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情人节,去参加入籍仪式,两小时,2/3在等待会议厅坐满人,百来个有的吧,黑白黄肤色很全,所以政府把会议厅叫做“Waiting Room”。带着个两岁的不安分丫头,宣誓结束后,先生因为她折腾只能离开房间,也没能唱一次加拿大国歌。好在宣誓仅此一次,国歌常常有机会唱。扳手指数数,2011年底递交入籍申请,到现在也三年多了。也来来回回与联邦政府打了几次交道。
第一次2012年初,最初我们申请在原来名字上加个英语的中间名,政府要补交不少材料,太麻烦了,就申请取消更名。
第二次2012年底,政府要求寄厚厚一摞的补充资料,成人工作证明、学习证明、住址证明、银行证明、医疗证明……孩子的就学证明、每学期成绩单、医疗证明……。特地去买包A4纸,耗时间耗纸张。
第三次2014年初,政府通知我们夫妻入籍考试和面试。十五年考试考出来的经验,提前一周抱着那本政府发的书反反复复看就行了。笔试填空题满分。面试时我有两个问题没听懂,面试官说我在教会服务英语要加强,我很想告诉他在教会我讲中文的好吧,忍住没说。
第四次2015年初,政府通知我个人再次面试,好吧,估计是上次一共八个问题,我就1/4没听懂。这次面试上班高峰,要送孩子上学也无法早走,堵车后彻底迟到了,好在面试官体谅,找个空隙给我补面试。面试就是让我多说话,问饮食、房间布置、业余爱好……这些都好办,直到最后问我从家走啥路去的面试办公室。404知道的,下了高速,downtown的路谁知道,告诉面试官不知道,反正导航让左就左,让右就右呗。
面试出来,先生听说我又答不上来,比我还紧张,担心我过不了。我倒也想通了,不知道就不知道,我英语就这点水平,这几年带孩子读中文,哪里还有时间补英语,通过就通过,不通过反正,一年离开加拿大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枫叶卡更新不会有问题,大不了我不选举呗,对生活又没影响。英语么,当然要学,等2016年底小不点上学,那时我也快毕业了,然后就专功英语了,反正六年前要读神学放下英语时,我定的目标就是和儿子同年加拿大高中毕业。
2005年夏天开始申请移民,2015年春天入籍,人生十年,此事告一段落。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幸好生活内容没多少改变。十年,想来也挺漫长,幸好,此事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个事项,无需投入太多时间精力。无论生活在此,生活在彼,十三年来最花时间精力的就是每日陪先生变老,每日陪孩子长大,每日自我学习让自己更成熟。入籍了,这三件事情还会继续,直到十六年后最后一个孩子成年,那么三件事就变二件事,每日陪先生变老,每日自我学习让自己更成熟,直到尘归尘,灵魂回到天家那一刻。这十年和永生相比,真是白驹过隙啊。继续努力继续折腾吧,前面有更美好的。
20150215。Mark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