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学老师移民如果你留在国内愿意做这样的学者吗?

撒切尔夫人对哈耶克的口头赞美,只是把哈耶克作为削减工人福利,搞亏损国企私有化的口实,从来不打算采用哈耶克取消央行的方案使英国的金融业成为美国的附庸。英国国有铁路的私有化完全失败,经济自由化加速产业的空心化。要不是马岛战争挽救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命,撒切尔夫人改革劳工市场的政策也不难以推行。美国后凯恩斯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告诉我,奥地利学派是无法执政的,因为自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总统,实质是军事凯恩斯主义者。这使我意识到,结束美国大萧条的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美国加入二次大战。撒切尔夫人也是挂哈耶克的羊头,卖的是军事凯恩斯主义的狗肉。皮克提对一战到二战后资本收入比例下降的分析,说明70后的皮克提,比空想资本主义者更懂当代的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不光是撒切尔,其他利用哈耶克理论的莫不如此。
政府执政,要博彩众长,绝不要受意识形态的拘谨。改革开放之初,哈耶克的自由资本主义火。需要宏观调控时,凯恩斯主义又占上风了。经济学家也不可能解决全部的社会问题。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对哈耶克最有力的批判,就来自哈耶克本人。为宣扬其理论,哈耶克与其同道们组建了朝圣山学社。哈耶克曾将1951年学社会议的论文汇集成书出版,命名为《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汉密尔顿,以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成长奠立基础和对民主的公开仇视而深得哈耶克们的尊崇。学社成员、美国历史学家刘易斯•哈克尔,在其论文《美国知识分子的反资本主义成见》中一面为汉密尔顿的反民主思想进行辩护,一面痛责批评者们无视汉密尔顿所提倡的经济干预政策的历史功绩。
哈克尔首先指出,要明白经济史的真相,就必须“始终关注国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管是起阻碍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从这一点看,自由放任的理论是个虚构的神话。国家消极的行动——也即拒绝采取某些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与其采取干预措施是一样巨大。”
与英国相比,后发的美国亟需国家干预:“美国早期面临的难题是一个新兴的、不发达的国家通常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需要“实行保护性关税”等干预政策。
汉密尔顿的功绩正在于提出了一整套干预政策:“在拒绝汉密尔顿反民主、反多元主义的理念的同时,他们也一并反对汉密尔顿政治经济纲领的核心内容——健全的货币体系、中央银行、新生共和国的信誉、扶持幼稚产业……也就是说,在那个受到强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持续威胁的世界上,一个新兴的、不发达的国家将要采取的公共政策。从政治角度看,对于这些追求平等的历史学家来说,汉密尔顿主义是邪恶的;正是基于这种道德判断,他们对汉密尔顿所取得的非凡的经济成就视而不见”。
“自由放任的理论是个虚构的神话”!“保护性关税”!“扶持幼稚产业”!总之,国家干预万岁!白纸黑字,尽管并非直接出自哈耶克笔下,但显然是他所赞同的,并且用来反击“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哈耶克认可了“自由放任的理论是个虚构的神话”,终于忠实于历史了,但是却背叛,不,驳倒了他自己的理论。
 
一位老先生,前年底过世了。他是某985学校教授,博导,85岁还在给学生上课,但他从没招一个博士生。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哈耶克将纳粹与社会主义混为一谈,更是混淆黑白。尽管纳粹名称纲领为大众,
但它自始至终没有触动资本家的财产,德国依旧是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沾不上边(除了纳粹党的名称以外)。纳粹靠资本家的资助才得以上台,上台后与资本家全面合作,种种经济干预,完全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摧毁共产党、社会党和工会,这样的干预不正是德国资产阶级以及哈耶克梦寐以求的吗?由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沙赫特与克虏伯担任帝国经济部长、制定干预政策,难道会危害资本家吗?哈耶克称德国的战时经济管制为社会主义,按此逻辑,英国就更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因为英国早在1940年就实行了全面经济管制,而德国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才开始。
纳粹的群众基础的确是“中产阶级”,或者说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但是政权性质并不必然由其群众基础或选民基础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现代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一种全新独立的小资产阶级社会经济体制。事实上,为打消资本家的担心,希特勒上台后就抛弃了小资产阶级群众,对拥有群众基础的冲锋队领袖恩斯特•罗姆以及前纳粹二号人物格利戈尔•施特拉塞进行了血腥清洗。
哈耶克向来以财产所有权作为评判社会性质的标准,但一涉及纳粹,却弃而不用。法西斯明明是资本主义的孽种,哈耶克却反咬一口,将法西斯归罪于为社会主义,来为资本主义开脱。
至于哈耶克关于英国瑞典若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将会法西斯化的预言,更是早已被历史所驳倒。
 
读过他的一些东西。楼主看样子是搞法学或者政治学出身的,你这样的人才出国,真的是空有屠龙之技,难怪你如此悲伤。其实,在国内的学术界,只要你摆正心态,只要有“加拿大移民式的好心态”,会过的非常好的。



哈耶克是一个二流数学家的经济学呓语。
                   ---------这不是我说的。引用一下。
 
最后编辑: 2014-12-06
我想我以后的命运就是学术个体户了,但是到不了邓正来的水平。

你发这帖就是想像邓那样做一个民间学者,或者说想要继续心中的那个还没死去的理想。不过,加拿大的寒冬是一种更为严酷的存在。从中国移民加拿大的博士、教授一大片,绝大多数都在累脖中老去。

国内有一位业内著名的历史学者,也是著名的文史类畅销书作者,名叫“陶短房”。他是前年移民加拿大的,应该长住温哥华。当然,我不敢断定他会不会上这个论坛。

他到了加拿大以后,在做华报的新闻记者。不过依我对他的出稿量的判断,他也只是在吃老本而已。估计不久后他也会返回国内。他的市场在国内。

所以,你不要把“专业”想的太美妙,加拿大不相信眼泪。
 
陶短房&青溪之枫华絮语:心病还须心药医
(2014-12-05 07:40:31)
转载▼

青: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青溪。

陶:大家好我是陶短房。

青:枫华絮语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哎,短房,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加拿大这里啊,患忧郁症的人很多。

陶:是啊,其实不仅加拿大,整个北美忧郁症患者的比例都很高,有专家说啊,忧郁症在某种程度上是“都市病”、“文明病”,都市化程度越高,社会越发达,有这个问题的人反倒会越多。

青:要这么说那么国内的朋友一定也会很关心这个问题吧,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国内发展很快,城市化速度很高。

陶:是啊,而且工作啊生活啊,压力也越来越大,留在国内的朋友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心理健康问题还真成了个事。青溪,你看既然国内朋友关心、又有多了解这话题的需要,而加拿大在这方面又真的有不少经验,今天我们不妨就聊聊这个话题吧。不过,这话题其实挺沉重,要不咱用个轻松的方式来聊聊?

青:那就得从头说了,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加拿大有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医生,叫白求恩白大夫……

陶:白求恩咱太熟悉了,年纪大点的中国人谁不知道“老三篇”啊,可他和心理健康有啥关系啊

青:当然有啦,白求恩大夫可是加拿大福利医疗制度的开路先锋之一。你看,很多同胞羡慕加拿大、想移民,就冲这边医疗制度来的,不过大多数人看到的,还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病,其实病有身体上的病,也有心病,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对治心病很有心得。

陶:心病就是忧郁症之类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心病还须心药医”么?

青:其实加拿大生活环境不错,像我们住的大温哥华地区,很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陶:不过再好的环境也只是生活的一方面,人活在社会里,总是会有各种压力啊烦恼啊,尤其这些年加拿大产业结构调整,很多人不适应,觉得自己挺不错挺努力啊,怎么就是没什么成绩,这种情绪一旦排解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青溪,10月初那位老警察自杀的事你听说过吧?

青:听说过,那位老警察叫加德班(Kal Ghadban),在渥太华服务22年了,他被发现在警局里自杀,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造成心理疾病,他这问题可不是个别的,有个纪录,最近5个月因为心理问题自杀的警员就有12个之多。

陶:不光警察,像军人啊,消防医护人员啊,公务员啊,办公室白领啊,金融业者啊等等,(青:就是高风险高责任的就业者),对,他们的职场心理健康问题特多,后果也严重,青溪,心理健康问题不光指病,亚健康状态也是挺烦人的。

青:是啊,这种亚健康状态说病不叫病,说没病又真的有点问题,影响的人还更多,对工作、生活、家庭,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陶:所以就需要心理关怀了。

青:是啊,这方面加拿大就做的就不错,比如,职场心理干预。

陶:这方面你有切身体会吧。

青:是啊,我曾在三个加拿大政府部门工作过,记得还是十几年前吧,我去渥太华邮政局上班,头一天,人事部负责人就召聚所有新员工开会,告诉大家,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逆境、不喜欢的人,也可能被人误解,可能在工作中被人烦扰、家庭中遇到暴力等等,(陶:这些都会产生心病),对,但凡在单位里有了心理问题一定不要一个人闷着,人事部有咨询师。(陶:或者称作顾问,但不是中国那种专职心理咨询师,)给你做心理辅导,单位有图书室,里面也有心理疾病咨询方面的书籍。人事部还发给大家好些这方面的宣传资料,上面有能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的社会机构网址链接、通讯方式等。

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要照顾面子和人际关系,不喜欢家丑外扬,更不喜欢同事背后打小报告,你那还是十几年前,肯定会不太适应吧?

青:是啊,甚至感到有点多此一举。慢慢才知道,这种心理帮助很多人真是需要的。当时的同事里有个25岁的当地白人小伙子,职场不太顺,领到要把他从岗位上调离,祸不单行的是就这节骨眼女朋友又要吹,这下他整个人都蔫了,让组长告诉我们“他很烦”,让我们“什么也别打听”。同事一场大家能不着急么?可没办法啊。

陶:还是找专家吧,心病心药医么。

青:真是这样,组长陪他找了咨询师,几次心理辅导下来,他整个人都好多了,其实调职啊,女朋友分手啊,这些都没法改变,但最要紧的是,他“活过来了”

陶:困难和挫折谁都会碰上,关键是,你的精神和心理不能被这些压垮了。

青:是啊,自打那次之后,我再不觉得政府设立这项心理辅导福利是浪费资源了。

陶:不光政府机关,好多大企业也有,而且好的企业在心理辅导方面更大方,还会额外给心理治疗补贴,每年都给,所以我认识有些在大企业工作的朋友,每年有事没事就去心理辅导。

青:其实心理辅导啊,很多时候真不是钱的事,而且环境、情况不同,适合采用的(合适的)辅导方法也不同,这方面加拿大还是很注意的

陶:是这样的,青溪你看啊,就前面说的心理咨询师,就有在编的(比如皇家骑警RCMP),也有你说的不在编的,还有些单位提倡让同事之间互相排解(青:渥太华市警就这样,叫“互助式心理干预”),对,这样做的好处是辅导能趁早、及时,也容易发现一些细小的苗头。

青:不过呢,加拿大人在心理辅导方面最好的经验还不光是福利(陶:是什么),是心理辅导的社会化、社区化和家庭化。

陶:是啊,人的心病可不光是在职场上才会有,就算职场上得的,也同样会表现在办公室外面,社区、家庭能不能提供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氛围,还是很关键的。

青:说到这我给你讲个笑话,刚移民加拿大的头几年,有次去看家庭医生,被提醒“要当心家庭主妇忧郁症”。我一听就笑开了——像我这样开朗的人怎会患忧郁症呢,家庭医生就说了,可别掉以轻心。

陶:提醒得对,尤其我们外来的移民,像我们华人,在国内虽然也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但一来有家人,有那么多朋友熟人和交际圈,二来那儿人多啊

青:不是说了,大陆那是“好脏好乱好热闹”,我们“温哥华村”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么

陶:是啊,这种环境反差,加上交际圈又变小,心理适应能力差的话就容易出问题。

青:还真是,我先生以前渥太华读书的一个同学,从中国来这边后,妻子先是出轨,后又和他离婚,时不时还来要钱,长年累月把他折腾出了精神分裂症。患病时他正读博士,起先一边读书一边在大学医院接受门诊治疗,但因病情严重被院方要求休学住院治疗。(陶:按这里做法,住院期间所有诊疗、药物、饭食都是由国家医保计划承担的吧?)对,刚开始他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会回家呆一会,找熟人吐吐苦水,跟祥林嫂似的,我们很同情,可没办法帮他啊,后来他情况越来越严重,又不能一直住医院里(陶:公费医疗最大的特点,是公共医疗资源不能浪费)所以政府请了一位社工在他家帮忙照顾他,一照顾就好几年。

陶:要是没社会福利,或者(活着)社会福利不把心病也当做一种病,像他这样的就麻烦了。不过我前面也说了,公费医疗最大特点,是资源不能浪费,否则政府财政就会被福利拖垮了。

青:所以啊,加拿大才特别重视社区和家庭辅导,重视发挥社会团体啊,义工啊,家人朋友啊,这些资源的作用。

陶:其实呢,加拿大是全球最早从病理上研究、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并将之提升到国民和社会健康层面加以重视的国家之一,全国性的加拿大心理卫生会1918年就成立了,如今在全国有100多个分会。

青:像这样的社会团体,他们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政府和单位的福利替代不了。因为他们能直接深入到社区,在社区中心、社区图书馆这些地方搞免费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讲座,有的还开通了24小时的心理咨询热线。你知道加拿大人工贵,要没有这些社团,没有社工,好多事根本做不来。

陶:社工有两种,一种是在编有工资的(青:我一个朋友就做过),(这是很少数,绝大多数)还有一种是义工,就是没有或者很少报酬的。

(青:不过一般可以给工作时间证明,这对今后找专业工有好处。

陶:所以需要本地或者专业工作经验的新移民和大学生特别喜欢当义工。)

青:凡事靠社工和义工是加拿大社团活动啊慈善活动啊最大的特点,还不光是心理辅导这方面的。要知道加拿大可是世界上普通人最热衷慈善福利事业的国家。

陶:说到义工参加心理辅导,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做法,就是安排正在接受辅导的人去做义工,参加对别人的心理辅导。

青:中国以前小学生搞过这样的形式,叫“一帮一一对红”。

陶:哈哈,其实呢,这种方式对加拿大是很有针对性的,你想啊,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很多人都是在境外出生的,又讲究多元文化,移民们多保留着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传统,别说新移民,很多老移民都说不好英语或法语,再说不管有没有语言障碍,终究是换了环境,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像孤独啦,沮丧啦、无人倾听无处倾诉啦,这些心理障碍的怪圈里去。

青:是啊,现代社会压力大,有心理问题的人比较多,光靠政府和单位福利,有时难免挂一漏万,或缓不应急

陶:中国老话不说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互助,还有家庭成员间的心理自救,就很关键了。

青:的确如此。在这点上啊我总觉得有点遗憾,就是加拿大这边这么多和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关怀有关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中国大陆还看不到,或者还(很)不那么完善,这些年,中国人对身体方面的健康,已经比过去照顾得周到多了,但心理方面健康的关照还没能同步跟上(就做得很不够),有些(甚至很多)时候就根本不当心病是一种病,当然,这种差异跟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国民意识等都有关系,各地国情不同,做法当然不一样。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大陆和加拿大的差距,甚至比普通医保方面还要大,因为不光是体系有问题,甚至当事人自己也认识不够。

陶:这个呢,还真急不得,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青:对)别的方面发展了,比如所有人的温饱都解决了,身体、生理方面的疾病照顾到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心病对大家来说,也就会真的当成个病

青:——或至少当成个事了。短房你说得对,这事也真急不得,加拿大在心理辅导方面做这么周到,每年需要帮助的人也还是不少,中国这些年在这方面,也有不少进步。

陶:我和青溪其实这也是“关心则乱”,总希望国内的亲人和朋友们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情愉快。

青:你这怎么这么像结束语呢——不过说真的短房,今天聊的可不少了,要不就此打住吧。

陶:话匣子一打开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不又到了本期枫华絮语结束的时间,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青:谢谢凤凰汇,谢谢听众朋友们,下期枫华絮语再见。
 
我是谋生之余,自娱自乐,要求不高。

加拿大移民所處的不利生存环境会最終完全消磨掉你的理想。请静观陶短房的发展。
 
最后编辑: 2014-12-06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通脱,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读书生静,生定,生慧,意识的改变带来存在的改变,如果做不到这点,那还是格局视野太小,行动上也会处处掣肘,无安宁静好。

不需要那么拘泥职业行业专业。
 

tiantianyingyu

成为耗散结构,编结问题鱼网。
我的想方法是:我谋生就立足于基本把生活搞过去就行,我这年龄不想发财,带好孩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了。混不下去就回流一段时间。移民不移民,目的是为了人生相对幸福一些,自由一些。
 

tiantianyingyu

成为耗散结构,编结问题鱼网。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通脱,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读书生静,生定,生慧,意识的改变带来存在的改变,如果做不到这点,那还是格局视野太小,行动上也会处处掣肘,无安宁静好。

不需要那么拘泥职业行业专业。
说得好!
 
我的想方法是:我谋生就立足于基本把生活搞过去就行,我这年龄不想发财,带好孩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了。混不下去就回流一段时间。移民不移民,目的是为了人生相对幸福一些,自由一些。
如你所诉,若你先生不能给予足够的经济及精神上的支持,你如何能做到' 混不下去就回流一段时间'呢?况且俩孩子能说转学就转学吗?老感觉哪里不对,说你愚蠢吧,你又读了那么多书,说你聪明吧,你的生活罗辑又混乱不堪。难为了俩孩子。
 
最后编辑: 2014-12-06

tiantianyingyu

成为耗散结构,编结问题鱼网。
支撑不住,还不就是哪里能歇着就在哪里歇一会儿。缓过劲来再想办法。我没有在现在给自己的余生笔直地划一条路线,必须如何如何....
 

tiantianyingyu

成为耗散结构,编结问题鱼网。
孩子在一些时间段接受两边的教育更好一些。让孩子把两种教育的长处结合起来。现在下午3点多到家,没有作业,她都认为理所应当的了。我对未来,更多的是多元和开放性的态度。
 

tiantianyingyu

成为耗散结构,编结问题鱼网。
今天和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聊天。他说,选择什么道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生想得到什么?这很启发我。
 
支撑不住,还不就是哪里能歇着就在哪里歇一会儿。缓过劲来再想办法。我没有在现在给自己的余生笔直地划一条路线,必须如何如何....
那你就错了,我见过那些移民后没有生活长运规划,走一步算一步的,他们的生活运往后越难。而那些有长运规划的,则反之。在你的另一贴中,那么多好建议,可你还不醒悟。你的书是咋读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