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三则
唉,没办法!想低调都不行!就这么牛牛牛!
上述两文专为某网所写,对方已然付过稿费和版权费了,原稿在我新浪博文内,孙悟空2007年。
本想在北美无所谓吧,新年给大家找个乐,结果被一群嗡嗡嗡。但是我想我帖于此,不图名,不图利,应无大碍。结果让一群吃瓜群众跟着操心,再帖一遍,坛主不要再删了。如果觉得文章好,应该让更多人读到。
牛一则:
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Isaac Newton
3月28号是牛爵爷的忌日,前阵子我们刚刚怀念了诗人海子,过几天又要把怀念送给张国荣,每年还要纪念N位政治伟人……如果有些小闲情,也可以怀念下牛顿,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这位冷酷无情的理性主义者,这位最后的炼金术士,不管他行为有多么怪僻,是他让我们明了宇宙的运行轨迹,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光明……
童年1643
牛逼顿的诞生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一农户家庭,牛逼顿诞生了,按理说这样的伟人出世,应该有72只五彩鸟绕梁81日,西方烟霞晃上3年,可小说丰腴现实骨感,早产的牛顿出世仅3磅重,能放在一夸脱的马克杯里,接生婆都认为他会从这世界“一哭而过”,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东西最后成为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85岁高龄,所以那些怀孕的妈妈们,别忙着补DHA和营养粉,应该像牛顿他妈一样,到农场里多劳动。
牛顿是个遗腹子,出生前2个月父亲去世,他并无高贵血统,也无父神庇佑,往上数祖宗三代都是农民。从小和文盲姥姥生活在一起,怎么看也不会培育出一个大科学家出来,牛顿他妈也没有中国孟母的觉悟,总想把牛顿训练成一个合格农夫,在家照顾好异弟异妹,可牛顿这孩子对挤牛奶没什么兴趣,没事老惦记着笛卡儿和欧氏几何的那些事儿。有一次他舅父发现外甥躲在草丛里,没有挖土豆而是在钻研数学题,一刹那间,舅父仿佛看到了一道光,他劝服自己的姐姐让12岁的牛顿复学。这个从小没有看过《最强大脑》,没有接受任何智力启蒙、珠心算,也没有请过KC外教的小朋友,很快就熟练掌握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被推荐进了剑桥三一学院,从中学到大学开始显示出他学霸的天赋异禀。这个农夫的遗腹子,文盲的儿子,向全世界证明了“天才本无种,牛逼不问出处”这条地球公理,上帝是公平的,神迹有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
青年1665年 (1)
“非典时期”的深度思考
1665年,也就是牛顿的研究生时代,英国伦敦发生“非典”,两个月死亡人数达到5万。22岁的牛顿回到了故乡伍尔斯托帕,生活平静而踏实,他既不担心房子被拆,也没有黑社会出没,更没有人欺负母亲,长大后也没有人逼他挖土豆,无所事事的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深度冥想,这段与外界隔绝、孤独沉思的时间对人类如此重要。在1665~1667年18个月里,牛顿一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二是发现了光的构成及色的种类,为现代光学奠定了基础;三是发明了微积分,为高等数学打下了桩基。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划时代的,短短600天,牛顿拿下两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届菲尔兹数学奖。纵观人类发展史,只有另一个超级变态——1905年的爱因斯坦才达到过这种境界,但牛顿比爱因斯坦还年青了4岁。
“知识青年”牛顿此次的上山下乡,充分说明一些道理,第一就是年青人逃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有必要的,回到农村也许能悟出另一番天地;第二说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吸纳天地灵气也许能大开脑洞;第三说明慢节奏生活很重要,累了就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扮扮小资;第四说明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天天看“今日头条”没啥用,打坐冥思心无外物才能成为绝顶高手;第五告诉我们别老是刷朋友圈搞社交,“两微一端”毁智商;第六人生需要空白,远离搜索引擎,这是人自我升华的需要。英国“非典”的这两年,22岁的牛顿远离伦敦朋友圈,退出剑桥微信群,卸载新闻APP。离群独处,深度冥思,天赋得到沉淀,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基本上在这个农庄里完成。
青年1665年 (2)
与性绝缘,大神不在乎爱情
长大后的牛顿到了谈情说爱的时候了,传说他19岁前往剑桥大学求学前,与借宿的药剂师继女订婚,但这一段比伏尔泰编的那个“苹果落地”故事还不靠谱。牛顿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但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牛顿终生未娶,与交往过的女性坚守着一种纯净的战斗友谊,一辈子都保持着圣洁的童贞。而我们这等肉眼凡胎,老想着给伟人编点八卦,认为他也像我们一样看到两坨肉就想入非非。牛顿与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他与莎士比亚“一个棍儿找个洞洞”的追求不一样,更愿意在自然科学的世界寻找真理体验快感,在牛顿的眼里,科学远比妮侬(牛顿同时代大美女)风骚得多,玩科学比骗小妹妹上床要爽快得多。每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他在属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信马由缰,每研究出一个科学公式或者定理,能让他兴奋N天,例如二项式定理,它给牛顿带来的高潮持久数年之久,远胜过人间那一连串荒唐动作后的几秒寒颤,留下莫名其妙的空虚落寞。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英年早逝,别把他们想得多么高尚,那是因为孱弱的肉体架不住神性的高潮然后爽死了。牛顿没有女人相伴还有一些原因,他一生从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和聪明,除了同时代德国那个叫莱布尼茨的纨绔子弟。在他眼中世界的人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傻逼,另一种是傻逼+,他才不会花时间装傻去哄女孩子开心,而女生总是喜欢靖哥哥这种智商低下的物种,美其名曰这种男人靠谱,其实不过是找个对象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罢了。在牛顿的眼中,世界上唯一靠谱的只有数学,所有女生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积分符号∫。对于一个不愿意降低自己智商与女性交往的男人,注定一生没有爱情,这一点与他一生的对手莱布尼茨极为相似。
中年1687
一个理性主义者的巅峰时代
牛顿26岁当上了卢卡斯讲座的教授,一旦站上华山之巅,突然觉得人生失去航向,寂寞啊!牛逼顿开始不务正业,炒股借贷研究金本位,成天琢磨上帝和魔法,有事没事就去欺负一下火爆脾气的胡克。直到另一个巨牛逼的人物莱布尼茨出现,牛顿才感觉到人生有了动力,他的中年时光,很多时候就是以黑莱布尼茨为乐。莱布尼茨何许人也,这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那也是科学史上顶尖儿的人物,他看中国先天八卦图能搞出二进制,顺手还能折腾出个“数理逻辑”理论来,康德称其为是所有科学和哲学的女王,千古绝伦的大智者,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如果不是牛逼顿的存在,莱布尼茨就坐在17世纪科学的金字塔尖上。莱布尼茨一定感慨过,上帝啊,既生布,何生牛。在科学史上,没有比牛顿和莱布尼兹这两人的斗争更传奇的了。两人年岁相若,一开始两人互为欣赏鸿雁传书,搞得后人一直怀疑两人有基情,这也很正常,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找到个智力正常的,恨不得给对方掏心掏肺,浑然忘却了英吉利海峡的存在。莱布尼茨称赞牛顿“从创世到现在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牛顿称赞莱布尼茨“对数学理解超过了同时代”。但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微分论文,两人开始反目成仇,牛顿认为两人来信让莱布尼茨抄袭了自己微积分成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匿名写信打击报复莱布尼茨。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微积分的创立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两位大伽的学习和门徒互相攻讦,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阻碍了英国数学至少一个世纪的发展。所以,大牛还是不要打架的好。
1687年,牛顿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贯穿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明的数学方法——微积分,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所有领域,并在其后300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此书一出,谁与争锋,世人碌碌,牛顿成神,从此,莱布尼茨只能躲在汉诺威抹一把辛酸泪。
老年1727
最后一个炼金术士的死亡
晚年的牛顿被认为是西方最后一位炼金术士,后半生一直在证明“上帝存在”,很多人拿这些来攻击牛顿,说人年纪一大就糊涂了,真是傻逼不懂夜的黑。站在神坛之上45岁的牛顿,已经将宇宙万物梳理得清清楚楚,唯一对手莱布尼茨在1716年凄凄惨惨戚戚中死去,你让他还玩什么,自然是与上帝打交道,寻找这宇宙第一推动力,这本来就水到渠成的事儿。所以从1687年到1727年的40年中,牛顿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希望从煤炭里弄出黄金来,但化学反应是永远搞不出物理反应结果来的,牛顿白忙活了40年。
然而,他最终没有和上帝搭上线,长生不老之药也没有炼成,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出殡的那天,十里长街送爵爷,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伟大的伏尔泰就挤在这人群堆里,踮着脚尖仰望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存在。
牛顿是幸运的,他不仅出生在一个自由的国家,而且出生在一个扫除了一切经院颟顸的时代。唯有理性获得了培育;人类只能是他的学生,而不是他的敌人。要是投胎在东方的“康乾盛世”,我保证他一定会死在黑社会“血滴子”手里。
天降牛顿
万物生明
牛顿业已成为理性时代的圣贤和君王,以牛顿命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的自然观,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长达200年的统治地位。他的名字不叫牛顿,他的名字应该叫牛逼顿。有了他,物理学达到真正的统一,宇宙和万物找到大一统规律。就算时代发展到2017,我们仍然在他构建的体系里运行。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学者,我们还是再瞻仰下镶嵌在房屋墙壁上的碑铭: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牛二则
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如果阿尔伯特没有辞了以色列总统的话和他有一拼。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
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这孙子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
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以及怎样把莱布尼茨搞臭,捎带手的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
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
牛老师死的时候,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来自法国的傻逼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
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很可能到死都是处男,关于牛顿是否处男的问题,由于篇幅过长,我将在另一篇文中论证。当然他肯定不会孤独,因为科学的世界里乐趣无限,快感连连。
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所以陈景润其实是沉溺于美色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牛顿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逼,当然不会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婚介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名媛,拾掇拾掇都是当王妃的坯子,但一见面就受不了牛顿的牛逼烘烘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亲,他把姑娘的手指头塞进了烟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人真正想跟牛顿当朋友,结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对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欢他。这道理其实很浅显,绝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着,很少有人愿意在人精的身边衬托自己的二逼。
所以好多人都喜欢小动物和小孩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够傻。不少姑娘一见到小猫小狗小人儿都会迫不及待的搂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的说好可爱欧~,听得我阴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潜台词就是弱智。
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欢的人就少多了,因为猴子机灵到能戏弄人,那些人没有驾驭猴子的自信。同理,喜欢小孩的都是喜欢他们的单纯与缺心眼,在他们眼里,小孩跟小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也都是四条腿走路,露着屁眼随时拉撒。
如果遇到一个小天才,3岁就会心算三位数乘法或者知道傻逼二字的正确写法,她们一定会骇破了胆。
所以那些喜欢养猫狗的女士们别再标榜自己有爱心了,你们其实比谁都缺德。我从不喜欢猫狗,这是因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灵而不忍戏弄它们;我也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把他们当作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小畜生看待。
大家不喜欢牛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张。
长年在他身边的人回忆说,牛顿在人前只笑过两回,其中一次还是嘲笑:有人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
牛顿闻听放声大笑。而且他人品太差,跟谁都打架。
众所周知他从小就有校园暴力的记录,胖子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我们的教科书居然说这是他有志气的表现。
长大了不以拳脚论高下,他就雇用枪手大骂莱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亲自去骂,人品至此真是无以复加。莱布尼茨若不是脸皮厚早就跟纳什一样疯了,而且牛顿老师肯定会拍个片子叫《丑陋心灵》继续恶心人家。
关于牛顿的另一个谎言是他的谦虚。
证据就是牛顿老师说过两段著名的话,一段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段是海边捡石头子。这确实很有迷惑性,我第一次听到后感动的直冒鼻涕泡。
但任何话语都是有语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
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
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
牛顿尖酸刻薄的回敬道:是啊,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
几百年后罗永浩说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这意思。但后人出于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话而去掉了语境,变成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谦辞。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另一段话上:牛顿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丫牛逼什么啊?”
牛顿此时完全的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的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
意思是说你们他妈的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几十年的官场毕竟不是白混的,牛老师甩片儿汤话的水平已经到了信手拈来闲庭信步宠辱不惊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记住了这一段优美至极、深邃如同诗歌的话语。
牛顿老师人品差,不谦虚,没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业不会成功。
但我们也发现,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
所以那些说自己情商低的所谓天才们,你们没成功只是他妈的还不够聪明而已,怨不着人家情商。
要知道牛顿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
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我一定会请他当XX网的形象代言人兼吉祥物。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写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同时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
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虾米了。
最后,说两段悼词。
一段是他的墓志铭: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唉,没办法!想低调都不行!就这么牛牛牛!
上述两文专为某网所写,对方已然付过稿费和版权费了,原稿在我新浪博文内,孙悟空2007年。
本想在北美无所谓吧,新年给大家找个乐,结果被一群嗡嗡嗡。但是我想我帖于此,不图名,不图利,应无大碍。结果让一群吃瓜群众跟着操心,再帖一遍,坛主不要再删了。如果觉得文章好,应该让更多人读到。
牛一则:
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Isaac Newton
3月28号是牛爵爷的忌日,前阵子我们刚刚怀念了诗人海子,过几天又要把怀念送给张国荣,每年还要纪念N位政治伟人……如果有些小闲情,也可以怀念下牛顿,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这位冷酷无情的理性主义者,这位最后的炼金术士,不管他行为有多么怪僻,是他让我们明了宇宙的运行轨迹,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光明……
童年1643
牛逼顿的诞生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一农户家庭,牛逼顿诞生了,按理说这样的伟人出世,应该有72只五彩鸟绕梁81日,西方烟霞晃上3年,可小说丰腴现实骨感,早产的牛顿出世仅3磅重,能放在一夸脱的马克杯里,接生婆都认为他会从这世界“一哭而过”,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东西最后成为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85岁高龄,所以那些怀孕的妈妈们,别忙着补DHA和营养粉,应该像牛顿他妈一样,到农场里多劳动。
牛顿是个遗腹子,出生前2个月父亲去世,他并无高贵血统,也无父神庇佑,往上数祖宗三代都是农民。从小和文盲姥姥生活在一起,怎么看也不会培育出一个大科学家出来,牛顿他妈也没有中国孟母的觉悟,总想把牛顿训练成一个合格农夫,在家照顾好异弟异妹,可牛顿这孩子对挤牛奶没什么兴趣,没事老惦记着笛卡儿和欧氏几何的那些事儿。有一次他舅父发现外甥躲在草丛里,没有挖土豆而是在钻研数学题,一刹那间,舅父仿佛看到了一道光,他劝服自己的姐姐让12岁的牛顿复学。这个从小没有看过《最强大脑》,没有接受任何智力启蒙、珠心算,也没有请过KC外教的小朋友,很快就熟练掌握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被推荐进了剑桥三一学院,从中学到大学开始显示出他学霸的天赋异禀。这个农夫的遗腹子,文盲的儿子,向全世界证明了“天才本无种,牛逼不问出处”这条地球公理,上帝是公平的,神迹有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
青年1665年 (1)
“非典时期”的深度思考
1665年,也就是牛顿的研究生时代,英国伦敦发生“非典”,两个月死亡人数达到5万。22岁的牛顿回到了故乡伍尔斯托帕,生活平静而踏实,他既不担心房子被拆,也没有黑社会出没,更没有人欺负母亲,长大后也没有人逼他挖土豆,无所事事的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深度冥想,这段与外界隔绝、孤独沉思的时间对人类如此重要。在1665~1667年18个月里,牛顿一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二是发现了光的构成及色的种类,为现代光学奠定了基础;三是发明了微积分,为高等数学打下了桩基。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划时代的,短短600天,牛顿拿下两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届菲尔兹数学奖。纵观人类发展史,只有另一个超级变态——1905年的爱因斯坦才达到过这种境界,但牛顿比爱因斯坦还年青了4岁。
“知识青年”牛顿此次的上山下乡,充分说明一些道理,第一就是年青人逃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有必要的,回到农村也许能悟出另一番天地;第二说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吸纳天地灵气也许能大开脑洞;第三说明慢节奏生活很重要,累了就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扮扮小资;第四说明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天天看“今日头条”没啥用,打坐冥思心无外物才能成为绝顶高手;第五告诉我们别老是刷朋友圈搞社交,“两微一端”毁智商;第六人生需要空白,远离搜索引擎,这是人自我升华的需要。英国“非典”的这两年,22岁的牛顿远离伦敦朋友圈,退出剑桥微信群,卸载新闻APP。离群独处,深度冥思,天赋得到沉淀,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基本上在这个农庄里完成。
青年1665年 (2)
与性绝缘,大神不在乎爱情
长大后的牛顿到了谈情说爱的时候了,传说他19岁前往剑桥大学求学前,与借宿的药剂师继女订婚,但这一段比伏尔泰编的那个“苹果落地”故事还不靠谱。牛顿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但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牛顿终生未娶,与交往过的女性坚守着一种纯净的战斗友谊,一辈子都保持着圣洁的童贞。而我们这等肉眼凡胎,老想着给伟人编点八卦,认为他也像我们一样看到两坨肉就想入非非。牛顿与我们处于两个世界,他与莎士比亚“一个棍儿找个洞洞”的追求不一样,更愿意在自然科学的世界寻找真理体验快感,在牛顿的眼里,科学远比妮侬(牛顿同时代大美女)风骚得多,玩科学比骗小妹妹上床要爽快得多。每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他在属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信马由缰,每研究出一个科学公式或者定理,能让他兴奋N天,例如二项式定理,它给牛顿带来的高潮持久数年之久,远胜过人间那一连串荒唐动作后的几秒寒颤,留下莫名其妙的空虚落寞。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英年早逝,别把他们想得多么高尚,那是因为孱弱的肉体架不住神性的高潮然后爽死了。牛顿没有女人相伴还有一些原因,他一生从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和聪明,除了同时代德国那个叫莱布尼茨的纨绔子弟。在他眼中世界的人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傻逼,另一种是傻逼+,他才不会花时间装傻去哄女孩子开心,而女生总是喜欢靖哥哥这种智商低下的物种,美其名曰这种男人靠谱,其实不过是找个对象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罢了。在牛顿的眼中,世界上唯一靠谱的只有数学,所有女生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积分符号∫。对于一个不愿意降低自己智商与女性交往的男人,注定一生没有爱情,这一点与他一生的对手莱布尼茨极为相似。
中年1687
一个理性主义者的巅峰时代
牛顿26岁当上了卢卡斯讲座的教授,一旦站上华山之巅,突然觉得人生失去航向,寂寞啊!牛逼顿开始不务正业,炒股借贷研究金本位,成天琢磨上帝和魔法,有事没事就去欺负一下火爆脾气的胡克。直到另一个巨牛逼的人物莱布尼茨出现,牛顿才感觉到人生有了动力,他的中年时光,很多时候就是以黑莱布尼茨为乐。莱布尼茨何许人也,这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那也是科学史上顶尖儿的人物,他看中国先天八卦图能搞出二进制,顺手还能折腾出个“数理逻辑”理论来,康德称其为是所有科学和哲学的女王,千古绝伦的大智者,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如果不是牛逼顿的存在,莱布尼茨就坐在17世纪科学的金字塔尖上。莱布尼茨一定感慨过,上帝啊,既生布,何生牛。在科学史上,没有比牛顿和莱布尼兹这两人的斗争更传奇的了。两人年岁相若,一开始两人互为欣赏鸿雁传书,搞得后人一直怀疑两人有基情,这也很正常,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找到个智力正常的,恨不得给对方掏心掏肺,浑然忘却了英吉利海峡的存在。莱布尼茨称赞牛顿“从创世到现在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牛顿称赞莱布尼茨“对数学理解超过了同时代”。但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微分论文,两人开始反目成仇,牛顿认为两人来信让莱布尼茨抄袭了自己微积分成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匿名写信打击报复莱布尼茨。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为争论谁是微积分的创立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两位大伽的学习和门徒互相攻讦,造成了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阻碍了英国数学至少一个世纪的发展。所以,大牛还是不要打架的好。
1687年,牛顿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贯穿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明的数学方法——微积分,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所有领域,并在其后300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此书一出,谁与争锋,世人碌碌,牛顿成神,从此,莱布尼茨只能躲在汉诺威抹一把辛酸泪。
老年1727
最后一个炼金术士的死亡
晚年的牛顿被认为是西方最后一位炼金术士,后半生一直在证明“上帝存在”,很多人拿这些来攻击牛顿,说人年纪一大就糊涂了,真是傻逼不懂夜的黑。站在神坛之上45岁的牛顿,已经将宇宙万物梳理得清清楚楚,唯一对手莱布尼茨在1716年凄凄惨惨戚戚中死去,你让他还玩什么,自然是与上帝打交道,寻找这宇宙第一推动力,这本来就水到渠成的事儿。所以从1687年到1727年的40年中,牛顿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希望从煤炭里弄出黄金来,但化学反应是永远搞不出物理反应结果来的,牛顿白忙活了40年。
然而,他最终没有和上帝搭上线,长生不老之药也没有炼成,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出殡的那天,十里长街送爵爷,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伟大的伏尔泰就挤在这人群堆里,踮着脚尖仰望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存在。
牛顿是幸运的,他不仅出生在一个自由的国家,而且出生在一个扫除了一切经院颟顸的时代。唯有理性获得了培育;人类只能是他的学生,而不是他的敌人。要是投胎在东方的“康乾盛世”,我保证他一定会死在黑社会“血滴子”手里。
天降牛顿
万物生明
牛顿业已成为理性时代的圣贤和君王,以牛顿命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以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的自然观,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长达200年的统治地位。他的名字不叫牛顿,他的名字应该叫牛逼顿。有了他,物理学达到真正的统一,宇宙和万物找到大一统规律。就算时代发展到2017,我们仍然在他构建的体系里运行。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学者,我们还是再瞻仰下镶嵌在房屋墙壁上的碑铭: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牛二则
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如果阿尔伯特没有辞了以色列总统的话和他有一拼。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
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这孙子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
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以及怎样把莱布尼茨搞臭,捎带手的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
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
牛老师死的时候,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来自法国的傻逼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
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很可能到死都是处男,关于牛顿是否处男的问题,由于篇幅过长,我将在另一篇文中论证。当然他肯定不会孤独,因为科学的世界里乐趣无限,快感连连。
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所以陈景润其实是沉溺于美色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牛顿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逼,当然不会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婚介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名媛,拾掇拾掇都是当王妃的坯子,但一见面就受不了牛顿的牛逼烘烘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亲,他把姑娘的手指头塞进了烟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人真正想跟牛顿当朋友,结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对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欢他。这道理其实很浅显,绝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着,很少有人愿意在人精的身边衬托自己的二逼。
所以好多人都喜欢小动物和小孩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够傻。不少姑娘一见到小猫小狗小人儿都会迫不及待的搂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的说好可爱欧~,听得我阴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潜台词就是弱智。
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欢的人就少多了,因为猴子机灵到能戏弄人,那些人没有驾驭猴子的自信。同理,喜欢小孩的都是喜欢他们的单纯与缺心眼,在他们眼里,小孩跟小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也都是四条腿走路,露着屁眼随时拉撒。
如果遇到一个小天才,3岁就会心算三位数乘法或者知道傻逼二字的正确写法,她们一定会骇破了胆。
所以那些喜欢养猫狗的女士们别再标榜自己有爱心了,你们其实比谁都缺德。我从不喜欢猫狗,这是因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灵而不忍戏弄它们;我也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把他们当作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小畜生看待。
大家不喜欢牛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张。
长年在他身边的人回忆说,牛顿在人前只笑过两回,其中一次还是嘲笑:有人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
牛顿闻听放声大笑。而且他人品太差,跟谁都打架。
众所周知他从小就有校园暴力的记录,胖子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我们的教科书居然说这是他有志气的表现。
长大了不以拳脚论高下,他就雇用枪手大骂莱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亲自去骂,人品至此真是无以复加。莱布尼茨若不是脸皮厚早就跟纳什一样疯了,而且牛顿老师肯定会拍个片子叫《丑陋心灵》继续恶心人家。
关于牛顿的另一个谎言是他的谦虚。
证据就是牛顿老师说过两段著名的话,一段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段是海边捡石头子。这确实很有迷惑性,我第一次听到后感动的直冒鼻涕泡。
但任何话语都是有语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
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
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
牛顿尖酸刻薄的回敬道:是啊,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
几百年后罗永浩说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这意思。但后人出于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话而去掉了语境,变成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谦辞。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另一段话上:牛顿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丫牛逼什么啊?”
牛顿此时完全的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的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
意思是说你们他妈的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几十年的官场毕竟不是白混的,牛老师甩片儿汤话的水平已经到了信手拈来闲庭信步宠辱不惊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记住了这一段优美至极、深邃如同诗歌的话语。
牛顿老师人品差,不谦虚,没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业不会成功。
但我们也发现,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
所以那些说自己情商低的所谓天才们,你们没成功只是他妈的还不够聪明而已,怨不着人家情商。
要知道牛顿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
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我一定会请他当XX网的形象代言人兼吉祥物。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写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同时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
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虾米了。
最后,说两段悼词。
一段是他的墓志铭: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彗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