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自闭症孩子家长联名写信给DDA,要求撤换骗子

你那得多大一个家族,看来你有机会四世同堂
跟我妈走亲戚就特郁闷,我妈的姨比我大不了几岁,我的辈分是断崖型下跌:mad:。回家过年,我的辈分就跟过山车一样。
 

catorclie

小猫是头熊
我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咱们还是去老哈家的灯谜楼去闲聊吧。胡说八道,海阔天空。

这个地方儿太严肃,未尝还被拉郎配,我还被硬性变成宠物猫,中间儿还有个第三者逗号不知是啥人,这个乱啊。跟人家要抓的骗子八杆子打不着。

我看在这个帖子里,后来的我们全体都像骗子。:LOL::LOL:
 
作者:吉祥豆

一提到自闭症人士,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些不能说话,或者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星星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聪明伶俐却脾气暴躁,能言善辩却不懂社交。

这种人也是自闭症人士,只是不同于典型的自闭症人士,他们很多没有智能障碍和明显的语言障碍。他们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我作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中语言功能比较好的女性患者,决定和大家聊一聊阿斯伯格综合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叙述,对这个特殊的自闭症有所了解。

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以社交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动作笨拙等一种或者多种行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隶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严格来讲算是自闭症的一种。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轻度自闭症。

总之,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其他类型的自闭症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后天获得,更不是心理障碍。只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数语言表述能力没有问题,智力也没有明显缺陷,障碍大多体现在社交、运动、感统等方面,因此很多人受挫无数却无人能够理解,明明有障碍才导致很多事情无法做好,却被斥责为不够努力。长此以往,这个族群里很多人士都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

据《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记载,约三分之一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得过抑郁症。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明明并非普通人,却处处被要求任何事都要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明明在社交方面能力很差,却被说成“傲慢无礼”,久而久之,其中很多人自尊心会降低,自我认同感会降低,最后患上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也不稀奇。

我把自己培养成一种社交的人工智能

普通人在社交方面,很容易理解言外之音,也很容易遵守社交约定俗成的规则,然而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却不同。

先拿我举例。

我不懂得说话要直视别人的眼睛,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不是低着头,就是目光涣散。在小时候,这样会被大人呵斥“懂不懂礼貌,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别人的眼睛”。事实上,我现在也无法做到。

因为我们先天眼球就不是那么灵活,一旦直视他人,目光就是古怪而僵直的。这会让对方不舒服,也会让我们自己很难堪,所以多数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都有意无意回避目光接触。

再拿两位阿斯男举例。在社交的方面,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听不懂言外之音,甚至无法get到别人的点。我作为社交功能比较好并且是语言型的阿斯女性,这方面受到的困扰比较少。然而,有些在社交方面能力过低的男性,做出来的举动可以说令人“震惊”。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图片,内容是云南的鲜花饼,并附上一段话:感谢XX,能让我在离云南这么远的城市,吃到新鲜的鲜花饼。

我的意思很清楚,表达对朋友的感谢之情,普通人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一位阿斯男竟给我留言说,这个东西,我在的X城也有。

可以说,在我知道他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情况下,听到这样的话,我仍然有些不舒服。不过,这也可以客观地反应出,这位未经训练而且学不会总结社交教训的阿斯男,的确共情能力是很差的。

年前我的外婆去世,我曾经发了一条朋友圈,并且说:因为外婆去世,让我觉得内心和窗外的喧嚣格格不入,外面如此热闹,我的内心却如此孤寂。但是,两个阿斯男给我的回复却让我有点开眼界。一位说:人生孤独感无处不在;另一位说:一定要开心啊。如果我不是一个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那么我可能会把他们都拉黑。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在别人的朋友圈这样留言,是会被拉黑的。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自说自话,无法理解语境,的确会被不了解的人厌恶。

避免被普通人讨厌或者误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种社交的人工智能。如今我能够混在普通人之中,就是因为我记住了每一个受挫的社交场景,也记住了普通人对我讲的他们的心理。从此,我再遇到社交场景,就可以从记忆里提取正确的模式,然后套用了。换言之,只要不是第一次面对的情况,我都有办法应对。

曾经我的一位老板问我酸奶是否好喝,我的回答是好喝,您要不要尝尝。他告诉我,他的言外之意是让我把桌子上的另一个给他拿过来,并且打开。这个我记住后,从此,以后有谁问我什么好不好吃,或者怎样,我就把全新的食物递过去,说“您尝尝看”即可。

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资料中一直有说,阿斯女性更擅长模仿,所以比男性更容易隐藏在普通人之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是普通人。这种模仿行为,其实很烧脑,我每次应付完社交之后,都必须闭关,一个人呆着,才能恢复活力。

曾有一位诊断过许多阿斯男性的专家对我说,你其实已经很接近普通人了。他说我让他明白,阿斯女性擅长隐藏,而且痛苦都在自己的心中,有时候比较干扰医生的判断。这也成了阿斯女性诊断不足的原因。

很多国外的阿斯女都是成年之后因为进食障碍甚至情绪问题,才被发现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其实,我也算是如此。

事实上,我如今正常的背后是千疮百孔的曾经,没有那些绝望和无助的时刻,没有那些数以万次的碰壁,我可能不会看起来这么接近普通人。其实,我有过一些不太好的人生经历,比如差点被人推下河里,被人陷害导致差点被抽屉拍扁,至于难听的话,我听过的比有些人吃过的饭都多。也导致我曾患过创伤性应激障碍和暴食症。

除了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之外,我跟很多自闭症谱系人士一样,存在着感统过载的问题,并且同时有注意力障碍和特定的运动障碍。

例如,我会怕光,很多时候中午出去都需要戴墨镜;我有听觉筛选障碍,和别人在饭店吃饭,会觉得身边的人说话和远处的人说话没有任何差别,导致谁说的话我都听不清,我的世界里没有“背景音乐”;我讨厌和人有肢体接触,和父母说得最多的话是“别碰我”,长大之后,因为心理改变,又喜欢过分粘着喜欢的人,对待其他人依然是连握手都极度抵触,尤其是异性(这个生理和心理因素皆有,非绝对的心理因素,因为触觉过载是真实存在的)。

注意力缺陷的方面,我自小就常因不能自控地走神而被老师批评,但与单纯的注意力缺陷不同的是,自闭症谱系人士很多会同时拥有精神过度集中以及分散的情况。比如我在过分集中看书或者看电视时,别人突然叫了一下或拍了一下,就会浑身不自觉剧烈颤抖。这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曾经因为有人看到我颤抖,而以为我抽风了。事实上,当我精神集中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想要叫我,最好走到我面前,慢慢介入我的意识里,突然的打断会是一种伤害。

至于运动障碍,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肢体感知不准确,而不是他天生无法运动。我看起来永远比普通人手忙脚乱,动作奇怪,以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时常被人嘲笑。

其实我的情绪档位也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拥有1-10的情绪档位,而我只有1-2以及9-10。也就是说,普通人几乎都是有情绪过渡的,而我很有可能没有。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我接受不了意料之外的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可能让我愤怒得让人不可思议。比如,别人把我的书本换了位置,我找不到的时候,就会特别愤怒。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来说,行为刻板,思维变通能力差,任何突发情况都等于危险。

简而言之,我的情绪表现力和普通人不一样,如果他们不了解我,要么会觉得我淡漠,沉着,要么会觉得大惊小怪。其实,只是我们不一样而已,我并不淡漠,也并不是什么事都大惊小怪。当然,我必须说明一下,我遇到的这些困难可能只代表语言功能比较好,而且情感丰富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这其中有个体差异,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社交障碍。

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我最后想说的肺腑之言

作为一个多年不被理解,被要求和普通人做的一样好的阿斯女,我想说,其实很多事情我都会努力去做,只是的确因为大脑天生不一样,所以有些事情我做得不如普通人那么好。我希望所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缺陷”可以被理解和接受,不期望被优待,但是期望不要在我们做不好还努力做的情况下讽刺我们,因为对于你们来讲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可能难于登天。

这些年来,我的家人对我已经比较宽容了,以前时常拿我和其他人对比,认为我幼稚固执不懂事。其实,首先我的思维模式和普通人就有差别,甚至可以说差别比较大,其次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时候固执都是错的。

我见过很多情绪不稳定或者仍然活在痛苦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对于这些人,我想说,接受人生一开始就是困难模式,接受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你的障碍。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难以接受这个身份,甚至觉得它是痛苦的根源。

不过,我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以前是普通人无法理解我的困境,我自己又非常厌恶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普通人,还受到了很多苛责,导致了我负性思维泛化。可是现在我已经不再这么认为了,有些东西,是我与生俱来的阻力,但是我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最后,我希望社会能够正确看待自闭症谱系障碍,正确看待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必抬举,也不要污名化它。它不是天才病,也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就像有听力障碍的人里面有天才也有伟人一样,自闭症谱系人士里有优秀的人也不奇怪,但是它不等同于天才病。宽容,求同存异,可以让社会更和谐。善待,不要伤害,可以让世间多一点爱。

作者介绍:成年阿斯女,新闻系本科毕业生,普通作者。年少时代因为天生的社交障碍和暴力的环境而经历了很多可怕的事情,和暴食症有过长达八年的拉扯,现在终于解脱。苦难和磨难本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有意义的是对苦难的反思,有意义的是历经磨难和不公后仍然善良勇敢。

阿斯伯格综合征介绍

阿斯伯格综合征(英语:Asperger syndrome,简称 AS),属一种发展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亚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许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赋,只有极少数的人属于高智商,经常出现肢体笨拙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偶尔会发出怪声音,但并不作为诊断依据。其症状一般在两岁前出现,并伴随患者终生,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预后差。

造成亚斯伯格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厘清;虽然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但目前为止背后并无基因学基础得出的结论支撑,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扮演一定的角色。脑部显影技术现在并无法厘清常见的潜在问题。

亚斯伯格症不限于单一治疗方式,然而支撑特定干预措施的疗效证据亦有限;治疗目标在于改进较弱的沟通技巧、强迫症、重复的例行工作和肢体动作不协调。干预措施包含社交技巧的训练、认知行为治疗、职能治疗、言语治疗、父母职能训练和心理或焦虑等相关问题的药物治疗。随着年纪增长,大部分儿童患者的情况会改善,但社交与沟通障碍通常仍持续存在,部分研究学者与在自闭症光谱里的人士主张另一个观点,认为泛自闭症只是个体呈现的差异,而不是必须治疗或治愈的疾病。
 
我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咱们还是去老哈家的灯谜楼去闲聊吧。胡说八道,海阔天空。

这个地方儿太严肃,未尝还被拉郎配,我还被硬性变成宠物猫,中间儿还有个第三者逗号不知是啥人,这个乱啊。跟人家要抓的骗子八杆子打不着。

我看在这个帖子里,后来的我们全体都像骗子。:LOL::LOL:
就是来拉你回去的。:cool:
 
作者:吉祥豆

一提到自闭症人士,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些不能说话,或者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星星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聪明伶俐却脾气暴躁,能言善辩却不懂社交。

这种人也是自闭症人士,只是不同于典型的自闭症人士,他们很多没有智能障碍和明显的语言障碍。他们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我作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中语言功能比较好的女性患者,决定和大家聊一聊阿斯伯格综合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叙述,对这个特殊的自闭症有所了解。

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以社交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动作笨拙等一种或者多种行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隶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严格来讲算是自闭症的一种。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轻度自闭症。

总之,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其他类型的自闭症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后天获得,更不是心理障碍。只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数语言表述能力没有问题,智力也没有明显缺陷,障碍大多体现在社交、运动、感统等方面,因此很多人受挫无数却无人能够理解,明明有障碍才导致很多事情无法做好,却被斥责为不够努力。长此以往,这个族群里很多人士都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

据《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记载,约三分之一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得过抑郁症。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们明明并非普通人,却处处被要求任何事都要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明明在社交方面能力很差,却被说成“傲慢无礼”,久而久之,其中很多人自尊心会降低,自我认同感会降低,最后患上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也不稀奇。

我把自己培养成一种社交的人工智能

普通人在社交方面,很容易理解言外之音,也很容易遵守社交约定俗成的规则,然而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却不同。

先拿我举例。

我不懂得说话要直视别人的眼睛,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不是低着头,就是目光涣散。在小时候,这样会被大人呵斥“懂不懂礼貌,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别人的眼睛”。事实上,我现在也无法做到。

因为我们先天眼球就不是那么灵活,一旦直视他人,目光就是古怪而僵直的。这会让对方不舒服,也会让我们自己很难堪,所以多数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都有意无意回避目光接触。

再拿两位阿斯男举例。在社交的方面,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听不懂言外之音,甚至无法get到别人的点。我作为社交功能比较好并且是语言型的阿斯女性,这方面受到的困扰比较少。然而,有些在社交方面能力过低的男性,做出来的举动可以说令人“震惊”。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图片,内容是云南的鲜花饼,并附上一段话:感谢XX,能让我在离云南这么远的城市,吃到新鲜的鲜花饼。

我的意思很清楚,表达对朋友的感谢之情,普通人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一位阿斯男竟给我留言说,这个东西,我在的X城也有。

可以说,在我知道他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情况下,听到这样的话,我仍然有些不舒服。不过,这也可以客观地反应出,这位未经训练而且学不会总结社交教训的阿斯男,的确共情能力是很差的。

年前我的外婆去世,我曾经发了一条朋友圈,并且说:因为外婆去世,让我觉得内心和窗外的喧嚣格格不入,外面如此热闹,我的内心却如此孤寂。但是,两个阿斯男给我的回复却让我有点开眼界。一位说:人生孤独感无处不在;另一位说:一定要开心啊。如果我不是一个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那么我可能会把他们都拉黑。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在别人的朋友圈这样留言,是会被拉黑的。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自说自话,无法理解语境,的确会被不了解的人厌恶。

避免被普通人讨厌或者误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种社交的人工智能。如今我能够混在普通人之中,就是因为我记住了每一个受挫的社交场景,也记住了普通人对我讲的他们的心理。从此,我再遇到社交场景,就可以从记忆里提取正确的模式,然后套用了。换言之,只要不是第一次面对的情况,我都有办法应对。

曾经我的一位老板问我酸奶是否好喝,我的回答是好喝,您要不要尝尝。他告诉我,他的言外之意是让我把桌子上的另一个给他拿过来,并且打开。这个我记住后,从此,以后有谁问我什么好不好吃,或者怎样,我就把全新的食物递过去,说“您尝尝看”即可。

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资料中一直有说,阿斯女性更擅长模仿,所以比男性更容易隐藏在普通人之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是普通人。这种模仿行为,其实很烧脑,我每次应付完社交之后,都必须闭关,一个人呆着,才能恢复活力。

曾有一位诊断过许多阿斯男性的专家对我说,你其实已经很接近普通人了。他说我让他明白,阿斯女性擅长隐藏,而且痛苦都在自己的心中,有时候比较干扰医生的判断。这也成了阿斯女性诊断不足的原因。

很多国外的阿斯女都是成年之后因为进食障碍甚至情绪问题,才被发现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其实,我也算是如此。

事实上,我如今正常的背后是千疮百孔的曾经,没有那些绝望和无助的时刻,没有那些数以万次的碰壁,我可能不会看起来这么接近普通人。其实,我有过一些不太好的人生经历,比如差点被人推下河里,被人陷害导致差点被抽屉拍扁,至于难听的话,我听过的比有些人吃过的饭都多。也导致我曾患过创伤性应激障碍和暴食症。

除了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之外,我跟很多自闭症谱系人士一样,存在着感统过载的问题,并且同时有注意力障碍和特定的运动障碍。

例如,我会怕光,很多时候中午出去都需要戴墨镜;我有听觉筛选障碍,和别人在饭店吃饭,会觉得身边的人说话和远处的人说话没有任何差别,导致谁说的话我都听不清,我的世界里没有“背景音乐”;我讨厌和人有肢体接触,和父母说得最多的话是“别碰我”,长大之后,因为心理改变,又喜欢过分粘着喜欢的人,对待其他人依然是连握手都极度抵触,尤其是异性(这个生理和心理因素皆有,非绝对的心理因素,因为触觉过载是真实存在的)。

注意力缺陷的方面,我自小就常因不能自控地走神而被老师批评,但与单纯的注意力缺陷不同的是,自闭症谱系人士很多会同时拥有精神过度集中以及分散的情况。比如我在过分集中看书或者看电视时,别人突然叫了一下或拍了一下,就会浑身不自觉剧烈颤抖。这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曾经因为有人看到我颤抖,而以为我抽风了。事实上,当我精神集中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想要叫我,最好走到我面前,慢慢介入我的意识里,突然的打断会是一种伤害。

至于运动障碍,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肢体感知不准确,而不是他天生无法运动。我看起来永远比普通人手忙脚乱,动作奇怪,以前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时常被人嘲笑。

其实我的情绪档位也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拥有1-10的情绪档位,而我只有1-2以及9-10。也就是说,普通人几乎都是有情绪过渡的,而我很有可能没有。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我接受不了意料之外的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可能让我愤怒得让人不可思议。比如,别人把我的书本换了位置,我找不到的时候,就会特别愤怒。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来说,行为刻板,思维变通能力差,任何突发情况都等于危险。

简而言之,我的情绪表现力和普通人不一样,如果他们不了解我,要么会觉得我淡漠,沉着,要么会觉得大惊小怪。其实,只是我们不一样而已,我并不淡漠,也并不是什么事都大惊小怪。当然,我必须说明一下,我遇到的这些困难可能只代表语言功能比较好,而且情感丰富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这其中有个体差异,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社交障碍。

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我最后想说的肺腑之言

作为一个多年不被理解,被要求和普通人做的一样好的阿斯女,我想说,其实很多事情我都会努力去做,只是的确因为大脑天生不一样,所以有些事情我做得不如普通人那么好。我希望所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缺陷”可以被理解和接受,不期望被优待,但是期望不要在我们做不好还努力做的情况下讽刺我们,因为对于你们来讲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可能难于登天。

这些年来,我的家人对我已经比较宽容了,以前时常拿我和其他人对比,认为我幼稚固执不懂事。其实,首先我的思维模式和普通人就有差别,甚至可以说差别比较大,其次我并不认为所有的时候固执都是错的。

我见过很多情绪不稳定或者仍然活在痛苦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对于这些人,我想说,接受人生一开始就是困难模式,接受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你的障碍。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难以接受这个身份,甚至觉得它是痛苦的根源。

不过,我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以前是普通人无法理解我的困境,我自己又非常厌恶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普通人,还受到了很多苛责,导致了我负性思维泛化。可是现在我已经不再这么认为了,有些东西,是我与生俱来的阻力,但是我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最后,我希望社会能够正确看待自闭症谱系障碍,正确看待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必抬举,也不要污名化它。它不是天才病,也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就像有听力障碍的人里面有天才也有伟人一样,自闭症谱系人士里有优秀的人也不奇怪,但是它不等同于天才病。宽容,求同存异,可以让社会更和谐。善待,不要伤害,可以让世间多一点爱。

作者介绍:成年阿斯女,新闻系本科毕业生,普通作者。年少时代因为天生的社交障碍和暴力的环境而经历了很多可怕的事情,和暴食症有过长达八年的拉扯,现在终于解脱。苦难和磨难本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有意义的是对苦难的反思,有意义的是历经磨难和不公后仍然善良勇敢。

阿斯伯格综合征介绍

阿斯伯格综合征(英语:Asperger syndrome,简称 AS),属一种发展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亚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许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赋,只有极少数的人属于高智商,经常出现肢体笨拙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偶尔会发出怪声音,但并不作为诊断依据。其症状一般在两岁前出现,并伴随患者终生,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预后差。

造成亚斯伯格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厘清;虽然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但目前为止背后并无基因学基础得出的结论支撑,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扮演一定的角色。脑部显影技术现在并无法厘清常见的潜在问题。

亚斯伯格症不限于单一治疗方式,然而支撑特定干预措施的疗效证据亦有限;治疗目标在于改进较弱的沟通技巧、强迫症、重复的例行工作和肢体动作不协调。干预措施包含社交技巧的训练、认知行为治疗、职能治疗、言语治疗、父母职能训练和心理或焦虑等相关问题的药物治疗。随着年纪增长,大部分儿童患者的情况会改善,但社交与沟通障碍通常仍持续存在,部分研究学者与在自闭症光谱里的人士主张另一个观点,认为泛自闭症只是个体呈现的差异,而不是必须治疗或治愈的疾病。
治疗要看轻重而定,严重的影响到生活,必须得治,但没法治愈,只能引导改善。
 
我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咱们还是去老哈家的灯谜楼去闲聊吧。胡说八道,海阔天空。

这个地方儿太严肃,未尝还被拉郎配,我还被硬性变成宠物猫,中间儿还有个第三者逗号不知是啥人,这个乱啊。跟人家要抓的骗子八杆子打不着。

我看在这个帖子里,后来的我们全体都像骗子。:LOL::LOL:

来得风流,走得潇洒
李涯叔叔,赞。
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
 
最后编辑: 2019-02-21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