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点退烧药,且莫论效力大小可比不可比的,大姐小妹们可以考虑备上一点,万一用上捏?
转贴:
楼市崩盘前,日本人仍在疯狂买房
崩盘来得悄无声息。
1991年,日本楼市决堤,房价一泻千里,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一。大量银行和地产企业倒闭,当年倾尽所有买房的家庭一夜返贫,跌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多年的持续衰退。楼市崩盘之前,日本人究竟在做什么?
A 两个神话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一直刺激着所有投资者。
第一个神话是“土地不会贬值”。日本人多地少,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稀缺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买房风潮,土地价格不断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一寸土地一两金,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成本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拾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信念: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有一个东京,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破裂的担忧?然而,人们忽略了,当人口红利不再,经济也失去真正的增长动力之时,房价也就失去支撑。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破裂和崩盘时,下跌就越严重。
B 疯狂置业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购置房产和与房产相关的股票,都期待着在持续的暴涨中大赚一笔。整个社会,到处都在讨论房地产。企业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一块地一天的涨幅,实体经济纷纷抽出资金大举进军房地产,落后一步就等于落后一个世纪。
用东京大学教授田村清彦的话来说:“当时东京新宿的工作室价格在一天之内能够翻倍,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价格高涨,并且形成了一种连锁效应。”
当时,政府奉行货币宽松政策。央行贴现率低,贷款利率同样非常低,商业银行鼓励居民贷款,金融机构也乐于将钱贷给土地投资者,并鼓励投资者买到地后,再以土地作为担保,继续贷款买地……循环往复,银行最终也被拖进泡沫之中。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甚至援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然而,危机还是来了。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通过穿越时空的来信,帮助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但是,绝大多数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C 崩盘时刻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短短一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惊人。
接着,楼市崩盘。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1987年,日本政府要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交易被课以重税。
然而,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因为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导致供给不足,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始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
崩盘都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来临。实体经济萎缩、人口红利衰退、资本过度炒作、对楼市股市过度依赖…所有或隐或显的负面能量,在这一刻全面爆发。
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持续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日本经济更是萎靡不振,二拾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拾年代那段疯狂的时光;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拾年”,失落情绪遍及整个日本。
D 相似的情形
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温和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未回到当初崩盘前的水平。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万人民币(净使用面积63.16平方),远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
与中国对比,这一价格只与北京深圳上嗨相当。但如果考虑到,日本房屋面积是实际面积,不存在公摊,而且土地是永久产权,就会明白东京实际房价不敌北京上嗨深圳。
如果再考虑到富裕层面的差异,实际房价的差距就更为明显:2014年日本东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北京上嗨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实体经济下行,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却不断上涨;众多中小企业关停,人人投身房地产市场;“地王”连接不断,楼盘一天一个价;房价不会跌的神话大行其道,人人都在谈论房产,唯恐买房晚了,甚至形成离婚购房热潮。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是不是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