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小学,在上海海华小学读过几天,从入学到分班,一分钱也没有花,老师们非常好。之后,就和公立学校无关了,进入国际学校了。
现在11年级,从来没有给老师送过东西。除了自制卡片。
其实送的和不送的,说的都是真实情况。我在上海的亲戚同学一大群,有送的有不送的,吃饭桌上各自坚持也很热闹,谁也说服不了谁。补课同理,教育局的规定是瞎扯,会上每年说,但是实际上好的老师补课热门,报不上名还要校长教育局领导打招呼去报。苏州情况同上海一样。我经常声讨送的人:你就是别人的环境,别把责任都推到环境身上。但是他们都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你自己儿子争气所以不用送,我们没办法。其实我儿子小学初中开始成绩都不是特别拔尖,我就是要求他做到自己该做到的,不跟人家争名次,班干部一直做的,选票挺高。当中初一的时候那个班主任确实恶心,我坚决站在儿子一边斗争,做好了发动社会舆论的准备,当时没有必胜的信心,准备败了转学。价值观的问题,我认为其他都不重要,我首先要保护儿子的品质不被污染,所谓全市最好的中学是儿子自己考进去的,但是如果要扭曲是否观,我可以放弃。当然,我的底气是,即使移民不成功,我准备送儿子留学并让他定居国外,为此很早就拼命工作拼命存钱。
这两天想来想去,移了民还吵个不休的,很少真正的坏人,就是观点相左。虽然我很不喜欢极端五毛和极端五分,但是从理解的角度,是因为人都是经历的产物,很容易认定自己的人生经验就是事实的全部,那对立面就是造谣污蔑。具体到中国,过江干部的后代坚决捍卫,地富反坏的子孙血泪控诉,都是真的。我自己,有心的大概也看得出来,很多时候也有五分的印记,是因为,我曾经是共和国宪法里规定被歧视的后代,童年的阴影挥之不去,长大以后即使在别人看来混得不错,但对弱者有更强烈的悲悯,也更容易注意到社会的不公。儿子小学做班长,我常常跟他说,班级里有同学特别被孤立被欺负的,你一定要帮TA,班级出游有同学不舍得买大家都在吃的东西,你买单,因为你妈妈曾经就是那个可怜的孩子。这些都是后遗症。
这个坛子里,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希望大家多理解,少谩骂,即便你一直生活在幸福的童话里,但你不能否认很多人真的有过不该有的伤痛,经历过的,刻骨铭心。
教育而言,就我所知,起码在苏州,政府这几年是大力在推进公平,按地段入学,师资也在调动,尽量均匀分配,可能一下子做不到完美,但力度已经足够大。条件好的家庭,都是考虑私校,国际学校了。但是我从前的员工,属下,孩子一直地段学校过来不补课的,也有上重点大学的,实话实说。
我觉得移民,多少都知道中国是有缺点的,不然为什么要离乡背井。过来后,所谓西方世界的不足,可能有些人预期不足,重大人生决定感觉物无所值,失落之余变成极端五毛者有之。还有的,为了肯定自己重大决定正确,强化自我感受,变成极端五分。个人认为都是丧失客观性的,为此吵吵闹闹不值得。当然,我提倡的所谓客观,也只能尽量而已,每个人都有局限,包括我自己的所谓客观,在别人眼里也一定还是偏颇的。
重点在于,同样的万里迁徙背井离乡,多理解多包容吧。好好的人,说到后来都撒泼打滚满口脏话恶声恶气的,看了真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