺小人之心度人家加拿大君子之腹”。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好像米国的投资移民项目,是要真投的,比较起加拿大这个,风险还是大一些吧。

不过,如果加拿大这个真要是这么无限期等下去,很多人就只能被挤兑得去为米国添砖加瓦了。

毕竟很多人都是为了子女教育才移民的,大人能等,但孩子等不起呀。[/quote]

米国的项目确实有风险所以大家还是优先考虑加拿大的,但是如果迟迟没有结果就不行了,小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的。加拿大的门槛高很多的话大家还是要另想办法的。
想想在国内混到四十来岁又能办移民的人,也应该算混得不错的了,放弃舒适的生活还搭上钱远赴异国他乡,开始未知的生活,还真是没事找事型的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是啊,啥时候修炼得物我两忘都忘了还有移民这么回事了,忽然有一天接到一信封,打开一看:“哇!加拿大邀请我们去他们那儿住呢!”可是,俺申请过移民加拿大吗?想啊想,终于想起来了,于是拉过小孙子说:“嗯!是有这么回事,生你爹的那年啊,爷爷和奶奶申请过移民……”



真是这个理 !:wdb23: 真到那时候, 应该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带上了, 因为这都是等待的时间里的产物, 理应全家都去的!:wdb10::wdb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也知道烟儿的博客的? :wdb5::wdb2:

嗯呢!烟儿是自驾游旅友,而且走的都是夏威夷、新西兰之类的国际线路,博客里的游记堪称珍贵,无论是看热闹还是留着自己当旅游指南,都很有价值耶。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嗯呢!烟儿是自驾游旅友,而且走的都是夏威夷、新西兰之类的国际线路,博客里的游记堪称珍贵,无论是看热闹还是留着自己当旅游指南,都很有价值耶。
谢谢茶兄的夸奖.:wdb6:如果我的游记真能给喜欢旅游的提供参考,那真是太好了.看来我要更加努力了.:wdb2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也觉得太夸张了,不然也不会拿到这里来说事儿。但是又觉得《明报》不是地摊儿小报啊,这篇报导是当日的头版头条,应该有点谱儿吧。

现任移民部长肯尼上台后,对加国的移民政策作出了很多重要调整,而这些政策大多对传统的移民人群(如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团聚移民)不利,肯尼也因此被称为“移民杀手”。

但是肯尼的逻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首先要对加拿大有利,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只让移民得利而国家却无利可图。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近来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

1、缩减投资移民配额。

乍一看这个政策很难理解,难道加拿大移民部跟钱有仇吗?不是。是他们发现了,多数投资移民来加后,一不工作,二不纳税(或少纳税),却享受着当地教育、牛奶金、医疗等福利,对加拿大的贡献并不如加拿大政府期望中的大。

拿列治文来说,家庭平均收入在全国得倒着数,为什么呢?本地投资移民多,很多投资移民在这里都不工作。不工作,就没收入。收入上不去,税就纳得少。但是,列治文的这些“低收入者”却住着一、二百万的豪宅,开着奔驰、宝马。

住豪宅不得每年交高额地税吗?那不也是纳税吗?不也是对加拿大的贡献吗?是!但地税主要是市里的收入,而不是联邦政府的。所以如果你问列治文市长马保定,他一定会对投资移民感恩戴德。正是这些住豪宅、开名车的“低收入者”,创造了列治文在大温诸市中“市民收入最低、市政府却最富”的“奇迹”。

但是对联邦政府来说,这些不工作、低收入的投资移民就成了“鸡肋”。

2、将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从40万提高到80万,并优先审理投资80万的申请者。

“鸡肋”的意思是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为什么可惜呢?因为投资移民来的时候还给他拍了一笔钱呢。不看“税”面看“钱”面,所以也不能把投资移民都一脚踢出去。

怎么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而把利益扩到最大呢?简单!调整政策,让人进来得越少、越慢越好,而钱进来的越多、越快越好。于是就有了这条“投资移民新政”。

3、关闭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政策。

这一条就更好理解了你们这些人来了吃我们、喝我们还不算,还把你们家老头儿、老太太都弄来。真是“大家拿”啊!

年轻人过来后或多或少要么得出点力、要么能出点钱,老头儿、老太太可就是纯属吃福利来了。这哪儿成啊,关门!

4、将更多的技术移民配额转给留学生和有工作签证的人。

前面说移民部觉得投资移民占他们便宜了,其实技术移民也不让他们十分满意。

引进技术移民是为了解决加拿大一些技术性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可是他们千挑万选之后,却发现引进的这些“人才”绝大部分胜任不了他们期望的工作,而是打累脖儿工去了。

倒不是加拿大不缺累脖工,但他们更需要的还是技工和专业人士。于是就有了这项政策调整:他们觉得还是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本地企业邀来的外劳更值得信任,至少比“隔山买老牛”似地招来的技术移民靠谱儿。

这些政策调整,特别是第1条和第2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40万投资额度的移民申请案卷大量积压。可是这对联邦政府有什么不利影响呢?我看是没有什么。至于媒体说的“63亿到门口政府却懒得拿”,那只是个噱头:一是拿那63亿是有代价的,即这63亿的“投资人”来了之后的福利问题;二是那63亿早晚是人家的,只是一个什么时候拿的问题,只要加拿大的投资移民政策不关门,总会有人送上钱来。

对联邦政府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不利的只是投资移民申请人自己,那肯尼部长就不会着急,至少到目前为止移民部并没有任何关于增加人手、简化流程、加速审批之类的举措。他们唯一的举措就是严格控制接收的申请案件,也就是说,告诉你后面的拿不到号儿的就不要再排了,可是已经在队里排着的呢?慢慢等吧您呐!

所以,看移民部的这一系列动作,我觉得期望肯尼在任期间投资移民申请案件积压现象有本质上的缓解,不太可能。

但愿我太悲观了。但愿肯尼只是成心吓唬一下排队等候的申请人,然后再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说不定明天他就动员移民部机关全体干部下基层,统统去香港和北京签证处突击处理积压案卷了。呵呵!
:wdb37::wdb45::wdb17::wdb1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米国的项目确实有风险所以大家还是优先考虑加拿大的,但是如果迟迟没有结果就不行了,小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的。加拿大的门槛高很多的话大家还是要另想办法的。
想想在国内混到四十来岁又能办移民的人,也应该算混得不错的了,放弃舒适的生活还搭上钱远赴异国他乡,开始未知的生活,还真是没事找事型的人。

其实如果是以“孩子早点出去读书”为首要目的,而加拿大的移民签证又遥遥无期,这种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先出去留学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孩子小、独自出去不放心、大人需要过去陪读,那么我觉得美国那个“50万购房给居住签证”的项目可以考虑,反正也没想在美国工作、也不惦记他们的福利,只当在美国投资买了一套房子、同时还换来一个“陪读签证”。

同时呢,死等加拿大的移民签证!等呗,反正孩子已经在美国读上书了,大不了就是孩子在美国大学都已经毕业了、在当地找到工作了、转成技术移民了、在当地结婚生子了……这时候加拿大这边的投资移民签证才下来。

那也不白等啊,不是加拿大停止办理父母团聚移民了吗?到那时候,这张迟来20多年的加拿大投资移民签证,就起“团聚移民签证”的作用了。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